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墨攻观后感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77-837775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15 09:54: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墨攻观后感

《墨攻》观后感

[摘要]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诸如儒学,墨家思想等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非攻兼爱和平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电影《墨攻》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墨家“非攻”“兼爱”的思想,墨家所说的“非攻”思想就是反对侵略、压迫等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不是向强者屈膝投降,而是要以平等的身份接受和平,而“兼爱”思想则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从人们之间的互爱互助达到相互的和平,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而不是互怨互损,在国与国之间则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兼爱”主张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这就必然要主张“非攻”,它们之间是相互支持的。

公元前230年,赵国大将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齐国,为了要攻齐国,必先攻下两国之间的交界只有4000人的梁城。一时间梁城人心惶惶,百姓纷纷逃逸,所有大臣都力主投降,梁王醉生梦死等待着墨家能够派人来援救,可是一直没有消息,正当他要准备投降求和时,城外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向梁城走来,墨家革离出现了,他来拯救梁城的百姓了。革离进入城中鼓舞全城百姓不要投降,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战,在革离的说服下,全城百姓渐渐有了斗志,梁王也犹豫再三后,最终把所有兵权交给革离。革离选贤任能,带领全城百姓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备战,以区区4000兵民用各种计谋抗击赵国大军,并且大败赵军,杀敌5000人,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全城百姓的尊敬。然而,就在赵军面临兵败而退之际,梁王和大臣嫉恨革离的才能,嫉恨革离深得民心,决心要除掉革离。但公子梁适因为受到了革离“非攻”“兼爱”思想的感化,和对革离的崇敬,用计救了革离,帮助革离逃出梁城,但自己却被梁城守将牛将军误杀。梁王悲愤之余,准备屠杀革离的拥戴者和爱上革离的御林军女将领逸悦,并把出言反抗的逸悦将军割喉刺哑。赵军退兵后暗中留下来一千人精锐趁机突然杀进城里,俘虏了全城4000人。巷淹中将军虽然攻下梁城,心中却不服革离的计谋和胜利,传令如果革离不现身,就屠杀梁城百姓,革离为了救全城百姓,不得不只身前来,两人约定一比高低胜负。神箭将军子团暗中率领射箭兵团按照革离事前安排的计谋,用大水攻城,彻底击垮了赵军,巷淹中自知已输给了革离,于是下令赵军将士撤退,而自己却独自一人留在城楼里,被梁王借势反扑死于万箭之中。而墨子革离,虽然兼爱天下,却守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逸悦。当他赶到地牢中时,被梁王割喉刺哑了的逸悦却因为无法呼救,活活被淹死在牢中。

这是一部看后值得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的经典电影,作为墨家思想实践者的革离的到来和存在有着非凡的意义,他的“非攻”“兼爱”思想让年青的梁适太子明白仁爱的意义,太子梁适也完成了从骄横自负到深明大意的转变,他让逸悦这样弱若女子敢于同残暴的梁王斗争。他让铁血嗜斗的巷中淹懂得了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是由杀戮和侵略他国所取得的胜利。他让被围的赵兵得以安全的回家。他让战火中的孩子懂得了战争残酷,从而跟随他一同继续制止战争。正直善良的子团将军,他虽然被梁王迫害至残,但始终勇敢地追随革离,为保护全城百姓保卫

