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
记录片里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有的三人两语讲述由于不幸的遭遇,岁月沟壑佝偻的在沧桑的脸庞上一览无遗,片子里放着老奶奶的日常,任凭谁看来都是表面祥和却暗涛汹涌,现在这些生活的细碎琐事,90多岁的人了,生活还能自己理,佝偻着身躯在屋子里踱步,在溪水边洗着衣服,举步维艰挑着水。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一】
看了这部电影,我走出电影院,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气,五脏六腑才又活了过来。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祖母,布满皱纹的皮肤和蹒跚的步子,她们是多么像,又是多么不像。
我的祖母十几岁就嫁给外公,外公英年早逝,祖母一个人养育了七个子女,中间所遭受的苦难无人去说。当年被摧残的妇女,中国的,朝鲜的,甚至日本的,她们的噩梦,有的已经跟她们一起藏进了坟墓。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望乡》,那种痛苦无助使得我不敢再看第二遍。有些人死去了,留下残破的身体和同样残破的精神。有些人从这场劫难中逃脱,之后怀着这份记忆一直活着。
日本右派否定南京大屠杀,也否认慰安妇的存在,这是怎样的一种不要脸!历史没有忘记,受害者没有忘记,施暴者反倒没有了记忆!
有人担心电影的曝光是对老人们的二次伤害,但是如果我们不说不做,怎么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这不是老人的错,是战争,是军国主义领导下的日本的错。希望我们能够献出一点点责任与爱心,让老人们有一个更加幸福的晚年。
最后,这个世界这么好。
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二】
作为一名90后的我,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慰安妇”这个词,而且也知道那段历史对于亚太地区的女性来说是劫难,也是屈辱,可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她们的样子,她们的生活,看她们如何度过劫难后的漫长岁月。
8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下班后,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纪录片《二十二》。虽然《二十二》在现如今铺天盖地的奇幻、喜剧、爱情片里显得苍白、无趣、茕茕孑立,寥寥无几的宣传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孤寂,但电影背后的事件和人物是值得关注的。
曾经我看过一个报道,韩国由民众众筹拍摄了慰安妇主题电影《鬼乡》,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贯穿始终,悲情而温暖。现如今,中国首次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特珠的人群,可悲的是,电影拍摄时的22位老人,到电影上映时,减少到了8位,这个数字什么时候会降为零,要等到什么时候再来回顾这段历史?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说这句话的是今年97岁的韦绍兰,1944年,她被日军掳到慰安所,3个月后才逃出来,回到家的时候,丈夫第一句话是,你还晓得回来啊,3个月来没流一滴泪的她这一刻哭了。婆婆却说,不是她学坏,是日本人在山头捉到她的。1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想死,喝农药,被邻居救下来,还是婆婆劝她,死什么,不管是男孩、女孩,生下来。1945年,她生下儿子罗善学,这个孩子从小被人指着骂日本人,谈过6个对象,但最终因为他的日本人后代的身份,没人愿意嫁给他,终身未娶。
将来会怎样?
