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观后感
<<第一书记>>观后感
黄XX
听一位党员朋友讲,他们组织观看了《第一书记》这部影片,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抽噎声不断,走出影院,多数人第一任务都是去垃圾箱前,将刚刚用过的卫生纸丢掉。我还戏谑他:你这个铁石心肠也有落泪的时候?心中不免对他所说话产生疑问:还有这样感人的影片,一定是人物原型打动人,艺术情节感染人。
上网一搜,影片《第一书记》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想起来了,202_年底沈浩因积劳成疾殉职于他致爱的工作岗位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中央新闻媒体当时就长时间地对其做了专题报道,虽没有走进小岗村,当时我看过报道就被沈书记看似简单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动,每每听到有关他的事迹报告,我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也许是因我出生于农村,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印象深刻,泥泞的乡村小路雨后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搽两脚泥巴,鞋底总是干净不了,垃圾满大街都是,晴天时,垃圾满天飞,垃圾味道好像一味作料,总是伴随你左右。吃的、喝的也没有充足的保障。心里渴望早日脱贫并改变生活条件。心底里盼望有个好的带头人实现梦想。
赶紧去影院看了《第一书记》的电影情节,这部电影改变原来弘扬主旋律影片大而全的模式,以情感人,以事服人,使观者产生强大共鸣。在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沈浩是一个普通人,但并不平凡,他不甘心碌碌无为,渴望辉煌、追求成功。他出生于农村,对大地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小岗村,使小岗村摆脱了困境,从温饱走向了富裕。沈浩书记在小岗村的6年,全身心的投入到小村庄的建设发展中,来到基层,首先是走访农户、摸清家底,即便是最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作为同村人的村干部都不愿意去的人家),他都要去访,他深知:只有全面的了解群众,走近群众,才能与大家共谋发展大计,凝聚大家的力量,才能改变小岗村的落后现状。
小岗村因1978年18位勇士对土地承包签字画押按下红手印而成为改革开放的引领者,也因此而闻名全国。当时的18位勇士对小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在健在的人对村子的建设发展一样充满热情,沈书记与这些人更是成了朋友,18勇士之一的严宏昌道出了“没有路,谈什么发展”的看法,道出了小岗村落后的根本。沈浩书记就以修路为突破口,村里的集体财产——二十几间平房被少数人占用多年,一直没人敢过问,沈书记敢于碰硬,通过法律手段使房子物归原主,什么事情都是说着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这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正义得到伸张,对大多数百姓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小岗村的百姓看到了小村发展的希望,在他们心里,沈浩书记被当成了救星。
沈浩书记不仅为小岗村铺了通往外界的乡村公路,还利用省下来的钱修了2条支路。路通了,通过沈浩的不屑追求,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还建立了 “大包干”
纪念馆,卫生院,村里的招商引资也成功了,科学种植也有了规模,乡亲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沈浩书记不仅对修路这样的大事亲自跑,亲自干,像困难家庭有什么“所谓的小事”他也从不放过。“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在办公室里,他习惯坐在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用他的话讲:“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转眼间,沈浩在小岗村的3年任期就要到了,小岗村的村民对这位干部真的是不舍得,他们用他们质朴的联名按下红手印的方式给省里写信来挽留下沈浩,省里同意了。有什么比百姓的信任、支持更高的荣誉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浩留在小岗村继续着他的农村设计规划,虽然他有八十多岁的老妈妈需要照顾,可小岗村更离不开他。一干又近3年,小岗村走上了快车道,村民们又悄悄地按下红手印,可沈书记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他的心脏累得实在是承受不了了,他静静地躺下了。他的家人不能接受,他的百姓更不能接受,他们要把沈浩的魂留住,把他的精神留住,三按手印表达他们赤诚的心。
三按手印留沈浩,这是农民最质朴的表达,你的一生虽短暂,所做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百姓来说又是最重要的事,你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百姓鱼水情深,一心为民谋幸福,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你的伟大和崇高,你是党员的骄傲,党员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在电影中我再次被感动,各行各业,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朋友们,放下浮躁的心,投身到广袤的实践中去吧,明天的生活一定更加充实、美满!
