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5篇材料)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81-590306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7-21 12:52: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哲学基础,可以说,哲学是理论的灵魂,精髓。邓小平理论也不例外,也有其哲学基础。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也就了解了邓小平理论的灵魂,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的精神中,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学习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显得更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的。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三是照辩证法办事;四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它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运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促进搞好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由来及确立。

1.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其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也是由马、恩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的,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对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解释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我党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功劳,邓小平同志的贡献在于领导我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且在实事求是之前,加上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纳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色。

对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对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这样理解: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解放思想,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所以解放思想也可理解为实事求是,二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又说:‚我读的书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学 1 邓小平理论,就要注意抓住它的精髓和灵魂.也就是要明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文义理论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原理上的,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来的。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实事求是同坚持实践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一致的。坚持前者,必须坚持后者。邓小平理论以实事求是为哲学基础,又具体表现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就是主体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活动。换句

话说就是人们有目的地、能动地改进客观世界的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所以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列主义的实践观,对指导中国革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本世纪的 30 年代初,在我党内,曾有一部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者,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伙教条主义者,轻视实践,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群众,从本本出发,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毛泽东针对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从理论上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特别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在 1937 年撰写的《实践论》一文,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依据实践是第一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我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英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同志则着手拨乱反正,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继而创立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且要求一百年不动摇。正是在这条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入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之中去,并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一切,都是由于坚持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得来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事业的艰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知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试验,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只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去不断探索。

邓小平很重视群众路线,他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什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哲学史上可谓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实践。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白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毛泽东说得更明白,在《实践论》一文中,他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可见,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一条根本原则。

2.尊重实践是邓上平理论真理性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首先在于它尊重以往实践的检验,坚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敢于否定陈旧的结论,敢于坚持正确的结论。例如,他坚决否定‚两个凡是‛、重申生产力标准、辨证地审视和处置市场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尊重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邓小平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受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科学真理,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正如十四大报告所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许多其他内容,还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三、照辨证法办事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在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我们制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计的宏伟蓝图,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统览《邓小平文选》虽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但他作为我党历史转折关头的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照辩证法办事。按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符合辩证法,体现了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的社会主义要有中国特色,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离开中国国情,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不符合辩证法,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相反,片面强调国情,否定社会主义也不符合辩证法,因为也没有完全脱离一般的个别。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必须坚持。

2.用客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照应系统的各方面,照应过程的各阶段。

邓小平理论对辩证法的应用,还表现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上。邓小平强调:‚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例如在路线问题上,主张首先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并把其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在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上,提出了‚三部曲‛。

邓小平同志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照应系统的各个方面,照应过程的各个阶段,这和辩证法要求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完全一致的。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处理众多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兼顾,只注重一方

面,忽视另一方面就是一点论。所谓重点论就是在处理矛盾时,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在处理某一矛盾时,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等量齐观,否则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无重点无主次,犯均衡论的错误。辩证法要求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邓小平同志在处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问题上,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比如他强调把经济搞上去,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是工作重点。同时,他又要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手都要硬;又比如,在对待‚左‛和右的错误倾向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也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右的东西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同样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显然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再比如,在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的问题上,主张两个文明一起抓,虽然工作重点是抓物质文明建设,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邓小平理论中,到处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在学习邓小平文选时,可体会到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是善于辩证地处理各种棘手的关系和问题。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有直接指导意义。邓小平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特别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的重申。

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生产力的发展在其中有基础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思格斯所说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的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生产力标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在于: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必须同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否则,就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

①改革开放的推进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由于改革的深化,一些人仍习惯于抽象地用姓‚社‛、姓‚资‛,自觉不自觉地偏离生产力标准,怀疑生产力标准,或否定生

产力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于 1992 年在南巡谈说中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判断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阐发与扩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其统一的实质,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

正由于‚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仅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进而明确地将生产力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结起来,强调了二者的不可分割,所以,它是邓小平同志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阐发和扩展。

③‚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改革开放和其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针对现阶段改革开放过程中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含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抽象谈姓‘社’姓‘资‛问题的错误倾向的。按这一根本标准来衡量,我们既不要把

