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斯卡观后感
202_-202_奥斯卡文化赏析影评
标题:对自由的追求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姓名: 郭凯敏 系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气系
专业: 08通信工程 学号: 200802050023 在观看影片美国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给我已有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甚至无法给这部有口皆碑的影片做一个简单的五星评分。我不能只单纯的考虑它超越制度,超越文化的 “不自由毋宁死”的象征意义。
麦克墨菲用他的顽劣与桀骜试图应对所有想要将他驯服的清规戒律,他的出现像一块投入死水中的卵石,打破了疯人院死寂的湖面。只是与许多表现自由精神的摇滚电影或者政治电影不同,麦克墨菲的极端反叛行为并不是由于他接受了某种先锋教育或者摇滚精神熏陶,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依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上帝重新创造出来还给人类的品质。这种品质因为在现代文明过于平静的秩序中十分稀缺,所以非常诱人,贫瘠压抑如精神病人也会在他的鼓舞下享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快乐。他带领病友外出捕鱼,晒日光,与女孩嬉戏那一段戏拍得非常感人。
疯人院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是护士长拉奇德(赞一下她的扮演者,十分到位地刻画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位冷冰冰的清教徒一般的中年女性,在今日的眼光看来应该是那种尽之尽责、雷厉风行的职业女强人。这位从动作,神态,面部表情都透露着一种不近人情的冷漠的管理者,一面口头上时刻都挂着那种服务行业装腔作势温情僵硬的礼貌用语,一面不可动摇地维护着疯人院里的神圣秩序。她,及她一丝不苟的头发与白大褂,连同不停播放的、声响足以妨碍正常听力的“抒情音乐”,为这座死气沉沉的疯人院穿上了一件人道、慈爱、祥和的外衣。
尽管影片似乎有意将拉奇德塑造成为该片最大的反面角色,然而我对于这样一个曾任职于军队、从一名小护士熬到一间精神病院的护士长的女性还是不自觉的产生了同性之间的某种理解和同情。整日与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是常人无法体验的高压且枯燥的工作,或许她年轻时也是一位温柔仁爱的好姑娘,或许她曾无数次被发病的患者攻击过,无数次的为没能控制好一个忽然躁狂的病人而偷偷抹眼泪,但是她终究还是累了倦了,丢失了年轻时的爱心和耐心、笑容和理想,最终变得坚硬麻木。她是被权威制度同化和改造过的人,顺理成章地扮演了卫道士的角色,不可动摇地服从制度也不过是以一种最省时有效的方法执行自己工作职责罢了。说到底,她也一直囵于制度的压制之中,虽然是管理者,却也是牺牲者。
这部影片拍摄在7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时美国接连爆发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嬉皮士运动、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兴起了一场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这股思潮几乎席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所以文艺作品中创作出麦克墨菲这样一个狂野放任气息十足、宁可咆哮着死,不愿屈膝着死的反叛权威者,自然也迎合了这种价值观念认同。然而悖论在于,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是有其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和理想模式标准的。那些与正统的观念冲突,不受社会主流文化认可的行为就可能被界定为“异常”或者“疯癫”,而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阐释了他对“疯癫”的理解,他写道,疯癫的现代概念就是一种实施控制的文化发明:曾经被接纳为社会和荒唐人生一部分的疯子们被视为一种威胁,他们被隔离到了精神病院里,变得悄无声息。在人道主义主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今天,或许像用麦克墨菲最后被强制实施的“前额叶摘除术”那样手段来诊治精神病人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何尊重精神病患者或者任何一类的“少数”人群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尊严、自由、平等是作为人类中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价值,但自由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不断抗争的结果。精神病人有被社会妖魔化的历史,也曾被大众所遗忘,医务人员被贴上白衣天使的标签,却也曾利用权威建立一种不平等的倾轧关系。推而广之,无论是统治国家,管理医院,还是所谓的治疗“网瘾少年”,我们都必须意识到的是,他们所面向这些对象中都没有谁是要被制伏和被标准化的。有压迫的地方必有反抗,即使作为先驱的星星之火会被暂时熄灭,也终将会有被唤醒的大力士来接替他的位置,举起巨石,砸碎铁窗,飞越“疯人院”。篇二: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获奖影片:
第1届奥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第2届奥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红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第3届奥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4届奥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壮志千秋 cimarron 第5届奥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饭店 grand hotel 第6届奥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春秋 cavalcade 第7届奥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届奥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届奥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 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奥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传 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奥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届奥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奥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梦 rebecca 第14届奥斯卡(1941-1942年度)
