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五篇范例)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77-935116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4 22:32: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202_年的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最闪亮的“明星”除了奋勇拼搏的运动员,还有场下热情服务的志愿者,他们都很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1

记者从冬残奥志愿服务主题媒体吹风会上获悉,此次共有12名残疾人服务冬残奥会,他们在场馆管理、赛事服务以及防疫和志愿者业务领域提供服务。

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承担冰球比赛,服务场馆的601名志愿者来自于北京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还有仪仗队、体育和医疗两个社会群体,覆盖体育、医疗、交通、赛事服务等22个业务领域。其中,有566名的志愿者为冬奥会沿用的志愿者,占到志愿者比例的94%。

在延庆冬残奥村,志愿者们协助场馆在44小时内完成了95处无障碍设施以及形象景观的升级和改造。“我们根据残疾运动员流线进行多次模拟演排,志愿者们蒙上双眼、乘坐轮椅,体验运动员们每一条行动路线,提前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在运动员进村后,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带他们熟悉村里环境,让他们更加自如地生活。”延庆冬残奥村志愿者主管郑伟博介绍。

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不同,村内增加了很多暖心细节。在运动员乘坐的摆渡车上,志愿者们新增了固定轮椅的锁扣;在运输行李时,志愿者们会为残疾运动员的特种器械包覆专用覆膜,保障运动员们的行李在送达时“毫发无损”;运动员餐厅增设了盲文菜单区,志愿者会引导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获取菜品信息;根据要求,餐饮志愿者将菜牌位置由菜品上方调整为与餐台平齐,方便轮椅运动员查看、取餐。

在赛场内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身影。“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当中,共有19名残疾人,其中有12名将继续服务冬残奥会。”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宣传培训处副处长、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协调经理刘里里介绍,这12名志愿者分布在5个竞赛场馆和7个非竞赛场馆,北京赛区6人,延庆赛区2人,张家口赛区4人。这些志愿者年龄跨度很大,最小的19岁,最大的63岁。他们的职业背景也比较多元,涵盖了高校学生、退役运动员、医生、教师以及社区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等。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2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3月5日是北京202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之后的首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取得开门红,获得2金3银3铜,暂列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一。

5日上午进行的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组)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子旭获得了冠军。这枚金牌不仅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首金,也是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冬残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个人项目的金牌。

刘子旭: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是中国第一天比赛,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冬季两项女子6公里(站姿组)的比赛中,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郭雨洁为中国代表团再夺一金。赵志清获得铜牌。

郭雨洁:我都没想到能进前三。今天下来了,我们老师告诉我,我第一,有点儿不敢相信,还没有回味过来。

5日上午在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产生了本届冬残奥会的首枚金牌,来自斯洛伐克的法尔卡索娃获得了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组的冠军。而中国选手朱大庆倒数第二个出场,32岁的她也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参赛的唯一一名视障选手。比赛中领滑员闫寒寒一直在大声指导朱大庆的滑行。

最终,朱大庆的成绩为1分21秒75,获得该项目银牌。这是中国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历届冬残奥会雪上项目中收获的首枚奖牌。

朱大庆:我心情特别激动,因为在家门口比赛,荣誉感特别强。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我的领滑员寒寒。他还得兼任做好我的眼睛,带领我滑好每一个弯。

2金3银3铜。开赛仅一天,中国代表团已经创造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佳战绩。

北京冬奥组委在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场馆规划建设、竞赛组织、赛事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同步推进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同样精彩。

在北京202_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申办之后,中国残疾人冬季项目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跨界跨项选拔人才,聘请高水平国内国外教练,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反季节展开境内境外训练,培养残奥技术官员等等,实现了在冬残奥会大项上的参赛全覆盖。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3

3月4日晚,北京202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 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 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4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2_年到202_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5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2_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第二篇:如何写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2个比赛日,在全天共产生的8枚金牌中,中国运动员接连创造佳绩,获得4金1银3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1