梁城而战斗,最后他也真正领悟了“兼爱”“非攻”的意义,毅然放下武器远离战争,消失在硝烟的战场。革离“非攻”“兼爱”的思想传播了出去,并深深地影响了一些人。

但革离很多时候都处于迷惘和痛苦中,为了保护梁城的四千军民,他却残酷的杀戮了五千赵国士兵。这五千赵国士兵和那梁城的四千军民都是无辜的。他可以保卫梁国的四千军民,却保护不了营救他的太子梁适。影片的最后,他使用的水攻甚至淹没了他最心爱的恋人。革离自始至终都是被无尽的苦恼纠缠着的:他一方面在迫不得已的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积极运用墨家理论思想“以战止战”,同时他又深深陷入对战争本质、战争合理性的更为深刻的质疑中。而与此同时,为了实践墨家思想,他所身处的外部环境又极为险恶,从初到梁国时所受到的冷遇、猜忌,以至到后来的诬陷、谋害,展示了一个墨家的理想主义者对理想执著的坚守和险些殉道的艰险人生旅程。作为智者的革离,就是在这种理想与严酷现实的巨大反差和不谐和中痛苦地思索着、追问着什么是“非攻”什么是“兼爱”,革离这个时候已经困惑了,他无奈自己的思想不能很好的实践。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帮助弱者,结果却导致了更多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死亡。这是因为他把思想的实践寄托在统治阶级的身上,在那种弱肉强食的阶级社会中,“非攻”“兼爱”成了一种苍白的美好理念。

与革离想对应的,是阴险残暴的梁王和为虎作伥的大司马。刚开始,梁王似乎是一个嗜酒如命的昏庸君主,但随着他大胆任用革离情节的出现,他似乎又成了一位任人为贤的明君。可是到了赵兵一撤,他马上又变成了一个过河拆桥,杀戮忠良的暴君。而赵兵攻打回来后,他立刻又变回为一个媚敌投降的庸君。而正是这样一个反复无常,阴险狡诈的小人,最后却俨然成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大司马则是梁王最有力的吹鼓手和帮凶,大敌当前,他软弱屈服。敌人一走,他马上嫉妒贤能,残杀功臣。敌兵复来,他跪倒投降。而也正是这样一个与梁王一样反复无常,阴险狡诈的小人,最后跟着梁王一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革离把“非攻”“兼爱”思想的实践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又怎么可能实现呢?当赵国大将巷淹中视死如归的屹立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那一刻他懂得了什么是“非攻”什么是“兼爱”,但后面却是梁王得意的小人嘴脸,还有梁国大臣的顶礼膜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相比梁王的苟且,懦弱,梁国大臣的奸诈,无论赵国的大将还是士兵,都很可敬。这也印证了革离的思想被当做了政治武器,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愚弄,“人为什么要杀人?”,“选择应该爱的人?”,“如果赵国向你们求助你也会帮他们吗?”正如片中的黑奴所说,“你们根本就没有选择性,你们不会选择哪些人值得去爱。”梁王割了逸悦的声喉,还要五马分尸。革离引来了水拯救了背叛自己的梁城,赶走了赵军,逸悦又因为被革离要救的人割破了喉咙而不能求救死在革离引来的水中。为了救不值得爱的人,革离等于自己杀了逸悦,杀掉了自己爱的人,公子梁适最后懂得了“非攻”“兼爱”,是梁城的希望,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明君,带领梁城百姓走向和平,走向富强,却因为要救革离,而最终被误杀,革离能保护一座城里的四千军民,却连一个救他的人都保护不了,很多善良的人都为他做出了牺牲,他不去保护,却去保护那些不值得爱的人,纵观全篇革离就是这样,表面上看似伟大,却不过只是个可怜的殉道者。

在这场战争中革离来到梁城,费尽心思,构建工事,保卫梁城,但是看到的却是战争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迷惘了,梁国的军民百姓也好,赵国的士兵也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应当值得尊敬的,可是在这场战争中,五千赵兵和一千

梁城百姓丢掉了性命!战争让民众变得残暴可怕,围攻奴隶,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善良的他们可以毫不留情的将石头对准陌不相识的人,你能说他们是错的吗?“兼爱”“非攻”应该是从根本上阻止战争的发生,使国家之间和平相处,而不是战争爆发后去保卫。赵军终于退了,危险消除了,可是善良的梁适王子死在自己军队射出的乱箭之下;子团被梁王军法处置,挑断了手筋;梁国大乱,和革离有关的臣民纷纷被捕;革离被迫离开了梁国,却被自己为保护梁而发明的箭射伤;逸悦被梁王割喉后淹死在自己放的水中,而战争中的民众,他们为了生存四散奔逃,最后不得不为了保卫自己和家人而拿起武器去杀人,有的最后惨死在刀下。而梁王则继续着他的残暴统治,我想这些都是革离来梁城之前没想到的,兼爱是应该有选择的,没有选择的爱不能算是兼爱。

