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家》观后感。
《钢琴家》影片的开场是沉默的黑白,战争来临前的平静让我心生不安。从影片中我看到了国家间的战争、异族间的战争和心灵的战争,看到了懦弱与坚强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内。两个半小时内,我感觉经历了一场战争那样的漫长。
第一眼看见主角,倒八字的眉毛,红润而又细长的手翩翩飞舞于琴键上,音乐温柔得让人想永远的沉睡于其中,正当我们沉浸于这样轻灵的音乐里时,忽而第一次炮声扑面而来,他没有惊恐,继续弹琴,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满柔情。而后又一次,剧烈且强硬,当我以为他会继续不为所动时,他被震动了,紧接着玻璃破碎的声音骤然响起,而钢琴声却继续缠绵,可是再一次的,当玻璃被炮火震碎,钢琴声也在一片杂乱中戛然而止。
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生存。
电影的高潮是,钢琴家虚弱地挣扎着想把救命的一瓶罐头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随之出现。在那个德国军官命令下,他蹒跚的走向钢琴,手不停颤抖,因为饥饿和恐惧,可很快他就融入了音乐,一首小夜曲被他弹出了悲愤和激昂。德国军官被钢琴家的才华所震撼,后来,他将食物拿给钢琴家,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看到钢琴家瑟瑟发抖,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他。这一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甚至还以为有机会再听到钢琴家的音乐。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
对于生活在纳粹下的犹太民族,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被纳粹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相比之下,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第二篇:钢琴家观后感
历时将近三个小时看完<钢琴家>,一度的看不下去或发出一声声哀叹之声,甚至屡次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同 为人类的人们怎么竟能如此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同类,连我们我不齿的一些令人讨厌的动物都不如. 贴一篇自己比较认同的影评在这,以表纪念.
(一)这部电影是讲述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 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 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看过。片子大概要三小时,我看的忘了时间,直到寝室熄灯电脑自动关闭,但第二天还是 看完了。当时失眠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看。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己跟着主人公一起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义,让正处于感情脆弱期的我获得了救 赎。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看过一本好书,感到心灵的震撼 看过一部电影,感到无比的纠结 人性的光辉,总是在泯灭是闪现----纪念我最爱的关于二战的影片<钢琴师> 灵动的手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自由跳动,神奇而美妙的音乐缓缓流出,充斥着耳膜,净化着心灵。我们的钢琴师优雅的沉浸于钢琴的艺术之中,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忽然的爆炸声中终止了,拉开了残酷战争的序幕。温暖的大家人,开始为了藏钱而展开了争论。然而谁又知道,能够这样争论还是幸福的。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 地后,真正的恐怖开始了,而钢琴师的爱情事业也随之冰冻了。面对一层层长高的围墙,面对没有缘由的枪毙,面对 饥饿,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生之为何呢?那个在街上不停的寻找丈夫的妇女,那个被钢琴师从墙洞里拽出来却已经 死去的孩子,那个活生生被扔下楼的残疾人,那个只问了一句“去哪”就被杀死的女人,那个不停自责杀死亲生婴儿的 母亲,那20元买来分给大家吃得一块糖…… 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都是不自觉地用手捂住了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都是人类,有没有说的清楚德国人 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们呢,这是为什么呢,勒令内心正遭受无限恐惧的犹太人跳舞难道就真的那么好笑吗,枪杀无处 可逃的犹太人就真的那么令他们快乐吗?我以为整部影片就是这样了,可是,高潮在我意料之外展开了。面对救命的一 瓶罐头,钢琴师仍旧用虚弱的手想办法把它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
