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202_《叶问4:完结篇》电影观后感及优秀影评(最终五篇)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77-929866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29 21:54: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叶问4:完结篇》电影观后感及优秀影评

《叶问4:完结篇》讲述叶问挺身而出,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营拼死一战,以正宗咏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功夫的故事情节。而关于观看《叶问4》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1】

《叶问4》的上映,某种程度上来说,和隔壁的《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意义相同——它们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星战9》为天行者家族贯穿始末的9部电影史诗划上了句号,而在看完《叶问4》后,相信不少人也会不禁问道:这会是功夫片的落幕了吗?

这么说似乎有点夸张,因为我们的国产电影从不缺少动作片,但我窃以为那些作品与所谓的功夫片是有不同的。

如张艺谋导演的《影》和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等,虽然都有重头的动作戏,但其动作元素和美术、摄影一样,是完全服从于叙事的,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夫片”。

如《绣春刀》系列,是近年来难得质量上乘的国产动作片,但其动作设计中已经揉合了泰拳、摔跤、柔术等多种武术元素,与传统的功夫片有一些区别。

至于像徐克的“狄仁杰系列”,虽然还有港片中那些武行痕迹的功夫戏份,但徐老怪早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特效的应用上了。

我心中的功夫片,是以展现中华武学为主要目的电影,功夫在电影中的地位,甚至要与故事的重要性看齐,而武打场面的呈现,则一定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且不能仅依靠用镜头和剪辑来完成——这无疑对演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这个标准筛选下来,你就会发现如今的华语电影中,真就只剩下《叶问》系列这么一块招牌了。成龙大哥虽然还在敬业地冒险,但已经快打不动了,而吴京则更加热衷于在各种类型的商业片中尝试。

所以,我们看《叶问4》,看的就是功夫,就是甄子丹,就是袁和平。

在《叶问4》中,叶问“打过”的人,既有唐人街的中国拳师,也有美国校园的小混混,既有空手道的高手,也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而像以往的《叶问》系列一样,袁和平为甄子丹设计的武打动作都是有“针对性”的。

叶问打小混混的时候,出手非常克制,而且都是教训性质的攻击,如揪耳朵、打屁股这种。这里既是表达对手与叶问差距太大,以至于叶问在格斗中游刃有余,也是侧面彰显叶问的宗师风范,不屑与小辈动真格。

而在与外国的空手道高手和美国军官比试的时候,攻击节奏和技巧性自然就上来了。

有一些网友将《叶问4》与抗日神剧对比,这样的吐槽有点夸张了。叶问没有飞檐走壁的神功,更没有以血肉之躯对付坦克大炮。值得注意的是,《叶问4》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历史上的叶问彼时已经是古稀之年了,而电影中即使主角光环再强大,也没有让叶问像前三部中那样逆天。

更加重要的是,《叶问4》中的叶问还有着身患癌症的设定,身体机能自然更加脆弱一些,无论是力量、续航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叶问都是逊于对手的,这就使得他无法在格斗中和对手进行有效的“等价交换”,至于“占便宜”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看到,《叶问4》中的叶问在和高手对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喘不过气来的情况,这是前三部中很少出现的,无疑是叶问体能下降的表现。

而在和空手道高手和美国军官的“生死之战”中,叶问所使用的招数,不仅全力体现了咏春拳“近身不饶人”的贴身短打特点,所谓的“宗师范”也少了一些,多了一些更加实际也更凶狠的打法。

如《叶问3》中“咏春内战”时张天志所使用的戳伤敌方眼睛的“标手”,在咏春一脉中属于比较伤和气的杀招,一般以武会友时是不会用的。《叶问3》正是以此细节来表现张天志的功利心,而《叶问4》中“年老力衰”的叶问不仅用了“标手”,甚至连更加“下三滥”的“撩阴腿”都用上了。

这样的动作设定,一方面是体现叶问的身体机能下降,无奈之下要运用更丰富的技巧来弥补,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敌方充满恶意的残酷攻击的回应。

甄子丹扎实的功底和袁和平合理的设计,最终让《叶问4》中的叶问依然很“能打”,也打得很好看,而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其他动作演员的表现。

陈国坤再次出演李小龙效果不错,事实上他也是现阶段最适合演李小龙的演员了,《叶问4》中也给了他足够的篇幅来展示实力。

陈国坤不仅重现了李小龙在美国空手道比赛中的经典画面,还在一场街头格斗中全面展示了李小龙的武术风格,堪称全片最精彩的武打戏份之一。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演员是吴樾,他这次饰演的是唐人街的华人领袖万宗华,本身是一位太极拳宗师。

看过片子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无论是在与叶问的切磋中,还是与空手道高手的比试中,吴樾饰演的万宗华,都体现出了强烈的抢攻欲望和极为刚猛的格斗风格,比《叶问2》中的洪金宝还要大开大合。

是不是觉得这与我们印象中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风格大相径庭?

我们常见的慢吞吞的养生太极拳和真正格斗中的太极拳自然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仔细观察袁和平为吴樾设计的动作,就会发现吴樾虽然打得刚猛,但太极拳“因势利导、借力打力”的武术思想其实都有体现,而吴樾本也是一位八极拳高手。

能够让观众领略到太极拳的另外一面,吴樾的表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最后,谈一谈故事。

有些人觉得功夫片往往只顾“打”,忽略了文戏,其实有失偏颇,除了在武戏上的独树一帜,人物塑造和情感升华的讲究同样是《叶问》系列可圈可点的地方。

《叶问4》的故事看似与前作“一脉相承”,第一部在大陆打日本人,第二部在香港打洋人,第三部在香港打泰国人、黑人外加“咏春内战”,第四部则终于“冲出亚洲”,来到了美利坚的领土上。

但《叶问4》真正一脉相承的,其实是对于叶问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将叶问一步步“打造为人”的过程。

我们知道前两部《叶问》系列中,叶问的斗争都是为了民族大义和自尊,人物形象很高大,有种“神性”盖过了“人性”的趋势。

到了第三部中,导演叶伟信开始将叶问的活动范围“缩小”,叶问保护的对象变成了一所学校或自己的家庭,而在第三部的结局中,更是将叶问和妻子的感情进行了升华。

到了《叶问4》中,叶问的情感纠结则系于小儿子叶正身上。丧母的男孩子进入了叛逆的青春期,而作为父亲的叶问虽然爱子心切,却与儿子的沟通始终有力不逮,很普通的家庭故事,就像你想追求你的音乐梦想但你爸妈非让你考公务员一个意思。

远赴美国帮儿子找学校的叶问,在与万宗华的女儿万若男的来往中,渐渐明白了孩子的心思,也明白了自己作为家长不该左右孩子的人生决定,更应该支持孩子。最终叶问回国后表示尊重儿子的选择,父子之间也完成了和解。

其实无论是叶问在大洋彼岸和种族歧视的斗争,亦或是和儿子之间父子关系的转变,都体现出了一个贯穿四部《叶问》系列的思想核心,就是“尊重”。

从叶问那句著名的“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人,只有尊重老婆的人”,到洪金宝的“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是不行”,到这一部中叶问所说的“学武之人的初心”,四部《叶问》,最终呈现出了一种略带儒家色彩的武学精神:

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2】

从202_年的《叶问》到202_年的《叶问4》,“叶问系列”11年的长跑,随着《叶问4:完结篇》的上映而终告大幕落下。

近年来,刻画上个世纪“武林往事”的港片们,虽然一直没有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必须承认的是,关注此题材的作品已经稀缺。我们都知道,华语功夫片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并且每况愈下。

当然,《武侠》、《一代宗师》、《师傅》、《箭士柳白猿》在其中都算是不错的作品,而成功的系列却只有一个:“叶问系列”。在逆流中,“叶问系列”仍能不断地推出新作并获取市场成功,如今回想起来,这几乎是一件难以复制的事。

“叶问系列”最受欢迎的地方,就在于它传承并改造了传统功夫片的内核,塑造出一位足够撑起四部电影的人物。

《叶问》最初设置在1935年的佛山,当时的叶问已经步入中年,却要面对国破家亡的威胁。整个系列没有从叶问的少年与青年时期开始着笔,这着实是一个关键的选择。

因为这个系列的跨度不小,所以编导也在不断地对叶问的人物形象与影片主题做出调整。

第一部中的叶问面临着国仇家恨,即便自己的性格低调,但对立面仍随着时代洪流而不断涌现。他对此的回应与对抗也显得更为“意气风发”,是他的全盛时期。

《叶问2:宗师传奇》延续了前作中的人物形象。叶问从佛山到香港,有着立足的艰难。时代发展下,武林的格局在逐渐收缩,叶问自身的格局却在扩大。

《叶问3》和前两部产生了较大的不同,对于步入老年的叶问,电影有了更多日常生活的细节呈现。他开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从武术移向照顾生病的妻子与家庭之上,温柔好男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叶问4》则是对叶问的最终书写。打戏之外的人物形象,塑造得要比打戏本身更加出彩——两鬓稍许霜白的叶问,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想要让儿子叶正走上正途,太极宗师万宗华则与他互为镜像,“异乡与异客”的题旨不由地令人慨叹。

《叶问4》的主题之一,关于中国文化如何面对世界,其实也是“叶问系列”一以贯之的核心问题。

从《叶问》中与日本军的对抗,到《叶问2》对英国拳手的反击,再到《叶问4》对美国军方的歧视还手。叶问的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里面是二十世纪国家的沉浮、武林的沉浮,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意义上的反抗。

被“中华总会”的老师傅们斥为“标新立异”的李小龙,是这个问题在新时代下的答案——要走出唐人街,用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待中国的偏见。

李小龙在《叶问2》和《叶问3》中都曾作为“彩蛋”而出现,此次在《叶问4》中,他在美国的事业起步,和叶问师徒团聚。不再仅是作为客串,影片中还高度还原了李小龙在美国空手道大赛上的名场面和街头一整场的打戏。这些场面,都意味着武术发展的新时代到来。

这种“新”也体现在拍摄手法的转变。从《叶问》到《叶问4》,每一部的拍法都不尽相同,里面包含了每个时代的不同气息。从老佛山、老香港,再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和七十年代的旧金山。我们可以看到,叶问越来越老,但《叶问4》却是四部曲中“最新”的。在场面调度、打斗招数上,都越来越像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

《叶问4》中的打斗戏分为两种方向:与美国军方人物的几段打斗重头戏、李小龙的街头打斗,更倾向于动作的力量与视觉冲击;而与“自己人”的比试,比如叶问和万宗华在家中的切磋,是限定空间下的腾挪闪躲,在之前的每部《叶问》中都有,这种动作戏把重点放在细节上,很多招点到为止,体现咏春拳短打寸劲以及和太极拳之间的互补特点。

这两种方向的打斗戏,都保持了系列的一贯水准,前者在场面上更有气势,后者在动作上行云流水。

无论是叶问在武术上的造诣,还是人物本身的塑造,前三部都已经做了足够的工作。所以,《叶问4》更倾向于一种人生最后阶段的总结。叶问与儿子叶正之间亲子关系的这条线,在简单的书写下获得了动人的情感。最终,叶问回家教叶正练拳,让叶正把自己练拳的画面摄录下来时,摄影机开始“回顾”他的一生,此处的“回忆杀”释放出了整个系列积攒的能量。

叶问人生的最后一程,仍是“一代宗师”,但更是一个慈父。甄子丹对待自己的这四次表演,每次都有些许的差异,而这一次则是最出彩的——握拳时发抖的双手、充满遗憾却又怀着释然的双眼,他将老年叶问的动作与眼神细节诠释到位,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与角色在走过四部电影后所产生的真实情感。

据说,这会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对于他,也对于这个系列,《叶问4》这个完结的落位点虽然存在着些许缺憾与不足,但仍旧打动人心,是一次不错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3】

“咏春,叶问。”