战争中最受痛苦的是普通民众,他们在战乱中所表现出的胆怯懦弱,凄遑无助和无所适从,对于渴望安居乐业,关心衣食住行的老百姓来说,战争真是一场灾难。“非攻”“兼爱”是从根本上阻止战争,使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和平相处互相兼爱。影片结尾所说梁城,在几年之后都被毁灭,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领导梁城的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只有一个贤能的君主才能真正做到“非攻”和“兼爱”,而同时只有君主真正做到了“非攻”“兼爱”,爱戴臣民百姓,带领百姓远离战争的灾难和痛苦,他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梁城里有很多有才能的将领,只不过是因为梁王的昏庸,不去重用,如果梁王能像公子梁适一样感悟到“非攻”“兼爱”的思想,善待他的臣民,齐心协力抵御外国的的入侵,那么梁城也不会失守。

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反对发动侵略战争,但非攻并不等于不战,当国家受到侵略时就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家园。兼爱是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也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第二篇:墨攻 文档

梁王---伟大的政治家。全片唯一的赢家。深谙政治斗争的规律,审时度势,忠奸智愚皆玩弄于股掌。智慧却心胸有限,他只能是小小梁城的王。保守、独裁,安于享受“千人之上”的权利和荣耀,天下之大他无心知,也无力理。他借革离之力,残喘失国之祸。但是,这股力量却让他在“窒息”的恐惧中,暴露王的邪恶。

巷淹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威严而沉稳,很有大将风度。

革离,文武双全,擅长守城,粗通物理和心理,岂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兼爱、非攻思想的坚决继承者。在墨家并不打算援助梁城的时候,只身前往,抱必死之决心,救梁民于水火。(现在回头看,墨家也许就是因为对梁王的了解,才不会驰援地)即便梁王如何,但百姓无罪,才欣然前去救助。在守城的过程中,心里也有所转变。实际上,还是在兼爱和非攻的大范围内,对生命的尊重、对战争的憎恶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和奴隶和巷淹中的对话,都是基于这个理论出发的。当然,在权力和政治的强大攻势下,这种爱显得那么弱不禁风。革离是智者,不是政客,所以他险些被鸟尽弓藏

梁国公子----血性男儿,仅凭一腔爱民爱土之心,要抵御外侮。对革离发自内心的敬佩。但是还是没有领会到政治的险恶,反倒送了性命。本片第一烈士

司马牛子飞---愚忠的代表。能力有限,唯有忠君食禄。利用价值不高且必会玩完 子团梁国第一射手革离的忠诚追随者

第三篇:影评《墨攻》

《墨攻》影评

上周住校,我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来观看了《墨攻》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看国产电影,因为我觉得国产电影没有国外大片那般精彩,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国外大片更能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观看了《墨攻》之后,我的心情复杂,让我为此而震撼。

这是一部值得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的经典电影。《墨攻》讲述的是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拥有十万军队的的赵国,对仅有四千民众的梁国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危难之际,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然而,革离却出奇制胜,以一己之力率四千妇孺平民与赵国十万精兵对峙周旋,最后令其折损五千。在此过程中革离也受到梁王的猜忌,后被逐出,最后在梁城危难之际不顾别人猜忌又一次拯救梁城。

