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共五篇)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77-976309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26 15:35: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

纪录片《英雄儿女》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欢迎阅读与借鉴!

《英雄儿女》观后感一

《英雄儿女》这是一部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纪录片,它还原了那段同仇敌忾、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瞬间。

片中的故事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英雄们用血肉之躯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最让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上甘岭战役,当时美军轰炸的弹药量,是战争规定的5至6倍。仅仅在五圣山这座高度只有597米的小土山上,战士随手抓起一把土,就有32粒弹片;一面军旗上,就有381个弹孔;山头上的树冠,全被美国飞机倾泻的炸弹、燃烧弹炸秃了,那一米多高的树桩上,竟有100多个枪眼、弹头、弹片。我们的战士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与敌人拼搏抗争的。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小分队,队员们却在运送物资的路上牺牲了。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必须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后来,师长派人历尽艰辛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给连长两个苹果,连长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送到全连每个战士手上……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担负着铁路货运职工的工作职责,将永远以英雄为榜样,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业务技能,工作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遵章守纪,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装车上量,最终实现增运补欠做贡献。

《英雄儿女》观后感二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者们的英雄事迹。《英雄儿女》这部影片热情地赞颂了以王成叔叔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从而获悉与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儿王芳的消息。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拖住敌人,坚守无名高地,一次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连队的伤亡十分惨重,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他一面用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战情,一面阻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团团围住。王成毫不畏惧,他用步话机向我军指挥所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拉响了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中朝人民的安宁与和平,他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影片给了我深刻的教育,王成叔叔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令我感动。看今朝,为什么祖国美如画?是英雄的业绩开红花。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然而我在学习上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时还特别贪玩,碰到难题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多么不应该啊!

今后我一定以英雄为榜样,克服缺点,在学习上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做新世纪的主人,决不让英雄的血白流!

《英雄儿女》观后感三

这部电影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忙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的事情。

而我最记忆犹新的是王成所在的连队为拖住敌人,坚守高地,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连队的伤亡十分惨重,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他,一面阻击敌人,一面用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战情,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团团围住。王成却毫不畏惧,他用对话机向我军指挥所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就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随即拉响了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中朝人民的安宁与和平,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看了《英雄儿女》后,我感到悲伤而激动,是的,他倒下了,但是无数向他一样的人民志愿军站起来了。爷爷告诉我他六七岁的时候,正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形象在他心中永远的站立。而王成和他们是多么类似啊,他虽然是电影人物,但是他却在我心中站了起来,像所有的人民志愿军一样!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那里,我想起国歌中的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警钟一样敲响在我的耳边。如今,中华民族未必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类似钓鱼岛事件这样的事在时刻提醒我们每个人。想到那里,我心中明白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然而我在学习上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时还个性贪玩,碰到难题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多么不就应啊!

《英雄儿女》观后感四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我国出兵援助。我国审时度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五次战略性战役,成功遏制了以美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的北犯势头,机动灵活,有进有退,最终把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地区。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好惹,如长期陷于朝鲜战争,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其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不得不通过外交途径表示愿意与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我国出兵的目的本来就是不想让美韩占领北朝鲜的图谋得逞,自然对美方的态度表示欢迎。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此后,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打打谈谈的局面。志愿军与美军斗智斗勇,你要谈就跟你谈,你要打就坚决奉陪,最终迫使对方只能回到谈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三八线南侧的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当时我国如不出兵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必然被美韩占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针对我国实施的一系列举动,已经粗暴地干涉了我国的内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领土安全。如果北朝鲜再被美韩占领,那么唇亡齿寒,即使美军不发动对我国的大规模入侵,一个与我国有长达13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落入敌视我国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不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对我国的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再者,“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溃逃至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反攻大陆”的时机到了,于是在对“联合国军”的侵略行径推波助澜的同时,加紧向大陆派遣特务,与大陆尚存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相勾结,大肆进行颠覆新生人民政权的活动。如不出兵粉碎美韩占领北朝鲜的图谋,对于痛击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极为不利。由此可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不论对内对外,都是非常必要正确和及时的。

抗美援朝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使我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它无疑将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