这一句简洁有力的台词无疑成为《叶问》系列的招牌,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动作盛宴来临。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我要打十个”、“你以为你是叶问啊?”这种偶尔会在朋友圈出现或茶余饭后谈论起的经典段子,足以证明叶问的宗师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部。而《叶问4:完结篇》的到来昭示着这一系列的彻底完结,同时这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4:完结篇》依旧是甄子丹搭配袁和平的组合,这对师徒搭档确保了武戏能延续前一部的火爆,此次武戏的精彩看点有咏春单手对太极、咏春对空手道等。每场武戏都充满了袁和平个人一贯的动作美感与细节描绘,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非常好地融合进去,充分发挥出咏春的特点。

让人倍感惊喜的还有角色李小龙的出现,相比上一部戏份极少的布鲁斯李,这一次李小龙的粉丝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特型演员”陈国坤的出现撇去了CG技术的违和感,不仅带来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斗,更是把李小龙身上的硬汉气概与尊师重道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挥舞双节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点,实在是一次满怀诚意的致敬。

《叶问4:完结篇》最好的地方,是着重于叶问晚年时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开始细致描绘。相比起前三部系列电影,叶问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巅峰时期的光环,晚年叶问的精神状态,更多时候是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样,一个宗师背后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壳,里面全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晚年的叶问身体检查出癌症,但叶问对自己的儿子叶正始终放不下心。叶问与青春叛逆期的叶正从不互相理解,缺少了爱妻张永成作为缓冲,两人的突出常常一触即发。后来,叶问去美国帮叶正找学校,想强制性送儿子出国读书。在旅程中,叶问以万宗华父女的关系为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管教方式,开始站在叶正的角度去感受对方,亲自教儿子武术,让儿子传承咏春的精神。而叶正也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导演叶伟信延续了上一部的铁汉柔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刻画叶问与叶正的父子情上。叶伟信深知习武之人并不习惯以似水柔情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克制式的父子情实在过分抓人了,比方说叶问即使身处美国,每晚依然会准时打越洋电话给叶正,而叶正不愿意接电话,等镜头转回来,只剩叶问孤零零地拿着电话看着窗户的落寞画面。还有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教叶正打木桩的时候,父子与木桩相对,两人相顾无言,只有那乒乒作响的木桩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来回碰撞,想说的话一切尽在其中。

有网友认为“编不下去的时候打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叶问》系列,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每一场打戏和文戏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次出手都可以从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到态度和民族情绪,叶问的精神也是从动作设计中慢慢浮现,让观众有一定的深刻领会。

再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叶问的精神。从电影开场一路看下去,最为让人叹服的是电影重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华人在西方国家屡屡遭受的歧视与不公平。通过叶问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照顾。对于长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国人来说,家的观念很重要。许多时候,中国人考虑到生存和顾全大局常常会选择低调隐忍,却没想到这种隐忍常常被气焰嚣张的外国人所利用,导致我们平白无故被打上了许多难听的称号。直到李小龙的出现,这种困境才得以突破与改善。

我们十分清楚叶问此生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养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龙。时至今日,李小龙仍然代表着华人,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领袖。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李小龙能打,一秒能出九拳,可以打趴比他高大一倍的外国人,更是因为李小龙顽强对抗的精神贯穿了那些年月备受压迫的海外华人。李小龙带领华人站出来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李小龙身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从叶问身上传承而来。

因此,叶问身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这就与叶问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儒家的仁、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都造就了叶问的谦恭礼让、平和淡然。在各种被叫嚣的环境中,叶问明明清楚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去刻意展示,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让人感到他形象的挺拔,这样的光芒确实让人折服。时至今日,《叶问》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记住,不仅仅只是它打斗的咏春拳精彩,硬桥硬马的动作场景。而是在电影中,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久违的中华精神。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并非只是培养李小龙和推广咏春拳,而是叶问让这种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低调隐忍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挥出拳头不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勇敢站出来反抗是我们的民族尊严正受到压迫与欺凌。正如电影里叶问所说的:“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叶问身上的中华精神,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人身上固有的谦谦君子温文儒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正义的道德与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

最后谈谈叶问的演员——甄子丹。无论你对甄子丹有着怎样的承认肯定或者个人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子丹是国际上少有且尚处可打之年的中国功夫男演员。拍《叶问》第一部时,叶伟信曾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这个角色和甄子丹互相成就,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熟知叶问这位英雄人物也是因为甄子丹。

《叶问》这四部曲是否是一个好的电影系列,我相信自然要留给时间去评价,但《叶问》系列无疑把一个低调、真实、时常哀愁、更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一代宗师带上了舞台。不论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还是甄子丹塑造了叶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甄子丹确实用了十年苦功,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去把叶问这一国民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尽管甄子丹明确表示不再拍功夫片了,但在我看来,《叶问》系列已经没有遗憾了。

片尾响起了川井宪次创作《一代宗师》配乐,银幕上回顾着《叶问》系列的各种精彩瞬间,那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宗师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4】

《叶问4》绝对不是我今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它有很多刻意与使人尴尬的缺点,甚至与“牛逼”完全扯不上边,可这篇长文是今年唯一一篇受我体内那一点廉价的赤子之心驱动,以最真诚的热血写下的。我给《叶问4》打五星,不是说它没有扣分的点,只是,它来自一个格斗迷、港片迷、因《叶问1》而开始学习咏春近十年,现在却逐渐大腹便便的小辈私心,使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功夫片看到热泪盈眶,摸着肚腩想起了曾经自己的青春感动,并重新燃起奋斗的热血……

先抑后扬——我知道很多观众是不赞同我的五星评价,因为电影确实存在不少多数人认为是问题的矛盾,所以为了我的一番私心赞叹拥有最基本而巩固的立脚点(不求具备说服力,只求各位能够看得下去),我选择先将我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的缺陷与各位分享,一起来吐槽《叶问4》的尴尬之处。

最尴尬的莫过于故事剧情的空洞乏力,使《叶问4》与其说是电影,107分钟更像是以叶问为主角,一场又一场过关斩将游戏,从小怪打到大BOSS的擂台表演。

关于这个问题,我更想联系上前三部来作个对比:《叶问1》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开篇,它不仅成功利用侵华日军煽动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成功塑造了叶问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是在体现叶问强大的同时,没有使电影沦为叶问的独角戏,让一众配角都显得有血有肉,也没有过分夸大民族主义作用,它基于合理的现实背景,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必然的。相反例子可参考丹哥在《叶问》不久后出演的《精武风云陈真》,不谈其飘逸的武打设计,这就是一部使陈真从一位杰出人物被夸张为英雄人物而口碑失败的例子。

对于《叶问1》,就不多夸赞了,不然这又是另一篇长评。再来说说《叶问2》——如果说第一部以最诚恳的良心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第二部就开始偏离轨道,正好印证了IP MAN这个英文名,说是画龙点睛也好,说是讽刺也好,事实上就是如果第一部还是属于对叶问个人史实的一定改编,那么从它的大火之后就沦为基本无视史实的“YY同人作品”。因此,大家应当心里有数,也不用对此不断指责,但这情况就会为电影方造成不少的阻碍,因此第二部的评价自然就不如第一部了。在我心里,第二部是系列里最差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设计,即使有洪金宝的重磅加盟,贡献了圆桌的精彩片段,也难以掩饰最后“龙卷风”这个憨批对拳击的玷污,以及叶问如灵光一闪般的反杀。“叶师傅,尝试切他中路”这句话也成了一个梗在b站被网友们玩坏了……

到了《叶问3》,虽然豆瓣分数比第二部更低,但我反而相当喜欢这一部。相对于第一部的民族大义,第三部突出的重点是叶问作为一届武夫,更作为一位丈夫,硬汉柔情温文儒雅的那一面,对妻子的尊重与陪伴。在这一部里,打戏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与泰森的阁楼战,其次是电梯保护妻子一战,但最后与张晋的比试其实也并不差,可能在这方面就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形容了,因为与张晋针对咏春正宗的比试,充分发挥了咏春拳的特点,也体现了咏春与咏春交手时的情况,有非常精彩的黐手片段核心,对寻桥、标指的运用,以及延伸的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虽然相比起前两部能够激发民族主义情怀的张力,张晋作为大BOSS除了更帅之外显然是逊色不少,但对于咏春拳迷来说,应该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吧。

日本人打完了,英国人打完了,泰国人打完了,也证明了自己的咏春正宗,接下来到《叶问4》,果不其然该打美国人了;利用完家国之情,利用完师徒之情,利用完夫妻之情,最后也就只能利用父子之情与李小龙了——所以即使《叶问4》存在“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不少地方使我差点吼出一句“你们不要再打啦!要打就去……(哔)”的尴尬之处。虽然背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19世纪60年代华人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也让当下时代面临国际困难的中国人抱有一定共鸣。可惜全程剧情节奏、冲突都是靠无脑打斗来支撑推进,充分展现了编导脑细胞被榨干,是真的编造不出叶问到底还能做什么伟大壮举的苦恼,但比第二部有更加优秀的一个亮点映入了我的印象里,也就是叶问在作为父亲上对小儿子叶正管教的观念改变。从一成不变的顽固,到只有处于旁观者角度才能设身处地以同理心感受到儿子态度,继而启发了一定的反思,这条线的情节与转变非常自然,感动缓缓渗透。最后叶问在儿子面前只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随即打起木人桩的无言情景更是父子情的升华,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它却不饶人的哀伤。当然了,剧情上除了这个优点打动到我之外,其余真是无力吐槽,处处体现了无视人物智商与行为逻辑,只管硬生生往打斗上扯的强行刻意,消费与绑架情怀使其变得廉价,美军形象过于弱智,这是系列四部以来设计得最难以容忍的一次。

剧情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硬伤,其次就该吐槽一下导演叶伟信的分镜与剪辑。虽然说故事烂得掉渣,整部电影就像导演过去的《导火线》那般纯粹为武打设计存在,但前半段的过渡能不能不要那么支离破碎呢,几条线的同时处理断裂感很重,几场戏彼此之间的“链扣”不够紧实,有些场面“目的”痕迹太明显。叶伟信也是一个成熟的老导演了,从他与甄子丹的合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叶伟信对拍武打片该如何分配文戏与武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叶问4》真的稍微失手了。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5】

教育意义深刻…每季都有叶师傅的教诲,这一终章讲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种族歧视,让人有很深的体会,对孩子不应该是像咏春叶师傅和太极万师傅那样,未明清状况就先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也学习一味的忍让;更不该像美国的海军教官一样,对孩子纵容,不问分明只凭主观臆断,才导致培养出与顽劣社会人士早恋的,还有着嫉妒任何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个性的孩子。

每次看叶师傅的战斗,都仿佛身临其境,掌心也总不自觉冒汗,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才更能调动中国人的心情。最后的回忆时刻几乎泪就悬在眼前,是啊,虽然亲身去影院观看也就系列中的两部,但它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感动。那些人一直在说着《黄飞鸿》系列是中国功夫片最经典的,那是因为这部系列是他们曾亲身看过的,是那个年代急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刻,它应运而生,成了一代人不灭的记忆;而现在的《叶问》,虽不说剧情总体老套,无非是电视剧中常有的英雄横空出世,迎战各路豪杰的套路,但它胜在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们一时的情绪激昂,在我们走出影院后,还能想到叶师傅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总是心平气和的语气。我说,现在的00后这些年轻人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如今的中国已是空前强大,强于过去任何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把步子放在了对每个人的培养上,继承中华传统的精神,学习中华传统的文化,历代无数人继承的道理,此时,就展现在了“叶问”这么个人物的身上——“仁”,就是这么个字,先师口中相承,无数先辈身行力践,终于到了我们这代人该继承的时刻。

