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_《小巷管家》观后感
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_《少年的你》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
我今天观看了电影《小巷管家》,这部以全市万名“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影片。片中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是以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了大情怀的一部感人至深的好影片。
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一定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凡事想着群众,依靠群众,从小事着手,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乐意为人、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始终牢记做好本职工作。
我作为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一颗初心,强化工作使命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为民,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培养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紧盯让群众增强幸福感的工作目标,在困难面前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理想信念,强作风、勤务实。“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要想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理念。首先,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把解民忧、暖民心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任务,切实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认真调研、准确把握群众的具体情况和困难,要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工作做得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能得到及时体现。正是“小人物有大情怀”的很好体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特别接地气,通过赵大爷的热心肠,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令人感动的邻里情,非常温暖。我认为认真做好居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小事”服务的工作,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所以,要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整合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要认识自己担负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有一颗敬业的心和扎实的业务知识水平,要履行好自己岗位职责,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提升服务居民的工作能力。深入开展共产党员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党支部活动始终。要时刻关注群众需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起“大服务”的理念,体现“小人物有大情怀”!
观《小巷管家》有感
10日29日下午,香河园街道组织机关、社区干部、小巷管家、街巷长、文明引导员、居民志愿者等100余人走进红星太平洋影院,观看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国庆献礼影片《小巷管家》。
该片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在观看过程中,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接地气。片中的赵大爷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大情怀。他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
柳芳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周伟说,“这部影片非常贴近生活,‘小巷管家’一般都是社区居民,很多是年纪比较大的退休人员,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但是却每天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地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营造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感触,平时虽然也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各种志愿活动,但跟电影中的赵大爷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只有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来守护,我们的家园才能越来越美好!”,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居民志愿者邵阿姨说。
《小巷管家》观看心得
10月26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电影《小巷管家》首映式于北京市档案馆隆重举行。本片由著名演员巩汉林领衔主演,著名演员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导演郑昊执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马铨联合导演。
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发布会上透露,主演们均不计报酬加盟该片,巩汉林接受采访时还大赞孙茜,称其这次牺牲了很多自己的宝贵时间来无条件出演一个戏份很少的角色。“人家都演女一号,在这里演一个小绿叶,我就觉得(她很)敬业,这就是演员。”而巩汉林也爆料称,自己的小孙女这次在片中也有出演。
电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等,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该片将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小巷管家》观看感悟
北京的胡同正在变得越来越美,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这背后离不开“小巷管家”们的辛勤付出。昨天,一部真实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小巷管家》在北京市档案馆举行首映式,影片以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了大情怀,感动了到场的观众和专家。该片将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巩汉林演绎平凡而伟大的“小巷管家”
