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双年展观后感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77-938958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7 22:15: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双年展观后感

 周四去看了双年展,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显然我就是这个外行】

这里我还是说点什么的好

首先很多人进了美术馆的院子就会直奔大楼,进去看展

其实美术馆外周围一圈也很有看头

我的记性不是很好,很多作品名字都记不清了,请见谅

最明显的是院子里的火车,枕木,古老而破旧

其实车厢可以上去看【而且不管你有没有票】

车厢里很奇怪,黑漆漆的,墙上写满了“正”字,怪吓人的里面的东西也很奇怪,大家还是自己看照片吧

 还有门口墙壁上的五彩蚂蚁,yuki说,看了很难受,有点吓人

我倒觉得还好,蛮新鲜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还有中国古建筑的廊柱,那种只用插接,不用钉子的东西【好大一个】

这些东西其实还好,不怎么会让忽略

忽略的是美术馆另一边的东西,有些展板

是各个街道居委的板报,一些上海印象,双年展的历史

很耸的一件事:有块展板上有上海各个大学的校门照片,有新有旧

但是最矬的就是同济的大门,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只有砖头木板= =,哪找出来的还有个就是人民广场历史变迁的照片【据我们文化产业的老师说,这是向社会征集的】,这些照片都很平民,说不定会看到什么眼熟的人

还有就是美术馆周围一圈的花坛,里面种的是水稻,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

其实这个也是听文化产业的老师说的,据说还原100多年前的人民广场【农田】

 美术馆的票子,呃~~~学生票5元

虽说我们都递上了学生证,不过人家看都没看,估计只要递上5块钱【看上去有点学生样】就

可以糊弄过去了

一楼的冷气很强劲呃~~好舒服~~~

要说我也说不清楚了,还是自己看图吧

 虽说每个展品都有简短的文字介绍,但是基本无用,根本不懂作品的含义,除非是个别很明显的但是显然,中国艺术家的介绍作品好懂点,文字介绍把意义挑得比较明

还有看到一些有趣的人,我和yuki都做了些嘲事

有个很cosplay,很哥特的女孩?女人?还是小姐合适点

穿得一身黑,连头花都是黑的,头发拉得笔直,人很瘦,皮肤偏白,艳红色的口红,最耸的是

她的手提袋,是个小棺材= =【就是吸血鬼睡的那种】呃~~人家是搞艺术的吧~~

为了偷拍人家,yuki让我站到那女的边上,假意拍我实则是拍那女的= =

 这个展很大~~~,好好看,3.4个小时少不了

不过真的看不懂,坦白说有些事我们也可以做到,摆个摄像机在一边,就这么拍一天,就算艺

术作品了,这个~~~~~~【这种东西还不少,总觉得作品水平良莠不齐】

看完展,我两都觉得走得累死了,走在人民广场,看着高楼大厦,呃,觉得好俗气【受某部影

像作品的影响,感觉中国人造楼像是无聊的斗气,没事摆阔一样】,不过这种影响应该也只是

过眼云烟得了

今年的双年展说是把火车开进了人民广场,在美术馆的花坛里种起了稻子,宣传的卖点自然颇具冲击力。报载开幕的第一天上海美术馆几乎“爆棚”,说得我心里痒痒的,急着要去观看。结果第二天临走,发现相机的电池没电了,无奈只能冲完电再去,于是第三天一早,我准备停当后兴致勃勃前往美术馆参观。由于主办方采取了限流措施,虽然也排着队,但据说人数比开幕那天少多了,尽管我仍有拥挤之感。

这届双年展的主题叫“快城快客”,据主办方介绍,展览的着眼点在于关注当下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以后人的角色的快速转换。这个题目有些大,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阐述着这一主题。作品中既有实物的也有平面的;既有绘画的也有装置的;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既有传统的也有前卫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世界各地艺术家对于城市化、市民化的这一全球性趋势的作出的反应和思考。

半天浏览下来,一些颇具亮点的作品给我留下较深印象。诸如:

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不锈钢材料制作的蚂蚁,密密麻麻爬满美术馆的外墙草地,似乎暗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规模一再扩大,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非常狭小;

另一组群雕“人面恐龙”,创作者以荒诞的表现手法在向人们倾诉那种对远古时代的追忆,让人很自然地产生恐龙的绝迹与眼下地球人口爆炸之间的某种隐忧;

放置在入口处正对面草地上的几匹马的雕塑,秀气、纤弱,俊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就是马中的“白领”,这马几乎没有一丝马应有的强悍和雄壮,这是否暗喻在越来越安逸舒适的都市环境中一部分人的某种身体机能正在退化?

