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刚川》观后感,1000字
《金刚川》观后感 1000 字
?
原创隔离 5 号 ?
“抗美援朝”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可能只是普通的四个字,但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且还在世的老兵来讲,那是一段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历史。《金刚川》通过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在战场上的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个过桥、修桥与炸桥的故事,随着这部 120 分钟的电影,我们仿佛又被拉回了那个惨烈而不该被遗忘的年代。
去看电影前,我并不知道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全是凭借对张译个人演技的欣赏就奔赴影院了。当荧幕打出导演是“管虎、郭帆、路阳”时,我心中是有疑惑的,这样的组合会拍出什么样的影片呢?毕竟管虎导演是以拍“小人物”起家的,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虽然反响巨大,但毕竟是“3D 巨制”,路阳导演他们真能“讲好故事”吗?如果“讲不好”,我这巨贵的电影票钱就又白瞎了,坐在电影院座椅上的前几分钟,我的脑子一直在转这些……可当看完后,我却想说:值回票价,并且主观的认为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多多益善。
这部电影中出现最多次的就是“炸桥”与“修桥”。一直在修,原因是一直在被炸。炸了,工兵就顶上去修;修好了,美军的飞机就来炸。一次次炸,一次次修,波涛汹涌的金刚川上唯一仅剩的这座桥
成了我军增援的必经之路,唯有修好它,我军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当美军飞行员得意洋洋的向基地汇报“此处已被完全炸毁”时,却在还没飞回去的途中就收到“轰炸地点探测到有生命迹象”,美军飞行员返航看到的是中国士兵们前赴后继向前冲去的情景:一部分人冲进湍急的水流中,将木板抗在肩上,架起了“人桥”,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正像剧中最后活下来的美国士兵所说:你们虽然不信神,但你们确实创造了神迹。
张译的演技越加成熟。说实话,我都有点替他担心,太过于沉浸“张飞”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他有可能“跳出不来”。剧中的张飞,前后反差较大,在师父老关面前,他腼腆,甚至有些“软弱”、“拿不定注意”,可当他看到师父被炸死之后,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之前他不让师父抽烟,之后却在师父坟前亲自点上一支烟;之前他为了节省弹药,即使“瞄准”了敌机,也不曾“不管不顾”,甚至还因节省炮弹和师父起冲突;之后他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过桥机会,毅然决定以“自杀式”的攻击方式向敌人发起猛攻,并用最后的炮弹将敌机击落。在他下命令以“自杀”的方式进行攻击时,身旁战友愣了几秒钟,这几秒钟也许是对生的渴求,而当他再次下命令时,所有士兵没有半分犹豫。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什么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生命是珍贵的,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一往无前,将生
死置之度外。
战场上的士兵,连悲伤都是有时限的。张飞眼看着最亲的师父被炸死,却连哭泣都来不及,和战友的对话也仅限于那句“你只管修桥”;面对美军战机的再次挑衅,他指着高炮都不一定打的着的飞机,怒吼着“决一死战”,到后来被炸断腿脚、血肉模糊却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看到此时我不经感慨,那句“血肉之躯铸就新的长城”绝非虚言,有他们 70 年前的奋不顾身,才有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一个国家的进步也许表现在他关注的范围更广,一个民族的复兴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相比起那些留在战场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烈们,我们已经非常幸福了。缅怀那些长眠英雄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衣食无忧还焦虑无比“,不要“吃喝不愁还无病呻吟”,要知道,活着就是幸运的。
第二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3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军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地印象,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即使用血肉也要筑起一道桥梁,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这部电影呈现的故事没有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那种豪迈,也没有百万人冲锋的恢弘场面,甚至整个故事都不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但它却用很小的一个场景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金刚川迎来了黎明的第一缕光辉,葱郁的山林一片宁静,没有人知道,眼前的这片山林到底藏了多少红军战士。