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最新《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_看完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有感[合集五篇]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77-855767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01 09:03: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最新《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_看完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有感

《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刘然、张耀、张艺凡、赵润南、郜玄铭主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_《少年的你》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_《少年的你》观后感

走出影院的时候,关闭了高度紧张的视听,眼睛的酸胀也逐渐放大了起来。

并不是很了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只是这时候,能够真实的感觉到周围形形色色流动的人都成了虚影,而我被放置在了一个静止的时空里,陡然生出一种孑然一身的怆然。

一部电影,少年的成长。

二十五岁,再被这个词语触动,或者说,二十五岁才真正意义上完成成长的阵痛,于常人而言,似乎有一点太迟。

这几年来,从毕业到一个人走向社会,我也在一直努力着,想成为大人该有的样子。但是于我而言,大人始终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

作为高中生的陈念对郑警官说,妈妈告诉她,什么是大人呢,大人就这一点好,不记事,什么事儿忘掉了,也就自由了。

年轻人大都是爱较真的。就如同影片里,班主任在停职之前对陈念说,你是对的,相信你自己。一句话就让她红了眼眶。

有一个是非,论一个对错,没有被磨平棱角的年轻人,总归计较这些。

我也爱计较过。计较感情,不懂得点到为止。有人对我一分好,我二分回报,对我三分好,我五分回报。直到对方再也无法承担起我的好,不得不放弃或者只图享受时,我的好便成了怨怼。

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还要被这样轻慢?还要被这样辜负?

我心里的话,说出来很荒唐,听起来很可笑。

想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我必同样报之。

发在没几个熟人的社交平台,居然没有换来嘲讽。老友斩钉截铁的回复我,一定会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所以啊,陈念有这么一个小北,即便掺杂着走投无路的两人相拥取暖的感情,说不羡慕仍然是假的。

夜风凉嗖嗖的吹过,身边三五情侣有过,有人在路边摆摊唱歌。全世界的美好都想说给你听。

于是便放慢了步子。

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并且越来越安然的享受独处的时光。

好像这几年,唯一学会的,就是不再害怕落单。

上学拼命合群,怕被孤立。上班尽量隐形,怕太出头。假装自己关心琐事,关心八卦,没什么太往心里去的事,也从不往心里搁。

好像离成为大人就差一步。

拉面被端了上来,浮着细碎的芫荽,撒上红油辣子,倒入香醋,剥开蒜瓣。暖烘烘地倒进肚子里,空空的肠胃发出满足的喟叹。蒜瓣的辛辣刺激神经,食欲开始兴奋。

想起了在局子里,小北被当做嫌疑人录口供,说出那句想活命就闭嘴时,那忍俊不禁的笑容。影片里为数不多的大笑。发自内心的开怀。真情实感的快乐。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身在高处的人会很惊讶的说,这种时候你还能笑得出来?有人也会说,苦中作乐吧。

世间百态,人各有命。快乐和悲伤虽不相通,但世人都拥有使用它们的权利。

就像此刻,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下肚,从内到外被填满的感觉,油然而生出的幸福。因为一碗甚至称不上美味的拉面而满足到觉得人生都满血复活,恐怕也是很多上位者所不能理解的吧。

——不对别人的悲喜予以评价,已经是很难得的通谅了。

那从大人退回去,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了呢。

以前还会为了融入不进话题的格格不入的自己而自卑。假装对不感兴趣的感兴趣太累,而且别人能一眼洞穿,你是敷衍还是真正关心所聊内容。

渐渐的,多说一句不想说的话都是消耗能量,不再去扎堆的人群里刷存在感,或者很多时候干脆闭口不言。学着对除却自己之外的“人”这种生物感兴趣,尤其是感兴趣到身边的大多数人,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应该去学的吧。

打开微信,狗子的消息过来。“觉得你最近不顺,妈妈给你买了转运珠。”

能同时被朋友和朋友家人记得并且关怀,那种喜悦和感恩,说感动非常流于表面。但确实也只能干巴巴的说一句很感动。

于是,好像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孤单啊。

陈念与小北尚且有彼此可以相依取暖,每一个人身边必然也有能量的交换,才叫活着。

久久难以入眠。在这部影片里,不仅仅是校园霸凌,它更是命运给这两个不服输的年轻人下的绊子。——也是关于他们成长,和这些绊子正面交锋的故事。

一开始我很羡慕他们的样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什么个性,知道自己是谁。

就像是面对霸凌一直忍耐的陈念,依然会坚定的说出一句,我要保护世界。

年轻人的理想总是很可笑,但是值得尊敬。

因为,我连直接表达出我想要什么的勇气都没有。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会输。”他们在黑暗的绝境里,拼了命的抓住那缕光明,想要彻底的和命运打一场硬仗。

小北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替陈念顶包,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漫漫几十年的牢狱生活,以强奸犯的身份,永远弯着腰。陈念也清醒的知道,自己即使读了大学,飞黄腾达,也将会被愧疚的大山压着,同样一辈子弯着腰。

亮出了底牌才知道,大家都是豁的出去的人。因为是年轻人,也同样较真,较劲。

所幸,没发展到这一步。并且我对结局是满意的——陈念错手推人致死,入狱四年。一段本该在大学度过的时光。小北无罪释放。

谁不想看到寒门出贵子,鲤鱼跃龙门?高材生因为本不应该发生的罪责锒铛入狱,没有人不会扼腕叹息。

但是,就像郑警官说的,不想他们就此毁了一辈子。警头抽着烟在楼梯的走廊里,半张脸隐匿在黑暗中,神色不明的望着郑警官。你真的成熟了啊。

——也欢迎你们来到大人的世界。

陈念。

小北。

故事的最后,陈念做了培训老师,不能保护全世界,却还是保护了更弱小的学生。而小北,也终于能堂堂正正的在监控下面抬起了头。

成长,不能太惨烈。学会和自己握手言和是最重要的一课。

我也知道,我也终将会慢慢接纳自己,所有的好与不好,照单全收。还有很多的事情,忘记会比较快乐。

观《少年的你》有感

刚看了《少年的你》,意外地好看,如果个人评价,可以得到8分的高分(满分10分)。实际上我回来看了一眼豆瓣,8.4,也是近期国产电影难得的高分。

这次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易烊千玺演戏,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小鲜肉的感觉,大特写完全扛得住,演技全程在线。以前我印象中TFboys似乎年龄都还不大呢,现在一看,都是大小伙子了,而且演戏演起来颇有香港电影最火热时期,刚出道的陈冠希、余文乐那种感觉,有天赋,是个可塑之才。

周冬雨演得也好,这个就不意外了,之前在电影院看过她的电影《七月与安生》,那时就很不错。而事实上那部电影也得到了专业和非专业影迷的一致好评,周冬雨和马思纯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影后。据说周冬雨为了演这个角色是真剃了头发,而且为了保密这部电影的剧情,带了半年假发,从这一点来看其敬业程度令人敬佩。

说回这部电影,影片对于校园霸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犯罪探讨比较深刻,是不可多得的题材突破佳片。影片没有一味地批判霸凌者,而是从霸凌者的家庭、霸凌者内部的斗争、霸凌者渴望被霸凌者不报警、周边“围观群众”的起哄看热闹等情节,比较立体、深入地探讨了校园霸凌现象,可以说,恶霸也不是一日诞生的,多种因素造就了霸凌现象。所以,治理校园霸凌现象也必然是复杂的,不仅要从校园入手,家庭教育,社会道德伦理等都是应该考虑的方面。

但影片后程略有一点显不足,那就是对反抗校园暴力的行为给予了过多的人文关怀,缺乏反抗校园暴力是否应该以暴制暴甚至以犯罪制暴,对于反抗程度的探讨。固然,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二人的角色演得好,也有值得同情的因素。但是影片后段过于煽情两人的防抗暴力的行为,但其实这两人串通起来“谋害”霸凌者的情节,也许不应该给与如此多的人文关怀。从最后的判决也可以看出,法律意义上,这个反霸凌的行为是过激了的,以至于周冬雨饰演的角色被判四年。其实如果影片最后给与反抗霸凌程度的探讨和对“谋害”行为的反思,该片会更加丰满,完整。

好的电影人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副面孔,Ta们是会随情节的推进发生心理变化的。纵观该片,影片中有二人从受害者到反抗者的转变,如果结尾能再有从反抗者到对自己反抗过程反思忏悔者的转变,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性可能会更好,二位的演技可能会更爆表。

总之,瑕不掩瑜,这是一部难得的佳片。推荐大家去影院看。

《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月初在电影院看《犯罪现场》的时候,就被《少年的你》的片花所吸引,周冬雨的板寸很抢眼,易烊千玺的小混混造型感觉还不错,当时就想着上映的时候要看一下,可惜当时没有具体上映时间。后来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本6月份就定档,但是没播出,也是一波三折的。没成想说上映就上映,而且口碑很好,于是去看了《少年的你》。

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易烊千玺比在长安里面的表现好多了,就像真有小北这个人,而不是有人演出来的,你会忘了易烊千玺本人,看守所里跟周冬雨对视的那一幕,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周冬雨就不用说了,发挥的很稳,总觉得她可以更好一些。

这部电影很多地方真是点到为止,懂的人自然可以理解到背后的深意,就像开头自杀的那个女孩子,从后来陈念被欺负的几幕就可以看出,有些加害者以为只是好玩,只是动动嘴巴动动手的乐趣,却可以给她人造成多大的阴影,而大多数人或许跟魏莱她妈的想法差不多:心里承受能力差。或许跟李想那样: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在意念起的瞬间。

说一说电影于我有感触的几个地方:

1,胡小蝶的自杀。

这一幕其实是个代表,电影里有很多类似胡小蝶这样的点到为止,懂的人自然可以理解到背后的深意。

一开始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突然出了什么事同学们就都往外看,还在想为什么陈念要脱衣服。后从警方调查中知晓原来是有人自杀了,陈念脱衣服是为了遮盖胡小蝶的身体。私以为小说应该是关于自杀场景的描述的,但是电影没有将这一惨烈画面呈现出,现场也只是通过一张照片一闪而过。

接下来就是胡小蝶为什么自杀,通过陈念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是她被欺负,而回忆里面的画面也就是卫生间丢纸巾什么的。虽然电影没有具体呈现胡小蝶被欺负成什么样,但电影后面陈念被围殴、被拍裸照等,可以想象的出,胡小蝶的被欺负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然她也不会受不住而选择自杀。

虽然电影是只言片语带过,但是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以及几句台词,都能想象得到胡小蝶的那些过往是多么的不堪重负。

2,陈念的妈妈。

这个人物真的很矛盾。一方面她对陈念不管不顾,为了躲债卖面膜,长时间不在家,还跟女儿说“你在家安全”、“你一个小孩子,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这种话她怎么说得出口,就不怕追债的对你女儿动手动脚吗?不怕泼红油漆吗?就不考虑你女儿日常生活吗?万一生病了或是又有其它事情了怎么办?还有,一个成年人还要女儿来安慰,不觉得有问题吗?像是一个长不大的糟心孩子。

