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合集5篇)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77-1019731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02 16:25: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亲爱的小伙伴们,很久没有跟大家做分享了,今天分享一下《当尼采哭泣》电影观后感!

电影根据欧文.亚隆风格,他是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家,一生创作很多心理学小说,个案无数。晚年咨询的生活真的非常让人羡慕,拥有自己的花园别墅,前面栽花,后面游泳池,一边养花一边写书,一边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异地慕名而来拜访的人,他的状态就是我年老以后想要拥有的一个状态。

这本小说布雷尔心理学的鼻祖就只有弗洛伊德的老师,弗洛伊德那时是一个医学生,那么他跟他老师之间还有跟尼采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话治疗或者说心理学的起源是怎么来的呢?

说到谈话治疗或心理咨询,有人说是弗洛伊德是鼻祖,后正式运用在精神科的治疗之上。谈话治疗其实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唯一的武器就是你的语言。谈话治疗的起源是布雷尔接待过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她有癔症(会在某一个时间特别癫狂,说胡话浑身抽搐)

在治疗当中,他发觉除用药物之外做了很多交流,谈话方式可让病人就是安静下来,心情特别舒服,很快能够恢复到一个正常人的状态。

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在运用谈话治疗了,算是心理咨询的一个起源,只不过是他受了老师的影响,基础上慢慢把谈话治疗运用到精神科对患者治疗当中。谈话治疗是佛洛依德的老师布雷尔在精神科治疗的过程慢慢发现的一种用语言交流的方式来安抚病人的心理情绪。

关于催眠治疗的起源,很多人认为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其实弗洛伊德就把它写成了书,比较正式的公开。这部电影里面很好描述了催眠治疗。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一辈子非常孤独,一个孤独的人他才能够真正地、无限地接近他的心灵,他才能写出那么伟大的一些作品。

电影描述了俄国非常漂亮的女人莎乐美,从德国来到奥地利邂逅尼采,他被莎乐美的美给征服了,激情奔放充满了女性的诱惑,尼采陶醉其中向它求婚却惨遭拒绝!让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尼采简直要疯掉了,情绪一落千丈,头痛日益严重。

莎乐美梅深感内疚,找到医生布雷尔,治疗头痛暗地治疗他的心理问题,让他从这种状态当中走出来。开始尼采很不服气,因为没钱来付咨询费用,布雷尔就以检查身体为名来治疗他的头痛,最终救了尼采性命。因突间头痛撞向玻璃,血流不止,布雷尔半夜赶过来救他,感动了尼采。这个时候布雷尔医生也深陷情感困惑。

布雷尔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精神科的医生。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国家精神科医生的收入地位是非常高的,他有着优越的生活,但爱上了女病人(谈话治疗病人,梦见各种各样的梦)他其实对现状非常不满足。影片当中描述的他总是礼貌、穿着黑西服打着领带一丝不苟,脸上从来没有一丝很轻松的笑容,与家人也是渐行渐远!

弗洛伊德了解老师,就对老师说:你可以这样呀,你们可以相互一个交换,就是让你假装,你要治好尼采的病的话,只有先把自己打开,也就是说你要把你自己的心先打开来,你要向尼采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布雷尔医生深表赞同,因为尼采不可能对他表露内心的伤害,这部电影叫尼采的眼泪,他这种人怎么可能为爱情而哭泣呢?

尼采说:你躺下吧,把你的黑西服脱掉,把你的礼帽脱掉,把你的眼镜拿下来,你放松地躺在那个椅子上。你想象你站在一个很高很高的山上,然后你往下看,然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东西?

尼采用他第一次催眠方式,让布雷尔进入到他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一些场景。他经历了很多现实生活当中恐惧的事情,在梦中都体验到了。等他醒来以后呢,满头大汗,他说:哎呀你对我做了什么?