敌人的侦查机盘旋在上空……”这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开头。与其他战争题材的影片不同,《金刚川》相当于一部三重奏复调作品,影片一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士兵》,以修桥士兵的角度来呈现这一事件;第二部分《对手》,以美军飞行员的角度讲如何轰炸志愿军修桥;第三部分《高炮班》,以我方高炮班的战士如何用简陋的炮弹与美军飞机较量;第四部分《桥》,则是全片的收尾,讲述志愿军最后如何通过金刚川,赶往金城战役主战场。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平凡的战士坦然表现着自己的不满、抱怨,或者是快乐、幸福。我们能听到战士们会对上级的命令有小情绪,能听到战士们私下八卦对哪位女兵有好感,能听到那天南地北不同方言交错在一起的豪迈。战士们都是平凡的人,美国士兵也是同样。他们都想回到家,和自己的亲人待在一起,不想裹尸他乡。也正正是因为这种平凡的感情,褪去了神化的外衣,让人觉得和蔼可亲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他们英勇赴死时候的伟大。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舍生取义,不惧牺牲的精神。“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他们用团结、牺牲、奉献精神筑成了我们最坚固的长桥!我们不会忘记,班长刘浩和高连长幽默的对话打闹,我们也不能忘记,刘浩冲到断桥上呼喊着老高,老高垂死前最后的那句“快去…修…修桥…”;我们不会忘记,炮兵排排长张飞,心疼炮弹竭力阻止关班长的开火,我们也不能忘记,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主动暴露自己的那一句“把火点起”;我们不会忘记,在美军B29轰炸机投放燃烧弹后,志愿军战士身上披上的那一层灰烬,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满是断壁残垣的桥下,每个战士用血肉,用泪水组成,堪称神迹的“人桥”。影片中十七八岁的士兵们黝黑的皮肤穿着破烂的衣服在丛林中穿梭,手里的武器面对敌方的飞机大炮只能隐蔽卧倒,否则便是血肉横飞。最让我难忘的是张译饰演的炮兵张飞,他拖着残肢断腿拼尽全力登上炮台,与敌机殊死搏斗,一个人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和一架战斗机直面交火,还有张飞和老关所展现的“义结金兰”,二人抢炮台,都想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对方;还有被炸没了半个身子仍然心念着任务的高福来,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关磊,以血肉之躯铸就人桥的志愿军,那座怎么也摧毁不了的桥。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们在生死面前所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魏巍先生所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这样的电影,确切的说,我们都应该去看看如今这样的繁荣昌盛、美好生活,是怎样得来的。是无数英勇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这片土地的砖瓦城墙,是他们的宁死不屈,捍卫这如今的浩瀚山河。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在这部电影中最受感触的话是“他们都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十八、九岁,正处于花样年华,在祖国的号召下、面对残忍的敌人、战斗在生死未卜的战场,他们无惧前行,勇往直前!吾辈自强,笃定前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以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精神为指引,不断奋斗,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金刚川》 观后感
《金刚川》 观后感
1、《金刚川》是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共同执导,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分工的。我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影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没有超过《八佰》《流浪地球》《绣春刀》,即使跟管虎导演的其它作品比,《金刚川》也比不过《黑洞》《斗牛》,1+1+1<1。
当然,这纯属我个人看法。《金刚川》主演张译在平遥电影节上,说他用人格担保,《金刚川》不逊于《八佰》,我想他也不可能信口开河。《金刚川》的道具、场景、服装、音效、特效、灯光等等一点都不比《八佰》差,而且《金刚川》没有争议,票房说不定比《八佰》还高呢。
2、比不过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可能是《金刚川》拍摄时间太短了,受这次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逐渐恢复正常,已经到四五月份了,北京新发地发现新冠病毒,是六月中旬,进京出京又很不顺畅,肯定对这部电影的前期准备会有影响,真正开拍已经到了今年八月份,到现在才2个月,留给剪辑、后期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