国家近年来的对黑势力的遏制,主要源头就是在校园内的宣传,说明国家也清楚,黑势力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上世纪中国的几十年的苦难中许多苦难人的早逝,导致其儿女传承断层,那时候的人,每个人都在担心着下一天,想的是利益,想的是不择手段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自己也懒得去教育,去发扬,目光短浅在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吃穿不愁,脱贫攻坚战势必成功,是时候要拾起前人打碎的石像了。叶问和黄飞鸿电影中虽然也有着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但那些幕后的人们确是真实想告诉我们,爱国的心永远是真的,仁义的精神也永远是真的。

也沉痛悼念因癌症而过世的叶师傅,同时感谢甄子丹,感谢能呈现出了这么个让我崇敬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人物。感谢《叶问》系列陪伴我长大,如果问我说中国电影有什么场景能像《iron man》里的打铁声一样经典,那么我一定会说——《叶问》里叶师傅的打木人桩声。

第二篇:《叶问4》完结篇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转眼来到202_年12月20日,叶问最终章全国上映,经过了虚惊一场的撤档,还是如期而至,而关于观看《叶问4》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1】

个人认为,甄子丹演员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叶问莫属,穿上长袍,一脸沉静,他便是咏春叶问。叶问相关系列的电影包括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前三部,张晋主演的叶问外传--张天志。以及梁朝伟主演的一代宗师。印象最深的是叶问1,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我要打十个那一部,202_年,去电影院看电影还不如现在这样流行,我印象里那一场影院里人很多,并且观影过程中全场鼓掌。

转眼来到202_年12月20日,叶问最终章全国上映,经过了虚惊一场的撤档,还是如期而至。虽然打着陪我妹出来放风的旗号,但我知道这也是我必看的一部非科幻大片,像对待金刚狼和钢铁侠一样,我们需要在影院与甄子丹版的叶问说声再见!看完电影回来以后,我就一直想给我妹发微信说这个电影没我想象中的好看,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冲动,慢慢想,慢慢捋清楚思路,再下结论。我认为差强人意的原因有:

1.全片延续了前三集的一贯套路,男二要么死要么重伤;所有其他拳法的师傅都是开始排斥叶问,最后被叶问救了性命;反派男一号,男二号都只有叶问才打得过。情节一致的如同ctrl+c,ctrl+v。

2.三场重要的打戏略显冗长,虽然我知道第一场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李小龙怎样打人,第二场和第三场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领略叶问的厉害。

3.叶问的两场打戏都用了第一部中一个打十个的快拳连续那一招,在第一部看的时候觉得很惊艳,这一次再看,而且是两次,有点没新意。

4.看完电影,我专门问了一下学识渊博的老师,美国推行和接受中国功夫,海军陆战队把中国功夫纳入日常训练,是叶问推动的吗?和他有关吗?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综上所述,我觉得终结篇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转念一想,202_年到202_年,首先能将这个系列完结,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另外,长袍加身的甄子丹一脸沉静,与世无争世外高人的样子,活脱脱就是叶问本问,真真儿的把一代宗师的感觉演活了。

每一部电影所传递的都是中国虽是隐忍的民族,但是我们也是有血腥有筋骨的,不管对方是日本武士,美国拳王,海军陆战队跆拳道高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以还之!只这一点,便值得推荐。贯穿全集的朋友之情,父子之情,同胞之情,也是情情珍贵。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2】

「叶问4」,比我预计要的好,功夫元素是其次的,令我惊讶的是,对于如何展现唐人街当时的精神困境、华人遭受的压迫,甚至是他们复杂乃至于自卑的心理,影片表现得精准,惹人深思。

我旁边坐着鹤发啤酒肚的白人,挺着啤酒肚,面对煽情的配乐,我一度羞颔,怕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部中华民族主义影片,但其实不是的,不是在激化美中的权力对峙、强调中国叙事、丑化白人,只是在批判那些动辄就对外族裔喊「快点回到你的国家」的白人至上主义者。

影片的前几幕,李小龙就因开武馆、教洋人中国功夫,而遭到唐人街其他华人师傅的非议,他们的祖辈为建设太平洋铁路、钉下最后一颗金钉的华工,其贡献却被美国长时间地忽略,歧视像是每天的洗脚水,已经浸淫到他们的发肤,乃至于白人本身,也成了一种原罪与恶。

就像我们现在,美国一发生枪击,就有人会鼓掌、会留言「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而罔顾死者。

但是叶问问了一句:「你们有没有试着走出过唐人街,和白人交流,或者反抗呢?」

有没有试过改变现状?还是试着聚居,保持仇恨地忍受,会更简单一点?

然后回答当然是:「你没在这里呆过,你不知道,华人与白人,就是东郭与狼」。

叶问回到香港时,虽然决定不把孩子送到美国了,但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在哪里不重要,人自信是最重要的。」

吳建豪饰演的海军军官,也存在着身份与文化认同的问题,他打不过白人同事,但对于把中国功夫引入美国海军训练体系,却十分执着,把木人桩扛到军中,华人白人对垒,他录视频,白人赢,他就放下录影机,不录了,手颤抖着,有屈辱,有脆弱,也有不平,华人赢,他又赶忙拿起录像机,他得到了他需要的根的慰藉与自豪。

这些早中期在美华人的面面观,影片中的呈现是真实、复杂且多元的。

并不是叶问一个人打一整个美国海军部队的超级英雄电影。

甚至很多华人师傅,被白人打,一打也就趴下。

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则是,无须再由好莱坞来诠释李小龙,相比昆汀银幕中好勇斗狠、性格傲慢的李小龙,叶问中的李小龙,无疑更正面积极,但是这个人物令人印象不深,真实性不足,作为文化符号的意味,显然要更足。

叶问系列的咏春精神,在此片中也没有丢掉,叶问平和,谦逊,少言,不讲大道理,不高调展示拳法,打斗时不狠戾,不重伤人,但遇不公义之事时,也直面对峙,绝不回避。

这就很咏春了。

叶问系列给我的感受是,他虽然是用武力获胜的,但是你也感觉,他也用他的心理、观念与智慧,征服了你。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3】

“咏春,叶问。”

这一句简洁有力的台词无疑成为《叶问》系列的招牌,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动作盛宴来临。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我要打十个”、“你以为你是叶问啊?”这种偶尔会在朋友圈出现或茶余饭后谈论起的经典段子,足以证明叶问的宗师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部。而《叶问4:完结篇》的到来昭示着这一系列的彻底完结,同时这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4:完结篇》依旧是甄子丹搭配袁和平的组合,这对师徒搭档确保了武戏能延续前一部的火爆,此次武戏的精彩看点有咏春单手对太极、咏春对空手道等。每场武戏都充满了袁和平个人一贯的动作美感与细节描绘,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非常好地融合进去,充分发挥出咏春的特点。

让人倍感惊喜的还有角色李小龙的出现,相比上一部戏份极少的布鲁斯李,这一次李小龙的粉丝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特型演员”陈国坤的出现撇去了CG技术的违和感,不仅带来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斗,更是把李小龙身上的硬汉气概与尊师重道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挥舞双节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点,实在是一次满怀诚意的致敬。

《叶问4:完结篇》最好的地方,是着重于叶问晚年时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开始细致描绘。相比起前三部系列电影,叶问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巅峰时期的光环,晚年叶问的精神状态,更多时候是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样,一个宗师背后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壳,里面全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晚年的叶问身体检查出癌症,但叶问对自己的儿子叶正始终放不下心。叶问与青春叛逆期的叶正从不互相理解,缺少了爱妻张永成作为缓冲,两人的突出常常一触即发。后来,叶问去美国帮叶正找学校,想强制性送儿子出国读书。在旅程中,叶问以万宗华父女的关系为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管教方式,开始站在叶正的角度去感受对方,亲自教儿子武术,让儿子传承咏春的精神。而叶正也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导演叶伟信延续了上一部的铁汉柔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刻画叶问与叶正的父子情上。叶伟信深知习武之人并不习惯以似水柔情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克制式的父子情实在过分抓人了,比方说叶问即使身处美国,每晚依然会准时打越洋电话给叶正,而叶正不愿意接电话,等镜头转回来,只剩叶问孤零零地拿着电话看着窗户的落寞画面。还有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教叶正打木桩的时候,父子与木桩相对,两人相顾无言,只有那乒乒作响的木桩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来回碰撞,想说的话一切尽在其中。

有网友认为“编不下去的时候打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叶问》系列,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每一场打戏和文戏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次出手都可以从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到态度和民族情绪,叶问的精神也是从动作设计中慢慢浮现,让观众有一定的深刻领会。

再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叶问的精神。从电影开场一路看下去,最为让人叹服的是电影重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华人在西方国家屡屡遭受的歧视与不公平。通过叶问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照顾。对于长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国人来说,家的观念很重要。许多时候,中国人考虑到生存和顾全大局常常会选择低调隐忍,却没想到这种隐忍常常被气焰嚣张的外国人所利用,导致我们平白无故被打上了许多难听的称号。直到李小龙的出现,这种困境才得以突破与改善。

我们十分清楚叶问此生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养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龙。时至今日,李小龙仍然代表着华人,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领袖。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李小龙能打,一秒能出九拳,可以打趴比他高大一倍的外国人,更是因为李小龙顽强对抗的精神贯穿了那些年月备受压迫的海外华人。李小龙带领华人站出来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李小龙身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从叶问身上传承而来。

因此,叶问身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这就与叶问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儒家的仁、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都造就了叶问的谦恭礼让、平和淡然。在各种被叫嚣的环境中,叶问明明清楚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去刻意展示,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让人感到他形象的挺拔,这样的光芒确实让人折服。时至今日,《叶问》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记住,不仅仅只是它打斗的咏春拳精彩,硬桥硬马的动作场景。而是在电影中,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久违的中华精神。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并非只是培养李小龙和推广咏春拳,而是叶问让这种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低调隐忍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挥出拳头不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勇敢站出来反抗是我们的民族尊严正受到压迫与欺凌。正如电影里叶问所说的:“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叶问身上的中华精神,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人身上固有的谦谦君子温文儒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正义的道德与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

最后谈谈叶问的演员——甄子丹。无论你对甄子丹有着怎样的承认肯定或者个人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子丹是国际上少有且尚处可打之年的中国功夫男演员。拍《叶问》第一部时,叶伟信曾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这个角色和甄子丹互相成就,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熟知叶问这位英雄人物也是因为甄子丹。

《叶问》这四部曲是否是一个好的电影系列,我相信自然要留给时间去评价,但《叶问》系列无疑把一个低调、真实、时常哀愁、更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一代宗师带上了舞台。不论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还是甄子丹塑造了叶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甄子丹确实用了十年苦功,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去把叶问这一国民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尽管甄子丹明确表示不再拍功夫片了,但在我看来,《叶问》系列已经没有遗憾了。

片尾响起了川井宪次创作《一代宗师》配乐,银幕上回顾着《叶问》系列的各种精彩瞬间,那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宗师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4】

《叶问4》绝对不是我今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它有很多刻意与使人尴尬的缺点,甚至与“牛逼”完全扯不上边,可这篇长文是今年唯一一篇受我体内那一点廉价的赤子之心驱动,以最真诚的热血写下的。我给《叶问4》打五星,不是说它没有扣分的点,只是,它来自一个格斗迷、港片迷、因《叶问1》而开始学习咏春近十年,现在却逐渐大腹便便的小辈私心,使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功夫片看到热泪盈眶,摸着肚腩想起了曾经自己的青春感动,并重新燃起奋斗的热血……

先抑后扬——我知道很多观众是不赞同我的五星评价,因为电影确实存在不少多数人认为是问题的矛盾,所以为了我的一番私心赞叹拥有最基本而巩固的立脚点(不求具备说服力,只求各位能够看得下去),我选择先将我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的缺陷与各位分享,一起来吐槽《叶问4》的尴尬之处。