电影中作为墨家思想实践者的革离的到来和存在有着非凡的意义,他的“非攻”“兼爱”思想让年青的梁适太子明白仁爱的意义;他让铁血嗜斗的巷中淹懂得了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是由杀戮和侵略他国所取得的胜利;他让被围的赵兵得以安全的回家;他让战火中的孩子懂得了战争残酷,从而跟随他一同继续制止战争。革离自始至终都是被无尽的苦恼纠缠着的,他一方面在迫不得已的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积极运用墨家理论思想“以战止战”,同时他又深深陷入对战争本质、战争合理性的更为深刻的质疑中。革离在这种理想与严酷现实的巨大反差和不谐和中痛苦地思索着、追问着什么是“非攻”什么是“兼爱”。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帮助弱者,结果却导致了更多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死亡。他把思想的实践寄托在统治阶级的身上,在那种弱肉强食的阶级社会中,“非攻”“兼爱”成了一种苍白的美好理念。

战争之中,没有一人不是无奈,没有一人不是无辜。我觉得人心才是真正残酷的,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纠纷的根源。就拿现在备受关注的“克里米亚事件”来说,从公投的赞成加入俄罗斯的票数来看,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是众多民众的意愿,大多数克里米亚公民选择俄罗斯而放弃乌克兰,正所谓“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人心对于一个国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尽管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称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但是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可以说,此次克里米亚事件,是东西方个力量角逐的结果,最后以俄罗斯这一东方力量的胜利而告终。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就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我想,电影里国家被灭是必然。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有资本战争中胜利,统治国家长久。

第四篇:《墨攻》-影评分析

《墨攻》∶虽九死心未悔,历百世爱不衰

如果错过《墨攻》,将是2006的最大遗憾。

一.博奕:故事与史诗

张之亮是一个细腻的人,当《墨攻》的字幕出现,多年来,我第一次看见紧随而来的导演名字感觉到那是一种“骄傲与坦诚”,而非“权势与炫耀”。当张艺谋还在颜色的海洋里苦苦堆积;当陈凯歌还在神话般的虚无里包容天下;当冯小刚还在情节与权谋,人心与阴险里左右周旋,张之亮已经成功的做到了一点∶在众多明星与大笔金钱的堆砌下,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并将这个故事将得不失精彩。兼为宏大。

故事的题材选择了战国时期墨家革离为守梁城而演绎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与众多的国产大片一样,《墨攻》中有着很司空见惯的宫廷斗争,而战争场面,也尽显出张之亮所独有的场景调度能力。

故事开头,简单的双线叙事∶梁王派降,其兵离城,革离独来,一箭退敌。镜头在二者之间切换。革离亦在出手见章显其智计与胆识。这种在开场以独自神计一举制敌的方式,与在《特洛伊》开头,阿卡流斯对巨人的穿身一剑,有着异曲同功之妙。场景不多,却将几个人物的个性清晰的刻画了出来∶梁王的阴险与失节,王子多疑与擅信,牛将军不智与反抗,于是,除了尚未现身的赵巷将军与未多着墨的梁女将逸悦。各色人等尽皆粉墨登场,比之开头即为大战或剥茧抽丝的递进。这个开头都对影片相对为“守与攻”梁城这一较为单一的叙事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金庸曾说过,既然某些人物有了性格基础,如果象张无忌般难以左右,则会被环境所推动。而如果角色有了智慧,就会像革离一样改变周遭,城在是一种气势,但是守城不能只靠气势,智慧先行的革离在得到梁王的兵权之后,在数次守城中改变了一切。这个时候,革离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革离的行为与民心的所向,恰恰是一个神的行为。

这样的革离与梁城的一切,是一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下,平实与生活之上的故事,通过董纬大巧若拙的动作设计,人物并没有超越一切。而显得成就了非凡的亲切,这样的故事中想传扬思想,也就更加能够获得观者的认同。

二.辅线:人心与爱情

《墨攻》的辅线有两条:民众的反映与逸悦的深情。在这两条线上,都有值得书写的笔墨所在。

首先说民众:在影片的开端,第一次大战在南门修建瓮城时,几个饱受战火战火摧残流离失所的流民在对革离和守城的态度怀疑,并因此议论不休,之后的出逃,引出了赵军的十万精锐,这个出逃的片段另一个作用,即是在他们的妻儿

