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思德观后感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4月,上级组织了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电影《张思德》,这是一部讲述了共产党党员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都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在此,再向张思德同志致敬,向伟大的共产党致敬。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再次深深的烙入我的心中。
第二篇:张思德观后感.
《张思德》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门打开的今天,社会前进,经济发展,信息繁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极为多彩。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来看电影《张思德》,重温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讨论、思考的价值。
我从电影里重温了张思德短暂平凡但却熠熠生辉的一生,感受他默默无闻、勤苦奉献的崇高而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观看电影后,在我内心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也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一身正气。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弘扬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切实做到身正、行正、言正、名正,以张思德等先烈们为楷模,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观看电影《张思德》,使我深刻领会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为人民利益着想,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
202_年3月2日
第三篇:《张思德》观后感
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当我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我由衷地敬佩张思德。他,憨厚纯朴,默默无闻。通过影片,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
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经历了长征,走过三次草地,无论是在通信连还是在警卫连、烧炭队,他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默默地奉献。生命历程中,他很普通很平常,但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战士,做的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正是他的平凡才表现出他的伟大,他的朴实才闪现出他的崇高,他的普通才突显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
张思德同志有着坚强的党性,体现在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贫苦出身的他,对党、对人民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没有豪言壮语,他做的比说的多。他当初参加革命只是为了自己能吃饱饭,接受党的教育后,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成为他的理想。毛主席说过:“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我们是新时期的先锋战士,我们不会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但是我们也应该关心身边身边的每一位。我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服务社会,做合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看了《张思德》之后,我感触很深。张思德当兵多年仍然是普通的一名士兵,但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以能为党工作为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一名普通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学习他无论做什么、在什么岗位,都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精神,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看淡名利,不计较得失。
第四篇:张思德观后感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在单位的组织下,2月18日我们观看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张思德》。电影《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普通一兵的不平凡革命历程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和这个平凡士兵之间的浓厚感情。通过影片使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而不幸牺牲的情景。同时在影片中,听到了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而感人肺腑的话语:“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众所周知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后来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也正式这篇文章成为了******人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看完影片之后,深深感到电影《张思德》寓教于艺,生动感人。通过观看影片,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的******员默默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而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更需要我们像张思德那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践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处处以人为本,以让人民满意做为检验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用自己廉洁勤政的实践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检查工作上,规范***,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思德》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们都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xxxx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mzd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mzd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毛主席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18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同志打过仗、当过警卫员、开过荒、纺过线、烧过炭,哪里需要哪里去,从不有过一声怨言,尽管一切都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毛泽东主席专门为这位普通士兵发表了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人生观教育。
当前,全国正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不由使人想起那些具有崇高精神、美好道德情操的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众多党的杰出人物中,张思德是一个极普通的一员,然而他的思想的先进性,却值得我们每个党员敬仰与学习。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过着很贫困的生活。1933年入伍,1944年响应大生产运动去烧炭,同年9月5日因炭窑塌方壮烈牺牲。
张思德短暂的一生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尽管一切看似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憾。今天,重看着他的光辉事迹,不仅让我们深深敬仰。也深刻反思,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听任物欲膨胀,自私自利的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仍应提倡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张思德那样,看淡名利,正确对待得与失。张思德当兵多年仍然是普通一兵,但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以能为党工作 为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一名普通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然而,时下少数党员名利思想严重,为党做了一点工作,就想到要回报,争荣誉,争地位,斤斤计较,只能上不能下,有的甚至于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这样的人和张思德同志相比,应该感到羞愧。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看淡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有这样,才不愧一个党员的称号。