《英雄儿女》观后感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西北大漠,第74集团军某旅演训场战炮列阵,蓄势待发。演习开始前,该旅“志愿军战歌连”举行了一场庄重的宣誓仪式。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曾是我连连歌,它凝聚了我连‘铁心向党、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我们不仅要传承好,更要践行好!”指导员伍琦话音刚落,雄浑的歌声在大漠唱响,官兵血脉偾张,吼声震天。

战歌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的鸭绿江畔。1950年,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出发前,该连时任指导员麻扶摇连夜写下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这首诗歌经新华社记者陈伯坚修改后公开发表,由音乐家周巍峙谱曲,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战歌响起,如同一枚枚投放在战场上的“精神导弹”,激励着无数志愿军将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

70年来,每逢重大任务,连队雷打不动举行宣誓仪式颂唱战歌,一代代官兵在战歌和誓词的激励下,一次次向新的“高地”发起冲锋。

202_年初,部队调整改革,士官陈俊光刚在原驻地买房安家,就接到移防命令。面对困难,他在决心书中写到:“坚决听党指挥,党让去哪就去哪!”

伍琦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连队坚持以抗美援朝战斗故事和战斗歌曲为精神养料,把它们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梳理好、讲述好、传承好,汇聚起投身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

“我们是‘志愿军战歌连’,就该打头阵、打硬仗!”新式火箭炮列装不久,连队官兵就驾驭新装备远赴戈壁大漠展开实弹射击演练。连长李勇主动请缨,代表全连把最艰巨的任务争了过来——探索新装备在特殊地域的新打法。

一受领任务,连队干部就带着各炮班骨干提前进驻戈壁腹地,实地展开探索研究,相继攻克沙土地发射阵地构设、沙砾地药温控制、大风天候影响等难题。

在战歌精神的感召下,全连官兵铆足了劲攻坚克难,争相为连旗添彩、为连歌增威。新装备列装仅半年,连队不仅顺利通过实弹射击检验,还以最高命中率,获得全旅总成绩第一名,被评为“神炮连”。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凭借这股凝心聚力、气势如虹的劲头,官兵把一项项荣誉捧回连队。自202_年以来,连队连续3年荣立集体二等功,连续3年被战区陆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去年被集团军表彰为“刀尖子连队”。

战歌响彻练兵场,荣誉写在战旗上。“志愿军战歌连”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采访期间,记者从连队官兵身上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们“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执着和渴望,因为他们从那段苦难辉煌的记忆里深深读懂:和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是止战的盾、和平的剑。

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

第二篇:央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范文模版]

《英雄儿女》观后感一

唱不尽英雄的赞歌,讲不尽英雄的故事,道不完英雄的美名……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一部关于时代英雄的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王成和王芳兄妹俩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死沙场。妹妹王芳含泪写下《英雄赞歌》来歌唱英雄、赞美英雄,并发扬哥哥王成的精神为战士服务,也走进了时代英雄的行列。

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王成同志的英勇行为震撼了。

让我最难忘的是主人公王成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场面。只见王成孤身一人抵抗着像潮水一般向山上涌来的美国兵,不断地用机枪向他们扫射,不时地将一个个手榴弹用力向敌人扔去。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捏了一把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知道,要是守不住无名高地,敌人可就赢了这场战斗,这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来多大的损失啊,可王成你一个人能行吗?

王成一面打击敌人,一面用步话机指挥着我军的炮火。“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他居然要把自己当成活把子!我感到我的呼吸都要停止了,我的眼睛眨也不眨了:他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掷完了,赤手空拳的他就用石头砸。几个敌人已经爬上了山,可又被王成打退了!我内心在祈祷:王成,加油!加油!你不能倒下!支援的军队快来吧!

正在敌人蜂拥而上时,王成忽然发现地上插着一个爆破筒,立即把它拔了出来。只见王成一手举起爆破筒,一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把那些美国兵吓得目瞪口呆……他要干什么,啊,他不会要……还没等我想什么,只见他纵身向敌群跳去,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撼着大地,只见滚滚的硝烟弥漫着群山。英雄王成与敌人们同归于尽了!

