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圆明园》观后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202_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有关纪念活动正在陆续进行。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来说,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昭示着这个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文明的玄机和历史的真相尽在其中„„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
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深。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他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写道。当时他的小说《悲惨世界》正接近完成,该军官来信大吹大擂,述说英法联军在北京的战果。雨果拍案而起,愤怒指责:“然而,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历史面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
雨果并未到过中国,他对圆明园的印象,完全源自于他的想象。对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雨果当时代表了一种主持正义的力量。当然,他的想象和迷恋也在于:1989年中国某作家拜访雨果的故居时,发现雨果收藏的中国珍宝,都来自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它的地位就如巴特农神庙在理念艺术中的一样。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此了。”
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幻想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幻想可以有模型的话。请你想象一种言语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之,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建造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过去的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目睹,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在此大段引用雨果的原文,也无法表达出我内心的沉重。现在,圆明园更是一个负载着沉重历史和民族屈辱的地方。人们空在这片战场和墓地上凭吊,于是也曾有了重建它的呼声。我没有去过那里,也不知道那里现在究竟如何,但我知道自己一旦在废墟之上,肯定会痛心疾首。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塞在他那本世界上唯一最详尽的圆明园记录《圆明园大劫难》中写道:“圆明园的毁于一旦,相当于凡尔赛宫加卢浮宫博物院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全遭焚毁。”
是啊,夏宫,相当于600个足球场大小,精心设计的人间仙境!这是清代最繁盛时期,一个王朝用全国的财富和匠心堆积起来的奇迹。空前绝后。正如诗人保罗·瓦莱里吟过那样:“我们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万事有始有终,是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而关于圆明园,要谈的,更多还在电影之外。
中国,中央之国,天朝之国,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富足的、高贵的,外邦均是蛮夷。18世纪,英国在中国眼里,只是一个2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00万的小岩岛。然而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又是怎么样地把落后的中国不放在眼里,并毫不怀疑自己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越。
中英最早的交恶,竟然是在礼节上——中国要求行“叩头”之礼,而英国拒不履行(后来还有美国某公使更直接抗议说,“只有在上帝和女性面前才肯屈下双膝”,然后就被撵走了),一争就争了数十年,双方关系僵持而无任何进展。双方的高傲导致了不可调和,两个
世界、两种文明在这里撞击,直到一方实在受不了利益的诱惑而诉诸武力,并在古老的东方之地上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有组织贩毒!英法联军1860年的入侵,实质是为了保护鸦片贩卖和殖民者的安全。之前,传教士马赖被杀,英国亚罗号船被搜查,都是挑起西方对华进行干预的借口。当然,中国对此也不是没有责任,外国基督徒在那个时候,常常遭到中央或地方当局或明或暗的迫害。此外,清政府对《南京条约》等的故意执行不力,甚至让其形同废纸,让西方对中国的诚信有了严重质疑,——中国人在西方的不好形象不知是否最初始于此——,这不是说我们就该对不平等条约进行执行,也可见清政府也咽不下这口气。史学家拉戈斯就指出:“与中国人打交道,难点不在于签定条约,而在于要保证其付诸实施。”
1859年英法联军攻打大沽炮台的失利,真正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他们的失利,等于让刚刚到手的《天津条约》形同废纸,这无论在脸面上还是在利益上,都丢不起这个人。然而英法联军后来能如此顺利地长驱直入北京城,理由竟是中国军队的武器过于落后!因为刀枪如何能与枪炮抗衡?可叹可叹,但最为可叹的是,当联军在烧毁圆明园的时候,竟发现某房间里早就收藏了西方的枪炮!它们是郎世宁等西方人当年送给皇帝的礼物,可却没有一个皇帝想过要依此改进中国军队的武器。科学,在历代皇帝眼里,不过是玩物而已„„
1860年10月18日凌晨,遵照额尔金和格兰特的命令,3500名英军步兵和骑兵,开始有条不紊地焚烧圆明园。大火燃烧了整三天三夜,包括圆明园在内,5座皇家园林都化为灰烬。黑色的烟雾遮天蔽日,就象圆明园不散的阴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残破的圆明园在战乱中遭到彻底毁灭。1911年,在圆明园毁灭之后半个世纪,大清帝国灭亡。呜呼,以史为鉴。
今天,无数的文物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为寻回被掠夺的文物,而不懈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努力奋进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爱国之心,应该有一颗复兴之心,应该有一颗科学之心。带着这三颗心,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努力奋进吧!