国军官的脚出现在眼前时,是面对死亡恐 惧,钢琴师的生命似乎停在了这里,必死无疑了吧 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桌上的照片,即使在战场上,依旧给人温暖的全家福,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食物
拿给我们的钢琴师,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 给钢琴师,说他还有更暖和的。他做的这一切,都不是想要报答,甚至他还以为自己会有机会再从收音机里听到钢琴 师的音乐。我哭了,因为钢琴师的命运在人性的美丽下得以长久,音乐可以继续了。我哭了,原来即使亲人离散,即使 惶恐害怕,在陌生人之间依然有芬芳的人性在,在感动着我们。我哭了,我为钢琴师美好的命运而哭,为德国军官善 良的人性美而哭,我为我生存的世界有芬芳的音乐而哭。我再次以为影片该结束了,然而我又错了,影片还没有结束。战争结束后,苦难的人们得以解脱,我的心情似乎有些好转,但是当德国军官在一群俘虏堆里,忽然站起来抓住说自 己救了钢琴师,说要找钢琴师救他的时候,我的眼泪奔涌而出,军官的话依旧重复着,然而俄国的军人依旧以残酷的对 待俘虏的方式拽住他。任凭他怎样的追求也许并不现实求生希望。这就是战争,犹太人刚刚受完罪,德国士兵反过来 是同样的遭遇。钢琴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录音室里优雅的钢琴师在弹奏钢琴,那个人告诉了德国军官的遭遇,然而命运多 舛,虽然做了努力,仍然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结局。片子结束后,很长的一段钢琴,双手在琴键上,精灵般的跳动。结 尾的字母居然告诉我这部片子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德国军官死于俘虏的服刑期间。我的泪不自觉地大滴的掉下来,这 并不是一个反映战争的编出来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结局并不都是 美好,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然他变得不那么残酷,我们依旧有音乐听,依旧有如此感人的故事留给我们不是吗?然而 有的人却把德国军官的死归于他救了一个犹太人也不能弥补他杀害很多犹太人的事实。我想说的是,不要这样好吗,无论让多少德国士兵死,都赎不了这个罪,这个罪不是他们犯的。只是让我们把这位美丽的德国军官的死归为战争的 不幸吧,这样他的死才似乎有些价值。真希望有天堂在。
(二)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据说男主角以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我一直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一部说钢琴师在二战期间 如何弹琴的故事,因此片子买来,躺在碟片包里也有年头了。其实这部长达140分钟的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长镜头是男主
角在弹钢琴,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犹太裔的男主 角都是在纳粹的枪口下胆战心惊地躲藏和逃命。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侥幸没有踏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侥幸 被送到不同的房间,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和饥饿生活。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我们衣食温饱,生活安逸,身体健康,自由自在。而对于生活在纳粹铁蹄下的犹 太民族,早已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的生存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他们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纳粹就地 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那时杀死一个人,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震动,仿佛生命就象灰尘一样,一弹而逝。自由?那是妄想,没被送进集中营就算幸运了。从划定犹太居住区到监狱、从监狱到躲进不敢开门不敢见人不能 发出声音的无人房间,以至于一个钢琴家,坐在一架钢琴前,却只能用手指在空气中虚按,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招来杀
