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本站推荐]
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和党的开创者们鲜活的人物形象,看后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一】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
“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
“兢兢业业打磨技艺”
张桐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选择去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攻读硕士,从此正式踏入演艺行业。他说,自己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当警察,二是当明星。他承认,年轻的自己曾经“心气儿高”,但在他远赴法国学艺术的两年里,“现实社会给我上了一课,发现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这一“课”,他至今仍在受用,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便是“踏踏实实投入每一个角色”。
《亮剑》里的魏和尚、《铁梨花》里的牛旦、《红槐花》里的程牛儿……虽然过去演的不全是男主角,但张桐对每一个角色都秉承“真诚、投入、谦虚”的态度。“老师曾教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作为‘80后’演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承上启下,兢兢业业地打磨技艺。”张桐说。
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二】
去年,纪念关心中国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李大钊曾说,“世上是没有既定的命运,让青春的利剑去斩断命运的锁链。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把关注和目光投向青年,展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远见卓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代青年,当为“青春”代言。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始终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主力军,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之中,青年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党、国家和民族对每一个青年都寄予厚望。长江后浪推前浪,必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代青年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应该乘势而上,以一如既往的热情、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不惧困难,敢为人先,发挥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虚心向“五老”学、向群众学,在实践中不断摔打、磨练自身能力和脾性,扬理论知识、朝气锐气之长,补经验阅历、心浮气躁之短,让青春的活力感染周围、用青春的力量推动发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代青年,当为“理想”代言。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希望,第一点就是树立远大理想。新时代对青年寄予厚望,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徐特立曾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应当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鞭策着自己前进,让实现中国梦成为追求理想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个人价值,让理想信念从空洞的、抽象的变为实际的、具体的,汇聚成为国家、民族前进的强大力量。
“青年如天之初日,必将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道远”,当代青年,当为“未来”代言。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河流中,站在当下与未来的时间交接点上,青年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每一个奋斗目标进程中青年都将担当着突击队的角色,成为开创伟大未来的生力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中国、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
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三】
绰号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有贬义和褒义之分,但都是人们对“某个人”外貌或品质的概括总结,绰号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个人精神和品质的代名词。
去年,中共中央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们7位当中,有“花萼愚公”周永开,有“布衣”院士卢永根,有“燃灯校长”张桂梅,有忠诚卫士加思来提·麻合苏提,也有扶贫路上的“活字典”张小娟等。他们每一位的“绰号”背后,代表的是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是年复一年的实干与担当,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的最真实写照,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我们应当从他们的“绰号”中感悟那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那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和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实干与担当,并将他们的精神与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他们的“样子”。
感悟那“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革命战争时期,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英勇就义的李大钊,也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也许正是在他们指引下,“花萼愚公”周永开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布衣”院士卢永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们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践行了“党是一生的追随”“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初心誓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能够勇于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就像周永开和卢永根两位老前辈那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理想信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感悟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90多年的峥嵘岁月里,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张桂梅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她是学生眼中的“周扒皮”,是群众眼中的“燃灯校长”,她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除了看病,她几乎把所有积蓄捐给了学校,就是这样的一位对自己如此“抠门”的校长,送1600多名女学生走出大山。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每一项任务都需党员干部不计得失的真诚付出。为此,我们要向“张桂梅们”学习那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甘愿做一滴水,将自己的价值体现于滴水穿石的成功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以无私奉献的大爱,将我们的改革进行到底。