罗善学说:以后病了没人端水,就喝药去死。
韦绍兰却讲,“我还没有活够,这个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留下命来看。”
比起回忆那段悲惨的往事,韦绍兰更愿意讲自己还是姑娘家时候的日子,上山放牛,唱山歌,歌词是这样的: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天上下雨路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每当讲到这段,她的脸上总浮现出令人揪痛的笑容。
正片加字幕,总共99分钟。这段时间里,没有指责,没有仇恨,电影院里安静极了,隐隐约约能听见有人啜泣。我想大家跟我一样,更多的是愧疚吧,因为觉得残忍,虽然知道有这段历史,有这么一群人,却忽视他们的存在。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遗忘就等于背叛。如今,留给我们去看看她们的时间更紧迫了,有一群不愿承认历史的人正在等待着她们死去。对她们,历史不曾以温柔相待,但她们却用温柔融化了岁月。
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三】
这类电影一直是我的软肋,“这类”我指真实得让人揪心的片子,尤其是历史类,人文类,明摆着你看了就疼的片子。
上映以来的这两天网络上刷得厉害,尤其遇到8月15,刷得更厉害。
今天上午在微博上看到某导演转发的消息下有人评论“不要因为不敢去看而不去看。”,这段评论比较扎心,之后我就买了中午的票,翘班去看了这场《二十二》。
因为是纪录片,没什么剧透不剧透的,可以说电影本身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撕心裂肺的疼,但还是万般沉重,犹如一块大石压在你胸口。
电影记录了拍摄当时记录在案的最后的“慰安妇”们和她们的家人们现在的生活。很平淡,有几个瞬间还会觉得很欣慰。
如果你不知道她们曾被迫成为“性奴隶”,你也许会觉得她们就像平常邻家的奶奶 阿婆一样,步履蹒跚,好像什么都不记得,糊里糊涂地笑着。
但只要说起那段日子,你立马能看到暗下的眼神,颤抖的嘴,整个人被悲伤痛苦围绕的样子。
电影里好几处讲到她们的经历被报纸电视台曝光后生活中的变化,让我有些揪心。那一段血肉模糊的伤痕,我们翻出来看着它们似不愈合的样子然后再翻出来晾一晾,最后究竟是谁得到了什么,真的说不清楚。
本来可以像个平常的老人一样度过一生,最后她们被曝光在镜头下,过去的事情被翻出来,平常的生活再不在。
我之前总觉得这样的事情应该被人们关注,应该被人们记得。但是为了被关注和被记得,牺牲的却是她们平常、幸福的生活。值吗?我问不出答案。
网上有一些电影人物的截图,我不想用。
她们深深的皱纹让我伤心,那些漫长的岁月她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影片的最后,有一个志愿者说,“当初只是幼稚地想给她们讨个公道,可是至今日本政府一点赔偿道歉也没有”
“又如我早早知道会给她们带着这么多困扰,当初就不要打扰她们。”
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四】
“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已经很开心了。”
暑假去看了《二十二》,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二十二指的是二十二名当年被日军侮辱的慰安妇奶奶。电影开拍时中国内地有二十二位奶奶,到上映时却只剩下九位奶奶了。但让我很意外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排场也是少得可怜,我看的是小厅,人却出其的少。
整个纪录片很平静,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暴跳如雷。有的只有那些奶奶的安静和善良,以及她们静静的阐述。她们平和的活着,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明明是沉重如石的过往,她们却慈祥着跟我们诉说;明明是不可磨灭的仇恨,她们却希望我们和平。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里有位奶奶说,她回去以后,丈夫没有嫌弃她,而是对她说你是被强迫的,又不是自愿的,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奶奶的亲人也没有疏远她,更去逼迫她去讲述痛苦的往事,如今奶奶儿孙绕膝,日子过得也舒服。这才是对受害人应有的态度啊。然而在我的身边或是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对于慰安妇奶奶却是鄙视嫌弃的态度,认为这部纪录片也是耻辱的东西。甚至认为《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电影就是靠奶奶们赚钱,毫无意义。
“有些人说说《二十二》的拍摄是去再次揭露老人们的伤疤,但是这是一段历史,是事实,每一个人都要正面面对的历史。老人们也都是自愿拍摄,摄影组对老人们也进行了很多帮助。不得不说,因为《三十二》和《二十二》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到这段历史,去关注到这些幸存的奶奶们。”这是在知乎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十分有理。《二十二》这不纪录片不是怂恿你抡起袖子去揍日本一顿,它并不是让你去恨,而是让你看见这些奶奶的坚强,告诉你们她们都心里还有爱与向往,她们依然善良。从而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让奶奶们得到一个交代。
影片的最后,是一位奶奶的葬礼。奶奶的坟墓由寸草不生,转变成杂草乱生,尽是荒凉。“奶奶们在等待着一个交代。而日本政府在等待着她们死去。”我们能做些什么?唯有努力向学,让中国更加繁荣强大,让日本给奶奶,给世界一个交代。
会有那一天的,一定会。
关于《二十二》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五】
如果没有看到你,“二十二”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而现在,这个数字串起了一段段许多人不愿回忆的往事。历史不能遗忘,或许仇恨可以放下,而那些满是伤痛的坑坑洼洼也应该被岁月抚平,因为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也相信,你应该有着更深的含义。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
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世界很美好,一呼一吸都能感受到。玫瑰也带着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它迷人的容颜。生活不曾想过伤害你,那些你遇过的荆棘,都是它与生俱来的,我们理应包容对待,就像生活包容你我的任性一样,陪着我们慢慢成长。漫漫岁月,常回家看看,那个“生根发芽”的地方,那里有期待已久的陪伴!