尼采说:这种躺着的方式会让你回忆过去会让你比较真实面对你自己。这个时候布雷尔袒露了对女病人的那种爱慕之心,身体吸引!非常神奇,原来一蹶不振、很消沉的状态立马变得特别的神气精神,然后布雷尔就把尼采对他使用的这样一种催眠治疗告诉了弗洛伊德。

最后弗洛伊德用怀表再一次正式的催眠了布雷尔,也就是在弗洛伊德的手里把催眠治疗最后给完整完善实践!那么这就是谈话治疗和催眠治疗的由来。

第二篇:《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当尼采哭泣

一直想看尼采的书,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没想到首次接触他,就能产生如此大的震动。因为“上帝死了”,他的内心在恐惧中,对死亡,孤独的死亡的恐惧中战兢。当泪水从尼采的眼角流出,他说“这些眼泪自由了。”

尼采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是非常不可信的理论,进化论证明了上帝的多余,他的存在是由孩子似的愿望产生的。(How do we confirm a truth that has arrived through disbelief and skepticism and not through some childlike wishing something were so。)达尔文没有勇气,他不敢面对这一发现。(Darwin himself had not the courage to follow his evidence to its true conclusion.)可是尼采说自己是先知,来早了的先知,他必须要继续追问,不停思考。他的深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是的,他的结论便是God is dead!而且All of us together have killed him.在他的理论中,God不但已经dead,而且是被人created。我佩服尼采,他的勇气。在没有上帝的绝望中依然可以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这是一条死路,没有一点希望的死路。

这是没有思考过人生之人无法理解的绝望,也是从未想过上帝之人不能明白的绝望。可是这绝望却深深藏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无人能免。如果没有上帝,一切便没有了意义。如果上帝是人类的杰作,那么挑明这件事情无异于将全人类推上绝望的山峰。尼采深知这一点,于是他说“Choose between comfort and the truth.Are they mutually exclusive? If you want to choose the pleasure of growth, prepare yourself for some pain.”是的,他选择了他所认为的真理,也因此一生在痛苦与绝望中度过。他将自己置身于虚无,抛弃一切拥有的感情,倚赖的陪伴,恋恋不舍的荣耀,那些虚华的假象,权力的欲望、求胜的意志。唯有血淋淋的自我剖析和揭露,才是真实——他的真实是痛苦的,任何愉悦的存在都是妄想!

“上帝死了”让生活no morals no rule,让传统的一切价值观都成了虚无主义,生活也随之失去了意义。这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一个这正相信上帝死了的人!

可是即使这样的人也要我自己的生命寻找价值和意义,于是他的“超人”上场了。传统价值观崩溃了,那么人类必须确立新的生活的意义,尼采提出了“超人说”。“超人”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是一切不能打到我的东西只会让我更强大“超人”。

可是如果真的没有了意义,那么创造出来的意义只是骗局而已。所以尼采孤独着,恐惧着,恐惧死亡,恐惧生活。尼采的眼泪从来都

不是因为爱,乃是因为人类比任何一种生物更深知本能的恐惧——孤独的死去,在这之前还有那虚无的人生。

当尼采哭泣

布雷尔问“眼泪背后的痛苦是什么?”

尼采说“不是痛苦,是解脱。很好的解脱。这是我第一次说出,我的孤独,都逝去了,逝去了。”(It’s not sadness.It’s such a relief.It’s such a relief!It’s the first time I’m revealing my loneliness.It’s melting.It’s melting away.)

布雷尔笑着说“这是个矛盾。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中,一旦与人分享,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It’s a paradox, Isolation exists only in isolation.Once shared, it evaporates.)