3、《金刚川》值得看么?当然值得看。
因为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反应抗美援朝作品,应该支持。可能是出于统战、外交需要?这二三十年,大陆很少再拍摄反应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视作品了,只剩下各种披着抗日战争外衣的枪战片、侦探片、武侠片、爱情片、搞笑片等等,俗称抗战神剧。
我觉得之所以不拍战争片,可能是想和气生财?没必要激发战争对手的民族情绪让他们抵制中国产品,恰饭是第一位的。但是看看美国,人家可是与时俱进,二战后打得大大小小的仗,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阿富汗,伊拉克,都能在影视作品里找到,汗牛充栋,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手段。
因为缺少像样的战争片,所以我们缺少像样的“偶像”,没有硬汉烈女,只有整过容少男少女,梳着日韩发型,被各类资本平台制造成“爱豆”,大赚未成年人的钱。影视作品也都是架空朝代的小情小调,这样不好,我们是个大国,得有英武之气,家国情怀,以前有想欺负我们的敌人,以后还会有欺负我们的敌人,什么时候都得握紧手中的钢枪。
4、以下有剧透。虽然我觉得《金刚川》跟《八佰》一样,不是强剧情电影,结局大家都知道的,肯定胜利。但介意的读者,还是不要再读下去了。
《金刚川》分为4个篇章,分别是士兵(以准备过桥的志愿军战士视角)、敌人(以轰炸浮桥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视角)、高射炮(以保护浮桥的志愿军高射炮连视角)、桥(以锤不烂砸不断的人桥视角)。
刚看完第一个篇章的时候,高连长(邓超扮演)血肉模糊的倒在桥头,美军B29轰炸机扔下的燃烧弹火焰铺天而来,我觉得有些疑惑,这就结束了?后来才发现,《金刚川》就像写字,先写了一遍,然后不断的在原字上面重复描重复写,直到浓墨重彩,直到刻骨铭心。
沿着同样的时间线,第二个篇章,美国空军飞行员希尔再来一遍;第三个篇章,高射炮关连长(吴京扮演)、张排长(张译扮演)再来一遍;第四个篇章,工兵连等战士们用肩膀扛着桥板,硬是让主力通过湍急的金刚川,奔赴金城前线,保证抗美援朝最后一场大战役的胜利。
5、按照第二个篇章的时间线,美国空军飞行员希尔开着被志愿军战士称为“丧门神”的侦察机,扔炸弹把金刚桥炸断,并在桥边扔了延时炸弹,就算修好了桥,还会被炸断。保护金刚桥的志愿军高炮连开火,击落了一架侦察机,希尔的搭档丧命,这让希尔很愤怒。
过一会儿希尔又飞回来,发现金刚桥又修好了,希尔引导地面榴弹炮兵,再次袭击金刚桥,把桥炸断。
到了晚上,希尔再次回到金刚桥,发现桥又被修好了,他准备再次呼叫地面榴弹炮兵袭击金刚桥的时候,地面榴弹炮兵阵地被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炮摧毁,延迟炸弹把金刚桥再次炸断,志愿军再修。
“丧门神”希尔再带着B29轰炸机用燃烧弹来炸桥 ······
志愿军高炮连为了保护浮桥,不惜往天上打曳光弹,在高炮阵地周边点火,暴露自己吸引敌机注意,希尔驾驶“丧门神”跟高射炮互射,关连长的阵地全员牺牲,美军飞行员希尔与张排长同归于尽······
6、美军飞行员希尔,受伤不下火线,甚至不惜违抗上司命令,开着“丧门神”侦察机飞机一趟一趟的往金刚桥跑,为了强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俯冲扫射时,希尔还戴上了牛仔帽,感觉希尔以一人之力,对抗志愿军的一个师,感觉希尔对金刚桥的不依不饶,是出于个人恩怨。来来回回,就那几架飞机。我觉得《金刚川》对敌人的刻画,还是有点单薄了,没有牺牲和付出,坚毅本身一文不值,没有痛苦的历练,汗水毫无意义。当时“联合国军”的战斗力,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作战士气,都是非常强悍的。有次我听吴思的课,他父亲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吴思听他父亲评价“联合国军”里的土耳其部队,“真硬啊,不好打”,我们现在网上的评价,把土耳其军队说得很猥琐,这不好。我们要重视对手。
7、其实到了金城战役,志愿军的装备,已经大大改进了,很多部队都换装苏式装备了,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强的一次战役,主要是为了打韩国伪军。我有些不解,既然金刚桥对金城战役如此重要,为啥只有2门高射炮保护金刚桥,而且弹药也不够,影片中张译扮演的张排长做了解释,一些高射炮调到前线,一些高射炮损毁,只剩下2门了。但我依然觉得剧情在这里有bug,好钢不就是要用在刀刃上么?金刚桥就是刀刃啊。没有高炮,就得用战士的血肉来抵挡飞机的狂轰滥炸。
8、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如果我们不多拍一些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这个世界没有人拍,“敌人”不会拍,“战友”也不会拍。说些题外话,我202_年夏天曾经去过一次朝鲜,很幸运,我们在平壤参观了胜利纪念馆,据说不怎么给普通游客看的。和妙香山有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来瞻仰的朝鲜人不同,胜利纪念馆冷清到诡异,没一个朝鲜人来参观。那么巨大的胜利纪念馆,里面只有两个展室是关于志愿军的。
我还看过一本朝鲜官方出版的中文简体版的《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两厘米厚,其中有一章提到了,在中国内战的时候朝鲜共产党帮助兄弟党的记录,说他们给了东北联军大概10万多支步枪和弹药,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团到了中国战场,同时让山东的解放军通借路朝鲜到东北战场,这都是内战当中朝鲜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书中提到“参加东北解放作战的朝鲜人部队,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同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不怕牺牲的战斗,从长春、吉林、四平、锦州的解放战役中,朝鲜人民捐出了宝贵生命,越过万里长城到长江到海南岛,在征途上英勇作战,出色的履行了作为国际战士光荣使命和任务,为中国全国解放和中国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说过,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鲜血。”
