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超人观后感[最终版]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77-941945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10 09:56: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超人观后感[最终版]

醒了才能好

——对《超人》的一点感触

第一次读《超人》的时候,眼泪至眼角,含而未落,那会儿真的很想家。

在课上作文本分析的时候老师讲到了冰心女士的问题小说,从《两个家庭》开始冰心开始讨论并且试图解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虽然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但是却引人深思。反封建、思考人生、反映下层,在问题小说的这三个主题中我觉得有关思考人生的这部分意义最为深远。《超人》这篇小说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有我活着的意义。

其实我在读《超人》的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把何彬和“超人”联系在一起。小说的主人公何彬冷心肠、不与人来往、不理人家、不与人同食、不大打招呼,这“一冷N不”简直就是钢铁城市中现代人生活的写照!我暗想,冰心女士身在几十年前写的这位“人”的生活是否已经窥探到现今社会人们生存的现状?我们同样是冷着心肠,我们同样是不远与他人来往,大食堂这种场所已经很少了„„在科技与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比何彬还要更像超人。看吧,饿了可以叫外卖,省去一个唠叨的程姥;住房你可以选隔音效果最好的,天打五雷轰也吵不到,更不用说小儿的哭啼声了。至于母亲,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还真心惦记家中的母亲?他们总会留给亲人一个字,“忙”。似乎,人们并不是如冰心女士希望着的“互相牵连”着,人们之间的联系仿佛是慢慢的渐渐的淡化了的。

这样看来,我可以设想,有朝一日,当这仅存的一点点联系也消失掉,人人都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比何彬更为悲哀且更为恐怖的超人了。小说里何彬只是个超然人生,仇恨人类社会的人,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淡化到某种程度,人类社会是不是就不存在了?!人还是我们现在这样能说会道嬉笑怒骂的“人”么??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假设与臆想。可是顺着何彬“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与其相互牵连,不如相互遗弃”、“爱和怜悯都是恶”等等这一条条念头想下去,不是和这荒谬的假设走到一条路上了吗?人与人是没有必要交流的,社会也是没有必要存在的。那样的话,就不必再如何彬般还用人类的情感来仇恨这个世界了,世界可以直接消失掉了。没有人也没有社会,有的只是一种看似强大的不知所谓的物种。它们很悲哀。它们也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在某一夜,何彬他醒了。这一醒,他要从超人变回人了。在这个转变里,禄儿小朋友扮演了天使一样的角色。他给何彬以救赎,使何彬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很在意“病人”这个词。病人,是切实生活着的人,会痛会呻吟的依附于社会的正常的人,和这个对立的就是何彬了,空无所有的,虚无的。何彬被动的被禄儿缚上了“人的联系”,这与何彬本身的“随自己和世界去”的念头相悖,所以看到何彬搬家那一段时我就觉得超人好像败给人了,要逃窜似地„„

禄儿的出现也证明了人的情感有着无法言语的力量。前些天看的电影《盗梦空间》也给我一个提示:改变一个人,只需要在他的思维深处植入一个念头而已,然后这念头会自己成长。禄儿就跳出来给了何彬这样的“念头”。“我最爱他,我想先生也必是爱他”,禄儿感激先生,而禄儿母亲因为爱禄儿所以也感激先生,而先生也有母亲,所以她也是爱先生的。我无法断定这样的想法是否来自于孩童,也不能求证于冰心女士这是否是她自己的理论,我只是模糊的意识到把这样的逻辑摆到现在的80后、90后、00后面前,也许是很难被认同的。(不鄙视它就已经算是很好的孩子了„„)

其实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有着这样简单却深刻思想的人也许是另一个冰心,也许会被人看成神经病也说不定。