可是尼采的孤独却是无法消失的,这是相信“上帝死了”的人永远无法被抹去,无法像空气一样蒸发掉的孤独,是人类的孤独和绝望。就像死亡永远只属于个人一样,尼采的孤独永远只属于他自己。即使尼采复制出一个自己,有着相同的孤独,也无法彼此慰藉。因为当死亡临近,他只能独自面对。

所以尼采最后说“我们会有朋友,彼此之间会变成陌生人,理应这样。我们是两只船,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和路线。我们必须是陌生人,因为这是我们的规则。”(We have to become strangers to one another because it’s the law to which we are subject.)这也是尼采对所有人的规则。这同样是每一个人的规则,每一个灵魂都要独自面对那未知的死亡和死亡之后的事情。可是上帝如果死了,那么我们面对的就是活着的恐惧和孤独,以及那孤独死去的恐惧了。

第三篇: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某年的某天我在北图,一个打折摊位,不太起眼的角落里看到《当尼采哭泣》这本书,因为喜欢哲学因此想着翻看这本书都写着什么东东,直觉让我毫不犹豫拿上就走,当尼采哭泣观后感。看的心境绝对是爱不释手,但也不敢说出来,我觉得每个人的感觉那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可我这样一位水平充其量就是站在心理咨询的门槛边上,脚尖才点着地上还没落脚的人,竟然开始了自己的白日梦。异想天开的想着要当好心理咨询师,要到晚年要写一本象欧文。亚隆写的候维之译的《当尼采哭泣》这样的心理小说。

感谢梦船的推荐,让我得以欣赏《当尼采哭泣》的电影作品,在观赏中感受到视听感官及思维的乐趣。昨晚看《当尼采哭泣》在线磕磕巴巴的看到三点才意犹未尽的爬到床上,几乎没打磕巴就昏昏睡去,一觉醒来神清气爽。想着我也得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电影情节就不祥述了,建议看看这本片子。演员的表演实在觉得言语表达多余,毕竟各有各感受。我的感受就是自己崇洋媚外,心底真觉得好呀好呀就是好!人物角色的气质,内涵及情感表达,这种深度没有沉淀是很难把握的。勾出我的泪水,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当尼采站在钢琴手舞指挥棒,在演绎着瓦格纳的《酒神颂》旋律富于节奏感的听觉的刺激下,尼采近乎精神失常的状态,忘我的表现着那种歇厮底里的激情,嘴里念叨着hate,hate,hate,似乎在穷尽一生的力量去迸发心中那份积郁的情感。我的心似乎在感受到一颗在矛盾,无奈,无助,绝望焦躁的灵魂在嘶吼。它在触动我内心最柔弱的那根弦,那刻影片中的沙美乐的泪在划落,我的泪水也因此在眼眶盘璇,内心感受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在流动着。

一本好的影视作品除了好的内容演员外,声光的运用总是不能忽略的吧!否则肯定会象忘了下鸡精或糖的菜,再好的厨艺做出来的菜,没有调味品的点染,总归落个食之不知其味的下场。制作者遗憾,读者肯定也说不上缺了点什么。庆幸的是这本片子配上的音乐,好象是《安魂曲》《天鹅之死》《酒神颂》与整部片子的内容场景是那么的协调切合,引得人心弛荡漾。

作为一位学习心理咨询的人来说,影片中布雷尔的几次梦和后来让弗洛伊德这位好友催眠,可以看到心理分析的一些技术,观后感《当尼采哭泣观后感》。我自己目前还没机会去学解梦,却因此勾起对解梦知识的好奇。在剧中眼里看着,内心感受着布雷尔这位有着金钱社会地位,功成名就的老男人似乎被一根无形绳索在捆绑束缚他的心灵,也许是后天社会化,道德感,价值观所加负的一些东西,布雷尔就象水煮的青蛙似的在不自觉的迷失了自己。在梦里人性的爱欲,自由的渴望,内心的挣扎释放得淋里尽至,卸下伪装的那是一个鲜活可爱的男人,敢于为爱去追求,只有在梦中的自己才能还其人性的本原,那是悲哀的,然而也幸好那只是一场梦,满足了他对安娜O移情后的爱恋与臆淫,在催眠的过程,他内心潜藏的爱欲、压抑因此得以释放,当他在被催眠中他的思想经历了放下了所有的财产家庭子女,背负着亲情的疏离去找他心爱的安娜o时,现实击垮了他,因为他看到心爱的安娜O对另一个男人说:“你是我唯一的爱”于是彼此亲吻,布雷尔只落个心碎与噩梦的下场了,毕竟那只是梦一场,现实他拥有的一切依旧一如往昔,不同的是他的情绪改变了他以往的观念与思想,他不再对那位为他经营家庭养儿育女的女人视而不见,话说半句嫌多。他学会了与自己的孩子游戏,享受天伦。学会了情感的真实流露。做回了他自己,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一切甚至他和弗洛伊德这样的挚友的友谊,真可谓幸福指数在他那发挥到了及至,他可以拥有天堂,也可生活在精神的炼狱中,一切只是一念之差。