这书里面提到抗美援朝就一句话:“这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由自己优秀的儿女组建成志愿军派到这里”。
大家品一品吧。
第四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第五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3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刚川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刚川观后感1
电影《金刚川》聚焦在抗美援朝战役漫长岁月中的一个下午,聚焦在一个叫“金刚川”的河流。金城反击战前,上万志愿军准备奔赴前线,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一役,这场战斗关系到战役成败。但是志愿军却被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河拦住了去路。于是,战士们“遇水架桥”,在这过程中不断被装备优良的美军飞机轰炸,桥炸毁了,志愿军就抢修,刚修好又被炸毁,志愿军就接着抢修。战争就在炸桥、修桥、炸桥、修桥之间不断往复。
电影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是胜利的前提。步兵班长刘浩认为自己是来打仗的,不是来修桥的,在连长高福来安排下,还是服从命令去往修桥的阵地。影院中,观众们屏气凝神,眼泪不自觉滑落的一幕是两位高炮战士的故事。两个炮位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但两人都争着去前线的炮位。我们都清楚,靠近前线,意味着贴近危险,直面牺牲。前方炮位的战士被炸的血肉模糊,后方炮位的战士立马顶上来;一个战士牺牲了,下一个咬紧牙关冲上来。为了掩护志愿军迅速过桥,高炮战士在黑暗中点火“暴露”自己的战位,将生的希望留给过桥的战友们。任何一场战斗、一项工作、一个项目,都需要身处其中的每个战士、每个成员坚守自己的战位,敢于承担重任,甚至牺牲小我,才能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态度是完成行动的前提,效率与执行力是完成行动的基础。战士们重任在肩,态度坚决,执行到位。修桥的战士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磨洋工”,修桥路上跑步前进,修桥过程锤子斧子叮当加速操作,任务完成迅速跑步撤退,充分展示了他们认真的态度、坚定的执行力以及超高的效率。换成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项工作中,在每一个项目上,甚至在自己的生活、家庭中,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认真对待,坚决执行,高效完成,这是最基本的态度。
每一名战士深知,靠一个人的坚持与热血是完成不了任务的,他们十分清楚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一座高炮,需要四五个战士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战士即使知道自己可能会被飞机子弹打中,但仍然坚守自己的站位。在美军飞机一次次轰炸中,志愿军在金刚川这条湍急的大河里,脚踩战友肩,手举大木板,从河底层层垒起,相互支撑,互相扶持,生生搭出一座“人桥”。他们都清楚团队意识在部队中是必修课,他们必须信任自己的战友,同时也要让自己值得信赖。一盘散沙,水一冲就支离破碎,但散沙同水泥、钢筋等一些不同的物质按照比例掺杂在一起,就可以铸成大堤,抵御海浪的侵袭!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团队,同事就是我们的战友,坚守岗位并协同合作是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学会的,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展示出来,迎接任务中的每一次考验!
我看了一场电影,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纵观现今世界,风险无处不在,一些国家深陷战争泥潭,疫情在世界范围仍无彻底消灭的迹象,人们眼睛里的光在一点点消逝。但我们身处中国,能避灾祸于乱世,享太平于盛世,正是因为遍布祖国各个角落的军人为我们站岗放哨;我们能享受到平安自由的生活,在灯光璀璨下笑声朗朗,也是无数坚守在各个行业战位上的人们在为我们保驾护航。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渴望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守护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却不必承受他们所遭受的残酷战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战位”,坚守那份“执着”,让他们的付出“值得”。
最后,向他们致以无限的敬意。请勿忘记:70年前,那群年轻的战士帮国家、帮我们抵御了战争,他们付出了鲜血、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他们,传承精神。敬一杯老酒:英雄不死,英魂永在!
