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教育强国》观看心得(合集5篇)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81-604795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7-29 06:29: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

《教育强国》观看心得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第一集主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发展,铭刻着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辛探索,也铭刻着属于这一代人的荣光。

第二集主要内容:中国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9个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中国教育,背负着国家使命,承担着民族重任。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第三集主要内容: 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石,2012年党的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呈现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稳健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凸显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主要内容: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展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第二篇: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

了解新中国7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风雨兼程,从而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教育强国梦。让每位学子不负教育初心,不负政府重托,不负社会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以下是小文档下载网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一】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二】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三】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将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四】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该片将于今晚(11月5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教育强国》共4集,每集30分钟,分别是《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立国之本》讲述了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强国基业》由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中国教育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春风化雨》则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这也正是《面向未来》中关心的话题,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关于《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五】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该片将于今晚(11月5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教育强国》共4集,每集30分钟,分别是《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立国之本》讲述了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强国基业》由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中国教育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春风化雨》则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这也正是《面向未来》中关心的话题,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第三篇:观看《教育强国》系列记录片有感

观看《教育强国》系列记录片有感

跟紧教育新时代,争做努力新青年

近日,在班级团支书的组织下,我们班组织观看了记录片《教育强国》,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记使命”论述摘编》,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对此我的感想如下。

《教育强国》系列纪录片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这四集记录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中国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迄今还有很多的细节还浮动在我的脑海里,譬如,建国初期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消除文盲。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大家带着写好字的小黑板去田间干活,边学习边劳作,这种精神让人为之振奋。

在当时的军队里,跑步比赛的时候,不是发令枪响起跑,而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先蹲在地上写好规定的字词,才能开始跑。他们把学写字当成很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国当时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才从百分之八十多,降到百分之五十多。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一年的高考招生制度。渴望教育的全国的知识青年奋勇拼搏,他们考上大学后,争分夺秒地学习,他们求知若渴的精神在当代仍然激励着我们。

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教育强国,现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中国教育发展到现在,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比如,年仅19岁的戚发轫、新疆叶城第三中学的德育教师古丽加汗等等。他们是很好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当代去努力拼搏。

这些点点滴滴汇集成教育的大河,奔腾往前,承载着的不仅是中国教育的繁荣,更是中国实力的强大,同时也铭刻着属于一代代人的荣光,今后,作为一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并顺利读研的学生,我们有幸沐浴了中国教育恩泽,我们定要在新时代,积极奋发,努力学习,珍惜大好时光,争取成为一名也能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新青年、好青年。

第四篇: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复兴大计。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面向未来,同奋进、共前行!以下是小文档下载网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纪录片以真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了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教育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该片可谓一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像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准。

首次全景式呈现新中国教育成就

近年,教育题材的纪录片并不少见,但《教育强国》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风雨历程为纵轴,中国教育发展的各大领域、各个方面为横轴,全景式地呈现教育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在纪录片中却是首创性、独创性的,具有很强的档案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强国》篇幅不长,但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211”“985”“双一流”到国际化交流,从公平教育、素质教育到特殊教育,可谓包容教育之万象。

为了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该片在结构上亦有独到之处。前两集以纵线叙事为主,先后讲述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历史,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从1978年到20xx年党的xx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后两集则以横向叙事为主,分别聚焦教育公平、均衡教育以及教育创新、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等主题。全片在结构上纵横有序、构思精巧,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在反映成就的同时,《教育强国》的立意高远,深刻阐释了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必然。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中国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这一立意贯穿于全片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教育事业重大成就的背后。

数据资料详实,注重用事实说话

纪录片以70年为周期,用准确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表现了中国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5.4亿人民中80%是文盲,文盲人口达4亿,通过开展扫盲运动和识字活动,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2%,上亿人口的脱盲。片中还有大量体现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客观数据,包括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xx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20xx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要求适龄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等。纪录片用事实反映了新中国教育的历史伟绩,以及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详实的资料还体现在主创人员对历史影像准确、丰富的运用上。以第一集《立国之本》为例,片中剪辑了大量高质量的历史影像资料,除了新闻片外,还采用了纪录片《祁建华快速识字法》《直上云霄》的镜头,同时融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秧歌剧、电影以及歌曲等表现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普及教育的艰苦努力。这些历史资料与反映当今中国教育诸多方面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影像相对比,令人不禁感慨万千,满怀自豪与骄傲。

