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张上川观后感(推荐阅读)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77-1022635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04 21:16: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张上川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暂且不谈这次看了《钱学森》之后有什么感想,就先说说之前所了解到得钱学森吧!

钱学森在继美国留学之后,积极地祖国领导人联系,即便在美国的重重阻拦之下,最终也是踏上了回国报效祖国的旅程。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开来,为中国的航天发展,以及国家的国防安全做出了永远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看了电影《钱学森》之后,我对钱学森本人,他的家庭,他当时在美国的经历,以及他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的精神,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进一步的钦佩。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最初他在美国听到广播里播报的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他那时刻系着祖**亲的赤字之心就已经占据了他思想的全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和阻碍,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记得他在回到祖国后说的一句话是:美国人可以研究出导弹来,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钱学森同志勇敢地承担起“两弹一星”的科技领导工作,尽管他是搞理论研究而非搞技术出身,但他说,回国就是服务来了,只要为国家好,就去做。“为使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在崇高的荣誉面前,他真诚地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利用自己的所学,自己的所能,为自己的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呢,我们大学生现在就应该更加坚定自己学习的动力,为我们的祖国做好我们现在的本职—学习。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未知,同时也在于“变”,在于突破出来。而钱学森在回到祖国之后,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发展国家的航天技术,可是基于中国那时候的条件限制,很多研究所需要的设备无法生产出来,同时一起工作的同事,在这些技术层次也存在着太多的缺陷,他就根据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打破了以往必须以欧美的标准来研究的模式,开创出中国特有的模式来研究。作为一代科学巨擘,钱学森同志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

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以渊博的知识和超凡的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将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大的加快了。

同时,钱学森同志也是具有深切人文情怀的科学家。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和人文的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一辈子和科技打交道,但钱学森同志的心里始终装着“人”,始终把培养人、造就人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以极大的精力关注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体现了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宽阔胸襟。

谈到钱学森的人才培养的眼光,就不得不提“钱学森之问”,钱学森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而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钱学森同志始终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他都坚定理想和信念,他是所有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榜样。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都是在为祖国而操劳。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祖国的科技,更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他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一座丰碑!

张上川 自动化 1001 班 202_ 年 5 月 10 日

第二篇:张川反思

张川镇中教育教学交流研讨

__________心得体会

此行张川,可谓良处颇多;带着诸多学术和教学问题上的疑虑,自己和学校同仁们11月20号来到县镇中观摩教学并听取专家报告;借此机会,我将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不周之处还往指正;

最让自己记忆犹新的是;早上第二节课有幸听到“县英语教学名师”李瑞桥老师的课,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一名青年教师,自己一直期待着,假以时日能够听李老师上一节英语示范课,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中取得进步。而今天,自己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心里默默的念叨,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学习。

虽然她年近半百,但对教学工作的那份热情,那份执着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讲台上一站依然精神抖擞,诠释者他们那一代人对张川教育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一口流利而又纯真的英语口语让我肃然起敬,真不敢想象,她在教学工作上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便有今天骄人的成绩和过硬的业务水准,值得自己学习和深思;明确的教学目标,紧贴中考考点和九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非常清晰的给学生呈现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中她很少有重复的过程,一直在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在提示同学们造句,不断地在锤炼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注重讲练结合,在不断的课堂操练中寻求重点知识的把握和难点的破解。

古人有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吾亦有云“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的确,不走出去永远找不到差距,坐进观天终会自食其果,李老师的课自己定会潜心学习和研究,找准自己的不足寻求教学上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就像李老师那样能够”博学”“乐教”。

听着欢快的上课铃声,第三节课上自己有幸参与了县教体局主持的“英语学科教学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部分一线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例如;高效课堂在乡村学校推行的可行性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最让自己深思的就是;伴随着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城镇,造成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资源的浪费,教育的均衡发展出现了新的挑战。

中午短暂的休息之后,两点半全县中学的一线教师召集在县政府报告厅听取了来自南昌李丽老师的精彩演讲报告。一个长谈的话题“老师幸福的秘诀”,她谈到,“如果工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是乐园;如果工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是地狱”她告诫我们,自己要主动接纳并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是学生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倘若没有他们,我们还会有这份工作吗?听取了李丽老师的讲座后,我们应该为自己充电,为自己寻找幸福的理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正从事着一份光荣而又伟大的职业,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幸福。

李丽老师有关班级管理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民主和谐中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序的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李丽老师感人至深的演讲,是她在教育战线上十七年不懈耕耘的真实写照!