第二篇:电影观后感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
202_年5月28日,我们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总院党委组织我们全体学 生党员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的影片。观影后我感触很深。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2_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要将所学的杨善洲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群众的利益为重。总之,学习杨善洲精
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省、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第三篇:电影《202_》观后感
电影《202_》观后感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电影202_了,每次看都会更加注重影片中的细节部分,都会有更新的感触。首先,影片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其中天翻地覆的灾难场景震撼人心,当那一排排的高楼轰然倒塌,当一座座山峰瞬时被巨浪吞没,真的禁不住尖叫,令人惊心动魄。影片涵盖面广泛,涉及了整个人类和地球上许多国家,其中诺亚方舟是在中国西藏建造,好莱坞大片中出现中国内陆是很少见的,并且描述了许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许多中国人的画面。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在灾难来临时父母不顾一切救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坚定的等待父亲和家庭团圆,孙子们为爷爷奶奶争取登船的机会,年轻人为了爱人而奉献,总统和老百姓共同面对灾难,即使是毫不相识也会挽救他人,反映了人类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抵抗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美国政府早已预料到202_年地球会出现大的灾难,所以各国政府联合在研制秘密计划,也就是诺言方舟计划,但是这一切民众还都蒙在鼓里。当灾难真正来临时,美国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政府官员转移走,完全置公众的知情权不顾。这引起了美国首席地质学家艾德里安的不满,他认为民众应该被告知真相,然而总统顾问处于安全考虑极力反对,但是总统最终决定留下来告诉人们真相,让人们有时间和亲友告别,并且与美国民众同甘共苦,一起面对灾难。影片塑造了美国总统伟大的形象,体现了人权和政府的责任。
诺亚方舟计划只是为政府官员和亿万富豪准备的,普通民众根本买不起10亿欧元一张的船票,所以基本上没有登上方舟的权利,这体现了在生存的机会面前普通民众和强势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然而杰克逊一家却意外的登上了诺亚方舟,杰克逊也是一个普通民众,但是他为了儿子、女儿和前妻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尽最大的努力希望他们能够活下去,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一切,其中家庭之间的亲情以及杰克逊与前妻之间的爱情让人着实感动。就连贪得无厌的奸商为了女儿能上船也甘愿牺牲自己。影片的结尾部分海啸来了,美国总统和意大利总统为自己的国家和民众祈祷,平静的面对死亡。艾德里安发现方舟其实可以载更多的人,然而这些政府官员却下令将闸门关闭,眼睁睁地看着普通百姓死去,包括许多建造建造诺亚方舟的工人都没机会上船,贵妇上船时手里却还抱着宠物狗,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道老百姓连贵族的一只狗都不如?最终在艾德里安的深情劝说下,各国总统同意开启闸门让百姓登船。灾难来临时人们互相牵手,相互拥抱,相互鼓励,共同面对。
最终人们同心协力战胜了灾难,又看到了新一天的阳光,他们将继续建设人类的家园,延续人类的物种,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第四篇:电影《202_》观后感
电影《202_》观后感
贾爱国
看了电影《202_》还不错。知道美国拍灾难片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看之前就听说这部片子的特技是如何如何地强大,果然,一切都像是真的。不过好像和以前的后天比起来也不见得就技术更高明在哪儿。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特技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可预知的巧合,毫无例外,好莱坞总是爱来这套的。在这部电影里这点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使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虽然总是在为主人公能否逃离的危急关头担心不已的同时,心里也在不停地告诉自己别相信这一套,这个帅哥肯定没问题的。这当然也使这部电影的可视性打了一定的折扣。
譬如,在男主人公救出前妻一家于濒临地震倒塌的房屋,刚刚出门的一瞬,房屋连同它的周围全部陷于地下;戈登医生不会开飞机,却在后面的塌陷即将危及飞机的那一瞬由业余飞机驾驶员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成功驾驶飞机逃离现场;还有男主人公【我竟然忘了他的名字】为了找到那个疯子藏的地图而来不及赶上前妻一家人的飞机,但还是在岩浆逼近的那一瞬抓住了前妻的手;当然还有那艘巨大的方舟即将撞上喜拉玛雅山,数万人行将毁灭的那一瞬,男主人公将卡在齿轮里的异物取出挽救了大伙的性命。
无数个一瞬间成就了永恒,但是永恒就有一个,男主人公永远不会死,男主人公永远都是抱得美人归。只是可恨的是,为了成就他的幸福,而不惜牺牲戈登这位可爱的聪明的整容医生的生命,牺牲那个勇敢坚毅有点神经质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和老板的女人相好的的飒飒。当然有些人的牺牲是让人觉得有点痛快当然也是可预料的,就是那个尤里,不过他的死,导演是可爱的,给了他一个饱满和完整的形象,他放弃了那个背叛他的并且在他的怂恿或者说逼迫下接收戈登医生整容的喀秋莎【忘记她名了,暂用这个代替吧】,但却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放弃了自己。