“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是绝对绝对回答不出来的。不论我下什么样的定义,好像都有点可笑,毕竟全人类的存在都给不了这个问题答案。(我在写这些感触的前一个小时还在上了QQ和同学胡侃,这个也算人生„„么?)我只是在知道有一代又一代的先人睡着迷糊着离开人生之后开始学着去想,想我要什么样的人生,想我怎么样才能有那样的人生,想搞明白我的存在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一直觉着只要自己抱着点善意对世界就差不多可以了,现在不这样想了。人要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郁闷无聊”跟“行云流水”本质差不多。混日子,那是超人的奢侈活法。

最后想说小说解决了一个超人何彬,也许现在有赵钱孙里周吴郑王彬。冰心女士留下的问题好像没怎么改善,年复一年,超人的队伍有壮大的趋向,可读《超人》的却不知有几何啊。

以上是我读了《超人》的一些感触。

第二篇:《等待超人》观后感

《等待超人》观后感

观看《等待超人》,我从中了解到美国孩子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虽然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政治家们分别采取了不同方案试图解决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但都没有太大的改观。

纪录片中暴露了几个美国社会存在的教育现状,总结及体会如下:

第一、在美国人眼里,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有

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上大学;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希望美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

第二、美国教育弊端暴露,高收入低产出。虽然美国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美国教育当中,但人

才的产出与大量的投入并不成正比。资料显示,美国初中等教育中学生辍学率高,无数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无所事事,犯罪率高。因而,国家在这些毫无回报的囚徒身上的供养资金等同甚至高于用于供给学生读高中大学的费用,那么与其如此,不如有效利用资金,从教育源头抓起,减少辍学率,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三、教师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师终身制,教育终身制的实行,使

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在这样的范围下,教育效率自然低下。事实上,教育终身制度的弊端早就被发现,也有教育家试图进行改革,即取消这个制度,但强大的美国教师工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抵制改革,最终改革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等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第四、教育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班制度:人为的把班级分成好与差的结果是

好的班级越来越好,而差的班级越来越差。而对于处于差班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分配制度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想学好,周围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学习。(2)教育经费问题限制了孩子入学的选择范围。父母都想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学习,然而美国公立学校绝大部分都背上了“辍学工厂”的臭名,所以私立学校就列入了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而私立学校学费高昂,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望而却步,只能勉强选择不是很满意的学校学习。(3)运气与金钱决定入学学校。想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除了有金钱的支撑,还要靠运气。鉴于教育资源有限,美国不得不采用摇号的方式来决定入学的学生。虽说是运气,但这样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很多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人才丧失。

以上我们提到了美国孩子想要获得优质的教育,但教育制度的弊端剥夺了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我想美国教育者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是等待超人改变现状的想法是徒劳的。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完善教育体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他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必须依靠全体的力量,除了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包括教育者在内的一切公民的共同努力。此外,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不应把它与政治利益挂钩,而应该把它置于一个更高的地位,即一切为了教育下一代!

第三篇:《等待超人》观后感

《等待超人》观后感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王沛楚 2011212115 上周二熊老师在收集大多数学生意见的情况下在上课时间与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场美国对自身教育现况的“自黑”纪录片——《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这部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发行的教育片于202_年9月24日在美国正式上映。该片由好莱坞纪录片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执导,纪录片记录了五名学生寻求更好教育却受挫的过程,该片聚焦许多普通美国中学生想接受更好教育但却无法实现这一心愿的现实,探讨了美国公立教育体系现存的问题,揭露了美国公立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作为是一部“自黑”纪录片,它成功地抨击了美国公立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身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中国学生,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突破种种考试的选拔、限制,成功拿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入学资格。付出了十一年机械式学习的努力后,我们享受了三年的自由大学时光,同时也能够用一种不赶不燥的心态时常来讨论、分析一下国内的政治、教育等情况,结合国内的监管机构和影视现状,我不认为国内的导演敢于构思、接拍此类纪录片。用一个模糊又唬人的词来形容此类纪录片,那就是“太敏感了”。虽然这部记录片只是介绍了美国的教育弊端,但是我接下来不能只是就事论事,通过这部纪录片的内容我需要给出一些自己对美国的这种教育现实的看法,同时我也忍不住要对国内的一些情况做一些对比。尽管会“敏感”,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成熟的社会确实需要并能够保护这些敢于说真话、勇于提意见的人,国外的“批评家”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华夏大地?