电影《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影片由郑昊执导,马铨联合导演,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以东北笑星形象深入人心的巩汉林,此次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热心肠的北京大爷赵建国。作为“小巷管家”,他义务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
巩汉林坦言,自己也是因为参演这部电影才真正了解“小巷管家”这个群体,“北京的很多胡同和社区都有‘小巷管家’,他们是纯义务的,不拿一分钱,为社区老百姓服务,我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也是真人真事。”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巩汉林深入生活,不断从形象和内心塑造上贴近人物,“每天我穿上志愿者的服装,戴上红袖章,往胡同里一站,如果不注意看我的脸,基本上就是一个真正的小巷管家。”
演完这部戏,巩汉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小人物有大情怀”,“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北京市民不为小家、只想大家,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使北京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街巷社区小胡同的改观非常之大。”他坦言,这次拍戏也让自己大开眼界:“以前我对胡同的印象就是路窄、公厕脏,没想到现在的胡同不仅公厕修得漂亮,还有非常漂亮的绿化带、活动中心甚至博物馆。从这一点来看,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北京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巩汉林的儿子巩天阔也在《小巷管家》中亮相,“我演的是一个外地进京打工、卖灌饼的小伙子,我这条故事线主要体现了北京人民的包容,也体现了外来务工人员为建设北京付出的劳动。”他希望,这部“讲述老百姓身边故事”的电影能得到更多老百姓的喜爱。
“小巷管家”们看完电影直呼“真实”
“您演得太好了!”见到在片中饰演社区书记的演员张英,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书记王莉觉得格外亲切。在她看来,这部电影反映的全是社区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在和“小巷管家”的日常接触中,王莉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付出甚至忍辱负重,所以她也希望这部电影上映后,能够有更多的街坊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来自龙潭街道夕照寺中街的梁萍告诉记者,她是在202_年自愿报名成为“小巷管家”的,“电影很感人很亲切,演员演得非常朴实、接地气,而且看完以后我真的流泪了,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吧,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真正为居民解决一些实事,让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幸福感。”
“看完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好多的回忆。”72岁的金大钧是东四街道四条胡同的“小巷管家”,他在看完电影后也深受触动,“电影里的这位‘小巷管家’比我做得好得多,但是他做的这些事儿和遇到的困难,我都亲身经历过,最后小巷通过整治达到的效果,我也亲眼见到了。”作为一位“小巷管家”,他一直努力做到:民有所难,我有所助;民有所想,我有所办;民有所愿,我有所为。“今天通过观影,更坚定了我继续干好小巷管家的决心”,金大钧说。
不仅北京,全中国都要呼唤“赵大爷”
“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所以不仅北京要呼唤更多的‘赵大爷’,全中国都要呼唤‘赵大爷’!”在映后的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慨地说。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这样一部描写社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影,确实是“久违了”,“影片里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特别接地气,通过赵大爷的热心肠,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令人感动的邻里情,非常温暖。我们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多表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因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才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小巷管家”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影片通过小题材、小人物、小切口,折射出了重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电影讲述的虽然只是“小巷管家”的小故事,但呈现出的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中国独特的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充满了中国魅力。
第二篇:《小巷管家》观后感
《小巷管家》观后感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70年来党和国家最伟大的成就。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作为国家最小的细胞,一条小巷里发生的变化也折射着国家的发展,“小巷管家”的生活恰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记忆,更是无数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见证。
配合今年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出新、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昌平区第四联合党支部组织下,观看了《小巷管家》,结合园所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试行)》的文件,我体会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原来这个机制的运行是真的,而且是快速的,真正能落实在问题根源上的。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合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中以服务、以坚持、以情感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平凡的百姓故事。
