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五篇]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81-601044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7-27 06:28: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

朱有勇院士数十年来扎根土地,在自己热爱的一方山水间求索,从土地和传统中汲取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小编整理了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精选4篇,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时代楷模朱有勇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8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0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2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500字】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1】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2】

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朱有勇这样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已经快五个年头了。2015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到这儿长期驻村,澜沧县地处中缅边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刚刚来到这里,发现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怎么才能让当地农民脱贫?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各个村寨。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适合种植三七等中药材。

三七怕光,人工种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间种三七,面临病虫害增多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有勇带领团队开始“林下三七专项研究”课题。最终他们发现,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这项研究成果让林下三七从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无公害的三七,市场价已经卖到每公斤5000元。现在,当地采用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出工出力,还能参与分红。

林下三七种植让村民有了额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澜沧县没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种水稻,旱季土地闲置时,最适合种植怕雨水的马铃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种,三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不但使冬闲地得到利用,错峰上市的马铃薯,每亩地收入可达到近万元。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3】

朱有勇院士数十年来扎根土地,在自己热爱的一方山水间求索,从土地和传统中汲取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同时将取得的成果应用到葡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农业生产中,实打实的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群众说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贴心人,学生说他是彰学者风范、显师者情怀的传道者,同行说他是“顶天立地”、矢志创新的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在朱有勇院士看来,“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学习完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大家展开讨论畅谈学习心得,一至认为,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学习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学习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始终不忘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初心,牢记为师生服务的使命,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更多的贡献。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4】

为了和当地群众交流,朱有勇从头学习拉祜话;为了改变老乡们的观念,他进村入户去动员;为了给乡亲们示范,他挽起裤脚,直接跪在了田地里;先后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第二篇: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看心得作文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小编整理了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看心得作文3篇,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时代楷模朱有勇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8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0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2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500字】

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看心得作文【1】

“朱有勇院士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开拓创新,在科技扶贫的思路和方法上也勇于探索。他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王晖表示,作为农业科研机构的一员,科技扶贫也是自己应尽之本分,不但要学习朱有勇院士60多岁高龄还牢牢扎根贫困地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更要将他探索的模式和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为我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几年来我不仅课堂上听到朱有勇院士亲口讲他在澜沧科技脱贫致富的事,更在蒿枝坝实地亲眼看到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的成绩。朱有勇院士以个人魅力、用科技的力量,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样板。”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是云南大学农学院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将会激励着全院师生踏实学习认真学习,把学到的农学知识应用到云南农业经济建设主战场中,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朱有勇院士让三七种植回归山林,回归自然,种植全程不用农药、化肥,解决了三七生产面临的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问题,了三七无地可种的窘境。让中药材造福蒿枝坝村的百姓,通过中药材的保护和产业种植,增加蒿枝坝村这个贫困村的农民收入,让中药材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金航为朱有勇院士由衷点赞。

云南农职学院农学院教授、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试验站站长赵燕认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业教育的科技工作者,要像朱有勇院士一样,做到身上有土、脚下有泥,把汗水洒在田野;既要把知识传授给面向“三农”服务的大学生,也要把农业技术教给农民,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看心得作文【2】

为了和当地群众交流,朱有勇从头学习拉祜话;为了改变老乡们的观念,他进村入户去动员;为了给乡亲们示范,他挽起裤脚,直接跪在了田地里;先后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看心得作文【3】

近日,一个闪亮而瞩目的名字再次让亿万人民所知晓,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就是被干部群众称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

适中乡把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组织乡机关、站(所)66名党员和各村党员干部120多人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发布会节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奋发作为,为全乡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看完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后,大家从思想上精神上深受触动与洗礼,纷纷表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理想才会变得更为远大,将以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为新起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推动我乡各项工作高质量协调发展,圆满完成2019年各项工作任务。谷永进

第三篇: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

老人蹲在地上,手握着竹竿,一边用竹竿丈量地块,一边耐心地讲解马铃薯如何规范种植。老人蹲着累了,便很自然地右腿跪在泥土里,面带微笑反复解说示范。在一旁的云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辉感动地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下面小编整理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欢迎阅读。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1