被赵军扣押之时,他们面对着刺杀革离的胁迫,所表现的出来的人性的一切:即战争的真正伤害

对革离,民众是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受之感染众志成城,到权术干扰产生动摇,再到面对生死的反戈一击,都是一个凡人的正常体现,而作为命令的授权者即真正的权谋者,隐藏在背后的“梁王”,则是一切的左右者,民心谓之所向,也就不能发现直至“防民之口”的五年后的灭顶之灾。

这条线索作用一是反映了简单的道理:权术左右民众,二也昭示了一点:即战争对普通人的迫害,当看见左右摇摆对革离的杀与不杀,在面对妻儿的惨死城下之时,直至为了生路的东郭之行,都昭示了在战争下扭曲的人性和行为。几个普通的乡民,作为赵军的细作出现,通篇下来,比之靠某一时刻百姓的振臂高呼或者是街头小儿的童谣之声更来得贴切传神,他能使你我自然的相信也感受战争的残酷。并深味这一悲凉。

再说说逸悦的爱情,范冰冰终于奉献了一个能够精心演绎的角色,当然,剧本本身的角色设置功不可没。礼物在影片中,是一个隐寓,那双鞋子和阿甘的羽毛,太极旗的钢笔,一样,承载着革离作为墨者,在思想上的转变过程,也为二者牵起了一条有机的线索。找到生的希望,明了所爱真谛,都是由此引起,礼物的施与舍,爱情的退与进,都在期间通过二者的几次对话和情感上的交流,变得令人信服。

可以说,面对逸悦,革离一直以来的思想第一次有了动摇,兼爱天下,却不知吾爱之何在,是一种悲哀,也是革离作为墨者的个人悲哀,而逸悦解开了心结,也了然了此生。

在情节上,逸悦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梁城中,牛将军是王之亲信,革离乃外来势力,子团是有声无势,唯有逸悦自己,与官民之间都是最近的。在与梁王的对峙中,逸悦的话语,恰恰是梁城人中除了民众的普遍因为惧怕的“恶”,所对立的真正的“善”,可以想见,如若没有这种精神,五年后的民众**,也只是一纸空谈。

三.思想:说教与亲历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影片开始热衷于说教。

于是,在影片中,我们信仰的英雄常常回避着暴力与权势,或是是舍身取仪的壮烈无比。可是,到了思想性在几部国产大片中最为强烈的《墨攻》,这种说教开始潜移默化的出现。而非大面积的令人难以接受。

对墨家思想的兼容并包,止战博爱,影片中的革离在第一次发动囚犯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台词和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发问,直达人心:“在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

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因为很简单的一点,之前通过对攻城场景的惨烈描述和普通小民的恐慌失常,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此时此刻的发问达到了一个效果:使观影者因为感同身受去接受这种思想。

这样的亲历,远比说教来得紧。

在影片中段,面对赵国的细作,和挖通道的奴隶,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那个在钟声后懵懂的少女被众人乱拳相加的场景,和奴隶抢夺小孩的招致横祸,两次救赎中:第一次无能为力失败的革离,第二次设身处地的成功的革离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和《世界大战》中疯狂抢车的暴民一样,让人有很大的触动。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着绝望。

影片的最后结尾,革离救了孩子们离开,周游列国,传扬墨家思想。可谓是一种传承的体现。影片借梁城一战,真正的向世间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在这样的惨绝人寰与尔虞我诈中,在这样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中,你是否会对战争和周遭的暴虐世间,真的无动于衷? 在观者看来。这样的结尾有一种希望的注入,而对影片的精神内核,则是抛弃了说教自我的完全主动的接受。

四.反思:传达与希望

《墨攻》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却是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作品。

