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爱国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500字_《攀登者》心得感悟大全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77-985104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03 09:2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爱国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500字_《攀登者》心得感悟大全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2_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二篇:《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悟及点评影评最新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2_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影片情节感人,壮丽的雪山景色,特技效果震撼,特别是许多俯拍的悬崖峭壁镜头,恐高症患者只怕会当场死去。登山过程中频频遭遇暴风,冰裂,雪崩等致命危机,多次命悬一线,充满了严酷的现实与生死的挑战,让人跟着不断神情紧张。

原本我以为是那种单纯的热血励志爽片,强行主旋律,其实不是,没有一味歌颂胜利那么肤浅。

故事基本分为几条线,吴京章子怡的爱情线,吴京张译的兄弟线,还有张译井柏然的前后辈的情感。有冲突,矛盾和爆发,有两代攀登者多年后再次面对同样的处境,选兄弟还是选相机这一残酷问题时做出不同的选择,体现出关于个人情感和家国信仰的取舍。

当然缺点也是有一些,我感觉可能时长原因,前面一直展现各种困难和不同人的牺牲,结尾登顶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某些画面声音和口型对不上,看得有点别扭。至于很多人吐槽导演不行,我觉得见仁见智吧,还没看过怎么能有成见呢。

最后字幕的地方有彩蛋,一定不要错过。放出的是当年真实登山者的影像,有许多和影片中一样的场景,看得出还原得比较真实。

里面的人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带,全都嘴唇干裂,脸庞黝黑堪比黑煤球(我这样说不太好,但确实是),但是眼神明亮,笑容质朴,他们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魅力,纯粹,执着,勇于牺牲。那些真实场面丝毫不亚于电影带给人的震撼。

也许在历史的限定背景下,在那个特殊年代艰难时期,的确有”当惊世界殊“的气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过于遥远而疏离,甚至不敢相信,但恰恰是这些故事要让年轻人看见的理由,它让大家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人如何用血肉之躯迎战狂风暴雪,一步步站上世界之巅。

中国是一个具有攀登精神的民族,何为攀登者,那是一种不屈从命运的力量,新中国70年,我们国家一代代的中国人,都是在这种力量支撑下,前赴后继有了一批又一批的攀登者,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还有就是集体团结的精神,1960年和1975年两度登上珠峰的英雄,他们的背后何止千百人的努力,第二次登山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有测绘,气象,后勤,摄像等等多个部门的保障,这里没有个人英雄,而是背负了国家使命,凝聚了集体力量的勇士。

山就在那儿,只管继续攀登吧。

章子怡在片中挺出彩的,演技依旧炉火纯青,面对风雪的洗礼依然英姿飒爽,非常能吃苦。吴京跟她告白的那场戏,既文艺又浪漫,她死的时候是很大的泪点。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9相关文章:

1.202_《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优秀5篇

2.202_《攀登者》优秀电影观后感5篇范文

3.202_《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4.《攀登者》观后感精彩影评

5.202_吴京《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

第三篇:202_年观看《攀登者》电影感悟心得_《攀登者》观后有感

202_年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电影取材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1】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2_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2】

吴京大概是近几年国内风头最盛的演员之一,他最新的电影《攀登者》定档在9月30日,国庆的前一天,从这个日期不难看出,这又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作品。

可能会有人有种“审美疲劳”的想法,甚至也会有些人对此产生厌烦:“就不能换个花样吗?”。到底吴京还值不值得期待,我想很多人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对于很多创作者或者演员来说,他们内心是有一种既定的情怀的,即使对于吴京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去看一看吴京这二十多年都拍了哪些戏,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吴京在“拼”这件事上,竟然如此的痴迷。

所有去处,皆有来路。

因为一个人的现在是他过去的总和,你若是清楚的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便不难理解他的现在。

记得年初《流浪地球》获得不俗票房的时候,我在豆瓣上看到更多的是嗤之以鼻,虽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在最终将豆瓣评分拉得太低,但还是能看出几分对于国产大片的挑剔,甚至对于国产电影向前进步的不屑和猜疑。

即使吴京在其中戏份并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还是一大票人冲着这个名字去恶意打了一星。OK,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会在电影没上映前,就因为一个演员去评断一部电影,我觉得并不是明智的。

其实我个人对主旋律片并没有太大的热衷,之所以会期待这次的《攀登者》,是因为整个演员和制作班底是值得期待的,除开吴京,还有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等,以及成龙友情出演,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华语电影的质量保证;而导演李仁港,更是擅长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剧情更具有合理性和信服度。

