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樵夫廖俊波》观后感心得影评_看樵夫廖俊波有感
《樵夫廖俊波》根据廖俊波书记真实撼动的事迹进行了加工改编,以记者探寻廖俊波 “樵夫”的微信名由来、廖俊波生前在南平政和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光彩睿智的工作经历,两条故事线索交叉的平行蒙太奇艺术手法,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永远的微笑及他的初心和坚守,生动地还原了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亲情化的叙事视角一改以往说教式窠臼,人性探索超越以往主旋律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_《樵夫廖俊波》观后感
纵观导演宁敬武以往的作品,从小人物到大时代,他总能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和朴实的镜头语言,融汇出一段段感人和真切的情感故事,以及刻画出主人公特有的气质和魅力。特别是这一部《樵夫·廖俊波》中,在传记片叙事工艺特有的写实基础上,加入了其个人对角色魅力的理解,从廖俊波初入职场的激情澎湃到服务于民的渐入佳境,与此同时,还将其与妻子、女儿以及家人们的情感线也丝毫不落且颇带些写意之感地表达出来。这写实加写意的双管齐下,不仅将廖俊波的个人魅力愈发鲜活地展现于大银幕之上,更表现出何为时代楷模,何谓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笔者当时还是小学生,第一次看大银幕上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学们都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偷偷看后排的老师也在隔着眼镜在默默擦眼泪。到后来高中毕业时,看电影《孔繁森》,再次被大银幕上的好书记催泪、感动!终于,工作多年后,再次在大银幕上看新一代的好书记“樵夫·廖俊波”的事迹,除了收获难得的感动之外,更有对新时代的感慨,当然还有感恩!
之所以称这是一款大银幕上的好书记3.0,不仅从电影情节中表现出的真实事迹让人倍感真切和动容,更可以从三代“好书记”以及相应的电影作品中,看到我们中国的巨大变迁,小人物也好,大人物也罢,在大时代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变,心思在变,目光在变,视野在变,可“中国式好书记”的“硬核”始终没有变,做官为民,服务一方,甘心奉献的热情始终没有变。
电影很好地把握住了“好书记”的核心,并在两位前辈作品的基础上,极大融入了符合当下观众欣赏的角度。不仅有前面提到的写实和写意相结合,还通过对廖俊波本是福建家乡人的描写,将一股浓浓的家乡情感汇入其中。
作为感动中国202_年度人物,更作为中宣部追授的“时代楷模”,福建人廖俊波其实有着南方男人特有的“细致”和专心。这一点通过大银幕的讲述,不仅在他年轻时与女友谈情说爱时的温婉有所体现,更在成家立业后对妻对女儿的关心关怀简直到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可以概括的了。再忙碌的书记甚至副市长,也该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买东西、做饭,甚至有时还会自我检讨,唠叨家常……每一次出现在家人面前的廖俊波,都是21世纪超级大暖男的形象。
有一段妻子为廖俊波洗头的戏份儿,搭毛巾、涂洗发水、边按摩头皮边用这世上最温暖的目光看着廖俊波日渐稀少的头发……既像一对儿青年情侣在寻找机会制造浪漫,又似一对儿老夫老妻畅谈过往思绪将来……好书记也该是位好丈夫,但奉献更多,必将亏欠更多。就像廖俊波冥冥中知道自己将来会发生不测一样,对妻子那一段似告白又似决绝一样的说出,“我欠你的,你都那账本记下来。将来等我退休了,一起算总账……”
而作为父亲的廖俊波,对于女儿的亏欠,似乎更多,但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却是深远。“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从小,身为爸爸的廖俊波就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挚爱的宝贝女儿,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事。虽然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陪伴的小小心灵,却怎么也得不到老爸最该给予陪伴之爱,但廖俊波也在用着如同“樵夫”一般的热忱,燃烧自己,奉献人民的同时,感染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电影也多次用重笔墨,在刻画一家三口难的一聚的温馨时刻的同时,表现出父女情感的真与爱的温暖。和女儿拉勾许诺,一家三口手挽手有说有笑的回家……作为爸爸,陪伴虽少的可怜,却在孩子的生命中如同那燃亮天边的美丽烟火,即便是生命短暂,也要发热发光!可以说,电影《樵夫·廖俊波》在父女情的表现上俨然最感人版“爸爸去哪儿”,让人看了动容连连。
9月6日,看电影《樵夫·廖俊波》,有质朴的感动,有无华情感,并能真正理解当代“樵夫精神”的深刻。樵夫,是兢兢业业的打柴人,默默无闻的背柴者,更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人!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有感
电影《樵夫廖俊波》以福建省南平市原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原党工委书记、政和县原县委书记、“感动中国202_年度人物”廖俊波为原型,将一名一心为公、全心为民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仆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樵夫廖俊波》中的廖俊波,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他是儿子、丈夫、父亲,也是朋友。但他更重要的身份则是人民的好公仆,这也让他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了一般人。影片在刻画廖俊波不同人设时,在记录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视角很接地气也很有生活感,风格也十分素朴写实,很容易就让观众走进了廖俊波的内心世界中。