最佳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届奥斯卡(1942-1943年度)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mrs.miniver 第16届奥斯卡(1943-1944年度)
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第17届奥斯卡(1944-1945年度)
最佳影片:与我同行 going my way 第18届奥斯卡(1945-1946年度)
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第19届奥斯卡(1946-1947年度)
最佳影片: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届奥斯卡(1947-1948年度)
最佳影片:君子协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届奥斯卡(1948-1949年度)
最佳影片:哈姆雷特 hamlet 第22届奥斯卡(1949-1950年度)
最佳影片:国王的弄臣 all the kings men 第23届奥斯卡(1950-1951年度)
最佳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第24届奥斯卡(1951-1952年度)
最佳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american in paris, an 第25届奥斯卡(1952-1953年度)
最佳影片:戏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 第26届奥斯卡(1953-1954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第27届奥斯卡(1954-1955年度)
最佳影片:码头风云 on the waterfront 第28届奥斯卡(1955-1956年度)
最佳影片:马蒂 marty 第29届奥斯卡(1956-1957年度)
最佳影片:环游地球八十天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第30届奥斯卡(1957-1958年度)
最佳影片: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第31届奥斯卡(1958-1959年度)
最佳影片:金粉世界 gigi 第32届奥斯卡(1959-1960年度)
最佳影片:宾虚 ben-hur 第33届奥斯卡(1960-1961年度)
最佳影片: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第34届奥斯卡(1961-1962年度)
最佳影片: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第35届奥斯卡(1962-1963年度)
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第36届奥斯卡(1963-1964年度)
最佳影片:汤姆 琼斯 tom jones 第37届奥斯卡(1964-1965年度)
最佳影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第38届奥斯卡(1965-1966年度)
最佳影片: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第39届奥斯卡(1966-1967年度)
最佳影片: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第40届奥斯卡(1967-1968年度)
最佳影片:炎热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第41届奥斯卡(1968-1969年度)
最佳影片:雾都孤儿 oliver!第42届奥斯卡(1969-1970年度)
最佳影片: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第43届奥斯卡(1970-1971年度)
最佳影片:巴顿将军 patton 第44届奥斯卡(1971-1972年度)
最佳影片:法国贩毒网 the french connection 第45届奥斯卡(1972-1973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the godfather 第46届奥斯卡(1973-1974年度)
最佳影片:骗中骗 the sting 第47届奥斯卡(1974-1975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2 the godfather: part ii 第48届奥斯卡(1975-1976年度)
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第49届奥斯卡(1976-1977年度)
最佳影片:洛奇 rocky 第50届奥斯卡(1977-1978年度)
最佳影片:安妮·霍尔 annie hall 第51届奥斯卡(1978-1979年度)
最佳影片:猎鹿人 the deer hunter 第52届奥斯卡(1979-1980年度)
最佳影片:克莱默夫妇 kramer vs.kramer 第53届奥斯卡(1980-1981年度)
最佳影片:普通人 ordinary people 第54届奥斯卡(1981-1982年度)
最佳影片:火的战车 chariots of fire 第55届奥斯卡(1982-1983年度)
最佳影片:甘地传 gandhi 第56届奥斯卡(1983-1984年度)
最佳影片:母女情深 terms of endearment 第57届奥斯卡(1984-1985年度)
最佳影片:莫扎特 amadeus 第58届奥斯卡(1985-1986年度)
最佳影片: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第59届奥斯卡(1986-1987年度)
最佳影片:野战排 platoon 第60届奥斯卡(1987-1988年度)
最佳影片: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第61届奥斯卡(1988-1989年度)
最佳影片:雨人 rain man 第62届奥斯卡(1989-1990年度)
最佳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 driving miss daisy 第63届奥斯卡(1990-1991年度)
最佳影片: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第64届奥斯卡(1991-1992年度)
最佳影片: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第65届奥斯卡(1992-1993年度)
最佳影片:不可饶恕 unforgiven 第66届奥斯卡(1993-1994年度)
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第67届奥斯卡(1994-1995年度)
