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颐和园》观后感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77-908034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2 22:2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颐和园》观后感

《颐和园》——观后感

通过看《颐和园》,我充分感受到了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的华丽雄伟,气势磅礴。

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在广阔的昆明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湖岸建有秀美建筑,其中湖西北岸的清晏舫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造型奇特。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202_年9月28日

第二篇:颐和园

旅游信息

去颐和园最好是阳光明媚的时刻,可看风吹浮云、湖面光影变幻。站在佛香阁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注意,很多建筑上的彩绘很精美。穿便于长时间步行的鞋。昆明湖可划船。门口有工作人员租用“电子感应导游机”服务机器10元/人,包括园内所有主要景点,讲解详细~~大型接待事件。

东宫门入园

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2. 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4. 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时行程)。

北宫门入园

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2.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3. 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

新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2.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4小时行程)。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 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 8:30—17:00静园时间为 20:0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 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 9:00—16:00静园时间为 19:00 游船服务

游船码头:八方亭、文昌阁、玉澜堂、排云殿、石丈亭、铜牛、石舫、南湖岛船种:手划船、电瓶船、脚踏船、龙船 大型游船包船游览业务白天包船时间:8:00--17:00

2.晚上包船时间:18:00--22:00玉渊潭八一湖码头乘船到颐和园,单程60元,双程80元。

公交路线

330(后沙涧-颐和园)、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32(动物园(枢纽站)-颐和园)、346(凤凰岭-颐和园)、394(六里桥东-颐和园)718(康家沟-颐和山庄)、690(前门-颐和园)、696(黄港村-香山)、683(颐和园北宫门-四方桥西)601(祁家坟-颐和园北宫门)、608(颐和园北宫门-前门西)、626(吕营花园-颐和园)-“颐和园北宫门”站303(西闸-颐和园北宫门)、330(后沙涧-颐和园)、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46(凤凰岭-颐和园)、375(西直门-韩家川)、384(人民大学-皇后店西站)563(西直门-香山公园东门)、697(菜户营桥东-颐和山

庄)、718(康家沟-颐和山庄)、696(黄港村-香山)、683(颐和园北宫门-四方桥西)601(祁家坟-颐和园北宫门)、608(前门西-颐和园北宫门)、特10(国防大学-鲁谷公交场站)、特5(北京南站南广场-香泉环岛)-“颐和园新建宫门”站374(北京西站-颐和园新建宫门)、437(北京西站-颐和园新建宫门)、74(柳村-颐和园新建宫门)952(温泉东埠头村-良乡水墨林溪)、-“颐和园西门”站469(五路-颐和园西门)、539路

地铁线路

乘地铁四号线,北宫门下车即到(北宫门)。也可在西苑下车,经由同庆街西行500米到达颐和园东宫门(正门)。

门票价格.门票 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2. 半价票 15元/张(旺季学生票)10元/张(淡季学生票)3 .联票 60元/张(旺季)40元/张(淡季)4 .园中园门票(不分淡旺季,购买联票者不用再买票):佛香阁10元;苏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德和园5元。

第三篇:颐和园

《颐和园》观课报告

首先,我们会发现,老师上课时,语调从容,仪态优雅,在引导学生时不急不慌,这表现一个老师长期积淀下来的基本素质。

其次,课件制作也很精美,说明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较大。但总体上来说,存在问题仍有不少。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年段的学段目标体现在识字写字与阅读方面的要求如下: 识字写字方面: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姿 势正确。阅读方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 意的作用。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而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教师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 本组教材以 “我国的世界遗产” 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长城》 《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 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 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学本课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 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 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 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这样引导我们: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 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 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按照以上要求,执教老师更注重阅读能力的指导。忽略了识字写字的教学 及朗读指导,尚不能激发学生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的热爱。

学生课前预习过,那么何不从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方面入手呢?这样做既能使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检验,也能及 时发现存在问题,扫清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朗读指导确实不够,有很多环节其实可以顺着学生的发言直接指导读一读的,但都被老师直接跳过了。这点儿等一会儿再逐一点出,请晓清自己琢磨。教案是很有思路,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操作过程中完全忘 记了应该以学生为主,直接牵引学生接自己课件的内容一步步走。老师的教案中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是:自主选读,感受美景。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最想在哪儿 留影,为什么?这本来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说到哪儿,我们就可以相机学哪儿,但实际的情形是:学生汇报完了,老师才按照自己的课件逐一学习。这样就受了课件的牵制。我认为,课件可以做成超级链接形式,学生说到哪里,出示哪里,学习哪里,就更能体现以生为本了。

1.关于朗读:教师一定要有朗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意识。预习过了,正式学习全篇课文前就应该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展示朗读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浏览 课文后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展示读,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边评价边指导 朗读。比如学生一开始就说到想在十七孔桥留影,还想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像书 中说的那样美,完全可以顺势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向往之情。另一个学生 说想在昆明湖留影,因为昆明湖的水多么美,老师可顺势接一句:那就请你把昆 明湖的美景先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2.开头课件中展示的画面非常美,但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把握机会,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热爱,仅仅是静默之中看图片,看完后说两句感受,这样似 乎对颐和园这个“我国的文化遗产”还没有真正热爱起来。老师如果准备充分,可以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在画面逐一出现时,进行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美 景的喜爱、自豪之情。

3.关于词语的理解。“耸立”的意思学生说不明白,写出了什么?词的本义 是高高地直立,那肯定是写出了建筑物的高大了,要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意思去,他们说不到点子上的话,老师就要适时指导了。“滑”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在什么地方才会滑?滑字用在这里到底说明了什么?说明水非常平静啊。引导得当学生是不会说出“硬梆梆”类的词语的。这说明老师本人对这些词语的精妙之 处尚未体会到。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老师首先应查查字典,看怎 样解释更恰当,更顺畅。