作为父亲,廖俊波对女儿有慈爱也有严苛,爱孩子却不溺爱其,有原则又不死板,不仅教子有方,更是将父女关系处理的暖意融融。对妻子,他更多呈现出来的则是温情与柔爱。面对父母,廖俊波始终有一颗孝顺的心。但无论是对女儿、妻子还是父母,廖俊波都心存愧意与歉疚。因为他把绝大多数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扑在了事业上。他心里惦记着的总是家乡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令人欣慰的是,不管妻子、父母还是女儿,都非常理解并支持廖俊波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
廖俊波为大家舍小家,而他的家人不但不埋怨更是始终站在他身后默默支持着他,这份亲情看似平实素淡实则却能感天动地,暖动人心。大爱感天地,小情暖人心,《樵夫廖俊波》中廖俊波与他的家人,用真情真爱诠释着一个普通领导干部家庭的伟大之处。
《樵夫廖俊波》在处理这份家庭亲情的时候,也是从小处着手,抓住了重点的细节,让人情不自禁就被廖俊波的平易近人、执着坚韧、果敢犀利、智慧理性感染了。
廖俊波一家三口爬山时,当妻子林莉得知廖俊波曾经有一次差点被山石砸中的经历后,顿时大发脾气,抱怨廖俊波不懂得珍惜自己。这段戏,不仅将林莉和女儿担心害怕失去丈夫(父亲)的心境呈现了出来,也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到了人民公仆家庭的奉献与牺牲。而郭广平、陶红两位老师的不俗演技也让这段情感大爆发因为真实而抓人心、暖人魂、催人泪、励人志。演员演的用情、走心,观众看的投入、戳心。
记者问廖俊波父亲(记者并不知道这位老人的真实身份)“你是干什么的?也是媒体?”廖俊波父亲回答说“是自 媒体”。这场戏不仅为影片制造了小小笑点,呈现出了廖俊波父亲的乐观风趣来,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廖俊波的与时俱进。廖俊波敢于奋战在改革发展最前沿,这与他站得高看得远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廖俊波还遗传了父亲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时时刻刻与新时代接轨的特性。也因此,他才能力排众议、大胆决定在政和县大力发展当时还是新兴产业且具有巨大风险的电商事业,并因此为政和县开创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一片致富发展的新天地。
执着于创新发展更致力于山水的保护,走可持续性发展,廖俊波心系百姓更心系养育百姓的那方山水,真正做到了暖山、暖水、暖民心。
“樵夫”是奋斗者、开创者、冒险者、传播者,是为公为民勤恳一生、执着一生、坚守一生的践行者。一个“樵夫”廖俊波因公殉职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樵夫”还奋战坚守在祖国的角角落落。他们下海摸石、上山开路,披星戴月、无惧风雨,踏实为公、认真为民,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用汗水与热血,责任与使命,忠诚与意志,使自己成为了一名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时代的人民好樵夫、时代新开模。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心得
“我们期待这部电影能刻画一个有温度有质感的廖俊波,但100分钟的电影很短,还是有很多想要表现的内容无法呈现,这也可以算是有些小遗憾。”昨日,电影《樵夫·廖俊波》的导演兼编剧宁敬武如是说。
宁敬武曾被媒体评价为“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导演,在电影筹备期间,他带着主创团队深入廖俊波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城镇乡村,多次拜访其家人、同事,甚至与廖俊波有过交集的普通市民,只为还原真实的“时代楷模”。
“这个电影题材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电影的主人公廖俊波与其它地区的英雄楷模大不相同。”宁敬武表示,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一定要下功夫打磨,不然就会变成模式化的流水线作品。“廖俊波身上有着克己、无私、专注、勤勉、与人为善等品性,是一个在平凡生活中有突出人格影响力的人。因此,我们在创作中倾注了不一样的思考,具有当下性和现代性,能为观众所接受,能触动观众的内心。”
宁敬武说:“廖俊波是一名在闽北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之所以能成为时代楷模,是与他的家风、与闽北这片土壤上千百年来孕育传承的独特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生动的诠释。”
“廖俊波的伟大是人格的伟大,是朱熹故里文化故土传承下的‘中国人格’。可惜多次修改损失了对他人格背景的描写。”宁敬武感慨地说,“这部电影并不完美,正如谢晋导演说过,拍电影就是捧着一捧水奔跑,这次水洒得有点多。”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体会
202_年的《李卫当官》讲述了苏北最穷县令李卫运用机智造福百姓的故事,该剧播出后红透半边天,是一代年轻人的回忆;今年9月6日的上映《樵夫·廖俊波》也是将目光对准了县基层干部。而这一次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片中通过最穷县县长廖俊波的“忠诚、干净、担当”,打动了人心,让观者真切感受到了人格力量。
在这部视为人物传记的电影中,关于人物的丰功伟烈事迹极少,大部分是一道又一道坎,解决了困境又有下一个困境等着。比如,在森林救火那段情节,经过一天一夜的灭火,很多人或躺或卧,廖俊波为了给大伙解乏,挺着疲惫站起来给大伙讲笑话,他是一个有情趣且有感染力。他普通吗,这样的人格注定不普通!