这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作品,斑驳陆离的画面,各色人等集聚在这里:有姚明,刘翔,韩寒,有杨振宁、翁帆夫妇;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中国人中间还有不少洋人面孔„„拥挤、杂乱、骚动„„,这不正是我们每天生活在这里的这座城市吗?

一架差不多真机般大小的飞机模型,机翼下,一边是一辆一半已经开进飞机机仓的小轿车,而另一边却连接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三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以这种独特的组合方式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

这象是长途汽车的出站口,各色不同的包裹行李零乱摆放一地,虽然没有行李的主人出现,但这件作品已经在明白地告诉人们,又有新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城市里来了,这中间或许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许有到都市寻求发展的淘金者,更或许有背井离乡的农民工„„。

一个布置有序、气度不俗的客厅,而所有家具上面洒满厚厚的一层白糖,荒诞离奇的场景象要告诉观展者一些什么„„

这是一位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大门边上一块狭长的花坛改种的一小片水稻,象在无声地提醒人们,面对繁华喧嚣的都市,你可曾知道,它的前身也曾是风吹稻浪的田畦„„。

二楼一件微缩实物作品使我驻足良久,这是一间半人多高、一人来长的小房子,按比例缩小的床铺、饭桌、蹲坑,煤炉,桌上的电扇,地上的暖瓶,塑料篮里的鸡蛋,搁在柜子上的电视机,上下阁楼用的木梯,贴满旧报纸的门等等生活起居所需都拥挤不堪地堆塞在里面,一眼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让人一下就认出这是上海无数个亭子间,二层阁中的一员,------这不正是我们当年曾经的居住之所吗?

要说这次双年展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放置在入口处的那列火车了,旁边铁制的三个真人般大小的年轻人肩背军用挎包,手里挥动“红宝书”,走进后面的一节车厢,厢体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正”字。看到这些,只要是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铺天盖地的上山下乡运动。

清楚记得那时我的一个堂弟在黑龙江农场支边,过完春节返回这天,我与另一个堂弟去北火车站送他,寒风凛冽的冬夜,映入眼帘的那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啊:火车站里里外外人山人海,每人手上大包小包的行李,在水泄不通的车厢里为了抢占一个行李架空间,小伙子几乎是踏在人的肩上去抢;当列车启动的汽笛鸣响,父母、兄弟、朋友、情侣,大呼小叫的,抱头痛哭的,细心叮嘱的„„,一双双手攀着车窗,脚步随着缓缓前行的列车移动。这时,同去送行的我的堂弟突然放开他哥哥的手,从棉大衣口袋里拿出二根烟花,猛吸了二口烟,迅速将其点燃,漆黑的火车站上空一串五彩烟火腾空而起,送行的人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片刻后便是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与亲人离别的复杂情绪突然被这烟花点燃而爆发出来。虽然事后我这位尚未成年的兄弟被车站民警带走训话,不免有些沮丧,但这天晚上这二支普通烟花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美丽、最精彩、最难忘的烟花燃放场面。

站在这列锈蚀斑驳的火车边,我被深深触动,想得很多很远,一件艺术作品能拨动人的心弦,启动人的思绪,与之产生共鸣,这应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吧。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只有深切地关注并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变革之中,融入于“人”的命运之中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只有打动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作品才能获得艺术生命。

这便是我观看08双年展的一点感悟吧。

第二篇:202_双年展

征稿】202_•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章程(202_-07-18 11:48:12)转载标签:油画展览征稿征集杂谈分类: 202_年油画展览征稿、征集

202_年创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由国务院批准立项,政府出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是中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扶持的知名品牌文化活动。北京双年展已在202_年、202_年、202_和202_年相继举办了四届,参展艺术家累计202_余人,观众累计达百万。北京双年展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采用中国策划委员会团队与国际策展人结合的策展方式,坚持构建和谐世界的策划理念,参展作品以绘画和雕塑形式为主,在当代世界艺坛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展览名称:202_·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第五届北京双年展)。