身之祸自由早已成为一个不敢去想象的神圣字眼。食物?饥饿的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一个老人当众抢夺一个老太的饭盒,饭盒打翻了,稀糊糊的杂食粥洒了一地,饥饿的老人毫不犹豫地趴倒,贪婪地把街道上的稀粥全部扫进嘴里,全然不顾老太的哭喊和路人无言的沉默。睡眠?只要能够找到一个能把身体放平的地方,就算是床了。即使躲在堆满弹药的半个壁橱里,也要感激上帝至 少赐给了自己一个安全的栖身之地。当钢琴师从监狱里逃亡出来踏进朋友家门,看到一张可以睡觉的沙发时,他心里 的满足感连观众都可以感觉得到。战火纷飞时,连纳粹医院的手术床,也可以作为一个睡觉的上上之选。衣服?兄弟俩还曾经为了领带的颜色而发生口角,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告别了笔挺的西装和呢子大衣,穿上破旧 的劳工服,象落水狗一样在泥水里摸爬滚打,在炮火的废墟中,能够御寒已经成为第一需要,为此钢琴家甚至披上了 纳粹的军服,以至于差点被苏联红军当作纳粹打死。一个面包、一杯清水、一张床、一件衣服、一个朋友、一个家庭、一个可以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随时被枪毙的日 子,这些在我们看来如此唾手可得而从未有过任何感恩的事物,在另一个时空环境下,就会变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当我们每天拥有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实际上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这一切?我们是否应 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每天争吵、生气、忧虑的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应该每天都想到那个衣衫褴褛、在废墟中发了疯似地四处寻找一口脏水的钢琴家。我素来缺乏音乐细胞,但是片
中男主角两段钢琴演奏,确实给人以深刻记忆。一次是他在饥寒交迫之际,在生命 随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在一位纳粹军官的注视下,战战兢兢弹奏了一段充满哀伤、愤怒、冲突的曲子,一缕从窗外 透进的阳光照在钢琴家双颊深陷胡子拉喳的脸上,由于极度饥饿和营养不良,阳光几乎照透了钢琴家那单薄的鼻子。因为寒冷而几乎冻僵的手指,刚开始几乎难以弹奏出连续的曲调,但是内心压抑的痛苦很快通过急速飞舞的手指宣泄 到琴键上,悲凉愤怒的琴声甚至让纳粹也屏住了呼吸。第二次是战争结束后,恢复了健康和衣着的钢琴家,在乐棚里灌制着唱片。此刻,他的曲调是柔美的,是舒缓的,是长途奔波的旅人的憩息,是久困牢笼后的解脱,当历经劫波的好友出现在录音棚外时,钢琴家流下了无声的泪水,琴声在继续,影片的结尾,演奏的场景转移到了万众鸦雀无声的剧场中,在经历过战火、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苦痛 之后,人们又可以坐在剧院里聆听一场优美的钢琴演奏,每个人的心中是带有怎样的感慨和激动呵,此时此刻,音乐 成为他们历经磨难后接触到的精神上的最温柔的抚慰,抚平他们那饱经痛苦蹂躏的心灵,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憧憬。音乐,就是他们的精神天堂,就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精神洗礼。钢琴家放心地、毫无保留地演奏着,尽情地展示着他那炉火纯青的技巧,他要把最纯洁、最优美、最动听的音乐,用尽可能长的时间,充分输送到每一个 干涸的心灵中。。优秀的电影,会启发你思考生命的意义,会让你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会让你感受振奋和愉悦,《钢琴家》就是这 样一部电影。为此,即使违反生活规律,看到凌晨两点半,也算值得了。
第三篇:《钢琴家》观后感
我是流着泪看完《钢琴家》的,导演给了我太多震撼。罗曼·波兰斯基,一位秉承着黑暗的宿命论世界观的艺术大师,以他穿透现实的深邃目光,不停的带给我们新视角。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逃过德国纳粹迫害的故事。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影片是根据著名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尔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斯皮尔曼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钢琴天赋,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尔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尔曼苦撑到二战结束。波兰斯基作为一名二战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触碰过二战题材,他坦言还没有办法面对那段经历。他的童年与斯皮尔曼很相似,作为波兰犹太人和俄国移民的儿子,波兰斯基在1933年生于巴黎,3岁时父母带他迁回克拉科夫,1940年德国入侵波兰后全家被送往集中营,他的父亲被捕前想尽办法使年幼的儿子得以逃生。正是因为曾经亲临其境,所以波兰斯