在电影开始,廖俊波为了改变百姓的生活,放弃了大城市的职业”,通过后续剧情不断的进展,廖俊波的事迹也越来越清晰,修路、拉企业投资、让出外打工的青年留在镇里等一系列枯燥又推动工作,方方面面的实事让人心生敬意。廖俊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使当了村干部后也是普普通通的毕业生,但他内心始终有强烈的公仆情怀和勇敢担当的人格,无论多少困难始终将“初心”二字挂在心中。虽说:“千秋大业壶茶”。然而很多改变未来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是默默无闻的。比如女儿和廖俊波的对话也给观众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爸爸,你是县里最大的吗?”他说:“我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人”。你想让世界怎么看你,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回报这个世界。
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干干净净,这十二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辈子难于登天。镜头有一处女儿和妈妈的对话,看似非常搞笑,但特别心碎。女儿说:“妈妈我是留守儿童!”妈妈看着她,觉得她是在开玩笑。当女儿把“留守儿童”的定义读出来的时候,连妈妈都沉默了。我们能看到这个家庭有着无奈和向往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她们既希望爸爸是最棒的,又向往普通人的人间烟火。
其实小编最难忘的是片尾的彩蛋,一个获得专利的百姓。作为一个县长,廖俊波不仅关心经济、环境,也关心百姓的一点一滴。有一次他在一个摊位吃过东西,发现小吃不错,是当地的特色,遗憾的是这个一个小吃摊没有申请文化遗产,他指导并帮助了这个摊主。这项荣誉足以让辛苦一辈子的人始终有自豪感,这些细小的人文关注是需要情怀来滋养的。
电影《樵夫·廖俊波》的接地气之处就是情节着眼于生活化。电影没有用大主题、大篇幅去讲为什么他优秀,而是用了一段段廖俊波生活经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比如,有一次他在视察过程,突然山坡石头滚下,当时他就腿软了!没有人想为事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到无愧于时代就很让人心生敬佩。差点被石头砸死的他,回到家里一脸灰尘和狼狈,只有家人能看得见。这件小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多少次迎难而上,他没有退却,因为心中有理想,远方有百姓。而,想到有一天如果生命不在,最辜负的是家人,他满脸愧色。他跟媳妇说今天加两个菜,内心实则为了捡到一命庆幸。每个行业都不是高枕无忧的,县长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理想,有过热血,但很多人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更多的是坚持不过最难的一刻,最后妥协了。北漂房租高,找不到男朋友,你们回家了;家里挣钱少,实现不了理想,你们去打工;回不去的家,留不下的北京,你们又迷茫了。《樵夫·廖俊波》不光是讲一个人物的传迹,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见贤思齐的正能量,觉悟和意识是难题的唯一法宝,在这之前,坚持是支撑你走到理想的唯一途径。
不浮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才是真正的公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廖俊波一生的信念。在真情和实绩面前,他无愧于灵魂,无愧于这个新的时代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影评
9月上映的诸多新片中,《樵夫·廖俊波》是一部较为特别的电影。
窃以为,其特别之处主要有四:
第一,此片是近期较为少见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人物传记电影。
翻看8月底9月初的院线电影片单,既不乏动作大片,也不缺小成本的诚意之作,不过大多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娱乐化剧情片,而《樵夫·廖俊波》则独树一帜,它讲述的是“时代楷模”廖俊波的人生轨迹,有非常厚重的真实感与社会感,因此格外接地气儿。
第二,此片虽然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参演,但此片台前幕后的主创俱是业内资深实力派。
导演兼编剧宁敬武曾凭借《为了这片土地》一片依据斩获第10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组委会特别奖,实力不容小觑;编剧顾问芦苇老师不用多做介绍,仅说他的一部代表作就足以令无数影迷两眼放光,那就是《霸王别姬》!男主廖俊波的饰演者是郭广平,在当下正在热播的《小欢喜》中,他饰演和蔼民主的校长,之前亦曾在《战狼》中饰演“战狼”冷锋的父亲,多面性的娴熟演技常令人击节叫好;廖俊波妻子林莉的扮演者则是金鸡奖、华表奖、金爵奖公认的最佳女主角陶红,片中她与郭广平的对手戏火花四溅,演尽一对中年恩爱夫妻的相濡以沫与伉俪情深。
第三,此片打破以往同类影片中常见的说教窠臼,以亲情化的叙事视角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通过年轻记者探寻廖俊波微信名“樵夫”的由来,以及廖俊波生前在邵武拿口镇、南平政和县和武夷新区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工作经历两条并行的线索展开叙事,以平行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初心和坚守,生动还原了这位当代英模人物的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
纵观以往同类影片,绝大多数都偏向说教,剧情内容也多以主人公的工作与事业为重,甚少涉及其家庭及个人情感。而在此片中,除了展现廖俊波高度敬业的工作状态以及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之外,对他的家庭也有一定程度的涉及,其父、妻子、女儿等相关人物都并非简单走个过场的符号化角色,戏份都“出人意料”地不少。
影片通过展现以上角色与廖俊波的种种互动,让观众看到了廖俊波更为人性化的一面:他不仅是个工作狂,同时也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工作中,他业务能力出众、慧眼独具,私下里,他也是个普通人,爱看《射雕英雄传》,喜欢郭靖,爱好摄影……如此一来,廖俊波这一人物的形象便显得更加饱满生动、丰富立体,令大家通过这部电影对其生平很快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第四,此片将纪录片中常见的采访相关真实人物的元素融入到了传记片中。
一般传记片往往都只是在内容方面尽量的剧情化,而在表现形式上则都较为常规,而《樵夫·廖俊波》这样的操作,颇有点像当年由关锦鹏执导,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而且许多被采访对象不仅在接受采访时动情追忆廖俊波,而且还在此片中友情出镜,分别饰演现实中的自己。亦真亦幻之间,令影片的故事魅力与感染力倍增。
总而言之,《樵夫·廖俊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另类”传记片。观影前,也许你并不知到廖俊波是谁,但观影后,相信你会对他以及他那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的“樵夫”精神肃然起敬。
第二篇:《樵夫·廖俊波》观后感[范文模版]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1)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事迹广为宣传,让人们深受感动。故事影片《樵夫·廖俊波》以纪实的风格把这位县委书记的故事展现在银幕上,让观众更亲切、更生动地了解廖俊波的生平经历和所做出的感人业绩。
所有场景都是在故事的发生地、基本都是实景拍摄的,这是电影《樵夫·廖俊波》的一大特色。塑造英雄模范人物形象的影视作品中,像《樵夫·廖俊波》这样全部忠实地运用故事发生的真实环境进行拍摄,几乎很难找到相同的例子,甚至连大型纪实性人物专题片,也很难进行这样的创作。
这当然也得益于一个条件:廖俊波的毕生工作足迹所及都在闽北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这样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可以说更让廖俊波对这片土地感情至深,也贯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电影在大量业务工作的情节中,创作者也都用带有感情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主人公的形象。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不免会有常规化的特点,廖俊波在闽北山区的近三十年工作,在银幕上的展现却实实在在地让观众感受到基层工作生机蓬勃的一面。