最尴尬的莫过于故事剧情的空洞乏力,使《叶问4》与其说是电影,107分钟更像是以叶问为主角,一场又一场过关斩将游戏,从小怪打到大BOSS的擂台表演。

关于这个问题,我更想联系上前三部来作个对比:《叶问1》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开篇,它不仅成功利用侵华日军煽动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成功塑造了叶问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是在体现叶问强大的同时,没有使电影沦为叶问的独角戏,让一众配角都显得有血有肉,也没有过分夸大民族主义作用,它基于合理的现实背景,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必然的。相反例子可参考丹哥在《叶问》不久后出演的《精武风云陈真》,不谈其飘逸的武打设计,这就是一部使陈真从一位杰出人物被夸张为英雄人物而口碑失败的例子。

对于《叶问1》,就不多夸赞了,不然这又是另一篇长评。再来说说《叶问2》——如果说第一部以最诚恳的良心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第二部就开始偏离轨道,正好印证了IP MAN这个英文名,说是画龙点睛也好,说是讽刺也好,事实上就是如果第一部还是属于对叶问个人史实的一定改编,那么从它的大火之后就沦为基本无视史实的“YY同人作品”。因此,大家应当心里有数,也不用对此不断指责,但这情况就会为电影方造成不少的阻碍,因此第二部的评价自然就不如第一部了。在我心里,第二部是系列里最差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设计,即使有洪金宝的重磅加盟,贡献了圆桌的精彩片段,也难以掩饰最后“龙卷风”这个憨批对拳击的玷污,以及叶问如灵光一闪般的反杀。“叶师傅,尝试切他中路”这句话也成了一个梗在b站被网友们玩坏了……

到了《叶问3》,虽然豆瓣分数比第二部更低,但我反而相当喜欢这一部。相对于第一部的民族大义,第三部突出的重点是叶问作为一届武夫,更作为一位丈夫,硬汉柔情温文儒雅的那一面,对妻子的尊重与陪伴。在这一部里,打戏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与泰森的阁楼战,其次是电梯保护妻子一战,但最后与张晋的比试其实也并不差,可能在这方面就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形容了,因为与张晋针对咏春正宗的比试,充分发挥了咏春拳的特点,也体现了咏春与咏春交手时的情况,有非常精彩的黐手片段核心,对寻桥、标指的运用,以及延伸的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虽然相比起前两部能够激发民族主义情怀的张力,张晋作为大BOSS除了更帅之外显然是逊色不少,但对于咏春拳迷来说,应该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吧。

日本人打完了,英国人打完了,泰国人打完了,也证明了自己的咏春正宗,接下来到《叶问4》,果不其然该打美国人了;利用完家国之情,利用完师徒之情,利用完夫妻之情,最后也就只能利用父子之情与李小龙了——所以即使《叶问4》存在“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不少地方使我差点吼出一句“你们不要再打啦!要打就去……(哔)”的尴尬之处。虽然背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19世纪60年代华人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也让当下时代面临国际困难的中国人抱有一定共鸣。可惜全程剧情节奏、冲突都是靠无脑打斗来支撑推进,充分展现了编导脑细胞被榨干,是真的编造不出叶问到底还能做什么伟大壮举的苦恼,但比第二部有更加优秀的一个亮点映入了我的印象里,也就是叶问在作为父亲上对小儿子叶正管教的观念改变。从一成不变的顽固,到只有处于旁观者角度才能设身处地以同理心感受到儿子态度,继而启发了一定的反思,这条线的情节与转变非常自然,感动缓缓渗透。最后叶问在儿子面前只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随即打起木人桩的无言情景更是父子情的升华,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它却不饶人的哀伤。当然了,剧情上除了这个优点打动到我之外,其余真是无力吐槽,处处体现了无视人物智商与行为逻辑,只管硬生生往打斗上扯的强行刻意,消费与绑架情怀使其变得廉价,美军形象过于弱智,这是系列四部以来设计得最难以容忍的一次。

剧情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硬伤,其次就该吐槽一下导演叶伟信的分镜与剪辑。虽然说故事烂得掉渣,整部电影就像导演过去的《导火线》那般纯粹为武打设计存在,但前半段的过渡能不能不要那么支离破碎呢,几条线的同时处理断裂感很重,几场戏彼此之间的“链扣”不够紧实,有些场面“目的”痕迹太明显。叶伟信也是一个成熟的老导演了,从他与甄子丹的合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叶伟信对拍武打片该如何分配文戏与武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叶问4》真的稍微失手了。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5】

教育意义深刻…每季都有叶师傅的教诲,这一终章讲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种族歧视,让人有很深的体会,对孩子不应该是像咏春叶师傅和太极万师傅那样,未明清状况就先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也学习一味的忍让;更不该像美国的海军教官一样,对孩子纵容,不问分明只凭主观臆断,才导致培养出与顽劣社会人士早恋的,还有着嫉妒任何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个性的孩子。

每次看叶师傅的战斗,都仿佛身临其境,掌心也总不自觉冒汗,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才更能调动中国人的心情。最后的回忆时刻几乎泪就悬在眼前,是啊,虽然亲身去影院观看也就系列中的两部,但它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感动。那些人一直在说着《黄飞鸿》系列是中国功夫片最经典的,那是因为这部系列是他们曾亲身看过的,是那个年代急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刻,它应运而生,成了一代人不灭的记忆;而现在的《叶问》,虽不说剧情总体老套,无非是电视剧中常有的英雄横空出世,迎战各路豪杰的套路,但它胜在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们一时的情绪激昂,在我们走出影院后,还能想到叶师傅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总是心平气和的语气。我说,现在的00后这些年轻人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如今的中国已是空前强大,强于过去任何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把步子放在了对每个人的培养上,继承中华传统的精神,学习中华传统的文化,历代无数人继承的道理,此时,就展现在了“叶问”这么个人物的身上——“仁”,就是这么个字,先师口中相承,无数先辈身行力践,终于到了我们这代人该继承的时刻。

国家近年来的对黑势力的遏制,主要源头就是在校园内的宣传,说明国家也清楚,黑势力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上世纪中国的几十年的苦难中许多苦难人的早逝,导致其儿女传承断层,那时候的人,每个人都在担心着下一天,想的是利益,想的是不择手段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自己也懒得去教育,去发扬,目光短浅在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吃穿不愁,脱贫攻坚战势必成功,是时候要拾起前人打碎的石像了。叶问和黄飞鸿电影中虽然也有着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但那些幕后的人们确是真实想告诉我们,爱国的心永远是真的,仁义的精神也永远是真的。

也沉痛悼念因癌症而过世的叶师傅,同时感谢甄子丹,感谢能呈现出了这么个让我崇敬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人物。感谢《叶问》系列陪伴我长大,如果问我说中国电影有什么场景能像《iron man》里的打铁声一样经典,那么我一定会说——《叶问》里叶师傅的打木人桩声。

第三篇:《叶问4:完结篇》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叶问4:完结篇》这部片子,讲述的不仅是咏春,更是叶问,是家庭教育,是中国功夫,是国家实力而关于观看《叶问4》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1】

叶问4 这部片导演完结这部片子的意愿很明确也很强烈。一开始就把癌症摆出来,让观者知道他最终的结局。4,相比较于前三部,激烈的打斗场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增加了很多感人的细节。比如叶问看着辩解的叶正,为了自己的兴趣向他争吵,叶问却打了他;叶问告诉肥波自己得了癌症,儿子听电话时那抽搐的哭泣;叶问打赢美国佬海军,那苍老的脸加上如释重负却迷茫的心情……

这部片子,讲述的不仅是咏春,更是叶问,是家庭教育,是中国功夫,是国家实力,是种族歧视……五部电影,(加上《叶问前传》不是甄子丹主演)讲述了叶问的一生,这位武术宗师,Kung fu这个单词的起源之人。没有叶问,就没有李小龙的传奇。中国功夫发扬到世界的进程又会推迟几十年。我真的很喜欢咏春,最大的原因是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电影,也是因为我父亲从前习武的遗传,让我对武术感兴趣。曾经因为看了叶问,让我从网上买咏春拳的书籍,跟着光盘练习小念头、寻桥。但是最后还是半途而废。我一直不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学习武术我没有坚持下来,但是喜爱武术,喜爱咏春,喜爱甄子丹,我却从未停止下来。

《叶问4》完结了叶问的一生,但没有完结咏春拳,没有完结中国功夫,没有完结我对武术的热爱。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2】

一开始之所以会去看只是因为国产系列电影本就不多,功夫片在如今更是如此,叶问系列这么多年一直看下来,总归是要去看到最后的。

看完后还是觉得蛮不错的,符合叶问系列一贯以来的手法。这一次的冲突源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从学校到军队都有这么一部分人存在。如今的我们可能已经很难有当年那样的一种别人从根本上否定这个民族、人种的经历和感受。中国没有种族歧视的根基和历史,地域歧视也越来越多只是拿来搞人黑人,最多也只是对某个群体的某一方面特性有意见,但种族歧视是全方位否定你作为人的存在,否定一个民族、人种、国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理所当然的,叶问遇到了,也出手了。

只是这一次,给我的感觉确实生活气息浓厚,总还有一种生活的艰辛在里面。他得了癌症,儿子叛逆,远赴美国却又屡屡不顺。

最后在李小龙对师傅的祭奠和对整个系列的回顾总结了叶问一生每每在民族遭遇危机的时候或主动或被动的站出来承担历史责任,展现了一代宗师的家国情怀,而穿插在其中家人、友人也体现了其平凡人的幸福。算是对整个系列的总结和升华,一路看下来的人真的感动不已。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3】

“咏春,叶问。”

这一句简洁有力的台词无疑成为《叶问》系列的招牌,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动作盛宴来临。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我要打十个”、“你以为你是叶问啊?”这种偶尔会在朋友圈出现或茶余饭后谈论起的经典段子,足以证明叶问的宗师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部。而《叶问4:完结篇》的到来昭示着这一系列的彻底完结,同时这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4:完结篇》依旧是甄子丹搭配袁和平的组合,这对师徒搭档确保了武戏能延续前一部的火爆,此次武戏的精彩看点有咏春单手对太极、咏春对空手道等。每场武戏都充满了袁和平个人一贯的动作美感与细节描绘,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非常好地融合进去,充分发挥出咏春的特点。

让人倍感惊喜的还有角色李小龙的出现,相比上一部戏份极少的布鲁斯李,这一次李小龙的粉丝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特型演员”陈国坤的出现撇去了CG技术的违和感,不仅带来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斗,更是把李小龙身上的硬汉气概与尊师重道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挥舞双节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点,实在是一次满怀诚意的致敬。

《叶问4:完结篇》最好的地方,是着重于叶问晚年时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开始细致描绘。相比起前三部系列电影,叶问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巅峰时期的光环,晚年叶问的精神状态,更多时候是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样,一个宗师背后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壳,里面全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晚年的叶问身体检查出癌症,但叶问对自己的儿子叶正始终放不下心。叶问与青春叛逆期的叶正从不互相理解,缺少了爱妻张永成作为缓冲,两人的突出常常一触即发。后来,叶问去美国帮叶正找学校,想强制性送儿子出国读书。在旅程中,叶问以万宗华父女的关系为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管教方式,开始站在叶正的角度去感受对方,亲自教儿子武术,让儿子传承咏春的精神。而叶正也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导演叶伟信延续了上一部的铁汉柔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刻画叶问与叶正的父子情上。叶伟信深知习武之人并不习惯以似水柔情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克制式的父子情实在过分抓人了,比方说叶问即使身处美国,每晚依然会准时打越洋电话给叶正,而叶正不愿意接电话,等镜头转回来,只剩叶问孤零零地拿着电话看着窗户的落寞画面。还有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教叶正打木桩的时候,父子与木桩相对,两人相顾无言,只有那乒乒作响的木桩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来回碰撞,想说的话一切尽在其中。

有网友认为“编不下去的时候打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叶问》系列,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每一场打戏和文戏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次出手都可以从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到态度和民族情绪,叶问的精神也是从动作设计中慢慢浮现,让观众有一定的深刻领会。