纵观《墨攻》,人物众多,叙事清晰,战争场面宏大,至少,令人感觉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战争影片,足够值回票价和世间。可见通过对比之前四部《英雄》《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的四大皆空,《墨攻》令我们看到了希望。

一直以来的大片叙事基础和风格,都在不停的左右着作为主流的美国影视界的影像,这样的《墨攻》,宣扬的不是人心比之毒药的险恶,不是飞檐走壁的神人,也不是出人意表的畸恋。而是中华民族的正气,如在城楼中熊熊烈火因败受死的巷将军,使我想到了巨轮上不愿离开驾驶室的船长。他们的身上,或者说角色的身上都在传达着统一的信念,表达了人类对于美好正气的赞颂与追求,所以可以被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人民接受。文明就是传达。而对民族文化的传达,电影作为主流艺术应该承担的是一种艰巨的责任,有必要使自己和异乡都为之骄傲。而且《墨攻》还弥补了国语电影一直以来没有表现大型战争场面的遗憾,当年《神话》秦兵的杂乱布阵还历历在目,但是,今次绵延数里的赵国十万雄师,攻城的箭阵与铁骑,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显示了张之亮不凡的场景调度能力,在城楼惨烈厮杀的画面突然转为漫画,即是对原著的一种致敬,也是张之亮的神来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国产大片常常出现的笑场或者出其不意的台词等等瑕疵,在影片中并不多见,几可绝迹。

这样的《墨攻》,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到几个出逃的民众,在赵军围城,不得擅离的情况下,怎会轻易逃出梁城。而又在城边歇息?还有结尾的突入其来的毒水,呼应前文,应是毒水,并且还有水池震动士兵面部血肉模糊的特写,那在结尾寻找逸悦的革离二人又怎能在水中相安无事?并且在梁王劝说牛将军缉拿革离时,革离有一句对话,只见字幕,未闻其声。

未来的希望与承载的命运,在《墨攻》拉开了票房之战的时刻,变得意味深重,而随着影片传扬的思想,为和平和天下九死一生的革离,都在满天嘶喊中化为永世的传颂。

究竟《墨攻》与此,世间会否安宁?你我,想来都深明其理,并深醉其中。《墨攻》∶虽九死心未悔,历百世爱不衰

作者:慕容天涯(转载)

总文体类型:赏析型

第五篇:《墨攻》思想传承与现实

《墨攻》思想的传承与现实

内容摘要: 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中华大地尚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的原因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倡导“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别”的观点,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同时他强烈的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不仁不义的行为,罪莫大焉。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墨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其现实性,我们不能一味的批判,我们的目的应放在能从个人拿学到什么,古学今用,而不是一味的苛求古人的落后。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墨家思想,学习当代的“兼爱非攻”思想。

关键词: 兼爱非攻思想传承和现实意义

一、剧情介绍

《墨攻》讲述的是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中华大地尚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此时,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仅只有孺妇平民4000余人的梁城。危难之际,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然而,革离却出奇制胜,在此过程中革离也受到梁王的猜忌,后被逐出,最后在梁城危难之际不顾别人猜忌又一次拯救梁城。

二、墨家“兼爱”思想

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的原因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倡导“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别”的观点,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在影视《墨攻》中革离说道:“兼爱,就是爱一切人,爱护小孩,也爱奴隶。”隔离在保梁国的过程中俘获一奴隶,众人都要求处死,然而,革离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对奴隶的爱。解救的奴隶问道:“为什么你不杀我?”墨者曰:“为什么你要问这么愚蠢的问题?为什么人要杀人?”他认为,因为恨去杀人就是不应该的。在别人(统治者)眼里,墨者妇人之仁,不足以治天下,墨家思想只适合于战争时期,不是和太平盛世;在墨者看来,兼爱者,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的根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是何也?皆起不相爱。”①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限制,达到视别人的国家如同自己的国家,视别人的父亲如自己的父亲的境界。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天下之人皆相爱。”②然而,这永远是一种理想,影视《墨攻》中,革离主张爱天下人,但最终自己心爱的人——逸悦,被人割舍只差五马分尸,在狱中苦受煎熬,迟迟等不到他的爱,最终死去。他的失败在于不懂人性招来嫉妒。逸悦数次送他礼物(必需品),他却永远是那句“墨者,是不会接受别人任何礼物的”。现实也许就是他所说的“兼爱,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