第二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
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
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带给我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康熙时期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帝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康熙在位时期观念开放、善于学习,不仅自己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甚至亲自为皇子们讲解。但他一个人的努力并未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圆明园悲惨的命运其实在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雍正和乾隆能象康熙那样勇于接受新事物,与时共进,那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也不会在咸丰年间落到那种地步。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也是从未有过的辽阔,外国以拥有中国的各种物品而自豪,世界各地都流行着中国风。可是很快这个庞大的帝国就逐渐走向下坡。在西方工业革命完成后,清帝国的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西方的科技看做雕虫小技,不以为然。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来访时,清政府态度轻蔑,将使团赠送的西方先进武器搁置在库房,任灰尘遮蔽,而不是去学习改进。就这样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清帝国和他的统治者们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都还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的先进武器,清军士兵的英勇抗击只是徒劳无功的自杀式抗争——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也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付出代价。当强盗们在圆明园内肆意的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寻求保命。当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了整整三天,日月无光时,我们只能暗自哭泣,眼睁睁看着侵略者掠夺园内的财宝,甚至将整座园林付之一炬,而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在圆明园的悲剧发生之后,西方列强得寸进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破坏主权。
今天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宣扬和平与发展,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让悲剧重演。圆明园的遗址将不仅仅使我们铭记屈辱的历史,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第三篇:圆明园观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五年级⑴班 陈文瀚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情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星之升学校 罗艺鑫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心如刀绞,愤怒无比。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着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万园之园——圆明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和一片废墟。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随意扫荡,为所欲为。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就在魔爪下毁于一旦。这些强盗不但毁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毁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谁看见这一切的一切不愤怒。作为中国人,谁不想消灭这帮可恶的强盗。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种奇耻大辱何止一次,“落后就要挨打”就是先人给后人血的教训;现在,我们已不再落后,国家慢慢地昌盛起来;科技慢慢地发达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睡狮已醒,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祖国犹如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将要我们去创造!亲爱的祖国,我回记牢这奇耻大辱,并将它作为我学习的动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它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350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的代表名胜。
这项工程可用了150多年呀。但是令我们气愤的是,这么宏伟的建筑在三天就灰飞烟灭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不能毁灭的,他们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中国,一个拥有13亿的泱泱大国。拥有那么多的文明古迹,古老的文化,悠远的文化史。圆明园,一个可以成为世界上的博物馆,一个可以见证中国文化史的“见证人”。里面有着可以证明我们中国历史的宝物。那些都是无价之宝啊!那些宝物来自全国各地,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但却被那些外侵者抢的抢,烧的烧。
听啊!那些人,烧圆明园的理由竟然是我们中国人不让他们进去偷盗。他们竟然不知廉耻的对我们中国人民大声的说出哪个蛮横霸道的消息。他们的行为让我咬牙切齿,他们的野心大的很。三天就三天,一个那么美的园林就被他们破环的不成样子了。他们抢完了,实在拿不走的,不!应该是抢不走的,就会破环原因是为了破环证据,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去阻止。还有的随军的人说什么:能拿走的尽快拿走,反正还要烧掉。我们中国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再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仅有的自尊啊!并且还那个不平等的条约。那叫什么。那叫懦夫!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的屈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并且我们还会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祖国能不落后并且立足于全世界,也为了能够抹去那一切一切的耻辱。我们应该站起来。因为祖国需要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扛的起!