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也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既可为‘资’又可为‘社’所用的东西,错误地加以排斥;即使是姓‘资’的东西,只要合乎‚三个有利于‛,也可以有条件地为我所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的,便应肯定和吸收,凡是不合乎‚三个有利于‛的,便应否定和抛弃。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落实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上来。在改革开放中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定要落实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上来。要彻底改变过去那套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的旧体制,就必须破除与旧体制相适应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教条式理解马列主义原则的观念;扭曲式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式非科学观念等)。这些观念是阻碍我们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也是抽象地阔谈姓资、姓社的思想根源,其错误实质说到底,就是不能从生产力的客观实际出发。而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就是要从这些错误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集中了这一精神,可以说离开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就谈不上真正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要做到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需注意:

①正确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自身的科学规定性。在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定性时应着重把握以下重要原则,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应是整体发展和局部发展的统一。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应是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的统一。第三,生产力发展应是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与生产力的科学规定相适应,‚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具体的规定性。

②正确处理根本标准和直接标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仅要认识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自身的科学规定性,而且还应进一步处理好根本标准和直接标准的关系。因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其他各项工作更是复杂多样,只有处理好根本标准和直接标准的关系,才能把‚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真正正确的地运用于这些不同领域。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以上我们讲了四个方面,实事求是、实践观、辩证法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实际上这四个方面是统一的,他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有机整体,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邓小平理论的哲

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 O 二 O 年到二 O 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 O 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振奋人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勇担历史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净化党风政风,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全面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信心。

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依然严峻复杂。党的十

八大以来,中央以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反腐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在不同领域存在。党中央重拳反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要对标看齐,以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担负起不畏万难的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持之以恒学习,增强能力。

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面临新改革、新变化,监督的范围更广、方式更新、要求更高,这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持之以恒抓学习,着力增强四种能力:增强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能力成为尊法、守法、用法、学法的表率;增强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能力,学好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增强反腐败能力,敢于、善于依规依纪与腐败分子做斗争;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三、要强化监督执纪,净化风气。

要始终保持纪律高压,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高度的自觉性来源于严格的纪律性。强化各级党员干部不想腐的高度自觉,必须靠时刻守牢清正廉洁的纪律‚红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对此,要按照十九大关于‚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切实加强纪律教育,结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等,把纪律教育贯穿其中,促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良好习惯。大力强化规矩意识,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学习尊崇党章,修炼党性观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将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和统一。要强化追责问责,对顶风违纪现象要发现一起从严查处追责一起,以铁腕手段正风肃纪。

四、要严教严管,树立形象。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对党忠诚,提高政治觉悟,练就过硬作风。要强化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完善内控机制。要坚决查处执纪违纪问题,严防‚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纪检队伍,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在 2007 年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说系统的理论学习让我收获很大,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也丰富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党校的教师,从事的是

理论宣传工作,所以一年以来,我一直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每一环节的学习,尤其是十七大召开以来,更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方向,认真研读了报告全文,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在学习十七大报告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把握的是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分十二部分,这些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包含内政、外交、国防、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这些内容为我们党夺取今后五年的新的伟大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并且还要领会大会的主题内容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作为一个研究党建理论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对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党建理论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我觉得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关于党建方面的新概括、新提法、新突破。主要体现在第十二部分的内容,也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部分内容。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次和以往历次报告当中的阐述内容不太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这次关于党的建设部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提出了

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既不是零碎的,也不是一个方面的,而是许许多多方面组合在一起。五大建设,其实细品起来比五大建设还多,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各大建设之间相互如何连接,什么是主线,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关键等等等等,都讲得非常到位。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第二,就是把我们这些年来地方和基层的创新在实践当中的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吸取到了报告里面,所以学习时就会发现,有很多具体可操作的东西。比如说党务公开,比如说我们要逐渐扩大乡镇领导班子直选的范围等等,这样一些内容,是完全根据我们探索的实践总结出的丰富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这两大特点就决定我们这个党的建设部分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认真去学习、认真去研究的一个部分。