最佳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第68届奥斯卡(1995-1996年度)
最佳影片:勇敢的心 braveheart 第69届奥斯卡(1996-1997年度)
最佳影片:英国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第70届奥斯卡(1997-1998年度)
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 titanic 第71届奥斯卡(1998-1999年度)
最佳影片: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篇三:电影观后感十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个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五十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便是在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最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智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如此,当学校得知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视屏幕上出现那些弱智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师爱的温暖。<<拯救大兵瑞恩 >> 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来之后,脑海中仍然回荡着电影里的情景。总的来说,看过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几个词,而且总是不停地闪现,那就是:国家,荣誉,亲情,友情,正义,邪恶,母爱,善良,责任,人性。虽然早就知道说美国人人情差啊,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词,虽然以前也看过几部十分经典的美国拍的反应二战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还是最深的。当诺曼底海滩上成群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打成蜂窝煤,当几个医务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滩上抢救几个可能有救的伤员,并不顾别人的“危险”的提醒,回应说:“他还有救。”这就是责任。当马歇尔向几位军官念出瑞恩母亲已经失去了五个儿子时,几个久经沙场的硬汉眼里全都含着眼泪,再没有一个人对拯救瑞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人性。当军方的车开到瑞恩家门前时,瑞恩母亲当即瘫坐在地上,这就是母爱。当战友们在一场又一场恶战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时悲痛欲绝,这就是友情,也许超越了友情。当一位士兵在极其危急的时候却想要救下一个德国女孩时,这就是善良。当瑞恩不愿离开阵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看到了责任。当米勒上尉为了打胜仗甘愿冒着危险和牺牲,并深深知道战争的意义时,又看到了正义对邪恶的挑战。当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阵亡的消息时,不管是对的那个还是错的那个,他们悲痛的反应,看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当美国国旗出现在片尾,轻轻飘荡,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为了国家。
美国政府,体制也正是凭着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收获了最大的集体效益。这些情景中也许很多选择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肖申克的救赎>> 观后感
现在好像比较时兴将人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体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种优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独立的.可实际上,真正愿意做体制外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余杰北大硕士毕业后差一点进了他想进的国家图书馆作一个体制内的人,可由于他写了一些比较反体制的文章,最后还是被迫做了一个体制外的人,一个自由作家,所以他牢骚不断.《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个图书管理员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以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却不知所措,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个剥夺他自由却让他习惯了的肖申克监狱,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于是,摩根?弗里曼演的阿瑞就发表了他对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这个词的见解,他将监狱说成一个体制化的场所,他说: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相信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的已经工作过许多年的人都很有感触.我们所在的那个叫做单位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一个体制化的地方?何尝不是一个监狱? 大部分的人就象老布,最终在这个体制化中沉沦了下去;有些人就象阿瑞,差一点沉沦了下去,可是命运对他不薄,他结识了安迪这样的朋友,最后终于获得了自由,肉体的以及内心的自由;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象安迪那样,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不死的向往,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不仅在监狱中做了许多别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为狱友们挣啤酒,为狱吏们们报税,建设监狱图书馆;最终他逃出了监狱,并将那个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告翻,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体制化的过程,这个体制化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那个“单位”,更是我们内心里面无数的“监狱”。<<这个杀手不太冷>>观后感
