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洞观后感
《黑洞》影评
以前高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科学迷,特别喜欢相对论,那是听他说起过黑洞,只是知道时间和空间一旦到达黑洞,便也会消失。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深究,如今也听不到了。没想到在大学老师竟然放给我们大家看,让我依稀的记忆得到深刻的填补。
影片展示时就给我一种震撼,浩瀚无垠的星际,闪耀着光芒的恒星不断运转的恒星令我对宇宙怀有一种敬畏之情。
就在这样神秘莫测的宇宙中,存在一个更加神秘的天体,他有一个封闭的视界,一切外来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其内,任何物质都不能从里面逃出来,令一切有劲无处的便是他——黑洞。
黑洞是物质的。他并不是科学家们臆造出来的东西,而是宇宙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洞,而是一种高密度星球。黑洞是死亡恒星或爆炸气团的剩余物,是在特殊的大质量超巨星坍塌收缩时产生的。黑洞必须是一颗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演化到末期而形成的,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是无法形成黑洞的。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无法窥得其真面目,但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黑洞是不断运动发展的物质。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的,黑洞也不例外。黑洞存在于恒星中心,随着恒星的不断运动而运动,在宇宙中高速活跃着,运动是他的一种特性。黑洞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由一个较小的物质随着恒星的吞噬而合并,成长为一个巨型大物。他最终会发展到多大,我们不得而知。
黑洞的发现是人类认识不断上升发展的证明。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一个致密天体密度可以大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人是英国地理学家John Michell。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一个质量如250个太阳,而直径为地球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被我们看见”。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间和空间在某种环境下也会变慢,当时并未提及黑洞。霍金也提出了黑洞理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出天文望远镜,航空飞行器等高科技产品,使科学家在研究黑洞上有了物质条件得以对黑洞区强大的 x射线源进行探索的他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不断创新自己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并且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每时每刻观测着望远镜上的变化,甚至自己开着车跟着恒星的运行轨迹。最终人类的认识水平得到发展。这个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没有不能不是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知的事物。
人类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相信黑洞的神秘面纱会一步一步揭开在人类面前。
第二篇:黑洞观后感
黑洞观后感
姓名:扎旺班级:金融3班
黑洞这个概念在我高中时期就曾听过,一直对此充满了兴趣,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涉猎。直到读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我才真正的和黑洞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当时的我十分激动,充满着小小的期待与迷惑。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牛顿这个物理学上的巨人,在他晚年的时候,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黑洞是一个密度极大的点,有着极强的重力和吸引力,以至于光线都无法穿越。那么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得追溯到宇宙大爆炸。黑洞的产生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时,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力量,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黑洞开始吞噬恒星的外壳,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会释放一部分物质,射出两道纯能量——γ射线。