感悟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实干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敢担当、真干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常态,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应有的态度。张小娟和李夏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代表,张小娟是舟曲扶贫的“活字典”和“移动数据库”,是当地扶贫事业“离不开的人”。李夏是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急先锋,是群众口中“有事情,找李夏”的那个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放弃了城市里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请缨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基层奋斗青春,并奋斗至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敢于担当的魄力和敢于担当的定力。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以及“六稳六保”等重点难点任务,要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擘画的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更要发扬“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的奋斗精神,做到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切实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四】
激发“青年力量” 唱响“青春之歌”
去年,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传承青联“爱国、团结、跟党走”光荣传统,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赋予新的机遇与考验,青年群体有要求索的新征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他们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群像在时代的卷轴上留下浓墨重彩,也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留下奔腾不息的浪潮。今天,激越的时代鼓点令人感奋,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舒展于眼前,更壮阔恢弘的征程铺展在脚下,全国青联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集聚精锐之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接续奋斗于新征程、奋进于新时代,唱响“青春之歌”。
壮怀激越铸利剑,以“伟大梦想”引领前行力量。全国青联要引领广大青年走在时代前列、争当时代先锋,让青年人的能力本领成为祖国发展建设的坚挺支撑,引领广大青年朝着伟大梦想的方向奋勇前行。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有朝气有激情,敢尝试敢创新,勇担当勇作为,是奔涌的“后浪”。青联要强化使命担当,尽心竭力地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既要加强联系也要建强组织,既要给予鼓励也要适时鞭笞,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建功立业的开拓力量,集聚青年建设国家的智慧力量,引领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于国计民生,在育人兴才、国防保卫、工程建设、科技研发等各领域各行业勇扛责任、践行使命,扎实地学习知识、锻造本领,争做伟大事业的“实干家”,争当实现伟大梦想的“筑梦人”。
忠肝义胆作前锋,以“爱国情怀”砥砺报国力量。青联引领着广大青年的思想与行动,要以爱国主义旗帜汇聚青年力量,带领广大青年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青联带领广大青年动身抗疫前线、下沉基层一线,投身报国事业。请战书上的红色手印、热血儿女的铮铮誓言、基层社区的日夜坚守、口罩压痕的坚毅面容令人动容,无不彰显了青年一代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无不展现了青年一代专业专注的职业素养与精神面貌,无不表达了报国以诚的拳拳之心与眷眷之情。青联要强化职责使命,不断强化广大青年的思想认同感,铭记“国之大者”,让青年心中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渗入骨髓、铸入灵魂、融入血脉,让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以身许国的一腔热血、一股冲劲、一种韧性,拧成打不散、拆不开的“战力绳”,拉起保家卫国的“防卫线”,建立广泛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万人操弓射一招,以“同舟共济”凝聚硬核力量。正如李大钊所言,广大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带领广大青年敢于斗争、勇于奋斗,担负起时代责任,是新时代青联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任务。当前,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既有新挑战,也有新机遇,既是大变革,也是大发展,值此新旧交织、局势复杂、新机与危机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国青联要凝聚起“90后”“00后”的新生力量,团结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青年群体,聚合闯的干劲、拼的意志,在大战大考中吹响攻坚克难的号角,以重锤敲响锣,以钢筋铁骨铸利剑,让“我先上”聚合“一起上”的力量,让奋斗之“我”召集奋斗之“我们”,将青年群体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同战疫、战洪、战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齐心协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在勇克难关、勇斗激流中擦亮奋斗底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保驾护航。
风鹏正举,青春飞扬。青联要带领广大青年在旭日下茁壮成长,在风雨中锻造筋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凝聚起更磅礴的青春力量。让青联事业朝着焕发活力、向新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激发中华青年心中的力量、脚下的力量、逐梦的力量,向着海潮,激发气势磅礴的力量;向着朝阳,汇聚充满温度的力量;向着高峰,锻造团结向上的力量。让这种力量推动时代、引领未来,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让“青春之歌”更加嘹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优选《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五】
青年干部的“阳刚之气”
近日,一则关于培养男青年“阳刚之气”的提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对于青年干部来说,无论男女,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涵养自强不息、逢山开路、克己奉公的风度和气魄、责任和担当。