不错不错,还是挺好看的,中间还扯到了中国,不过都还算比较正面的,只是没他美国的形象来的高大【灾难来临时,美国总统选择和自己的国民一起共同面对】,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美国佬们的眼中原来是这样的神秘和强大。
行啦,就是这么个电影,反正看了不会后悔。但是我怎么看完了之后头感觉晕晕的啊,一大半原因归结于这个电影宏大混乱的场面太多了,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头晕脑胀。
第五篇:电影观后感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
史诗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追求史诗风格的影片。一年前那次大地深处的无序涌动,给人类赞成了惨烈的自然灾害,中华民族蒙受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完成了一次抗击灾难,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这一过程,惊心动魄,悲壮英勇,可谓惊天地泣鬼
神。它造就了一部当代版的英雄史诗。再现史诗,成了艺术家的责任。
一年后,八一厂的电影工作者们将这部史诗呈现于银幕。《惊天动地》这部影片的第一个突出特
点,就是它的史诗性。
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微妙的,大自然提供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抚育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岁月。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是充满暴虐的,洪峰、烈火、海啸、飓风,还有不知何时会突然降临的地震,时常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从终极意义上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眇小的,面对大自然的任何一次发威,人类都可能付出众多生命的代价。正如这次汶川大地震,灾难是在瞬间突然
降临的,没有给人类一丝的准备。
几乎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谈到对影片中再现的地震景观感到震撼:山崩地裂、群山移位、江河改道、房屋坍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毁灭,亲人阴阳两隔……在影片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幅人间惨剧,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面对这样的场面,人类是那的眇小、无助,我们从岳红扮演的女县委书记
那一双泪眼中读出了人类全部的委曲。
然而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他面对灾难时的顽强和不屈。在这次大地震制造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人人尽职、尽责,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抗争。接下来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屈和从容。让我们看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影片虽然以一支小部队的救援为主线,但它折射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那种同仇敌忾、众
志成城,对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那种置个人生命于他人生命之度外的选择。
我十分欣赏影片中表现地震爆发的瞬间,人们那些本能的反映:女县委书记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第一时间发出了党的声音:“我是县委书记任玥,大家听我指挥!”回乡结婚的武警军官,没有寻找自己的爱人,而是向部队报到,尽一名军人的责任;超市里大妈本能推出的婴儿车,包括有地震孤儿身份的摩步
旅长“擅自”(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指挥员做出的决断)下达的救人命令。
灾难有时是难免的,当灾难过去,我们回首时,我们想得到什么?不是重复灾难景像,不是讲述救灾过程,而是探寻能引人思考回味的东西,《惊天动地》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崇高、信心、力量。而这正
是建构史诗的基石。
英雄
英雄与史诗是分不开的。史诗必然是由英雄创造的。任何一次灾难,任何一场灾难,都会造就英雄,5?6?112大地震的英雄是全体中国人民,在这场斗争中,上至主席、总理,下到平民百姓,军民商学、男女老幼、亿万富豪、贫民乞丐,人人都在为抗击地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都还记得,抗震救灾时,胡总书记站在废墟上讲“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那是对英雄概念一种最贴切的诠释。
我们的电影该如何承载这份英雄情怀?我们的银幕该怎样呈现这个英雄壮举?对创作者而言,是考验,也是智慧的体现。该片采取点与面的结合、典型与群体的结合、熟悉与陌生的结合,100多分钟的时间里,立体化地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抗震救灾的英雄谱。这里有省长、有司令、有党政官员、有三军将士、有专家学者、有志愿者,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每个人尽管出场不多,但是各领风骚,各据一
点,共同撑起《惊天动地》这片天空。
在群英谱中,有两个人物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侯勇扮演的摩步旅长唐新生,一个是岳红扮演的县委书记任玥。
假如硬要给这部影片的演员分个主次,唐新生应该是影片中的男一号。“唐山地震的孤儿”——这是影片赋予他的特殊身分符号。注定了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感情,也注定了这个人物要承担勾通历史与现实,表现传统与新锐的职责。作者把唐新生作为新生代的军事指挥员来塑造的。赋予他忠诚、坚韧、果敢、智慧的品格。