而另一方面,她的目的又是希望可以尽快挣点钱供女儿上大学,以及尽快还债。对女儿的温润细语以及她的生存现状又不好苛责。

总之这个妈妈看着非常不舒服,对陈念说的那些话也感觉好假,反正感受不到两个人之间的母女情分以及相互关心。

3,魏莱

这个女孩出现的第一幕真的没想到她就是校霸啊,反差也太大了。不过后来她的表现真像是人格分裂,正因为如此,才显得可怕吧。电影还给了她家庭背景的借口。可是我觉得,也许现实中,有的人就是天生喜欢欺负人,跟家庭成长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

4,女警官

这个角色一开始看着有点烦人,说的话好戳心。但是细想一下,因为我了解事情的始末,对陈念怀着同情。可是站在客观角度,这个警察面对是一个杀人犯,她是专业人士。更多的,代表了很多围观人的心理,小孩子打打闹闹都是小事,不值得关注,但如果出了人命就是大事,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郑易非要找证据证明是陈念是凶手,我当时也想过,为什么就不放过陈念呢,她已经那么惨了,况且她又不是故意的啊。电影除了要表现正义外,估计也是想影响现实中的孩子们不要因为不堪重负而误入歧途,毕竟,不管你做什么,触犯了法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电影也隐晦的说了,如果真如此,可能对长大以后的陈恋而言,真的会成为一个过不去的关口,甚至有可能压她一辈子。毕竟多年后回头看,你以为非常重要的高考,不过是人生一个选择而已。

可是我想,现实生活中的陈念们,总有忍不住爆发的。杀人又怎样,那些欺负过我的人难道不该统统去死吗?爆发的后果是陈念们难以承受的,还会有像女警察那样的人去苛责,可是,爆发之前,你们都干嘛去了呢?如果没有爆发,指不定等着陈念们的是什么更悲惨的命运。毕竟,不能拿成年人的心态框在少年们身上。我们都曾年少过,生命什么的,也不见得是最重的。

电影不能太残忍,所以给了陈念一个小北,那些现实生活中没有小北的陈念们呢?他们难道就要生生受着吗?

看到有人评论说,魏莱(未来)是恶意的,郑易(正义)爱睡觉了,陈念(成年)的脚步终究是挡不住,更何况原本就渴望尽快长大。

可是,即便魏莱(未来)死了,该陈念(成年)承受的,她还是一样要承受。

不是每一个陈念身后,都有一个小北默默守护。

我觉得电影本身有小北这个人物,或许是想表达,每个陈念身后,会有一个小北,可以是父母,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学校,可以是老师,又或者围观的人,只要有人站出来,或许,就会少一桩校园欺凌,多一个善良的孩子。

《少年的你》观看感悟

开场应该怎么写呢 虽然距离影片上映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我也有看过一点点片段 剧透 晚上洗完澡躺着纠结了好会一会 我想着电影随时都能看 而且最近厦门有点不安全 我有点怕怕 但是坐公交的时候 我想了一下 我真的记不起任何一年的万圣节我在干嘛 以及那些面孔 原来自称记性很好的人 如今 也变烂记性了 不曾想记住就会忘记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 不去想起就会忘记

校园欺凌的题材不多 上一次看应该是悲伤逆流成河 很多人都说哭死了 我看完没有哭 可能是没有经历过 也可能是没去电影院看

少年的你 我觉得小北和陈念就是彼此唯一的光 她们互相信任着 像易中天老师说的 最让他感动的是两个人抱着互相取暖的感觉 这种现象永远存在着 被孤立被遗忘被看不起被打击被歧视 我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有人会得抑郁症 会轻生 我甚至不愿相信 人间水蜜桃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 大概只有自己经历过 才明白这种恐慌吧 才会害怕 才会想离开这个世界 死真的蛮简单 每天都有那么多意外或者事故 但是 生为而人 还是应该好好活着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像我上次说的那样 或者是其他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 注定了有的人会大富大贵 而有的人会贫困潦倒 我最近才感受了成年的难 但是大多数还是听别人讲的 而我庆幸着自己幸运的同时 也陷入了焦虑

什么时候能去一线城市呢

去别的城市看看过着自己的生活

时间一天一天过 孩子一天天长大 大人一天天变老 老人一天天老去 恒古不变。

其实我觉得 这辈子陪伴自己最长的人只有自己 任何人都是过客 包括家人孩子都是 朋友也是

最近厦门出现了不好的事情我其实还是很害怕的 我从前也没有自己独居过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长大的呢 大概是不会再抱怨 也不会再后悔 只是我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的快乐了 也没有从前那么单纯了

最后一个离场

我才发现我也想不起初高中班级里的同学了

只能记住几个名字和几张模糊的面孔

喔喔还想说 千玺笑起来好甜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念欠小北一次

厦门的秋天来了 冬天想来不会远了

我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吗(还是要有些期许的)拜托🙏拜托

距离202_年也就只剩下二个月了 新片上映,什么会吸引你进入影院观看?或许你和我一样,会不经意地看一下房票的。这部电影,非常的感人,验证了高中的那时候的对比,我压根就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这个社会真的是这样的,挺可怕的!小编和女朋友拿着奶茶准备开心的看的时候,以为是一部励志青春爱情片而已,最后还真的挺励志的,爱情伟大,这个是小编看到最感动的一幕,看到女主角浮现出那种渴望高考出人头地的追求梦想的时候,小编的眼泪一直流,女朋友一直帮忙擦,搞到小编都不好意思了,不过还是真的观看的一部追求梦想的励志爱情电影!

青春应该是什么模样,是《我只喜欢你》的甜蜜,还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长的阵痛。如果说苦与乐,是你心中有关青春的两种诠释,那么横空出世的《少年的你》,将为你青春开启第三扇门。你保护世界,我们保护你”,陈念与北野的共生关系,因为感动,所以伤痛!

一、细节动人

1、陈念为死去的胡小蝶盖衣服。影片的开篇是一起校园霸凌事件,校花胡小蝶坠楼,其他同学都冷漠的看热闹,唯有陈念特立独行,她却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肇事者魏莱的眼中钉。

盖衣服这个小细节,不仅是整部剧的助推器,让陈念成为魏莱下一个欺凌对象,它还成功展现了陈念友善与真诚的美好品质。

2、胡小蝶将空的酸奶瓶,放在一堆新鲜酸奶瓶中间,寓意深刻。胡小蝶一直忍受着校园霸凌的伤害,她想逃出去,希望有人拯救她,可她就如同空酸奶瓶一样,孤零零躺在那里,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借助酸奶瓶这个道具,胡小蝶压抑、憋屈的情感得到抒发,这比语言更给力。

3、人行道红绿灯变化、烘托剧情。陈念与北野相识后,单纯善良的陈念,一直被北野默默守护,一直以来画面都是陈念在前、北野在后。

可有一次陈念过马路时是绿灯,而到北野时,信号灯就变成红色,剧情也是从此开始变得虐心。看似普通的红绿灯,在该片中,成为剧情“甜与苦”的分水岭、一语双关真妙。

4、陈念高考第二天,路边的白色邹菊,是北野的告白。邹菊的花语是“隐藏在心中的爱与离别”,与他们的故事何其相似。

站在阳光下的陈念,与行走在黑暗中的北野,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因而北野只能将爱意藏在心中,这份不能宣之于口的表白,用邹菊来表达、很高明。

二、演技加分

《少年的你》上映两天票房破三亿,豆瓣评分8.6分,可谓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佳作。它大获成功的背后,固然是细节决定成败,但主演们优质的演技才是它突出重围的关键。

首先是女主周冬雨,她三年前凭借《七月与安生》被封影后,如今她在《少年的你》依然表现不俗。

当27岁的周冬雨遇见18岁的陈念,年龄加注在她身上的成熟感,却掩盖不了陈念勃发的青春气息,她的恐惧、伤心、委屈、倔强,像极了初出茅庐的小女孩,让人感同身受。

其次是易烊千玺,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大银幕的,他作为高颜值的偶像派演员,他在该片中的表演,非常具有颠覆性,他的寸头形象更是让人惊艳。

在该片中,易烊千玺学开摩托车、学抽烟、学打架以及壁咚,他的小混混模样十足,让人难以将他与偶像联系在一起,果真演技炸裂。

最后是反派周也,她天生有张清纯的娃娃脸,她干净的气质与不讨喜的魏莱形成了一种反差感,她将这个角色的乖巧与恶毒完美结合、很出色。

影片一开始出来的便是本片主角周冬雨 饰演的陈念,以她的青春成长记忆为我们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涉及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乐思资大叔我看过一些,这部影片同样也涉及该题材。电影的前半段情节紧凑,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事件的起因、经过,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完前面一大段,我是服气的,简明扼要,把我们带入到了活生生的校园欺凌之中。生活远比电影更残酷,影片中的欺凌场景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对于校园欺凌问题,首先就是该正视它。

一、情节节奏感觉不太对,有点“慢”,而在一些关键点又把握不好,剪辑得突兀,比如欺凌者突然得求饶。what?还没发力呢,你就倒下了?

二、想展现的内容线有点多。前面主要讲述欺凌事件,嗯,挺好的,后面感觉其实是讲爱情故事,再后面又似乎是犯罪推理悬疑……感觉就是线很多,处理得好就是艺术,处理不好就会给人感觉看得累。与其每条线雨露均沾,不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个人觉得这不是纯粹的社会题材片,也不是爱情片,更不是悬疑片,可能我看晕了吧。

三、片中其实还有个人物我认为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欺凌团伙里的跟班,这种角色就是害怕被欺负而被动地加入团伙中的。观看前,原以为会将这种人物与主角面对欺凌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态度来进行个对比,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结果是这个跟班她真的只是个跟班,没有伏笔,而主角最后却输了,输得很彻底很无奈,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压抑。

《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开场应该怎么写呢 虽然距离影片上映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我也有看过一点点片段 剧透 晚上洗完澡躺着纠结了好会一会 我想着电影随时都能看 而且最近厦门有点不安全 我有点怕怕 但是坐公交的时候 我想了一下 我真的记不起任何一年的万圣节我在干嘛 以及那些面孔 原来自称记性很好的人 如今 也变烂记性了 不曾想记住就会忘记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 不去想起就会忘记

校园欺凌的题材不多 上一次看应该是悲伤逆流成河 很多人都说哭死了 我看完没有哭 可能是没有经历过 也可能是没去电影院看

少年的你 我觉得小北和陈念就是彼此唯一的光 她们互相信任着 像易中天老师说的 最让他感动的是两个人抱着互相取暖的感觉 这种现象永远存在着 被孤立被遗忘被看不起被打击被歧视 我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有人会得抑郁症 会轻生 我甚至不愿相信 人间水蜜桃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 大概只有自己经历过 才明白这种恐慌吧 才会害怕 才会想离开这个世界 死真的蛮简单 每天都有那么多意外或者事故 但是 生为而人 还是应该好好活着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像我上次说的那样 或者是其他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 注定了有的人会大富大贵 而有的人会贫困潦倒 我最近才感受了成年的难 但是大多数还是听别人讲的 而我庆幸着自己幸运的同时 也陷入了焦虑

什么时候能去一线城市呢

去别的城市看看过着自己的生活

时间一天一天过 孩子一天天长大 大人一天天变老 老人一天天老去 恒古不变。

其实我觉得 这辈子陪伴自己最长的人只有自己 任何人都是过客 包括家人孩子都是 朋友也是

最近厦门出现了不好的事情我其实还是很害怕的 我从前也没有自己独居过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长大的呢 大概是不会再抱怨 也不会再后悔 只是我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的快乐了 也没有从前那么单纯了