第四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清朝中期,腐败的清朝政府为防止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又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外国的帮助,下令“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虽然能使统治者暂时不被影响,但中国从此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严重落后于国外,致使后来中国成为半封建统治、半外国殖民地的境界。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清朝统治者坚持“农本”,推行“重本仰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就严格限制对外经济贸易。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收复台湾后,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有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朝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政府当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加“闭关锁国”了。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西方国家正在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是“农本政策”,严重跟不上世界的发展;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中国还处于封建统治中。当时,外国的武器已是铁船钢炮,中国用的是土枪土炮,远远比不过那些洋枪洋炮,在军事上已经远不如西方的中国,还总是自以为自己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曾经送给中国一些最先进的武器模型,中国政府,包括被称为“一代明君” 的乾隆也把它们当成是一堆废品收起来,好久没人去管。中国就是在腐败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下,由一个世界强国成为一个整天被压迫的殖民地,还被迫与许多国家签定了“南京条约”、“望夏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从而走向衰败。
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西方侵略者的野蛮造成的,更大的责任应当归咎于盲目排斥科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以及被他统治下的愚民,他们散失了创新,失去了对历史前进的深邃的洞察的眼光,被农业文明巨大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身体停留在狭隘的田间,耕作在几世的原野。这样的原地踏步必定被迅速对外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征服,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噩梦的开始,只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警告和宣战的开始。如果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骤降的开端。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外国学习的楷模,效仿的对象,民族优越感也逐渐加强,但是当拿着长矛的骑兵、挥着大刀的步兵、推着陈旧的大炮的八旗国防军向侵略者的毛瑟枪、先进大炮冲去,大批批倒下,城门被攻破,统治者仓皇逃跑,这时才想起了害怕,变得胆怯。随着侵略的深入,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才发现落后西方太多了,差距太大了,中华民族才真正醒来,变法图强。付出的代价多大!一个半多世纪!所以国防是多么重要,保持一种不断进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态度更是多么的重要!时至今日,中国总体上依然落后,仍然要向西方学习,但绝对不能散失了民族优越感,不能丢失了自尊!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
第五篇:圆明园观后感
一、看《圆明园》观后感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维克多.雨果
看圆明园纪录片,是我第一次接触风景园林方面的东西,在我这个外行人开来,却有更多的所得。对我来说,我不懂什么风景园林,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东西,而风景园林,就是美的事物,是自然的美,而圆明园就是人类幻想中的美妙的仙境。
这部纪录片是以一个外国传教士郎世宁在大清50年的经历来记录的,他目睹了我国旷世园林,圆明园的诞生。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建筑师,设计师们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在看片子的同时也查阅了有关圆明园的一些相关资料,稍稍了解了一点圆明园设计的理念。这理念是电影的叙述者讲述的,我觉得讲得很好:圆明园的设计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的理想和意志。
影片中有一个在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了的场景,但在那样的帝王世家,这样的画面确实无比的温馨,动人,在风景如画的牡丹园里,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畅游其中,其乐融融,与如画的风景混为一体,可谓,处处景语皆情语,祖孙三人情,在这风景园林的美丽映衬下,更是动人,更是成为了一代佳话。而当时的牡丹园,只是四阿哥胤禛的别院,而当时的情景,仿佛为它以后变为举世瞩目的圆明园,开篇。
雍正登基后,便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并宣告天下,圆明园成为帝国的第二离宫。扩建的总设计师就是雍正本人,以及皇家画院的优秀画家,建筑师等,可谓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啊。影片是这样介绍的,圆明园的设计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二是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取自著名诗人杜牧《清明》中淳朴的田园情趣。它将现实和想象中的美丽汇集到了一起。就是这样的风景园林,圆明园,它已不仅仅是风景园林,它也是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大清帝国的缩影。
当看到圆明园里有一处凿池观雨的景点时,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杭州西湖的玉泉观鱼,一阵激动啊,果不其然,圆明园的这个景点就是效仿西湖的玉泉观鱼。而我是看过西湖的玉泉观鱼的,这是脑海中仿佛能想象到圆明园里凿池观鱼这个景点的优美和动人。
看到影片的大半,忽的感觉自己好像就在如诗如画的圆明园中游玩一般,仿佛自己也在跟着设计师们的脚步,规划设计着属于自己心中的圆明园呢。在我看来,圆明园就是一个大型的生活,工作,娱乐,放松为一体的大型住宅区啊,当然绝对是奢华,顶级豪华住宅区,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哦。其实我起初不能理解,为什么现代这么发达的社会,就不能再造一个如此美的圆明园呢?后来查了相关资料才发现,圆明园建成的背景是因为大清帝国当时拥有的空前财富和总设计师雍正和乾隆对其特殊的情感,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赞美圆明园,可以欣赏,喜欢,但我们绝比不上两位帝王对其的如痴如醉。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如此宏伟盛大的风景园林圆明园才能建成,虽然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但谁能否认,它已永远留在每一个爱美,爱风景园,爱国的人心中呢!
或许,风景园林的建造需要的不是多少的财富,多少的建筑技巧,或许它仅仅需要的是一颗执着而又热情的心,富于它你自己设计的灵魂,它就是你心中的旷世之作,第二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