第二篇: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
她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可她们有共同的悲惨过去。她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如此知足,并心怀感恩。她们不希望被打扰。本以为老人们会带着仇恨而活,但是观影之后才发现她们才真正做到了“温润岁月,执着善良”。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一】
《二十二》是一部关于中国内地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据资料记载,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中国有20万妇女成为“慰安妇”。到2012年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只有32位,到2014年开拍《二十二》时,已经缩减到了22。老人们逝去的速度并未因为我们的记录而放缓。两天前,随着黄有良老人的离开,截至目前,片子里所呈现的22位慰安妇老人,仅有8位在世。更残酷的是,这个数字随时都可能变为0!这是幸存者与时间的赛跑!
8月14日,这部“抢救式”的纪录片上映后,反响强烈,电影放映结束,竟然没有一个人离场,观众静坐着看3万人的众筹名单缓缓滚动完。继《战狼2》后该片再一次彰显了国人的爱国情怀,也再一次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人不忘战争伤痛、坚决铭记历史的态度。
“慰安妇”这三个字,曾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心知肚明。
该片没有把这些老人当做感动观众的工具,整部影片没有旁白,没有煽情,没有过度的渲染。影片中没有呼天喊地的悲怆,没有泪如雨下的哭泣,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冷静而克制,平和而温暖。但坐在影院中的我,在黑暗中,隐约能听见有观众在啜泣。感动人的是她们真实的生活和克制的情绪。
影片中韦邵兰老人说:“这世界真好,就算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一位阿婆看见日本人的照片没有哭也没有生气,她笑了,说:“日本人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老人们语言朴实,选择放下,可犯下罪行的人至今都没有道歉。
有一天二十二这个数字终会成为零。她们走的太快,但我想这些老人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同情。即使有着那么不堪回首的过去,她们依然好好地、平静地在阳光下生活着,在这个让她们觉得真好的世界中认真地生活着。甚至,我们也不需要去痛恨什么。我们要做的是铭记和传播。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那些被侮辱和摧残的女性,记住这些坚强的阿婆们在屏幕上的身影。记住屈辱的历史,奋力负重前行!
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二】
看完《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这二十二位受害老奶奶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我不愿意称她们为慰安妇,因为慰安妇是日本侵略者的说法,我感觉这么称呼她们良心上过不去。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几十年光阴或美好或痛苦,总有回忆,有的回忆是甜蜜快乐,但总有一些是伤口。回忆苦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要把已经结痂或者痊愈的伤口再次划开,露出里面鲜血淋漓的血肉,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很大的毅力。纪录片《二十二》是真实的记录下来受害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震撼的特效,没有明星,甚至没有什么背景音乐。全程只有那些老奶奶还有家人或者志愿者的讲述和泪水。只有艰难岁月的无奈和辛酸。
纪录片《二十二》里边好多老奶奶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我理解她们的痛苦和行为,但是你我永远也没有办法知道或了解她们有多么的痛苦。因为你我没有经历,没有经历过那种绝望和痛苦。纪录片里毛银梅老奶奶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她捂着双眼说:不说了不说了,再说我会痛。她们其实有很多痛苦,说出来会好受一些,但是她们知道她们就算是说出来,旁边的人也不会懂,只会让他们更加难受。所以她们选择不说。就这么默默的埋藏在心里。山西的李爱莲老奶奶说:我从十七岁之后就没有再和别人讲过,讲什么讲,讲了他们也不懂,我走(死)了就带走了。太多太多了,她们的故事我没有办法一一诉说。我只能记得她们的眼泪和痛苦。他们大都不愿意提起那些经历,我们也要理解,这么痛苦的往事不愿提起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必强求。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其实是在和死神抢时间,电影开拍时全中国曾经20多万的受害者仅仅只剩下22人,等到电影上映时只有仅仅8位老人在世了。2012年全国仅剩32位所谓的“慰安妇”了。2014年《二十二》开拍时仅仅只有22位在世。所以电影名字取名“二十二”。