墨子所说的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在现实中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去爱,他追求的这种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兼爱”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它是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①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所有社会问题,追求普①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出自墨子《墨子·兼爱上》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天下之人皆相爱。

遍的均等的爱。但是这种爱没有真实的社会基础,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此,他的兼爱的结果就是逸悦一针见血的对白:“你的失败在于不懂人性,你不懂什么叫做真正的爱。”

三、墨家的“非攻”思想

墨子强烈的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不仁不义的行为,罪莫大焉。墨子曰:“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罪之。„„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③话语至此,影视《墨攻》不是正好与“非攻”思想相悖吗?既然不主张战争,革离又为何主张:“弱国尽可一战”。他改革了作战武器,对箭头的小小改动,就使射程增加一倍,„„这其实正是他的非攻思想,若梁城破则燕国灭,何况战争已经来临,只能备战以减少无辜百姓伤亡。“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现在只有将你们的仇恨的兵器上战胜敌人,而不是去伤害自己无辜的亲人。更不要以死人的名义掩饰自己的暴行,这样活死人都讲得不到安宁,难道死人没有活的生命更重要吗?”革离发自内省的痛实为让人警醒。赵梁交战之际,革离主张:“守城者亟以伤敌为上”,当战火烧起时,墨者自问这样做对吗?一瞬间从革离绝望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的憎恨。革离提出:“和平,我们需要做的不仅要去帮助那些懂得和平的守城人,还应该有懂得和平的君主,不懂的选择要爱的人,“兼爱非攻”是一句空话,仅此而已!”

墨子的反战思想,其原因大致为:

一、战争与一切偷盗行为一样,都是不义的;

二、战争中的对方都会杀人;

三、战争将影响民众的生活,妨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墨子反对战争表明:他对下层民众的生活十分关注,因此,墨子的非攻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墨子一味反战,把所有战争笼统视为不义的行为,却是片面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不是亏人自利的思想观念。我们承认,墨子制止战争的愿望固然是良善的,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之一。战争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走向统一的动力。

四、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现实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时期,墨子主张的“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以“非攻”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思想,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我们在此不深入讨论他的思想的理论支撑,从字面意思理解,其思想的哲学性在当今社会现实背景下仍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兼爱非攻”对于构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社会民主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确,战争或是激进的行为永远不能成为解决矛盾的首要方式。“非攻”可以是一种和平状态下化解现实矛盾的更有效的方式。在近代,不论是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④ ,还是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⑤,都是典型的非攻思想。“兼爱”同样有其哲学内涵,奥运冠军罗雪娟曾语出惊人“要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也要感谢我的敌人”。“博爱”永远号召着人们更加宽容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只有救世主才能完全的做到“兼爱”,但有一颗兼爱的心,才能释放出人性温暖的光芒。

“兼爱非攻”从内到外诠释了人性中最真实最美好亦或是最需要提高的方面,“非攻”易,以平静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事;“兼爱”难,热情的心感化身边的人。这也② ② ③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罪之。出自《墨子·非攻上》 ④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nonviolence)和“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

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Satyagraha Movement),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

许是对“兼爱非攻”最好的诠释,我们没有必要以为的指责古人思想的不足,倡导现代思维的完美,我们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感悟古人话语的初衷。也许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墨子,但历史上只有一位伟大的墨子,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能从古人那里学到什么,古学今用,而不是一味的苛刻的批判古人,把吹毛求疵作为治学的追求。“兼爱非攻”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和谐社会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学习当代的“兼爱非攻”思想。

墨攻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