注重故事表达,饱含人文关怀

纪录片《教育强国》虽结构宏大、立意高远,却避免一味高举高打、抽象说理,而是注重发挥纪录片叙事的特点,从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切入,以点引面、点面结合,大为增强了可看性和感染力。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脱盲发表文章,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回忆毛主席在莫斯科勉励青年学生的动人场景;从本在宁夏戈壁草原务农的姜德文在恢复高考后幸运入选第一批大学生,到马中骐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从广西农村留守儿童蓝海洲求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到家庭条件很差的河北考生庞众望受惠于定向招生计划入读清华大学……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人物故事表达,饱含着对普通个体的人文关怀。纪录片以事立论,从故事表达自然递进到观点宣扬,使观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教育建设付出的努力。

精选典型案例,体现教育创新

除了讲述教育战线取得的成就外,纪录片《教育强国》视野开阔、展望未来,反映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在表现手法上,该片精选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们锐意创新的努力,力图引发观众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以及亟待改进、完善方面的思考。例如浙江安吉县幼儿园所独创的安吉游戏,点亮孩子天性,让孩子从游戏中不断挑战自身潜能,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在世界舞台的名片之一。此外,还有北京八中坚持了3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浙江杭州富春七小提倡让孩子亲近田野的“新劳动教育”,上海中学校长提出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校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等。在这些创新案例中,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完善,不再只停留于课本的文化知识,更重在提升人的全面素养。观众观看以后,将颇有启迪与受益。

总而言之,纪录片《教育强国》以其扎实的内容、生动的影像语言反映了新中国教育70年的砥砺奋进、孜孜求索与执着前行,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从教育这一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无论从内容材料、表现手段还是主题立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纪录片以真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了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教育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该片可谓一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像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准。

首次全景式呈现新中国教育成就

近年,教育题材的纪录片并不少见,但《教育强国》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风雨历程为纵轴,中国教育发展的各大领域、各个方面为横轴,全景式地呈现教育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在纪录片中却是首创性、独创性的,具有很强的档案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强国》篇幅不长,但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211”“985”“双一流”到国际化交流,从公平教育、素质教育到特殊教育,可谓包容教育之万象。

为了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该片在结构上亦有独到之处。前两集以纵线叙事为主,先后讲述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历史,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从1978年到20xx年党的xx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后两集则以横向叙事为主,分别聚焦教育公平、均衡教育以及教育创新、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等主题。全片在结构上纵横有序、构思精巧,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在反映成就的同时,《教育强国》的立意高远,深刻阐释了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必然。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中国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这一立意贯穿于全片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教育事业重大成就的背后。

数据资料详实,注重用事实说话

纪录片以70年为周期,用准确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表现了中国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5.4亿人民中80%是文盲,文盲人口达4亿,通过开展扫盲运动和识字活动,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2%,上亿人口的脱盲。片中还有大量体现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客观数据,包括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xx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20xx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要求适龄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等。纪录片用事实反映了新中国教育的历史伟绩,以及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详实的资料还体现在主创人员对历史影像准确、丰富的运用上。以第一集《立国之本》为例,片中剪辑了大量高质量的历史影像资料,除了新闻片外,还采用了纪录片《祁建华快速识字法》《直上云霄》的镜头,同时融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秧歌剧、电影以及歌曲等表现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普及教育的艰苦努力。这些历史资料与反映当今中国教育诸多方面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影像相对比,令人不禁感慨万千,满怀自豪与骄傲。