二、展期、展地、作品件数 展期:202_年秋(待定)展地: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 展出作品约600件。

三、展览主题 主题:未来与现实 主题释义:

美好的未来永远是人类的梦想。可能的未来立足于脚下的现实。

对于未来的展望一直是古圣先贤的理想寄托,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有中国古代的《礼运·大同篇》、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对于未来的描绘也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每个时代都有鲜明而生动的印记。当代中国走向未来的姿态举世瞩目,中国也正需要了解一个走向未来的世界。

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并不理想:生态危机、地震、海啸、核污染、战争、宗教冲突、恐怖袭击等天灾人祸,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也威胁着人类的未来。这些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对未来的普遍焦虑,更构成了对可能的未来探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未来是现实的结果,现实是未来的起点。未来有着无数的可能,是走向友好相处、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还是生态破坏、家园荒芜的“世界末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现实选择、态度和行为。消除现实灾祸,重建走向未来之路的基础,全球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建构和谐的世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包括当代艺术家明智的选择和神圣的责任,这是当代艺术崇高的精神使命。

“未来与现实”这一主题把未来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面对未来,当代各国艺术家可以自由地驰骋理想,放飞想象,不仅可以有对于美好将来的畅想,也可以有基于未来观念之上的对现实生活的洞察;既可以从容借力传统的样式,把握视觉艺术的本质,凸显艺术家的独特体验和发现,也可以着力艺术语言的探索,实现形式拓展方面的创新,为艺术表现打开新的天地,共同构筑一个超越现实、走向未来的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记录着当代人类为了走出现实的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而艰辛跋涉的足迹,也寄托着亘古人类永远的梦想。未来无限,艺术无限!

四、参展艺术家与作品要求

北京双年展参展作品来自世界五大洲,遴选各参展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展览以绘画和雕塑作品为主,也可吸纳一定数量的平面影像、综合材料及装置类的作品。

1、北京双年展的国内外参展作者由特邀和自由应征两部分组成;特邀中外艺术家名单由策划委员会确定;应征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

2、参展作品应为近5年来创作的,应注重美学品位和艺术质量。如参展作品已被代理或收藏,由作者负责与代理或收藏方进行具体沟通。如沟通未果,导致无法来京展览,将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作者不得擅自更换入选作品,更换作品需经策委会通过,策委会有权拒绝更换作品。不接受纸上综合印刷品。

3、绘画作品尺寸不小于1.2×1.2m(含画框),不大于3.0×3.0m(含画框);雕塑类作品最小尺寸为50×50×50cm,最大尺寸为200×200×200 cm,单件作品重量不能超过150 kg,各部分需衔接牢固,整体不褪色、不变形、质地结实。其他形式作品视具体情况另议,如有特殊要求,参展作者需提前与组委会联系。

4、组委会有权拒绝与作品信息表不符,超尺寸及重量,有噪音,散发有害气体,漏液,无法运输,无法布展,或被认为对观众有危险的作品布展。

五、参展办法及有关日程安排

1、每位作者提交2-5件作品的图像资料供评委会评选,并须填写统一制定的参展作者登记表及作品信息表,表格可从北京双年展网站(见“

十二、联系方式”)下载或从北京双年展办公室免费领取。

表格填写务必清楚,不漏项,国外参展作者(华裔除外)用英语填写。报送材料逾期将不被接受。

作者登记表请附2寸彩色个人照片2张及同版电子版个人照片,电子版照片不小于1M。2、202_年12月15日之前将手填并亲笔签名的表格(有条件者可同时电脑填写一份,发至组委会指定电子信箱:bjbiennale@yahoo.cn)及所提交作品的彩色照片(照片大小为12寸,雕塑作品每件应配不同视角的照片3张,照片背面应注明相关信息:作者、题目、尺寸、材质、年代等,组装作品要有清楚明了的安装图)、光盘(作品电子版照片不小于4M)、反转片(120型号,标明作品基本信息、正反面及上下)寄到北京双年展办公室,供评委会评选。所有参选资料存档不退。

3、无须交纳报名及参展费。4、202_年2月上旬,评委会依据照片及反转片对所有报送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另行通知并在北京双年展官方网站公布,同时,组委会将向入选作者寄发邀请信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入选作者应将相关回执签字后在202_年5月1日之前寄回组委会。