纪录片将美国的教师工会(分为许多工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美国国内竞选的最大资金支持组织,他们通过大力支持民主党的方式,在国家层面通过民主党影响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在地方,他们又与共和党具有密切关系,用经济方面的资助拉取政策方面的倾斜。对此他们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美国想要解聘一个教师的从业资格需要经过相当繁琐的审核流程,而且大力强调各种教师的同等待遇。这种政策使得教师基本上成为了一个“铁饭碗”式的职位,导致一些教师在取得“终身教职”的免死金牌后就开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将吊儿郎当的作风带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严重缺乏责任感。学生基本上处于“放养式”的状态,与国内各科教师殚精竭虑灌输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状况大相径庭。这大概就是我们看到美国的孩子总是在课堂上那么活跃又有点混乱的一个原因,毕竟这种影响教师灌输知识的行为完全不影响教师的待遇情况,“放养式”的教学心态也更加便于学生的自由发挥。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奇观——在国内轰轰烈烈要学习欧美的素质教育,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美国却开始对这种“放养式”的教学状况有所反思,想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来加重学生的负担,反倒是有一种要提高灌输式教学比重的趋向。中美两国把过去数十年的教学重点上分别放在了这两个方面,结果纷纷产生了向对方学习的渴望,因为这种单方面的侧重分别导致了不同的教育问题,美国的“自主学习”导致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低下,中国的“灌输式教学”又使得中国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欲望相当缺乏。这就反映了在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灌输”与“自主学习”单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为单方面的侧重产生问题就反过来进行另一种的单方面侧重,大洋彼岸的尝试已经为彼此做出了标准的示范,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要正确对待“灌输式教学”与“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配比。

纪录片内反映的另一个事实就是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是按照“划分学区”的方式来录取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学区制”是借鉴了美国的这种先例。从纪录片上来看,美国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均匀的情况,这也导致了美国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福利与家庭经济条件呈现相当大的关系,毕竟富人住的街区肯定会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或者说富人有能力居住在优质教育资源所在地。纪录片中的五位孩子或其家长都具有改

变自身命运的愿望,希望可以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他们所在的学区可能没有这样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他们可能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这种矛盾也由来已久。美国的教育家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就开办了许多特许学校。所谓的特许学校,就是用公家的钱办公立学校却独立运营,同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学校管理者对老师的管理更有力,对学生则延长学时(颇具中国特色),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为痛失公信力的公立教育争了一口气。这也为那五个家庭及类似的家庭提供了一个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特许学校也有招生名额的限制,所以决策者就想到了一个公平的方法——接受超过限额的学生的报名,通过摇号的方式来选择录取的学生。这与我国名牌中小学通过“入学考试”来选择录取学生的情况产生了强烈对比,我相信家长若是能做抉择,他们大多数应该会选择美国的这种公平、公开的方法。对一个挂着“名牌”的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来说,他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入学尽管无可厚非,但是站在国家层面来看,这是一种“皇帝选嫔妃”式的霸道,这种“入学考试”的方法加剧了社会的不公。靠优质生源支撑的学校真的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吗?真的可以体现出教师、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力吗?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隐藏的支柱性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可能不会体现出他对国家、社会、民族的价值与影响,但是在不久的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必将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社会、民族的方方面面。从纪录片上反映的问题来看,美国的教育政策确实需要做出改变,“终身教职”、同等待遇尽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师的利益,但是它对教师行业的危害,对美国孩子阅读、计算能力的提高是贻害无穷的,美国的教育政策确实需要进行改革。大洋彼岸的华夏大地,在教育方面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这也呼吁国内的有志之士与决策者深思熟虑,进行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活动。美国在等待着超人的出现,正处于发展变革阶段的中国何尝不是在等待着超人的出现。