注重故事表达,饱含人文关怀

纪录片《教育强国》虽结构宏大、立意高远,却避免一味高举高打、抽象说理,而是注重发挥纪录片叙事的特点,从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切入,以点引面、点面结合,大为增强了可看性和感染力。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脱盲发表文章,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回忆毛主席在莫斯科勉励青年学生的动人场景;从本在宁夏戈壁草原务农的姜德文在恢复高考后幸运入选第一批大学生,到马中骐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从广西农村留守儿童蓝海洲求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到家庭条件很差的河北考生庞众望受惠于定向招生计划入读清华大学……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人物故事表达,饱含着对普通个体的人文关怀。纪录片以事立论,从故事表达自然递进到观点宣扬,使观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教育建设付出的努力。

精选典型案例,体现教育创新

除了讲述教育战线取得的成就外,纪录片《教育强国》视野开阔、展望未来,反映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在表现手法上,该片精选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们锐意创新的努力,力图引发观众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以及亟待改进、完善方面的思考。例如浙江安吉县幼儿园所独创的安吉游戏,点亮孩子天性,让孩子从游戏中不断挑战自身潜能,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在世界舞台的名片之一。此外,还有北京八中坚持了3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浙江杭州富春七小提倡让孩子亲近田野的“新劳动教育”,上海中学校长提出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校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等。在这些创新案例中,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完善,不再只停留于课本的文化知识,更重在提升人的全面素养。观众观看以后,将颇有启迪与受益。

总而言之,纪录片《教育强国》以其扎实的内容、生动的影像语言反映了新中国教育70年的砥砺奋进、孜孜求索与执着前行,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从教育这一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无论从内容材料、表现手段还是主题立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在主旋律作品花开遍地的当下,《教育强国》巧妙的选择教育这一国家发展的根基领域为切入口,展现了70年间,中国教育在艰难与复杂的条件下,缔造的一个个教育史上奇迹般的成就。

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向教育强国的蜕变历程本就是祖国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篇章之一,亦是最好的献礼,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强国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策略方针。

《教育强国》精准聚焦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革,展变化、谈普及、向未来为重点,影像化全景、全面呈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专题片《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05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xx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xx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专题片《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05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xx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xx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第五篇:观看专题片《教育强国》最新观后感心得_看教育强国有感

《教育强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于2019年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70年来的变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将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体会

2019年11月6日晚上,林芝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办公室组织全体党员老师在三楼会议室观看教育强国专题片。该片以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有效探索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就。

党员教师观后表示,要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成为优秀教师。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有感

在主旋律作品花开遍地的当下,《教育强国》巧妙的选择教育这一国家发展的根基领域为切入口,展现了70年间,中国教育在艰难与复杂的条件下,缔造的一个个教育史上奇迹般的成就。

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向教育强国的蜕变历程本就是祖国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篇章之一,亦是最好的献礼,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强国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策略方针。

《教育强国》精准聚焦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革,展变化、谈普及、向未来为重点,影像化全景、全面呈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感想

在剧集、影片等文艺作品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70华诞之际,纪录片作为内容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亦以真实的史料、现实的成就展现着各行各业在这70年中的风雨兼程,聚焦工、农、学、军、医等每一垂直领域,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美好图景。

《教育强国》便是主旋律纪录片中专注教育这一领域的作品之一,它以文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为起点,由点到面、由低到高,从扫盲到国培、从211工程到国外办学,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以教育这一立国之本、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衬托和展现祖国70年全景发展宏图。

以对比展现进步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教育强国》从黑白的史料影像素材到当代中国校园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章节客观、全面、深刻的向观众展现了这一历史性的进步。

识字率的广泛提升与文化教育体系的完整建立可以为这一大历史进程最主要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历了超过100年战乱不平、风雨飘摇的岁月后,当时的5.4亿人民中80%是文盲,文盲人口达4亿。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各类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识字活动在国土之上蓬勃发展。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的三项文字改革任务也在同步进行。

汉语作为字符语言家族中的一员,以其书写的复杂、印刷的不便、非拼音文字的记忆困难,一直是语言教育、传播的一大挑战,可以说汉语的自学和扫盲难度极高。不同于其他拼音文字,在学会基本字母或字符的发音后,可自行拼读识词。汉语若无专业人士教读识字,是无法自学成才的。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从80%下降到52%。上亿人口的脱盲,是新中国教育发展之路的辉煌,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仅完成扫盲是远远不足的,国家的富强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各业复兴的奠基石,国家的未来离不开新生代的教育,基础教育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的加强尤为重要。