地震发生时,唐新生正在率领摩步旅参加演习。对地震,他本能地比别的人敏感,五岁时经历的唐山大地震,曾给他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他明白时间对于生命的重要,更知道作为一名军人,救护百姓是自己的使命。所以他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前(因为地震破坏了电磁波,连电台也无法使用了),就敢于率领部队直赴灾区。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敢于担当,正确判断的表现。在而后的抗震救灾过程中,这把尖刀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承担起最艰难的任务。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智慧”两字。这是当代军人品质的标志。对一个军人来说勇敢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名指挥员布言,如果没有智慧,便无法有效履行军人的使命。在当时抗震救灾的现场,官兵们曾经多少次表现了自己的智慧,而影片《惊天动地》更是把展现指挥员的智慧,作为重要的段落来表现:道路被毁,部队无法按计划到达救援地点时。唐新生,基本对地形的正确判断,及时指挥部队开辟了水上通道,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的部队。给老百姓带去了希望和勇气。当化工厂出现险情,大火无法扑灭,可能会造成更大灾难时,唐新生提出了对灰渣山定向爆破,用灰渣灭
火的方案,并且成功实施,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个人物的深层含义,并不仅仅在于唐新生在完成抗震救灾的任务中,怎样出色,而在于通过这个人物,展现了人民军队新生代军事指挥员应对危机、处理险情的能力与智慧。等于是让一代军人接受了
人民的检验。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检验是合格的。
另一个人物是岳红扮演的女县委书记。我认为这是影片中最为动人的艺术形象。影片开始,她是作为一个女儿的形象出现的,她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女儿,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接母亲的电话,听着妈妈的唠叨,用撒娇的口吻,享受着母亲的关爱。樱桃一条线贯穿始终,是非常成功的设计。当地震来临之际,任玥身上共产党员、政府领导的身分立即复员。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她满脸泥水,一双泪眼、心疼、着急、无助。但她的反映几乎是本能的,她向着一片混乱的人们呼喊:“我是县委书记任玥,大家不要慌,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我没有去过地震现场,但我能想象当时的人们在听到这个声音时,那种感受:心踏实了,有了主心骨。这种场面,我们在当时的电视直播中曾经看到过多次。这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有的声音。联想到近些年,因为腐败、因为种种不良的行为,我们的干部形象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如何坍塌,这样的艺术形象有重要。
让我感动是还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影片还着力表现出了女县委书记的另一面:任玥在废墟中奔跑,在泥泞中呼号,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救灾工作,安抚爱到惊吓的群众……这个时候,她显得那么坚强,那么干练,直到天边出现那面红旗,直到天兵天将站到她的身边。这时候,她抱住一位军人,不管不顾地失声痛哭,仿佛一个受了委曲的孩子,在见到亲人后,打开情感的闸门,肆意的倾诉。
这种真情的流露,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物具有了崇高的美学意义。
其他
电影是综合艺术,一部影片的成功,不仅要有“主要”的精彩,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到位。《惊天动
地》影片中就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其他”。
比如战争意识,就题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来说,放在“其他”来谈论这个话题也许不十分合适。但我还是想说说这个话题。有人说,这次地震是对军队的一次“临战”考验。的确,除了作战的对象是大自然以外,几乎所有关乎战争的元素都具备了:事件的突发性、过程的不确定性、进程的惨烈性、完成任务的艰巨性等,这些在战争状态下常遇到的情况,在地震中一下子全出现了。我们的军队能否应对好这种“战时状
态”,不少人的心中是划了问号的。但看了影片之后,我们释然了。影片中的联合指挥部,实际上就是军队中最高统帅部的一个缩影。事件发生后,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里组织起高效率的指挥机构,打破平日的工作程序,实现跨军兵种、超常规的兵员调动与指挥,形成最大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的。从影片中军人的身分看,唐新生——陆军,魏霁虹——海军,张向川——武警特警,金鑫扮演的空军少将,还有被隐去了名字的陆航飞行员(这应该是空军英雄邱光华的化身),这些人物的身分构成显然是有用心的,他们代表了参加救援部队的方方面面。只有李幼斌扮演的联合指挥部中将总指挥却是一个虚拟的官。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并没有这样一个职务,但他却在影片中统帅三军。从战争年代,单一陆军,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三军、多兵种,陆海空军协同作战,人民军队扎扎实实走向了现代化,这样的一支现代化军队,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能够发挥更强的战斗力。这一点我们欣慰地从影片中看
到了,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这支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没有变。