第四篇:超人总动员观后感

平凡和不平凡

-----观《超人总动员》有感 摘要:这个超人家族个个身怀绝技,超人爸鲍勃算是超人中的“大力水手”,力大无穷;超人妈弹力女超人身段极其柔软,可自由拉伸90多公分;儿子巴小飞被我戏称为“超人圈里的博尔特”,他奔跑起来可以躲过任何密集的枪林弹雨;女儿巴小倩有隐身超能力,就连躺在摇篮里的小儿子小杰都有变身术,冷不防吓你一跳。也许超人的超能力不会让你有什么惊喜,可当这一家子超人用超能力来过普通的家庭生活时,你不想惊喜都难!

关键词:超人;家庭;拯救世界;梦想

对于爱幻想的孩子来说,每一场灾难都是超人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们会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最贴心的服务,会让大家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但太过浪漫主义的臆想还是有点天真过头,你以为超人也没烦恼吗?其实超人比咱们还烦!

生活,像一团麻 超人先生遇到了麻烦事,他好心救了一个跳楼自杀的老头,结果老头却状告他帮倒忙;当炸弹炸毁了高铁,超人用身体将火车紧急刹车,救了一车皮乘客的命时,却有很多乘客状告他的刹车导致自己受了伤。紧接着,世界各地都开始有人控告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您瞧,有时候做好事做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在重重压力之下,政府出台了所谓的“超人异地安置计划”,也就是说,超人们从前的“失误”既往不咎,但从此之后他们不允许再做超人了。

超人们集体退休了。超人鲍勃与弹力女超人结婚,生了三个孩子,跟无数个普通家庭一样,他们婚后也得面对一大堆琐碎的生活小事。弹力女超人围上了围裙,在家里看孩子;鲍勃变成了秃头、大肚腩的中年办公室职员,在单位被老板K、路上遇到堵车、车坏了还得自己修,甚至给儿子切牛肉,稍微一用力,盘子又被弄坏了。这要是在做超人的时候,哪管它那么多,直接扔掉!但现在可不行,他们是三个孩子的父母,他们要面对这个现实。孩子总是很难搞,尤其是多子女家庭,儿子被找家长,女儿又在暗恋班上的男生,而小儿子又整天吵吵闹闹的。天啊~这都不管不行啊!一进入婚姻和家庭,一个人就不只是自己了。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且每天拯救地球N次,世界太需要我们了。当我们长大成人,却发现世界并不需要我们,它有自己的运作方式,没有我们,太阳照常升起。改变世界的梦想变成了养家糊口之余的娱乐,甚至我们发现,做个平凡的老百姓竟然如此辛酸。”

超人“归来”

现实所逼,那么辉煌的超人只能委屈的隐姓埋名在保险公司的小隔间里日日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和所有成人一样,长大之后要承受重重压力,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也会像他那样面对比自己小半个身长的老板面前点头称是,悲哀啊,谁曾没有过美好的梦想,当现实遭遇梦想,不过是妥协罢了,同时在心里依然渴望着能有个机会成就梦想。

正因为如此,一是激愤丢掉了工作,回到家不能和老婆交待,就在鲍勃差点被平凡生活折磨的快要不知所措的时候,巨大利益诱惑下的一张网盖在头顶,接受还是拒绝?这个阴谋其实是当初那个被他看扁的超能小子设下的圈套,他由于曾经被藐视,于是便发了疯似的要报复超人。对于超人来说,年轻时心高气傲的自己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以为自己是NO。1,结果在别人得势的时候只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落魄何其悲惨。

超人,终究是超人 超人应该是什么样,影片在开篇就有了最经典的表现。叮咚~有紧急情况!一劫匪驾驶汽车落荒而逃,警察正在追捕。一个壮硕男子正开着车,通过电台新闻得知这个消息,他瞬间就在车上换装完毕,加足马力超事发地飞驰而去。在这么紧急的时刻,他还能帮一个老太太把小猫咪从树上摇了下来,并恰到好处的把经过的那个劫匪撂倒,交给警察。这一幕再熟悉不过了,没错,他就是超人!从漫画到电影,超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游走在普通人与神人之间的一个传奇。他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是新好男人的典型。

