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莫高窟观后感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77-973610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24 10:28: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莫高窟观后感

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他说它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说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他说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他在《.废墟》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他看来,废墟就是过去的写照,是现在和未来前进的基石。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的废墟,它浓缩了中国太多的历史,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于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在这里,你会觉得废墟不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值得飞天后人的我们代代珍惜

他说的这些,我大都可以理解。

我在高中之后也曾去过一次莫高窟。从敦煌到莫高窟车开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里,除了开始,其他时间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黄沙,黄土,一片黄色,偶尔会有几棵胡杨几株骆驼刺,太阳很高很大,天空万里无云。

我曾经想象过莫高窟的样子,粗犷而神秘。但是等我真的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的想象远不及它千分之一,她是那么壮丽,那么浑厚。

讲解员说莫高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造就的。他们把钱变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然后,千佛洞便出现了.这种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深的的感动着,也深深地敬佩着.一切为宗教信仰而来的人,双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荡荡.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它是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只要有机会,我便会投奔这种仪式,接受神明的洗礼和熏陶,洁净充满欲望的身体和灵魂。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会时时抬头,仰望前方——金光闪闪,千佛显圣。

不一定有什么宗教,但一定要有一种信仰,相信真诚永远战胜邪恶,智慧永远击败愚昧,心中的上帝永远在朝圣路上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篇二: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敦煌市西关小学三【2】班 秦喆

今年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莫高窟数 展览中心。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这神奇的地方了。

我们跟导游进入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印入眼帘的是大厅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我们进入1号影院,观看了千年莫高窟建筑过程。我们了解到共有492个石窟,彩塑2415尊没,壁画约占面积是1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5座观看了九色鹿的故事和释迦摩尼成佛前前世的故事。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又进入球幕影院,逼真的观看了32个石窟中的佛像。个个栩栩如生,有的盘坐,有的手托白玉瓶,还有的脚踩祥云更是那夜幕下的九层楼真让我难以忘怀。指导老师:高海涛 啊!我喜欢这神奇而美丽的莫高窟———千佛洞。篇三:大梦敦煌观后感(2)大梦敦煌观后感

化学化工学院 1150401120 吴国斌 《大梦敦煌》熔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种种表现样式,以画工莫高、公主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音乐、灯光、服饰、幕景营造出晶莹璀璨的敦煌韵味;舞蹈们的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而幕与幕的转换轻俏而自然。《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平常的素日,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画卷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开了......时光倒流至远古时代,西北戈壁沙漠中天地旷远,大漠苍茫。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身装满画工工具的小布包,怀揣一只绘有“飞天”的画轴,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在饥渴劳累的煎熬中,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芒,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极度的衰竭,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突然,一支在沙漠中奔袭而来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这个执迷而现瘦弱的青年画师,便粗俗地围住他嬉戏逗弄。女扮男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中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他喝住士兵,甩给莫高一只羊皮水囊,却又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任莫高生死听天由命.....三危山前。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艺人以及出资建窑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凭着那只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找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与喜悦交织在一起,他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不料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却又擦肩而过.洞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又想起从中原一路带来的飞天画像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到洞窟里寻找莫高。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外表朴实憨厚而内心情感丰富的莫高所吸引; 而莫高也被性格活泼,聪慧亮丽的月牙打动。二人由陌生到熟悉,进而渐生好感。在莫高对自己来敦煌虔诚心愿的诉说中,在莫高所绘壁画那神奇境界的辉映下,二人的心慢慢的贴在了起。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闯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正在一处,不由大怒。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了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将军行营大帐中,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军逼月牙招亲。左近的豪杰权贵们,闻讯之后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女儿心。但月牙始终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得知将军大营中正在招亲,情急之下,莫高与艺人们表演的“羯鼓舞”技压群雄,震惊四座;而舞蹈中,莫高的身姿却为月牙认出。如此境地里二人见面,心中随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相对无声。

大将军发现莫高真实身份,怒不可亟。月牙再次与将军剑下救出莫高,并在混乱之中逃出大营,只身飞马驰向莫高窟,追随自己爱人而去。军营里火焰熊熊,杀气冲天;将军率人马杀向敦煌。敦煌洞窟内,青年画师莫高站立与即将完成的飞天巨幅壁画面前。他想到仅只几天的时间里,自己的人生竟陡然变迁,如沧海桑田,不由得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复。突然,急促的马蹄声把心爱的月牙带到了莫高眼前。二人悲喜交加,相拥在一起。他们互诉衷肠,发誓生死一处,永不分离。