杀手注定不能有感情的,有了爱就有了弱点,一个弱点足以要了他的命,杀手有了弱点那结局只有一种:就是死。你可以拒绝杀手,也可以拒绝有了弱点的杀手,但你无法拒绝léon,因为他为我们编织了一部纯洁而又凄美的杀手童话。léon是一名习惯独来独往的职业杀手,他的原则是:no woman,no kid...因为职业关系,他沉默冷酷、机智干练,平常不苟言笑,但在冷酷的外表下,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温柔善良、天真质朴。多年来独居的生活令他倍感孤独与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万年青。
一场意外,léon救了一个12岁女孩mathilda。mathilda虽然年幼,但悲惨的生活经历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特殊的遭遇又令她的性格变得倔强。mathilda无依无靠,楚楚可怜,于是léon收留了她。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渐渐的,小火花在他们心中滋生了爱情,在我们看来,这也许是小萝莉和怪蜀黍的爱情,而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深爱彼此。尽管最后的结局是悲情的,但爱将随着那颗万年青生根发芽,归于自然,滋养大地,滋养世上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国艺术气息,一开始描写léon独居的生活就非常艺术化,正常生活的一个人,每天如约而至的会喝牛奶、晒万年青,仅凭这你能想到léon的职业是杀手? 艺术的气息甚至延伸到了杀人现场,杀人过程你丝毫体会不到有一点点的罪恶,相反,会觉得léon是正义之师,整个过程像艺术品一样独特唯美,完全不带暴力血腥。也许这就是文化,其它国家导演很难拍出这种感觉。
爱、内心寂寞孤独的小女孩演到了极致,当时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竟会成为未来的奥斯卡影后。人们通过《léon》记住了她的名字——娜塔莉波特曼。
影片中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stansfield,gary oldman把片中的反派形象演绝了,其光芒甚至盖过了两位主角,可以说,没有他的《léon》将会逊色许多。神经质、艺术、癫狂,他将这些表现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的讲,该片一半的魅力来自他——小天狼星blake。片中让.雷诺的表演可圈可点,他把leon的两种性格变换十分妥当,当léon戴上墨镜时,他是一个杀手,一个执行杀人任务的机器,而深居简出的léon不戴墨镜的时候,完全变了一个人,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与一棵无根的万年青相伴,单纯的表情有点萌又有点呆,天然呆。篇四:电影观后感
天将雄师
《天将雄师》是一部超出期待作品,尽管剧情有点刻意,台词也有诸多弊病,但“成龙+李仁港导演”却拍得惨烈霸道、热血沸腾、豪气冲云天,堪比好莱坞大片。这是一部按华人版《角斗士》思路拍摄的商业巨制,主打视觉奇观、豪华阵容,既有西汉王朝大漠孤烟戎马壮,也有荣耀的罗马帝国铁蹄踏遍全无敌,骨子里是想拍双雄对决、誓死抗敌的武侠变异故事。
守关筑城的成龙,护幼主逃亡的约翰·库萨克,追杀而至的反派将军艾德里安·布洛迪,外加崔始源、林鹏、王若心、筷子兄弟、西蒙子、冯绍峰等一干明星加盟,吴建豪、林嘉欣短暂客串,这种中港日韩美等多国明星合璧的商业巨制,你无论是否喜欢《天将雄师》,都不能否认这部片有一种热血沸腾的万丈豪情。
成龙扮演霍安,延续了他在《警察故事202_》中的设定,壮士暮年,雄心犹在,向往理想主义,愿为梦想赴汤蹈火,打倒一次次仍爬起来奋战如三毛所说“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是的,就是这样一个满怀梦想的人,让我们懂得了梦想的伟大。如是,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而约翰·库萨克的罗马将军卢魁斯则是忠义外国勇士,救下了幼年少主,同成龙意外变成惺惺相惜的生死之交,最终却不幸变为首异处的烈士。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就是这样两个侠客式任务走到了一起,向我们彰显了一次梦的远航。
最喜欢外籍军团倾尽全力助汉军修城那段,不仅场面宏大的“帝国时代”般的各显其能,巨大机器转盘频繁航拍特写超级酷,还有双方军人们演练阵仗、切磋武功,两个帝国文化的小人物取长补短、交流融合、其乐融融,那种热血沸腾的氛围相当激励人心。奥斯卡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则是阴沉乖戾、野心勃勃的反派将军,不仅杀父毒弟,还率领大军杀到汉朝,即便最后陷入重重围攻,也像一个视死如归的纯爷们硬汉,正邪双方统统是“豪情万重天”。那段逃避追杀窄巷箭战,成功救完一个个孩子,林鹏弓箭掩护着突围,大批罗马敌人杀到,狭小巷子里,双方躲在桌后,互射弓箭穿破障碍物,死伤一片片的惨绝景象,叫人绷紧了神经。高潮戏中,成龙危机时领悟到突围方式,众人滑着盾牌组成“装甲车”冲锋,那种精妙铺垫后的险象环生,顿时让人血脉膨胀。而磅礴霸气的结尾大战中,大批飞鹰从天而降,多国援军相继杀来,犹如好莱坞商业巨制,绝对hold住你的眼球。凌厉的动作,豪情冲云天的氛围,还有戏说历史造成的雷人,导致优点和缺点并存,曾被网友戏称“飞碟帽三部曲”,127分钟的时间也有点冗长,至于喜欢不喜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篇五:电影观后感800字
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一:电影>观后感800字
郭敬明的《小时代》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梦,我觉得就像一个中国梦,电影里那写场景,那些>故事似乎李伟民很远,那些情感似乎又李伟民很近。
家长梦见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己从未实现过的梦想而无视自己没能实现其实并不只是因为外部条件的不足;少女梦见能在>收获爱情的同时收获物质并且二者都是顶级的;少年梦见自己能改变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就凭自己那些中二到极致的见解;文人梦见能在依然清高的基础上同时得到市场的认可,社会的热捧,和各大奖项的青睐;商人梦见自己在能使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必接受自己良心,或那些所谓的社会良心,的问责质疑;股民梦见满场飘红一路大牛而不会有人告诉他们这是泡沫经济华而不实;球迷梦见中国队各路大神附体把巴西踢了5:1还不是在漏斗型的球场上;公知们梦见有一天他们不知道能说这个社会怎么了因为这个社会那么美好所以他们只能互相讽刺;而你我梦见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突然集体达到了奥斯卡戛纳的一般水平每部电影都让我们因为深度而发笑落泪而不是因为低俗的笑点矫情的青春;但是只有给我们梦的那个人知道——这不过是个梦。你我从未见过如此浮夸造作的青春——然而,亲爱的,这是个梦;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梦,并让你信以为真。
