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我们这五年》专题片观后感范文合集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77-905499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0 10:17: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们这五年》专题片观后感

《我们这五年》专题片观后感

近日,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观看了《我们这五年》专题片,对我感触很深。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25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记强调,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我相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今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创新,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第二篇:《我们这五年》心得体会

观看《我们这五年》专题片心得体会

(202_年9月19日)

近日,通过陕西干部网络学习的平台,观看了《我们这五年》专题片,对我感触很深。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我相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今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创新,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第三篇:这五年

这五年,我们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扩城建镇、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作为加快县域发展的重要载体,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建设新农村等政策机遇,突出以新农村建设、城镇配套、公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退耕还林、丹江画廊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实施“东扩南移西延北改”战略,县城“四条大道、四大片区”全面启动建设,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塘坝新区、文化广场、鹿城公园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市政项目相继竣工,迎宾大道、330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城市配套设施日臻完善,豪诚物流、雅居园、朝阳馨园等一批城市配套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富水省级重点镇、清油河陕南百强镇和建制镇“五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支持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西合铁路和沪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修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近1500公里,全县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体系,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根本缓解,水、电、视、讯建设全面跟进,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无线通讯,户户通网电目标。在发展的征程中,这些显著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广大群众感受至深;所取得这些重要成就,全县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的创造是伟大的!

第四篇:精准扶贫这五年

精准扶贫这五年

五年前,中国有近亿的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资源匮乏、缺少项目等等,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儿。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自“精准扶贫”理念被提出已经过去五年,这场脱贫攻坚战已经初见成效。

“陌生来客”拉开扶贫序幕

202_年11月,湖南十八洞村的石爬专家里来了一位她不认识的“客人”,她问别人他是谁,从哪来?石爬邀请“客人”进屋坐坐,客人在她家停留了一段时间,仔细询问了关于她的生活的各种细节。三天后,村长给石爬专送来一台电视,石爬专每晚看新闻,才知道,“客人”原来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那时,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让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一直是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5年多来,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次次踏雪调研,一次次进村入户,一次次促膝谈心,总书记为贫困地区赶超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送去科学对策和信心干劲。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

在十八洞村被选为精准扶贫的试点之前,那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出入困难,村里人基本全以务农为生,收入甚少。精准扶贫和简单发放福利不同,它着重于带领贫困人口抓住机遇,树立目标,实现梦想。扶贫同时更要“扶志”――让贫困人口立志摆脱自身贫困状况。

习近平说,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如今的精准扶贫,需要一级一级的官员沉下去,各司其职,找到那个困难的同胞,如果他住山里,帮他种能挣钱的果树;如果他住水边,帮他联系鱼的销路。精准扶贫政策给扶贫对象创造更多空间,让他们在经济上更自主、更有能动性。石爬专和邻居把发给自己的扶贫款项,投资了一片将近千亩的猕猴桃种植园,每年都会有不错的固定收入。

在202_年的两会上,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又提起十八洞村,得知了贫困山村通过精准扶贫发生变化,两年多,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七名大龄青年脱单的消息。这代表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初见成效。

脱贫承诺正逐一兑现

在“精准扶贫”提出约两年后,202_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超额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一系列精准施策立竿见影。

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的阐述,确立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定位。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贫困群众不仅得到扶贫政策的支持,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悄然变化,发展能力得以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精准扶贫”这一理念内涵在一次次调研和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年过去,党的十九大为这场“战役”提交了一份成绩单: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昔日穷山窝,今朝蝶变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昔日行路难,今朝“四好公路”辟通途;昔日“面朝黄土”,今朝插上“互联网+”翅膀……过去五年,人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确保到202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今年3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2_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

脱贫事业关键要点之一,在于以“质量导向”落实精准扶贫。以“质量导向”落实精准扶贫,要实功实做。精准扶贫是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祉,关乎其长远发展,不是摆“花架子”,更不是玩“数字游戏”,应将输血和造血、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切实让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美丽蜕变。

脱贫事业的山东经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已经到了决战“硬仗中的硬仗”的关键时刻。各省市都开始加快了全面脱贫的步伐。

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加大扶贫重点村的帮扶力度,山东省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基础上,近期又调整充实了2301名优秀干部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目前,这些驻村队员全部进入工作一线,成为扶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选派干部。目前,山东省共有202_??扶贫工作重点村。对经摸排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或人选不能胜任履职要求的391个村,山东省从省、市、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调整充实了2301名工作队员,进驻这些扶贫重点村。到目前,全省扶贫重点村全部派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干部选派中,做到因村精准派人,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村。

去年2月,山东省选派的612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最需要集中攻坚”的612个村。一年来,这些第一书记发挥扶贫尖兵作用,积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到今年初,共为帮包村培育致富项目1043个,投入项目资金9.6亿元;帮助478个村通柏油路,修路里程1864公里;打机井1901眼,解决水浇地17万亩;发展党员288名,培养后备干部679名。省派出部门和单位投入帮扶资金近2亿元,形成第一书记打头阵、派出单位当后盾、党员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