影片的一个重点剧情发生在政和县。影片很细致地表现这段“政和传奇”。廖俊波亲历亲为、察看地点、联系厂商、规划方案、创办一个个工业园区。短短的四年时间,根本性地改变了政和的面貌,使全省发展倒数第一的政和县,一跃进入全省发展前十。
与传奇故事题材、惊险战斗题材的影片不一样,这部影片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没有尖锐的人物冲突,而是靠充满“地气”的纪实环节与场面来呈现人物形象,来吸引与感动观众。
《樵夫·廖俊波》,“樵夫”是廖俊波微信所署的名字。影片所努力表现的主人公气质、所营造整体气氛,也富有“樵夫”的风韵情致,展现廖俊波在为党的事业、国家建设大计、改革开放大业中克尽职守、奉献自己的同时,又在艺术处理上对人物的形象加上一点“樵夫”的韵味。
一个真实平凡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可以感动很多观众的生动形象。
把真实的英雄模范人物搬上银幕,在电影中塑造英模形象并推动向模范人物学习的热潮,这是我国电影创作的一个有卓著成果的建树。这些影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就是具体的、真实的人物。通过纪实性的再现手法运用,影评有新的追求与新的效果。
《樵夫·廖俊波》应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感受。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2)
电影《樵夫·廖俊波》是根据廖俊波同志真实人生改编的院线故事影片,讲述了他从政20多年,为官一方、尽心竭力、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直至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该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廖俊波同志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新时期好干部的艺术形象。
但在创作之初,摆在创作者面前的,至少有两个难题。
一个是,如何实现理想的精神内核与时代的影像表述方式的结合,在银幕上塑造一个崭新的共产党员艺术形象。一个是,要写好真人真事题材,创作者的器识与胸襟决定了作品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与思想高度,才能让观众与人物在相当的精神高度上沟通、对话。
廖俊波同志生前所用的微信名叫做“樵夫”,他为何以此自居?相信每个人都会对此有疑问。影片抓住观众的这个疑问,不刻意营造戏剧冲突,而是采用散淡的叙事手法,由一个记者追踪报道“樵夫”微信名的由来,通过采访廖俊波同志的妻子、女儿、同事等,力图还原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诠释素朴的“樵夫精神”和坚定的公民情怀。
在人物表现上,该片没有脸谱化、漫画化,而是站在一个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角度,冷静地解读人物。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廖俊波同志的精神世界。
这样一个人物,没有被过分拔高,在坚守信仰的同时,被赋予了朴素的道德原则和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成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艺术形象。
廖俊波同志短短49载的人生,从走上工作岗位到主政一方发展,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夙夜在公、勤政为民,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无私奉献,完美诠释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纯正本色。《樵夫·廖俊波》用影像的方法诠释了廖俊波同志的”樵夫“精神,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引发更多对于人生信仰、生命意义的思考。
该片能否成为新的主旋律经典电影,答案在每个观众的心中。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3)
近30年后,我的一位同学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看电影《焦裕禄》时,哭得稀里哗拉的情景,如见亲人或邻居去世,让我们终于想起平日里那些亲切而温暖的细节。
《焦裕禄》为什么感动人?我想,一是焦裕禄的事迹感人,二是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主创人员认真挖掘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焦裕禄。
根据“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事迹改编的电影《樵夫·廖俊波》讲述了曾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从政20多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直至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
这又是一部广受观众喜爱的主旋律精品力作。
首先,廖俊波的故事契合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好官”的期望。尚学的地域文化,让廖家有了良好的家风。廖俊波的父亲在儿子出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曾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对人要有礼有节,要想人家尊重你敬重你,首先要尊重敬重别人;第二,不管是对人还是做事业都要有热情,说话要让人家听着舒服,人家才会帮你;第三,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利益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不仅如此,新时代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廖俊波,做到了为大家,也不舍小家,他不仅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父亲心中的好儿子、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女儿心中的好爸爸。
如何艺术地完美再现廖俊波故事,需要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
《樵夫·廖俊波》作为主旋律电影,坚持精品标准,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电影工作者要像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两会时会见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所要求的那样,“除了天赋以外,确实要去积累、去挖掘,很多事情都是在细节,演电影、写小说都是细节,细节感人,细节要真实,而真实要去挖掘。”
《樵夫·廖俊波》主创团队对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白进行反复推敲,主演郭广平更是探访了廖俊波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廖俊波书记的亲人、同事、领导、朋友进行了多方的交流,做了大量的功课,力求达到电影的语言真实、演员的表演真实、细节真实,更好地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的精神地传达给观众。
观其影思其人,观众能不动容?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4)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产生倾诉之心的影片。所以,我想与俊波兄交交心。
如果说,以一介樵夫来代表一个世界第一执政大党的形象,俊波兄,我想你一定谦恭推让:不敢不敢。可是,在你质朴而忙碌的形象中,在你因公殉职而万民悲怆中,我确实看到一个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受到百姓爱戴、缅怀的共产党人风采。
那是因为,你背负三重良心债:忠诚、大义、情愫。
且说忠诚。
忠诚意味源自骨子里的不拂逆、不背离、不背叛。而骨子里,满满皆为初心。可是:初心源何?初心为何?初心在何?