这次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可王成却长眠在无名高地地上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请想想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当我们在公园里安逸地晒太阳时,请想想这和平的日子从哪里来;当我们驾着小车驰骋在祖国美丽的原野时,请想想这现代化的发展从哪里来……这正是革命烈士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热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嘱托,成为当代中国的栋梁之才。《英雄儿女》观后感二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英雄事迹。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那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英雄的画面时常出此刻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完美。《英雄儿女》观后感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英雄儿女》观后感四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在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英雄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美好。《英雄儿女》观后感五

抗美援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许多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至今还让我深深感动,其中给最令我感动的两位英雄是邱少云和黄继光。

有一天,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从5点多开始一直埋伏在“391”高地边上的草地里,等待时机发起进攻,拿下“391”高地。这时,敌人已经感觉这里不安全了,有我们的伏兵,就派飞机向周围有草的地方投下燃烧弹。这时,燃烧弹迸出的火溅在了邱少云的身上。刹那间,邱少云的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疼痛难忍。如果他在后面的泥潭里打个滚,火立马就能被弄灭。但是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为什么呢?原来邱少云知道,他如果一打滚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从而暴露目标。他一动不动,一直到牺牲。黄昏时刻,我军冲向了“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从冲锋到结束,才40多分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当他们连续攻下敌人许多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的半山腰被敌人的火力压制点压制,根本就无法前进。危急情况中,黄继光请求去担任这次爆破任务,领导同意了。他勇敢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用手榴弹炸毁了几个重要的火力压制点,可是敌人还有最后一个火力压制点,但是敌人还在顽强地抵抗着,部队前进依然特别困难。此时此刻,黄继光的身上受了七处伤,而且手榴弹也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一点战斗力了。但是,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忍着巨痛,英勇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孔。在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精神鼓舞下,部队迅速歼灭敌军。

这两位英雄的感人事迹,令我深深感动。为了战斗的胜利,这两位英雄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第三篇:央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最新观后感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者们的英雄事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央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最新观后感范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英雄儿女》观后感一

唱不尽英雄的赞歌,讲不尽英雄的故事,道不完英雄的美名……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一部关于时代英雄的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王成和王芳兄妹俩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死沙场。妹妹王芳含泪写下《英雄赞歌》来歌唱英雄、赞美英雄,并发扬哥哥王成的精神为战士服务,也走进了时代英雄的行列。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王成同志的英勇行为震撼了。

让我最难忘的是主人公王成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场面。只见王成孤身一人抵抗着像潮水一般向山上涌来的美国兵,不断地用机枪向他们扫射,不时地将一个个手榴弹用力向敌人扔去。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捏了一把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知道,要是守不住无名高地,敌人可就赢了这场战斗,这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来多大的损失啊,可王成你一个人能行吗?

王成一面打击敌人,一面用步话机指挥着我军的炮火。“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他居然要把自己当成活把子!我感到我的呼吸都要停止了,我的眼睛眨也不眨了:他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掷完了,赤手空拳的他就用石头砸。几个敌人已经爬上了山,可又被王成打退了!我内心在祈祷:王成,加油!加油!你不能倒下!支援的军队快来吧!

正在敌人蜂拥而上时,王成忽然发现地上插着一个爆破筒,立即把它拔了出来。只见王成一手举起爆破筒,一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把那些美国兵吓得目瞪口呆……他要干什么,啊,他不会要……还没等我想什么,只见他纵身向敌群跳去,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撼着大地,只见滚滚的硝烟弥漫着群山。英雄王成与敌人们同归于尽了!

这次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可王成却长眠在无名高地地上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请想想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当我们在公园里安逸地晒太阳时,请想想这和平的日子从哪里来;当我们驾着小车驰骋在祖国美丽的原野时,请想想这现代化的发展从哪里来……这正是革命烈士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热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嘱托,成为当代中国的栋梁之才。

《英雄儿女》观后感二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英雄事迹。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那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英雄的画面时常出此刻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完美。

《英雄儿女》观后感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英雄儿女》观后感四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在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英雄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美好。

《英雄儿女》观后感五

抗美援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许多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至今还让我深深感动,其中给最令我感动的两位英雄是邱少云和黄继光。

