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观后感
《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观后感
周一早上,我们学校的x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课网课——“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这节课我有很大的感触,自然灾害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这八个字的重要性。
202_年开春,世界各地灾难不断,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浓烟滚滚,首都引起严重雾霾,伸手不见五指;随后,因为吃野味引起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中国武汉全城封锁;紧接着,美国首次爆发的乙型流感接踵而至;一场举世罕见的暴风雪埋了加拿大的一座城;东非也迎接了史上最严重的煌灾……这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而人类在她面前是何其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与她和睦相处。
面对新冠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些勇敢、美丽的逆行者们奋勇向前,替我们挡住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全,以身犯险,捍卫住了大家的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李兰娟带头抗击疫情取得巨大成效。他们不畏艰险,不顾年迈,奔赴前线,亲自带头指挥,令人感动不已。
而在战场上还有许多在战斗的人,90后武汉人民医院华雨辰誓与武汉共进退,自告奋勇成为成为了武汉志愿者,因为怕传染给爸爸妈妈,每次一回家就洗澡,爸爸妈妈问她,她就谎称是单位值班。像她这样勇敢无畏、积极为他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建设者、警察等大有人在。
他们的举动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此我向他们致敬:“你们辛苦了!”大难当前,我们都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了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目前疫情正处于关键时刻,在此提醒,大家:少出门,多喝水,多吃蔬菜,营养搭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今年注定非比寻常,但是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到不了的春天,这是一定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愿我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刻再次相遇。
第二篇:尊崇自然 敬畏生命
尊崇自然 敬畏生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选择手帕茶杯。人类离不开花草,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
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环境最直接的办法。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巾,全国每天就可以保护4万棵10岁左右的大树。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组员:毛文君 夏怡雯 李秀珊
第三篇: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5·12”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数字深深地烙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鹤童人的心中。生命因为救护而伟大、生命因为祭奠而永存„„在这一天,鹤童人集聚,一起以生命祭奠生命,为汶川祈福。
敬畏自然,’敬”是心怀对高山流水的虔诚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恭维;”畏”是灵魂深处的震颤而不是软弱的恐惧。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也雕琢不出喜马拉雅的雄峻,亚马逊河的奔腾婉转;最有威信的政治家,也统治不了阴晴圆缺与繁星璀璨。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对自然表现出集体性的狂妄和疯狂掠夺时,科学家们——即那些离真理最近的人,更多地选择了谦逊。牛顿在后半生已无心致力于科学,而是在神灵的世界里潜心。这说明了什么?也许在宇宙深处,科学和神灵本就是一体的。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就是自然界的神灵,就是自然界一条条精妙绝伦的定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就是对自然的一次成功模仿。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去敬畏这一位赐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发展的智者?我一直深信,是自然的伟力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们无知时教给我们它运作的定律,当我们错误地滥用了这些定律时,它用灾难的方式给我们以警示。
只有敬畏自然,在敬畏的基础上获取自然的赠予,我们才能以最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不得不感叹东方哲学的玄妙——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应该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利用最智慧的结合。
如今,汶川地震已过去七年,长照联盟也走过了七个年头,先后历经“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8.03”鲁甸地震,加上“4.25”尼泊尔地震,七年,五次救援行动,救灾范围从国内跨越到国际!鹤童人的实力与大爱在抗震救灾照护中彰显,5月12日鹤童尼泊尔救援团队将再次出征。奉献人道主义大爱,为在尼泊尔地震中罹难的万千灾区孤老孤残提供志愿照护服务。
第四篇:敬畏自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敬畏自然》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2、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5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思考:
⑴、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2、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
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
⑴、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⑵、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
⑶、议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问题探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⑴、“敬重”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⑵、畏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
⑶、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
⑷、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五、小结反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练习巩固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5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2、搜集资料(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练习一
二、结合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浪迹斑斑的矿空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如: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反思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
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6该课“课外拓
展”部分内容。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锏那苛业挠腔家馐丁?o:p>
三、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7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研读课文
1、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3、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5、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①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①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②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③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反思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8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九)布置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
第五篇: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案设计:审核人:复核人: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一、课前自学
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合作探究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组间展示,精讲点拨
1、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四、达标检测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拓展提升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