好在超人终究是超人,即便是挺拔的身材不再,还是没有丧失那矫健的身手,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力挺他的妻儿。万万没想到,他妻子的斗志一经激发,居然比鲍勃还要惊人,而他们的几个小孩子也都各有长处,女儿会隐形,儿子会暴走。就这样,全家老小齐上阵,最后把要称霸的超能小子彻底击败。比较搞笑的是,最后打败超能小子的竟然他们还不会说话的小儿子,原来弱小的婴孩,也有变成小恶魔的时候。

还是说说皮克斯公司吧,而在这部电影人性、归隐、家庭、工作、中年危机都是这部电影里要表达的……很难想象,一部动画里可以找到这么多的字眼,这也让我感觉本片是皮克斯作品里边内核思想最复杂的一部。不过这么多要素在动画里面却安排得非常合理,没有让人感到凌乱的感觉。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它真的不是一个重振雄风光辉的梦,不是一番关乎人类死生的大事业,而应该是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千里跋涉只为探得你安全与否的家人。只有家人,是彼此完完全全相互拥有的。即使有时互相打闹,欺瞒,抱怨,而在关键时刻,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爱和惦念便会将他们连成一个无形的整体,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皮克斯的动画效果永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超人总动员里面人物形象独特,尤其是大女儿,黑色长发如瀑般下垂,遮住一只右眼,使我联想到贞子;超人爸爸的身材是一大特点,在动画中有不少笑料由此而发;黑人超人形象也很突出,性格滑稽,而配音十分出彩。其他配角如保险公司经理、衣小姐、incrediboy和他的助手,都各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物的动作都很饱满,富有弹性。动画技术可见一斑。皮克斯公司在人物形象保持住一定的卡通风格外,在某些细节仍然保持着细腻,比如人物湿发的效果就相当的逼真。而在人物的风格是尽量拟人却并不似人,比如在人物表情的变化上可以看出那些丰富的变化,我个人而言尤其喜欢弹力女超人的面部和婴儿小杰的面部,非常的可爱和讨喜,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因此那些人物的表情会更加夸张一些,并不需要完全做到和现实中的人物那样。而超能先生鲍伯一家子的人物定位也做得非常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超能力,与每个人的个自特性非常之合拍,鲍伯的强壮和他的超级英雄的形象相得益彰,而弹力女超人的美妙柔韧性与她女性的温柔结合得相当完美,淘气的小飞拥有飞快的速度是再合适不过,而隐身和能量保护圈正是害羞的小倩所需要的。此外,每个超人所拥有的超能力都充满想象力,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处处使人意想不到,如超人妈妈利用自身弹性变身降落伞、快艇,二儿子在水中奔跑,黑人超人的溜冰技术……动画的优势即无处不在的想象力充分地得到了施展。还有编剧,真是没有想到,最后的大boss居然是当年的头号fans,追求不平凡,渴望拥有超能力,拯救世界,受到万人仰慕,这大概是无数平凡人内心的梦想吧,这也是正常的人性表现,然而正常与阴暗有的时候只是一线之隔,我不能得到的,别人也别想要得到,我不能成为特别的一个,那么就把所有特别的人都消灭,每一个人都要像我一样平凡,这样的心理估计很多

人也都有过,只不过有些人想想,有些人真的这么去做了。而超人夫妻的大儿子从小就被告之要表现的像一个普通人,不能表现的太出色,这就引起了小男孩的不满“每个人都不普通,就是每个人都很普通”故事的最后,小男孩被允许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觉得是在做自己和照顾普通人的感受之间取得平衡吧,毕竟人都是不完美的。