5、组委会保留以下权利:自由展示获奖及入选作品,对参展作品进行自由拍照并公开免费使用照片,公开免费使用作者署在报名表及网站上的个人信息。

六、参展作品装裱、包装、运输与保险

1、组委会负担国外参展作品的往返运费,国内参展作品组委会只负担退件费用。

2、绘画作品由作者自行装框。油画作品固定在外框上须坚固可靠,作品内外框上不应有钉子及锐物外露;版画及水彩画、粉画作品的镜框不应使用玻璃镜面,可选用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板;雕塑作品如对展台有特殊要求,请作者自行准备;其它媒介的参展作品另议。

3、国外作品往返运输保险费由参展作者自行承担,作品在展览期间的保险由组委会统一投保。

4、组委会将及时告知国外作者已确定承运的运输代理公司。202_年5月31日之前,国外作者须将按要求包装好的参展作品交给组委会指定的运输代理(组委会提前将作者提供的联系方式告知运输代理),包装箱外需写清组委会告知的参展编号,包装费作者自理,运输代理不负责上门取件。

202_年8月31日之前,国内作者须将包装好的参展作品寄至组委会指定地点,包装箱外需写清组委会告知的参展编号,须是“门”到“门”的运输性质,作者自行承担作品来京运费,回程运费由组委会承担。入选作者需按照入选通知将对应的作品按时起运或交给运输代理,不能擅自更换作品,否则组委会有权拒绝接收。如入选作品不能按时交给代理或运至组委会,组委会对在此情况下造成该作品无法展示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未入选作品被作者自行运至组委会或展场的,组委会概不接收,且不承担该作品的代管、退件等任何义务。

5、所有作品如因自行包装不善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因自身不稳定或不牢固发生破损、脱落、变形或其他变化,或在自行运输过程中使作品受损,组委会将及时通知作者,但不承担任何责任。

6、参展作品由组委会负责退件。国外入选作品未通过指定运输代理而送至组委会的,组委会不负责退件,确需组委会退件的,需在202_年5月1日前与组委会商议。

七、作品集及宣传品

1、作品集:彩色精印635mm×965mm,1/8。除所有参展作品外,还将收入作者简介、作品说明等文字内容。每位参展作者获赠一本。

2、导览册、贴心手册。

3、彩色海报。

4、请柬(分开幕式、酒会、研讨会三种内容)。

八、研讨会及文献集

1、展览开幕后举办为期1天的同声传译(英法文)国际研讨会。

2、邀请策划委员和中外参展者及海内外有影响的批评家、策展人、学者、编辑等参加。

3、议题围绕展览主题确定,如“灾变与重建”,“和谐共生”等。

4、研讨会方式:(1)圆桌会议或国际惯例式的计时演讲、答问会;(2)对讲人论辩、答问会。

5、会后出版研讨会中英文文献集。

九、设奖

由中外艺术家、策展人及评论家组成国际评审团于展览开幕前评出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等奖项,评选结果在媒体上公布。

十、证书

组委会将分别颁发入选证书和获奖证书。

十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具体实施。后援单位:(待定)协办单位:(待定)

鸣谢:中国驻参展国大使馆、参展国驻华大使馆、参展国合作机构 组织委员会:

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组织委员会,由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组成,协调主办单位、后援单位、协办单位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全面负责领导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筹备和展出的各项工作。人员待定。策划委员会:

由主办单位负责人、艺术家及所聘请的国际策展人组成策划委员会,发挥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全面负责展览筹备和展出的学术性工作,包括推荐中外特邀作者,确定入选作品,研讨会的策划和作品集、文献集的编辑工作等。顾问(4名):

靳尚谊邵大箴袁运甫钱绍武 总策划(4名):

冯远刘大为王明明吴长江 策划委员(18名)(依姓氏笔画顺序)

丁宁、王镛、卢禹舜、田黎明、刘健、刘进安、李象群、吴为山、杨飞云、张晓凌、杭间、胡伟、陶勤、诸迪、朝戈、董小明、谭平、薛永年 国际策展人:罗格等(待定)

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和中国美协对外联络部,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十二、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1701室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86-10-59759381 59759383 59759391

传真:86-10-59759383(国内)