军团士兵将洞窟团团围住,月牙和莫高面对最后时刻。

大将军向莫高举起手中的利剑,却刺穿了挺身阻挡的月牙。面对女儿的鲜血,将军突然变的苍老了下来,终于放下手中的屠刀。弥留之际,月牙亲手把那幅飞天画像交与莫高手中,嘱咐他回到最初,回到他千里迢迢前来超升敦煌的真正心路之上,去最后完成眼前这幅巨大的飞天壁画。瞬间里,莫高仿佛以参透生死,了悟人生,他静静地将自己心爱之人的躯体沉入清澈的月牙泉中;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的光阴,投入到了敦煌壁画那永恒的精神世界中。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年不涸,艺术与爱情朝夕相伴,直到永远......《大梦敦煌》,以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在舞剧的舞台上“再现”了奇美的敦煌飞天。作为一部以敦煌为背景创作的舞剧,展现敦煌文化自然是舞剧的着力点之一。而作为敦煌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结构全局的一条重要的线索,飞天的艺术形象也贯穿了《大梦》全剧始终。《大梦敦煌》中的飞天,源于敦煌壁画,却又高于敦煌壁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剧中的飞天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色彩,不再拘泥于佛教教义,成为了舞剧主人公不同情感经历的见证和外化的表现。

剧中,飞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是与剧中人物的命运紧紧相连的有

感情和人性的形象。每一次莫高的命运变化,每一次莫高和月牙的爱情发展,都会伴随着不同色彩的飞天形象。剧中先后出现了绿色、黑色、血色、蓝色、金色等不同颜色的飞天,幻变着不同的舞姿,他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天神,更是莫高月牙命运情感的化身。

该剧以浓烈的笔墨,刻画了青年画工莫高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坚韧形象,歌颂了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莫高与月牙,也相互演绎出了一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婉爱情故事。篇四:《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是《道士塔》之后的一篇,这一篇脱离了《道士塔》中的对莫高窟文化被破坏的惋惜和痛心,那一句“我好恨”实在是震撼了我,在这一篇里余秋雨撇下所有,一心去欣赏这“受伤”的的莫高。很喜欢其中有一段,余秋雨论述了中国文化遗址与外国的不同,他写了,中国的文化遗址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他认为外国的很多都是历史上当时修建然后兴盛于一时,之后就是纯粹的遗址,而中国的文化遗址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或者是其他原因,在不断地更替着,才有生生不息篇五:大梦敦煌观后感

大梦敦煌观后感

《大梦敦煌》熔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种种表

现样式,以画工莫高、公主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音乐、灯光、服饰、幕景营造出晶莹璀璨的敦煌韵味;舞蹈家们的动作行云流

水,干净利落;而幕与幕的转换轻俏而自然。当月牙公主的身体

融入泉水,舞台上轻雾缥缈,伎者在半空中如迎如送,一池碧波

盈盈如幻时,观众席掌声雷动。唯美的古典爱情和绚丽的敦煌艺

术,有着现代人不可企及的高度美 《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平常的素日,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

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画卷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

开了......时光倒流至远古时代,西北戈壁沙漠中天地旷远,大漠苍

茫。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身装满画工工具的小布

包,怀揣一只绘有“飞天”的画轴,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在饥渴劳累的煎熬中,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

芒,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

极度的衰竭,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 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

突然,一支在沙漠中奔袭而来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

这个执迷而现瘦弱的青年画师,便粗俗地围住他嬉戏逗弄。女扮

男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中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他喝住士兵,甩给莫高一只羊皮水囊,却又

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任莫高生死听天由命.....三危山前。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

艺人以及出资建窑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凭着

那只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找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

与喜悦交织在一起,他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不料

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却又

擦肩而过

洞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

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又想起从中原一

路带来的飞天画像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

到洞窟里寻找莫高。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

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外表

朴实憨厚而内心情感丰富的莫高所吸引;而莫高也被性格活泼,聪慧亮丽的月牙打动。二人由陌生到熟悉,进而渐生好感。在莫

高对自己来敦煌虔诚心愿的诉说中,在莫高所绘壁画那神奇境界的辉映下,二人的心慢慢的贴在了起。

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闯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

正在一处,不由大怒。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了

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

将军行营大帐中,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

军逼月牙招亲。左近的豪杰权贵们,闻讯之后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女儿芳心。但月牙始终