电影《小巷管家》将基层党建工作用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报道,表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工作风采和工作状态,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提升了宣传效果,并为今后的党建宣传工作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在解决问题时,人们的自我坚持,管家的大爱作风,面对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将一个个问题突破,着实让人佩服,为人民服务,为首都想象做出贡献,且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电影中的小巷管家,每天巡查、访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记录,有时为了解决问题,还要牺牲个人利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戴着红袖标的大爷大妈,他们巡逻、清扫垃圾,为社区服务,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上报群众身边的难题,解决群众的需求,平凡的百姓生活,在他们的流动身影下,变得有滋有味。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在解决问题时,面对整体和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将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做好权衡,解决好,一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耐心,而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三要有以身作则,将工作做细,做到人心里去,让首都人民有幸福感、和谐的氛围靠大家。
第三篇:202_小巷管家最新观后感心得
《小巷管家》,是一部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建国,就是北京2.3万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
金秋十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北下关街道202_余名党员观看《小巷管家》。《小巷管家》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基层并且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愧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最实际、最生动的主题教育。虽然是一部文艺创作的电影,但电影主人公赵建国作为最基层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里面的人物全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用小人物折射出大时代,彰显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成效。
作为街道工委书记,今后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机制创新为抓手;以接诉即办工作为切入点,聚焦群众家门口的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更好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从小人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巷管家做起,众志成城共创北下关街道美好未来。
202_《小巷管家》观看心得
我是个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浸泡在南城的热闹与喧嚣中,我见过没有格挡的公厕,刮过邻居家煤棚的砖头,薅过还没长熟的小葫芦,刷过我家老头儿宝贝的狮子头,吃过胡同口老夫妻的鸡蛋灌饼,还有一身胡同里练就的自行车技。于是当我听到那串鸽哨的时候,我知道这又是一部唠唠北京的故事。
我对其中公厕改造和煤棚拆改这两段印象特别深刻,基层党建工作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就沁入了老百姓的生活里,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其实都不容易,街坊邻里的固执和通融难以两全。电影旨在让北京市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深入人心,让同行得到经验,让群众能够理解,让社会能够支持。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所提升,电影和真正的基层党建工作都是从一个小的出发点展开成广阔的画卷。
赵大爷入党的那段,我更是深有触动,每一个愿意为人民奉献服务的党员都是我们的榜样,年轻党员应该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为百姓干实事的人,不能把工作当做是一种形式。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最终,我们要将从艺术中获取的心得,归于生活。
202_《小巷管家》观看有感
我观看了电影《小巷管家》,感触颇深。《小巷管家》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选取“小巷管家”这个 小切口,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以一个个发生在小巷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彰显出广大基层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自觉。以“赵建国”为代表的优秀的“小巷管家”的感人故事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是他们工作热情饱满,工作态度积极,成为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宝贵财富,平凡中展现出的的伟大就是生活中最感人的力量。
主人公赵建国能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北京推进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员社区报到”“垃圾分类”等制度措施,以身作则带头拆除自家“杂物棚”,用自家的院子给外地小商贩提供放车场地;让爱人黑夜放风,亲自到女厕所进行实地测量,借助“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进行“厕所革命”改造;分类施策帮助街坊邻居拆除自家私榙乱建场地,不顾70岁高龄骑行几十公里,用小成本购买花木美化胡同环境,变自家“一枝独秀”为街巷“百花争艳”;让孩子们帮助宣传督促“垃圾分类”落地生根;帮助外地街头小商贩学习技术提高食品制作技艺,提高食品制作水平;为巷子老字号招牌饭馆寻找场地另开张,为胡同保留文化记忆味道等等,这些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的“小招法”,了胡同多年的发展难题。
202_《小巷管家》观看体会
看完小巷管家这一部电影,从主人公赵建国同志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品质。
其一,学习到了他服务群众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群众的误解,本着给大家一个更好的生活为基本原则,勤劳踏实的工作,巧妙的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其二,学习到了他遵纪守法的品质,他作为大家的老邻居,老街坊,看到有违规建筑的时候,耐心的劝导,细心的进行教育,并且自身发挥带头作用,最先把自家的煤房拆除,感染了大家,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其三,学习到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他虽然还不是一名正式党员,但是做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青年人更要牢记使命!
感触颇多,学习到的东西也很多,今后我一定学习赵建国同志的精神和品质,承担自己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_《小巷管家》观看感想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安排,11月2日,高丽营二小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和部分教师观看了电影《小巷管家》。