俊波兄,你用琐碎微小的劳作,用你不计得失、遑论商贾草民均以诚相待的磊落,与有些将公仆二字挂在嘴边却一副老爷做派的相比,你给出了最谦卑的答案:我是人民的儿子,孝而顺,是我的天职。你的初心,昭昭然,坦坦荡,你的初心,就在贯穿他生命过程的这一切。
再说他的大义。
一介樵夫,与大义担当似乎相隔甚远。可是,真正的公仆,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就是以勤勉、守恒、踏实、不张扬、不骄纵、不居功而累积着大义的根基吗?没有每一位基层共产党人的积跬步,何来我们党的致千里?
影片的朴实风格,与廖俊波的无言大义相得益彰,在平实的日常和默默的付出中,一笔一划书写着目标大义。
再再说他的情愫。
影片中妻子女儿叙述出廖俊波的看似无情却深情;人民群众诉说出廖俊波的一片真心在玉壶。全片的故事,还原出一位大写的共产党员对人民和对党的忠诚情怀。
所以,看了影片,我有了想与廖俊波交交心的冲动。当然,我更相信,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在与廖俊波的对话中,找到自己初心。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期盼已久的电影《樵夫·廖俊波》终于与观众见面!它不仅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同时也为当前主题教育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影片生动再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真实还原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了廖俊波同志的“樵夫精神”,全剧感人至深,可圈可点。
在红色题材的影片中,根据英模人物事迹改编的人物传记片有过不少成功的先例,如电影《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如何在银幕上塑造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崭新形象?
电影《樵夫·廖俊波》抓住廖俊波的“樵夫”精神,站在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角度,深入发掘更具个人特质的精神内核,从多个侧面加以呈现,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做廉洁奉公的“樵夫”,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诺言。廖俊波同志生前自命为“樵夫”,他曾说:“砍柴虽苦,却要迎难而上,斩破荆棘,必将豁然开朗。”影片讲述了廖俊波从政二十余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直至因公殉职,死而后已。电影《樵夫·廖俊波》没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大量真实可感的细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做心系百姓的“樵夫”,诠释“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影片所着力刻画的“樵夫”精神,还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影片以饱满的影像语言抒写廖俊波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人民群众的深情。“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看到这里,不免为之唏嘘!
做干事创业的“樵夫”,凝聚披荆斩棘的“精神气”。影片所着力刻画的“樵夫”精神,还体现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剧情的一个重点发生在政和县,影片通过较大篇幅表现廖俊波亲历亲为,抓项目,定规划,下基层,创办一个个工业园区,成功演绎了这段“政和奇迹”。“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廖俊波的生命在48岁戛然而止,他带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忱走了。在福建武夷的山山水水之间,留下的是廖俊波同志永恒的“樵夫精神”。
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廖俊波永远的樵夫
《廖俊波永远的樵夫》心得体会
日前,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荣耀为民服务,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他确实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从学校教师到人民公仆,他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生前的廖俊波以“樵夫”自诩,形象的把自己比喻成一名终日爬山涉水、磨刀砍柴的“樵夫”,实则展现出他踏实苦干、干净干事的工作态度,有如鲁迅般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樵夫”般的“魔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他务实肯干、敢于担当。廖俊波用自己实际行动给我们做出了生动诠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有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的态度,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干事创业精神,更应该有担当的责任意识,负起应尽之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心实意地为人民造福,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他深入一线、服务基层。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要学习他“身体力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把“坐着开会”变为“做在一线”的工作理念。“群众之事无小事”,对涉及老百姓关切的信访、民生问题,不能“纸上谈兵”,以会办公,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激情创业、干净做人。当前,仍存在个别党员干部把主要时间精力浪费在“找关系”“走后门”的“歪门邪道”上,腐败行为“狼狈不堪”,却鲜有时间为人民群众利益真抓实干,这是理想信念严重缺失,干净干事、清白做人的价值取向缺失的表现。反观“樵夫”廖俊波,他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始终坚持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始终坚守“踏实苦干、激情干事、干净做人”的价值取向,坚守清政廉洁的政治底线,经得起诱惑、经得起考验,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第四篇:《樵夫廖俊波》观看心得
《樵夫廖俊波》观看心得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樵夫,那是在缺乏机械和科技,天燃气和电饭锅还不普及的时代,人们要吃饭就得烧柴煮米,米由农民伯伯在田里耕种收获,柴就是由一些樵夫在山上砍取枯木和废枝,一斧子一斧子的砍下来再送往千家万户,很辛苦也很光荣。