1960年8月贝克林首先发现了银河系的中心,这让人们对黑洞的存在抱有极大的疑惑。他们发现在距离银河系的中心—黑洞越近星系运行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离黑洞越近引力就越大,当完全接近这一点时所有的物质将会无法逃逸直至被撕碎。这是因为恒星的时空扭曲改变了光的路径。光在恒表面附近稍微向内偏折,当该恒星向内坍塌时,其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变得很强,光线向内偏折得也更强,从而使得光线从恒星逃逸变得更为困难。对于在远处的观察者而言,光线变得更黯淡更红。最后,当这恒星收缩到某一临界半径(史瓦西)时,其质量导致时空扭曲变得如此之强,使得光向内偏折得这么也如此之强,以至于光线再也逃逸不出去。这样,如果光都逃逸不出来,其他东西更不可能逃逸,都会被拉回去。也就是说,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时空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目前科学家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黑洞,它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00亿倍,他们距离地球2.7亿光年。大质量黑洞还在成长。出现在宇宙年龄仅为12亿年时的活跃黑洞,其质量要比稍后出现的大部分大质量黑洞质量小十倍。科学家对黑洞的成长速度进行了估算。该研究小组发现,那些最古
老的黑洞,即那些在宇宙年龄仅为数亿年时便开始进入全面成长期的黑洞,它们的质量仅为太阳的100到1000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黑洞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和宇宙中最早的恒星有关。
科学家的这一系列研究发现无疑给后来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为后来者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兴趣,为人类对世界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更应该对前期科学家的研究持有怀疑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再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不能像牛顿晚年那样,竟然用神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现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使人辨明事理,发挥其导向作用,我想这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三篇:黑洞记录片观后感
黑洞影评
200亿高龄的宇宙,浩瀚无比,无奇不有,黑洞就是一个令所有天文学家感兴趣却又捉摸不透的天体。
黑洞的定义是: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即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乍一听,确实很迷惑,再仔细点解释就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半径小到一定程度,小于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那么黑洞是怎么出现的呢?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
了解了黑洞这么多东西,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之奋斗的众多科学家,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来计算这些东西。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一个致密天体密度可以达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人是英国地理学家john michell,他在1783年写给亨利·卡文迪许的一封信中提出这个
想法,他认为一个和太阳同等质量的天体,如果半径只有3公里,那么这个天体是不可见的,因为光无法逃离天体表面。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一个质量如250个太阳,而直径为地球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被我们看见”。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当英国物理学家史迪芬·霍金于1974年做此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霍金的理论是受灵感支配的思维的飞跃,他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他发现黑洞周围的引力场释放出能量,同时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质量。当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小时,它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一直就对黑洞了解甚少,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它,但在马克思课上
看了关于黑洞的纪录片,对黑洞了解了许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探索到黑洞,帮我们更深的认识宇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贺兵斌
第四篇:《黑洞频率》观后感范文
《黑洞频率》观后感
花了几天的时间,才看完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黑洞频率》,写这篇观后感。