最后一个离场

我才发现我也想不起初高中班级里的同学了

只能记住几个名字和几张模糊的面孔

喔喔还想说 千玺笑起来好甜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念欠小北一次

厦门的秋天来了 冬天想来不会远了

我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吗(还是要有些期许的)拜托🙏拜托

距离202_年也就只剩下二个月了

一年又要到头了

时间好快 我真正的毕业了

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大人

但是我却觉得自己还像个小孩

十一月希望

未来六十天开开心心的我希望202_年就给我的记忆是快乐的十月份 拜拜👋👋

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能去更远的地方 见想见的人

填龄 突然也觉得这两个字好特别

第二篇:最新周冬雨主演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

《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刘然、张耀、张艺凡、赵润南、郜玄铭主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一

我看到有个影评人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校园霸凌这个现象,而是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施暴者和受害人。

《少年的你》用了很多特写和近景的镜头去呈现少年们(不仅仅是陈念和小北)的表情变化,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波动,我感觉可能是有意识想要引导观众去思考这些少年的行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而不仅仅是聚焦事件本身,毕竟怼到脸上的镜头表现张力还是很大的,很容易代入情绪。

一开始,我想不到片子中才貌具佳,家境优渥的魏莱施暴的动机,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直顺从魏莱的罗婷也会成为被施暴的对象?但是这些其实在片子中警察之间的对话里能寻到一些端倪,如几个高中生殴打同学致死,但他们不知道原来人真的会被活活打死;又如女警察觉得不会有人愿意替另一个人顶下重罪,但郑易的一句“你和我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让大家都沉默了。

成年人对少年群体的认知还是挺准确的。

片子中魏莱在接受警察审讯的时候,说胡小碟的死能让她的父母领到几十万,而这几十万是成绩不好只能上三本的胡小碟可能工作几十年也赚不到的。这种不健全的三观不是第一次在影视剧中见到,但我突然觉得魏莱的施暴行为和施暴对象选择也许毫无理由,只不过是凭借着对世界、社会的轻微认知和较低等级的判断力,加上生理激素的影响,做一些事情寻求快感,发泄自我罢了,这大概也是少年群体的一个通病。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缺爱引发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魏莱不是;况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自以为缺爱”,这样就能找理由去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成为一个温厚纯良的人要从娃娃抓起,教育真是任重而道远。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二

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是学生跟我说的。说她的idol易烊千玺的第一部电影《少年的你》要在中考之后上映,她问老师可不可以跟她一起去看。那个时候我在课堂上笑着说:“可以,这部电影的名字很适合你们青春的少年。”然后下课后,学生悄悄过来跟我说:“老师,这个电影是关于校园欺凌。”我当时心头一震,去认真对视眼前这位女孩时,她躲避了我的眼光,望向了窗外。

校园欺凌,小时候亲眼见过,因为不懂事,害怕的跑开了;初中时听说过细节的场景描写,因为事不关己,成为了他人的故事;高中时,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或许那个时候我们志存高远,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庆幸自己读的高中氛围很好);上班成为老师后,自己处理过男生之间的打架事件,听过其他学校一群男孩群殴一个男生拍视频的违纪事件,也亲眼看见班上女学生讲述自己的受害经过时,脸上流下的不屈眼泪。我一直拷问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我可以做的是不冷漠,发声行动去保护她。

回到这部电影,电影里的两位主人公小北(易烊千玺饰)和陈念(周冬雨饰)。关于00后学生对千玺的喜欢,我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榜样”。我记得2年前我有一次15届毕业生班上的课堂上讲“理性追星”时,举例TFboys时,口误说成“这个组合的4个男孩很有正能量时,但是......”我当时话还没有说完,班上一下子哄堂大笑,是靠前的学生跟我说:“老师,TF是3个人。”我当时脸一红,至今也无法忘记了我当时的尴尬。

下课后,一个女生跟我一起下楼梯时,跟我说,“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千玺,我相信你也肯定很喜欢的。”我搂着她的肩,微笑的点了点头。回到办公室后,我百度了千玺的各种资料,作为年轻教师,我绝对不能和00后学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个时候深度认识了千玺,也在15届初三毕业会后收到了学生送的千玺的明星片。那个时候觉得这个男孩长得帅气,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要靠才华行走娱乐圈。

今天上午恰好没有课,结伴两位老师冒着小雨逃掉了会议去了电影院。一是想提前替学生们去看看她们的idol千玺,二是想去看看“鬼马精灵”冬雨挑战新的角色。

影片的开头,学校的横幅和校门口的高考倒计时,让我心里抽动一下。我自己待过课桌上全是书的教室,我也经历过按成绩排座位的不公平,影片里每一个学生的埋头苦学也有我曾经的影子。但影片里的欺凌,我只能说我是幸运儿,我被这个不太好的世界温柔相待着。影片里的高考现场,现在在大城市里应该不存在了,大城市里很多孩子的选择很多,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架桥,并不是独木桥。但在不发达的县级和农村,未成年人之间的欺凌,不是一直还在发生吗?校园欺凌、校园性侵等敏感话题,层出不穷。

影片的女二号魏蕾,一个长相很漂亮的女孩。或许远远的看着不说话,赏心悦目,可当你近处看她的眼睛时,会不由的害怕冒冷汗。她有家势,她有钱,她好像要掌控别人的命运一样。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有这样的女孩,她自大自傲,她讨厌的人,也不允许别人喜欢。这样的孩子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吗?不,是自己周遭的家人、环境影响的。

小北,我当时一直担心千玺演不出观众想要的感觉出来,不是对易烊千玺不自信,是因为他和小北不是活在一个世界的人。但看预告片时,千玺的眼睛像会是说话一样,像是在告诉我:“我抗拒,我不妥协,我还要保护一个叫陈念的女孩。”千玺在影片里的表现,让我一度忘记了他是易烊千玺,他就是小北,他就是一个倔强、不服输、外表看着冷酷无情,可内心还是柔软善良的男孩。他与陈念隔着马路,当陈念侧脸看他,他看似面无表情,可当陈念转正脸后,小北嘴角轻轻幅度的上扬时,那种表情的细腻十分到位。原来,小北是很温暖很温柔的骑士。

影片中小北给陈念顶罪受过时,郑警官的一句话:“你和我不会,但他会,因为他是少年。”是,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能利己的时候就不一定会利他。可青春少年的他们,如果喜欢上一个人,当说了要保护她时,她的生命就是胜于自己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成年人会去怀念少年青春时的自己。因为那个时代我们干净、单纯、没有世俗和世故。

说说女一号周冬雨,我一直很欣赏看好的女演员。之前的《七月和安生》和《后来的我们》,让我对冬雨就一直很期待。现在影片里的陈念,被世界痛吻,在阴沟里的世界,想仰望星空,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强大。当遇上了小北,她开始有了一点放开对身边这个世界的防备,有了仰望天空的那一点点笑容。她说如果可以,我还想保护这个世界。她明明被这个世界伤的遍体鳞伤,可她却还想去保护这个世界。她见过这个世界最阴暗的一面,可她内心还向往着光明美好的一面。这或许给了我们现实中每一个成年人上了一课,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要去热爱生活。

在影片的最后,当开始出现导演编剧名字等台目时,以为就这样没有结局的结局时,我内心揪的慌。我无法接受,我内心难受。当又出现了影片最开始一幕,“我们曾经的青春乐园,我们曾经的青春乐园。”课堂结束后当陈念送班上那个孤独不开心的学生回家时,后面重新出现了小北的身影时,我没有忍住尖叫了一声。身后的很多女观众也同时发出了尖叫声,我不知道她们尖叫的是因为千玺真正样子的帅气,我只知道我尖叫的原因是这样的结局是我想要的圆满。

走出影厅的时候,听到身后的女孩子跟同伴说:“如果影片最后再增加一幕,陈念送完学生回家后,回头和小北对视一笑时,那是不是更圆满?”我低着头笑了笑,并不反对这位女孩的观点。可很多影片结局的之所以美,是因为留了空白给观众。

另外,上面的观后感是真情表达对这篇影片的好评,但还是要理性的再多说几句。一是影片的剧情在后面魏蕾的死时,就和《嫌疑人X的献身》的剧情有点如出一辙。二是后面的结局也只是讲了陈念判了多少年,小北判了多少年了呢?

愿我们走出影院后,去守护正值少年的孩子们,不要让心痛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像小北说的一样,我不希望有再来一次。愿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阴沟里,仍然仰望星空。把昨天的伤疤留在心里,让伤疤化成一粒种子,然后用勇敢和倔强将种子发出芽来,我相信陈念可以去保护世界,我也相信小北可以保护好陈念。那么正值青春的无数少年们,就让我们成年人去守护他们吧!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三

这部电影,让人有不舒服的生理反应。

心脏仿佛被掐着往上提,血液试图往外喷,但被血管强行控制住了,这是一种不太舒适的感觉,想离开放映厅,但又想知道电影结局。

这感觉也可能是影片开头时候那种低、暗的低频噪音给人造成的生理感受,整个放映厅被“汩汩汩”的类似电流的配音全面环绕,我自己挑的全景声,全场加我七个人。也可能因为画面里有太多黑而黏稠的血。

这是以前看大岛渚的《残酷青春物语》、《杀死比尔》才会有的生理反应,在中国电影院看了太多正能量电影,猝不及防看到一部如此爆裂的,自杀、霸凌、高考、裸贷、跑路、杀人,一个高三女生在高考前三个月,经历了普通人一生都经历不了的人生。

校园霸凌的案件,新浪微博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来一个,在厕所羞辱、堵回家路、拍裸照……少年们残暴地宣泄着被高考或成年人压榨着的青春,太阳底下无新事,好的电影只是不着痕迹地再现人生。

整个片子充斥着无力感。

试图与命运较劲的人,命运从来不会让他们轻易得手。要战胜命运就不得不先被它玷污,这大概就是少年时代需要学习的主题。

女主角,课间争分夺秒戴着耳机学英语的陈念,除了考大学什么事都不想,却因为同学郑小蝶自杀的时候给她盖上校服,而被曾经霸凌小蝶因而心虚的魏莱一党盯上了。

魏莱为什么要在作弄郑小蝶至她自杀之后继续作弄陈念?由于电影让人感觉异常真实,因此不得不去考虑她的心理动机,魏莱是复读生,成绩稳定,目标北京大学,从她后面反复求陈念不要报警这点看出,高考对她是重要的。

魏莱的父母不清楚什么职业,但家庭条件优渥,魏莱本人漂亮,也常被老师表扬,从她死后一周家里没有报警(电影未展示)来看,父母对她并没有普通幸福家庭的那种关心,但是她母亲给她灌输的思想是“你和别人不一样”。她父亲可以因为她没有考上大学一整年不和她说话,这种苛刻的态度导致了心高气傲的魏莱的自卑,她母亲传递给她的“你和别人不一样”的阶级优越感,让她觉得自己可以去随意践踏别人。

用践踏别人尊严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才是强者,自私、自大、撒谎,如果说每一种性格弱点都可以找原生家庭的源头,她那个看到她尸体后哼了一声冷漠走开的父亲可能是她性格悲剧的起点,这位爱面子多过爱家人的男人,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女儿,这种自私与冷酷,遗传给了魏莱的DNA。

总希望自己完美到不容辩驳的耀眼,却在最不值得使力的地方浪费精力,任意欺凌弱者,魏莱的死,可以说是她自找的。

相比之下,陈念和小北的家庭刻画得更仔细,他们的生存状态,陈念的家仿佛陈果电影里常见的香港残破的大楼,小北的窝更像陈冠希在《狗咬狗》里生存的窝。陈念一直忍受着魏莱的挑衅,但与郑晓蝶的软弱不同,她选择报警反抗,她选择让小北保护自己。

这种坚韧有点像芙蓉镇里的刘晓庆:“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

很久没有看到洋溢着如此茁壮的生命力的电影了,虽然少年理应茁壮。

这部电影是周冬雨所有电影里最动人、让金马影后之名实至名归的一部。

这部电影里饰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好演员。

饰演魏莱的周也,邪恶美少女刻画得很不错。

这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电影,几乎没有嘈点,因此我也就匆匆写一篇观后感纪念一下这部本最动人心魄的片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杀了魏莱的陈念以及间接杀了郑晓蝶的魏莱的志愿都是北京大学,这和北大弑母的吴谢宇有关吗?