由宁敬武编剧并执导、芦苇担任编剧顾问、韦廉担任艺术监制,郭广平、陶红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讲的就是一位“樵夫”的故事,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位真正意义的樵夫,而是已经逝去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他先后担任拿口镇镇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南平市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在任职期间亲力亲为、鞠躬尽瘁,从洪灾来袭临危受命当上镇长的那一天起,就撸起袖子带领群众一起抗灾,战斗在第一线,而后一直致力于发展商业和经济,切实的让一方水土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
他是闽北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他用一生的辛勤奉献,无畏艰难,奋力开拓,体现了“**”的人生信条,赚钱的事让老百姓干,不赚钱不好干的事自己干。然而,要把这一个简单而又纯粹的人物搬上大银幕,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廖俊波的一生是短暂的,却又波澜壮阔,质朴无华,却又熠熠发光,在他工作过的拿口镇、政和县、南平市,几乎每个老百姓都对他念念不忘。
有人说他像阳光,有人说他像老黄牛,也有人说他像领头雁,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往前飞,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廖俊波,而在他的微信名“樵夫”来看,他多年来一直执着地做一位樵夫,只砍枯枝当柴烧、留下青山护水清。
怎样还原这头老黄牛或领头雁的风雨历程,怎么塑造这位生命不息砍柴不止的樵夫,《樵夫·廖俊波》给所有人物传记电影做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不熬鸡汤不说教,全凭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影片一开场就显现了娴熟的叙事技巧和精密的戏剧结构,以倒计时的方式展现大雨夜的一宗车祸,然后从两个时空不断的交错呼应,一条线描写廖俊波的青年时代,从满腔热情的知识青年如何在抓住机遇,成为一镇之长;另一条线则是他主抓武夷新区建设期间,不断协调规划设计、招商。
随着两个时空的不断交错,观众会感到这个人物和以往印像中的领导不一样,不像有些影视剧里表现的领导,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说起话来都是哲理,而本片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廖俊波作为普通人的平凡一面,比如说他在年轻时恋爱的模样,也一样的浪漫且感性,也爱读武侠小说曾自栩是不聪明的郭靖,在步入中年之后,官越来越大之后,他还像普通人一样,也有妻儿老小的甜蜜和苦恼,也会铁面无私的拒绝老朋友的项目,也会开会忙到都没时间看一眼年迈的爹妈。
在影片中,有几个比较感人的瞬间,像廖俊波做镇长这一段,为了给村民赈灾不辞劳苦一户一户的跑,为了重建房屋的土和村民做思想工作,一跑就是好几天,连夜里做梦都喊着砖,透过这几个鲜活的细节,一个活生生的优秀领导形象已经印在了观众的心里。
廖俊波用一生的心血去恪守忠诚与信念,诠释了公仆的真正含义。因为意外,现在廖俊波已经离开自己的岗位,但是他把樵夫精神永远的留在了这个世界,所以说《樵夫·廖俊波》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电影,更是一篇励志铭,是一封告白信,会继续激励所有后来人继续奋斗,去完成廖俊波未竞的事业。
总结人:
202_年11月11日
第五篇:《樵夫廖俊波》电影观后感学习心得_看《樵夫廖俊波》有感
《樵夫廖俊波》根据廖俊波书记真实撼动的事迹进行了加工改编,以记者探寻廖俊波 “樵夫”的微信名由来、廖俊波生前在南平政和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光彩睿智的工作经历,两条故事线索交叉的平行蒙太奇艺术手法,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永远的微笑及他的初心和坚守,生动地还原了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亲情化的叙事视角一改以往说教式窠臼,人性探索超越以往主旋律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_《樵夫廖俊波》观后感
电影《樵夫·廖俊波》明天公映,该片以廖俊波生平真实事迹为题材,由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等出品,由宁敬武编剧并执导,郭广平和陶红领衔主演。
廖俊波1968年出生,生前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任政和县县委书记,202_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2_年3月18日,廖俊波不幸因公殉职。电影《樵夫·廖俊波》制作历经2年,以记者的视角和廖俊波生前在邵武拿口镇、南平政和县和武夷新区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工作经历为线索展开叙事,生动还原了这位当代英模人物的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
“我廖俊波,能不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是他心心念念的人生理想。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艰难丛生,他所做之事,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片中,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他临危受命勇担大任,抗洪抢险恢复重建;面对山林火灾,夙夜不寐,带领干部群众并肩灭火作战。在以他“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的奉献精神与“铆足干劲就是拼”的信念引领下,政和山乡巨变,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佳”县。
影片同时展示了廖俊波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深情和父爱。廖俊波因整天忙于工作忽略对家人陪伴,但他还是抽出时间创造浪漫的仪式感,向妻女诉说心中的柔情与爱意。
廖俊波精神感染了影片剧组演员。主演郭广平主动出资设立了廖俊波乡村教育基金会,延续 “樵夫”精神。片方表示,每售出一张电影票,将向“廖俊波乡村基金会”捐出一元用于支持乡村教育事业。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有感
我们为什么喜欢电影?电影是一台造梦机器,因为在电影里我们可以见到或者实现现实中不能达成的事情。电影又是一台记录的仪器,通过电影,我们同样可以去了解去知道一些人或事儿,帮我们留下回忆,帮我们记下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今天看了《樵夫·廖俊波》这部传记电影,实为感慨,动人的何止电影,其背后的真实发生的故事更是为人感慨万千。