有一天,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从5点多开始一直埋伏在“391”高地边上的草地里,等待时机发起进攻,拿下“391”高地。这时,敌人已经感觉这里不安全了,有我们的伏兵,就派飞机向周围有草的地方投下燃烧弹。这时,燃烧弹迸出的火溅在了邱少云的身上。刹那间,邱少云的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疼痛难忍。如果他在后面的泥潭里打个滚,火立马就能被弄灭。但是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为什么呢?原来邱少云知道,他如果一打滚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从而暴露目标。他一动不动,一直到牺牲。黄昏时刻,我军冲向了“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从冲锋到结束,才40多分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当他们连续攻下敌人许多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的半山腰被敌人的火力压制点压制,根本就无法前进。危急情况中,黄继光请求去担任这次爆破任务,领导同意了。他勇敢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用手榴弹炸毁了几个重要的火力压制点,可是敌人还有最后一个火力压制点,但是敌人还在顽强地抵抗着,部队前进依然特别困难。此时此刻,黄继光的身上受了七处伤,而且手榴弹也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一点战斗力了。但是,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忍着巨痛,英勇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孔。在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精神鼓舞下,部队迅速歼灭敌军。

这两位英雄的感人事迹,令我深深感动。为了战斗的胜利,这两位英雄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央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最新观后感范文

第四篇: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二集 极限战争观后感三

《英雄儿女》第二集:极限战争

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协助采访的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10月21日-2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黄金时段播出,每天两集连播。

此片共六集,分别为《祖国召唤》、《极限战争》、《热血忠诚》、《越战越强》、《万众一心》、《永远铭记》,每集52分钟。按照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进程,重点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壮丽图景,凸显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和现实意义。

第二集

《极限战争》主要内容: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118师,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这一天也因此被确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赴朝参战的英雄儿女以弱战强。松骨峰战斗,被称为“朝鲜战场上一次壮烈的战斗”。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把战线由鸭绿江推回并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抗美援朝先后出动志愿军人数达135万,战后健全回国的37.2万人,包括冻伤致死、致残在内共计减员97.8万,战况惨烈程度可见一斑。这场战争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方止。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秘密进入朝鲜,要迅速与已经撤出平壤的金日成取得联系。

就在这一天,美军占领了平壤。

5天后,志愿军第118师师长邓岳和政委张玉华率部向彭德怀报到,他们是彭德怀见到的第一支志愿军部队。

那天的情景,张玉华历历在目。

10月19日,就在彭德怀进入朝鲜数小时后,志愿军第38、39、40、42军及炮兵部队共25万人隐蔽进入朝鲜。

此时的朝鲜战局,形势极为险恶。敌军在占领平壤后,以4个军13万余人的兵力,毫无顾忌地向鸭绿江推进,进展迅速。麦克阿瑟声称,要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

当时的中美作战力量对比悬殊。的确,几乎没有人怀疑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将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因为装备实力的巨大差距就摆在那里。

1950年在朝鲜战场,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陆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当时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志愿军主力第38军入朝时只有运输车100辆,第27军入朝时则只有汽车45辆。

空中力量则更无法相比。美国空军在朝鲜拥有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别说作战飞机,连防空武器都极端缺乏。

海军方面,美军拥有舰艇200余艘,而当时的志愿军并没有海军参战。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争。

陌生的战场,强大的敌人。10月25日,南朝鲜军一个营闯入两水洞。邓岳和张玉华指挥隐蔽在这里的志愿军第118师,沿公路两侧发起突袭,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的第一次战役由此展开。这一天,志愿军第118师、第120师和第42军,在三个地方同时展开作战,因此,10月25日被确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激战中,班长秦永发,面对敌人的钢铁巨兽,毫不犹豫地举起爆破筒冲了上去。勇敢地将爆破筒插入坦克履带。随着一声巨响,敌军坦克偃旗息鼓,张狂全无。

秦永发成为入朝作战第一位以肉体与钢铁搏斗、打掉敌坦克的英雄。他打坦克的招数也成了此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步兵打坦克的遵循范例。

作战中,轻狂的敌军被打得不知所措。360团班长石宝山发现被围困敌人,想借着弥漫的硝烟夺路逃跑,他只身挡住了逃敌的去路。敌人蜂拥而上,但他们小视了志愿军的勇气,石宝山果断拉响了爆破筒……

年仅25岁的石宝山成为朝鲜战场上第一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勇士。

65年后,参加指挥这场战斗的张玉华带着荣誉和自豪庄严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一年他99岁。