看毕该影片我脑海中强烈跳跃着几个词汇就是爱、痛苦、自由,它们如同一首悲怆的协奏曲,似乎是这些东西交织贯穿冲斥着我们的灵魂,谁又能躲过对他们的渴望与逃避,挣扎呢!

助人者自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接纳求助于咨询师的来访者呢?因为助与被助的过程咨询师也获得了自身的成长。

在整部片子看完后,我想我能理解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那句话:“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似乎感受到了尼采那颗在浴火中呐喊的灵魂!

第四篇:当尼采哭泣

《当尼采哭泣》梦境分析

班级:汉语言092姓名:李盼学号:20095051520

2我们看了电影《当尼采哭泣》说实话,我个人感觉电影的内容有些乏味,不过镜头中所表现出来的美丽的场景、高雅的音乐,又让人觉得是美的享受。我虽然睁大眼睛看,但是若要完全弄清楚其中的奥妙,我想我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在这里,仅以我的观点来分析它其中的一个梦境。

在电影中,总共出现了八个梦境,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第三个梦境。即布雷尔和尼采坐在白色的天鹅船上,湖水很蓝,阳光很明媚,可以说周围的景色很迷人,那里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天气也很合适。他们在一起聊天,似乎聊得很开心,二人都开心的开怀大笑,似乎止不住。突然,风云大作,打雷闪电,布雷尔抬头看天空,发现一个时钟,指针飞快的转动着,尼采说:“我们没时间了!”仍然大笑。而布雷尔却吓得惊叫,那是一种恐惧,从心里发出的恐惧。两人的一惊一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布雷尔的梦境,我们发现,布雷尔刚开始时是开心的,我想他在那时应该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但当他发现那个钟,并看见指针飞速旋转时,他的脸上现出了恐惧,是的,恐惧。一种手足无措,从内心里发出的恐惧。我想我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而就在这时,天也开始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而尼采笑着说的那句“我们没时间了”更是加深了他的无力感。他忍受不了的大吼大叫。是什么让他恐惧?我发现是钟,还有阴暗的天气。那么,那些让他恐惧的东西代表了什么?而他的内心又到底在恐惧什么?当我们把电影看完后就会发现,钟代表了时间,代表了他三岁时母亲去世的那个时间。而阴暗的天气则代表了他的心情,应该有难过、压抑和对失去母亲的恐惧。但另一方面,我更觉得他这是对生命的怀疑。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从未经选择,他非常恐惧衰老和死亡,他没来由的不快乐,他觉得他似乎无法成为真实的自己。而在这里,那个象征时间的钟就代表了他所惧怕的衰老和死亡。

其实,看完电影,我们就会明显的看到,布雷尔的病情在于,他不甘生活的平淡无奇,于是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爱上了与他母亲同名的女病人“贝莎”。但是经过与尼采的“对话治疗”,他才幡然醒悟,原来他不是爱上了“贝莎”,他所谓的爱只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母亲的去世。他在内心理恐惧着一直到在进行着的衰老和即将到来的死亡。因为“贝莎”和他母亲同名,他所谓的“爱上”,只不过是他觉得他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它所畏惧的死亡被“贝莎”阻挡着,他很安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布雷尔他胆小,懦弱。面对恐惧,他选择了逃避,所以内心的恐惧让他做了噩梦。