金刚川观后感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本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为缅怀英烈。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化作了“冰雕连”……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都是空白,简易的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翻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60年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xx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从这一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到20xx年已有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历经千难万难,回到祖国怀抱。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诠释。又一年清明将至,又有一批英雄要回家了。4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仁川,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0具烈士遗骸及部分遗物。漂泊异乡60余年的10位烈士,终于回归故里。
英雄的背后往往是沉重。这几天,我们的心,被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31位英雄紧紧揪着。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记得以前,我们总说“消防员叔叔”,现在我们该说“消防员哥哥”或者“消防员弟弟”了。他们在生活里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订婚;有的原本打算退役后去上大学;有的原本准备十月份举办婚礼;有的也喜欢NBA,生前是詹姆斯的铁粉……然而,为了挽救火灾,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当危险来临,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护我们周全。“多少男儿浴血中,卫我中华一脉同”,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我们寄托敬意,安放思念。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有生与死的抉择。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xx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纪念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新时代,让英雄的`情怀激励我们前行,在逐梦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谱写壮美的诗行!
金刚川观后感3
昨天刚看完《金刚川》,本来没想着看,但实在是周六,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感觉就很荒废。于是,和我的好朋友,去看了这个新上映的电影《金刚川》。
说实话,我对这部分历史实在是知之甚少,大的背景我知道,是抗美援朝,但再详细地让我论述,我真的还说不出来什么。实在是太羞愧了,所以,在看完《金刚川》后,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资料搜集和整理,才慢慢了解到那段了不起的历史。
《金刚川》电影是从两个视角来进行讲述的,从我方士兵和敌方的视角讲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重复编排,衬托敌我双方的应对方法和心路历程。
《金刚川》观后感:那是血肉铸造出的桥
故事一开始简单阐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在对战期间,我方军中物资开始短缺,需要后续部队的人力、物资不断运往前线,但通往战场前线唯一的通路——一条跨越金刚川的桥,被美军炸毁了。而这金刚川是必经之地,河面宽60多米,水流湍急。如果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面对这种情况,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物资的提供直接会影响战争结果的走向,于是,上级下命令,需要建桥送物资。看着湍急的流水,破败的桥,战士们心里也会有犯嘀咕的声音,但还是决定拼尽一切,试一试。
他们开始计划,编排,伐木建桥,每时每刻,不敢停歇,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桥修好了,建好了,准备开始渡河计划了,正值此时,美军巡游的飞机发现桥又被建好了,就又开始无情的进行轰炸。在建桥部队中,还有两个炮台掩护建桥,在美军轰击时候,进行反击击打飞机。在看的时候,就觉得好艰辛呀,美军的飞机在空中叫嚣,投放各种研制的炮弹,但我们的炮台在地上,还在用人眼识别飞机位置,不断调节角度和方向进行反击,真的觉得在机械物资上,我们就受了很多很多的制约。所以,想到了现在祖国大力发展科技军事,增强军事设备研究投入是真的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之前吃过这样亏,才知道科技强国就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这边我们的士兵在建桥,后边又有美军不断惊扰毁桥,看着桥在来来回回的建好和损毁之间,时间也开始愈发紧急,延迟一秒都是对前线战争的不利,每个人都很焦灼,每个人又有了更强的信念,我们一定要把桥建好。所以,就凭这顽强的信念和为了老百姓的安宁和太平,战士们开始以鲜血和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始架设可以承重的桥梁,最后,一层又一层的人,从河里生生的扛起了一座人力桥,让物资和部队继续前进。即使在这过程中,敌机仍然没放弃侵扰,在不断轰炸,而我们的士兵就一个接一个,一个倒下,下一个继续扛起,木板!
电影中也详细刻画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友之间的浓厚的战友情,以及每个人的坚强和坚韧的品格,他们为了身后的祖国的强大和老百姓的安宁幸福,他们甘愿赴汤蹈火,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而且,张译的演技真的是触动到我,然后眼泪鼻涕一把又一把。
就像我看到《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有些战士即使烈火烧身,手深深扎进泥土里缓解痛苦,也不愿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声音暴露周围的战友们;有些战士即使前方会导致粉身碎骨,但还是勇往无前扛着炸药包也要炸毁敌人的一道防线;说着这些烈士们的事迹,主持人的眼眶红了,作为观众的我也深刻感受到,那种无畏无惧的英雄精神,也深深地被那些曾经为了我们能有现在安宁日子奋斗的烈士们,壮士们所感动,是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今日的安宁幸福的保障之墙。
电影最后,拍摄了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们的亲口讲述,我看了一个就起身离开了,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怕自己收不住,我不能想象他们怎么那么坚强,就那么无畏,让我自己也很羞愧,我现在在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中,每天还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幽幽寡欢,而不知道这么舒适的环境下,是多少前辈们以及现在的战士们付出了多大的心力和辛酸。
谢谢你们,如此勇敢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