而这部电影,明确而善意的告诉了你,这就是一个梦,“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穿越这个世间的汹涌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捧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 何妨让它继续作为一个我们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梦存在于心中某处还没有完全对爱情失去憧憬的地方。
篇二:电影观后感800字
一直都很想看看《阿甘正传》,因为据说它能鼓舞人心,给予观众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所以这学期我看了《阿甘正传》。阿甘生下来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亲为了他以后的生活,于是想办法把他送进了正常人的学校。如同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总有坏孩子欺负人,阿甘也是常常受欺负,这时一辈子他喜欢的珍妮告诉他,跑。于是,他跑了起来,甩掉了追赶他的人,越跑越快,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
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阿甘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生活着,而珍妮她有着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却迷失在沉沦的精神世界里,>幸福对她而言来得太晚,也太短暂了。为了她自己的梦想——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珍妮穿大学校服为《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后来,她迷上了迷幻药,漫无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结交各色的陌生人,尽管她打扮得越来越艳丽,但对生活却越来越绝望。最后,患上不治之症的她终于决定和阿甘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导演无非在通过阿甘和珍妮的命运 的对比,通过丹中尉命运 的变化告诉观众一个哲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命运,即便我们有各种缺陷,承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但是只要能坚定一种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相信观众随着阿甘、珍妮和丹中尉各自的命运的起伏能够体会出其中的哲理!
看了《阿甘正传》,之后在我感到莫名的烦躁或者有些事想不通的时候,我总是会忽然想起阿甘,然后我就想像他一样无所畏惧地跑起来,不为其他的,就只是想认认真真地跑一次,把堆在我心上的大石头给搬开,轻松上阵,这种感觉会有多奇妙啊!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 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
篇三:电影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篇四:电影观后感800字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 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尝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 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 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 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奥斯卡
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柏林电影节的诞生与发展
柏林电影节独特的主题及其当今影响力
德国电影与柏林电影节 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欣赏
第三节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柏林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
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每年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1956年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接纳为国际A类电影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入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柏林电影节重新定位,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面向所有国家开放。
第三节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从柏林电影节诞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其压倒性的主题。例如:第5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精锐部队》、202_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格巴维察》等等。
关注女性:《图雅的婚事》、《伤心的奶水》、《女人和陌生人》、《香魂女》……,这些以女性为主题电影都曾获得金熊奖。
第三节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
• “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 “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
• 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第三节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其中包括莱那·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英格玛·伯格曼、李安、张艺谋、和其他许多人。
• 第三节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作品鉴赏
1996年,严浩《太阳有耳》获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
202_年,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获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2_年,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2_年,影片《盲井》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银熊奖、《英雄》获特别创新奖。