做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负有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到教学之中的责任,我一定会认真结合本学科研究领域以及不同班次教学需要,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在用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进而也武装学员的头脑。并切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到科研之中,在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尤其是撰写高层次文章。用十七大精神指引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在新的一年取得更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之后深有体会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全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已经迈入了21世纪,有过辉煌,有过沧桑,如今,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她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正指导着这个民族大踏步的前进。

邓小平的一个极大贡献,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在知识经济为导的今天,摆正发展思路无疑是十分有现实价值的。在知识经济中,技能和知识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都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财富之源,可以作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比例已高达50%以上,而县城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着人类已进入了依靠知识,依靠技能发展产业的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方;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壁垒可以保护落后,蓬勃发展的世界知识经济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发展问题,使知识密集的生产部门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又进入了新的大调整期,无形资产的投入快于有形资产的投入,社会化和网络化程度极高的知识和信息生产与分配部门的人员已开始超过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数,使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我国不仅面临着如何巩固、改造、发展传统工业,尽快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超越传统工艺的发展阶段。中国要进步,中国要腾飞,必须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迎头赶上,众所周知,竞争的关键在与人才,而现在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断的流失,各国纷纷来华挖人,就是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仅有的几个出色的技术人员也都纷纷“跳槽”进了外企,为什么,只有物质利益的驱使吗?不是的。相信每个知识分子都明白只有为自己国家作贡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生价值,帮助外国打工只不过是物质利益上的暂时得到了满足,而精神上始终缺少点什么,真正意义推动着祖国前进的人,无疑是自豪的,一些华人科

学家在国外获得了荣誉,却一定要加入该国国籍为领奖前提条件。但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盘算着出国,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国内的人才竞争和价值回报体制还很不完善,在国外,他们除了可以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很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公平竞争,最大限度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国内就相对逊色很多了。要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行政上给予人才以极大的鼓励,创造良好的工作研究环境,在价值回报上也要更加合理,要尽量让人才有所施,而不是才皆无用。

如今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这无疑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联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及党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根本性质的高度上,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证明了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坚持代标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真正保持先锋队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了新的提炼和升华,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与深入,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在新的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争取党的事业的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用邓论武装自己,作到头脑清醒,目的明确,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的配合作好国家的各项工作,协助党把祖国推向成功的彼岸。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应肩负起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我们是跨世纪的,大有作为的一代,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是时代的骄子—我们应该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为祖国的再次辉煌而奉献自己无悔的青春。

--------------

邓小平,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名字。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功进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让华厦大地有了再次复苏的机会;他让中国人民享有了在其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生活水平。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神奇的,三落三起,三度沉浮,一次比一次悲壮,一次比一次辉煌,甚至连欧美等国的媒体都闻风而动,连版报道这位“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的神秘人生。

邓小平同志的人生是神奇的,他的功绩是伟大的,而他功绩的精华却是他多年实践而成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退成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已经把邓论写入了党章,并将邓论作为我党的理论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成功地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我们党最大的思想政治优势和资本,是我们在新世纪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实现几代人振兴中华宏愿的理论保证。

邓小平理论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其精髓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精神。

创新概念源于美籍奥地利专家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在该书中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由此可知,创新源于经济学,而在邓小平同志那个年代对创新有最深理解的,莫过于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复出以后的中国社会面临三种选择:

1.继续延续“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倾错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继续解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生产力要服从于阶级斗争,实现对无产阶级内部的“某些资产阶级”的严厉打击。

2.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路子上去,即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必须从“一穷二白”的国情出发,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究竟向何处去?

中国的命运到底如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邓小平,伟大的邓小平同志毅然提出了“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重点转移、全面发展”的方针。

观念上,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率先抨击“两个凡是”的错误。

实践上,邓小平同志及其他领导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科技教育、发展外交、精神文明、一国两制„„一项又一项措施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全面建设。