再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叶问的精神。从电影开场一路看下去,最为让人叹服的是电影重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华人在西方国家屡屡遭受的歧视与不公平。通过叶问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照顾。对于长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国人来说,家的观念很重要。许多时候,中国人考虑到生存和顾全大局常常会选择低调隐忍,却没想到这种隐忍常常被气焰嚣张的外国人所利用,导致我们平白无故被打上了许多难听的称号。直到李小龙的出现,这种困境才得以突破与改善。

我们十分清楚叶问此生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养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龙。时至今日,李小龙仍然代表着华人,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领袖。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李小龙能打,一秒能出九拳,可以打趴比他高大一倍的外国人,更是因为李小龙顽强对抗的精神贯穿了那些年月备受压迫的海外华人。李小龙带领华人站出来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李小龙身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从叶问身上传承而来。

因此,叶问身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这就与叶问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儒家的仁、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都造就了叶问的谦恭礼让、平和淡然。在各种被叫嚣的环境中,叶问明明清楚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去刻意展示,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让人感到他形象的挺拔,这样的光芒确实让人折服。时至今日,《叶问》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记住,不仅仅只是它打斗的咏春拳精彩,硬桥硬马的动作场景。而是在电影中,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久违的中华精神。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并非只是培养李小龙和推广咏春拳,而是叶问让这种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低调隐忍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挥出拳头不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勇敢站出来反抗是我们的民族尊严正受到压迫与欺凌。正如电影里叶问所说的:“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叶问身上的中华精神,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人身上固有的谦谦君子温文儒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正义的道德与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

最后谈谈叶问的演员——甄子丹。无论你对甄子丹有着怎样的承认肯定或者个人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子丹是国际上少有且尚处可打之年的中国功夫男演员。拍《叶问》第一部时,叶伟信曾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这个角色和甄子丹互相成就,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熟知叶问这位英雄人物也是因为甄子丹。

《叶问》这四部曲是否是一个好的电影系列,我相信自然要留给时间去评价,但《叶问》系列无疑把一个低调、真实、时常哀愁、更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一代宗师带上了舞台。不论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还是甄子丹塑造了叶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甄子丹确实用了十年苦功,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去把叶问这一国民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尽管甄子丹明确表示不再拍功夫片了,但在我看来,《叶问》系列已经没有遗憾了。

片尾响起了川井宪次创作《一代宗师》配乐,银幕上回顾着《叶问》系列的各种精彩瞬间,那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宗师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4】

《叶问4》绝对不是我今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它有很多刻意与使人尴尬的缺点,甚至与“牛逼”完全扯不上边,可这篇长文是今年唯一一篇受我体内那一点廉价的赤子之心驱动,以最真诚的热血写下的。我给《叶问4》打五星,不是说它没有扣分的点,只是,它来自一个格斗迷、港片迷、因《叶问1》而开始学习咏春近十年,现在却逐渐大腹便便的小辈私心,使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功夫片看到热泪盈眶,摸着肚腩想起了曾经自己的青春感动,并重新燃起奋斗的热血……

先抑后扬——我知道很多观众是不赞同我的五星评价,因为电影确实存在不少多数人认为是问题的矛盾,所以为了我的一番私心赞叹拥有最基本而巩固的立脚点(不求具备说服力,只求各位能够看得下去),我选择先将我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的缺陷与各位分享,一起来吐槽《叶问4》的尴尬之处。

最尴尬的莫过于故事剧情的空洞乏力,使《叶问4》与其说是电影,107分钟更像是以叶问为主角,一场又一场过关斩将游戏,从小怪打到大BOSS的擂台表演。

关于这个问题,我更想联系上前三部来作个对比:《叶问1》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开篇,它不仅成功利用侵华日军煽动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成功塑造了叶问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是在体现叶问强大的同时,没有使电影沦为叶问的独角戏,让一众配角都显得有血有肉,也没有过分夸大民族主义作用,它基于合理的现实背景,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必然的。相反例子可参考丹哥在《叶问》不久后出演的《精武风云陈真》,不谈其飘逸的武打设计,这就是一部使陈真从一位杰出人物被夸张为英雄人物而口碑失败的例子。

对于《叶问1》,就不多夸赞了,不然这又是另一篇长评。再来说说《叶问2》——如果说第一部以最诚恳的良心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第二部就开始偏离轨道,正好印证了IP MAN这个英文名,说是画龙点睛也好,说是讽刺也好,事实上就是如果第一部还是属于对叶问个人史实的一定改编,那么从它的大火之后就沦为基本无视史实的“YY同人作品”。因此,大家应当心里有数,也不用对此不断指责,但这情况就会为电影方造成不少的阻碍,因此第二部的评价自然就不如第一部了。在我心里,第二部是系列里最差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设计,即使有洪金宝的重磅加盟,贡献了圆桌的精彩片段,也难以掩饰最后“龙卷风”这个憨批对拳击的玷污,以及叶问如灵光一闪般的反杀。“叶师傅,尝试切他中路”这句话也成了一个梗在b站被网友们玩坏了……

到了《叶问3》,虽然豆瓣分数比第二部更低,但我反而相当喜欢这一部。相对于第一部的民族大义,第三部突出的重点是叶问作为一届武夫,更作为一位丈夫,硬汉柔情温文儒雅的那一面,对妻子的尊重与陪伴。在这一部里,打戏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与泰森的阁楼战,其次是电梯保护妻子一战,但最后与张晋的比试其实也并不差,可能在这方面就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形容了,因为与张晋针对咏春正宗的比试,充分发挥了咏春拳的特点,也体现了咏春与咏春交手时的情况,有非常精彩的黐手片段核心,对寻桥、标指的运用,以及延伸的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虽然相比起前两部能够激发民族主义情怀的张力,张晋作为大BOSS除了更帅之外显然是逊色不少,但对于咏春拳迷来说,应该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吧。

日本人打完了,英国人打完了,泰国人打完了,也证明了自己的咏春正宗,接下来到《叶问4》,果不其然该打美国人了;利用完家国之情,利用完师徒之情,利用完夫妻之情,最后也就只能利用父子之情与李小龙了——所以即使《叶问4》存在“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不少地方使我差点吼出一句“你们不要再打啦!要打就去……(哔)”的尴尬之处。虽然背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19世纪60年代华人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也让当下时代面临国际困难的中国人抱有一定共鸣。可惜全程剧情节奏、冲突都是靠无脑打斗来支撑推进,充分展现了编导脑细胞被榨干,是真的编造不出叶问到底还能做什么伟大壮举的苦恼,但比第二部有更加优秀的一个亮点映入了我的印象里,也就是叶问在作为父亲上对小儿子叶正管教的观念改变。从一成不变的顽固,到只有处于旁观者角度才能设身处地以同理心感受到儿子态度,继而启发了一定的反思,这条线的情节与转变非常自然,感动缓缓渗透。最后叶问在儿子面前只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随即打起木人桩的无言情景更是父子情的升华,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它却不饶人的哀伤。当然了,剧情上除了这个优点打动到我之外,其余真是无力吐槽,处处体现了无视人物智商与行为逻辑,只管硬生生往打斗上扯的强行刻意,消费与绑架情怀使其变得廉价,美军形象过于弱智,这是系列四部以来设计得最难以容忍的一次。

剧情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硬伤,其次就该吐槽一下导演叶伟信的分镜与剪辑。虽然说故事烂得掉渣,整部电影就像导演过去的《导火线》那般纯粹为武打设计存在,但前半段的过渡能不能不要那么支离破碎呢,几条线的同时处理断裂感很重,几场戏彼此之间的“链扣”不够紧实,有些场面“目的”痕迹太明显。叶伟信也是一个成熟的老导演了,从他与甄子丹的合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叶伟信对拍武打片该如何分配文戏与武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叶问4》真的稍微失手了。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5】

教育意义深刻…每季都有叶师傅的教诲,这一终章讲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种族歧视,让人有很深的体会,对孩子不应该是像咏春叶师傅和太极万师傅那样,未明清状况就先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也学习一味的忍让;更不该像美国的海军教官一样,对孩子纵容,不问分明只凭主观臆断,才导致培养出与顽劣社会人士早恋的,还有着嫉妒任何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个性的孩子。

每次看叶师傅的战斗,都仿佛身临其境,掌心也总不自觉冒汗,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才更能调动中国人的心情。最后的回忆时刻几乎泪就悬在眼前,是啊,虽然亲身去影院观看也就系列中的两部,但它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感动。那些人一直在说着《黄飞鸿》系列是中国功夫片最经典的,那是因为这部系列是他们曾亲身看过的,是那个年代急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刻,它应运而生,成了一代人不灭的记忆;而现在的《叶问》,虽不说剧情总体老套,无非是电视剧中常有的英雄横空出世,迎战各路豪杰的套路,但它胜在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们一时的情绪激昂,在我们走出影院后,还能想到叶师傅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总是心平气和的语气。我说,现在的00后这些年轻人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如今的中国已是空前强大,强于过去任何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把步子放在了对每个人的培养上,继承中华传统的精神,学习中华传统的文化,历代无数人继承的道理,此时,就展现在了“叶问”这么个人物的身上——“仁”,就是这么个字,先师口中相承,无数先辈身行力践,终于到了我们这代人该继承的时刻。

国家近年来的对黑势力的遏制,主要源头就是在校园内的宣传,说明国家也清楚,黑势力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上世纪中国的几十年的苦难中许多苦难人的早逝,导致其儿女传承断层,那时候的人,每个人都在担心着下一天,想的是利益,想的是不择手段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自己也懒得去教育,去发扬,目光短浅在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吃穿不愁,脱贫攻坚战势必成功,是时候要拾起前人打碎的石像了。叶问和黄飞鸿电影中虽然也有着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但那些幕后的人们确是真实想告诉我们,爱国的心永远是真的,仁义的精神也永远是真的。

也沉痛悼念因癌症而过世的叶师傅,同时感谢甄子丹,感谢能呈现出了这么个让我崇敬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人物。感谢《叶问》系列陪伴我长大,如果问我说中国电影有什么场景能像《iron man》里的打铁声一样经典,那么我一定会说——《叶问》里叶师傅的打木人桩声。

第四篇:202_电影《叶问4》完结篇观后感_观看《叶问4》感触

《叶问4:完结篇》最终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之前迎来了这个IP的完结,而关于观看《叶问4》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1】

叶问4

1.复刻李小龙参加空手道大赛里面的一些名场面。

2.李小龙的街头打戏先致敬李三脚,后致敬猛龙过江,最后双节棍结束战斗。虽然有点刻意跟夸张,但龙迷应该会买账的。

3.叶与万的打戏,两种拳术的特色都表现出来了,最后缡手对推手,带劲。槽点在于万一起手亮了一个单鞭,落了传统功夫片的俗套,生怕别人认不出这是太极。

4.万女儿被欺,几下混乱的打斗中也用了庇身锤等招式,不刻意,动作设计用心了。

5.空手道砸场子,罗师傅依旧搞笑担当,后面三位第一位没记清,第二位螳螂拳展现的一般,第三位女师傅的形意拳打出来一些标志性的特色招式,印象中她在一代宗师里面打过八卦掌。而看着传武被空手道一个个的打败,我眼泪差点掉下来。再想想当下,垃圾大师,毁我传武,败坏名声!