导演郭柯说:“我们想呈现的不是历史,而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影片最后的部分,我被一位叫韦绍兰的老奶奶的乐观精神状态而感动,因为她依然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有一位老奶奶看到已经老了的并写过书认罪的日本兵的照片的时候,笑了,说:这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可能那时候日本军人都有胡子吧。其实我感觉,对于过去那段历史,一直心存芥蒂的一直是我们后辈。慰安妇三个字包含了多少耻辱,包括了多少国破民亡的无奈。我们不敢面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历史就是那样的存在着,所以我们只能铭记,并让那些历史不再重演。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我没有办法再去组织那些我曾经善于应用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这里讲一个事例:海南省曾经剩余的八位受害者老奶奶,他们曾经到日本状告日本政府,要求他们谢罪和恢复自己的名声等,直到8月12日,就是电影上映的前两天,曾经状告日本政府的.八位原告的最后一位黄有良阿婆含恨去世。她直到去世都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但是,她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不会被抹去,日本侵华的历史不会被抹去。
现在的数字是仅仅只剩余八位阿婆,终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为零。但是她们虽然离去,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抹去。这部电影的秘密资助人张歆艺说:“历史就是客观存在,是永存的,无法抹去。”
在电影院,我没有听到预计的哭声,只是所有的人静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看完了所有的影片,包括后边以前从来不看的名单。走出电影院,我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看的电影中看的最安静最不敢说话和评价的电影。
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看看《二十二》,记住她们的面孔,铭记那一段历史。她们正在离去,历史总会永存。
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三】
昨天是2017年8月15日,7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头件投降,结束了十四年的抗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记得这个日子的人相对来说似乎不是太多,或许人们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是“918勿忘国耻”。8月15日店长很想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恰好想起偶然间看到的《二十二》的宣传,于是立即约上了两个好友,购买了晚上的电影票。
纪录片,一般来说看的人都比较少,排片率普遍较低,有些电影院甚至没有排片,当然电影院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排片也无可厚非。我们所去的电影院在这一天也仅排了一场,22:20开场,99分钟的纪录片看完走出电影院已然是16日。
这是一部结尾没有彩蛋而我仍然坚持到片尾字幕结束的电影。不仅仅是我,放映厅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静静的等着片尾字幕放映结束,才肯离去。我想这更多的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
我曾以为这部纪录片会充满着仇恨和控诉,结果却是意外的平静,只有老人们说着一些让人听不太明白的言语,可这平静之下却藏着无法量化的沉重,看得出来,导演就是在写实,当然纪录片也应该是写实的,影片没有刻意的去卖泪点去煽动观众们的情绪,放映全程,我沉默着,感受到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并没有泪水溢出,可是片尾结束的时候,全黑的屏幕用白字打上了老人说的一些话,眼里夺眶而出,没有一丝防备。店长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在这个时候可否原谅我“不争气”地流了泪呢。
影片介绍说道《二十二》是一部描写慰安妇的纪录片,可整部影片却少有提及那段她们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只是婆婆们如今的生活以及她们对于战争的一些回忆,还有那用风景渲染的恰到好处的氛围。影片末尾,在一座老人的墓上做了特写,冬去春来,白雪皑皑又焕发了盎然的绿意,似乎那段不愿被提及的岁月连同老人所遭受的苦难都被时光埋进了泥土里。
那段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不能忘记的历史,我不是挑起仇日情绪,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仇敌,可是我也不希望这段历史被淡忘。时至今日,日本政府还没能给老人们一个说法、一个道歉,而到2014年,这些老人还剩下22人,纪录片送审前只剩9人,前几日(8月13日)又是一位老人离去,目前仅剩8人在世,他们年事已高或许这辈子他们都等不到这个道歉了。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妄图抹掉历史长卷上的.污点,但历史就是历史,总会有人铭记。