这可能是北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四

昨天一个人去看了《少年的你》,时间比较晚,电影结束后已是凌晨。

电影的后劲很足,所以我的确难过了很久,但在平静之后还是涌现了另一层最大的感触——不喜欢这个故事走向和结局,真的不喜欢。

1、影片最后,陈念“回头了”,她选择了自首。可如果小北与陈念之间的信念这么容易就可以为了对方妥协,那我相信,在故事的开始,他们遇到彼此的时候,不可能产生这么强的羁绊。

2、审讯时多么心照不宣的两个人啊,又怎么会因为警官一句“他骗你的”就当场崩溃,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后果”,全然违背了“你赢了,我才不算输”的承诺。这不是我逻辑印象中的她和他,她应该像故事里那样,短发齐耳,穿一身干净校服,在最后一场判决庭上,从始至终都坚定的挺着肩,勇敢得不像话。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可以理解为了过审,电影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局,但依旧无法接受这么深刻的主题就这么不明就里地落幕。

关于校园欺凌,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电影给了非常浓墨重彩的刻画,可这些定义究竟如何形成,如何关联并且如何互相影响,无迹可寻。我可以理解陈念被欺凌或许是因为她在那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出风头”,施虐者又担心在警察的谈话中被供出,但胡小蝶呢?她是因为什么被孤立,被戏弄呢?最终让她选择跳楼结束生命的契机或者心理转折点又是什么?那种“突然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的表达太轻飘飘,承载不了一个人放弃整个人生的抉择的重量。

再者,关于施暴者也是,除了寥寥几笔母亲的言传身教,父亲的冷暴力,是不是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因素?暴力主宰者的情感缺失是不是导致他们攻击别人的原因?他们究竟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无从得知。我们只看到魏莱随着剧情走向,突然间性情大变,可如果施虐者这么容易就恐慌和改变,校园暴力又怎么会一步步演变到当下这么严重的局面。

太难说服我了。

另外,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们看到了班主任被开除,施虐的学生被教育后释放,又一轮更加严重的欺凌在上演,陈念最终变成了杀人凶手,小北为了救她做了更错的决定……从始至终,这群真正犯了错的人,他们有做些什么道歉或者补救么?老师说了句“你做的对”,然后就收拾桌子走人,魏莱因为(逻辑上根本无法成立的)不安和恐慌跪地求饶,哭着说自己不想再复读了,其他的施暴者也只是在审讯时假惺惺地掩面哭泣,不痛不痒地说了句句“她(陈念)只要装一装可怜,就有那么多男生保护她”,就连说好了要保护陈念的警察,最终也还是“强行”把她拖下了水……

如果在一开始胡小蝶死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重视这件事,又怎么会轮到陈念?如果在陈念第一次报警的时候,校园暴力能够被完善的法制和健全的教育体系所严惩,又怎么会有一次次回家路上的胆战心惊?被一脚踹拍下,被扇耳光,被吓到躲垃圾箱,被一群人围殴,被剪头发,被撕掉衣服拍裸照……这些种种,本可以有无数次机会去避免,我们本可以有很多机会把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紧紧保护起来……

可是我们只得到这样的结局。

这样的事情,每天上演在真实世界里的,还少么?

我们缺的是这样的故事么?

我承认,小北和陈念之间的感情很美好,美好到全中国被欺凌的学生当中,可能只有陈念才能遇到这样的小北,才能遇到义无反顾为了她对抗全世界的小北,但这样的剧情安排太过潦草,甚至有种让我觉得,导演为了烘托“幸好啊,这么悲惨的人生里,小北和陈念还能幸运的成为了彼此的救赎”这样的浪漫主义,而不惜用校园欺凌作为背景。

人们在电影院里流泪抽泣,或许是为人善良心疼故事里的两个少年,或许是在某个片段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许是某句台词恰好说出了藏在嘴边太久的话,但这一切绝不是我们可以无条件支持这部电影的原因,我原本期待它可以更加正视这不完美的世界,尝试去拆解这个故事里复杂的一切,但后来发现,它依旧选择的是在稀巴烂的生活里造桃花源,找永无乡。

想来,现实里遭受过欺凌的人应该很难从这部影片中得到任何的安慰,他们或许只会觉得假,觉得如果幸运这么容易,那么黑暗和绝望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找到他。

我知道希望很重要,美好的人的出现也很重要,可如果只是借着题材浅尝辄止地抛出这么一个概念,而不能从本质上正视并且解决暴力和孤立,那就永远有人会在黑暗中行走,永远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可惜,电影在这方面,做的太少。

就在曾经,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曾有机会握住一束光,只不过那时我还太小,他又因为一次意外离开得太早,我们短暂的照面之后,我又回到了泥潭,开始独自行走。时间好像过了很久,久到那些年我全然忘记了,我曾在某一抬头间,看到了一颗星星。

后来我花了很多年才明白,这一生有个名字,我将再不能念,也再不能忘。

他曾短暂地照亮了我的生活。

但我知这世界,本就由遗憾书写。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五

这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很压抑的氛围,一直到从放映室走出来还没有缓过来,就像是突然降临的寒冬冷得无声无息却想要置你于死地一般。

作为好学生,考上好大学从这里走出去是陈念唯一的念头,然而以胡小蝶的死为开端,陈念成为了一下个被欺凌的对象。而她也本不该和不是一个世界的、混迹街头整日打架斗殴的小北有什么交集的。

但就是这样人生轨迹截然相反的人,却成了那段时光里,彼此地狱里的阳光。

小北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陈念说,你和我一起从这里走出去。说我们要光明正大走在大街上。

相互支撑,相互守护,他们都是那片黑暗中,对方唯一的勇气和希望。

他们都是身处泥沼里却依然仰望星空的人啊。

在审讯室里陈念和女警官的对话,还有她和小北互相装做不认识时的眼神、表情,是一种属于少年的义无反顾和浪漫,决绝、掷地有声,是他们执拗的抗争。

陈念去看望小北时,两个人流着泪笑着,无声地对望着。最后陈念还是说,她输了。

总之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去好,只能说我一句我吹爆这段。

校园暴力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发生在我们看不见,或是看得见的地方。

我很幸运,上学的时候没有遭遇过校园暴力。但是我知道,我所在的学校,有人正在遭受校园暴力,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旁观人的冷漠和事不关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会使得施暴者更加洋洋得意。以及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使得很多遭受校园暴力的人们的控诉被忽视。

我一直觉得,电影里班主任不该是如此热心地关心和支持陈念,若真的如此,事情怕也会变得不一样吧。

电影不光具有娱乐的功能,它还可以用来反映现实。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部制作用心的来反映校园暴力的电影,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希望,能以此,让更多的人注意到校园暴力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哪怕能有一点微弱的作用,也是好的。

最后想说的是,之前在看宣传的时候,看到有一张海报写的是: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

除开校园暴力的内容,导演想表达的也还有很多,我也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高中时的影子,同样也是很多人为了高考而奋战的身影。想起了高考前夕的那段日子,操场上的誓师大会,醒目的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像是踏上战场般走进考场,给自己的前十八年交上一个答案。

不知道许多个我不曾谋面的少年的你都是怎样的,只愿每个少年的你都是明媚、快乐的。

愿每个少年的你都可以被善待。

每个少年的你都可以好好长大。

一生平安喜乐。

第三篇: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

少年的你电影讲的有关校园暴力的事,内容上不多赘述,电影还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于没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个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这里整理了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

让我决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因为易烊千玺的出演。但我并不是他的粉丝。

作为被公众一路嘲大的tfboys组合的成员之一,相比较有着讨喜长相的王俊凯和性格活泼的王源,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他总是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但是在近两年的媒体上po出的他的照片中,眉宇间,眼神里多了许多内容,下颌角褪去了属于孩子的圆润,开始有了棱角。孩子的魅力在于能够一眼看穿的稚嫩,没有了可爱,纯洁这些形容词的加持的成年人,他们所拥有的复杂一样令我觉得着迷。他的眼神里就有这些复杂。

观影过程中,我一度被周冬雨的哭戏感染,几次忍住了想放声大哭的冲动,眼泪就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一直在流(我承认我真是太爱哭了,对于忍住眼泪这件事实在无能为力。)。我惊艳于她的演技,在她的眼泪中涵盖了委屈,忍耐,不甘,无可奈何,这份毫不矫揉造作的真实表达让人回忆起少年时期的我们在成长中所遭受的那些痛苦曾经是如何撕心裂肺。而易烊千玺这个影视新人的演绎也的确不俗,丝毫没有让我感觉到他与角色之间的不适感,这的确令人惊喜。两位演员的演技是在线的,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很成熟,某些镜头是有美感的,让人有想要截屏的冲动。

但不客气的说,除开演员演技和电影技术上的东西,观影中我只是被那些情绪上的东西感染了,剧情却并不足以震撼我的内心。不可否认,这部电影让校园暴力这个议题再次鲜明起来,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许多关于校园暴力的思考,甚至于网络上更多的是粉丝们对于两位演员演技的褒奖,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和讨论只占到了相当小的部分。的确,校园暴力是太过沉重的话题,似乎讨论起演员的演技来更为轻松,怎样让公众更多的去关注真正的问题所在,是对电影表达的更高要求。

我很庆幸从来没有校园暴力的伤害附加在我身上,但我曾旁观过别人受到的校园暴力。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她的长相成为了别人攻击她的理由,因为不讨喜的长相,她经常被班里的男孩子欺负,平时相处起来很正常的那些男孩子对她恶意满满,刚开始只是言语上的辱骂,后来便对她拳打脚踢,仿佛这是“正义”的一种审判。有次我目睹她又被堵在两排课桌之间,那些男孩子跃跃欲试的准备对她动手,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挡在她的面前,怒斥那些男生,终究那些男生也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孩子,也就慢慢散了。说实话当时的我是很以自己的出手相帮而自豪的,我有些满意的看着她,想象中她或许应该在言语上或者表情上对我表达一丝感激,但她没有,她只是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土,面无表情的离开了。当时的我心里闪过一些不理解,但现在想想,在遭受了那些莫名其妙的恶意之后,难保她的内心不会发生变化,正常的相处与交往以及情绪的表达对她来说是已经是困难的。在最需要保护的童年时期,校园暴力加诸的伤害已经在她心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作为旁观者,我们是无法体会到她的痛苦到底有多深的,也无法预测这种伤害会怎样影响她以后的人生。后来她或许是转学了,我再也没在学校里见过她。

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二

上个学期末,我就听说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消息,所以很期待。

电影讲的有关校园暴力的事,内容上不多赘述,电影还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于没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个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整部电影看完后很震撼,带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学生对“校园欺凌”没有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审过一个案子,一群男生打一个男生,把那个男生打死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样会打死人。”这是影片中一位警长说的话。很多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那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认识肤浅所以往往顾及不到后果。从这点来看,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孩子加强对“校园欺凌”这一主题的普及,让孩子对校园欺凌有深刻的认识。不对他人进行欺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二,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电影中,三个欺凌者中有一人说自己也是被逼无奈。可能刚开始,她们三个人成了朋友。那个女生并不了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群恶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们一样的人。现实中这并不少见,很多学生走向歧途都和他们交的朋友有关。从中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选品行端正之人,家长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识人。

第三,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别人的老大,家里最有钱。看似本应有教养,但却带着同学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时候,不仅她为自己开脱,连她的妈妈都为她开脱,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问题。她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一年不理她。从中可见,一个孩子的心理和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家长要做好的榜样,才能让孩子变得阳光。

电影中叙述的故事只是一个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体验不到,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过还是需要时刻提防,防范欺凌者,帮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须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健康成长!