比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们已耳熟能详,在电影中这个关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管什么样的鸿篇巨制,如果没有一些感人的情节、细节,观众也不会感到满意。《惊天动地》在兼顾全局的情况下,精心设计了一些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看过影片的人,一致谈到他们难忘的一个细节,当部队要招待危险的任务时,旅长在队前要求是独生子女的战士把手举起来。下面没有任何反应,当旅长问到谁不是独生子女时,队列里如同长出了一片森林。旅长走到一个战士面前,放下他的手,说你怎么不是独生子女,他固执地把手又举起来,坚定地说:我就不是独生子女!这个细节让人潸然泪下。一段时期里,我们的社会对出生于80后的年轻人忧心忡忡,对80后的士兵能否承担得起历史的责任不放心,但是在地震中,我们却看到了让人充满敬意的80后、90后。他们稚嫩的肩膀不仅承担起了军人的责任,而且跨入了英雄的行列。那名不肯放下手臂的小战士,最后牺牲在余震中。同样是80后的,还有一个青年,梁志东中将的儿子,这个被世俗观念认定为“问题青年”的小伙子,地震后,悄然来到灾区,当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他与父亲在灾区相见的场面是本片最令人感动的场景之一。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樱桃,还有为了救出孩子,不得以对烈士遗体实施截肢手术的决定……有了这些细节,我们的人物变得丰满,影片变得好
看。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场面。当下的电影,早已进入了大片时代,宏大制作,宏观叙事,壮丽的场面、眩目的奇观已经成了大片的标配。随着中国电影中电脑制作技术逐日上升,欣赏影像奇观已经成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目的之一。在这方面,《惊天动地》没有让观众失望。影片中再现的地震灾害场面,让人看得
有如身临其境,甚至有的观影者说“有恐怖感”。这也是影片的成果。
还有很多的“其他”。不能一一来说了。或许,我们该等待观众来补充?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内数十个摄制组奔赴灾区取材。今天,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惊天动地》正式公映。该片以500个特效镜头创国产电影之最,真实再现了在那场惊天动地的灾难中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在之前的媒体看片会和观众试映场中,该片受到一致好评,观者几乎个个落泪。尽管国庆档期电影竞争异常激烈,前有《建国大业》,后有《风声》,但对于《惊天动地》的市场前景,剧组很有信心:“过硬的制作水平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是我们最大的„砝码‟。”
因为该片集中展现了人民军队最新式的武器装备,配合《惊天动地》的上映,金逸珠江院线旗下各大影城特别举行“看《惊天动地》,提前观赏国庆大阅兵”先进军事武器装配图文展以及“银幕上的„惊天
动地‟———真实灾难改编电影集展”主题活动。
还原灾难:这次特效不“山寨”
《惊天动地》采用了超35mm宽银幕拍摄技术,调动了国际最先进的胶片摄影机。八一厂的三个摄制组,先后在四川绵竹、汉旺、宝兴、都江堰、北川和什邡等重灾区的二十几个场景以及北京、河北等地进行拍摄。大部分拍摄场景,都是剧组在废墟上直接搭建起来的。大量广角和长镜头以及空中航拍,将地震灾区的全貌、军队装备的严整、抢险作战时子弟兵雷厉风行的风采,都展现得颇有气势,看得人热
血沸腾,加上激昂的配乐,感觉有点像好莱坞史诗大片。
在后期制作合成过程中,500多个特效镜头彻底洗清了以往国产灾难片“山寨”的恶名。这些特效镜头还原的地震场景,营造出了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断河塌桥等场面。有观众表示:“影片开场十几分钟的地震场面让我完全沉浸在那种氛围中,扑面而来的飞沙走石、轰然坍塌的桥梁楼房……整部影片结束了
仍然心有余悸。”不少观众认为,《惊天动地》的特效是其看过的国产片中最好的。
故事真实:
场场都是“催泪弹”
《惊天动地》以5·12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我军某摩托旅旅长唐新生在演习途中突遇特大地震,在通讯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毅然带领部队冲破重重险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生
死救援的故事。
故事取材真实,是影片让观众感动的最大原因。某教师用手臂护住学生光荣牺牲、伞兵在不明地面状况的情形下强行空降、灾区堰塞湖抢险成功……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个个焦点事件,如新闻回
放般通过影片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因为加入艺术化的处理而更有感染力。(编辑:小树苗)
看完《惊天动地》这部片感触很深,以解放军抗震救灾事迹为主线,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勇抢险的感人事迹,观看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几次落泪,悬崖边夫妻生死与共,感人至深,年轻战士为了救三个中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年轻生命,影片中的演员不只是在演戏而是在真情流露,真实强烈的自然灾害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影片中的情节真实感人,我感觉这部电影应该看值得看。
部队来自于人民,忠诚于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军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中国,和平时期解放军保卫祖国,在灾难面前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前是最可爱的人,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强国高歌!《惊天动地》是建国六十周年重点推荐影片中是唯一的一部现实题材影片。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为背景,耗时一年半,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惊天动地》用最大程度的真实,表现了灾难中最震撼的场面、最感人的故事和最情深义重的民族精神。《惊天动地》全片长度102分钟,共1440个镜头,其中含520个特技镜头,创国产电影特技镜头之最。影片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素材进行精心概括与升华,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又有生动鲜活的小细节,形成了真实
壮美,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