4.关于“像,又像,”的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个比喻是把一种事物做了两次比喻,写出了昆明湖水的静和绿的特点。而学生所举的例子: “弟弟捏的泥 人又像猴子又像人。”并不是比喻。对照比喻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小作者的 意思是弟弟捏的猴子是四不像,并不美观。是与猴子比较,与人比较,既不像人,也不像猴子。你可以追问一句,那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学生肯定会说,把泥人比成人和猴,写出了泥人的什么特点?学生肯定没法回答了,说是写出了 泥人很像人,又很像猴?肯定是说不通的。所以可借此告诉学生这个还不是比喻句。当然,这样说的前提是你必须对比喻等修辞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整体上来说,这节课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但准备的还是不够。上一节课,可能要准备十节课的时间,在充分准备的过程中,要多查阅一些资料,尤其是课标、教参、甚至课前导读、课后练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去用。

其实,从这节课中,我自己也受到很多启发。自己有所意识的地方,在以后 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多加注意,这也是我们要深入评课的意图所在。

第四篇: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学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生字:

一类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二类字:颐、耸、阁、舫、眺、堤、态 课后习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绿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生:《颐和园》,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要注意里面是一个“口”。瞧,这就是颐和园的大门,也被称为东宫门。

二、整体感知:

1、进门之前:先看看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怎样?(分成两组)宫殿 长廊 画舫 佛香阁 耸立 眺望 雕刻 金碧辉煌 堤岸 横槛 几乎 神情气爽

重点指导“槛”的读音。横槛与门槛的读音区别。

2、下面,让我们把这些词送进课文里,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静静地读完后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师板画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说了哪些作者的感受?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作者是如何把颐和园的美展现给我们的呢?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一)景点1:长廊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走进这有名的长廊,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长廊的部分?其余同学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从文中哪儿体会到长廊的长?

(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二十八米长,分成273间。师生合作读这两句。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长廊的美?(1)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 看图片,“五彩”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长廊除了从色彩上给我们的视觉一个极大的冲击力,还因为什么而美?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猜猜看,都画着什么?走进这样的长廊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

同学们,一幅画都这么美,如果14000多幅画连续不断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什么感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3)长廊不止画美,让我们向两旁看去: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一条鲜花铺成的五彩缤纷的小路映入眼帘。

(4)闭上眼睛想象,理解神清气爽。(5)让我们一齐再来回味,指名读,自由读。

(二)景点2:万寿山

过渡语:不知不觉就走完了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请大家自读3、4自然段,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的佛香阁()的排云殿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远远望去,哪个地方最美?远远望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昆明湖?

(三)景点3:昆明湖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出示句子)

(1)昆明湖有什么特点?板书:静、绿。作者使用什么写作方法让我们感觉到它 的静和绿的?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咱们读这一句应该读出什么感觉?谁来把这种平静祥和读进去? 读得真有味,昆明湖到底有多静,让我们用心体会----(播放课件)带着你的感受,咱们再来读----

2、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沿着长长的堤岸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己圈一圈,画一画。

树:多。石桥:多。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3、看,在天空的映照下,我们的昆明湖到底有多美?边播放音乐边放图片:看到这儿,想对咱们的颐和园说点什么?如此之美的颐和园,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竞相题词,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燕山何处最畅情 无双风月属昆明

四、感悟升华:

1、亲爱的同学们,虽然咱们建国60周年大庆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可是还有许多外国游客一直逗留在北京,他们特别想到我们的颐和园游玩,谁来为他们做导游介绍一下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的长廊。走完长廊,一抬头就看见 的佛香阁和 的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课外阅读: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花园和行宫,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它的前身是清漪园,1750年,康熙皇帝为庆祝母亲六十大寿开始兴建的,经过14年建成。遗憾的是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再次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后来随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颐和园作为皇家行宫关闭了。1914年颐和园作为溥仪的私人财产售票开放,由于票价较贵,很少有人去。1924 年,颐和园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颐和园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需要我们悉心去呵护,用心去爱护,就让我们珍惜这份美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

第五篇:颐和园

18、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一)目标导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二)自主探究学习。

(三)同桌合作交流学习生字词。

(四)展示交流

1、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检查认读。

2、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引导朗读、理解。

3、推火车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读音。

4、同桌互查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目标导读 认真默读课文,思考: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主要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三)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提升

1、指名说说,通过读课文,你对颐和园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板书学生找出的景点)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找出相关语句)

4、引导理解课文大意: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主要写了——、——、——等地方的美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理解生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也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颐和园)

二、精读课文,品赏“美”。

(一)目标导读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那几个景点?各个景点是怎样的美?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述各个景点特点的词句,并做批注。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三)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提升(1)、赏“长廊”、品“精美”。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长廊的特点。(又长又美)

2、作者是怎样游览长廊的?

a、整体看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长的画廊)

b、长廊内: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c、长廊外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精致美观,我们可以感受到创造者的技艺真是高超。

4.指导读出长廊的精致美。

(2)游“万寿山”、品“壮美”。

1、说说万寿山的特点,找出描写万寿山景物的的词句。

抬头向上看:佛香阁

(耸立)

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

排云殿

金碧辉煌

向 下

望:树

丛 葱郁„„

登上万寿山:

(正前面)昆明湖 静、绿(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出示填空: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几乎”的意思是()。“滑”字用得(),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4、有感情的朗读。(3)赏“昆明湖”,品“秀美”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6、小结: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许多美景呢。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等)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学生齐读)

三、赏读升华

1、总结全文: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2、总结观察顺序和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四、巩固拓展。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颐和园》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