6.万与boss的打戏最具槽点,万前期的特色优势转到后期突然就不用了,打戏的演进落入俗套。

7.叶与boss的打戏在最后打出了特色,也基本是四部叶问里面最凶狠的叶问了,标指要命。基本体现了陈鑫的太极拳图说里面的“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其实整部戏的武打思逻辑还是在一力降十会与如何用技巧去打击弱点之间制衡。

8.叶问对儿子的感情弧光塑造的比较完整。所谓的贩卖民族情怀可以看成是一个老实人被逼急了而已,不算槽点。

9.整部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剧情相对紧凑,用剧情推动打戏,打戏的结果也作用于剧情,没有出现较尴尬的为打而打,单纯打戏的内在逻辑也设计的比较通顺。

10.当现在的大多数电影的动作戏都靠剪辑来展现感官刺激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袁八爷为代表的动作指导以及李连杰、甄子丹这样的动作明星可贵之处,设计的好、打得好、演的好真的是挺难的。其实观众们的口味好像也都变了,连当年的接班人吴京也去战狼了,功夫片大概会继续没落下去了吧,哎...《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2】

最终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之前迎来了这个IP的完结,而第一部是在零八年,十多年的时间,电影中的叶问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暮年,一代宗师生活在中国人民生活最动荡的时代,生存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碰撞最多的时代。

他的举止投足温文儒雅,看似文弱秀气,却能人拳合一,爆发出雷霆之力,即便到了第四部他身患头颈癌,仍然能打倒打趴下人高马大的美国军人。

借叶问系列,我们也得以更生动地去体味未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这段中国人和中国功夫被看轻的历史。今日的中国已经强大到没有国家敢轻看,更不可能再唤中华儿女为“东亚病夫”,但是仍常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还是会使我们在某些运动项目上难以突破,所以自卑的情绪也是有的,(这是人类的自卑本质,心理学,不展开说)。如果让我总结第四部的关键词,我会挑叶师傅所说的“自信”。叶问4把场景选在了美国,华人处境艰难,处处受制于人,委曲求全,一忍再忍,开篇的中华总会抵触李小龙教美国人武术也是一种“不自信”。练武即练心,所以其实“授武难授心”,即便是被美国人学去了中国功夫的动作和拳法套路,也不会被体力压制,以柔克刚向来是中国最擅长,但是适当时刻的秀肌肉不光是为了“克敌”,更是为了“自信”,才能有“生气”。我觉得片中的不自信“吴建豪”的角色表现得最多,很妙的处理。

所以叶问电影是成功的作品,极易共情又极其过瘾。夸回叶问4,作为功夫片,几段武戏都很精彩,重点夸李小龙街头战,虽然场面比较残暴,配乐灯光镜头都很趣味;还有最后一段军营的,有观众觉得叶问的突然动作迟缓是疾病的痛苦导致,我个人觉得是表现他的善,像是打残前的不忍。另外片尾的混剪真的哭的稀里哗啦,过瘾!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3】

“咏春,叶问。”

这一句简洁有力的台词无疑成为《叶问》系列的招牌,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动作盛宴来临。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我要打十个”、“你以为你是叶问啊?”这种偶尔会在朋友圈出现或茶余饭后谈论起的经典段子,足以证明叶问的宗师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部。而《叶问4:完结篇》的到来昭示着这一系列的彻底完结,同时这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4:完结篇》依旧是甄子丹搭配袁和平的组合,这对师徒搭档确保了武戏能延续前一部的火爆,此次武戏的精彩看点有咏春单手对太极、咏春对空手道等。每场武戏都充满了袁和平个人一贯的动作美感与细节描绘,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非常好地融合进去,充分发挥出咏春的特点。

让人倍感惊喜的还有角色李小龙的出现,相比上一部戏份极少的布鲁斯李,这一次李小龙的粉丝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特型演员”陈国坤的出现撇去了CG技术的违和感,不仅带来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斗,更是把李小龙身上的硬汉气概与尊师重道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挥舞双节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点,实在是一次满怀诚意的致敬。

《叶问4:完结篇》最好的地方,是着重于叶问晚年时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开始细致描绘。相比起前三部系列电影,叶问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巅峰时期的光环,晚年叶问的精神状态,更多时候是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样,一个宗师背后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壳,里面全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晚年的叶问身体检查出癌症,但叶问对自己的儿子叶正始终放不下心。叶问与青春叛逆期的叶正从不互相理解,缺少了爱妻张永成作为缓冲,两人的突出常常一触即发。后来,叶问去美国帮叶正找学校,想强制性送儿子出国读书。在旅程中,叶问以万宗华父女的关系为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管教方式,开始站在叶正的角度去感受对方,亲自教儿子武术,让儿子传承咏春的精神。而叶正也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导演叶伟信延续了上一部的铁汉柔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刻画叶问与叶正的父子情上。叶伟信深知习武之人并不习惯以似水柔情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克制式的父子情实在过分抓人了,比方说叶问即使身处美国,每晚依然会准时打越洋电话给叶正,而叶正不愿意接电话,等镜头转回来,只剩叶问孤零零地拿着电话看着窗户的落寞画面。还有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教叶正打木桩的时候,父子与木桩相对,两人相顾无言,只有那乒乒作响的木桩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来回碰撞,想说的话一切尽在其中。

有网友认为“编不下去的时候打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叶问》系列,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每一场打戏和文戏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次出手都可以从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到态度和民族情绪,叶问的精神也是从动作设计中慢慢浮现,让观众有一定的深刻领会。

再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叶问的精神。从电影开场一路看下去,最为让人叹服的是电影重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华人在西方国家屡屡遭受的歧视与不公平。通过叶问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照顾。对于长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国人来说,家的观念很重要。许多时候,中国人考虑到生存和顾全大局常常会选择低调隐忍,却没想到这种隐忍常常被气焰嚣张的外国人所利用,导致我们平白无故被打上了许多难听的称号。直到李小龙的出现,这种困境才得以突破与改善。

我们十分清楚叶问此生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养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龙。时至今日,李小龙仍然代表着华人,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领袖。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李小龙能打,一秒能出九拳,可以打趴比他高大一倍的外国人,更是因为李小龙顽强对抗的精神贯穿了那些年月备受压迫的海外华人。李小龙带领华人站出来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李小龙身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从叶问身上传承而来。

因此,叶问身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这就与叶问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儒家的仁、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都造就了叶问的谦恭礼让、平和淡然。在各种被叫嚣的环境中,叶问明明清楚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去刻意展示,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让人感到他形象的挺拔,这样的光芒确实让人折服。时至今日,《叶问》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记住,不仅仅只是它打斗的咏春拳精彩,硬桥硬马的动作场景。而是在电影中,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久违的中华精神。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并非只是培养李小龙和推广咏春拳,而是叶问让这种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低调隐忍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挥出拳头不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勇敢站出来反抗是我们的民族尊严正受到压迫与欺凌。正如电影里叶问所说的:“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叶问身上的中华精神,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人身上固有的谦谦君子温文儒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正义的道德与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

最后谈谈叶问的演员——甄子丹。无论你对甄子丹有着怎样的承认肯定或者个人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子丹是国际上少有且尚处可打之年的中国功夫男演员。拍《叶问》第一部时,叶伟信曾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这个角色和甄子丹互相成就,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熟知叶问这位英雄人物也是因为甄子丹。

《叶问》这四部曲是否是一个好的电影系列,我相信自然要留给时间去评价,但《叶问》系列无疑把一个低调、真实、时常哀愁、更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一代宗师带上了舞台。不论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还是甄子丹塑造了叶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甄子丹确实用了十年苦功,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去把叶问这一国民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尽管甄子丹明确表示不再拍功夫片了,但在我看来,《叶问》系列已经没有遗憾了。

片尾响起了川井宪次创作《一代宗师》配乐,银幕上回顾着《叶问》系列的各种精彩瞬间,那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宗师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4】

《叶问4》绝对不是我今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它有很多刻意与使人尴尬的缺点,甚至与“牛逼”完全扯不上边,可这篇长文是今年唯一一篇受我体内那一点廉价的赤子之心驱动,以最真诚的热血写下的。我给《叶问4》打五星,不是说它没有扣分的点,只是,它来自一个格斗迷、港片迷、因《叶问1》而开始学习咏春近十年,现在却逐渐大腹便便的小辈私心,使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功夫片看到热泪盈眶,摸着肚腩想起了曾经自己的青春感动,并重新燃起奋斗的热血……

先抑后扬——我知道很多观众是不赞同我的五星评价,因为电影确实存在不少多数人认为是问题的矛盾,所以为了我的一番私心赞叹拥有最基本而巩固的立脚点(不求具备说服力,只求各位能够看得下去),我选择先将我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的缺陷与各位分享,一起来吐槽《叶问4》的尴尬之处。

最尴尬的莫过于故事剧情的空洞乏力,使《叶问4》与其说是电影,107分钟更像是以叶问为主角,一场又一场过关斩将游戏,从小怪打到大BOSS的擂台表演。

关于这个问题,我更想联系上前三部来作个对比:《叶问1》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开篇,它不仅成功利用侵华日军煽动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成功塑造了叶问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是在体现叶问强大的同时,没有使电影沦为叶问的独角戏,让一众配角都显得有血有肉,也没有过分夸大民族主义作用,它基于合理的现实背景,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必然的。相反例子可参考丹哥在《叶问》不久后出演的《精武风云陈真》,不谈其飘逸的武打设计,这就是一部使陈真从一位杰出人物被夸张为英雄人物而口碑失败的例子。

对于《叶问1》,就不多夸赞了,不然这又是另一篇长评。再来说说《叶问2》——如果说第一部以最诚恳的良心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第二部就开始偏离轨道,正好印证了IP MAN这个英文名,说是画龙点睛也好,说是讽刺也好,事实上就是如果第一部还是属于对叶问个人史实的一定改编,那么从它的大火之后就沦为基本无视史实的“YY同人作品”。因此,大家应当心里有数,也不用对此不断指责,但这情况就会为电影方造成不少的阻碍,因此第二部的评价自然就不如第一部了。在我心里,第二部是系列里最差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设计,即使有洪金宝的重磅加盟,贡献了圆桌的精彩片段,也难以掩饰最后“龙卷风”这个憨批对拳击的玷污,以及叶问如灵光一闪般的反杀。“叶师傅,尝试切他中路”这句话也成了一个梗在b站被网友们玩坏了……

到了《叶问3》,虽然豆瓣分数比第二部更低,但我反而相当喜欢这一部。相对于第一部的民族大义,第三部突出的重点是叶问作为一届武夫,更作为一位丈夫,硬汉柔情温文儒雅的那一面,对妻子的尊重与陪伴。在这一部里,打戏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与泰森的阁楼战,其次是电梯保护妻子一战,但最后与张晋的比试其实也并不差,可能在这方面就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形容了,因为与张晋针对咏春正宗的比试,充分发挥了咏春拳的特点,也体现了咏春与咏春交手时的情况,有非常精彩的黐手片段核心,对寻桥、标指的运用,以及延伸的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虽然相比起前两部能够激发民族主义情怀的张力,张晋作为大BOSS除了更帅之外显然是逊色不少,但对于咏春拳迷来说,应该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吧。

日本人打完了,英国人打完了,泰国人打完了,也证明了自己的咏春正宗,接下来到《叶问4》,果不其然该打美国人了;利用完家国之情,利用完师徒之情,利用完夫妻之情,最后也就只能利用父子之情与李小龙了——所以即使《叶问4》存在“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不少地方使我差点吼出一句“你们不要再打啦!要打就去……(哔)”的尴尬之处。虽然背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19世纪60年代华人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也让当下时代面临国际困难的中国人抱有一定共鸣。可惜全程剧情节奏、冲突都是靠无脑打斗来支撑推进,充分展现了编导脑细胞被榨干,是真的编造不出叶问到底还能做什么伟大壮举的苦恼,但比第二部有更加优秀的一个亮点映入了我的印象里,也就是叶问在作为父亲上对小儿子叶正管教的观念改变。从一成不变的顽固,到只有处于旁观者角度才能设身处地以同理心感受到儿子态度,继而启发了一定的反思,这条线的情节与转变非常自然,感动缓缓渗透。最后叶问在儿子面前只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随即打起木人桩的无言情景更是父子情的升华,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它却不饶人的哀伤。当然了,剧情上除了这个优点打动到我之外,其余真是无力吐槽,处处体现了无视人物智商与行为逻辑,只管硬生生往打斗上扯的强行刻意,消费与绑架情怀使其变得廉价,美军形象过于弱智,这是系列四部以来设计得最难以容忍的一次。