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三

昨天看了《少年的你》,继去年看过《小偷家族》,前几年看过《告白》之后,又一次被打了一记闷拳。这部电影最后结局有点生硬,现实生活中被霸凌的人恐怕也没陈念那么好的运气。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剧透,各位可以放心。今天只是想谈一谈关于“霸凌”这个话题。

这个词应该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被提起吧,记得我读书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这个词。回头想过,从小学开始,好像确实每个阶段的班级都有被霸凌的同学。记得小学时有个女同学反应比较慢,但因为青春期发育得早,人又长得比较高大,那时候成为了被霸凌的对象。几个调皮的学生给她起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外号。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有一本笔记本在班级里流转,班级的刺头们在里面写以她为主人公的各种恶意编造的故事。

后来因为那个女同学的父母知道了她被霸凌的事情,转了学。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也没人在意。二十年过去,我能记起来的也只是当时有这么个人。我是那场事故的旁观者,什么都没做,也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悔的。只是有点迟了。

什么是霸凌?从我的角度理解,本质上就是因为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对待。身在职场,其实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与霸凌有关的时刻。比如“学历背景”、“已婚未孕”、“身高样貌”这些关键字,让很多人从面试一开始就没了机会。这会不会也算是一种职场霸凌呢?

前段时间我的项目因为人手不足,跟HR要了几个实习生headcount。我电话面试了一个男孩,接起电话时他就很紧张,但看得出很看重这次机会。聊天下来,应该是个认真又可靠的人。匆匆聊完,我便跟HR讲了尽快发offer吧。后来这个男生顺利入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工作态度认真端正,与同事相处融洽,处理问题进退有度。实习期满,我认真地把他推荐到了合伙人那边,希望给他发个return offer。

这之后有次私下聊天,他告诉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接到我们公司的面试电话,原因是他的学校背景不够好,之前尝试过的所有同级别公司都失败了,基本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我很惊讶,他能力这么好,怎么可能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他说在大四之前的暑假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班,当时培训班的老师直截了当的说,他的学校不在咨询公司的target school里面,面试是不用想了,肯定通不过的,尽量选一个内资所实习吧。

我很惊讶现在竟然还有这种机构,这么轻易地就给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休止符。和一个同事把这个当新鲜事闲聊,她却不以为然,觉得选院校背景好的没错。

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不知道原来真的有同事会因为学校背景判断面试者去留的。之前面试也没有HR跟我提过,说哪些学校的学生不能发offer,我从来也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的毕业学校去质疑过。如果不是后来与同事闲聊,我还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会戴着有色眼睛去面试。

可我们组织面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出能力强的人吗?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个学校背景好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系统筛选就算了?

因为自己读书是在香港,环境比较闭塞,其实我分不太清国内或国外很多学校的等级。我当然知道北清交复是好学校、Harvard是好学校,对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我确实会高看一眼。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世界上学校这么多,我真的很好奇大家是怎么区分到底哪所学校该是所谓的TARGET SCHOOL?就比如洛杉矶大学有14所分校,我可能连名字都没办法叫全,难道面试者从我没听说过的学校毕业,就一定是能力不行吗?

因为学历背景去质疑一个人的能力,未免太草率了。我为他们感到遗憾。明明通过了笔试、简历等等一系列硬性条件筛选的过程,最终却因为面试官的有色眼镜失去了机会。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现在或未来成为一个面试官,麻烦给所有坐到你面前的面试者同等的机会吧。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不要因为过去堵上别人所有上升的通道。

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四

现在家旁边就是一个电影院,看电影非常方便。中午吃完饭,十二点五十买了电影票,下午一点便已经坐在大屏幕前。来看这部片,一是奔着易烊千玺,二是奔着它涉及刑事,三是因为之前看到郭敬明与别人因为《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争吵,想看看四字弟弟如何演绎校园暴力。看完这部片后觉得挺值,比起几年前的国产片进步的不是一星半点。

先是评论下易烊千玺,四字弟弟目前是我在TFBoys里最喜欢的,他有一种含蓄感,脸部比较平稳,表情比较控制。这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表演也可以看出,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缺乏表现力,属于面瘫。

其次,再评论下这部电影的刑事部分,这是一部有法律研究的电影,必须要为导演点赞。对比的对象是之前看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还有很久以前看过的模拟庭审《十二公民》。点名批评风雨云法律研究不足,里边公安执法存在严重的程序瑕疵(比如,一个人行动);十二公民是模拟法庭,基本完全脱离司法实际。《少年的你》在看到陈念推魏莱下楼梯时,我脑中立马闪现了“故意伤害致死”,有同学也说朋友在看到该情节时立马查法条看要判多少年(10年以上)。虽然没有自首情节,但是综合考虑前因后果及社会危害性,电影最后判了四年,也算是基本符合一个法律人士朴素的价值观了。里边的公安执法、审讯、程序等基本符合本法律人的认知,关于高考程序的具体细节展示,也让人感觉导演是做了很多功课的。不像《中国机长》般地缺乏细节,感觉就看张涵予一直坐着了。我觉得社会电影请法律顾问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武打电影还得请武术指导呢不是。

再说说关于校霸这个题材。记得曾经我上中学躲被窝里看《悲伤逆流成河》时曾经哭成狗,但是后来从谷阿莫的剪辑中看到女孩在海边指着围观的大家咒骂的画面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假了,这一幕现实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啊。看这部片的时候,倒觉得很真切:女校霸真真与魏莱非常像,看着其实也就是个精明霸道、有点头脑的少女版华妃罢了。放学后的围堵比较真实,学生们为了高考而麻木不仁的样子也符合实际,除了陈念的世界校园的其他一切都很阳光美好,非常真实。遇到问题困难,陈念心里觉得父母、警方没用,还是有个混混朋友管用,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唯一不太真实的地方是,202_年手机似乎还没有那么薄、没有那么智能,当时我用的nokia5230厚的像块板砖(朋友们你们那时都用薄薄手机了吗)。

多说一点关于校霸的事情,正像片中所说的:除了问题找学校,学校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外出打工了。其实,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校霸,关注那些黑暗中的、不喜庆、不阳光、没有满满的正能量的事情?我想,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而那些从小被迫与家长分离、缺乏关爱和正确教育的孩子,或像小北一样被抛弃的孩子,其实也是这个高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代价。当美国人在享受着廉价商品、工业制品时,中国人的孩子却失去了应有的父母照料,令人痛心。

再来抖抖书袋:从这部《少年的你》中看出了点《大象席地而坐》的味道,导演说没看过《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不过我想导演是看过《大象席地而坐》的,同样是绝望、无出路的小城,只因这所复读高中的教学质量而使人们看到了一丝丝希望。陈念的妈虽然蠢,但却比《大象》里黄玲的妈要干净天真难以讨厌些。而且,这部《少年的你》甚至还有点《狗十三》的味道,想要探讨长大、成人社会的虚伪与无可奈何。“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这是一部不错的、充满细节的、比较深刻而且不太绝望的电影。导演人真好,让陈念承担了自己的罪责而能够阳光地活着,也让陈念和小北最终在一起走在了阳光下。否则即便陈念到了北京,也容易在噩梦中崩溃吧——毕竟,活着、心安之处才是归途。

202_年是陈念与小北的流年,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却因这样一桩事情改变了各自的命运,昨天的他们不知他们的现在,现在的他们也不知他们的未来。虽然在导演的安排下,陈念与小北最终归于一处,但现实中,更多的人如同这首四字弟弟所唱的《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一样,匆匆而过,只停留在记忆之中,而他们的昨天、现在和未来,也在洪流中无声无息地耗散去了。

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作文五

看过了《少年的你》,满心压抑。

我承认,看到结尾部分的时候就考虑剧情的法律问题了,职业病,不细谈。

即便如此,仍是没忽略掉主演的演技。

当然我不懂表演的基本理论,不会分析。

就只能说,情绪带动身临其境,举手投足引人入胜。

但这篇后感不是分析电影,不是剧透。

所以,不影响剧透就要拉黑我的朋友阅读。

我只是想说说——自己。

“你小时候为什么欺负别人?

我没有欺负过别人。

那别人为什么欺负你?“

电影里的故事主题是个青春疼痛爱情,是爱情改变了人生轨迹,是初恋都要经历波折,是拙劣的谎言欺骗法律,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句对白。

似乎从人生脉络上看,所有人的初生,最先掌握的是暴力。暴力也是一种道理,是从始到终,可以贯穿一生的道理。而暴力的获知来源颇为广泛,从孩童间争抢的玩具,从父母教育时把屁股打红的竹竿,是烧烤摊位一言不合砸碎的玻璃瓶渣,是电影电视剧里乱溅的血液。

比比皆是,层出不穷,暴力是各种事态中最容易被人察觉的表象。

暴力就是一句,干就完了。

或许每个人从开始与另一个人有交流开始,暴力这个道理就在被唤醒,唤醒的早晚直接取决于个体体格的发育程度。而在发育到较身边人更高一点,即便只有一丝一毫的程度时,暴力的表象就成了倾轧与压迫。

这个表象可以给幼龄的儿童带来玩具,给青春期的少年带来虚荣,于是就有了欺凌。

在我小的时候,瘦瘦小小,是排队的最前排,是上厕所的最后一个。所以我没有足够的暴力资源。所以到了现在,三十岁的我有时候都会想,要是我很健壮,我就可以如何如何。

这个想法的形成,更多是滥觞于童年经历。即便那些经历还没法称之为阴影,但仍然清晰可见。

“我想走出去”

在长大的过程中,人们都在学习。去看书,去听讲,从而去学更多的道理,去掌握更多的智力资源。这些智力资源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变成了社会规则的受益者,资源的多少就可以变现成受益的高低。

人们接收着更多的不同的道理,渐渐代替了暴力的效用。所以那些吃过读书少吃过亏的长辈总要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这些听着长辈们的话长大的孩子们回头看过走过的路,又会继续叮嘱下一代。

周而复始的轮回脉络,似乎在浩瀚的道理中间,无限循环。

于是,书看的越来越多,眼镜的镜片越来越厚,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似乎拥有庞杂可能的未来,自己手里也多了个能照出道路的手电,光不亮,但是往前能走。

所以这是高考最大的意义,是当今所有孩子的另一个起点。

“但是我要耗下去”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暴力。

老师有时会把这些事情当做同学间的恶作剧,课堂上点名批评,或者找来家长。

有用吗?