窦建岗 202_/11/23

第三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3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军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地印象,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即使用血肉也要筑起一道桥梁,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这部电影呈现的故事没有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那种豪迈,也没有百万人冲锋的恢弘场面,甚至整个故事都不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但它却用很小的一个场景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金刚川迎来了黎明的第一缕光辉,葱郁的山林一片宁静,没有人知道,眼前的这片山林到底藏了多少红军战士。敌人的侦查机盘旋在上空……”这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开头。与其他战争题材的影片不同,《金刚川》相当于一部三重奏复调作品,影片一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士兵》,以修桥士兵的角度来呈现这一事件;第二部分《对手》,以美军飞行员的角度讲如何轰炸志愿军修桥;第三部分《高炮班》,以我方高炮班的战士如何用简陋的炮弹与美军飞机较量;第四部分《桥》,则是全片的收尾,讲述志愿军最后如何通过金刚川,赶往金城战役主战场。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平凡的战士坦然表现着自己的不满、抱怨,或者是快乐、幸福。我们能听到战士们会对上级的命令有小情绪,能听到战士们私下八卦对哪位女兵有好感,能听到那天南地北不同方言交错在一起的豪迈。战士们都是平凡的人,美国士兵也是同样。他们都想回到家,和自己的亲人待在一起,不想裹尸他乡。也正正是因为这种平凡的感情,褪去了神化的外衣,让人觉得和蔼可亲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他们英勇赴死时候的伟大。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舍生取义,不惧牺牲的精神。“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他们用团结、牺牲、奉献精神筑成了我们最坚固的长桥!我们不会忘记,班长刘浩和高连长幽默的对话打闹,我们也不能忘记,刘浩冲到断桥上呼喊着老高,老高垂死前最后的那句“快去…修…修桥…”;我们不会忘记,炮兵排排长张飞,心疼炮弹竭力阻止关班长的开火,我们也不能忘记,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主动暴露自己的那一句“把火点起”;我们不会忘记,在美军B29轰炸机投放燃烧弹后,志愿军战士身上披上的那一层灰烬,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满是断壁残垣的桥下,每个战士用血肉,用泪水组成,堪称神迹的“人桥”。影片中十七八岁的士兵们黝黑的皮肤穿着破烂的衣服在丛林中穿梭,手里的武器面对敌方的飞机大炮只能隐蔽卧倒,否则便是血肉横飞。最让我难忘的是张译饰演的炮兵张飞,他拖着残肢断腿拼尽全力登上炮台,与敌机殊死搏斗,一个人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和一架战斗机直面交火,还有张飞和老关所展现的“义结金兰”,二人抢炮台,都想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对方;还有被炸没了半个身子仍然心念着任务的高福来,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关磊,以血肉之躯铸就人桥的志愿军,那座怎么也摧毁不了的桥。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们在生死面前所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魏巍先生所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这样的电影,确切的说,我们都应该去看看如今这样的繁荣昌盛、美好生活,是怎样得来的。是无数英勇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这片土地的砖瓦城墙,是他们的宁死不屈,捍卫这如今的浩瀚山河。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在这部电影中最受感触的话是“他们都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十八、九岁,正处于花样年华,在祖国的号召下、面对残忍的敌人、战斗在生死未卜的战场,他们无惧前行,勇往直前!吾辈自强,笃定前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以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精神为指引,不断奋斗,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金刚川》 观后感

《金刚川》 观后感

1、《金刚川》是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共同执导,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分工的。我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影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没有超过《八佰》《流浪地球》《绣春刀》,即使跟管虎导演的其它作品比,《金刚川》也比不过《黑洞》《斗牛》,1+1+1<1。

当然,这纯属我个人看法。《金刚川》主演张译在平遥电影节上,说他用人格担保,《金刚川》不逊于《八佰》,我想他也不可能信口开河。《金刚川》的道具、场景、服装、音效、特效、灯光等等一点都不比《八佰》差,而且《金刚川》没有争议,票房说不定比《八佰》还高呢。

2、比不过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可能是《金刚川》拍摄时间太短了,受这次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逐渐恢复正常,已经到四五月份了,北京新发地发现新冠病毒,是六月中旬,进京出京又很不顺畅,肯定对这部电影的前期准备会有影响,真正开拍已经到了今年八月份,到现在才2个月,留给剪辑、后期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

3、《金刚川》值得看么?当然值得看。

因为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反应抗美援朝作品,应该支持。可能是出于统战、外交需要?这二三十年,大陆很少再拍摄反应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视作品了,只剩下各种披着抗日战争外衣的枪战片、侦探片、武侠片、爱情片、搞笑片等等,俗称抗战神剧。

我觉得之所以不拍战争片,可能是想和气生财?没必要激发战争对手的民族情绪让他们抵制中国产品,恰饭是第一位的。但是看看美国,人家可是与时俱进,二战后打得大大小小的仗,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阿富汗,伊拉克,都能在影视作品里找到,汗牛充栋,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手段。

因为缺少像样的战争片,所以我们缺少像样的“偶像”,没有硬汉烈女,只有整过容少男少女,梳着日韩发型,被各类资本平台制造成“爱豆”,大赚未成年人的钱。影视作品也都是架空朝代的小情小调,这样不好,我们是个大国,得有英武之气,家国情怀,以前有想欺负我们的敌人,以后还会有欺负我们的敌人,什么时候都得握紧手中的钢枪。