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通过接收和改造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取缔农村私塾,将各级各类性质的学校全部改为公办学校,使得中国中等学校和小学学生数量翻了两倍以上。

也是在同时代,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受美国监管22年的燕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一成立。形成了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大学,由行业管理的专门学院和师范院校并行的高等教育大格局。

教育体系的完整建立,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从文盲大国到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从「211」工程到「双一流」大学挑战科学难题,中国教育在这70年中完成的屡屡创举均被《教育强国》一一呈现,在70年前后对比中,显得更为让人惊叹与骄傲。

以偏远凸显普及

在第三章「春风化雨」中,《教育强国》用一整章笔墨展现了中国教育的普及面,如何填补教育短板,实现偏远地区的教育公平。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在纪录片中表示,「推动教育公平,加快教育发展,乃至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中西部,重点在中西部,难点也在中西部。」

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缺失与不足是阻挡实现教育公平的难题之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了大量资金在偏远贫困地区实施通路建设、校舍改建、营养改善计划。

享受到福利的小学生们在采访中表示,以前需要爬悬梯翻大山才能到学校的路线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用山上木材搭建的简易方桌变成了多媒体的教室;29个省1631个贫困县的3700万多学生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公平教育如春风化雨吹遍贫困山村的每个角落,让偏远的山村有了更多的希望。

偏远地区的师资方面,当地政府采用多媒体一体机实现县城与乡镇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如片中提及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90%以上的学校,通过网络教学,补齐了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样的学习资源。国家也在陆续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意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1400万欠发达地区教师参与,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将新的教育方法、理念注入乡村教师队伍中,推进教育资源平衡发展。

除辐射到全国每一个县村中,中国教育的普及面还凸显在人群辐射的广度,基础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继续教育帮助每一个有志求学的人。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彭霞光在片中采访表示,自2017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要求适龄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在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指导下,2018年,全国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66.6万,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和正常孩子一样享有公平的入学机会。

从片中一张张的鲜活面孔中,我们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普及面,它不仅在地域辐射的广度与深度,更在人群覆盖的多元与复杂中。

以多元成就未来

如今的中国教育,正往多元的方向发展深化,意在阶段的完善与内容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领域。

首先,在学前教育方面,2018年,国家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的学前教育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的普及目标,这表明中国将于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完成教育整体普及水平提高的一大成就。

同时,由浙江安吉县幼儿园所独创的安吉游戏,点亮孩子天性,让孩子从游戏中幼儿获得经验、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自身潜能。引来了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到访考察,已成功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在世界舞台的名片之一。

其次,中小学教育阶段,着重人才培养的多维性和整体性,早在1986年,北京八中的《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便提出了包含「有爱国主义情感」「有自信、自教、自强和意志品质和能力」「有体育爱好,掌握一项健身项目」在内的23项学生素质的期望目标和70多条实施办法。

如今的中小学,不断深化劳动、体育、艺术和高科技等层面的素质培养,以劳动激发学生感恩生活的精神,拓宽学生们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中,「新劳动教育」将城市中的孩子带回田野种地实践,感受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教育不再只停留于课本的文化知识,更重在提升人格的全面素养。

种类繁多的艺术类课程和艺术社团被加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让心灵接受文化艺术的灌溉。

各类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和课程也在祖国大地的中小学中花开遍地,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1.91%、优良率达30.57%。这标志着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紧跟前瞻高科技发展,努力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校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最后,在走出国门领域,中国基础教育的品质通过PISA等冠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60名教师远赴英国帮助英国学生培训数学;高等教育,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意味着中国高校专业与学士学位质量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通过「一带一路」与联手14个国家,将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平台化的模式输出。

正如「面向未来」章节结尾所言「七十年砥砺奋进,中国教育始终在孜孜求索,执着前行。七十年前进的轨迹,是通往未来的方向。」中国教育70年间不断缔造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背后是制度优势在支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教育强国》观看心得(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