中国队已获得了6金4银6铜,奖牌总数达到16枚,居各参赛代表团首位。

3月6日上午10时,残奥高山滑雪和残奥越野滑雪比赛分别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同时开赛。在首先结束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朱大庆获得一枚铜牌,这也是她继首日比赛获得女子滑降(视障)银牌后再度摘得奖牌。

接下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获得金牌,法国选手玛丽·博歇以1分14秒97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阿兰娜·拉姆齐以1分16秒84的成绩获得铜牌。

在3月5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赛中,张梦秋获得一枚银牌。“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昨天的银牌换成金色,我太高兴了!”张梦秋说,“通过昨天的比赛,我(今天)感觉轻松了一些。昨天的奖牌给了我很大信心,我对自己未来的比赛也更有信心了。”

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获得金牌,奥地利选手马库斯·萨尔歇尔以1分09秒35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亚历克西斯·吉蒙德以1分10秒02的成绩获得铜牌。

残奥越野滑雪共产生两枚金牌。在首先进行的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中国队有三位选手出战。最后,郑鹏以43分09秒2的成绩获得金牌,毛忠武以落后14秒6的成绩获得银牌,另一位中国选手杜天获得第四名。

29岁的郑鹏来自福建莆田,在202_年平昌冬残奥会上获得该项目的第四名。他说,此次获得金牌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他坦言,在四年的备战期间,有一段时间的训练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这让我非常焦虑,很感激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带我走出低迷并超越了自己”。

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国队同样派出三位选手出战,杨洪琼一公里过后即冲到了最前列,并逐渐拉大了与对手间的距离,最后她以43分06秒7的成绩完成了比赛,列所有参赛选手中的第一位,为中国队收获了当日的第四枚金牌,她的队友李盼盼获得铜牌。

32岁的杨洪琼说:“想到我平时训练流下的泪水和汗水,还有我为训练付出的所有努力,这枚金牌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杨洪琼还特地感谢前来为她加油助威的观众:“其实我在比赛的后半段感到很累,但听到观众们为我加油,他们的鼓励给了我力量,我感到自己又变得强大了。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他们太可爱了。”

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2

从东京到北京,从盛夏到冰雪;不同的赛场,同样的追梦。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_年2月4日在北京启幕,已经入倒计时。

你知道吗?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一只非常可爱的酷似航天员的冰晶外壳熊猫。再告诉你一的秘密,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它很喜欢滑冰和滑雪,也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202_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这场激烈的比赛共设七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各运动员都在为这次为国争光的机会做着准备。奥运是一次人类体能的绝好展现。短道速滑如风驰电擎,在短短几百米的赛道内爆发出令人震撼的速度。花样滑冰犹如冰上盛开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冬奥会有10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承载着奥运健儿们的汗水和泪水。

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信念。虽然我们不能向体育健将那样为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现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之手迎接八方来客,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202_冬奥会,我为你加油!202_北京,我为你喝彩!

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3

3月4日晚,北京202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 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 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4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2_年到202_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5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2_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如何写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第三篇: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北京202_年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和78个小项。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欢迎查阅!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再次沸腾了!如同14年前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2_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在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承诺、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作为一名小学生,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向导。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说有礼貌有修养的话,应该用千百倍的热情为客人们服务。比如:做个翻译员,帮外国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让国际友人回味舒缓的感觉,文明的味道。

我们要做一个个的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绿色的中国盼奥运”的梦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让我们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外国朋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流连忘返。

不再等待,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伸出双臂,迎接我们的冬奥会!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2

昨天2月4日晚上20:00,在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冬奥会正式拉开序幕。这是一个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所激动的日子,让千千万万人所欢呼的日子。

在通过24节气的倒计时后,掌声和欢呼声轰然响起。接着,一根根拔然而起的细长的小草随着风飘动,在会场心围成一个大圆。然后,便是各国运动员入场。五彩斑澜的服装的渐渐步入会场。最后入场的是中国队,那鲜艳的中国红,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接下来,所有国家的名字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晶莹剔透的雪花,与挂在空中的五环相印成趣,我想,这也许就表示希望全世界团结一心吧!