“阳刚之气”是自强不息的“凌云志气”。自强不息是顺境中不放松,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不减退斗志、松懈思想、渐生惰性,是不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自强不息也是逆境中的不放弃,李大钊曾以激昂笔触描绘出青年的独特气质:“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青年干部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大无畏精神,以乘风破浪的姿态向目标前进,越是艰难越向前,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成熟。
“阳刚之气”是逢山开路的“昂扬锐气”。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道路上,青年干部担负重大使命,必须有一股子锐气,有足够的胆识,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在思维上破冰、在观念上突围、在方法上求变,敢拓新路,敢开新河;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去拼搏奋斗,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力争在新征程中焕发夺目光彩。
“阳刚之气”是克己奉公的“浩然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正气”是“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涵养浩然气质的关键要有克己之功,王阳明曾言:“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说的是要反省检讨自己,才能克制内心的欲望,从而成就自己。青年干部要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坚定如磐信念,锤炼如铁意志,做有正义感、有温度、有深度、有能力、有担当、有自知之明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青年干部要乘着奋进新时代的东风,自觉砥砺“阳刚之气”,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奋斗成就伟业,以个人的“精彩一笔”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华彩篇章”。
第二篇:《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
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触颇多,尤其是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中提到“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虽然这是对百年前的青年提出的希望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干部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众多历史人物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诸多事件,再现了百年前中国的先进份子和热血青年的澎湃岁月。看前人激情澎湃,为中国寻找出路,更激励我们青年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在我看来青年干部当有以下素养:
一、青年干部当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年轻干部要提高这七种能力,首要能力就是政治能力。也就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意识是方向是灯塔,就如《觉醒年代》中百年前的中国人只是缺一个指引方向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青年干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始终坚持思想是与党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用统一,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二、青年干部当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斗的步伐永不停息,青年干部更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才能青春不悔。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成为专业上问不倒得专家,也要提高相关专业能力,成为相关专业上的替补型人才。做到精益求精,一专多能。三、青年干部当有扎实的工作作风。
青春需要激情,同时也需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青年干部要意识到我们的权利是来自于人民,就要用之于民。切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杜绝形式主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潜下身子,真抓实干,心中有群众,脚下才会有力量。四、青年干部当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刻意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青年干部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工作中,要消除畏难情绪,勇于向困难挑战,更要勇于创新,实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实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五、青年干部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正常职业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青年干部更应该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要守住清苦、耐住寂寞、管住小节,永葆干部的政治本色。风鹏正举,青春飞扬。《觉醒年代》这部剧满屏的正能量,一点一滴皆是历史,让后辈们知道,有多少人用当初的前仆后继,才换来一个新的中国。而作为当代青年干部当推动时代、引领未来,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让“青春之歌“更加嘹亮,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篇:《觉醒年代》观后感—演讲稿
《觉醒年代》观后感—演讲稿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仲甫兄,还斗否?”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这大概是我真正看完的第一部电视剧 因为我平时真的不喜欢电视剧这个形式 这应该也是唯一一部电视剧会让我看到泪目 每个片段都会打动人心。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 觉醒年代。
这次我不主要讲它体现的最主要精神爱国 我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奉献 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为了革命甘愿关进监狱 李大钊没有更多时间去陪怀孕的妻子 胡适归国参加白话文运动 延年乔年的英勇赴死 他们也是父亲 是儿子 是家中依靠 但为了中国的觉醒 他们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在自我利益至上的情况下 真的每分每秒都在给与我最大的震撼。原来中国真的会有那么一群人愿意开先河 去铺路 去建设。不是激进的空话 更不是消极的回避 而是积极地解决问题。举个例子 在这里我更想分享的不是陈独秀他们几位,而是陈独秀的的长子 陈延年
印象很深刻整部剧中大部分的片段都记载了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 他相信互助论可以救中国,这个青年人给自己立了六不许 而我对这个人物更深的评价是一句话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陈延年
