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小编推荐]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77-1023534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05 15:44: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小编推荐]

特洛伊,没有一座城市比它更具盛名,它那由太阳神阿波罗和海神波塞冬亲手筑造起来的城墙能够抵挡最强大的进攻,然而城墙的筑造者们在城墙建成的那一天就发誓要将其毁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相信很多人对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都不会陌生。这是一次传奇性色彩很浓厚的战争,因为它不仅有关权力和荣誉,更加有关于爱情。在古希腊时代,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他们之间的爱情让斯巴达国王遭受到了耻辱,发动了特洛伊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灵魂人物,则是勇士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所向披靡,他为了荣誉而加入了攻打特洛伊,但是他的命运又对他开了个玩笑,当斯巴达的军队久攻不下最终撤回时,这场战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我在网上看到许多影评说这是一部大烂片,刚开始我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去看这部影片。看完感觉反而不错,虽然有不少毛病,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据说这部影片有3个小时,但我看到的却只有2个半小时,可能是被减掉了一些吧。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不光是人物,这部影片中的恢宏场面绝对是值得一看的。爱琴海的湛蓝海水中,希腊人波澜壮阔的远征场面;特洛伊城下,惨烈得遮天蔽日的厮杀;特洛伊人对希腊的偷袭时无比逼真的火战场景;壮丽的神庙和恢宏的宫殿,固若金汤的特洛伊城,美丽的古代服饰,巨大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木马;还有缠绵哀婉的配乐,等等……

看完这部影片我并没有网上影评中说的那些感觉,我觉得不要太多的责难,带着平常心和休闲的心态去欣赏它似乎更合适一些。就像看完指环王想重温原著一样,这部片子使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好看看的冲动。这也许也算是我的收获吧。

第二篇:《特洛伊》观后感

爱情与责任

—读神话《特洛伊》有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开篇即言爱情。遍观古今中外,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神话传说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或暗恋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爱情都作为一种美而存在着。

《特洛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历史史诗,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个爱情悲剧。当帕里斯和海伦相遇,或者更早以前,当帕里斯选择用“最美丽的新娘”换走“不和的金苹果”,命运的齿轮就已经转动。家国天下,爱情与责任,国家与个人都在这命运的齿轮中纠缠在一起,若想运行下去就必须舍弃一个,是爱情,还是责任?

海伦与帕丽斯的爱情虽然是凄美的,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许直至“死亡”,都是因责任而起。因为墨涅拉俄斯的不负责任,导致海伦的“出轨”。自始至终墨涅拉俄斯都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他没有把海伦真正的当作妻子,给与她一个妻子应有的尊严与宠爱,因此海伦爱上帕丽斯无可厚非。海伦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王后,在爱情与国家之间,她选择了爱情,选择抛弃自己的国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为她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致使希腊有了与特洛伊开战的理由,致使万千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她的爱情代价太大。至于帕里斯,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风流多情,任性妄为,他招惹海伦,勾起海伦内心深处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却忘了海伦不止是个有夫之妇,更是一个国家的王后,是一个不允许自己的尊严被挑战的人的妻子。他不负责任的将海伦带走,却将两个国家的人民置于战火之中。而他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国家与未来托付于一场与墨涅拉俄斯的必输的战争之中,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有人认为他为爱奋斗勇气可嘉,但建立在一个错误立场上的英勇却代表的是莽撞与失败。

有人说,帕里斯与海伦之间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所付出的代价该由谁来承担呢?是那些无辜的人民吗?

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牵扯到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像纣王与妲己、周幽王与褒姒、唐明皇与杨贵妃,他们两两之间或许也存在着爱情,但却失了责任。人们记住的并不只是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那场爱情带来的灾难。当一个人的身上背负着更多的人的命运时,他的爱情就不纯粹了,在大爱与小爱之间,他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亦关系着不止两个人的命运。

爱情并没有错,错的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海伦就错在爱上帕里斯。一场错误的爱恋,造成一个历史的悲剧,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惩罚?

第三篇: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

碧蓝色的海面上千万只军舰进发,高大坚固城墙的神殿门前用黄金铸就的太阳神阿波罗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在火光中被烧毁的特洛伊古城,美丽的海伦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尔斯,即英勇善战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责任感和远大理想与胸怀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尔,这一切都是电影《特洛伊》的看点。

影片开始,第一个场景挺抓人的,弥漫着肃杀气氛的古战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背景音乐是一个女声的吟唱,婉转悠扬,一种空旷辽远的味道。