邓小平的一个极大贡献,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在知识经济为导的今天,摆

正发展思路无疑是十分有现实价值的。在知识经济中,技能和知识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都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财富之源,可以作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比例已高达50%以上,而县城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邓小平的另一个极大贡献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是进步交响曲中最雄壮的乐章。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的现实与未来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和平外交是邓小平伟大贡献中的另一杰作,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24字方针及一切反干涉反制裁又与他国和平共处的主张,为我国外交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结果,我国以灵活而独具特色的务实外交更出色地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使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高瞻远瞩的“一国两制”使香港和澳门顺利的回归。从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再联系到我们大学自身,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中华民族正处在向四个现代化腾飞的伟大进程中,要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环境中具有优势,要使伟大的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水平知识分子队伍。大学生是我国人口中有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很少的一部人。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我们理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振兴我国科学技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历史使命。

创新,是一门开拓性的事业,如果视创新为新事物,由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可知,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成长、发展都会受到旧事物的冲击。于是,作为一名创新者,首先必须要有强大的信心、面临逆境百折不饶的坚韧毅力、果敢决断的胆魄以及强有力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打下这份坚实的基础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大学生现阶段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

首先,当代大学生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今各种学科纵横交错,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只具有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封闭的知识结构,是无法适应当今学科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成为创新人才。我们只有具有全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使创新者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还可以发挥知识相关性的作用,从而使灵感的火花不时地闪现。其次,要充分实践积极投身于社会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大课堂。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明白创业的艰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源泉是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也离不开勇于探索,善于应用的社会实践能力。

再次,创新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我们以SOD为例,SOD的中文名为“超氧化物岐化酶”其作用就是延续衰老,提高皮肤表面活力。现在SOD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妆品中,像“大宝SOD蜜”“霞飞SOD蜜”。那么,SOD是不是一定很神奇呢?答案是否定的,对化学有所了解特别是我们应用化学专业的同学来说,SOD其实就是一种活性酶,它一般都从猪血中提取,其单位价格高于黄金。那么,我们细想一下,其价格如此之高,发展空间一定比较开阔。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创新机会——SOD能从猪血中提取,那么能不能从植物中提取呢?当前流行绿色食品,那么从绿色食品中提取,其活性度岂不更高?其价格岂不更不菲!SOD主要应用于化妆品,通过表面皮肤吸收,那么我们能不能吃含SOD的绿色食品从

身体内部吸收,进而转化到皮肤表面呢?越来越多的人都食用这种绿色食品,那么农村种植业的发展空间岂不更大?我们还惧怕入世以后外国农业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吗?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应肩负起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我们是跨世纪的,大有作为的一代,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是时代的骄子—我们应该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为祖国的再次辉煌而奉献自己无悔的青春。

今天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明天就加入建设大军的洪流,踏上创业之路,还是继续深造后再赴事业征途;无论是独树一帜,自我创业,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参与工作,我们都将是新时期的创业者。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机遇和挑战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在高科技的发展事业中锻炼实践能力;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树立创业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经济竞技场上的骏马和精兵,将四个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振兴家乡,振兴中华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了解到邓小平这位伟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首次提出和使用,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进我们党的章程里,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带入二十世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跨世纪青年,有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并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

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中青年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与市尝“资”与“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先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区域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之一。我想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单位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这难道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我们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说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中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可谓是值得让人终生敬仰和崇拜的。这个伟大的老人,用他毕生的努力和付出,为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和经验。邓小平以及他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还为中国走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位老人他超出常人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以及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后,对这位伟人的看法,和邓小平理论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邓小平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在80年代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不过邓小平理论被其他马克思主义派别批评为修正主义理论,他们指责邓小平理论的其政策是剥削无产阶级,使特权阶级兴起。对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发。首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曲折,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对此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伟大胜利的道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来说,也同样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曾走过弯路。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武器。

概括得来说,毛主席把马列主义同当时的国情结合起来,满足当时的革命需求,使得我们人民可以当家作主,有了我们的新中国。而邓小平先生,把马列主义同当时的国情结合起来,满足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都需要加快发展和建设的时候,提出来使得中国可以在全球范围能,成为唯一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都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避免了教条主义,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了自己的思想,这不仅是对马列主义的发扬,更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之路上的一个非常好的模板。以下我们来看一下邓小平理论的大致内容。

经济理论: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大萧条时期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经济的计划性。邓小平认为在本质上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是是否存在剥削。因而邓小平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都属于公有制成分。