202_年,朱文《云的南方》获非竞赛单元奖
202_年,顾长卫的《孔雀》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剧本);
鄢雨和李一凡凭借《淹没》获得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青年论坛):
刘佳茵凭借《牛皮》一片获得卡里加利奖(青年论坛)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青年论坛)。
202_年,《伊莎贝拉》获第56届柏林电影节华语影片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202_年,王全安导演《图雅的婚事》获得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落叶归根》荣获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
202_年,王小帅凭借《左右》获得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
柏林电影金熊奖影片赏析 • • •
• • • • • •
• • • • •
《中央车站》(巴西)《中央车站》赏析 • 导演:瓦尔特·萨列斯
• 出品:巴西、法国、西班牙、日本联合摄制 •
1998年出品
一、影片的背景介绍:60年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结构:公路片 线性结构:中央车站 第一节 威尼斯电影节¡ª¡ª金狮奖作品鉴赏 第二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
奥斯卡金像奖的由来 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 奥斯卡奖项设置
奥斯卡金像奖评奖规则 附:作品欣赏
第二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
奥斯卡金像奖(Oscar Awards)正式名称叫¡°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的好莱坞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盈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突出成就给予表彰,创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第二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奥斯卡奖项设置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希冀的殊荣。
第二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第一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 奥斯卡金像奖评奖规则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繁琐,可达几十页之多。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第三篇:奥斯卡
据了解,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当地时间3月2日晚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作为美国电影的最高奖项,它的颁奖典礼也是受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持续了数个小时后,这场盛大的颁奖仪式终于落下了帷幕。喜欢电影或者帅哥靓女的童鞋们请注意,下面的内容可能亮爆双眼。
最佳男主角入围演员:
NO.1 切瓦特-埃加福特入围作品《为奴十二年》
切瓦特-埃加福特,男,生于1974年7月10日,英国伦敦人士。(ps:巨蟹座的)。他的父母都是尼日利亚人,父亲Arinze是一 医生,母亲Obiajulu是一位药剂师。他大约在13岁的时候开始在学校表演,并加入了青年剧院,于1995年在布鲁斯伯利剧院上演的《奥赛罗》中扮演男主角,因此一炮走红。(虽然他本人不是特别帅,但是他的女友确是很不一般)
No.2 马修-麦康纳入围作品《达拉斯卖家俱乐部》
马修-麦康纳,美国演员,1969年11月4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在德州大学学习期间,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专业从法律改成了电影。他的表演生涯开始于1991年的学生电影,早期大多实验一些花花公子角色,从1994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开始转型。他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银幕角色是在《火龙帝国》中扮演的美国战士。之后他因其在《林肯律师》《魔力麦克》等影片中不俗的表演而备受肯定。(ps:以名誉担保,彻头彻尾的高富
帅)
NO.3 布鲁斯-邓恩入围作品《内布拉斯加》
布鲁斯-邓恩是美国演员,1936年六月四日出生于芝加哥,是此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代表作《开开吧,他说》《回家》《荣归》等。
NO.4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入围作品《华尔街之狼》
相信大家对这位著名影星非常熟悉,他所出演的《泰坦尼克号》《血钻》《飞行家》和《盗梦空间》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他感兴趣的童鞋们不妨看一下他的入围作品《华尔街之狼》,虽然风格不同,但是风采依旧。
NO.5 克里斯蒂安-贝尔入围作品《美国骗局》
克里斯蒂安-贝尔1974年出生于威尔士,英国男演员。在他十三岁时主演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太阳帝国》而成名,被英国影评人协会评为当时最优秀的青少年演员。(有木有亮爆)202_年,贝尔主演了《蝙蝠侠:侠影之谜》,之后又在续集《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出演蝙蝠侠。202_年,贝尔凭借《斗士》荣获奥斯卡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202_年因其在《美国骗局》中的出色表演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202_年抨击奥斯卡奖项太虚伪。最佳女主角入围演员:
NO.1 凯特-布兰切特入围作品《蓝色茉莉》
澳大利亚电影演员,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毕业于悉尼国家戏
剧学院。她饰演过的角色都很鲜明,如伊丽莎白女王《魔戒》中的凯兰崔尔及《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中的艾琳娜-史帕可202_年3月获202_年美国独立精神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ps:真心赞)