几个穿旱冰鞋的运动员从会场上滑过,渐渐出现几个字:一起向未来。这是本次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口号,多么振奋人心的五个字啊!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努力向上,积极勤奋,才能创造出未来的一片蓝天。

现在,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中国健儿加油!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3

时隔1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再次来到了北京,举国欢庆,所有人依旧热血沸腾。现在我懂了,懂得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都那样自豪,那样骄傲。202_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强大起来、走向世界的伟大象征。

那一年我们以高昂的姿态进入国际视野,那一年奥运会开幕式震撼着世界,我们的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现如今,中国正无比自信地站在历史长河中,北京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成为历史永不磨灭的又一座里程碑。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4

春节期间喜迎冬奥,我跟家人一早就打开电视等待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定格在立春这个万象更新的日子时,我激动之余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式的浪漫和含蓄。四季流转,中国人民对冬奥的期盼藏在这一天又一天幸福的日子中,走过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最终在立春这个孕育无限生机与希望的节气迎来了北京冬奥会。整个倒计时充满中国的古韵,美不胜收。接下来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五环破冰而出也十分震撼人心,我观看开幕式之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的祖国,一个充满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充满创造力的国家。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也绝不能够掉队,要为祖国的`富强和繁荣努力奋斗,不辜负祖国的养育以及祖国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5

在昨天晚上,北京冬奥开幕式拉开了序幕,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崛起,使北京成为“双奥”的第一座城市,我们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开幕式在鸟巢举行,那飞流直下的瀑布,那随风摆动的青草,那鲜艳升起的五星红旗,都是这么美丽而又壮观。烟花四射,灯光灿烂,它们共同铸造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创造了美丽的九洲!

冬奥会开幕那天正逢立春,这是一年的开头,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二十四节气倒数轮流出现,每一帧图片都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在不同节气时的美丽,古老的华夏文明在这中间流淌。冬奥会的开幕式,是如此的美丽!但谁能知道,在几十年前,中国还只是一个亚洲病夫,不强大,遭人欺负。但是无数人加入了这个富强的队伍,从原本连汽车都开不起,现在早已车辆繁多,从原本的低矮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这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复兴,都显现出中国伟大的创造力、凝聚力,而在202_年,在北京冬奥会上,一场激烈的冰雪运动正在赛场上大放异彩。高山滑雪、冰球等等,让这个寒冰的世界增添了色彩。

正如记者所说:世界期待着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中国,加油!加油,中国!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6

冬奥之约,冰雪盛宴。202_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拉开了又一场奥运赛事的帷幕,而且书写了一幅绘就于中国、共享于世界的华美奥运篇章。“绿色”是文明奥运的鲜亮底色,既彰显了青春的蓬勃朝气,也凸显了我国“绿色办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放”是体育文化的精神旗帜,“冰立方”诉说着冰雪体育飘逸灵动的独特之美,“飞天飘带”传递着多元共荣的文化精神。共襄冰雪盛宴,传承奥运精神。

冬奥会的筹办将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奥运盛火将照亮人类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前路征途。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7

202_年,奥运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燃烧,奥林匹克运动将迎来又一个璀璨的东方盛典!七年之后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构建一个环境更舒适、发展更均衡、生活更美好的家园,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张家口人民对全世界的郑重。

202_年北京冬奥会,我们申办成功啦!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时刻!申办成功意味着新的征程的开始,讲文明,树新风,增强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做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

在现场轮滑少年和智能机器人以及现场灯光精彩演绎了“中国结”“龙凤呈祥”等精彩画面,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长城、共享单车等高科技,同时,向全世界人民发出了诚挚的邀请。202_,相约北京。北京八分钟涵盖中国文化历史,人文情怀,经济科技和胸怀肚量。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为中国加油。202_年北京冬奥会,加油!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8