故事中虽然和柳眉没有明显感情线 但是从分别的片段可以看出很多情愫。而他毅然决然赴法勤工俭学 不掺杂私情 不看重自己利益。为了革命他放弃了很多 他的父亲陈独秀放弃了与儿子从小的幸福时光 陈延年就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他也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天赋的人,没有以次来发家致富 而是真正做到了蔡校长那段演讲的主旨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是有价值的一生。更是值得骄傲的一生“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这是革命者的豪言壮语 更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奉献与担当。
青年担当 青年要有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青年人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迎着难题上,才能创造出新时代新业绩。《觉醒年代》中,陈独秀说:“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就会遗祸子孙,我等绝不能做作壁上观的局外人。”因为有此担当,他选择办杂志,辨析和验证出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探索出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愿景,但是革命前辈们勇于承担起传播新思想的重任,由此改变了很多青年人的一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这一代的青年要将前辈们的担当精神传承下去,将那份光和热传递下去,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
礼节 刚刚播的这个片段 是我个人看了感触很深的一段。老师之间在聊天 学生走过也会弯腰行礼 老师会回礼。新文化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北大师生之间,最显眼的打交道的方式就是鞠躬礼。在第七集的一场群戏中,蔡元培主持开会研究北大文科教授聘任名单,会议也成为新旧两派交锋的现场,伴随激烈的言语争执,每个人物每个鞠躬的姿态和尺度各具意味,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角色内心的外在表达。
在演员马少骅看来,剧中蔡元培的鞠躬不是做给对手的,而是做给自己的,他从鞠躬礼中领悟到蔡元培的那种谦逊与平等的态度,也就是“在你面前,我必须是谦恭的,这样你就不会浮,就不会躁。”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骨气 也是一种内心的刚毅。而我在这里提起鞠躬礼不是提倡大家要遵循传统 继续保持鞠躬礼 而是想说民国时期的礼节与文明。无论多激烈的斗争在争吵之后生活中依然是挚友。可以意见不和但绝不恶语相向侮辱人格。可以是激烈的学术讨论但不在背后给对方下绊子。这是读书人的品格 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思想碰撞是很常见的事情 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思想统一,可是在结束讨论之后也要学会放下怒气 心平气和就事论事 而不要对人以此为由 加以攻击 暗讽他人。
觉醒年代告诉了观众建党前的历史 但更多展现的是每个人物的品格。他告诉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让人学会自省与反思 他告诉了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提醒你要有理想和目标,他告诉你虽千万人吾往矣 教育人们无私奉献,他也告诉你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成就大事,提醒人们要学会自律,克制自己。这其中很多的精神到如今还适用 值得我们学习提醒我们反思。
觉醒年代是一部让人有所启发的电视剧,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总有一些事情会让你学习到并且受益很多。它不只是一部历史正剧 更有很多的暗喻 很多的镜头的内容引人深思,也有很多主人公相处的时候很搞笑的片段,不知可以收获知识 更可以收获欢乐。
然而更希望大家可以以此些精神共勉,学会处世之道,认识青年担当,牢记生而逢盛世 青年当有为。
其实在写这次的演讲稿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我究竟要写些什么。很多主题整理不出来中心 很迷茫。但是我知道我想说什么。最近很多事情会让大家心浮气躁 很多不愉快会令大家心烦意乱。能解决的矛盾尽量解决 能理解的任何事情尽量去宽容。不要让难过闹心忧虑占据我们生活的主线。你有在深夜打开网易云看着评论独自悲伤的权利,但我更希望你合上手机面对新的一天时能更好地与自己和世界和解。在这个班的人压力都很大,学习很累 人际关系很难调节,但是活着很快乐。这些话不只是说给大家,也是我自己。很多误会和矛盾要说开了才会开心,以此共勉。谢谢大家。
第四篇: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听名字就觉得不错为什么要觉醒?因为时代太黑暗,人民太愚昧,人们需要觉醒,需要打破沉默与腐朽,为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
近代以来,国危民困,无数革命先驱发出呐喊,警惕国人,鼓吹革命。如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在《警世钟》里面感叹,“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号召国民赶快觉醒,要不然就国破家亡了。而《觉醒年代》讲述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的故事,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那是一个保守与激进、反动与革命、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年代。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甚至还有一点天真和愚蠢,到手的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夺。袁大头当了几年大总统还嫌不过瘾,在1915年公开搞起了复辟,称帝了。但是正如历史课本所说,有反对共和者,人人共击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的袁世凯自然地位不稳。为了巩固其统治,帝国主义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袁世凯和日本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什么,国家总统竟然是个卖国贼?有些人迷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呢?既然他自己都卖国了,怎么还让别人爱国?还有人说,爱国就要爱朝廷,爱袁大总统。
革命者鼓吹的国破家亡指的是领土被瓜分、人民被奴役、文化被侵略等等,这里的“国”指的是广义上的国家,包括国土、国民、历史文化这些。而反动统治者呼吁大家 “爱国”是什么意思呢?是让大家爱他的朝廷,不要反抗他们的统治。
国家问题,历来是被统治者及其走狗搞得复杂而混淆。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指的是政府,是包括官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人员和机构的政府组织。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建立的。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大清朝的国家指的就是当时的朝廷。这个朝廷是用来干啥子的呢?它主要是用来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要地主永远骑在农民头上、用来镇压农民反抗的。大清朝的国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当外国入侵时,他们也会高喊“爱国”的口号,呼吁人民为他们卖命,保住他们的权力。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农民的死活和国土的沦丧,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宝座。因此慈禧太后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或者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他们是靠出卖民族利益而满足自己阶级利益的。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者面对民族危机时热衷于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领土丢了,他们还可以稳坐北京城;