紧接着主要人物一个个登场,阿喀琉斯、海伦、赫克托尔、帕里斯、特洛伊国王„„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电影艺术运用精彩的画面、丰富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运用先进的技术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然而在人类童年期的荷马时代,正是像荷马这样的流浪艺人,将史诗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电影《特洛伊》整体充满了史诗的艺术感,一方面,以画面语言展示着古希腊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建筑、服饰、国家。另一方面,则以音乐作为贯穿整段历史的灵魂,昭示着古希腊人的信念、审美以及他们的命运观。

影片中巧妙的运用女声哼鸣的音乐主题贯穿影片始末,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四声调式的运用及多次转调,形成了特殊的希腊式和声。灵巧的转音充满了异域风情,又如天籁之音。在电影的开场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临死亡的时候,主题音乐的哼鸣便会响起,犹如命运之神的无奈叹息,又如无辜的女人们对战争的控诉。这样的设计相当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情结。

与之对应,影片中还有一个激昂的英雄主题,而这一音乐主题又集中的运用在阿喀琉斯身上。从开端到阿喀琉斯征战,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这种激昂的音

乐主题一直伴随着他,充分的表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和无上的光荣。他象征着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抗争。

《特洛伊》中的场景音乐是以一种音乐交响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其中尤其

精彩的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几处配乐。选用交响乐来表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再合适不过。

阿喀琉斯带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锋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段音

乐是运用奏鸣曲式的交响诗。以阿喀琉斯的个人主题音乐作为引子,进而发展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配乐上以铜管乐器做为铺垫,营造整体气氛,以木管和弦乐奏出主题,表现希腊人必胜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题以尖锐的管乐呈现,表现赫柯托耳带领特洛伊人准备迎战的紧张气氛。在两军交锋时,音乐进一步展开,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双方大军都英勇作战,奋勇抗敌。希腊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则紧张而有序地抵抗。两个主题难分难解,经过一番较量后,阿喀琉斯的主题越演越烈,明显压过了特洛伊人的音乐主题。最终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题结束,暗示希腊人初战告捷。

管乐器在这里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响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叹为

观止的壮观场面。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战争中英雄的每一次挥剑。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们是用心看人,能看

穿世间的一切本质,能够参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腊的荷马正是这样的盲人,他命运悲苦,背着里拉流浪一生,脑子里却装满了古希腊和爱琴海伟大而渊博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让我们透过电影,透过网络,透过一切现代技术,用心欣赏这份上天的恩赐,用心去感悟生命。

这部片子使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好看看的冲动,呵呵,至少

以前记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现在搞得差不多了,这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童靖

文秘101班

第四篇: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

观看完影片之后,我深深地为电影中的场面所吸引,尤其是其中决斗的场面更是比较壮观、刺激。从影片中我们首先能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战争前都有一个角斗的过程。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人们对勇士(英雄)的崇拜和尊重。他们的那种热情毫不逊色于我们现代某些追星族对明星的崇拜,甚至是远远超过。大家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个细节:阿喀琉斯的表弟冒充帕里斯去作战时整个战场都沸腾了,口中高喊“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手中挥舞着兵器,士气大振,那场面现在恐怕很难见到了。如果说头头是首领,那么阿喀琉斯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再来,我们看看特洛伊战争最终失败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特洛伊人太过于迷信,做任何事情总是期盼着神灵的保佑,希望得到神灵指示。这固然是由于当时科技文化水平的限制,撇开这个我们就来谈谈迷信对这场战争的致命打击。电影中两个关键事件对战争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是,在与希腊人的第一场战争结束凯旋后。特洛伊人受到太阳神的“指示”乘胜追击半夜偷袭希腊人,使本准备离开的希腊人异常愤怒,要反击特洛伊人。于是导致后来赫克托尔误杀阿喀琉斯的弟弟,激怒阿喀琉斯使赫克托尔被杀。特洛伊军队的领头人被杀了,本来占优势的特洛伊人逐渐失去优势走向衰落。再来,最后,特洛伊人为了纪念所谓的太阳神保佑他们去的了战争的“胜利”,脑子一热不经过仔细的思考将木马拉进城内最终使特洛伊走向灭亡。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科技和信息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特洛伊人当时拥有一个红外摄像头,对希腊人进行一个监控拍摄。我想这场战争的胜负又要画上一个问号了。就算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他们也完全可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要他们多增加人手密切关注敌方的行动。对木马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而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特洛伊战争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让人深思。

第五篇:《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发动战争。有些为权利,有些为荣誉,有些为光荣,而有些则为爱情。

古希腊,历史上一对传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后海伦之间的爱情激起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帕里斯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墨涅拉俄斯身边诱走,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强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认为,自己兄弟墨涅拉俄斯所受之辱就等于是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联合起希腊众多部族夺回海伦,保护兄弟的荣誉。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被他强烈的贪婪所侵蚀——他要通过控制特洛伊城来巩固自己已经拥有的广阔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的领导和王子赫克托尔的保卫下,这座围墙高筑的城市坚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就是被人们认作是最伟大的勇士的阿喀琉斯。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终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所杀,而阿喀琉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墙下。这不得不说是一悲剧。