央广网昆明12月1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60岁带领团队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带领当地走上生态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之路,也让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15年,朱有勇和他的团队来到澜沧县蒿枝坝村时,看到当地自然的条件不错,而村民却过着贫穷的日子,连连感叹。

朱有勇:抬着金饭碗要饭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思想问题。

扶贫要扶智,五年来朱院士团队不仅教授农民科学种地,还下决心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改变。每天早晨,朱有勇都会沿着蒿枝坝村四周的水泥路跑步,渐渐地,不少村民也开始加入“跑团”。

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老早老早就起来了。

精神面貌的变化,带来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朱有勇团队先后组织科技扶贫技能班、电商课程班等各种培训,村民们积极参加。

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凯:中国工程院来了以后,我们解决素质性贫困有了一个突破口,老百姓生产生活技能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根本上的改变。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不打农药也可以防控病虫害,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课题,也是他追求的梦想。2015年,朱有勇来到中国工程院对口扶贫县——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扶贫,他把天然松林、高原耕地作为试验田,用科技为贫困群众找到一条绿色致富路。

在刚刚开班的新一期“院士专家扶贫培训班”里,朱有勇首次邀请了电商来讲课,培训老乡们利用互联网将绿色农产品卖出大山,60名学员全部来自澜沧县20多个乡镇,朱有勇还帮村民们配上了这样的迷彩服,希望他们像军人一样要求自己。

2016年开始,朱有勇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种马铃薯。从开山、整地、施肥到分级、包装、销售,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细致地培训。后来,在朱有勇的牵头下,中国工程院上百位院士以及五六百名科技专家都来过澜沧县,已经举办过24个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户超过数千人。

今年64岁的朱有勇,出生于云南普通农家,1977年考入云南农业大学,1982年开始从事“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科学研究。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我国10个省区市推广,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减少了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20%到30%。2011年,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在澜沧县扶贫期间,他仍然立足于科技创新,带领团队研发的“林下三七种植技术”,让中药材种植回归到深山老林,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走的还是绿色发展的路子。

现在,朱有勇团队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们都驻扎在扶贫一线,指导培训农民,也为乡村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2019年,澜沧县冬季马铃薯种植已经超过15000亩,林下三七种植超过7000亩,总产值达到5亿元,预计今年底将有7.5万人脱贫。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3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过去三十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术,可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20%,这两项技术造福了上亿农民。2015年,60岁的朱有勇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带领澜沧“直过民族”拉祜族农民走上生态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之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用科技改变贫穷。

院士做扶贫,得先把自己变成农民。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发展林下经济。用科技的力量带动和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面貌,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今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指导澜沧村民种下的“林下三七”,在大塘子村竞卖会上卖出了鲜品每斤1050元的价格,换算成干成品约8400元/公斤。而这个月,“农民院士”朱有勇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来自澜沧县20个乡镇的60名学员,将在半年内参加3次集中授课。这是中国工程院澜沧科技扶贫继技能班之后,首次引入电商课程,以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新尝试。朱有勇说:“现在越来越喜欢在下面扶贫。都不愿意到昆明了,总想在村子里面。”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为了让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国工程院从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当地农民可以因此脱贫致富。朱有勇告诉记者:“种蔬菜、种土豆、养猪、养鸡,一百天左右可以见成效,让拉祜族同志马上见到效果,一个冬季一户农户种上三亩五亩冬季马铃薯就直接脱贫了。”

“直过民族”贫困的根源之一是当地落后的观念,朱院士团队的到来,无异于对症下药。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凯说:“素质性贫困是制约我们最大的问题,贫困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一直都发挥不出来。中国工程院来了以后,让我们解决素质性贫困有了突破口,老百姓生产生活技能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改变。”

院士、专家的亲身示范和实实在在的收成让当地群众焕发出好学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朱永情说:“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你一个人睡懒觉,别人在干活是不可能的,很早就起来了。”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约1500多名乡土人才。随着扶贫的深入,目前,澜沧整体贫困率正在降低。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贫农户375户,贫困发生率42.93%。2019年,预计可实现脱贫357户,贫困发生率可降至1.09%,现已申请贫困村脱贫退出。