NO.2 桑德拉-布洛克入围作品《地心引力》
桑德拉-安妮特-布洛克是美国电影女演员,在1990年代蹿红,代表作包括《生死时速》和《二见钟情》,自此确立好莱坞一线女星的地位。202_年的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她凭《弱点》中的精彩演出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又因为电影《关于史蒂夫的一切》获得金酸梅奖最差女主角,成为同事获得金酸梅和奥斯卡奖的女演员,有趣的是这位女星去了金酸梅奖的现场。(ps:她生于1964年,看着一点都不像)
NO.3 朱迪-丹奇入围作品《菲洛梅娜》
朱迪-丹奇,于1934年12月9日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中学时代就快表演,毕业后进入伦敦戏剧学校学习表演艺术。1957年第一次登上舞台。1964年她步入了电影行业,在《第三个秘密》中扮演了一个配角,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奖项。尽管她从事电影事业,但是她在舞台上的表演却获得更多的认同和赞赏。偶然她也会把舞台上的角色带上银幕。如:1968年改变影片《仲夏之梦》和1978年的《麦克白》。
NO.4 艾米-亚当斯入围作品《美国骗局》
艾米亚当斯是美国女演员。1974年8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阿维
亚诺。代表作有《魔法奇缘》《美国骗局》《她》等。NO.5 梅丽尔-斯特里普入围作品《八月:奥色治郡》
她是美国女演员,1949年6月22日出生于萨米特。代表作有《廊桥遗梦》《走出非洲》《穿普拉达的女王》等。
最佳男配角入围演员有:巴哈德-阿布迪(《菲利普船长》),杰拉德-莱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迈克尔-法斯宾德(《为奴十二年》),乔纳-希尔(《华尔街之狼》)。
最佳女配角入围演员:露皮塔-尼永奥(《为奴十二年》),琼-斯奎布(《内布拉斯加》),萨利-霍金斯(《蓝色茉莉》),詹妮弗-劳伦斯(《美国骗局》),茱莉亚-罗伯茨(《八月:奥色治郡》)最佳导演入围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为奴十二年》),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马丁-斯科塞斯(《华尔街之狼》),大卫-0-拉塞尔(《美国骗局》),亚历山大-佩恩(《内布拉斯加》)。奥斯卡小知识:
1.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享有声誉。它不仅反映着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许多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其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代替。
3.话说“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十分有趣。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大叫“它真的很像我的奥斯卡叔叔”。于是,奥斯卡就成为了小金人的名字,逐渐地演变成电影节中最具有重量的代表。
第四篇:奥斯卡
《林肯》Lincoln 12项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11项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8项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Silver Linings Playbook 8项
《逃离德黑兰》Argo 7项
《刺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 5项
《被解放的迪亚哥》Django Unchained 5项
《爱》Amour 5项
《007之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 5项
提名名单:
Résultats des courses le 24 février prochain.En attendant, voici la liste des nominations aux Oscars 202_ : 2月24日将揭晓最终结果,现在我们先来看看202_年奥斯卡提名名单吧:
Meilleur film 最佳影片
Les Bêtes du sud sauvage 南国的野兽
Amour 爱
Argo 逃离德黑兰
Django Unchained 被解放的迪亚戈
Happiness Therapy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Lincoln 林肯
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
L'Odyssée de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Zero Dark Thirty 猎杀本拉登
Meilleur réalisateur 最佳导演
Ang LeeLincoln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林肯》
Michael HanekeLes Bêtes du sud sauvage 本恩·泽特林《南方的野兽》
David O.Russell-Happiness Therapy 大卫·O·拉塞尔《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Meilleur acteur 最佳男演员
Daniel Day-Lewis dans Lincoln 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
Denzel Washington dans Flight 丹泽尔·华盛顿《航班》
Joaquin Phoenix dans The Master 杰昆·菲尼克斯《大师》
Hugh Jackman dans Les Misérables 休·杰克曼《悲惨世界》
Bradley Cooper dans Happiness Therapy 布莱德利·库珀《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Meilleure actrice 最佳女演员
Naomi Watts dans The Impossible 娜奥米·沃茨《海啸奇迹》
Jessica Chastain dans Zero Dark Thirty 杰西卡·查斯坦《猎杀本拉登》
Jennifer Lawrence dans Happiness Therapy 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Emmanuelle Riva dans Amour 埃玛妞·丽娃《爱》
Quvenzhané Wallis dans Les Bêtes du sud sauvage 奎文赞妮·瓦利斯《南方的野兽》
Meilleur acteur dans un second rôle 最佳男配角
Robert De Niro dans Happiness Therapy 罗伯特·德尼罗《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Alan Arkin dans Argo 艾伦·阿金《逃离德黑兰》