59759381(国际)网址:www.teniu.cc 注:凡申请参加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作者,均被视为已同意本章程及报名表上的内容。202_·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对本章程条款内容有最终解释权。

所有入选的海外华人和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艺术家,权利、义务与中国大陆艺术家相同。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二○一一年六月

第三篇:中国民间艺术双年展

“杯”中国民间艺术传人选拔活动项目简介

首先我方以中华民族委员会作为监管单位,向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申请成立中华民族艺术促进会。

以中华民族艺术促进会为主办单位,发起以搜寻中国民间艺术传人为主题的覆盖全国范围的才艺展示活动。活动以保护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搜寻尚未发掘的民间艺术传人、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振兴民族文化、在奥运到来之际向世界展示中国各民族独特的民族艺术为目的,以各艺术主题进行分类选拔、分区选拔,通过电视台报道、报纸报刊、促进会专刊、网站发布、等各新闻媒体跟踪宣传报道,形成全国规模的、有众多民众参与互动的群众性活动。

民间艺术传人选拔活动有两个具体内容。第一个内容是选拔传统民间艺术传人,另一个内容是推广新的民间艺术,挖掘尚未被主流艺术承认的民间艺术,如针书、手画水墨画等。

选拔传统民间艺术传人,选拔赛组委会将对所有报名者根据艺术类别及艺术水平进行筛选,以选取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作品参展。参赛作品免参赛费,以各民族特色艺术为主,其中可包括书法、水墨画、皮影、剪纸、泥塑、雕刻年画、布艺、农民画、风筝、蜡染、面塑、工艺品、摄影、山歌、民族舞、民族乐器等。活动通过文联、教委,团中央、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几个渠道向下推广,并由下往上报送代表队。以各省划分区域,各区域组织分会负责该区域的活动推广。各区域成立分赛场,各分赛场进行人才选拔后统一到北京组织决赛。宣传推广此活动的过程中,在各省市召开该活动的发布会和活动推介会,作品征集的通知将由各地方的报纸、电视台等宣传单位发布。选拔赛组委会负责制作专刊向学校、少年宫、协会等各组织单位免费发放,用以宣传活动内容、介绍活动进程。

我们目前拥有的具体操作经验: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过中央电视台迎香港回归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央电视台“我与电视”联合征文活动(书法类)。全国青少年书法临帖大赛,庆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京澳学子汇濠江文艺晚会,中日书法交流活动,庆六一少儿书法作品展,庆祝建国50周年少年儿童书法展,“小星星”杯东方少儿书法摄影大赛等多项活动。全国群众民族文化才艺展示活动,从幼儿、青少年、中青年(包括专业院校学生)、老年人都可以得到参与。可以与各个省部门和媒体洽谈。

第四篇:深圳双年展参观感想

深圳双年展参观感想

深圳之行结束了,十分感谢淑德女子书院的老师们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使我能够有幸加入此次双年展之行。匆匆两天来回,但是我们却参观了了虔贞女校和双年展的主会场—南头古城,以及外加一场戏剧,虽然行程匆忙,但这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视觉盛宴和心灵之旅。

此次参观的首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虔贞女校,虔贞女校位于浪口社区,起初觉得它像一个不起眼的民居。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王主任详细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所屹立百年不倒的传奇,惊叹它的无穷魅力与活力。

在早在一百多年前,教会学校已经开始倡导男女平等,并且付诸行动,从香港开始逐步建立女校,并广泛推广到广东的客家地区。一大批外籍教师涌入客家地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西方文明与客家文化融合的如此完美,教会学校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重男轻女思想的转变。这让我感触颇深,当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飞速发展,但男女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很严重,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女性在职场依然受到歧视,传统观念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依然承担着主要责任,父权观念影响下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导致性别失衡,种种现象表明推动性别平等是多么重要。此外,历史是有痕迹的,百年教育留下的是长长久久、生生不息的文化传递。中西文化的碰撞,不只是对客家人,对传教士的后代来说,也是影响深远。因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原因,也因为刚好自己在做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相关项目,所以我就更加留意虔贞女校在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方式,街道主导可以在城中村社区中将文化建设做的如此之好,真正体会到满腔热血的去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也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我们在城中村发展过程中,真的不能只是简单的推倒重建,也应该注重加上软环境的建设。