温井战斗胜利结束5天后,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第39军在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云山,与美军王牌骑1师遭遇,这是中美两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次交锋。

当晚,志愿军参战部队如尖刀般直捣美骑1师第8团指挥中心。惊慌失措的敌人被迫丢弃大量重型装备,仓惶突围。志愿军连长周仕明率领全连飞兵敌人南逃的必经之路——诸仁桥。

周仕明身先士卒,带领4连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搏斗。月光下,一个美国兵把枪口瞄准周仕明,千钧一发,通信员刘万生,一个箭步将连长扑倒在地,而刘万生自己则被子弹击中,牺牲在连长的身上……

幸存下来的周仕明至死都忘不掉趴在他身上牺牲的刘万生。

诸仁桥一仗,歼灭美军一个营,几天后,美国陆军取消了这个营的番号。

1950年11月5日,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志愿军将敌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结束两天后,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第一次公开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

志愿军的胜利在美国引起了震动。但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坚持认为,中国没有实力和美国交战,只是象征性出兵。于是,他指挥5个军22万余人,发起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麦克阿瑟向部下说:“告诉你们的孩子,可以在圣诞节回家过节了”。

运动战的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志愿军“诱敌深入”,以少数兵力,将敌军引向预设战场。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发起反击。6个军首先从西线进攻,一支由323人组成的侦察先遣队在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的率领下,直插德川以南的武陵里。

这些先遣队员身着南朝鲜军服装,趁着夜色冒着风雪,爬山沟,走小路,一路前行。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电影《奇袭》,反映的就是这个故事,这是一次可称之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特种作战。

经过40小时强行军,侦察分队到达武陵桥。战士们搭成人梯,把160公斤炸药安放在桥墩上。这时,由南面开来敌人5辆满载军火的卡车。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桥和卡车一齐飞向空中。武陵桥的炸毁,为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了关门打狗,彭德怀下令38军113师向三所里穿插,堵住美军南逃退路。

这是一次超越极限的强行军。113师必须在一昼夜,行军70余公里,插到三所里。

行军途中,美军侦察机突然出现在空中。副师长刘海清没有让部队隐蔽,而是下达了一个超出常规的命令。

勇敢智慧的决策,成功误导了敌机,让敌人以为这是从德川溃散南逃的南朝鲜军,敌机随之离去。志愿军穿插部队由此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时,志愿军总部,气氛异常紧张。因为113师在行军途中,为防止被敌军发现,实行了无线电静默。

收到这份密码电报,彭德怀兴奋地说:“好!告诉他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5分钟后,美骑1师前卫队赶到这里,向三所里发起疯狂的进攻。但如钉子般钉在这里的113师,没给敌人留下任何机会,牢牢锁住了敌人南逃的大门!

情急之下,敌军在地图上发现了另一条生路——距三所里不远处的龙源里。但敌人的这一条去路,同样被志愿军113师尖刀连先行抢占。

在距龙源里十多公里的松骨峰,志愿军112师335团3连,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展开激战,全连100多名勇士,打到最后仅剩下7人,为围歼敌人创造了条件。

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长津湖之战,是一场让亲历者想起来就会泪流满面、至死难忘的战斗。

1950年11月中旬,志愿军第9兵团15万人,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进入到长津湖战场的指定位置。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据美军战场气象记载,这一年的战场夜间气温最低达到过零下40摄氏度。

这是当年美国人拍下的美国士兵被冻死的画面,当时美军穿的是制式防寒服,配备有鸭绒睡袋。

与对手相比,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出国作战时,由于战事紧迫,许多人身着南方部队下发的单薄棉衣,在长津湖,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寒冷极限的考验。

9兵团参战部队在冰雪荒原中,潜伏了整整六昼夜,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在那极端高寒的旷野里,伴着刺骨的风雪,十多万志愿军将士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磨砺?