Philip Seymour Hoffman dans The Master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大师》
Tommy Lee Jones dans Lincoln 汤米·李·琼斯《林肯》
Christoph Waltz dans Django Unchained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被解放的迪亚戈》
Meilleure actrice dans un second rôle 最佳女配角
Sally Field dans Lincoln 莎莉·菲尔德《林肯》
Helen Hunt dans The Sessions 海伦·亨特《亲密治疗》
Anne Hathaway dans Les Misérables 安妮·海瑟薇《悲惨世界》
Jacki Weaver dans Happiness Therapy 杰姬·韦弗《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Amy Adams dans The Master 艾米·亚当斯《大师》
Meilleur film d'animation 最佳动画长片
Les Mondes de Ralph 《无敌破坏王》
Rebelle 《勇敢传说》
Frankenweenie 《科学怪狗》
Les Pirates!Bons à rien, Mauvais en tout 《神奇海盗团》
L'Étrange pouvoir de Norman 《通灵男孩诺曼》
Meilleur film étranger 最佳外语片
Amour(Autriche)《爱》奥地利
Royal Affair(Danemark)《皇室风流史》丹麦
Rebelle(Canada)
No(Chili)《NO》智利
Kon-Tiki(Norvège)《孤筏重洋》挪威
第85届奥斯卡提名之最(摘自搜狐娱乐)
1.《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奥斯卡历史上第14部包揽四项表演奖提名的电影,离现在最近的一部是1981年的《赤色分子》。
2.《悲惨世界》是十年来第二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歌舞电影,上一次是202_年的《芝加哥》。
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奥斯卡历史上第5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3D电影,之前四部是《飞屋环游记》《阿凡达》《玩具总动员3》和《雨果》。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奥斯卡历史上第4部获得所有7项技术类奖项提名的作品。
5.《刺杀本-拉登》是史上第11部由女性导演执导的最佳影片提名作品。
6.《南国野兽》的奎文赞妮-瓦利斯,是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获得者,年仅9岁。她之前的纪录保持者是202_年《鲸骑士》的凯萨-卡索-休吉斯,时年13岁。她也是历史上第17位凭借处女作角色而得到影后提名的演员。
7.《爱》的艾曼纽-丽娃,是史上最年长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获得者,85岁高龄。之前的纪录保持者是《为戴茜小姐开车》的杰西卡-坦迪,提名是80岁。
8.《007之大破天幕杀机》的音响师Greg P.Russell,得到了他的第16个奥斯卡提名,但依然未能获奖。
9.今年提名者中的澳大利亚人特别多:《悲惨世界》的休-杰克曼得到了最佳男主角提名,《惊天巨啸》的纳奥米-瓦茨入围影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则杰基-韦弗则杀入女配。
10.最佳男配角的五个提名者全是前奥斯卡得主,这是史上头一次。
11.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史上第二位因扮演林肯而获得影帝提名的演员,上一次是1941年,雷蒙德-马西以《林肯在伊利诺斯》获得奥斯卡影帝提名。
12.《大师》的艾米-亚当斯是历史上第8位获得4次或4次以上最佳女配角提名的演员。
13.几位提名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尝过被提名的滋味了:《林肯》的莎丽-菲尔德,上一次提名并获奖是28年前的《心田深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罗伯特-德尼罗,上次提名是21年前的《恐怖角》;《亲密治疗》的海伦-亨特,上次提名并获奖是15年前的《渐入佳境》
第五篇:奥斯卡作业
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理解
《蓝色多瑙河》,全名为《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作者是小约翰斯特劳斯。这首歌是在奥地利战争惨败后受赫贝克的委托所写,它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
这首曲子是由作者看见一首诗激发灵感所作,其歌词如下: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和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里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
小约翰被其真挚的感情所感动,遂写下了这首华丽而活泼,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曲子。
此乐曲按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曲,五首小圆舞曲曲和结尾组成。此曲整体速度较快,使其旋律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加上鲜明的节奏,显得富有张性。还有小约翰赋予其丰富的艺术内容,造就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圆舞曲。从这首诗细节来欣赏这首曲子,序奏。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多瑙河的水波,在弦乐震音中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
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薄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
主题A优美动人,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富于歌唱性;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主题。但是,在复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配器的色调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
《蓝色的多瑙河》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绝对少不了她,其象徵性的意义直可化名为奥地利第二号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