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与久负盛名的拙政园仅一墙之隔,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较为完好。这里曾是是清末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
太平天国是清末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与之后的义和团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运动站在农民的角度上,不仅反抗犯我中华的外国侵略势力,同时也掀起了反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浪潮。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是中国人从沉睡向苏醒迈出的又一步。
1859年,“忠王”李秀成以一招“围魏救赵”,成功攻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威胁。随后,李秀成带兵南下,取得了江南的繁华富庶之地。他随后在拙政园附近建起了忠王府。忠王府尚未建完,李秀成为了解救天京的围困,离开苏州。他走后,李鸿章把尚未完工的忠王府作为江苏巡抚行辕。
踏入园林中,立刻被这个集园林、官衙和住宅于一体的建筑群落深深吸引,它不仅拥有着官衙的庄重宏伟,同时也有着苏式园林的小巧玲珑。忠王府虽然是清朝时期的建筑,但是有许多地方并没有按照清朝的规格修建,忠王府的正殿就是按照太平天国的样式修建的。这个正殿是李秀成的军事会议厅,他在这里与众多手下举行军事会议。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因此这里设有进行礼拜的场所,里面的椅子、衣服等陈设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的形式进行的,这个礼拜堂兼有学校的功能。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说教堂的十字架和教堂的彩色玻璃都是欧洲基督教的风格,难以想象会出现在一个清朝官邸之中,这些违和感展现出这里与清朝建筑的不同之处。
在忠王府正殿东侧有一座室内古典戏台,比室外的更小巧,但又有着与厅堂不相符的宽敞。摆放整齐的红木桌椅,精美的雕梁画栋,让人们穿越时空,耳边响起观众听戏时的喝彩声。这个戏台是为了老乡会面,也是为了让商贾洽谈生意。
忠王府的苏式彩绘堪称绝妙,从田园风光到花鸟鱼虫,美轮美奂,精美绝伦。还有龙凤窗格,凤与龙相互交织缠绕,这些都有着太平天国的风格。
在万古忠义堂中,摆放着李秀成的半身雕像,头戴王冠,肩着披风,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对于太平天国这个政权,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仅因为这个,太平天国虽然是农民政权,但是当权者大多是富农或者商贩,贪污腐败,对人民采取暴政,烧杀抢掠。郭廷以认为太平天国是绝对的暴力集团,当局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无限私欲,“几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死亡殆尽,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但是,我们在李秀成身上看不到这些。虽然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清军立场上,他是狡猾的贼寇;但是对于苏州的黎民百姓来说,他就是英雄。
首先,他是一名威武的战士。他优待被俘清官,优恤死节清官。1860年李秀成攻克丹阳, 清朝江南提督张国樑战死于丹阳南门河下。李秀成“差官寻其尸首, 用棺收埋在丹阳宝塔根下”。李秀成在《自述》中说“两国交兵, 各扶其主, 生其是英雄为敌, 死不与其为仇,固(故)代收埋之意也”。李秀成攻占杭州之后,俘获了许多清朝高官,他“或授以伪职, 相待甚优,或给与护照, 听其自便”。他维护了敌人的尊严,突显了自我的人格高贵。
其次,他体恤民情,善待百姓。清朝对于苏南的富庶地区赋税极重,赋税率占全国的1/3。李秀成的做法很简单,减少税率,田亩税仅之前的一半,还给农户发放“田凭”,让农户租田种粮。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工商业,发放贷款,减少关卡税收。使得当年的苏南地区“稻堆蔽场,无路可走”“百货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乱时倍蓰”,一片祥和之景。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在建起一个汉白玉石碑,上书“民不能忘”。正是因为他关心平民疾苦,甚至将“利人”看得比“名节”更重,所以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最后,他算得上是一位爱国英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无能的清政府与洋人里应外合,夹击太平天国,外国侵略者趁机纠集军队,占领中国领土,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李秀成挺身而出,在警告无效后,向外国军队发起进攻,屡战屡胜,力克强敌,打的敌人连连败退,他乘胜追击,攻至松江。后清军东进,威胁天京,李秀成只得撤退。虽然反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是忠王李秀成给与外国侵略者以迎头痛击,让敌人屡战屡败,不敢见仗,展现出他爱国英雄的气概。
解放以后,忠王府作为苏州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博物馆新馆建成,忠王府不再承担文物展示功能,而是作为天平天国的见证者向人民讲述这一段历史故事。太平天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寿命也十分短暂,它的真面目鲜为人知,去一趟忠王府,你就会发现中国还曾有这样一个政权,还有着属于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