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七七事变观后感800字(推荐阅读)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77-959173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23 21:17: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七事变观后感800字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七七事变观后感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但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必须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以前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完美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七七事变观后感

七七事变77周年,我们想起了为捍卫祖国尊严而牺牲的先烈勇士,我们的胸中激荡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顽强抗敌的豪情。以下是《七七事变》电影观后感,和大家分享。

这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潜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此刻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此刻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个性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台独”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务必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杯具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台独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七七事变作文:七月七日_700字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着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第二篇:《七七事变》观后感

烽火卢沟桥

——《七七事变》观后感

11电信 韩静文 10112110124

遗忘历史就是背叛!古往今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中日关系也一直分分合合,战争不断,中日本已相对平静的关系也因近日来的钓鱼岛事件在此到达风口浪尖。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响彻中外的战争就是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场,遭受了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

昨天看了电影七七事变,感慨良深,我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事发原因,那是多么的无耻和可笑!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就像一个无赖,无理取闹;就像一个强盗,强抢中国;就像一个窃贼,深夜行事„„可恶至极!

影片内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焕发出空前的觉醒,此等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我们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现在,“七七事变”纪念日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奋不顾身的守护这分尊严和荣誉!

第三篇:七七事变观后感600字

七七事变观后感600字

今天中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七七事变》。这是一部关于抗日的影片,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忘记那昔日的国耻。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不禁燃起一股莫名的爱国情!

这部影片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有两处地方我却一定要和大家谈一谈。这两处分别是“妙对怒斥日寇”和“古稀老太怒摔花瓶”。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日寇和我们中国士兵同坐一席时,一个日本人拿着一幅上联出场了,那上联便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这在座的人心里个个都明白:日本人这是在借中国的文化侮辱中国人!所有的日寇都大笑起来,为他鼓掌。而中国士兵则个个义愤填膺,却又无词答对。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了日寇身旁,那老人已是银丝满头、年逾古稀,但却精神矍铄,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他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一个大字:“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幅下联形象得把日寇比作无恶不作的“四小鬼”,真是大快人心呐!这时,日寇一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这位老人是可敬的,而另一位老人也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收受了日寇的贿赂,他们私底下进行了肮脏的交易,真是令人鄙夷和唾弃啊!这时,那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把收到的贿赂——一只国宝级的古董花瓶给自己的母亲看。他母亲是一位老妇人,年逾古稀,她作了一番慷慨陈词,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老妇人那充满正义的表情却已铭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随后,那老妇人手重重一拍,花瓶摔到了地上,化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碎片。那老妇人用行动诠释了她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两位老人都是好样的,是英雄!以前日寇说我们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可是现在,这条巨龙醒了!两位老人尚且如此爱国,那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出一份力。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为了胜利,为了胜利……”看了纪录片《为了胜利》之后,在离开影剧院时,我喃喃自语。

影片忠实地记载了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与火,泪与情,爱与恨的交织中,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基本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历程。

61年前的8月,中国人为胜利狂喜,也为苦难悲泣。是否还记得那场战争?是否还了解那场辛酸的战争?历史过去了,而记忆还在……

安静的剧场里,大家还沉浸在对历史的思考中,空气弥漫着压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战胜利是我国近代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既有些喜悦,又有些悲痛,有些气愤。喜在我国人民经过了十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了;悲在为了这个胜利牺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为这一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七七事变中,一位位不屈的战士倒在充满血腥的泸沟桥上,石狮子仿佛也在为他们哭泣。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竟视中国人的生命为草芥,进行了一次次的杀人比赛,将手中的屠刀向无辜的中国人挥去……。几年之后,当我们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时,可现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却供奉着战犯的神位,毫无歉意,可见他们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现实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渐渐趋于冷静。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有多少呢?“抗日战争”对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词罢了,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命是革命先辈抛头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也许我们除了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了解这段艰苦的历程之外,更要紧的是要踩稳脚下的土地,以执着的干劲和高昂的斗志去开创新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qiāng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qiāng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qiāng,“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读了这一课,一股熊熊怒火就在我心中燃烧起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桥进宛平县城搜查,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士兵当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随即用大-炮、机关qiāng向卢沟桥攻击,我国卢沟桥守桥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战士们愈战愈勇,抡起大刀展开白刃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团结对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此,一场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四篇: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