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朱有勇院士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他有信心带领他们几年间脱贫致富。他认为,如果整个云南、甚至西南地区,都能把林下经济盘活、做起来,这就是山区的增量。朱有勇说:“你能把他的资源变成商品、变成他的产业。做成一个产业,把一个成果推广开来,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比发一篇论文的成就感要强得多。带着学生一起去,学生的博士论文也好、硕士论文也好,和生产结合起来,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4

“农民院士”朱有勇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这个月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来自澜沧县20个乡镇的60名学员,将在半年内参加3次集中授课。这是从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新尝试。

朱有勇:越来越喜欢在下面扶贫。下来的时候都不愿意到昆明了,总想在村子里面。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2015年,朱有勇受命带队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乡扶贫。尽管语言不通,但调研了半年,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对当地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分析后,开始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村民每年十一、十二月种植,来年三四月份收获,不仅不影响夏季作物水稻的种植,还为农户每亩增加2500-7000元不等的收入。

拉祜族村民李扎袜:朱院士教给我很多技术,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能赚到这么些钱,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还开设了茶叶种植、林业班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贫农户375户,贫困发生率42.93%。2019年,预计贫困发生率可降至1.09%。

朱有勇:2019年关注最多的是山上的农民。大量的精力还是在扶贫上。我们不光说是脱贫,还要致富。

朱有勇曾说:“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他和他的团队把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真正解决农民生产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实现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观念更新双丰收。从一位农民子弟到院士,从院士到“农民教授”,朱有勇将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希望田野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精神感悟及心得5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过去30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术,可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20%-30%,这两项技术造福了上亿农民。2015年,60岁的朱有勇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用科技改变贫穷。

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朱有勇这样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已经快五个年头了。2015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到这儿长期驻村,澜沧县地处中缅边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刚刚来到这里,发现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怎么才能让当地农民脱贫?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各个村寨。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适合种植三七等中药材。

三七怕光,人工种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间种三七,面临病虫害增多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有勇带领团队开始“林下三七专项研究”课题。最终他们发现,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这项研究成果让林下三七从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无公害的三七,市场价已经卖到每公斤5000元。现在,当地采用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出工出力,还能参与分红。

林下三七种植让村民有了额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澜沧县没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种水稻,旱季土地闲置时,最适合种植怕雨水的马铃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种,三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不但使冬闲地得到利用,错峰上市的马铃薯,每亩地收入可达到近万元。

第四篇: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在时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坚定,志向深远,情怀美好,是新时代党员的楷模,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标杆,是新时代公民学习的榜样。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3篇,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时代楷模朱有勇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8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0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2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500字】

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1】

朱有勇院士数十年来扎根土地,在自己热爱的一方山水间求索,从土地和传统中汲取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同时将取得的成果应用到葡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农业生产中,实打实的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群众说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贴心人,学生说他是彰学者风范、显师者情怀的传道者,同行说他是“顶天立地”、矢志创新的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在朱有勇院士看来,“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学习完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大家展开讨论畅谈学习心得,一至认为,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学习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学习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始终不忘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初心,牢记为师生服务的使命,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更多的贡献。

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2】

“农民院士”是干部群众对时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称,这个“美称”形象诠释了朱有勇的事业,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事业和农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他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这种踏踏实实,务求实效的科研作风,恰是新时代院士必须的风采,唯有这种风采,才能让科研成为国家发展强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

在时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坚定,志向深远,情怀美好,是新时代党员的楷模,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标杆,是新时代公民学习的榜样。

朱有勇的信念坚定,坚定在具体的工作行动中。他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主动到深度贫困区域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在他这里,信念就是行动力,信念就是主动力,信念就是表率力。他让时代楷模的“信念”二字闪烁出温暖的光辉,照亮人生之路。

朱有勇的志向深远,深远在农民的幸福梦中。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但是,他没有躺在成果的荣誉殿堂里安然享受,而是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变成农业生产力,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在他这里,志向贵在落地生根,落到到农民的需求上;贵在开花结果,芬芳在农民的笑脸上。他让时代楷模的“志向”二字释放出强大能量,铺就群众致富路。