基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强烈情绪,《钢琴家》很真实,这离不开导演的个人经历,从大屠杀中躲过一劫的波兰斯基,用他的才华搬回记忆,让银幕前的我们感同身受、体味感动。
灵动的手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自由跳动,神奇而美妙的音乐缓缓流出,充斥着耳膜,净化着心灵。我们的钢琴家优雅的沉浸于钢琴的艺术之中,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忽然的爆炸声中终止了,残酷战争的序幕拉开了。于是,绝大部分时间,犹太人男主角都是在纳粹的枪口下胆战心惊地躲藏和逃命。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侥幸没有踏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生存。那个在街上不停的寻找丈夫的妇女,那个被钢琴家从墙洞里拽出来却已经死去的孩子,那个活生生被扔下楼的残疾人,那个只问了一句“去哪”就被杀死的女人,那个不停自责杀死亲生婴儿的母亲„人们亲身经历的都在清晰地指控着德国纳粹的暴行。在那个充斥着纳粹、逃亡的世界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义。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用最后20元买来一块糖,切成几小块一家人分着吃的画面,尽管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步步紧逼,但内在的凝聚力与温暖的情感仍存在„
电影的高潮是,钢琴家虚弱地挣扎着想把救命的一瓶罐头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随之出现。在那个德国军官命令下,他蹒跚的走向钢琴,手不停颤抖,因为饥饿和恐惧,可很快他就融入了音乐,一首小夜曲被他弹出了悲愤和激昂。德国军官被钢琴家的才华所震撼,后来,他将食物拿给钢琴家,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看到钢琴家瑟瑟发抖,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他。这一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甚至还以为有机会再听到钢琴家的音乐。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
战争结束后,恢复了健康和衣着的钢琴家在乐棚里灌制着唱片。此刻,他的曲调是柔美舒缓的,是长途奔波的旅人的憩息,是久困牢笼后的解脱,当历经劫波的好友出现在录音棚外时,钢琴家流下了无声的泪水,琴声在继续,影片的结尾,演奏的场景转移到了万众鸦雀无声的剧场中,在经历过战火、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苦痛之后,人们又可以坐在剧院里聆听一场优美的钢琴演奏,每个人的心中带有许多感慨和激动,此时此刻,音乐成为他们历经磨难后接触到的精神上的最温柔的抚慰,抚平他们那饱经痛苦蹂躏的心灵,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音乐,就是他们的精神天堂,就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精神洗礼。钢琴家毫无保留地演奏着,他要把最纯洁、最优美、最动听的音乐,输送到每一个干涸的心灵中。
对于生活在纳粹铁蹄下的犹太民族,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被纳粹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相比之下,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许多在我们看来如此唾手可得而从未有过任何感恩的事物,在另一个时空环境下,就会变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优秀的电影,会启发你思考生命的意义,会让你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会让你感受振奋和愉悦,《钢琴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第四篇:《钢琴家》观后感
《钢琴家》观后感
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震撼人心地向我们展现了音乐的力量。瓦列斯皮尔曼是犹太籍钢琴家,他在波兰电台以及音乐会上的演奏,让他成为了波兰有名的艺术家。电影中当斯皮尔曼找到秘密印刷反抗传单和报纸的朱达哈时,朱达哈对刚出现的梅约克说:“看呀,这就是波兰最伟大的钢琴家,或许也是全世界最棒的!