今年的冬奥会开幕式,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冰雪五环的破冰而出。破冰,寓意是用体育精神打破隔阂、疏离与对立,让尊重奥林匹克精神的各国人民可以携手共进。回首历史,只有团结,才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根本途径。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用团结战胜隔阂。强调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正是这种打破坚冰携手共进,用开放与包容彼此面对,共同战胜困难的精神。在今天,这样的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

随后,当我看到各国运动员朝气蓬勃的走入场内时,感到这正是一种“破冰”精神的真实展现。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口罩严格防护,但这并不能阻挡世界人民通过体育交流的热情。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们在冰雪之上共同竞技,正是用行动实现了最好的“破冰”。事实会雄辩的证明,困难只会让我们团结的更加紧密,因为整个人类的命运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破冰”精神,用开放、包容、携手共进的态度面对人生与整个世界。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9

开幕式倒计时运用24节气,24节气通过相应的风景加上应景的诗句展现,进行开场。最后,以立春为结束,许多人拿着荧光棒挥舞着,先是绿色的,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来临,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之后变成白色,如同蒲公英一样,最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的侧脸,并将蒲公英吹散,屏幕中的蒲公英种子飞向天空,在鸟巢上方变成了烟花。以上的表演充分的体现出科技感,画面唯美,创意十足。

第二项国旗入场,由儿童,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员和56个民族的人们进行传递,而背景音乐是由儿童现场吹奏《我和我的祖国》。

升国旗奏国歌之后,屏幕上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下,逐渐变成黄河之水,之后从屏幕中出现立体的冰立方,并在其上快速变换历届冬奥会的会标,最后由冰球运动员将冰球打向冰立方,雕刻出奥运五环。用冰球打破冰立方,并出现奥运五环,是希望各国可以打破隔阂。

国家代表团走完后,上空出现国家牌子,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屏幕上从小雪花变成大雪花,并绕场一周,最后落在奥运五环下,与其相呼应。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冬奥会开幕式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202_年北京承办第24届冬奥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用它来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24节气引导大家进入北京冬奥会,让大家对中国的24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冬奥会的健儿们,你们就是寒风和冰雪中绽放的寒梅,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也无法阻碍你们向上前进的脚步。加油吧,让我们的国家滑雪运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健儿在冰场上飞舞,犹如一只自由的小燕子,在这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纯白的雪花,任何东西也比不上它的纯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则展示了中华民族那份独有的青春和活力。在健儿们的身上,是冬奥精神,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经过那无数次的摔跤和流血,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里,选择了耗费精力的练习,每个动作一遍又一遍,这是专业,这是爱国!有了她们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心,这个冰雪世界也不再是寒冷的,这些一个个小小的元素,点亮了这个世界!

我们只是平凡的小学生,但我们有那么多的理想,我们最单纯的愿望就是想让祖国强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对于我们小学生最简单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的梦想就是:能够为自己在未来在社会开辟一块崭新的道路。加油!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1

春回大地,我们共享新春欢愉的同时,也迎来了北京202_冬奥会。能亲自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亲历这件国家大事,近距离感受冬奥的精彩,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深感使命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

我工作的岗位是体育通行控制。作为离运动员最近的岗位,内容包括根据身份注册卡通行权限及辅助通行物,控制注册分区进入人员等。因为往来人员密集,且有许多不同身份的人都需要一一查验,所以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管有多辛苦多累,我始终坚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冬奥会这件事非常值得。看到和我一样许许多多忙前忙后但依旧活力满满的志愿者们,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奥运志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并在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工作之外的志愿者生活也有很多快乐。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回忆。多批惊喜激励物资的发放以及许多暖心的活动,都让我感受到志愿者的归属感。

我常在思考志愿服务的本质,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为了恢复人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望,用真诚奉献的精神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会想要永远保持年少轻狂的本真,保留那一股热血和温情,和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