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3】

近日,一个闪亮而瞩目的名字再次让亿万人民所知晓,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就是被干部群众称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

适中乡把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组织乡机关、站(所)66名党员和各村党员干部120多人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发布会节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奋发作为,为全乡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看完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后,大家从思想上精神上深受触动与洗礼,纷纷表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理想才会变得更为远大,将以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为新起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推动我乡各项工作高质量协调发展,圆满完成2019年各项工作任务。

大学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作文【4】

“几年来我不仅课堂上听到朱有勇院士亲口讲他在澜沧科技脱贫致富的事,更在蒿枝坝实地亲眼看到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的成绩。朱有勇院士以个人魅力、用科技的力量,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样板。”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是云南大学农学院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将会激励着全院师生踏实学习认真学习,把学到的农学知识应用到云南农业经济建设主战场中,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朱有勇院士让三七种植回归山林,回归自然,种植全程不用农药、化肥,解决了三七生产面临的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问题,了三七无地可种的窘境。让中药材造福蒿枝坝村的百姓,通过中药材的保护和产业种植,增加蒿枝坝村这个贫困村的农民收入,让中药材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金航为朱有勇院士由衷点赞。

云南农职学院农学院教授、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试验站站长赵燕认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业教育的科技工作者,要像朱有勇院士一样,做到身上有土、脚下有泥,把汗水洒在田野;既要把知识传授给面向“三农”服务的大学生,也要把农业技术教给农民,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第五篇: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小编整理了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时代楷模朱有勇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8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0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2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500字】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1】

2018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现身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讲起科技扶贫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靠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

这颗“神奇土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钻研农业科技、投身科技扶贫的缩影——

30多年来,朱有勇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典范;

5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

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朱有勇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头禅:“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2】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基础信息工作学院的马月炎决心学习朱院士认真、诚恳、心系农民和永远心怀感恩之心的品质,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做一个勤奋敬业的有用之才。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王舒萍说,从朱院士身上我看到了谦和、务实和敢于创新,今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我都会向他学习敢想、敢做、敢于创新的品质和执着坚守的毅力,国家、社会、人民需要这样的人,人生在世就应该创造自己的价值,我一定要加油努力。

“朱院士的无私奉献、对农民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坚持造福了万千老百姓,值得我们每一位农大学子学习,并以此为标杆努力拼搏,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动科院唐正这样说。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缑敏琪一进校就听说农大有著名的两“zhu”——朱有勇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通过四年的学习,缑敏琪更加佩服这位“农民教授”,他在事业上取得骄人成绩,仍怀揣感恩之心扎根田间地头带领老百姓致富。他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向标,指引我们农大学子植根沃土,书写人生新篇。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3】

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朱有勇这样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已经快五个年头了。2015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到这儿长期驻村,澜沧县地处中缅边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刚刚来到这里,发现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怎么才能让当地农民脱贫?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各个村寨。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适合种植三七等中药材。

三七怕光,人工种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间种三七,面临病虫害增多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有勇带领团队开始“林下三七专项研究”课题。最终他们发现,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这项研究成果让林下三七从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无公害的三七,市场价已经卖到每公斤5000元。现在,当地采用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出工出力,还能参与分红。

林下三七种植让村民有了额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澜沧县没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种水稻,旱季土地闲置时,最适合种植怕雨水的马铃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种,三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不但使冬闲地得到利用,错峰上市的马铃薯,每亩地收入可达到近万元。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4】

为了和当地群众交流,朱有勇从头学习拉祜话;为了改变老乡们的观念,他进村入户去动员;为了给乡亲们示范,他挽起裤脚,直接跪在了田地里;先后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5】

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用科技改变家乡贫困。开展扶贫工作后,朱有勇经过全面调研,把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面对诸多困难,朱有勇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迎难而上,他认为“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在他身上,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不负桑梓,发挥余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他说他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他就是一名农家子弟,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院士,树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终不忘这份恩情,始终关注着家乡人民的生活。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大学生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感悟作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