该电影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大爷”令教师们印象深刻,虽然年近70,但他仍在“小巷管家”这一平凡的岗位中发挥余热。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邻里关系是里子,“小巷管家”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感。通过观看影片《小巷管家》,使广大党员同志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小巷管家”们的艰辛。
观影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小巷管家”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不仅如此,我们党员教师更要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小巷管家”,积极参与“双报到”,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党员本色、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做一名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
第四篇: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
《小巷管家》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小编整理了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精选,供大家参考。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
作为一部聚焦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表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电影,《小巷管家》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选取“小巷管家”这一群体来呈现,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体现出小人物大时代、小切口大主题、小制作大影响。
随着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巷管家”。他们和所在的小巷一样,是北京城里最细枝末节的神经枢纽,看似微小,却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片中主人公赵建国,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他不仅心系胡同保护,关心胡同里居民的生活,帮大家解决抢车位、公厕改造、清理院落等问题,还积极引导居民自治、协商共治,使人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巩汉林饰演的这一角色朴实亲切,是2.3万名“小巷管家”的一个缩影。
影片采用“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融入剧情之中,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除了赵建国,片中几位居民李京胜、张同生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体现出北京人性格中的大气和幽默。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所以不仅北京要呼唤更多的‘赵大爷’,全中国都要呼唤‘赵大爷’!”在映后的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慨地说。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这样一部描写社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影,确实是“久违了”,“影片里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特别接地气,通过赵大爷的热心肠,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令人感动的邻里情,非常温暖。我们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多表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因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才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小巷管家”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影片通过小题材、小人物、小切口,折射出了重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电影讲述的虽然只是“小巷管家”的小故事,但呈现出的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中国独特的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充满了中国魅力。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电影《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片中,以赵建国(巩汉林饰)为首的小巷管家凭着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一件件解决了困扰街坊四邻的诸多老大难问题。略带幽默却又充满真情的基调让这部正能量影片散发着接地气的人情味,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也让大家看到了郑昊作为一名导演的号召力和专业功底。
作为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指导的院线电影,也是建国七十周年的献礼片,导演郑昊不负众望,以“主旋律电影也要生活化、亲民化、时代化”为该片奠定了创作基调,并成功实现。虽然讲述的是基层党员的生活,并不是所谓的商业大片,但接地气的故事、浓浓的京韵文化、准确的镜头语言和群星的加盟都让它毫不逊色。尤其是演员阵容的搭配,更是得益于郑昊导演多年的好人缘和号召力。领衔主演巩汉林,众主演张英、方清平张京生、翟小兴、李勤勤、谭江海、王洁实、李增瑞众实力派演员等都是不计片酬、不计周期地参与进来,好友演员孙茜更是特意从国外飞回来帮忙客串。因为郑昊导演本身就是演员出身,又与大家都合作过,所以现场更加默契。谈到合作时,郑昊也表示:“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组里没有明星、没有大腕儿,只有优秀的演员、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完成的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国庆献礼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电影《小巷管家》将基层党建工作用艺术化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报道,表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工作风采和工作状态,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提升了宣传效果,并为今后的党建宣传工作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电影旨在让北京市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深入人心,让同行得到经验,让群众能够理解,让社会能够支持。电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等,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