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得知将军大营中正在招亲,情

急之下,莫高与艺人们表演的“羯鼓舞”技压群雄,震惊四座;而 舞蹈中,莫高的身姿却为月牙认出。如此境地里二人见面,心中

随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相对无声。

大将军发现莫高真实身份,怒不可亟。月牙再次与将军剑

下救出莫高,并在混乱之中逃出大营,只身飞马驰向莫高窟,追

随自己爱人而去。

军营里火焰熊熊,杀气冲天;将军率人马杀向敦煌。

敦煌洞窟内,青年画师莫高站立与即将完成的飞天巨幅壁画

面前。他想到仅只几天的时间里,自己的人生竟陡然变迁,如沧

海桑田,不由得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复。突然,急促的马蹄声

把心爱的月牙带到了莫高眼前。二人悲喜交加,相拥在一起。他

们互诉衷肠,发誓生死一处,永不分离。

军团士兵将洞窟团团围住,月牙和莫高面对最后时刻。

大将军向莫高举起手中的利剑,却刺穿了挺身阻挡的月牙。面对女儿的鲜血,将军突然变的苍老了下来,终于放下手中的屠

刀。

弥留之际,月牙亲手把那幅飞天画像交与莫高手中,嘱咐

他回到最初,回到他千里迢迢前来超升敦煌的真正心路之上,去

最后完成眼前这幅巨大的飞天壁画。

瞬间里,莫高仿佛以参透生死,了悟人生,他静静地将自己

心爱之人的躯体沉入清澈的月牙泉中;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的光

阴,投入到了敦煌壁画那永恒的精神世界中。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年不涸,艺术与爱情朝夕相伴,直到永远......《大梦敦煌》,以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在舞剧的舞台上“再现” 了奇美的敦煌飞天。作为一部以敦煌为背景创作的舞剧,展现敦

煌文化自然是舞剧的着力点之一。而作为敦煌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结构全局的一条重要的线索,飞天的艺术形象也贯穿了《大

梦》全剧始终。《大梦敦煌》中的飞天,源于敦煌壁画,却又高 于敦煌壁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剧中的飞天被赋予了更多人

性化的色彩,不再拘泥于佛教教义,成为了舞剧主人公不同情感

经历的见证和外化的表现。

剧中,飞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是与剧中人物的命运紧

紧相连的有感情和人性的形象。每一次莫高的命运变化,每一次

莫高和月牙的爱情发展,都会伴随着不同色彩的飞天形象。剧中

先后出现了绿色、黑色、血色、蓝色、金色等不同颜色的飞天,幻变着不同的舞姿,他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天

神,更是莫高月牙命运情感的化身。

该剧以浓烈的笔墨,刻画了青年画工莫高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

界的坚韧形象,歌颂了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莫高与月牙,也相互演绎出了一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婉爱情故

事。

第二篇:莫高窟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感。教学重点:

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难点:

引导迁移,仿写飞天的姿态。教具准备:

ppt课件来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读

1、在我国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远眺,满眼荒凉,毫无人烟。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莫高窟是-------------------相机板书: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是呀,莫高窟是(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质疑)是啊,莫高窟为什么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又为什么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呀?

5、想解决这些疑惑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心中的疑问。

6、过渡: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一起欣赏它们,看看它们到底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精读解惑

(一)走进宝库,欣赏彩塑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阅读提示:(1)你知道彩塑有什么艺术特点吗?(2)文中描写了几种类型的彩塑?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看到这些彩塑,你想用那些词来赞美一番呢?

2、小组交流。

3、展示、完善:

(1)交流彩塑的艺术特点(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2)交流:A、彩塑的类型(板书:菩萨、天王、力士)

B、各自喜欢的彩塑。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菩萨的慈善,天王的威风,力士的勇猛。

(出示图片)老师带来了三幅图片,你能找出你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彩塑吗?说说你这样找的理由(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描述)指名交流:

菩萨:双眼微闭,嘴角上翘,面带微笑,真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

天王:身披铠甲,手握兵器,怒目圆瞪,虎虎生威,真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天王 力士:你看他龇牙咧嘴,精神抖擞,全身肌肉快快隆起,力大无比,一看就是个——强壮勇猛的力士。(相机点击句子,指导读出他的个性特点);

2、文中还特写了一尊彩塑。(出示图片)请看这是一尊卧佛,你能描绘一下他的特征吗?

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卧佛长达16米,看他闭着眼睛,神情温和,和善可亲,真的是——神态安详。

4、赞赏彩塑:欣赏了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你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会说什么呢?

5、你们说的这么好,相信一定也能把心中的赞赏读出来。齐读第2自然段。

6、听了大家的赞赏,真的让人感到拥有这些彩塑的莫高窟不愧是一座——艺术宝库(指名说)

(二)走进宝库,欣赏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句子)齐读,这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课文接下 来写的就是——壁画。让我们走进宝库,看看壁画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来为莫高窟增辉。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阅读提示:(1)你知道壁画什么艺术特点吗?(2)壁画的内容有哪些?