监督与激励并举,山东省的扶贫经验值得其他地区效仿。以人才扶贫作为抓手,不断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对驻村干部进行考察,考核考察结果作为驻村干部综合评价、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山东走出了一条扶贫的“造血”之路,为扶贫事业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篇:事业单位改革这五年

事业单位改革这五年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笃行,弥足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全面发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

扬帆:搭建事业单位改革四梁八柱

202_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即中发〔202_〕5号文件,标志着全国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拉开了序幕。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充实调整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机构编制、组织、宣传、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国资、机关事务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紧密联系本省实际,夯基筑台、立柱架梁,研究确立改革政策框架。202_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中发〔202_〕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202_年又印发了《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以及《关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涵盖事业单位分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财政政策、经营类单位转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等10个方面,形成了事业单位改革“1+10”的政策框架体系。这些配套文件对事业单位类别划分以及分类后针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都作了整体安排,既符合中央改革精神、又切合山东省情。

作为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省事改办积极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职能,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开展核查、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每年印发重点任务分工,部署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应势而动,改革的步伐向着目标坚定向前。

破浪:多个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改革,既要敢于动真格,更要务实有担当。这从山东省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见一斑。

202_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出炉。对事业单位改革,《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五个突破”。

――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取得新突破。山东省把取消中小学行政级别作为突破口,在?H坊、青岛等7市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2_年全面推开,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的1.3万多所中小学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建立了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和初级校长共4级9档的校长职级制度,制定了校长选聘、职级认定、薪酬考核等配套制度,全省取消下放办学自主权近600项,厘清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权利关系,把学校管理权还给学校。通过改革,摘掉了校长的官帽,堵住了不懂教育的人到学校谋取“官位”的路子,破除了校长从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和农村学校的制度障碍,把校长从“行政人”还原为“教育人”,有力推动了教育家办学和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建立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法人自主权取得新突破。202_年10月,省编办、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及外部理事、监事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在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全面推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省562所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建立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主要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建立外部监事库、选派监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公立医院和公益二类科研院所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允许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突破现行工资调控水平,单位收入在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自主决定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含金量高的措施,切实增强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全面在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创新编制管理取得新突破。202_年2月,省编委印发《关于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实施意见》,明确在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由高校、公立医院自主研究确定单位人员控制总量,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后,不再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在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自主用人。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完成备案工作,531家公立医院备案总量47.6万名,91所高校备案总量13万名,有效缓解了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总量不足与进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发展活力。

――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取得新突破。202_年,山东省在市县层面启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17市137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考核全覆盖。202_年1月,省级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担任主任的省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将省属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公益类事业单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为确保考核科学公平,全省各级制定完善考核工作规则和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成员聘用、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目前,全省纳入考核范围的事业单位共36977家,进一步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了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面推进公益类特检机构整合转企,改革实施路径取得新突破。202_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实施方案》,将省内25家特检认证机构进行以资产为纽带的纵向整合,组建了山东特检集团,形成特检服务、认证评审、技术研发等多位一体的实施主体和投融资平台,承担技术检查公益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在全国率先“整合改革转企”一步到位。

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山东省还扎实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推进政事分开;开展“僵尸”事业单位集中清理,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事业资源布局结构;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审核,做好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编制管理的衔接,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成省机械工业协会等5个工业协会和省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等事业单位转为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事社分开;组建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现办医职能与管理职能相分离,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制定统一登记管理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全面推开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升了事业单位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远航:深化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从202_年清理规范至今,山东省直减少事业机构80余个,减少事业人员3300余人;全省减少事业机构860余个,减少事业人员6.6万人。事业机构与人员“双降”,实现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承诺。与此同时,山东省加大对重点民生领域的机构编制倾斜力度,重点强化了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就业、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工作力量。202_年,利用精简压缩、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为全省中小学核增编制9991名,有力保障了解?Q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需求。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山东省蹄疾步稳、不断前行的改革进程。

今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厅字〔202_〕38号文件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通知》――这是十八大以来省一级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第6份文件。十八大以来,省一级47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完成改革任务;市县两级有712家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全省各级明确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年底前全省将再完成200余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到202_年,全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部完成。

今年8月9日,泰安市召开全市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动员部署会议。作为全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市县,泰安市及所辖的肥城市正在为全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探路。

今年8月底,全省“僵尸”事业单位基本清理完毕。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去库存、补短板”的硬仗,共涉及1000余家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0000余名。通过对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加大机构撤并整合力度,核减收回的编制将优先保障中心工作和基层一线,进一步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山东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始终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正提速,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已破题,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一些行业、领域探索推开、逐步深化。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道路上乘风远航。□E:LDQ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 山东 五年

五年来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

――202_年,夯实基础。全省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面完成,共精简事业单位2980个,收回编制19668名。

――202_年,立梁架柱。事业单位改革“1+10”的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全省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202_年,全面部署。时任省长郭树清同志主持召开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了17项重点改革任务。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事业单位转企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2_年,多点开花。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全面推开;全省“僵尸”事业单位清理工作启动;全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工作启动;全省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高校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启动。

――202_年,持续深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提速;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进入实施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继续深化……

《我们这五年》专题片观后感范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