一部不老的电影。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一个稳定的角色设定与搭配。关键还是人性的表达与转变。在基本的构架中,映射出了基本的人性的优缺点。大部分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身投影,而借由投射的经历得到反省,进而真正的走在通向”超人“的路上。这应该就是电影的内涵。

第五篇:等待超人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超人

这学期的教学论课上,老师经常将我国教育与美国教育进行对比,总能得出某些大众化的结论:我国基础教育非常强,学生计算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美国学生,而美国却培养出了很多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及美国总统,相比之下,我国的尖端人才则少得可怜。每每这时,同学们都会抱怨说,我国教育问题太大,应试之风严重,只培养出了高分低能的人才等等诸如此类。殊不知,我们所仰望的美国教育,也一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等待超人》是一部揭露美国公立教育弊端的纪录片,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很多公立高中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和数学能力的百分比极低,喜欢数学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排挤,师资不足,准确地说应该是好老师师资不足,高中升学率高的公立学校极少,为了公平起见,只能通过摇号的方式录取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是没有钱或者机会进入情况好一些的私立学校的。每一位上任的总统都夸口要整顿教育系统,no child is left behind,但基本都是空话而已,整个国家都在等待一个真正能拯救所有孩子的超人。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孩子是一个黑人女孩,她很小立志要当医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同学厌倦学习她能给出有效的建议,对周遭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味道。有个场景是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向终点奔跑,她很努力,用尽全身力气,咬紧牙关,可还是落在了最后。最后她也没能得到进入她理想学校的资格,这种无奈,就像当初她的父亲因为家里没有钱没法上学一样,她是因为没有摇到号,这种靠运气换取资格的办法,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所谓公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小女孩的未来,有的人会说,上不了好的高中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未来,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榜样不都在前面。可是,他们都是不满足于学校知识或者说学校给不了他们想要的知识后他们才辍学自己研究、创造,而这个小女孩,显然她的智商也很高,但她想当一个医生,这个理想所需要的知识基础,还是在理想的大学里,而大学,是需要一个高水平的高中保障的,因为片子中说了,进入一个差的高中就意味着相比于同年龄的孩子,你已经落后了三四个等级了。也许小女孩凭自己的faith,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最后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相比于进入了那个好的高中的未来,然后凭相同的努力而获得的未来显然是会逊色许多的。这大概就是家长们挤破脑袋,不计任何代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好高中的原因吧。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很多地方也在效仿美国的就近入学政策,然而这个就是公平的了吗,住差学校旁边的有钱人可以在好学校周围买房,将户口迁过去,保障孩子就学,而在差学校旁边的穷人们就没有办法,只得就读那个学校,那么这个政策还只是为富人服务的,这样不仅没有促成教育公平,反而拉大了教育不公。即便在美国这个如此强调民主的国家,教育不公平一样是个大问题,这样想来,教育实际上是每个大国共同拥有的问题,无论怎么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存在,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问题促进了人类的思考,教育的进步。那么当这个问题来到我们个人面前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前天我回到高中母校,高三学子端午休假半天,校园里一片沉寂,处处可见“此时不搏何时搏”这类标语,走在校园里,气氛有些沉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暂时依旧还是依靠定终身的国家来说,高中生们为了这次决定性的考试付出了太多,从教室里摞得高高的资料就可以看出来,只想说,高考前能做的只有加油。就像影片中说的,根本就没有超人,没有人可以拯救我们,能做这件事的,只有我们自己。任何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就像美剧《越狱》里说的,just have a little faith, 只要有信念,自己永远是自己的救赎。有的东西你就是没法改变,比如这整个教育系统,那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改变自己,首先去适应这个系统,寻找一个最适合的方式,去到达自己理想所需要到达的彼岸,比如自己心仪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施展自己的抱负。当然这是很多中国大学生都没有在做的事情,太少人拥有自己的信仰,太少人有理想,而更少的人为之奋斗,导致中国顶尖人才缺失。我想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反思的,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在做什么,能做什么。Waiting for superman, 应该改为being the superman 才对。

超人观后感[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