(3)你喜欢文中的飞天吗?为什么?

2、组内讨论:

3、小组展示、完善

(1)、交流壁画的特点。(板书:宏伟瑰丽、内容丰富)从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指名交流: 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抓住“四万五千平方米”(如果把我们教室四壁都画上壁画,那么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该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告诉你们需要400多个教室,从“四万五千平方米”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壁画的数量大,宏伟壮观)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出示图片及句子)(通过有——有——有——还有——,我感受到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3)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出示图片及句子,师范读)

A、你喜欢她们吗?你最喜欢哪种的飞天?为什么?(小组交流,再汇报)

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飞天,似乎给我们带来迷人的花香; 怀抱琵琶,轻拨银弦的飞天,似乎为我们送来了动听的音乐; 倒悬身子,自天而降的飞天,给人一种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的感觉;

B、这成百上千的飞天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宏伟瑰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谁来读好描写飞天的句子,体会壁画的宏伟瑰丽吧。(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C、在这一段的最后一段有一个省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壁画上的飞天还有很多的姿态)

D、成百上千的飞天还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 出示:壁画飞天的图片 结合图,展开想象。指名说。出示: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 ;有的……,…… ;……

(4)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我们更会觉得莫高窟是一座——艺术宝库。

(三)走进宝库,了解藏经洞

过渡:在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一起去看看藏经洞内曾经有些什么呢?

1、默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阅读提示:

(1)洞内曾经有些什么?你感觉到什么?(2)一个“曾”字,让你有何感想?

2、小组讨论交流。

(1)指名回答,想见识一下藏经洞吗?(出示图片)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藏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藏经洞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板书:珍贵文物)

(2)看到一个“曾”字,你有什么感想?或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答)

3、小结:

4、同学们,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出示语段)

(四)、总结升华。

1、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感情朗读,体会民族自豪感。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前的疑惑你能解决了吗?出示:莫高窟为什么是艺术宝库?又为什么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呀?(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1)莫高窟有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有才有丰富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所以说它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2)因为莫高窟地处环境恶劣沙漠之中,古代的开凿条件、技术都是非常艰难的。虽然如此,古代的人民创造这些美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怎能不说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

3、此时此刻,莫高窟给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带来的骄傲、自豪,油然而生,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4、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指题)——齐说:莫高窟。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五: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神态各异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的宝库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文物珍贵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如:学生通过欣赏彩塑,亲眼所见彩塑的不同神态和不同个性,仿照书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再说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和个性。

再有“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第三篇:莫高窟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名胜古迹:这一主题的引领下,《莫高窟》为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和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搭设了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应感到无比的荣耀,因为我们古老的民族,勤劳的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塑造了无数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学生在自豪和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来学习本课,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了伏笔。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能结合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翩翩起舞、结晶、威严”等词语的意思。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2.学习作者从多方名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看课件 导入课题

师:(播放相关课件)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黄沙之中,有一座艺术宝库,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宝库——莫高窟。(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课文。

3.指名读文,其他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介绍莫高窟?主要写了那几个方面? 3.师生小结。

三、细读深究

理解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试说明理由。2.结合课件,深入学文理解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并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研读。

3.模拟解说员,汇报交流。

○1 分别出示彩塑和壁画、藏经洞图片,让学生当解说员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2 师生评价,加深感悟。○

师相机补充相关的资料。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4.有感情的朗读,体现感悟。

利用课件创设氛围:当你置身于莫高窟的艺术殿堂,你会有什么感想? 1学生结合课件畅所欲言。○2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洞窟建筑,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壁画,无比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从这些绝妙的古迹中,我们看到了千百年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看到了劳动人民坚韧顽强的性格,看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文。再一次领略莫高窟的灿烂文化。

四、收集信息 拓展延伸

1.讲课前收集的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内整理汇编,并拟加小标题,选代表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五、积累内化 总结收获

1.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2—4自然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画出相关句子和词语,读读记记。学习体会作者的巧妙过渡。

2.快速浏览全文,找到作者在此文结构上运用的写作方法了吗? 3.试以文中例子来说明本科你学到的说明方法。

六、实践活动 学写结合

学习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写一段小练笔。(内容不限,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

一直钟情于“大漠孤烟直,平沙落雁月如钩”的黄沙漫漫,想领略下细沙从指缝间缓缓流过,那股暖流却在心间荡漾开去。更徜徉在拥有美妙绝伦,神态各异,或绰约多姿,或飞天而至,或凝眸注视的雕塑形象的莫高窟。虽尚未成行,所以在教学《莫高窟》一课也是激情洋溢。