202_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1篇

第四篇: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

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起步较晚,在202_年美国盐湖城冬季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范文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1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残奥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9月3日下午,阜阳市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部署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据介绍,为做好奥运宣传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玲任组长的市奥运新闻宣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7月18日,市奥运新闻中心正式运作。期间,市直有关单位24小时轮流值班,并制订有关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一个多月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奥运新闻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市直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设立专题节目,转载、转播奥运新闻,刊(播)发大量我市迎奥运、庆奥运的稿件,尤其对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的阜阳籍运动员邓琳琳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从而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奥运、参与奥运和热爱体育、热爱家乡的豪情。据不完全统计,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有关新闻稿件近1500条,营造全市人民喜迎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对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着“重视、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局出发,从大局考虑,充分认识做好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做好残奥会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2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3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4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中国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

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5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唐山地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岁时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车祸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难中的唯一梦想是:“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平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中国的残疾人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个沉重的问号,在北京残奥会之后,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试想:不出门的残疾人,如何去圆他们的梦想?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度不够。如果有残疾人上街,他会吸引众多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怜悯、好奇、惊异,甚至可能有鄙夷。他们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家门,面对如此打量呢?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北京冬残奥会202_观后感范文

第五篇: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1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2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

残奥会,一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展示顽强精神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它,使人落泪;它,使人心醉。

奥运会的闪亮之处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奥运会,一个使全球人民疯狂的体育盛会,然而,残奥会,注视你的眼睛有几双?

也许,我们习惯了,我们习惯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我们习惯了对他们的漠视。残奥会,是你,让我们关注他们,让我们脱去冷漠的外衣,让我们领略来自残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我们或许没有思考到残缺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从不曾体味过拥有残缺的苦楚;我们或许没认识到残缺的不便,因为我们从不曾经历过这种不便;我们或许不知道接受残缺的过程多么困难,因为我们从未接受过这种残忍的酷刑。

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漠视来自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而通过那些生活小细节才可知、可感的关于残疾的意义,健康人很难明白。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舞台,展示自己,告诉他人——我能行!它让残疾人收获自信,收获荣誉,收获成就;它让他们卸去平常生活的不如意,通过体育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残奥会告诉我们残缺不是耻辱,它让残疾朋友们获得了同健康人一样的权利,举办运动会的权利,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获得尊重与荣誉的权利,获得掌声的权利,坦然享受阳光的权利……

残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人可以多么坚强;残奥会将那些平常隐藏着的美德发掘,告诉我们残疾人朋友多么可爱,多么优秀,多么完美!

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而残缺也是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

那一张张写满刚毅的脸,那一个个尽力拼搏的身影,他们,让我佩服,让我心疼,让我流泪。

关注残奥,铭记英雄——生活中平凡又不平凡的残疾人朋友。

关注残奥,献出爱心——告诉孤单的心灵,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漠视他们。

关注残奥,残缺也是一种美。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3

我们不仅要关注奥运会,还要关注残奥会。

残奥会就是指残疾人的运动会,这样的话那些落下一生残疾的人,也就有很多机会参加运动会了。我们不要把关爱残疾人看成是一件小事,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也能为那些残疾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残疾人正准备去过马路,但马路上的车太多而且又开得非常快,怎么也过不了马路,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过去搀扶着他们走过马路。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那些残疾人却会感到无限的温暖。但是,仍有一些人对残疾人不闻不问,就拿路上的盲道来说吧,盲道本来是专门给盲人准备的,但却放满了自行车,盲人根本无法走动。

有好多人认为,残疾人根本一点用没有,除了吃喝什么事也不做,因此就对残疾人非常冷淡,一点关心也没有。上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在站台上等着公交车去超市买东西,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等到一辆积满了人的公交车,我心里想:今天的公交车很难等,还是上车吧。于是,我就挤上了车。公交车过了两站,车上的人逐渐少了起来,最后终于腾出了一个空位子,我连忙坐了上去。

这时,一个拄着拐杖,像是腿脚很不方便的老爷爷上了车,但车上一个位子也没有了,已经是座无隙地,这时,开公交车的司机叔叔就说:“哪个人给位老先生让个坐!他的腿脚很不方便!”但车上的人像是没听见公交车司机叔叔说话似的,依然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这时一个人突然发火说:“我们凭什么给一个老头子让座,他有位子了,我呢?他就不会扶着把手站在那儿吗?”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就把我的位子让给了那个老爷爷,车上有好多人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关爱残疾人,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做起!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4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5