当总攻号吹响的时候,这些已经在雪地里潜伏了六昼夜的勇士们,却依然如猛虎下山,向敌发起突然攻击,迅速将峡谷中绵延近百公里的美军切为5段,分割包围。

此时,战场上人们看到了潜伏阵地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另一幕;

这些牺牲在阵地上的烈士,个个手握钢枪,注视前方,保持着冲锋的状态,仿佛一群随时准备跃然而起的冰雕……

他叫周全弟,长津湖战斗冲锋号响起时,他没能站起来,之后因严重冻伤被截去双腿、双手。

70年了,每当有人问到长津湖战斗,他只说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成任务,从不提失去双腿双手……

当年遭到痛击的美军,向附近的临时机场仓皇突围。下碣隅里的一个小高岭上,志愿军第20军172团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阻击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杨根思是闻名华东的“爆破大王”。他曾出席过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在长津湖,杨根思和战友们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捍卫着英雄的荣誉。

为了攻下小高岭,敌人猛烈的炮火如犁地般,把小高岭炸成一片焦土,连山上的松树也被烧成了木炭。

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战士。

杨根思是朝鲜战场上第一位“特级英雄”,荣立特等功,他所在连队后来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在朝鲜战场上,杨根思为他的连队留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0年12月6日,志愿军进入平壤。中朝军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全部地区,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第二次战役历时一个月,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美军一口气溃退了300公里。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哀叹说,这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退却”。

面对战场的不利态势,美国又提出“先停火,后谈判”的主张,企图争取时间,准备再战。

为了挫败美军阴谋,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打过三八线。

1950年最后一天,汉江北岸大雪纷飞。在临津江前线,部队发起冲击。

当年的一位美军顾问,后来回忆起他看到的那一幕,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裤腿被冻住不能弯曲,他们的火力很弱,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僵硬地在移动。我们用卡宾枪、机关枪和大炮向他们射击,可总是不断地有人冲过江面,江水红了,洁白的冰雪也红了,我被那些无畏死亡的士兵灵魂震撼了!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在志愿军疾风扫落叶般的攻击下,敌军被迫放弃汉城向南退却。担任掩护任务的英军第29旅被志愿军第50军截住。

照片上这位被人们高高举起的英雄叫李光禄,是149师副排长,志愿军特等功臣。面对敌人隆隆开来的坦克,没有配备一辆坦克装备的志愿军部队,毫不畏惧地与敌人坦克展开了激烈搏斗。李光禄将两个爆破筒捆在一起,塞进坦克履带,一声巨响,这辆坦克“趴了窝”。随后,李光禄又飞身爬上另一辆坦克,拉开炮塔盖,将手榴弹投了进去。一声闷响,坦克歪在了一边。顿时,阵地上响起了“揭盖盖,揭盖盖”的吼声。伴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军一辆辆“丘吉尔坦克”瘫痪了。

这次围歼战,共击毁和缴获敌坦克31辆,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以步兵轻武器歼灭敌人重型坦克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把军号,作为一级文物,被永久收藏,这是当年志愿军司号员郑起吹过的冲锋号。

1951年元月初,志愿军突破临津江、在釜谷里战斗中,第39军钢铁7连的干部大部战死。司号员郑起挺身而出,带着仅存的7名战士继续与敌搏杀。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寡不敌众的郑起吹响了冲锋号,敌人纷纷溃散。

战后,郑起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1951年国庆节,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202_年,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了新的司号制度。“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在军号声中传承。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从三八线推进到接近三七线,攻克了汉城。1951年1月25日,敌军以25万兵力,向志愿军发起新的攻势。这样,第四次战役开始了。

交战中,美军发现,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一直存在着缺陷,随身携带的粮食弹药只能维持7天的战斗。

随即,敌人采取“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如果说长津湖之战是一场攻坚战,那么,汉江南战斗就是我军历史上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白云山,位于汉江南岸一处高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一处战场制高点。战斗中,一个叫高喜有的战士成为高地上最后的堡垒。

战后,经志愿军总部批准,50军授予149师447团“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入朝参战部队中,唯一享有如此殊荣的团级单位。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敌人7.8万余人,歼敌人数超过前三次战役总和,敌人平均每天付出900余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

志愿军实行轮战方针,后续部队相继入朝,1951年4月22日晚,中朝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宽达200多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全线发起进攻。打响了第五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100多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这把珍藏于军事博物馆内的冲锋枪,是志愿军63军187师战士刘光子的佩枪。在第五次战役雪马里战斗中,刘光子拿着这把枪,在战友的配合下俘虏了63名美英军。