归根结底,战争其实就是由海伦这一美女引发的.海伦这个名字我早有耳闻,记得小时候曾听说有这么一句诗句:"她的美让在场的长老们肃然起敬".好像说得就是海伦.今天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三千年后再现的海伦,但是我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原来海伦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不同的人为了这场战争有不同的筹备和打算.有的人为了占有,有的人为了复仇,有的人为了名垂史册.不管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私欲的膨胀.是人们内心的交战引发的外在的战争.

我的眼追随着屏幕的变化,我的耳不放过电影中哪怕一声轻轻的喘息,然而我的心却无束缚地四处游弋,一会儿它附在了海伦的眼神里,一会儿,它站到了特洛伊的城尖上叹息,一会儿它随着大海的波浪无为的起伏,一会儿它听见勇士阿塔琉斯在临死前望着特洛伊王子的表妹,对那位卫神的圣女说:"我征战一生,只有你带给我平静".

是的,平静是多少重要,又是多么难得!我相信当他从木马的肚子里轻易攻破城池,杀出重重血围要去找到那个不起眼的女人的时候,他不是为了爱情.连他自己也许都不明白他在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

阿塔琉斯,这个被称为勇士也同时被称为冷血杀手的人,在遇到满身是血的圣女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心灵感受,我相信他不是被爱情征服的,心灵的那种平静绝不能不负责任地用爱情两字来搪塞来粗描淡写来一笔带过.虽然他可能因为这种心灵的感受而产生了爱情.但,爱情只是一种副产品,也还是一种私欲.

这种心灵的力量已经促使他作出了令所有希腊士兵都吃惊的转变,他决定撤退回家了.不参战了.然而,惋惜的是特洛伊人的私欲也开始膨胀,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仅仅满足于守住城池了,他们想要消灭敌军,于是悲剧接着上演了.阿塔琉斯的表弟,阿塔琉斯的崇拜者,身披阿塔琉斯的全副盔甲迎战,结果牺牲了.我忘不了阿塔琉斯带着平静的幸福的与世无争的笑容走出营棚,听到表弟死了的那一瞬间,他脸上表情的变化,他的眼睛瞬时充满了腾腾杀气,那种宁静不复存在,他只想为亲爱的表弟复仇,这种私欲障碍了他的宁静.这确实是一种私欲,当他在为他的表弟心痛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的刀下曾经倒下了多少别人的表弟.战争不可避免地延续了.特洛伊的王子是个善良的人,他和所有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他爱他的妻子,忠于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杀了阿塔琉斯的表弟!他善良,他温情.他不适合战争.他不可避免的死了.阿塔琉斯,在决斗前轻蔑地拒绝了王子想要体面安葬的请求,他说"狮子和羊没有约定",于是,他带着一腔仇恨,在特洛伊王族的众目睽睽下,在王子亲人们的心如刀绞的泪眼下,快意地用快马拖着王子的尸体拖回营地.当年迈的特洛伊

国王以一个死者父亲的名义深夜悄悄吻着他的双手时,他的脸上又一次现出了复杂的表情.于是这次他和"羊"的父亲约定,安心举行为期十二天的葬礼吧,战鼓在十二天后再鸣.然后他走出营帐,对着特洛伊王子已没有生命的身体哭泣.这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眼泪.他,曾经被人称为勇士,冷血杀手!在生命面前,他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也许有些苏醒了.

特洛伊国王,他能够说出"你现在就是我的敌人,但对于敌人也应该尊重"这样的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但不幸的是他缺乏智慧,盲目轻信祭司关于神意的种种解说,两次错误的拒绝了两个儿子的建议.第一次,他失去了大儿子,第二次,他失去了整个国家.并让整个国家陷入灾难.而这一切,都源于欲.欲产生了战争.

我觉得这篇观后感快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在写的时候,思维经历了清晰到混乱的状态,随着我的思索,越走近根本,越看不清楚根本.既然不明白什么了,也就写不下去了.那么就让我随着最后的思绪和疑问在喃喃中结束这篇文章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让人们变得聪明,战争推进了人类发展.纵观古今,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息,在滚滚硝烟中,人类的文明被创造,被破坏,再被创造...

这,就是历史.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人类的欲创造了人类历史并将继续谱写人类未来?

它是邪恶的?它是正直的?或者,它什么也不是.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千万人赴汤蹈火;而为了爱,一个国家将被彻底毁灭。我想问一句:“值得吗?”。

《特洛伊》观后感[小编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