我们要像张思德那样,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党的利益为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会使党的整个组织具有严密的纪律性,使党的肌体充满生机活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1915年4月19日(农历3月6日)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不满周岁时死去了母亲,靠叔母抚养长大。12岁时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9月,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他积极参加少先队,被选为队长,认真协助红军和民兵站岗放哨,寻查坏人。
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挥师北上。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
1940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苦战了三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
1942年冬,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革命的需要,不计较个人的名义得失。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
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张思德精神,一是要学习他正确对待职务的精神。张思德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毫无怨言的对待职务升降和岗位调整,就像他本人所讲:“当班长时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二是要学习他正确对待工作的精神。就像张思德所讲:“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三是要学习他正确对待同志的精神。真心诚意待人,处处与人为善,时时助人为乐。
最近,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张思德》,我本以为,这电影没有什么好看的,我总觉得,张思德实在太普通,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甚至他的死,也只能说是因公殉职而不能说是英勇牺牲,这样的题材要通过电影来表现,很难令人振奋起精神。但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却几次留下了眼泪。的确,在我们习惯了《黄金甲》之类的大场面的绚丽与惊心动魄、007之类的艳遇惊险刺激,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感动。张思德很普通,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影片《张思德》以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精力旺盛、善良憨厚,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正是从这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性情中,我们看到平凡中蕴藏的真性情、朴实中闪烁着的光华——请原谅我没有用“高尚”两个字。
影片耐人寻味的还有它的创意,编导们匠心独运,把一个改造中国的伟人和一个平凡的士兵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思考的是中国的走向和命运,然而他的思考自然和普通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张思德有些“傻”,可是他也在思考,他想的是怎样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凭这一颗淳朴而良善的心,去关爱周围的人。正因为这样,毛泽东会去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注意他喜欢站在吉普车后面,注意他经常不穿鞋,注意他光干活不说话。可就是这样一个一脚也揣不出个屁来的小士兵,却竟然也会去总结主席的缺点。顺便说一句,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细节不真实,但是在当时的延安,这样的情景却绝对是真实的,那时候的上下级之间,关系非常融洽,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协商共和》,其中写到1948年五一前夕,负责新华社工作的廖承志想看看中央有什么指示,就发了个电报,电报说,五一将至,中央有什么屁放?周恩来看了电报,笑了一笑。当时,正处在全国解放的关键时期,中央要向全中国各党派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发表了著名的《五一口号》。按理说,给中央发电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可“小廖“却敢这样开玩笑,说明了当时延安等级观念之淡薄,同志之间关系之亲密,军民之间关系之和谐。毛泽东在延安,有句口头禅就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所以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伟大的毛泽东是那样慈祥,平易近人:穿着土布鞋、喝着山泉水、带着两个警卫逛大街、坐着一辆破吉普去开会视察。要知道那是战争年代啊,周围有国民党的军队、头上随时有飞机轰炸、身边不免有特务暗杀,这和我们现在在和平时期,一个小小的领导出行都前呼后拥警车呼啸招摇过市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
张思德是平凡的,单从影片上看,他的贡献、他的功劳都不及那位在牺牲前才终于见到毛主席的团长,是谁让我们记住了他呢?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为这个平凡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毛泽东在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那篇著名讲话,试想,这样的讲话,在当时,会鼓舞多少平凡的人,去看到平凡中的崇高,去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牺牲?就像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语录所说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领导不摆架子,不做官样,关心普通人,才能够得到民心,为人民所拥护和爱戴;群众和领导没有距离,群众才会和领导说真话,才会去关心爱护领导,才会发现领导“别人休息的时候你不睡觉”这样的缺点。所以伟人的伟大,是因为他虽然站在高处,却始终立足大地,关注平凡;凡人的崇高,是因为他始终不计名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大地一样朴实而善良。
第五篇:张思德观后感
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那种憨厚淳朴,对党一贯忠心耿耿,对革命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为人民服务”最朴素的实践和最宝贵的精神内涵。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张思德在一次烧木炭中,因下雨炭窑突然崩塌而不幸牺牲。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看完影片后,我一致认为电影《张思德》寓教于艺,生动感人,使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了“为人民服务” 的由来和那段历史。张思德是一个“道德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和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都值得弘扬。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绚丽多姿的人文环境,更需要这种伟大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我们更需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党组织队伍,发挥党组织作用,使企业员工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将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我们还应立足本岗,踏实敬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使企业日益走向辉煌。
张思德同志在部队是很平凡的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当了十多年兵,只是内卫队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小小烧炭队的一名队长,许多和他同时当兵的战友都当了团长、连长,可是他从来没有遗憾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士,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
举,也没有时刻要冒着生命安危的危险,他只是部队上一名普通的后勤兵。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微小、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事份量轻,他尊敬老者、爱护幼者、帮助战友、团结同志,拼着命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他积极服从组织分配,把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当作前线的战场一样去全身心投入战斗。他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阳光下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腥风雪雨也没有尝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不辜负党不辜负那些共产党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接过他们的“枪”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时间已跨入21世纪,在新时期应该有新的打算、新的追求和新的作为。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历史使命,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出色的成绩为党增添新的光彩。要带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当好新一代合格大学生;要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