《樵夫·廖俊波》是由宁敬武执导,郭广平、陶红、戴卓凝等人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影片根据廖俊波书记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加工改编而来,讲述了廖俊波同志的一生。该片既有电影纪实风格,又有传记片的饱满人物,毫无刻意煽情却让人走着铭刻于心的感动,可谓是有着十足的人物故事魅力。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廖俊波书记,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廖书记用他的一生来佐证了这几句话,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并凭借着他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先进的事迹当选202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然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仅仅是他一生的冰山一角,尤其记得影片中廖书记与女儿的一句对话。“爸爸你是这里最大的人吗?”他平静地回答“不是的,我是这里最小的人,我为这里的每一个人服务”。简简单单的一句日常言语便足以表达出廖书记的真正内心,这不仅是他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他为人处世的习惯日常,无不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反而是近乎平静的展现廖书记的日常工作。而且对于廖书记工作日常的展现方式也是颇为新颖,看完整部影片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一定会是“原来政府部门的工作是这样的”。想想当下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分内工作我们多少都会有一些了解,而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生活,想必很少人会去主动了解。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会被其惊讶到,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看到类似“我太南了”的词汇,而对比我们,他们的日常只能是更“南”,更为辛苦,譬如在一场脱贫攻坚战中,在有着自己本来的头衔上,他们还会有更多的角色,城市建设工程师、业务洽谈员、又像公司老总,甚至又是最基本的劳动者,带领着一个公司崛起,带领着一方人员致富,可以说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甚是感慨。
《樵夫·廖俊波》以较为平静方式展现出了廖书记的一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属于他的工作生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日常,他们将热血洒向了每一片我们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这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且同时也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积极乐观的面向未来。推荐观看《樵夫·廖俊波》。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心得
今年新中国将迎来七十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应感激那些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也应缅怀那些在岗位上因公殉职的英雄楷模。他们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
生前担任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的廖俊波,曾长期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带领全县人民,将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老区贫困县,带到了全省中游水平,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书写了一段段佳话。优秀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正是以以廖俊波事迹为蓝本的。
影片聘请了《霸王别姬》编剧卢苇担任剧本顾问,著名导演宁敬武执导,两位资深戏骨郭广平和陶红领衔主演,王双琥、魏小军、刘浩闻、洪浚嘉和戴卓凝联袂出演。
《樵夫廖俊波》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属于主旋律影片却毫不说教,并适当借鉴商业大片的表现手法,注重悬念的构建与伏笔的埋设。开篇不断变化的倒计时数字,提醒着我们生活的无常与生命的富贵。
随后,影片采取了倒叙形式,以年轻记者罗闽昊(洪浚嘉饰)为廖俊波创作特稿为线索,将与廖书记有关的见证者串联起来,并巧妙运用交叉剪辑手法,将主人公的生前与身后事情对比呈现,产生出足够的戏剧张力,吸引着观众一路前行。
《樵夫廖俊波》还营造了一个重要悬念,为什么廖俊波要将自己的微信取名为“樵夫”?随着罗闽昊见到一个个当事人,了解一桩桩事迹,这个答案也一点点清晰起来,最终水落石出。影片在最催泪的戏份中戛然而止,留给观的感动与震撼却是长久的。
廖俊波(郭广平饰)读大学的年代,公务员考试并未普及,他起初并不想从政,但却有着一种认准方向就不回头的执着。为了毕业后能和女友林莉(陶红饰)在一起,他放弃了学校看似更理想的安排;为了帮助拿口镇百姓度过洪灾后的难关,他毅然挑起镇长重任;为了证明政和县不会永远落后,他带领全县人民大奋力直追;为了让南平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市民造福,他更是妙招频出……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把奉献挂在嘴上,有人却把奉献当成一种本能。“我廖俊波,能不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是他多年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是他的一贯处事原则;而“一个疯子带领一群疯狂玩命”,是他工作方式的真实写照。
影片以大量真实细腻的镜头,将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廖俊波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洪水来袭,他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抗灾;山火肆虐,他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扑救;为了建设开发区,他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儿,以单位为家;为了引进网商人才,他不惜开罪自己的故交好友。
廖俊波并非名校出身,又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工作,但理念却一点也不落后。他紧密关注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动向,探索将新经济特别是物联网引进南平;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各类科技著作,让自己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苦干加巧干,显然比只会吃苦要走得更远一些,也会赢得更多人的真心欣赏与尊重。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廖俊波并非官迷,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更不是那种没有情调,不尊重女性,不理解妻子的直男癌。
年轻时,他可以骑车几十里去看女友;人到中年,他也会在深夜迎候旅游归来的妻女,会为她们准备礼物,并向爱人承诺“欠你的你都记在账上,等我退休后还总账”。他对女儿廖子琪(戴卓凝饰)的学业,也是寄予了满腔希望。这样的丈夫,怎能不令妻子理解和珍惜,让女儿景仰和自豪呢?