父母有时会问,是不是你先做错了什么,不然为什么人家总是欺负你?

凭什么?

青春期成长的疼痛,多数植根于孩子们的期望被辜负。

不被理解的孩子们,又常常会听到老师家长对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笑眯眯的说一句:

这个孩子从来不给我惹事。

是谁该幸甚至哉?

所以被欺负的孩子就在等,在耗。等过这个星期,等过这个月,等过这个学期,等到这个学年结束后的分班。电影选在了高考这个时间点,这同样是人生最大的矛盾点,似乎熬过去就海阔天空。

耗着耗着,等着等着,盼的那天还没来,却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有了后天抑郁症。

“她还是个孩子”

当有受到欺负的孩子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都变成个例典型。

那文过饰非的时候,没站出来的孩子还有多可怜?

暴虐霸凌事件的肇事者年纪不够,不负刑责,不上刑罚。即便有矫正有教育,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手段,但是事情发生了以后再做疏导,覆水难收。这不是亡羊补牢的问题,这是些根深蒂固的创伤,校园霸凌如此,性侵幼女如此。

事情发生了以后,有人来表达哀伤与同情,来告诉受害者他们会严惩。

但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感同身受。

或许以我的身份来说这些事情很不恰当,我应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告诉大家有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些问题。

但我一路走过来,我还没有见到。是我知道的道理还不够多。

换个角度看,任何人都没办法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控制,没有人有时光机和任意门,去及时制止那些不美好。可是,这也是一种无奈和妥协。

肯定有美好,所以我们也就只能选择相信。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放之四海而皆准。

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被我们安心的带到这个世界来,不被过度保护,可以没有抑郁,可以放眼童年,放肆大笑。

第四篇: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_观《少年的你》有感

《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刘然、张耀、张艺凡、赵润南、郜玄铭主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一

在某个晴朗的下雨天,和煦的阳光突然闯入眼帘,男人的直觉告诉我,我在做梦。“叮”一声清脆的手机消息声把我拉回现实,我想肯定是妈妈给我发消息问我自己在外面过的好不好。

挣扎着拿起手机,原来是APP的推送消息,“易烊千玺、周冬雨联手倾情巨献《少年的你》10.25等你…”

第一反应,不是爸妈的消息,一会要问问妈上什么班了。接着就想,这帮小鲜肉不好好唱歌又跑去拍电影了,这时脑海中一帮女生拿着荧光棒对我大喊,“你知道我们家千玺多努力吗…巴拉巴拉。”我想对他们说,“练习时长不到两年半我不会正眼看他。”

周冬雨之前我对她很有好感,但后来我觉得她拍的作品越来越把自己限制在一种一成不变的形象里。总觉得她只能演好这一类角色。

这么想着另一个名字闯入视野,导演曾国祥。这三个字是我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始动力。我对曾导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之前的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虽评分不高,但我个人感觉拍的还算到位,尤其是对女性关系的细腻把控,让我觉得这部电影评分偏低。

我看过的电影不多,也没写过影评,这一篇也是练笔写着玩。就仅把我的所思所想说与各位,诸位听个乐呵。

《少年的你》表面看是一部反对校园欺凌的电影,我觉得主线实则以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逻辑推动故事发展。

剧中大量校园欺凌的片段,作为校园欺凌的见证者,我觉得还是演的保守了,那种人生的至暗时刻,可能要伴随整个初中或高中。不经历过体会不到那种无助,面对无尽的折磨,没人能保全你。

另外吐槽一下,身为一个小混混,一个脏字都没有,真是不容易啊。

从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看,我感觉有点拖。可能是内容太多,想讲好这条线确实不容易。电影都进行到一个小时了,人物关系还有点迷。

但这次曾导没让我失望,这种几乎把镜头推到演员脸上的拍摄手法,甚至能看到演员的雀斑,毛孔。演员的情绪,无助,无奈,恐惧,惊吓,后怕,担心,暴躁,急切,被放大,观众更直观感受到演员的内心。随着主角境遇的不断变化,观众跟着揪心,惋惜。

细节也把控很好,高考必下雨,雨中老师为同学宣誓,最后的叮嘱,送行。这都是观众的青春回忆,极观众大引起共鸣。

两位主演也很好,周冬雨突破了自己,易烊千玺突破了“小鲜肉”。

最后说体会到的两点,一是如今教育的缺陷,未成年淡泊的法律意识。法律是公民的行为规范,是教你在这个社会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行为准则。告诉你干了什么你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校园欺凌者明显没有这样的意识,更不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学校这几年,很多影响、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却学不到,除了上面说的法律,还有如何管理钱财,如何爱人等等。

另一个就是为爱做出的担当,随着自己不断成长,我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明白爱情中的责任。两个人要同时背负起这份爱情中的责任。任何一方的妥协,逃避,不信任,背叛,都会将这份爱情推向深渊。勇敢起来,互相搀扶,才能将这份感情继续。

只是随着年龄、经历的增加,社会在磨去我们棱角的时候,也磨去了那份敢为爱情牺牲的纯真。就像电影里郑警官说的:“你不会,我不会,我们都是成年人,他们是少年,他们会。”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二

今天下午看了《少年的你》,一部讲述校园欺凌的影片。心里那种难言的窒息和揪心的难受,让我无法静心去做其他事情。

其中有个影评“我很庆幸在我没成为大人之前,头顶没有乌云”。是啊,他是中国23527万青少年中的一个,有多少孩子因为校园欺凌而伤痕累累,一生都活在阴霾之下,甚至有些孩子在乌云下痛不欲生,选择如剧中胡小蝶一般的结局,来结束自己的痛苦。没有人可以设身处地的考虑被欺凌孩子们的感受,他们如同下雨被冲出泥土的蚯蚓,随后,在太阳暴晒下无处可躲,当他们痛苦地扭动身体时,经过的路人却在嫌弃它们为什么不好好待在泥土中。

没有人应该怎么活,所有人的活法是自己定义的,但是请每一个家庭教给孩子“同情”,不要让他冒失地说出让其他孩子难过受伤的话,也不要让他做伤害其他孩子的举动。因为他的一句嘲笑,一个拉帮结派的行为,一个孤立的眼神,会让某个孩子的一生遭遇暴风雨般的袭击。

于教师这个职业之下,我最害怕的不是学生成绩不好,怕的是当他们身处阴影时,自己却浑然不知。我确实不能认识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孩子成为朋友,但我希望自己再敏感一些,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期盼太阳的孩子。每名教师都不忍心他们于最灿烂的年龄受到孤立,受到冷视。于教育面前,“教”要竭尽全力,“育”更要倾尽所能。

真心希望家长带孩子们去看看这部特别的影片,它能告诉孩子要心怀同情,告诉家长和学校最大的使命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告诉社会要保护好每一个无助的孩子。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三

走出影院的时候,关闭了高度紧张的视听,眼睛的酸胀也逐渐放大了起来。

并不是很了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只是这时候,能够真实的感觉到周围形形色色流动的人都成了虚影,而我被放置在了一个静止的时空里,陡然生出一种孑然一身的怆然。

一部电影,少年的成长。

二十五岁,再被这个词语触动,或者说,二十五岁才真正意义上完成成长的阵痛,于常人而言,似乎有一点太迟。

这几年来,从毕业到一个人走向社会,我也在一直努力着,想成为大人该有的样子。但是于我而言,大人始终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

作为高中生的陈念对郑警官说,妈妈告诉她,什么是大人呢,大人就这一点好,不记事,什么事儿忘掉了,也就自由了。

年轻人大都是爱较真的。就如同影片里,班主任在停职之前对陈念说,你是对的,相信你自己。一句话就让她红了眼眶。

有一个是非,论一个对错,没有被磨平棱角的年轻人,总归计较这些。

我也爱计较过。计较感情,不懂得点到为止。有人对我一分好,我二分回报,对我三分好,我五分回报。直到对方再也无法承担起我的好,不得不放弃或者只图享受时,我的好便成了怨怼。

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还要被这样轻慢?还要被这样辜负?

我心里的话,说出来很荒唐,听起来很可笑。

想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我必同样报之。

发在没几个熟人的社交平台,居然没有换来嘲讽。老友斩钉截铁的回复我,一定会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所以啊,陈念有这么一个小北,即便掺杂着走投无路的两人相拥取暖的感情,说不羡慕仍然是假的。

夜风凉嗖嗖的吹过,身边三五情侣有过,有人在路边摆摊唱歌。全世界的美好都想说给你听。

于是便放慢了步子。

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并且越来越安然的享受独处的时光。

好像这几年,唯一学会的,就是不再害怕落单。

上学拼命合群,怕被孤立。上班尽量隐形,怕太出头。假装自己关心琐事,关心八卦,没什么太往心里去的事,也从不往心里搁。

好像离成为大人就差一步。

拉面被端了上来,浮着细碎的芫荽,撒上红油辣子,倒入香醋,剥开蒜瓣。暖烘烘地倒进肚子里,空空的肠胃发出满足的喟叹。蒜瓣的辛辣刺激神经,食欲开始兴奋。

想起了在局子里,小北被当做嫌疑人录口供,说出那句想活命就闭嘴时,那忍俊不禁的笑容。影片里为数不多的大笑。发自内心的开怀。真情实感的快乐。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身在高处的人会很惊讶的说,这种时候你还能笑得出来?有人也会说,苦中作乐吧。

世间百态,人各有命。快乐和悲伤虽不相通,但世人都拥有使用它们的权利。

就像此刻,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下肚,从内到外被填满的感觉,油然而生出的幸福。因为一碗甚至称不上美味的拉面而满足到觉得人生都满血复活,恐怕也是很多上位者所不能理解的吧。

——不对别人的悲喜予以评价,已经是很难得的通谅了。

那从大人退回去,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了呢。

以前还会为了融入不进话题的格格不入的自己而自卑。假装对不感兴趣的感兴趣太累,而且别人能一眼洞穿,你是敷衍还是真正关心所聊内容。

渐渐的,多说一句不想说的话都是消耗能量,不再去扎堆的人群里刷存在感,或者很多时候干脆闭口不言。学着对除却自己之外的“人”这种生物感兴趣,尤其是感兴趣到身边的大多数人,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应该去学的吧。

打开微信,狗子的消息过来。“觉得你最近不顺,妈妈给你买了转运珠。”

能同时被朋友和朋友家人记得并且关怀,那种喜悦和感恩,说感动非常流于表面。但确实也只能干巴巴的说一句很感动。

于是,好像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孤单啊。

陈念与小北尚且有彼此可以相依取暖,每一个人身边必然也有能量的交换,才叫活着。

久久难以入眠。在这部影片里,不仅仅是校园霸凌,它更是命运给这两个不服输的年轻人下的绊子。——也是关于他们成长,和这些绊子正面交锋的故事。

一开始我很羡慕他们的样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什么个性,知道自己是谁。

就像是面对霸凌一直忍耐的陈念,依然会坚定的说出一句,我要保护世界。

年轻人的理想总是很可笑,但是值得尊敬。

因为,我连直接表达出我想要什么的勇气都没有。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会输。”他们在黑暗的绝境里,拼了命的抓住那缕光明,想要彻底的和命运打一场硬仗。