第五篇:202_《小巷管家》观后感
《小巷管家》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表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影片中的人和事就是老百姓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202_《小巷管家》精选观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管家心系百姓,解难题服务万家
最近,一部现实主义主旋律电影《小巷管家》火了京城内外,大家都在争相观看这部贴近百姓生活的影片,也在热议这部发生在小巷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小巷管家》以北京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看完这部影片,我只想说:小管家心系百姓,解难题服务万家。
小管家倾情奉献,热心肠助人为乐。《小巷管家》中的赵大爷,让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真实故事。赵大爷这个小巷管家,全心全意扑在解决小巷的难题上。当因车位紧张,无法出摊的邻居苦恼时,赵大爷自愿让邻居把车停在自己家,还帮助邻居购买了厨师教材,让这个不自信的七尺男儿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事情虽然不大,但解决的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难题,小事见真情,树立起小巷管家在邻居中的形象。
小管家热心调解,化解矛盾促和谐。生活中,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解决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事。赵大爷是一个热心人,当邻居发生矛盾时,他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让人信服的同时,也让人感动。
小管家贴心服务,营造花园胡同。小巷管家赵大爷,没有工资,没有荣誉,有的只是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有的是一颗服务他人决心。为了改善胡同的环境,赵大爷倾情谋划,为了使胡同面貌焕然一新,赵大爷自掏腰包购买花卉,年逾古稀的老人骑车独自去花卉基地购买花卉,执着令人感动,热心令人钦佩。花圃老板送赵大爷回家,看到他为装饰整条胡同累的疲倦的样子,感动的花圃女老板,带领自己的员工,连夜给整条胡同的花儿都摆放好……在赵大爷的坚持、努力下,小巷旧貌换新颜……小巷的每一朵花里都包含着赵大爷的汗水,每一片叶里都包含着赵大爷的真情,每一声赞许里都包含着赵大爷的默默奉献。
……
赵大爷只是平凡而普通的小巷管家中的一员,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他们平凡而伟大,他们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成为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宝贵财富,平凡中的伟大就是生活中最感人的力量,我们呼唤更多的“赵大爷”,我们更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在生活的社区中,积极倡导正能量、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贡献点滴力量。
巷小乾坤大,言简值千金
故事从老赵“遛花”开始,狭窄又拥挤胡同里,连一盆花儿都晒不到阳光,更何况常年生活于此的邻里。生活拥挤,闲话多多,矛盾不少,一切皆源于胡同内的私搭乱建,还有常年累月积存下来的舍不得清理的煤棚子和破物件。
开车难,停车更难,狭长的的巷子里想转个身都要看运气,矛盾一触即发,两家老北京的爷们把难听话不自觉的说出来,呛呛闹闹,惹得四邻围观看热闹。作为小巷管家的老赵闻听去劝架,却惹得双方指责他,老赵的媳妇打电话报了警,结果警察把人和车都带走,城管把售货三轮车也拖走。老赵心里委屈更郁闷,好事没做好,好人没当成,反惹一身不是,风言风语说他少管闲事多吃粮。
窝火的老赵到社区委员会去报到,向上级诉说内心的烦和躁,真的想把挑子撂。话是开心锁,唠唠嗑,话家常,理明道通情感溢满一心窝。国风胡同的环境改造是里子,老赵的工作顺利推进是面子,眼看着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节日越来越近,曾经犹豫不决的老赵此时却打包票,一定做好这个小巷管家,把胡同私搭乱建的老大难问题要不留死角的解决掉。
首先拆掉了自家的煤棚,让久违的阳光照射进来,再也不用提着花盆去遛花儿;拆掉了老关家的破棚子,采用击鼓传花式的蚂蚁搬家,快速地让狭窄的院子扩展了空间,也让拒绝拆除的老李若有所思,让老张若有所想;厕所革命也是新时尚,为了胡同厕所的改造,他夜半三更带着媳妇溜进女厕,白天蹲守细数如厕人数,只为了得到详实数据,便于厕所改造更精确,也为了检验吹哨报道制度落实的怎么样;他骑上车,风风火火去奔波,风景真美没进心,只为购花儿省得多。几十里的路程,几毛钱的抠唆,有限的经费被用在美丽街道的改造上,感动得卖花姑娘泪水出眼窝。老赵的坦诚,打动了她,姑娘连夜把花儿送到街道,让早晨起来的老赵惊喜连连,岂不知是自己的执着和真诚打动着人家。
街道上的花儿绽放开来,吸引了胡同游的客人拍照,望着如织的人流,老赵喜上眉梢乐陶陶。一朵花儿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来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知花圃内垃圾乱扔,花盆丢失,“偷花入邻里,弄笔书墙壁。”弄得老赵心情郁闷,无精打采。自愈能力极强的他很快就把这件事搁在了一边,依旧东奔西跑,为胡同的琐事操心,为邻里的幸福生活上心。屋漏雨,去帮忙,几盆花儿让老张心慌慌,找块蓝布忙盖上,不料弄巧成拙被瞧见,脸发烧,话嗫喏,邻里相处见真章,扭扭捏捏拉家常,老赵心宽不计较,瞬间感动了老张,从此安分守己配合工作成为一个新老张。
倔强老李破煤棚,矗立胡同成一景,好话说尽碰钉子,难题难趋同。眼瞅着70周年大庆的节日临近,老赵却为了拆除老李的破煤棚而挠头,恰在这时,老李的姑娘找到了老赵,一阵“咬耳朵”,计策商量好,迫使老李主动“缴械投降”拆除破煤棚。真是“胡同虽小乾坤大,藏龙卧虎我当家,人人为他献计策,真情一片遍地花。”
镜头定格在“吴奶奶烂肉面馆”,一碗面一吃就是几十年,吃出了邻里的情,吃了一份真挚的香!留驻胡同的老味道,好像嗅到了来年槐花绽放时的一袭清香。每个人都把胡同当成了自己的家,街坊邻里的照应,默默情感的积淀,几十年如一日的厮守,变迁的是生活的富足,不变的是彼此的情感。家家户户幸福殷实,皆源于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了历史街区这一张崭新的名片,邻里守望相助,共同为面馆的乔迁之喜而合影留念!把一张张笑脸定格在镜头之中。
忙碌的老赵喜上眉梢,党徽挂在胸前,老赵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为民干实事的老赵的形象永远让人难以忘记。
影片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基层并且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虽然是一部文艺创作的电影,但电影主人公赵建国作为最基层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里面的人物全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用小人物折射出大时代,彰显出源于平谷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成效。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赵大爷让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胡同街坊之间的邻里情非常温暖。情满四合院,情满小巷。北京面貌的改变,就是这样靠基层做起来的。家暖、巷暖、国家才能更暖;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所以不仅北京要呼唤更多的‘赵大爷’,全国都要呼唤更多‘赵大爷’!