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

导语: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七七事变观后感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七七事变观后感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反动派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七七事变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中华民族亿万民众难以忘却的日子。七十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就是这一天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 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中国进入八年抗战时期。

晚上,守在电视机旁,中央六套播出了影片《七七事变》,再一次通过胶片进入历史。时光倒流当时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外夷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侵略者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胶片上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停的在跳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的民族气节,军人魂魄,以及全国民众的爱国情操,也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担忧的伟大精神和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再现了中国守军二十九军的英勇气概,也反映了当时面对内忧外困之际,一种无耐的心情。

影片中刻划出的人物生动逼真,宋哲元军长的大义凛然,宋母的民族气魄,张自忠将军的大智大勇,以及佟麟阁副军长的视死如规精神,“打虎将军”赵登禹师长的大忠大孝,有力的诠释了中国历来的传统美德,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能够大局为重,体现保家卫国的精神。

看完影片,托腮沉思。七十一年过去了,我们怎样来牢记历史,怎样在先烈的精神与斗志的鼓舞下,建设我们的祖国。但是从现在看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日本右冀势力仍不直面历史,就他们的卑劣行径深刻道歉,而是妄图抹杀过去,鼓吹军国主义思想,窜改历史教科书,致使日本年青一代不知有侵略中国一事。中国青少年在现代化潮流的推动下对我们的历史也所知甚少。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多少革命志士用鲜血换来的,而我们还在用自已的无知来践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们振作起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第五篇:七七事变观后感

七七事变观后感

(一):

观《七七事变》有感

当我看完了《七七事变》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怒火,感慨颇多。

1937年7月7日的晚上,日寇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提出了要过卢沟桥进宛平县搜查的无理要求,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守桥士兵当即严词拒绝。日寇恼羞成怒,随机用大炮、机关枪向卢沟桥攻击。我们的手巧将士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战士们向日军射出了仇恨的子弹。至此,一场艰苦卓绝的救国抗日,长达八年的抗战拉开了帷幕!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不就应忘记这段历史。比起那些革命先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我,可有点对不起胸前的红领巾了。

以前,我也是很自然的享受这这一切,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好像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爸妈就应为我带给的。但看完这部爱国影片后,才明白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用无数先烈前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

看完这部影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会有幸福完美的生活。此刻我们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七七事变观后感

(二):

《七七事变》电影观后感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状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最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期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情绪,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七七事变观后感

(三):

《七七事变》观后感

在七十六年前,宛平城外的卢沟桥上响起了一阵枪响,拉开了七七事变的序幕,也即卢沟桥事变。这个事件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他们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丑恶事件!

在那天晚上十点,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情绪,英勇杀敌。从这能够看到,日本早有计划,其险恶之心人尽皆知。

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情景之四,中国国民党第29军有个叫赵登禹的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期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些话虽然简短,但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却遭到了国联的羞辱,提出了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唯有强大,唯有崛起,唯有发展才能让我们挺起腰杆站在世人面前,向世人骄傲宣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然而,最近菲律宾的挑衅、日本对钓鱼岛事件的态度却让我们提起了警惕,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我们还务必继续努力!

七七事变观后感

(四):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但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必须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以前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完美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七七事变观后感

(五):

七七事变77周年,我们想起了为捍卫祖国尊严而牺牲的先烈勇士,我们的胸中激荡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顽强抗敌的豪情。以下是《七七事变》电影观后感,和大家分享。

这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潜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此刻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此刻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个性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台独势力抬头,图谋不轨。

七七事变观后感800字(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