但是,如果说廖俊波在这个世界还上有亏欠的人,那一定是他的妻子林莉。即使丈夫成为了常务副市长,她依然只是普通的中学教师,还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自己买菜做饭,还要用单薄的肩膀支撑起家庭,照顾老小。
如果林莉不是廖副市长的妻子,很可能会发展得更好,但她愿意为这份爱牺牲,愿意支持丈夫的事业。这位英雄背后的伟大女性,同样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而他们两人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相知相守,更让无数人深深羡慕。
高分剧《大明王朝1566》中,郭广平饰演裕王朱载垕,即嘉靖的三子,老成沉稳中略带暴躁,与一帮戏骨互飙演技,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而以《生活秀》《风云》成名的陶红,也是无数人心目中完美女性的代名词。
不得不说,主创团队选择这两位表演功力扎实,角色拿捏准确的实力明星,确实是眼光精准。郭广平演活了廖俊波的坚韧执著、锐意进取,陶红把林莉秀外慧中、知性优雅的气质塑造得相当传神。两位年轻演员洪浚嘉和戴卓凝也有不俗表现,特别是那场母女相拥的戏份,足以把无数人当场看哭。
炎热的夏季已然过去,但电影院的火爆却一如往昔。在一众商业大片之外,《樵夫廖俊波》恰如一杯清新的政和白茶,沁人心脾,催人思考,让人落泪。能带给观众长久感动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体会
4日,电影《樵夫·廖俊波》南平首映式举行。影片导演宁敬武、主演郭广平、王双琥、刘浩闻参加了首映式。该片将于9月6日在院线上映,今明两天摄制团队还将到南平市邵武、建阳、浦城、政和等地举行宣传活动。
在首映式上,导演和主演分别对如何理解廖俊波精神、演绎廖俊波人物作出解读。宁敬武作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在拍摄前对廖俊波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并对他的家人同事进行拜访和交谈,他希望能够通过100分钟的影片,把诞生于福建闽北大地这块文化热土上,饱含中国文化内里灵魂的人物表现出来。
饰演廖俊波的郭广平在开拍前一个月来到南平,在廖俊波工作生活中体验感悟。
“廖俊波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好干部,是心里永远装着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好公仆,是永远孝顺自己父母、疼爱自己妻女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工作强度大,但他永远充满快乐,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
郭广平说,能够在电影、电视剧中同时扮演廖俊波这一角色是他一生的荣幸。为此,他和廖俊波家人一起发起廖俊波乡村教育基金,每购买一张电影票将有一元钱捐给基金会,用于帮助闽北儿童。郭广平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纪念廖俊波,让廖俊波精神代代相传。
电影《樵夫·廖俊波》根据廖俊波同志真实事迹进行加工改变,以记者的视角和廖俊波生前在邵武拿口镇、政和县、武夷新区脱贫攻坚、为民解忧、创新发展的工作经历两条并行的线索展开叙事,还原了这位时代楷模的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将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搬上银幕,以更直接、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和观众见面,对深入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有重要意义。
202_《樵夫廖俊波》观看影评
一说起传记电影,内地影迷往往会苦笑一下。因为咱们国家的传记电影在故事性上往往比较差,大都只做到了对历史人物的生平记录而已。反观北美地区,传记电影几乎就是颁奖季的大杀器。每年奥斯卡都会有大量优秀传记电影抢占一大半的提名。尤其是在剧本类、表演类的奖项上,传记电影的成绩尤为突出。说白了,北美电影人(尤其是一些独立电影)对传记片的拍摄理念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片段截取,传记电影也能如其它类型片一样营造出令人揪心的故事性。最近一个对国外传记片手法借鉴出成效的国产传记片,便是9月6日在内地院线全面上映的《樵夫·廖俊波》。
本片的传记本尊是一位被评为感动中国202_人物的“时代楷模”——廖俊波同志。1968年出生的廖俊波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政和县县委书记等职务,于202_年3月18日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影片大部分内容的确取材自廖俊波生前在工作岗位上的优秀事迹,但讲述方式却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先倒叙了廖俊波(郭广平饰)生命的终点。导演宁敬武用动作片的手法拍摄了这场大雨中的交通意外,给观众先来了个巨大的视觉冲击。然后镜头一转,登场了一个与廖俊波毫无关系的“外人”——青年记者罗闽昊(洪浚嘉 饰)。为了交换追求梦想的机会,小罗答应了主编写一篇探索廖俊波为什么用“樵夫”作为微信名的文章。正是这个契机,小罗成为了廖俊波人生的客观讲述者。虽然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和观众一样被廖俊波的事迹所感动,但他无论是身份还是职业,都从客观上代表了理性。
随着小罗的深入探访、搜集资料,观众也被引导进了一个层层深入的探索之旅中。廖俊波是个具体的形象,而樵夫则是个抽象的谜团。两者之间忽而接近忽而远离,营造出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小罗前前后后找了许多个可能答案,却没有一个是完美答案。这个过程还是蛮吊观众胃口哒。虽然观众对廖俊波生前事迹的了解是片段化的,但是通过小罗的串联,观众对廖俊波的行事作风、信仰理念、人格魅力等内在形象的认知却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整个观影过程也是跌宕起伏,不失焦点。
能看到内地电影人在传记片创作上寻求新思路,囤儿感到非常开心。毕竟相对于动作片、悬疑片、喜剧片、青春片等等,这是一个比较严谨的类型。每一个传记片项目,都有很多项目之初就存在的刚性诉求。技法上的求变,一点儿也不能损害这些诉求。这就需要创作者把外国的经验分析透,并把要拍摄的本国人物研究透。两者都透彻之后,才能做出如《樵夫·廖俊波》这样的精巧融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