剧情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硬伤,其次就该吐槽一下导演叶伟信的分镜与剪辑。虽然说故事烂得掉渣,整部电影就像导演过去的《导火线》那般纯粹为武打设计存在,但前半段的过渡能不能不要那么支离破碎呢,几条线的同时处理断裂感很重,几场戏彼此之间的“链扣”不够紧实,有些场面“目的”痕迹太明显。叶伟信也是一个成熟的老导演了,从他与甄子丹的合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叶伟信对拍武打片该如何分配文戏与武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叶问4》真的稍微失手了。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5】

教育意义深刻…每季都有叶师傅的教诲,这一终章讲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种族歧视,让人有很深的体会,对孩子不应该是像咏春叶师傅和太极万师傅那样,未明清状况就先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也学习一味的忍让;更不该像美国的海军教官一样,对孩子纵容,不问分明只凭主观臆断,才导致培养出与顽劣社会人士早恋的,还有着嫉妒任何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个性的孩子。

每次看叶师傅的战斗,都仿佛身临其境,掌心也总不自觉冒汗,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才更能调动中国人的心情。最后的回忆时刻几乎泪就悬在眼前,是啊,虽然亲身去影院观看也就系列中的两部,但它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感动。那些人一直在说着《黄飞鸿》系列是中国功夫片最经典的,那是因为这部系列是他们曾亲身看过的,是那个年代急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刻,它应运而生,成了一代人不灭的记忆;而现在的《叶问》,虽不说剧情总体老套,无非是电视剧中常有的英雄横空出世,迎战各路豪杰的套路,但它胜在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们一时的情绪激昂,在我们走出影院后,还能想到叶师傅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总是心平气和的语气。我说,现在的00后这些年轻人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如今的中国已是空前强大,强于过去任何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把步子放在了对每个人的培养上,继承中华传统的精神,学习中华传统的文化,历代无数人继承的道理,此时,就展现在了“叶问”这么个人物的身上——“仁”,就是这么个字,先师口中相承,无数先辈身行力践,终于到了我们这代人该继承的时刻。

国家近年来的对黑势力的遏制,主要源头就是在校园内的宣传,说明国家也清楚,黑势力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上世纪中国的几十年的苦难中许多苦难人的早逝,导致其儿女传承断层,那时候的人,每个人都在担心着下一天,想的是利益,想的是不择手段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自己也懒得去教育,去发扬,目光短浅在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吃穿不愁,脱贫攻坚战势必成功,是时候要拾起前人打碎的石像了。叶问和黄飞鸿电影中虽然也有着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但那些幕后的人们确是真实想告诉我们,爱国的心永远是真的,仁义的精神也永远是真的。

也沉痛悼念因癌症而过世的叶师傅,同时感谢甄子丹,感谢能呈现出了这么个让我崇敬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人物。感谢《叶问》系列陪伴我长大,如果问我说中国电影有什么场景能像《iron man》里的打铁声一样经典,那么我一定会说——《叶问》里叶师傅的打木人桩声。

第五篇:202_《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

《叶问4》讲述晚年叶问被查出癌症,他为儿子的将来前去美国为其办理学业。而关于观看《叶问4》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1】

四部《叶问》终于告一段落。《叶问》和《星战》同时上映,有种平行宇宙的错觉。

那边光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终极使命:成为手电筒;这边叶问也终于走向了最终宿命: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疾病。

《叶问》这个系列,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拍到60年代,横跨中国最乱的30年。

正如《一代宗师》中所说: 叶问一生经历光绪、宣统、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条腰带一口气,练武之人凭着这口气做人。滚滚红尘,大起大落,他尝遍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对世事看得通透,自强、仁厚、内敛的精神却始终伴随。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我不希望《叶问》再拍第四部。

文戏偏弱,剧情乏善可陈,《叶问》这个IP拍到这个阶段,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牺牲人物动机和叙事合理性,无所不用其极地让叶问揍天揍地。

如果不是电影中将角色对立上升到阶级和种族层面,没有了中华民族尊严的包装,《叶问4》其实就像一个小孩子过家家的故事,充满了粗糙的谎言和幼稚的巧合,以及对《叶问2》模式的完整照搬和拙劣的模仿。

但毕竟抛开文戏,《叶问4》的打戏还在。

我一直认为功夫电影的精髓,在长镜展示,它不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利用镜头的切换和错位制造打斗的效果,这是中国功夫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袁和平和叶伟信明显深谙其道,甄子丹的咏春和吴樾的太极,都是专业的。

饰演《叶问》这么多年,甄子丹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心思去琢磨过咏春的拳法、身形和实战要领的,所以他的动作做出来的一看就是练武之人,这样的演员外国找不到,只有中国才有。

而吴樾本就是八极拳大师,将太极的美感和实战,展示到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叶问4》中的打戏在没有任何讨巧成分的前提下,做到了实战性和观赏性的双重上乘,这在当今华语影坛的功夫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绣春刀》多了炫技却少了专业,《师父》多了实战却少了观赏性,都不是平衡。

唯有《叶问》能做到。在功夫片中,《叶问》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招牌,这个招牌可能超越了电影文本的范畴,但还能在大荧幕看到依旧令人欣喜。

不夸张地说,这十年间,叶问撑起了华语功夫电影的半壁江山。

当65岁的成龙终于放下矜持开始使用替身,使用特效迎合观众;当56岁的李连杰垂垂老矣,早已淡出大屏幕颐养天年;如今同样56岁的甄子丹,也选择用《叶问》作为自己功夫电影的最后一部,中国功夫电影的前路令人唏嘘。

细数《叶问》第一部到第四部,叶问先后在40多岁暴揍日本军官,50多岁KO英国拳皇,60多岁逼平泰森,70多岁打残美国大兵。

我想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对叶问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矛盾。

他既是民族尊严的捍卫者,又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主角光环刺眼,他既用咏春证明了中国功夫确实如传说的厉害,却也用咏春证明了蔡李佛、南拳、洪拳、太极、七星拳等等拳法在空手道前不堪一击。

尤其最大的矛盾在于,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中,无论多么精湛的武术技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应该是花拳绣腿。

那么,年逾古稀的叶问到底是怎样把一个正值壮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肌肉棒子打趴下的呢?

如果这一点得不到确信,那么《叶问4》的整个世界观,就是架空的。因为叶问的设定不是超英,也没有变体,他得符合自然规律,同时又要做到捍卫中国人甚至黄种人的尊严。

因为这个问题,我找过一个长者,他年过六旬,并信誓旦旦告诉我,这是有可能的。

他说我并没有见过真正练武一生的人。练了几十年功夫到70岁的人,真的可以做到一击制敌,实战二十多岁的小年轻一点问题没有。

我半信半疑,我相信如果是00后或者10后,是完全不信这种鬼话的。

有朋友跟我说,《叶问4》让我真正确信了,中国功夫就是花拳绣腿。

对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自己都不能坚定地笃信,那么还怎么要求别人承认中国功夫真的就那么厉害呢?

事实上,我从不担心没有功夫电影或者功夫影星。

如今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用特效和镜头技巧拍出来的功夫电影也很好看,而影星这种东西,是可以包装出来的。

我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功夫的传承。

李小龙故去,成龙李连杰甄子丹退隐,吴京的打法其实不是中国功夫,更偏向格斗,那么还有谁来普及真正的中国功夫,又有谁去传承真正的中华武学?

纵观网络,那些出名的,大火的视频和新闻,都是 “武林大师被一秒KO”、“气功大师推翻30人”,借武术哗众取宠之徒越来越多,用武学沽名钓誉之众比比皆是,唯独没有真正传承中华武术精髓的人。

因为要成为一个习武之人,需要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成为一个“武学大师”,找一帮托拍几个视频就够了。

90后00后对武学意兴阑珊,却对电子游戏和女装大佬充满兴趣。

我当然希望我是在杞人忧天,可这也是中国存在的血淋淋的事实。

不少人说“正统的中华文化在日本”“正统的中华文化在TW”,但中国真的就没有正统的中华文化吗?我觉得是我们没发现罢了。

我们走太快没发现,我们太着急没发现,我们太讲求速度没发现,而真正的中华文化,精髓却在慢。

唱戏总比Rap要慢一些,练武总比忽悠人要慢一些,木工、纺织、绣花、皮影、皮枕、甚至吹糖人,哪个不慢?

李子柒的大火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不是没有真正的文化,只是没人在意,没人发掘罢了。

看李子柒的视频有个怪相,国内一片骂声,墙外一片赞美。

有人诟病她用商业团队包装哗众取宠,有人说她虚伪做作为了钱什么都干。那又怎样,事实确实是李子柒将中国最好的东西做了最接地气的包装,在制作油管视频的同时,输出了中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这件事本身的意义,要大于在国外上映几十部中国电影。

在《叶问4》中,我见到了李小龙的身影,老泪纵横。60年前的李小龙和60年后的李子柒,还真的有点相似呢。一个在旧时代普及了中国功夫,一个在新时代传播着中国文化,只留下一帮事不关己的柠檬精,隔着屏幕敲着键盘嘴里发出酸腐的呜咽。

《叶问4》是不是功夫片的落幕?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之后是不是不再会有功夫巨星?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中华武术一直都在,我们就永远不会缺真正的功夫电影,永远不会缺有影响力的功夫巨星。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2】

《叶问4》讲述晚年叶问被查出癌症,他为儿子的将来前去美国为其办理学业。但到美国后,发现华人在这里遭遇的?a href='http://www.teniu.cc/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还鲂挠糜酱豪凑裥酥谢涫酢K淙黄懈缸酉贩莶欢啵馄涫凳且桓龉赜诟缸拥墓适隆Fそ?07分钟,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架,如果能再加30分钟文戏,那这片会更加感人。

今年有两部电影拍了李小龙,昆汀在《好莱坞往事》里侮辱了李小龙,而《叶问4》则高度尊重了李小龙。全片呈现了5场对决,李小龙1场,叶问3场。最佳打戏就是李小龙的巷战!这场巷战致敬了《龙争虎斗》的巷战!陈国坤的打戏至少达到了李小龙的70%!《叶问》系列中李小龙的扮演者就是当年《李小龙传奇》的主演陈国坤!陈国坤一直是我心目中最佳李小龙扮演者!时隔10年,能在大银幕上看到陈国坤再度饰演李小龙,真的十分感动!