以上是我对这个梦境的分析。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个电影还是挺不错的。他通过布雷尔的事情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成为自己。

下面我再来描述一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梦境。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做的一个梦,那是关于奥特曼打怪兽的梦。

我梦见自己是雷欧奥特曼。我先是和同学在玩打电报的游戏,一种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突然,有人说怪兽来了,我是正义的化身,需要变身拯救世界,当朋友都催促我变身时,我突然发现我变不了身,危险即将到来的恐惧让我手足无措,于是我只能到处躲藏,我记得我躲在我家门前一个用砖砌起来的小窝棚里,那里面都是冬天烧火用的煤。就在怪兽接近我,我很害怕时,我的手里捏着的一个铁质的饭勺,让我突然间就能变身了,于是我就变成了雷欧奥特曼,和怪兽打了起来。可是很奇怪的,天上突然间下起了花瓣雨,红色的花瓣,天女散花般洋洋洒洒散落,美极了,有一种凄美的感觉。潜意识里我知道怪兽打败了,当大家都欢呼雀跃时,我发现我变成了那个怪兽,朋友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时,我觉得有一股很浓重的悲伤从心头升起,而当时的氛围也很悲伤。因为我不是自愿当的怪兽,所以我得到了大家的谅解与同情,大家原谅了我。然后我就不记得了。

也许这个梦很可笑,但是我却觉得很有趣。因为我知道我是在睡觉前才看过《奥特曼》。

所以,我会梦见奥特曼。我觉得我当时和朋友玩捉迷藏时的开心,是因为我可以看《奥特曼》了。而我当时的躲藏,恐惧,其实潜意识里是害怕我母亲叫我回家睡觉。原因呢,就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电视,而我每天10点半就会准时跑到邻居家里看《奥特曼》。但是每次都会在我看得最精彩的时候,我妈妈叫我回家睡觉。我会很不情愿,因为我想把它看完。在梦里,我把母亲看成了怪兽,害怕她,所以躲藏。怪兽打败的剧情是一种理所当然吧。而我变成了那只可怜的怪兽,我想是因为母亲把我叫了回来,我不能再看我喜欢的《奥特曼》了。悲伤,也是因为没看完《奥特曼》而难过。

呵呵,有些好笑吧,我写了出来,这样强词夺理的分析,显得很幼稚。不过,我觉得也表现出了我那个年纪所拥有的快乐和难过。就暂时这样理解了。

第五篇: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一)眼泪的力量

晓青

你能接受伟大哲人的眼泪吗?你能想象尼采哭泣时的哀伤与无助吗?你能容忍自己给伟人脸颊上流淌的泪水进行懦弱的定义吗?不,请将你的泪水吞咽回去,心中理想的神呀,只向我们展露你的笑容就好了,那是驱逐我们心头黑暗的火把,是帮助我们在苦难中得以喘延的能量。

可是,尼采终究还是哭了!《当尼采哭泣》跃入眼帘,我急切地要从书中找到“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击溃了他的骄傲?是什么摧毁了他坚强的意志?欧文·亚隆究竟又要在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跟随书中的两位主人公——医学大师布雷尔和存在主义大师尼采的步伐,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是的,必须小心翼翼,当伪装被一层层剥离的时候,脆弱随时能将我们化为灰烬。整个过程究竟谁才是治疗师,谁又是病人呢?看看高傲的尼采吧,凭借强大的自我防御,抵过了布雷尔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引诱和压力。偏头痛只是身体的谎言,让我们可以躲避灵魂深处的懦弱、无力和胆怯,躲避内心铮铮质问。