《莫高窟》是一篇说明文。本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因此,我通过张扬学生个性,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充满人文情趣。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自由阅读课文,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增大信息容量。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第四篇:莫高窟(本站推荐)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苏教版)第18课《莫高窟》。教学目标:

1、认识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样子和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彩塑、壁画、藏金洞)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它们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

二、学习“彩塑”

1、欣赏3幅图片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老师这有3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3张图片]

(2)谁来猜?她说得对吗?【带字的3张图片】对,回家预习肯定很充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3)老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动作,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4)谁来说?

菩萨:是啊,眼睛微闭,嘴角上扬,一看就是一位菩萨,而且是一位这样的菩萨?【出示:慈眉善目】

天王:衣着,是啊,身穿铠甲,的确威风,是为天王。

动作,你从他的动作,手里拿着武器,发现他是一位天王,这是从动作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地方吗?他的神态可不可以看出来呢?

神态,他的眉毛都快竖起来了,给我们一种特别威严的感觉,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王,而且是一位怎样的天王呢?【出示:威风凛凛】

力士:这位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肌肉,肌肉多么发达,肯定力大无穷。

动作,五指张开,好像准备决斗。

神态,怒目圆睁,真是一位【出示:强壮勇猛】的力士。

2、阅读3尊彩塑的语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3尊彩塑,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3尊彩塑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出示3尊彩塑的语句】

个读,齐读。

3、欣赏“卧佛”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另一尊彩塑,自己往下读,找一找。

(2)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卧佛图】神态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神态安详的呢?

是啊,他侧身卧着,好像在睡觉,嘴角还露出浅浅的微笑,面部表情很柔和,这就叫——【神态安详卧佛图】

4、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彩塑,他们有的——【4幅彩塑图】引说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

5、每一尊彩塑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尊彩塑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请在第2小节找出2个表示彩塑各有特点的词。

对,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但这些彩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板书:惟妙惟肖)

6、莫高窟有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多少尊?对啊,两千多尊,课文只列举了其中的4尊,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千多尊都是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都是这样的——指读板书惟妙惟肖。

7、看到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呢!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课文的第2小节。

8、练习背诵。这么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要牢牢地把它记在脑海

中,能做到吗?【出示填空】

9、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这段文字,真了不起。

三、学习“壁画”

1、【播放音乐《大梦敦煌》】教师范读第三节。

2、同学们,拿起课本,像老师一样,读读描写壁画的内容,捧起课本,读一读这小节。

3、好,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过渡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在结构上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的是哪一句?引起下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中的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让你觉得莫高窟的壁画怎么样?【出示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变红的过渡句】

4、四万五千多平方米,那是多大呢?老师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壁画,那么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大约有400多间教室那么大,的确非常宏伟。

5、这么宏伟的壁画中,最吸引你的事什么呢?【出示飞天的语句】

6、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飞天的语句,找出你喜欢的一种飞天,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飞天形态各异,但仅仅是课文中列举的5张吗?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吗?

8、是啊,同学们想象的飞天很美,莫高窟的壁画不仅飞天美,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很美,描绘神佛形象的很美,反映民间生活的很美,描摹自然风光的也很美,总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都很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它——【板书宏伟瑰丽】

9、看到眼前这么美的壁画,想到古代劳动人民在那么简陋而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绘制出如此精美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10、是啊,勤劳而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捧起课本,读出变化的宏伟瑰丽。【音乐】

四、学习“藏经洞”

1、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的藏经洞,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想想这小节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你从这小节中了解到了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到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千多件。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藏经洞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来到莫高窟的人都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走一走呢?既然什么都没有了,还来看什么了呢?

(1)文物没有了,但灿烂的历史还在,那些流失的文物根在中国,魂在敦煌。

(2)人们来看还有什么原因呢?想想大量珍贵的文物为何被抢走?人们来藏经洞是为了?

4、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中国的兴盛与衰弱,站在藏经洞,我们能想起很多很多。

5、著名作家余秋雨曾三次来到莫高窟,他曾这样写道【出示余秋雨的文章】

五、学习第5节

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走进了饱经沧桑的——藏经洞,这些都告诉我们——引读【第5节】

六、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2、3、4小节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小节点明了莫高窟的意义这叫什么结构?请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

第五篇:莫高窟

研究课教案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强烈的时期,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因此学习此文可适当拓展中国文化历史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google.com)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

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所见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五、指导书写

莫高窟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