《攀登者》不像《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那样去致敬那些早已名垂青史的人物和事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我期待的是在如今大时代下那些普通人挑战极限的这个选取视角,到底会有如何的不同。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如何为我们赢下半座珠穆朗玛峰。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彼时新生的中国,一举一动都关乎民族尊严,这样一来,中国人登顶珠峰便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从1955年开始,中国的珠峰登山队从筹备到登顶一共用时5年,期间经历了重重波折、天灾人祸,终于在体力,补给,氧气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于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北坡登顶的登山队。

当王富洲把记录登顶时间的纸条连同队员们的信仰一起,放在峰顶的碎石下的那一刻,中国也正式拥有了边界谈判的底气。

1961年10月5日,中国正式和尼泊尔签署边界条约:珠穆朗玛峰北坡主权归中国所有。

15年后,中国登山队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而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我想知道这些真实是要如何通过《攀登者》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它记录着那些先行者的牺牲。

依靠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自己国家真实发生或期许美好的未来,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果真能将这些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震撼让我们身临其境,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们想在电影里看见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行星发动机——而不是戴眼镜的黄皮肤nerd,拖着辫子的傅满洲,和穿着旗袍的眯眯眼女人——但这一切,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才可以。

这种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就是最大的话语权。

我想,《攀登者》值得被期待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3】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4】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5】

因为影片还没上映,我就简介、演员表等看了下,先说我不是吴京粉,只是路人一枚。个人觉得,这部会是烂片的可能性不大,最差也在3星左右。

首先,这部影片演职员阵容强大,从导演李仁港来说,就是拍动作电影的大咖,从黄飞鸿到黑侠等,出过不少好片;演员上,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还有胡歌、井柏然等,都算是实力演员,所以表演和拍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其次,内容虽然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表面上像是运动电影,其实内在层面关乎多个维度,第一是主权问题,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我相信电影中最燃的一幕会是攀登者们将国旗插上世界之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xg问题激荡的当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第二是突破自我的维度,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自我,更何况攀登世界之巅这种极限运动,如何克服各种艰难,实现人类自我突破,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再者,个人觉得这片子还适合公路片的爱好者看看,珠穆朗玛峰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象条件,电影如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美和危险,主角们在这段旅程中获得怎样的成长等,这些也都是让人期待的。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影片有不少看点,肯定不会是差评,能不能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不好说,就希望不要拍得太平庸就好。

第四篇:《攀登者》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400字(共)

202_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2_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看名字基本可以预测又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

据说,这是一部献礼片。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正逢上国庆档期,很多小伙伴已经猜测这部电影至少10个亿的票房了。

有网友质疑胡歌之前很少参与票房,怀疑胡歌的票房带动力。

说这话的网友可以参考之前的《战狼2》,就连小鲜肉,油腻到化不开的张翰吴京都能带动,何况是演技一直好评的胡歌呢?

而且胡歌的口碑真的不知道甩了张翰好几条街了!

又有章子怡坐镇,这部片子就算是想要票房冷淡也难了吧?

参考吴京这两年来的票房带动力,《战狼2》五十几个亿,《流浪地球》四十几个亿。

这两部电影已经排名中国票房榜上的冠军和亚军了!

这部《攀登者》是不是10亿稳如狗??只要质量上过得去,票房应该不是大问题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去找了一下登峰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一下百感交集……不管从近代还是到现在,国外对中国始终保持的是最大的敌意,登顶成功居然国外还不承认,说没有影像资料!还说没有测试高度!我尼玛,气死我了,后来登峰只好拍摄,队长邬宗岳永远留在了珠峰,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登峰,不仅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啰嗦一下:

中国成长并没有挡谁的道,但是就有那么些人(国)却按耐不住狗急跳墙,就有那么些人(国)爱捧臭脚实力跪舔,推特删除那么多中国账号,叫嚣“保护推特精神”,可到底是谁在害怕呢?

由此看来,这“自由”就是狗屁,你以为出墙就是自由,可你还在墙内,在美国的墙内,继续洗脑继续做梦吧,欲盖弥彰只会贻笑大方,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徒留后来人史书的耻笑……噫,这么一看作为笑点也是有点儿意义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第五篇: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2_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电影真实再现了1960、1975年中国登山队勇登珠峰的壮举,电影才开始10分钟就让人泪目,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又是在祖国70周年华诞上映的献礼片,这部电影的表现可以算是很不错了,就像在映后交流时两位老师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稍有不足的地方个人感觉有两点,一个是配音和演员口型有时候会对不上,有时会让人有些出戏。

另外一个是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在有限的时间(120多分钟其实不短了)和影片的剪辑上会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

很敬佩主创团队们为这部电影做出的努力,在珠穆朗玛3个多月的实地拍摄也为影片加分不少。总体说来,还是很看好这部电影在国庆档的成绩,毕竟演员实力放在哪儿,内容表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期待一下。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爱国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500字_《攀登者》心得感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