没错,当一个音乐家生在了战争年代,没了他寄托灵魂的钢琴,他能做什么呢?他去工地搬砖,沉重的砖头压得他奄奄一息。他天真的以为,凭着他作为名人建立下的人脉,在为家人找到工作许可证后,他的家人就能苟延残喘。然而,嗜血如命的纳粹军官,在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中,向他展示了作为钢琴家的无力。而最让他感到无用的,便是被迫要和自己的家人分开,独自走上亡命之路。他摇晃着独自返回家人曾今居住的小屋,坐在床上绝望的哭泣。他什么都没有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忙。影片中,斯皮尔曼的兄弟在去集中营之前给斯皮尔曼读了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名句:“如果你用刀刺我们,我们不会流血吗?如果你给我们瘙痒,我们不会笑吗?如果你给我们下毒,我们就不会死吗?”而在书中,紧接着这段话的正是:“如果一个基督徒错怪了一个犹太人,犹太人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依照基督徒给的榜样?还用说吗,当然是复仇。”这似乎寓意着在影片后期,犹太人和波兰人都开始反抗。
在纳粹占领华沙之后,钢琴的再次出现,是在好心的波兰夫妇为斯皮尔曼安排的秘密住所里。斯皮尔曼看着眼前那许久不见钢琴,却因为了活命而不能触碰键盘。他默默地将手悬空在键盘上方,舞动手指在心中弹奏着热爱的曲子。他的四周寂静如死,他的内心却汹涌澎湃。他还热爱着音乐,音乐未死,生命就还有希望。
音乐的力量,从影片中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斯皮尔曼的几次脱险,都是因为得到了热爱他音乐的人,或是与他一样以艺术为生的人的帮助。年迈的斯皮尔曼曾在真人访谈中回忆过往,他说:“当德国人刚入侵华沙时,他们会闯入犹太人家里拉犹太人去做苦工。我家住在3楼,每次听到他们来了,我就开始演奏。而德国人往往会放过我们,因为他们对音乐还有着一丝丝崇敬。”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位德国军官在听了斯皮尔曼的演奏之后,时不时地给他送来面包和果酱。
当波兰终于被解放,斯皮尔曼于又得以回到电台弹奏他热爱的肖邦曲。他不再是那个捧着罐头一瘸一拐走着的,固若嶙峋的逃难者。他又变回了那个着装得体,在众人瞩目下演奏的钢琴家。战争是可怕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斯皮尔曼曾在访谈中说:“钢琴家演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带来自我满足。真正的演奏家,每天要弹奏五六个小时,如果不能弹了,他们也就不再活着了。”在漫长的躲藏之后,这位钢琴家,终于又可以尽情的演奏了,而他,也终于又真正的活着了。
第五篇:电影《钢琴家》观后感
电影《钢琴家》观后感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在于它所呈现的艺术魅力可以让观赏者从中得到真正的人生体验,电影《钢琴家》的艺术魅力是深入人心的。该影片讲的是一位犹太民族的钢琴家在波兰遭到纳粹破迫害的故事。他是波兰人但同时他又是犹太人,在德国占领波兰的局面下,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就注定他将有磨难的一段人生经历。那段死里逃生的回忆,他永生难忘。
是痛苦!现实未免太残酷,他只不过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钢琴家,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波兰人,只是因为他犹太人的血统,他受尽了磨难,亲人惨遭杀害,全部死去,他也在恐惧中挣扎、死里逃生,他只想弹好手里的钢琴,他对政治淡漠,但注定,他将拥有一段噩梦。他和他的家人首先被关在犹太人隔离区内,他们开始受到各种各样种族歧视、不公平的待遇。后来,他们见到德国纳粹杀害自己的同胞,他们像待宰的羔羊,担心自己可能被杀害。恐惧,笼罩了他们每一个人。他们不敢在德国人面前愤怒,因为纳粹手里有枪,随时会杀了他们。
后来,他们被关进了隔离区,注定了钢琴家和他的家人会经历一段悲惨的命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和他的家人被分开,再后来他通过朋友和不认识的战友、犹太人、波兰人的帮助在德国纳粹残酷的密密麻麻的枪口下侥幸存活了下来。
该影片从来不缺乏真实情感的感性流露。
当他们一家人从隔离区转移的时候,一家人坐在将要里离开的广场
上,一家人短暂的团聚。钢琴家的父亲,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二十波币买了一块糖,分了若干块,家里人一人一块。在未知的死亡面前,他们依然眷顾亲情。此情此景,是令人心酸的,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
最动人一幕,在影片最后,在钢琴家逃难的废墟里,他碰到了一位德国军官,钢琴家很恐惧,以为德国人要杀他,哪知在为德国人弹一曲钢琴曲后,命运峰回路转,德国军官非但没杀他,而且还送给他吃的的,保住了他的命。我想,这正是人间大爱吧,战争可以带来杀戮,但是战争阻断不了人类的仁慈与善良,人类的善良与良知,依旧让人热泪盈眶。
人类虽然创作了千千万万、数不清的财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会有某种程度的普遍缺失,在本片中,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