看《叶问4》时我意外的发现这个故事居然很走心,这个系列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超爽的打戏。之后我又重看了前三部,我觉得《叶问》系列完全就是中国人的《洛奇》系列。《叶问》四部曲呈现了叶问的一生,叶问生于富贵之家,每天与拳友切磋武艺,爱好打抱不平。日军侵华时家道没落,他不向侵略者低头,誓用咏春来捍卫民族尊严!逃难到香港后开始以教拳为生。从家道没落、痛失爱妻,到父子不和、身患绝症,叶问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他一生都在捍卫中国人的尊严,捍卫中华武术的尊严!叶问当之无愧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3】

“咏春,叶问。”

这一句简洁有力的台词无疑成为《叶问》系列的招牌,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动作盛宴来临。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我要打十个”、“你以为你是叶问啊?”这种偶尔会在朋友圈出现或茶余饭后谈论起的经典段子,足以证明叶问的宗师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部。而《叶问4:完结篇》的到来昭示着这一系列的彻底完结,同时这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4:完结篇》依旧是甄子丹搭配袁和平的组合,这对师徒搭档确保了武戏能延续前一部的火爆,此次武戏的精彩看点有咏春单手对太极、咏春对空手道等。每场武戏都充满了袁和平个人一贯的动作美感与细节描绘,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非常好地融合进去,充分发挥出咏春的特点。

让人倍感惊喜的还有角色李小龙的出现,相比上一部戏份极少的布鲁斯李,这一次李小龙的粉丝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特型演员”陈国坤的出现撇去了CG技术的违和感,不仅带来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斗,更是把李小龙身上的硬汉气概与尊师重道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挥舞双节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点,实在是一次满怀诚意的致敬。

《叶问4:完结篇》最好的地方,是着重于叶问晚年时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开始细致描绘。相比起前三部系列电影,叶问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巅峰时期的光环,晚年叶问的精神状态,更多时候是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样,一个宗师背后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壳,里面全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晚年的叶问身体检查出癌症,但叶问对自己的儿子叶正始终放不下心。叶问与青春叛逆期的叶正从不互相理解,缺少了爱妻张永成作为缓冲,两人的突出常常一触即发。后来,叶问去美国帮叶正找学校,想强制性送儿子出国读书。在旅程中,叶问以万宗华父女的关系为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管教方式,开始站在叶正的角度去感受对方,亲自教儿子武术,让儿子传承咏春的精神。而叶正也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导演叶伟信延续了上一部的铁汉柔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刻画叶问与叶正的父子情上。叶伟信深知习武之人并不习惯以似水柔情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克制式的父子情实在过分抓人了,比方说叶问即使身处美国,每晚依然会准时打越洋电话给叶正,而叶正不愿意接电话,等镜头转回来,只剩叶问孤零零地拿着电话看着窗户的落寞画面。还有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教叶正打木桩的时候,父子与木桩相对,两人相顾无言,只有那乒乒作响的木桩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来回碰撞,想说的话一切尽在其中。

有网友认为“编不下去的时候打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叶问》系列,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每一场打戏和文戏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次出手都可以从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到态度和民族情绪,叶问的精神也是从动作设计中慢慢浮现,让观众有一定的深刻领会。

再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叶问的精神。从电影开场一路看下去,最为让人叹服的是电影重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华人在西方国家屡屡遭受的歧视与不公平。通过叶问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照顾。对于长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国人来说,家的观念很重要。许多时候,中国人考虑到生存和顾全大局常常会选择低调隐忍,却没想到这种隐忍常常被气焰嚣张的外国人所利用,导致我们平白无故被打上了许多难听的称号。直到李小龙的出现,这种困境才得以突破与改善。

我们十分清楚叶问此生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养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龙。时至今日,李小龙仍然代表着华人,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领袖。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李小龙能打,一秒能出九拳,可以打趴比他高大一倍的外国人,更是因为李小龙顽强对抗的精神贯穿了那些年月备受压迫的海外华人。李小龙带领华人站出来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李小龙身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从叶问身上传承而来。

因此,叶问身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这就与叶问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儒家的仁、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都造就了叶问的谦恭礼让、平和淡然。在各种被叫嚣的环境中,叶问明明清楚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去刻意展示,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让人感到他形象的挺拔,这样的光芒确实让人折服。时至今日,《叶问》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记住,不仅仅只是它打斗的咏春拳精彩,硬桥硬马的动作场景。而是在电影中,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久违的中华精神。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并非只是培养李小龙和推广咏春拳,而是叶问让这种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低调隐忍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挥出拳头不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勇敢站出来反抗是我们的民族尊严正受到压迫与欺凌。正如电影里叶问所说的:“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叶问身上的中华精神,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人身上固有的谦谦君子温文儒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正义的道德与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

最后谈谈叶问的演员——甄子丹。无论你对甄子丹有着怎样的承认肯定或者个人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子丹是国际上少有且尚处可打之年的中国功夫男演员。拍《叶问》第一部时,叶伟信曾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十年时间过去了,叶问这个角色和甄子丹互相成就,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熟知叶问这位英雄人物也是因为甄子丹。

《叶问》这四部曲是否是一个好的电影系列,我相信自然要留给时间去评价,但《叶问》系列无疑把一个低调、真实、时常哀愁、更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一代宗师带上了舞台。不论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还是甄子丹塑造了叶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甄子丹确实用了十年苦功,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去把叶问这一国民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尽管甄子丹明确表示不再拍功夫片了,但在我看来,《叶问》系列已经没有遗憾了。

片尾响起了川井宪次创作《一代宗师》配乐,银幕上回顾着《叶问》系列的各种精彩瞬间,那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宗师的落幕。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4】

《叶问4》绝对不是我今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它有很多刻意与使人尴尬的缺点,甚至与“牛逼”完全扯不上边,可这篇长文是今年唯一一篇受我体内那一点廉价的赤子之心驱动,以最真诚的热血写下的。我给《叶问4》打五星,不是说它没有扣分的点,只是,它来自一个格斗迷、港片迷、因《叶问1》而开始学习咏春近十年,现在却逐渐大腹便便的小辈私心,使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功夫片看到热泪盈眶,摸着肚腩想起了曾经自己的青春感动,并重新燃起奋斗的热血……

先抑后扬——我知道很多观众是不赞同我的五星评价,因为电影确实存在不少多数人认为是问题的矛盾,所以为了我的一番私心赞叹拥有最基本而巩固的立脚点(不求具备说服力,只求各位能够看得下去),我选择先将我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的缺陷与各位分享,一起来吐槽《叶问4》的尴尬之处。

最尴尬的莫过于故事剧情的空洞乏力,使《叶问4》与其说是电影,107分钟更像是以叶问为主角,一场又一场过关斩将游戏,从小怪打到大BOSS的擂台表演。

关于这个问题,我更想联系上前三部来作个对比:《叶问1》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开篇,它不仅成功利用侵华日军煽动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成功塑造了叶问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是在体现叶问强大的同时,没有使电影沦为叶问的独角戏,让一众配角都显得有血有肉,也没有过分夸大民族主义作用,它基于合理的现实背景,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必然的。相反例子可参考丹哥在《叶问》不久后出演的《精武风云陈真》,不谈其飘逸的武打设计,这就是一部使陈真从一位杰出人物被夸张为英雄人物而口碑失败的例子。

对于《叶问1》,就不多夸赞了,不然这又是另一篇长评。再来说说《叶问2》——如果说第一部以最诚恳的良心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第二部就开始偏离轨道,正好印证了IP MAN这个英文名,说是画龙点睛也好,说是讽刺也好,事实上就是如果第一部还是属于对叶问个人史实的一定改编,那么从它的大火之后就沦为基本无视史实的“YY同人作品”。因此,大家应当心里有数,也不用对此不断指责,但这情况就会为电影方造成不少的阻碍,因此第二部的评价自然就不如第一部了。在我心里,第二部是系列里最差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设计,即使有洪金宝的重磅加盟,贡献了圆桌的精彩片段,也难以掩饰最后“龙卷风”这个憨批对拳击的玷污,以及叶问如灵光一闪般的反杀。“叶师傅,尝试切他中路”这句话也成了一个梗在b站被网友们玩坏了……

到了《叶问3》,虽然豆瓣分数比第二部更低,但我反而相当喜欢这一部。相对于第一部的民族大义,第三部突出的重点是叶问作为一届武夫,更作为一位丈夫,硬汉柔情温文儒雅的那一面,对妻子的尊重与陪伴。在这一部里,打戏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与泰森的阁楼战,其次是电梯保护妻子一战,但最后与张晋的比试其实也并不差,可能在这方面就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形容了,因为与张晋针对咏春正宗的比试,充分发挥了咏春拳的特点,也体现了咏春与咏春交手时的情况,有非常精彩的黐手片段核心,对寻桥、标指的运用,以及延伸的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虽然相比起前两部能够激发民族主义情怀的张力,张晋作为大BOSS除了更帅之外显然是逊色不少,但对于咏春拳迷来说,应该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吧。

日本人打完了,英国人打完了,泰国人打完了,也证明了自己的咏春正宗,接下来到《叶问4》,果不其然该打美国人了;利用完家国之情,利用完师徒之情,利用完夫妻之情,最后也就只能利用父子之情与李小龙了——所以即使《叶问4》存在“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不少地方使我差点吼出一句“你们不要再打啦!要打就去……(哔)”的尴尬之处。虽然背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19世纪60年代华人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也让当下时代面临国际困难的中国人抱有一定共鸣。可惜全程剧情节奏、冲突都是靠无脑打斗来支撑推进,充分展现了编导脑细胞被榨干,是真的编造不出叶问到底还能做什么伟大壮举的苦恼,但比第二部有更加优秀的一个亮点映入了我的印象里,也就是叶问在作为父亲上对小儿子叶正管教的观念改变。从一成不变的顽固,到只有处于旁观者角度才能设身处地以同理心感受到儿子态度,继而启发了一定的反思,这条线的情节与转变非常自然,感动缓缓渗透。最后叶问在儿子面前只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随即打起木人桩的无言情景更是父子情的升华,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它却不饶人的哀伤。当然了,剧情上除了这个优点打动到我之外,其余真是无力吐槽,处处体现了无视人物智商与行为逻辑,只管硬生生往打斗上扯的强行刻意,消费与绑架情怀使其变得廉价,美军形象过于弱智,这是系列四部以来设计得最难以容忍的一次。

剧情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硬伤,其次就该吐槽一下导演叶伟信的分镜与剪辑。虽然说故事烂得掉渣,整部电影就像导演过去的《导火线》那般纯粹为武打设计存在,但前半段的过渡能不能不要那么支离破碎呢,几条线的同时处理断裂感很重,几场戏彼此之间的“链扣”不够紧实,有些场面“目的”痕迹太明显。叶伟信也是一个成熟的老导演了,从他与甄子丹的合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叶伟信对拍武打片该如何分配文戏与武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叶问4》真的稍微失手了。

《叶问4》电影观后感影评【5】

教育意义深刻…每季都有叶师傅的教诲,这一终章讲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种族歧视,让人有很深的体会,对孩子不应该是像咏春叶师傅和太极万师傅那样,未明清状况就先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也学习一味的忍让;更不该像美国的海军教官一样,对孩子纵容,不问分明只凭主观臆断,才导致培养出与顽劣社会人士早恋的,还有着嫉妒任何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个性的孩子。

每次看叶师傅的战斗,都仿佛身临其境,掌心也总不自觉冒汗,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才更能调动中国人的心情。最后的回忆时刻几乎泪就悬在眼前,是啊,虽然亲身去影院观看也就系列中的两部,但它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感动。那些人一直在说着《黄飞鸿》系列是中国功夫片最经典的,那是因为这部系列是他们曾亲身看过的,是那个年代急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刻,它应运而生,成了一代人不灭的记忆;而现在的《叶问》,虽不说剧情总体老套,无非是电视剧中常有的英雄横空出世,迎战各路豪杰的套路,但它胜在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们一时的情绪激昂,在我们走出影院后,还能想到叶师傅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总是心平气和的语气。我说,现在的00后这些年轻人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如今的中国已是空前强大,强于过去任何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把步子放在了对每个人的培养上,继承中华传统的精神,学习中华传统的文化,历代无数人继承的道理,此时,就展现在了“叶问”这么个人物的身上——“仁”,就是这么个字,先师口中相承,无数先辈身行力践,终于到了我们这代人该继承的时刻。

国家近年来的对黑势力的遏制,主要源头就是在校园内的宣传,说明国家也清楚,黑势力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上世纪中国的几十年的苦难中许多苦难人的早逝,导致其儿女传承断层,那时候的人,每个人都在担心着下一天,想的是利益,想的是不择手段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自己也懒得去教育,去发扬,目光短浅在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吃穿不愁,脱贫攻坚战势必成功,是时候要拾起前人打碎的石像了。叶问和黄飞鸿电影中虽然也有着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但那些幕后的人们确是真实想告诉我们,爱国的心永远是真的,仁义的精神也永远是真的。

也沉痛悼念因癌症而过世的叶师傅,同时感谢甄子丹,感谢能呈现出了这么个让我崇敬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人物。感谢《叶问》系列陪伴我长大,如果问我说中国电影有什么场景能像《iron man》里的打铁声一样经典,那么我一定会说——《叶问》里叶师傅的打木人桩声。

202_《叶问4:完结篇》电影观后感及优秀影评(最终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