4、以下有剧透。虽然我觉得《金刚川》跟《八佰》一样,不是强剧情电影,结局大家都知道的,肯定胜利。但介意的读者,还是不要再读下去了。

《金刚川》分为4个篇章,分别是士兵(以准备过桥的志愿军战士视角)、敌人(以轰炸浮桥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视角)、高射炮(以保护浮桥的志愿军高射炮连视角)、桥(以锤不烂砸不断的人桥视角)。

刚看完第一个篇章的时候,高连长(邓超扮演)血肉模糊的倒在桥头,美军B29轰炸机扔下的燃烧弹火焰铺天而来,我觉得有些疑惑,这就结束了?后来才发现,《金刚川》就像写字,先写了一遍,然后不断的在原字上面重复描重复写,直到浓墨重彩,直到刻骨铭心。

沿着同样的时间线,第二个篇章,美国空军飞行员希尔再来一遍;第三个篇章,高射炮关连长(吴京扮演)、张排长(张译扮演)再来一遍;第四个篇章,工兵连等战士们用肩膀扛着桥板,硬是让主力通过湍急的金刚川,奔赴金城前线,保证抗美援朝最后一场大战役的胜利。

5、按照第二个篇章的时间线,美国空军飞行员希尔开着被志愿军战士称为“丧门神”的侦察机,扔炸弹把金刚桥炸断,并在桥边扔了延时炸弹,就算修好了桥,还会被炸断。保护金刚桥的志愿军高炮连开火,击落了一架侦察机,希尔的搭档丧命,这让希尔很愤怒。

过一会儿希尔又飞回来,发现金刚桥又修好了,希尔引导地面榴弹炮兵,再次袭击金刚桥,把桥炸断。

到了晚上,希尔再次回到金刚桥,发现桥又被修好了,他准备再次呼叫地面榴弹炮兵袭击金刚桥的时候,地面榴弹炮兵阵地被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炮摧毁,延迟炸弹把金刚桥再次炸断,志愿军再修。

“丧门神”希尔再带着B29轰炸机用燃烧弹来炸桥 ······

志愿军高炮连为了保护浮桥,不惜往天上打曳光弹,在高炮阵地周边点火,暴露自己吸引敌机注意,希尔驾驶“丧门神”跟高射炮互射,关连长的阵地全员牺牲,美军飞行员希尔与张排长同归于尽······

6、美军飞行员希尔,受伤不下火线,甚至不惜违抗上司命令,开着“丧门神”侦察机飞机一趟一趟的往金刚桥跑,为了强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俯冲扫射时,希尔还戴上了牛仔帽,感觉希尔以一人之力,对抗志愿军的一个师,感觉希尔对金刚桥的不依不饶,是出于个人恩怨。来来回回,就那几架飞机。我觉得《金刚川》对敌人的刻画,还是有点单薄了,没有牺牲和付出,坚毅本身一文不值,没有痛苦的历练,汗水毫无意义。当时“联合国军”的战斗力,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作战士气,都是非常强悍的。有次我听吴思的课,他父亲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吴思听他父亲评价“联合国军”里的土耳其部队,“真硬啊,不好打”,我们现在网上的评价,把土耳其军队说得很猥琐,这不好。我们要重视对手。

7、其实到了金城战役,志愿军的装备,已经大大改进了,很多部队都换装苏式装备了,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强的一次战役,主要是为了打韩国伪军。我有些不解,既然金刚桥对金城战役如此重要,为啥只有2门高射炮保护金刚桥,而且弹药也不够,影片中张译扮演的张排长做了解释,一些高射炮调到前线,一些高射炮损毁,只剩下2门了。但我依然觉得剧情在这里有bug,好钢不就是要用在刀刃上么?金刚桥就是刀刃啊。没有高炮,就得用战士的血肉来抵挡飞机的狂轰滥炸。

8、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如果我们不多拍一些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这个世界没有人拍,“敌人”不会拍,“战友”也不会拍。说些题外话,我202_年夏天曾经去过一次朝鲜,很幸运,我们在平壤参观了胜利纪念馆,据说不怎么给普通游客看的。和妙香山有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来瞻仰的朝鲜人不同,胜利纪念馆冷清到诡异,没一个朝鲜人来参观。那么巨大的胜利纪念馆,里面只有两个展室是关于志愿军的。

我还看过一本朝鲜官方出版的中文简体版的《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两厘米厚,其中有一章提到了,在中国内战的时候朝鲜共产党帮助兄弟党的记录,说他们给了东北联军大概10万多支步枪和弹药,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团到了中国战场,同时让山东的解放军通借路朝鲜到东北战场,这都是内战当中朝鲜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书中提到“参加东北解放作战的朝鲜人部队,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同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不怕牺牲的战斗,从长春、吉林、四平、锦州的解放战役中,朝鲜人民捐出了宝贵生命,越过万里长城到长江到海南岛,在征途上英勇作战,出色的履行了作为国际战士光荣使命和任务,为中国全国解放和中国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说过,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鲜血。”

这书里面提到抗美援朝就一句话:“这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由自己优秀的儿女组建成志愿军派到这里”。

大家品一品吧。

第五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张上川观后感(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