世界上人可以有多种分法:黑人、白人;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健全人、残疾人……

毫无疑问,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却又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目前世界上有残疾人6。5亿,仅在中国就有3000万残疾人,其中包括778万肢体残疾人。这样看来,残疾人布满了大陆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肢残人(肢体残疾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聋哑人,以及手、脚处于基本功能丧失或完全瘫痪的人。这些人,在自理、阅读、行走等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些困难,而这时,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就可以在闲暇无事时,帮身边的肢残人做扫地、洗地、洗碗等家务,或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或跟他们聊天,甚至还可以在公路上扶一个盲人或一个残疾人过马路,这些都是些举手之劳,做起来不会很难吧?我想应该不会。

残奥会全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乐园。曾今在20_年北京残奥会有: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等20个大型项目,共设471枚金牌。

我希望,在残奥会上,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再创佳绩,一展风采!

我更希望,在这个社会日趋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里,残疾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希望没有人被残疾的痛苦所折磨!

向全体残疾运动员们致敬!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6

在一个小区里,有一个双腿残疾的小伙子,小时候也不知为什么双腿残疾了。他父母又不在身边,一个人生活。过了好久,一些大妈们见他也困难,常去帮助他做些日常琐事,整理整理房间,帮他煮煮饭。有一位大妈经常去看他,给他送点东西,过年过节的,去看看他,送些节日品。

小伙子虽然双腿残疾,但也不是一个“残废”。他并不泄气,常坐在书房里写作投稿,赚些稿费,暂以度日。

听人说,又一次,小伙子一个人在家时,开炉煮东西吃,自己在房里打字发稿,由于太认真了,忘了炉上的东西,时间长了,水烧干了,炉上起了火,烟还有些浓。一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又起了火,怎么弄才好呢?这些大妈还真热心,一下跑上楼去了,替他扑灭了火。

他一般都不出来,很少见到他的人影,人们常说他文章写得好,成绩还挺好的,只因为是残疾人,回家自学成才,写得一手好字那。他生活很乐观,喜欢很多东西。他过了很久才熟悉这里,一开始,不爱与外人走串门,也不爱说话。

他常推着轮椅去公园外面了解时事。他说,他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是现在的追求,小时候他还想去当运动员。他家书很多,他喜欢看书,去哪里都捧着一本书,最近他还出了一本小说。他想去写一本关于残疾人的书,反映残疾人的追求与梦想的书。让残疾人更坚强去奋斗创造新的生活。

我认为,残疾人又是另一个新的人群,它有理想,有力量,只要自己多多努力,也会有好的生活。周围的人对残疾人需要关心爱护,而它,要更自信,自立,自强,他们与平常人没什么不同。而且,有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却可以做到。

做一个“常人”!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7

残奥会开幕式不但表演环节颇具特色,代表团入场也有惊喜。每有一个代表团入场,场地中央就拼上一块拼图,当东道主巴西拼上最后一块拼图后,各代表团的照片拼成了一个大心脏,心脏强有力地跳动,散发美好的事物,象征一切美好均来自内心:身体残疾不可怕,内心强大才是力量之源!

再经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致辞、运动员代表宣誓等环节后,巴西总统特梅尔宣布里约残奥会开幕。随后残奥火炬进入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最后的传递。

倒数第三棒火炬手是一位老人马尔萨,他参加过1984年残奥会。他拄着拐杖,脚步踉跄地往前走,此时现场已经下起瓢泼大雨,他在大雨中不慎摔倒,火炬也掉到地上。现场发出惊呼,这是一个意外,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被工作人员扶起来后,他拿起火炬,还是蹒跚着坚持走到目的地,将火炬传递给了下一位火炬手。这一幕让所有人动容,现场观众起立鼓掌为他加油。

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巴西历史上夺得残奥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席尔瓦,他摇着轮椅带着火炬走到火炬台前,郑重点燃了主火炬。随后火炬升空,在空中与美轮美奂的雕塑汇合,里约残奥会点火仪式完成了,里约残奥会正式开幕!