赔款就赔款,反正那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而真正的爱国者是必然要反对这种行径的。
所以,历来的反动统治者总爱混淆国家的概念,让人民为其卖命。尤其高明的一招是鼓吹国家主义,把自己打扮成全民利益的象征,把人民反抗的怒火引向国外,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比如蒋介石说当时的共产党都是苏联势力,是来破坏民国安全稳定的,他蒋介石才是民国利益最忠实的代表。
但是当面对日本侵略时,蒋介石毫不犹豫的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导致大批国民沦为亡国奴,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动的统治者的“爱国”和爱全体人民的谎言不光会在面临外部侵略时会被戳穿,就是面临国内激烈的阶级矛盾时也会露馅。比方说“二七大BA工”时,京汉铁路工人起来维权时,就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由此观之,反动的统治者“卖国”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我们要救国,首先就要打倒这些假的的爱国者。幸运的是,这个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高中政治课本和大学马原教材中都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我们只需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坏的,比如我们国家,《宪法》规定,我国的统治阶级是工人阶级,我们国家是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天仍然能看到《觉醒年代》这样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原因。还在犹豫吗?抓紧来看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吧,看看它能否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五篇:《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
新文化运动之前,陈独秀是一位激进的革命党,曾经和蔡元培一起在上海研制炸药,密谋炸死清廷主要领导,发动革命。无奈,那个时代的革命者无法摆脱屡战屡败的命运。众多优秀的革命者牺牲了,如秋瑾、林觉民等;也有人觉得国家无药可救,民众愚昧不堪,悲愤自杀,例如蹈海自杀的陈天华。
后来民国建立了,可胜利果实却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夺,革命者又发动了二次革命,仍然是无情的失败。这不能不使人抑郁乃至丧失信心,怀疑中国到底还有没有前途。就连文化革命的闯将——鲁迅,当时心头也是一片乌云,躲进小楼抄了四五年的古碑帖。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流亡日本。痛定思痛后,他觉得的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素质太低。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党再努力也无法唤醒沉睡的群众,即使建立了共和,也会复辟,革命自然无法成功。
于是他抱定宗旨,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改变思想,须创办杂志”。在《新青年》创刊时,陈独秀就申明:“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由此,他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始了改造国民思想的战斗。并且他坚持“二十年不谈政治”,要集中精力搞文化宣传,这一点与后来加盟《新青年》编辑部的胡适博士不谋而合。
可是,陈独秀后来为什么又食言了,开始大谈特谈政治?
影片中给出的原因是北大学生上街公开宣称新文化,反对儒教的三纲五常,被警察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抓捕。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谈政治就无法将新文化运动继续推进却是事实。
因为搞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这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当它尚没有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时,可以不受阻挠地搞文化宣传。但是革命就是要扰乱旧社会的“治安”,就会招来反对。随着新文化运动推进越深,同旧思想以及旧势力的冲突就越大,矛盾就越难以调和,不得不采取“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
不谈“政治”不行了。
马克思说,任何时代主流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怎么能允许你宣传自由民主?统治阶级不是傻瓜,当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他们的统治时,他们就用手中的权力对其进行压制。
所以,单纯的学术研究是不可能的,它或者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为被统治阶级呐喊。如果像胡适或者像陈独秀最初设想的那样,“二十年不谈政治”,《新青年》或者是被政府收编,或者是成为无关痛痒的学术刊物。
那么,政治究竟是什么呢?
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
所以,反动的统治者拒绝人民谈论政治,或者只允许跟着官方的调子谈政治。因为他们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压迫人民,还要在思想上奴役人民。不让老百姓谈政治,就是让大家永远跪着当奴隶。
但是陈独秀之前搞的 “政治”和革命为什么统统失败了呢?为什么革命义士的血没有唤醒广大的民众?
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依靠少数人搞暗 杀,即使像俄国民粹派那样干掉了沙皇,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头子来统治。再比如,孙中山依靠军阀反对军阀,而不是去发动人民群众,也是屡战屡败。这其实是英雄史观的反映,真正决定历史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陈独秀包括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志士,他们搞得是精英的“政治”,而不是平民的“政治”。
革命不能反映民众的利益诉求,群众自然冷淡回应。可是,等到共产党成立后,发动了土地革命,亿万农民的革命热情就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而且爆发出巨大的革命威力。这是因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
政治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 权,共产党人搞得政治应当是符合群众利益的政治。人人都应该来谈政治,人人都要敢于说话,因为你来谈论政治,就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人人都来谈论政治,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所以说,不是不谈政治,而是要学会正确地谈政治。
自然,同统治者唱反调,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不能不艺高且胆大。民国的著名报人邵飘萍和史量才都死于“谈论”政治,但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既能杀伤敌人,又能保存自己,还能扩大群众基础。就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国统区安然无恙地战斗了十年左右。
一旦政治宣传在群众中有了一定的影响,批判的武器就会化作武器的批判,头脑被武装起来的群众将拿起武器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五四运动,一次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群众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宣传下诞生的。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