政治理论: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长期以来中国对于“执政党”理念的误解是造成党政长期不分的原因。邓小平曾认为学校、企业当中不需要党组织。邓小平认为应该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军队建设理论: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文化建设理论: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以上是邓小平理论的大致内容,从中,我看到了这个伟人考虑事物的全面性和战略性,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定下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基调,还展望了将来,为中国的发展铺下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理论无时不刻不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绳,但加以自己的发展,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以后,我对邓小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他的经历和他的想法中,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虽然他的经历坎坷,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这正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邓小平的伟大。在困难面前,这位伟人,没有一次抱怨命运的不恭,而是迎难而上,同自己的敌人斗争,最后取得了自己想要的胜利。这些挫折不仅没有影响到邓小平先生,反而使他拥有了更加锐利的眼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无数的贡献。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

单不论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的所作所为就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深深地思考。

从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中,我学会要从事物的本质和背景出发来思考问题,要看到事物背后所蕴藏的东西。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和同学发生矛盾,在了解矛盾为何发生,如何发生的同时,要思考这件事情发生时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什么促成了这件事的形成,责任在谁。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更客观地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邓小平现在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在面对四人帮的迫害时,不但没有抱怨世事,而是分析情况,勇敢地与敌人斗争。这告诉我,只要有信心,有自己不灭的信念,困难只是一时的。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去抱怨周围的环境,感叹命运的不恭,而是要主动得去改变境遇,思考如何去解决,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了解邓小平这个人之后,我发现,每个伟人的伟大之处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即使我们现在处在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时期,也要学会去思考人生,思考改善自己,虽然现在谈不上为国家为人民,但至少不愧对自己,不愧对关心自己的人,在每一天里都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邓小平的一身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我读了,但是还没有读透,我会在将来细细地去品味,我相信能从中体会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邓小平理论: 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社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 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中青年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与市场、“资”与“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先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区域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之一。我想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单位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这难道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我们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说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中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其中,关于“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论断,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和灵魂。它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建党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同时又是对现实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中国一百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他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说的是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说仅仅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还须在此基础上发挥精神的作用,亦即文化的作用。当然,有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还要落实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能够符合人民的利益,否则,前两个“代表”就是抽象的、空洞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就组织不起来、调动不起来,我们的事业也就很难成功。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而且还将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能否抓住机遇,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继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事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国家兴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必须面对并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

对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认为“先进生产力”就是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是提高科技水平,而要发展科技,就要依靠教育。文化的先进与否要看它所基于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说

要代表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文化,不断把它推向前进。而“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在我们党的理论中一贯是非常明确的,但重新强调它很有意义。

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而面向21世纪,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懈奋斗,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即刻到来的新世纪隐藏着风险,充满着挑战,也孕育着机遇。我们的国家能否抗御风险,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质上规定了我们面向新世纪的基本任务,这就是“一个中心、一个道理、一个目标”,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面向新世纪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新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是新世纪中华民族和全党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面临的头等大事,是新世纪的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兴旺发达的唯一抉择。归根到底,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面向新世纪所提出来的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

特别是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非典之灾,我们的党和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了“三个代表”的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坚定了以共产党为首的政治领导体制,我们相信,在“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的党将会是一个更加开明的、务实的党,我们的国家也将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我们正是坚定不移的以科学发展的思想引导,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作为解放思想的旗手,科学发展的倡导者,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回顾邓小平领导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重温邓小平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明确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随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思考,科学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领导我们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邓小平的科学发展理论,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使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人们思想的常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什么时候就要犯错误了;哪个地方思想僵化了,哪个地方就要落后了。当前世界的大变动,中国的新发展,党情的新变化,尤其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对新形势、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

科学发展观,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集中学教活动,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科学发展,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 “两个务必”,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员先进性的最根本的标准。温习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党员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进取,不断开拓。在新的历史时期,看党员有没有先进作为,主要看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彻底性,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实际表现,看是不是在学习理论、坚定信念、为民谋利、创新发展、敬业奉献等方面发挥了模范作用。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辛磊

学号:1051201452559

2010年12月1日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