第二站是南头古城,这里也是一个城中村,也就是双年展的主会场。当讲解老师带着我们穿行在巷子里的时候,很惊喜有很多改造之后的艺术品,工艺坊,以及新建的“议事厅”,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还有门口有条不紊的打麻将的村民,巷子里推着一车沙子的建筑工,一切好像都互不打扰。双年展的主题是发展和传统的融合,也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城中村,关注城中村里的群体,从开始参观我就在想,展会结束后,给南头古城留下了什么,会不会对它以后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繁华褪去的展会之后,村民们的生活还是像以前那样吗?在展厅中还有一个关于深圳市城中村变迁的资料室,参观时匆匆中翻阅了一些,对于城中村改造治理到底应该应该怎么样,我受到了些许的启发。

晚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相逢尴尬时》,在时代的大背景和个人生活水乳交融,时代在变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时代影响我们,我们也在塑造着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剧中的男女主,相比于男主的犹豫和迷茫,似乎女主更加独立果敢,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女性的追求吧,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就像剧中女主所说的那样“做自己的女王”。

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在参观中细细品味,但这一定会带给我们思想和观念的启发。

第五篇:观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有感

观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有感

11月30日跟随着成员们一同前往第九届双年展的现场,在体会并参与到党员活动丰富多彩的同时,通过参观也让我有了颇多感悟。

上海双年展自1996年诞生,经过16年的历练,不仅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示,更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肯定,被公认为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双年展之一。它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向世界展示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当代艺术与大众间构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

202_年上海双年展的举办场地将转移到一个由热电厂的旧址所改建的新的当代艺术馆,并将作为这座生命力被重新激活的前工业建筑的开馆展,这标志着上海双年展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上海双年展的主场地从“跑马场”旧址这样一座前殖民地建筑搬到“南市发电厂”旧址的同时,中国社会也正在发生着从单一追求经济指标到寻求精神文化全面进步的发展思路上的转变。上海双年展也发生了主题的深刻推进与转向。因此,本届上海双年展将以“重新发电”为主题,我们将从对于资源与能量的重新探究开始,聚焦于场所的能量、记忆的能量、意志的能量、理解的能量,最终面对共同体的能量。

走进会场无不惊叹于艺术家们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技艺,利用最为简单亦或是最能引起人共鸣的物件,让人不由的在艺术与现实之间比较与思索。两个小时的参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根名为“时间柱”的展品。展品用一根巨大的金属杠杆将几十件我们过去亦或是现在的物品穿起,整个柱子从地面升起直达屋顶,看似有尽头实则给了人一种无穷无尽的空间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根柱子上的东西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到共鸣,它串起了我们过去亦或是现在常用的物品,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时间是一种没有尽头的东西,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也终是与时俱进又却是无止境的,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和现在而时间柱会继续延续记得未来的东西,一切的未来终将成为过去,终将有办法与过去和现实相结合被串联起来被一同评论和记忆。

从第一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二届“融合与拓展”、第三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四届“都市营造”、第五届的“影像生存”、第六届“超设计”、第七届“快城快客”、再到第八届“巡回排演”,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依托上海独特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来思考当代都

市文化建设中的诸种问题,充分调动中国文化资源和技术媒体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鲜活的视觉艺术方式在全球境遇和本土资源之间、严肃人文关怀和大众时尚之间、都市视觉建构和城市内涵发掘之间,建立起一座交往互动和展示的桥梁。通过这八届的努力,双年展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格局与文化定位,在如林的国际双年展中确立起了鲜明的风格和模式,同时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积极的文化思考和生动的策展思路。更重要的是——双年展已经为上海的新都市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一个全球性的宣传、展示窗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依托着上海这座东方大城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上海双年展将继续推进中国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健康发展。

每一届双年展主题和内容的变化其实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展现了我们城市乃至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聚焦的地方。开放的空间兴许只是一个对于城市的讨论对于可开放程度的讨论,而如今的“重新发电”展现的更多的是重新再来百废俱兴的意思。

就如当初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样。每届的双年展在展现其主体的同时也表明了这个含义。上海这是一座具有包容、贯通、海纳百川胸襟的城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机会见证到一个个奇迹也才有机会观赏到一个又一个如此引人思索的展览。

细细回味本次的参观,并期待着明年双年展带来的新惊喜,新震撼和新视角„„

202_年12月

双年展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