“他巨大的头部往后仰,他深邃的目光合起,尼采看起来被情绪所困扰着。”一切都将由此发生变化,这将是一个转变的契机。“犹豫着,尼采开口了。”从惭愧、尴尬,到愤慨与憎恨,从哀伤到无力,“尼采沉默不语,他的眼眶里泛滥着泪水,他的头低垂。”曾经的容忍孤独,与人隔离竟是苦于被孤单死去的想法所纠缠。而尼采对女人扭曲观点的根深蒂固,何尝不是来自他早年生活的烙印呢?“尼采拿掉了他的眼睛,把脸埋在手帕里,爆发出啜泣声。”尼采终于哭泣了!我的眼眶同样湿润了。这一刻他不再是我膜拜的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人,而是一个真实且富有生命气息的尼采!感谢上帝,“这个吝啬的无泪男子”终于凭借泪水获得了自由!泪水并不等同于懦弱,恰恰相反,借着尼采的泪水我感受到的正是一种源于生命的感动和力量。

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人性所有的一切,我必须承认、接纳,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存在”,不是吗?

合卷闭目,心中更感谢不离不弃的布雷尔。他奉献着自己,袒露着自己,在自揭伤疤的同时感应着对方。他的谨慎、体贴、隐忍,使得两个隔绝的心最终踏起了和谐的鼓点。复杂、丰富而敏感的内心呀,坚强的在痛苦、悲怜、无力的泥沼中前行。所幸,不曾失望、不曾被抛弃,最终得以在心力交瘁之后重生。

书中处处呈现诗意而铿锵有力的言语,那些需要用生命去实践、领悟的真理。字字句句何尝不是在思想者血淋淋的成长磨砺中凝练出来的呢?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二)大家一起来意淫

贫僧

布鲁尔 :一个维也纳医生

贝莎 :布鲁尔的一个歇斯底里症病人

玛提尔德 :布鲁尔的漂亮妻子

尼采 :德国哲学家、古典文献学教授

路。莎乐美:一个风骚自信的俄国女人,尼采和布鲁尔都为之倾倒。

西格。弗洛伊德 :布鲁尔的学生

麦克斯 :布鲁尔的连襟,一个比较自由的犹太男人

需求是虚幻的需求:需求(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因为它是可以变的,是虚幻(主观)的。没人可以给你的需求定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一个人的需求的发展是很难控制的。

男人的痛苦压抑来至于需求的无法满足,贝莎和莎乐美分别代表了布鲁尔和尼采的某一类痛苦。尼采渴望一个完全理解支持他追求的女人,他把彼此的触摸和亲吻代表了灵魂上的信赖和托付(压抑的性欲望和挣扎),而他的投射的对象贝莎只想要自由和无拘无束(基于对女人婚后命运的厌恶)。

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压抑、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和这些东西的妥协和抗争成了他们的活着的全部。他们被都被一个女人强烈的吸引无法抗拒以至于神魂颠倒。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后,他们才知道他们自己、他们的爱和他们爱的对象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创造了一个父亲:上帝。幻想着他的爱,我们贪生怕死的灵魂有了寄托。

男人创造了一个女神,每天在幻想中和她云雨。

女人创造了一个英雄,每天沉浸在七彩祥云和卿卿我我。

更深的迷茫

【我曾以为这一切都是感情的寄托,是否每个人(我所知道的人多存在单相思)都必须有一个这种寄托,小说中探讨了这种情感现象的意义。我们的感情自从诞生以后,就要在精神世界里找一个土壤,不然就会死去。那个精神世界的寄主提供成长的基础,你幻想着从他那里获取爱和快乐。爱情是虚幻的,是我们的灵魂孤独的投射,这种独特的需要是无法被满足的,()那个幻想的对象提供了一部分可能,剩下的都是用想象弥补。正如布鲁尔所做的那样,贝莎是他母亲的名字,贝莎依赖他,把他当成逝去的父亲。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无法克服的孤独感

这让我想起我和父亲这么多年的隔阂,我认为他从来不理解我,他总觉得我不够努力辜负了他的期望,(他说每天坐那里学习看书有啥累的,比他干体力活幸福几万倍,竟然学不好,丢人?!)