本次里约残奥会,共有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32名运动员将参加里约残奥会22个大项、528个小项的角逐。中国残奥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比赛,是中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8

今天是北京20_年残奥会开幕的日子。

首先是欢迎仪式:一群穿着五彩服的卡通玩偶出现在我的眼前,慢慢地,他们变成了一座“彩虹桥”,十分好看到选手入场了: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奥会选手,走进欢乐的鸟巢。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架着拐杖,有的靠人扶持,有的双目失明……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片灿烂的笑容。

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德国代表团入场时。选手们步入场地,笑向观众,并亮出了一面写有四个汉字“北京你好!”的德国国旗。547名中国代表队出场了,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开始表演了,首先是《太阳鸟》:“太阳鸟”飞向一位盲人歌手,盲人歌手唱起了:《天域》。《星星,你好》: 舞台的中央,320名聋人姐姐穿着洁白的裙子,翩翩起舞,用手语对着天空说:“星星,你好!”永不停跳的舞步:百名聋人舞蹈家,用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她们中间有一位身着白色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芭蕾女孩”—李月。她跟“芭蕾王子”一起翩翩起舞……

最后,韩红阿姨和刘德华叔叔一起唱起主题歌:《和梦一起飞》。

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即将到来,33岁的侯斌叔叔用自己的手臂,将轮椅和身体一同拉起,一点点向上攀升,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伴随他一直攀升到39米高处的主火炬燃点,他伸手向前,点燃主火炬。顿时,全场沸腾!天空放出美丽的烟花。

明天我们等待着中国健儿再创辉煌!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9

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这些画面让每一个看了的人都深受感触,我见过一位残疾姑娘,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2_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啊,仅仅一只手臂。它还能坚持打乒乓球,她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之间是对手,胜负就在彼此的竞争之间。但——他们在奉献高水平竞赛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彼此关爱、相互欣赏。

场上,裁判员是铁面无私的“法官”,决定着比赛的走向。但——他们在严格执裁的同时,更用一颗关爱的心对待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们。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这正是残奥会的运动会员们所体现的运动精神!

北京202_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10

中国选手周洪转17日在轮椅竞速女子800米T53级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在里约残奥会上的第100枚金牌。

周洪转当天的夺冠成绩是1分47秒45,将世界纪录缩短了0.03秒。决赛中,从第三道出发的她开始后就处于领先位置,在身边选手的紧追之下,曾获该项目北京、伦敦两届残奥会冠军的中国姑娘顶住压力,将优势一直保持到了终点线。

这是周洪转个人在里约残奥会上获得的第三枚金牌。此前她已在轮椅竞速女子400米T53级比赛和轮椅竞速女子4×400米接力T53/T54级比赛中登上最高领奖台,还在轮椅竞速女子100米T53级比赛中摘得一枚银牌。

结束了自己在里约残奥会的最后一场比赛,周洪转表示,“很激动在最后一天的比赛里拿到金牌,今天我使出了全部的力气。训练了12年,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还能站在20_年东京残奥会的跑道上。

周洪转1988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西桥村,3岁时因小儿麻痹双腿残疾。20_年,省残联到黄骅选拔运动员,叔叔背着她去参加体能测试,从此改变了周洪转的命运。北京残奥会上,周洪转获得1金1银1铜,四年后的伦敦残奥会她又为中国队夺得了2金1银1铜。

对于周洪转在里约残奥会上的表现,教练员黄鹏非常满意。他说:“周洪转平时训练很刻苦,这届比赛的状态也很稳定,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内心却充满了激情。”

17日,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赛场掀起夺金高潮,当天已收入囊中的11块金牌中有7块来自田径赛场。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残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已达105枚,奖牌总数为237枚。

北京202_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