《小巷管家》观后感
《小巷管家》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基层。以千千万万个活跃在首都基层的街巷长为原型,生动展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创新体制下基层治理的新风貌,并且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愧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最实际,最生动的主题教育。
《小巷管家》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表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影片中的人和事就是老百姓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那熟悉的一桩桩一件件就是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个人物也是栩栩如生,影片再现了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几位居民李京胜、张同生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体现出北京人性格中的大气和幽默,邻里间既有小摩擦又有互相帮助。胡同街坊之间的邻里情也非常温暖。情满四合院,情满小巷,非常接地气。片中主人公赵建国,他不仅心系胡同管理,关心胡同里居民的生活,积极引导居民自治、协商共治,使人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赵大爷热心帮助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人,他不顾自己年岁已大,心里装的都是小巷里居民的事。他想尽办法起早贪晚、节约资金为小巷的环境进行图纸设计,选购花卉,美化环境。一方面小巷得到了治理但不忘居民的就业,解决了吴奶奶的烂肉面馆的安置,让出自己家的院子解决了三轮车停放问题。使小巷居民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依然可以吃到他们熟悉的味道。赵大爷的辛苦与付出得到了小巷居民的认可和尊重。赵大爷让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家暖、巷暖、国家才能更暖;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见真情,北京面貌的改变,就是这样靠基层做起来的。凡事要细心用心,真心就能做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影片中的赵大爷激励我勇于担当,要有所作为,从我做起,立足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既要有信心,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把平凡的事情做好。遇到困难问题,想办法多付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务于自己所在社区,服务于街道,也要为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建设,发挥自己的微薄之力。
“扎根”基层不放松
近日,一部热映影片《小巷管家》走入大家的视野,片中的赵大爷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大情怀。他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作为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小巷管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榜样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由此可见,基层历练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干部投入到了广阔的基层一线,青年干部到基层经受锻炼,既是新形势下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需要,又为青年干部在条件和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施展才干、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舞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上山下乡插队生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干部,要想成才,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最了解群众需要,党员干部要时刻找机会往群众里钻,要经常和群众打交道,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是每位基层干部都必须练好的“基本功”。要像“小巷管家”赵老师一样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只有真正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需要,用心开展调研,考虑施政决策的可行性,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对单调枯燥,对青年干部是不小的考验。要耐得住寂寞,找准自身定位,确定目标方向,在平凡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在普通的岗位中磨砺自己;要忍得了冷清,在枯燥的生活中加强学习,练就坚实的基本功,做好每一件小事,完善每一个细节,努力成为多面手;要沉得下心境,努力培养冷静思考、扎实行动的工作作风,善于学习总结他人长处,做到冷静而不躁动。总书记曾这样勉励广大青年:“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鼓励和期许,吃苦不怕苦,负重不怕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扎根”基层不放松,当好时代“答卷人”!
小人物也有大情怀
10月30日下午,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小巷管家》。片中,以赵建国(巩汉林饰)为首的小巷管家凭着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一件件解决了困扰街坊四邻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故事略带幽默却又充满真情,是一部接地气,充满人情味的好影片。这部影片在如何做好社区工作方面,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方面,做好社区工作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社区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所以,要想做好社区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各方面,让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众志成城共创美好未来。
另一方面,做好社区工作要围绕服务主题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作为社区工作者,要知道社区服务的主题是什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结合社区工作特点及工作需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为群众解决紧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