一是为了推荐大家也去看,二是给我姑父看,不然他说我看了电影没用,咱甭管我理解的多少,只要有理解,那就是可行的,没白看。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剧情,这些没有一点复制的嫌疑,都是我自己写的啊,我就写我知道的吧:1999年,一位年轻警察约翰,在1996年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在一场火灾中过世了,或者说牺牲了,因为他父亲是一位消防员。约翰这个年代,有一天,天空中因为某种科学原理,而出现了极光,这是以前都没有的。约翰的朋友和儿子来到自己家中,约翰朋友的儿子无意中发现了约翰父亲的消防员工具箱,从里面找出了一部老式的像电台一样的东西,当朋友和他儿子走后,约翰发现电台还是好的,于是便开始呼叫,很快,有人有了回复,约翰和这个人聊着聊着发现不对劲了,这个个人竟然就是他1969年在火灾中牺牲的父亲,一开始对方谁也不相信谁,当约翰把1969年之后的棒球赛的冠军说出来之后,两人才相信了彼此的存在,通过结论是这样的:因为极光的关系,让他们来了一次“跨时空的谈话”,约翰就住在以前和父亲一起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父亲那边,还有一个小约翰,而父亲拿火把桌子给烫黑了,约翰这里的桌子上就会出现烧焦的痕迹,约翰终于开始诉说真相:那就是他的父亲死在了某场火灾中,起初他父亲法兰不信,最后在火灾时记住了那句话“如果你走另一条路!你就不会死了!”于是约翰的父亲活了下来,就在父子两都在高兴的时候,历史被他们改变了,于是父子两开始了“跨时空的作战”,最终杀掉了罪犯,结局不仅历史恢复了原样,而且约翰的父亲活到了1999年,父子两包括母亲一家三口在一起重逢了,极光,也消失了。
虽说整部故事没有什么壮观的场面,但是亦是这样,才更能突显出亲情,而不是让大家去看《钢铁侠》的视觉非主流,整部故事论述了这样的道理:1.影片一开场,约翰的父亲法兰在执行一场火灾的救援任务,就在大家都认为没希望的时候,让法兰和另外一名队员撤离的时候,法兰不顾这些,就在油罐车爆炸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两名矿工,这说明了你有给别人生命的权利,但是你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力,身为一名什么?你是做什么职业的,就要尽职尽责,而不是我是火警,就要救火中的受伤人员,但是情况很危险,我就不去救了,为什么?因为我害怕了!我怕我会死,但是如果你是那个被困的人员呢?2.当约翰得知父亲并未死在火灾里的时候,他们改变了历史,让一宗杀人案由杀三个人变成了杀十个,我当时看的时候是这么想的:反正他们父子都得救了,管别人死不死干什么?只要自己活着就行,但是,约翰首先反应过来:爸爸!我们!以为我们改变了历史!你必须去阻止这一切!于是父亲借助儿子99年的档案,一个个奔赴被害人的地方,防止被害人被杀害,当影片演到最后的时候,结局很圆满,这告诉我们:世界上,总有一些好人,在不断地为这个世界上做事,哪怕是一点小事而已。
我还有几个没看懂的地方,说不说也算是穿帮镜头?望高手指点。
1.当父亲法兰在1969年用烟头不小心烧到桌子的时候,而1999年的约翰看见桌子变黑,去摸了一下,但是竟然烫得缩了回来,我想问:30年都过去了,这热度还会保留吗?
2.1999年的赛齐为什么和1969年的他一点样子都没变,69年那是他的父亲吗?就是那个黑人!
3.69年的父亲是怎样挣脱那个罪犯的手铐的呢?就是拿起散弹枪的那一块?
我的问题和感想全部在这里了,最后再说两句:亲情,远比世界上的一切都重要,即使我现在也不这么想,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的。影片虽说投资不大,震撼效果没有,但是贴近生活,表达了一切我说不出来的东西,希望大家去看看。
看电影不是说看《雷神》那样的电影才叫做刺激,雷神肌肉漂亮,锤子漂亮,老婆漂亮。《复仇者联盟》六个神人都凑到一块了,谁还要看剧情?不是说这些不好看,是说还有比这更好看的,《黑洞频率》希望大家去看。
全部是本人亲手码的字啊,欢迎转载,仿冒必究!出自:http://user.qzone.qq.com/1158171652
第五篇:纪录片黑洞观后感(共)
这学期的开学伊始,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步有关于黑洞的纪录片,在此记录片中,我们通过对黑洞的了解和形成我们对于时空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记录片中形象准确地描述出来黑洞的形成。黑洞是如何产生的?宇宙中的恒星燃料消耗殆尽的时候,由于引力积压发生爆炸,然后变成超新星。当一颗相当于太阳100倍质量的巨大恒星死亡时,核聚变的燃料不足,引力取得最终的胜利,恒星内核发生塌陷,变形成了黑洞,它开始吞噬恒星的剩余部分,它成为了一个新生的黑洞。再黑洞中已经不在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所熟悉的三维世界,所有的光都不能逃脱黑洞的束缚,进而再黑洞中时空也变得混沌不堪,“扭曲”成了描述哪里的最好的词汇。
并更好的了解了黑洞到底是什么?黑洞是一切行星、引力、能量的终结者,所有靠近它的物质都将被它吸引、粉碎然后吞噬。它若将地球变成直径五厘米大小的时候,的力量,在黑洞中们撕碎到原子乃至于更小的单位。的演进。在宇宙形成的初期,即140相遇而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黑洞。洞旋转。产生黑洞风,星,星系年轻的时进入黑洞后时间将会停止。黑洞是这是目前人类科学仍无法找到答案的奇点。就每个黑洞都可能是另一个宇宙的起源,黑洞可能是通向其他宇宙的通道。如果人类也可以通过黑洞穿越时空。
由于有黑洞的存在,似乎宇宙也有了轮回,有诞生也有毁灭,一个宇宙的毁灭相对于另一个宇宙的诞生。那么是否就可以解释人生是存在轮回的。又或者可以用能量的转化原理来解释,因为任何物质的消亡都可能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也会转化为另一个物质,它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转化为另一个形式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