小北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替陈念顶包,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漫漫几十年的牢狱生活,以强奸犯的身份,永远弯着腰。陈念也清醒的知道,自己即使读了大学,飞黄腾达,也将会被愧疚的大山压着,同样一辈子弯着腰。

亮出了底牌才知道,大家都是豁的出去的人。因为是年轻人,也同样较真,较劲。

所幸,没发展到这一步。并且我对结局是满意的——陈念错手推人致死,入狱四年。一段本该在大学度过的时光。小北无罪释放。

谁不想看到寒门出贵子,鲤鱼跃龙门?高材生因为本不应该发生的罪责锒铛入狱,没有人不会扼腕叹息。

但是,就像郑警官说的,不想他们就此毁了一辈子。警头抽着烟在楼梯的走廊里,半张脸隐匿在黑暗中,神色不明的望着郑警官。你真的成熟了啊。

——也欢迎你们来到大人的世界。

陈念。

小北。

故事的最后,陈念做了培训老师,不能保护全世界,却还是保护了更弱小的学生。而小北,也终于能堂堂正正的在监控下面抬起了头。

成长,不能太惨烈。学会和自己握手言和是最重要的一课。

我也知道,我也终将会慢慢接纳自己,所有的好与不好,照单全收。还有很多的事情,忘记会比较快乐。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四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理由是昨天看到一些影评说不错。赶巧有个空余时间就去看了一下。看看曾国祥导演的作品是不是那些评论里说的那样好。

先说结论,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无论是学生、父母、还是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去看看,写写自己的感受。同时,我对曾国祥导演有更多的期待日后会很关注他的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校园欺凌事件。以周冬雨饰演的高三学生陈念为主线开始讲述她所受的欺凌,在这之前被欺凌的另外一个小姑娘胡小蝶跳楼自杀了。因为陈念在胡小蝶求助下没有给予帮助,她很内疚。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碰到一个小混混(易烊千玺饰演)被打时主动报警结识了这个小混混刘北山。之后,陈念在被多次霸凌、嘲讽、排挤后求助一个警官无果,只能求助于小混混刘北山保护。在他俩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搀扶、互相情愫。某次,在刘北山不在的情况下,陈念为帮助同学再次遭受欺负,被一些人拿手机拍下裸照。之后,欺负人事件的主要人物魏莱害怕陈念报警去求陈念原谅,一番言论之下陈念误伤了魏莱。刘北山为了替陈念顶罪,帮她把后面的事情处理完并教陈念如何面对警方。之后,快到判刑的时候,陈念自首跟刘北山一起坐牢了。

主要故事包括第一个:陈念受到集体的排斥、霸凌、和嘲讽,除了陈念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那些霸凌者、嘲讽者、排挤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也说明了那些少年的冷血和失去理智或者无理由的残忍。

第二个故事:剧中有句台词:生活在阴沟,也要记得仰望星空。两个少年,无依无靠,只能够依靠他们自己,相互依靠相互搀扶走过成人的丛林。想要走出现在的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个故事:这两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一个为爱自我牺牲的小混混。刘北山为了帮陈念洗脱罪名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同时那段杀人的镜头也是拍的有点悬疑的感觉。

第四个故事:警察在没有任何实在的物证下说服陈念去自首,挽救了这两个少年。

一些思考如下:

家庭对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环境时刻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状况。请父母们除了工作以外,尽量多多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不要除了打骂和批评。应该在ta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够帮助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强烈建议父母能够帮助孩子一起成长。看这部电影时,我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孩子是成人的祖先”。单身家庭应该要比以前更加关注和关爱孩子,比普通孩子给予的关注和认可要更多一些。

对于学校,请不要把学校的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同时希望能够真正切切的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关注他们是否每一天快乐。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孕育出心理健全的人才。衷心的希望学校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能够训练或者教一教这些在校生父母如何去跟孩子沟通,如何能够让父母关注到孩子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而不只是成绩和好大学。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亲密关系。

对于社会,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包容心。包容度更大一些,切实的去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即使那个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每个人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

对于少年,我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建议你们多多能够理解他人,去帮助他人。有问题能够主动找长辈们、大哥哥大姐姐们、老师、警察等。希望你们从小就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结交一些知心的朋友,也要寻找一些能够帮助你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承受不了的要发泄出来。学会运用现代方法保护好自己。

那么通过这个电影,我觉得未来在心理学这一类的专业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解决好未来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这部电影很赞的地方是陈念去看监狱里的刘北山,两个人面对玻璃一段没有话语的表演。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的那段表演真的很精彩,开心、难过、惋惜、鼓励、坚持、等待、爱怜、希望、痛苦、不舍等等一系列的情绪都在那段表演。你真的可以好好欣赏一下。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五

上个学期末,我就听说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消息,所以很期待。

电影讲的有关校园暴力的事,内容上不多赘述,电影还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于没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个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整部电影看完后很震撼,带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学生对“校园欺凌”没有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审过一个案子,一群男生打一个男生,把那个男生打死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样会打死人。”这是影片中一位警长说的话。很多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那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认识肤浅所以往往顾及不到后果。从这点来看,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孩子加强对“校园欺凌”这一主题的普及,让孩子对校园欺凌有深刻的认识。不对他人进行欺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二,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电影中,三个欺凌者中有一人说自己也是被逼无奈。可能刚开始,她们三个人成了朋友。那个女生并不了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群恶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们一样的人。现实中这并不少见,很多学生走向歧途都和他们交的朋友有关。从中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选品行端正之人,家长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识人。

第三,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别人的老大,家里最有钱。看似本应有教养,但却带着同学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时候,不仅她为自己开脱,连她的妈妈都为她开脱,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问题。她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一年不理她。从中可见,一个孩子的心理和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家长要做好的榜样,才能让孩子变得阳光。

电影中叙述的故事只是一个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体验不到,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过还是需要时刻提防,防范欺凌者,帮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须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健康成长!

第五篇: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一)

两个完全不同人生轨迹和目标的人,两个在不同极端的人,最后却成为彼此珍惜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审讯室装不认识那段,我觉得是最感动的部分,最直击内心深处的是那股双方骨子里毫无疑问相信,和对对方坚定不移的爱。我相信没有人能分开他们的,他们是深深的印在了对方的灵魂里的灵魂伴侣,他们有着共生关系当告诉陈念小北骗她的,他成年了时,陈念终于还是崩溃了。因为害怕他会永远的离开,甚至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那是她黑夜里唯一的光啊,内心充满了恐惧,无助,和挣扎。还好最后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少年的你》是我这么久以来看过的最细腻又震撼的电影。

让我们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真的有人,生活在阴沟却依然在仰望星空。

易烊千玺很棒,从《长安十二时辰》到《少年的你》,让我们看到了见证了做为演员的易烊千玺在努力成长,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他是认真的在做一个演员。而不单单只是偶像。他是青少年的榜样、楷模,一个正能量的少年!

年纪轻轻便有着异于大多数同年人的成熟内敛,心思细腻。他什么都懂,可他却从未抱怨。《少年的你》监制许月珍女士说“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受过困难,他好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去攻击他,所以我觉得他也是懂了那种孤独之后,眼睛里才会有那种感情的,有思想,有东西的。我觉得他是一个受过苦的小孩,但他没有把那个苦加给别人,他能去理解其他人,去感受其他人,他懂得别人的痛苦,我觉得那个是他最可贵的地方!起码近年吧,他是我见过,最美好的一个少年。”我这些年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从开始的不被人看好小孩,到如今被那么多人认可,成为几千万粉丝的骄傲,看着他从孩子,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少年!看着他脸上的笑一点点少了。易烊千玺,你做的已经够好了!你的坚持、努力没有白费,你做到了,我们也都看到了,我为自己能认识你,成为你的粉丝而骄傲!勇敢的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记住你有纸鸟撑腰。希望你有一天能得到你想要的自由!易烊千玺,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你保护世界,我们来保护你。

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二)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

许多人观影后都在说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暴力的影片。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但观影后感觉电影主题的还是在反映陈念与小北少年时纯纯的爱恋。

幸福的孩子都一样,不幸福的孩子各有其不幸的遭遇。陈念和小北就是两个不幸福的孩子。陈念一心一意想要考一个好大学,认为考一个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一切糟糕的现状,为了自己走出去,不惜让小北替自己顶罪。殊不知即使顶罪成功,自己又何以享受的了那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换来的岁月,不论日子本身好坏,都将会被蒙上一层负罪感的阴影,难逃此生。

小北是一个从小缺少爱的孩子,十二三岁父母便不在身旁。从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使小北因为陈念的些许关心与善意的帮助,就对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为了能让陈念走出去,走出现在的困境,他不顾一切为其顶罪。从理智的角度看是近乎愚蠢的做法,却在感情的荒原上开出来了一朵绚丽的花。

最终两个人经历了岁月的重重磨难,还是走到了一起。影片最后定格在了摄像头之中小北身影上。小北还是不顾一切的在保护着陈念,爱情经历住了岁月的考验,回眸发现你依旧在我的后边,还是笑着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影片在这点套用了催泪爱情片普遍的情节。但又让我感觉有所不同的是,影片从“少年”这个名词入手,有一种让人顿悟其中的美好的感觉。只有少年才会有不顾一切的爱和纯纯的情。

诗鱼此时只想到唐伯虎的那句诗:人不轻狂枉少年。有时我们怀念的不止是少年的时光,更是那时的我们可以为自己所愿意的一切而奋不顾身,无所羁绊,肆意汪洋。而再看成年后的我们,谁又可以那样不计后果的勇敢,无所顾忌的爱呢?我们为影片而流泪,除了可怜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更有怀念我们已故的少年时代吧。正所谓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三)

少年的你上映的第三天,突发奇想还是得去支持我的小黄鸭和四字,校园暴力的题材太过沉重,两个年轻演员实在太棒了,周冬雨的笑太治愈,易烊千玺的笑带着一种会感染的魔力,让我不由自主也想笑。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幸运,没有遭受过校园暴力,只是这个词语离我们真的很近,以前我也想象过如果我被校园暴力,我会怎么做,是将一切深埋心底,还是武装起来捍卫自己。其实想这种问题的一定是弱者吧,勇敢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怕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旦发生,自然会奋起抵抗。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是其中的主角是未成年的学生,如果和社会对等的话,校园暴力就是刑事案件了吧。仅仅是因为年龄的问题,“不懂事”的孩子依旧可以不懂事,老实的学生就算受了伤却要一再退让,并且原谅那些“施暴者只是个孩子”,为什么施暴者因为年龄就可以不对它所做的一切负责,而受害者却要承担这一切呢?听说未成年保护法将要大改动,当法律能够重新审视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立场,那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吧。

一个被迫屈服,一个勇敢反抗,反抗很痛,但那些痛只是暂时的,屈服也痛,更是一种折磨,并且长久,社会从不因谁懦弱而同情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主导自己的行为。