我父亲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我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我的妻子我的儿女,我的好朋友,我的同事。

他对于我的痛苦一无所知。这常常让我感到抓狂,后来我对父亲就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他每次跟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时我不再抵抗表面答应,内心却无比的厌恶甚至仇视,认为他简直要把我逼上绝路。

灵魂的孤独让我感到权利和妥协的重要,压迫无处不在妥协无处不在。孤独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有灵魂的人都无法被摆脱。

真理是荒凉的(爱情如此的不公平)

莎乐美和贝莎代表了一类女性,能够激发大多数男人欲望。这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里的一个以勾引男子为乐女子。有些女子天生是有具魔力的,她们可以让男人为之争斗,阿芙洛狄忒就是例子。有的女子获得了更多的美丽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的男子占有了更多的财富和享受了更多的关爱。有的人更健康,有的人更聪明,有的人运气更好。

灵魂:一个人的物理身之外的全部存在。

如果人的身体可以被大概地解剖,人的灵魂应该也可以被解剖的。必须打开他的全部情感记忆并摆到台上。这些所有的记忆和情感集合就是灵魂,比如有一个比较大的欲望。有一个比较大的疼痛记忆,有一个比较大的同情。只是这个东西不能触摸不能像身高体重一样被测量。

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摆脱这种希望(渴望欲望)吗?

尼采说潘多拉魔盒里最恶毒的东西就是希望,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小说毕竟是小说,他对于尼采的治愈是到底改变了尼采了吗?(让他去建立家庭去感受温暖和爱,去哭泣去追求另一种生活)

没有,尼采只是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存在也理解了别人的存在,他不再感到孤独和觉得自己是个另类的怪物,他可能最后宽容了莎乐美和他自己。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世界,也就是更加接近他所追求的真理,然而真理却是那么荒凉。人与人之间有些鸿沟是无法逾越的,他对于莎乐美的投射性解读是莎乐美无法理解的,莎乐美对于尼采的“关怀”和“背叛”是尼采所无法理解的。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而且必然是自恋的,都是从自身的渴求衍生出对于对方的渴望,然而这种彼此无法相互体验的生理隔阂是一切两性矛盾的根源。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意淫并不可耻,假装不意淫才可耻。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三)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间安静的书屋里,妖娆的红衣女子封面在这间淡雅的书屋里显得热闹繁华。那一刻,《当尼采哭泣》直逼我的视网膜,情不自禁地捧起这一本书,移至窗下,缓缓道来。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推理的小说,由于年轻气盛的女人路·沙乐美的短浅引荐下,主人公尼采和布雷尔双方进行着心理咨询。他们是彼此的病人,彼此的医生。布雷尔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医生,有着家室的他恋上了他的女病人贝莎,对着贝莎,他产生了极强的幻想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尼采是位绝望的作家,他对于女友的背叛有着无法言语的痛恨,他神经紧绷,呕吐,半夜醒来,经常失眠等症状。因为路·莎乐美,他们相识,相坦诚。

尼采和布雷尔商议协定,布雷尔请求尼采帮忙他走出他面临的煎熬处境,反之,布雷尔会治疗尼采不知名的病症。彼此要求互相坦诚。几经峰回路转,对话治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们揭开了心里深埋的秘密。在对话治疗中,布雷尔坦诚面对自己,重温温暖的家,尼采从孤独的灵魂中释放,流下清澈的眼泪。

且从语言上看,文字并非艰难晦涩。书中曾言:“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开了,它就蒸发了”,人生之路,总有时刻是孤独的,一个人并非孤独,在人群中无知己者才是孤独。紧接着“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大”读到这句话时,我们深思,难道不是这样的么?人总要摔过几次才懂得爬起来,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着“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或许,很多人对这句话充满着质疑,换个角度而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诗歌般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是否值得我们抽出时间感受。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