1951年4月24日拂晓,刘光子在一处山梁下发现敌军一个正在准备逃跑的炮兵连,情急之下,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打蒙了山下的敌人。这之后他让两名新兵隐蔽射击,威慑敌人,自己一马当先冲向敌群。敌人搞不清到底有多少志愿军从天而降,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就这样,浑身是胆的刘光子和两名新兵创造了志愿军单兵俘虏敌军人数最多的纪录。刘光子也因此被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

铁原是三八线中部连接汉城与平壤的交通枢纽。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奉命要拿下铁原。

范弗里特创造了一个军事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即一个小时打完了4000吨炮弹,这是美军标准弹药量的5倍。铁原阻击战成为一场突破了火力极限的恶战。

在这场惨烈的阻击战中,189师出现了“狼牙山”式的英雄群体。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副排长李秉群带领7名战士坚守阵地,直到殚尽粮绝。他们毅然选择纵身跳崖,五人壮烈牺牲,三人被挂在悬崖的树枝上生还。

铁原阻击战中,63军189师奋勇作战,承受着巨大的伤亡。一个师仅能缩编成一个团,师长蔡长元也身负重伤,体内11枚弹片,陪伴了他一生,直到去世。第63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歼敌1.5万人的战绩,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把战线由鸭绿江推回并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疯狂气焰。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来到前沿阵地,面对一个个满面硝烟、衣衫褴褛的钢铁战士,他满怀深情地说:“祖国人民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

在野战医院,彭德怀看望指挥作战时负重伤、昏迷四天的傅崇碧军长。傅军长见到彭总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1984年9月,《四川日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一位失去联系的志愿军英雄柴云振。

柴云振是第15军45师的一名班长。在朴达峰阻击战中,他们全班只剩下5个人。大量敌军攻占了我军阵地,柴云振率领全班,仅用十多分钟,就把阵地夺了回来。负伤战友退出战斗,阵地上只留下他一个人,在之后与敌人的搏斗中,柴云振右手食指被敌人咬去一节。之后,他身受重伤,昏死过去……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柴云振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庆功会上,奖章和证书却无人认领。他被转移到后方医院,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张贴着他的画像,并说这是“烈士遗像”。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却抱着一线希望。他说:“一定要找到柴云振!”

1984年,柴云振在有关工作人员帮助下,与部队取得了联系。

1985年,受将军之托,同是抗美援朝的参战老兵、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的李娴娟前往四川岳池县大佛乡,见到了正在地里忙碌的柴云振。原来,在住院一年后,他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岳池务农。

李娴娟带着满腹的疑惑问柴云振:“你为什么不去找回属于你的荣誉和待遇呢?”“难道你就不想念你的老战友?”

1985年底,柴云振如探亲般回到了老部队。

面对这迟来的荣耀,老人心静如水。当再次离别时,柴云振谢绝了部队的挽留,像当年一样,返回家乡。临行前,老军长问他:需要组织为他做点儿啥?他连声说:没得啥,没得啥,都好!都好!

他云淡风轻般挥了挥被敌人咬掉了半根指头的手,返回家乡。

第五篇: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一集 祖国召唤观后感二

《英雄儿女》第一集

祖国召唤

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协助采访的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10月21日-2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黄金时段播出,每天两集连播。

此片共六集,分别为《祖国召唤》、《极限战争》、《热血忠诚》、《越战越强》、《万众一心》、《永远铭记》,每集52分钟。按照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进程,重点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壮丽图景,凸显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和现实意义。

第一集《祖国召唤》主要内容:

1950年10月,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向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发出了请求,急盼中国予以特别的援助,出兵朝鲜。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毛泽东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洒在朝鲜土地上的鲜血,留在祖国心中的名字。烈士们用握紧枪的双手,守护着另一方国土。尽管,那土地上没有我们端庄的方块字、没有我们熟悉的中国话,但我们仍然为它的兴旺而骄傲,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为,70年风霜雪雨,中国与朝鲜从未忘记!

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打糕的阿妈尼;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那水火两重天里,飘动的、声势的浩荡!那是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赤诚,那是对英雄的赞歌!

朝鲜,从未忘记。不论是今天的中朝友谊,还是昨日的鲜血遍地。朝鲜,用它的旗帜辉映着东方——中国,生死兄弟!一份用几十万生命构筑的友谊,一篇用朝鲜新纪元换来的历史足迹。

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