还是少年的你一定要勇敢。

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四)

看了热搜上李银河老师对《少年的你》的评价,晚上迫不及待跑去影院看了。

诚实地说,看完很生气,主要气我自己,明知道自己对校园青春类题材不感冒,甚至厌恶,为什么还不死心。。现在可好,还要犹豫写不写观后感,因为我真挺怂的,怕被别人发现我是一个「怪人」。这么说绝非刻意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毕竟不是所有「不同」背后支撑的都是才华横溢,我的「不同」就很平庸,丝毫不吸引人。

铺垫这么多,无非想说接下来写的内容,仅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的真实主观感受,没有刻意吹捧或贬损。含轻微剧透,介意者谨慎止步。

先还原一下我观影时的心理活动哈,由于我非常喜欢李银河老师,看了她给出这部电影那么高的评价,我自然满心期待。可看了很久,一直找不到那种让我眼前一亮、打动我的东西,心想完了,是不是我智商太低,欣赏不到老师和网友们认为高明的地方。如果是这样,那我只能说,这是我这个水平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了。反正其他观众笑的时候,我笑不出来,哭的时候,我也没法感同身受,尤其到后面影院里抽泣声不绝于耳,我都紧张了,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周冬雨、易烊千玺的演技,从今往后粉了,但故事,我真的不喜欢。

我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校园青春题材,至今也没有想得很明白,说不上来,大概是由于我的嫉妒和灵魂本身暗黑吧。看到影视剧中演绎的校园青春,我总心生疑惑:这是真的吗?别人的校园青春这么活力四射,发生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回想自己的校园时代,没有激情、没有爱情,甚至连友情,我都快记不得了。对比之下,太苍白了,总感觉丢失了什么,似遗憾,又似不甘。

嫉妒应该就是这样来的吧,我知道很狭隘,但我没办法假装自己拥有一颗多么包容或透明的心灵。

我相信我的校园青春有过美好,甚至很多,只是回忆被我弄丢了。而在众多校园青春类影视作品里,又找不到自己的同款共鸣,便渐渐觉得它挺招人烦的。遗忘本来也没什么关系,可它却偏偏总提醒你丢了某样东西。

说完个人对校园青春类题材影视剧的“先天偏见”,再回到《少年的你》,希望我的“不喜欢”,稍微好理解一些。

我不知道过去或现在大部分人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但《少年的你》中所展示的,显然无法让我共情,无论是日常的,还是霸凌部分。

电影有太多的我不理解,我很努力的想要走进里面的人物,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奈何在我的逻辑架构里真的行不通。比如有人跳楼,学生们都会在那围观拍照?班上某位同学的家庭不幸,会被所有其他同学那么明目张胆的嘲笑?好几个情节与人物关系,在我眼里都有些牵强。

当然,我知道,少年的世界,原本就有着许多成年人的不解,或许这也是酿成某些未成年人悲剧的原因所在。即便这样,我还是没办法将一个自己理解不了的作品奉上神坛。就像很多名著经典,读不懂时,只能遗憾那些感动、精彩始终是别人的。

剧本台词,也是提不起我兴趣的地方。虽然不累赘,但总给我一种拼凑的不和谐感,水平不统一。一会儿让我觉得很幼稚,一会儿又蹦出几句感觉还不错。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写作文,老师会教我们备几个听上去高级点的句子穿插文中,说那样对作文加分很有用。

《少年的你》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爱情故事,遇上一位痞帅少年/干净少女,彼此相伴与守护,是很多人青春时代有过的幻想吧,也包括我。

尤其影片后半段男女主被审讯,以及两人在监狱(可能是看守所)那段没有台词的隔窗对视,看得我都要爱上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了,感谢两位让我看到年少之情最动人的模样。

然而,如果作为现实题材的校园霸凌故事,真的没有打动我的地方。

可能是片中臆想爱情的过于美好,让我模糊了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尽管周冬雨演技无可挑剔,但我依然没有进入那种被欺凌的恐惧无助当中。我并非试图消解或弱化校园暴力给人带来的痛苦,恰恰相反,虽然没有遭遇过那么恐怖的校园暴力,但我深深理解那种被恐惧笼罩的绝望、孤独与无助。

很抱歉,也许我说我理解,都有点冒犯,一时词穷找不到合适的表述,毕竟不曾真正经历校园霸凌的人,凭什么轻而易举易地说出感同身受呢?

还有一点感受很奇怪,对于影片中另一重要角色,校园霸凌的施暴方,我竟厌恶不起来。事实上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挑起我的喜怒,这也是让我感觉人物塑造薄弱的原因所在。校方、警方、施暴者、家长等虽然都有蜻蜓点水的提及,但我真的看不到有什么解释动机、推动剧情或造成悲剧的必然因素,他们就像一群奇怪的衬托。前面我也说过对电影有很多不理解,不理解导致我的整个人都是抽离的。

但是不可否认,《少年的你》在呼吁关注未成人犯罪、校园暴力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这一点很有意义。毕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比你我的喜好,更重要。

好了,关于影片暂时写到这里。

最后,我试着揣测了一下影片之外的现实:陈念遇不到顾小北,选择继续懦弱,多年后,这段被欺凌的过去,被尘封在心底某个角落,成为一道阴影,也可以继续云淡风轻地生活,只是偶尔想起,痛恨当初不忍苛责的懦弱。

有人会问,受害者为什么一开始不敢站出来,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反抗……成人的世界、旁观者的视角,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总有一百种解决方案,大家好像集体失忆一般,忘记了年少的自己,也曾那么无助、那么懦弱。有没有人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大人?又有多少人确定如今长大的自己已经足够勇敢?

回忆的滤镜赋予过去的自己太多美好的想象,其实青春根本没有那么多高光,甚至还可能很灰暗。早在青春的路上,人们已孤身行走,与往后漫长的人生一样。

202_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篇(五)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现实的世界可能是:“我没能保护世界,我也没能保护你。”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整部电影的确是太过压抑了。电影中淋漓尽致展现的校园阴暗面在一瞬间撕裂开来。我身旁坐着的小姑娘,从影片开场后不久,就一个人默默流泪,实在是不忍心看她一个劲用手擦鼻涕和泪水,就随意递给了她几张纸巾,希望她只是因为看到被打的小北而哭泣,希望只是看到陈念被打而哭泣,希望她不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影片播放的进程中,看到陈念开始被霸凌的时候,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小学五年级的日子,长大后的反思,我才懂得,校园霸凌从很早的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存在。

过了这么多年,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能够清晰的记得当时发生的事情,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小学生的班级总是闹闹哄哄,一个在正常不过的课间,我正坐在桌子上看书,突然被啪啪的耳光声惊得抬起头,就发现几个男生正在打另外的一个男生,貌似只是污蔑那个瘦小的男生拿了他的钱,可能之前就已经存在殴打欺负的现象,像他这样被挨打的课间估计已经发生过多次吧。被挨打的男生在承受了几巴掌重重的耳光之后,无奈承认是他拿了他的钱,可是我知道,不是他拿的。他们想欺负他,还需要真的事实吗?随口说一句话,就可以打着“正义”的口号拳打脚踢。

那一次我距离校园霸凌大概只有几张课桌的距离。当时年少,什么都不懂,扮演了电影里无情冷漠的旁观者。现在看来,这才是我最心痛的地方,原来我们都曾无情冷漠的对待过这个世界。

我与那个被打的男生,谈不上是朋友,只是偶有交流,知道他家境不是很好,借宿于他二姨家,在学校借读学习。对当时他的情况也只是了解到如此。那次事件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被老师发现,我只记得打人的那几个男生被老师揍的是“鼻青脸肿”,在那个恨铁不成钢的21世纪的初期,我的班主任至少真的是扮演了正义的使者,彻底终结了班级霸凌事件。在那次事件之后,开了一次班会,批评那几个男生的话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教育我们这帮冷血的“旁观者”的情境,我至今记忆尤深。班主任质问我们:为什么不报告老师?为什么任由其发展?为什么对同学如此冷漠?

我作为旁观者的一员,我沉默羞愧的坐在座椅上,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在那次事件之后,我知道我们这些人也许才是霸凌的最大助纣为虐者,我们的冷漠才是最大的暴力。

思绪被拉回到电影情节中,故事的开始是因为胡小蝶的自杀,她留下的血迹,在没有清洗干净的第二天就被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哄笑着踩过。“每个人都有作恶,但旁观者永不忏悔!”陈念之后被欺负,魏来将她从楼梯上推下去,周围的人都喊着陈念的名字,但是没有一个人扶起陈念。“每个人都有作恶,但旁观者永不忏悔!”胡小蝶坠落的时候,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拍照录像,陈念走过人群,脱下校服盖住她的遗体,陈念对于胡小蝶的死知情,她当时能做的可能就是保护了胡小蝶最后的尊严。欺凌估计就是从这时开始展露头角,当陈念被警察询问笔录回到教室之后,看到座椅上的鲜血,她抬头默默环视了教室同学一周,没有人会帮助她。“每个人都有作恶,但旁观者永不忏悔!”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场景,回应在耳边的就只是这简单的一句话,相比较施暴者和被欺凌者,旁观者站在这两者中央,明知事实真相,却从来都无动于衷,任凭一次又一次的事件发生。这才是我觉得最悲哀的!

年少时,我们应该都做过这样的梦吧,我保护世界,我也能保护你。但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就是我没能保护世界,我更没能保护你,我甚至都在躲避世界,甚至无视脆弱的你。

无数的人都在感叹小北对于陈念的“爱”,一个用尽全力保护陈念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陈念,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保护自己的小北。

电影里一幕幕血腥的场面,一次又一次的发出灵魂的拷问:“懦弱的不止她,有你,还有我。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现在的我终究是没能忘记那个五年级下午的课间。我可能忘记他们的欺凌,我只是不能忘记那个冷漠的自己。多年后,我曾经在练车时碰到当年欺凌别人的男孩之一,他去读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貌似生活过的很不错,我没有同他交谈,尽管大家当年都是一个班的同学;我也曾经碰到那个被欺负的男生,我坐在公交车上,一眼就认出那个车窗外独自走在冷风中的他,貌似他过的不是很好,身上有油腻的汽油,拎着一个塑料袋,默默走在路上,公交车行驶过他的身旁,我回头望了他一眼,我不禁感慨了一下,当年小学他学习挺好的呀!

人应该是变得越来越好的。

完成自我的救赎的过程未免太过漫长了。。。至少我这一路走来,我庆幸我长大,我也学会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个世界”,但是这一路太漫长了,走的毫无捷径可言。

如今我们都不会在经历少年时代,但是依旧希望:

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做欺凌他人的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要当懦弱的受欺凌的人,要学会反抗;不要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尽自己的可能做一些什么。

电影终究是电影,剧情的设计还是给予观众以安慰,明明是悲剧,却给我们温馨的感觉。未成年的霸凌在经历者的一生中是不能磨灭的,这主要是来自于人性之间直接的弱肉强食和赤裸的肉欲。祝愿遭受过霸凌的人能够走出阴霾,成为自己年少时理想的大人;希望实施霸凌的人真正完成自我的救赎;惟愿当时冷眼无情的旁观者能够换种心态勇敢的热爱这个世界。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像小北一样,“保护了世界,也保护了你。”

最新《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_看完周冬雨电影少年的你有感[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