有人问店长,这部电影好看吗?我只想说,纪录片无关好看不好看,她不是用来取悦观众的存在,如果你愿意走进电影院去铭记一段你身为中国人该铭记的历史,如果你愿意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你就去吧,不然去了也只是不知影片所云,哈欠连连。
一些人认为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或许吧,他没有《三十二》的艺术手法,可这部片子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社会意义,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资料来明白战争带给一个民族的伤痛,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那三十万遇难的同胞,却有多少人知道二十万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同胞们呢,如果没有这些纪录片或许我们真的会淡忘掉慰安妇的存在。要知道,当代青少年对日本侵略者的印象都快被抗日神剧给扭曲了,我们需要写实以正视听。当然,店长知道这对婆婆们很残忍,要拍摄这样的纪录片必定会触及到她们难以启齿的那段岁月,影片结束的时候小狒(店长的朋友)说:“是不是不该拍这部片子,婆婆们太可怜了,我都不忍心了。”店长瞬间内疚起来,是啊,我们是铭记了历史,可对老人们却是二次伤害,直到现在店长的内心还是矛盾不已。
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假的,我们不是她们,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根本不能体会到那段黑暗岁月他们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有人说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其实时间不能淡忘一切,能淡忘的只有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其他的只能埋藏,当某天有人再提及这些埋藏的东西还是会喷涌而出,有些老人看似对生活的苦难报之以歌,可这报之以歌背后是不是伪装的保护色?不希望再有人去打扰、去提及。
店长最害怕的不是人们不了解历史,而是因为不了解历史就当历史没有发生过。春上村树先生在他的新书《骑士团长杀人事件》中提及了南京大屠杀,许多的日本人包括他自己的一些忠实读者对他发起了语言攻击,认为他是在讨好中国。这很可怕的,国家机器的洗脑能力之强,令人畏惧,历史被无声的篡改了,只有少数的人还清楚真相,其他人当做从未发生。老人们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再不提及,或许在我们这代人又或者下代人的记忆力便不存在了吧。
店长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内心所想,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度,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而感到庆幸,感激那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的付出便没有如今强大的祖国,慰安妇的存在让我们我们正视历史,更好的面向未来。
现在的我彻夜难眠,遂写下了这篇观后感,至此,泪如雨下。
如果有条件,我希望朋友们能到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纪录片,用99分钟去铭记这段历史,要知道“你们能来看阿婆,阿婆很高兴。”
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四】
人,生来就苦,不是这样苦,就是那样苦。而对于慰安妇,这样特殊的群体,命途格外多舛。这是我在豆瓣上写的第一篇影评,送给自己。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纪录片,二十二。左边坐了一家人,大概是60岁上下的中老年,右边坐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而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或许对我来讲,这种没有剧情的纪录片也确实适合我自己一个人静静观看。
影片讲的是当年曾做过慰安妇的幸存者现在的生活,于2014年拍摄,当时还有22个人,如今2017年公映,只剩下8个。她们大多上个世纪20年代生人,如今都年过90。时间对于年轻的人可以大把挥霍,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却弥足珍贵。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每一天清晨,她们从睡梦中醒来都是上天的恩赐。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可他们有共同的悲惨过去。她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如此知足,并心怀感恩。她们不希望被打扰。
过去,曾有一个年轻人,看她们日子过得不容易,希望搜集一些她们的资料,使她们的处境可以得到关注,为她们讨回公道,并争取一些抚恤金。现在看来,那个已不年轻的男人自己回忆说,当年还是年轻,想法还是单纯。他现在领悟意识到,公道自在人心,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正名”。相比之下,由于过去经历的被曝光,倒是给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不少没必要的烦恼。而争取到的那点钱,造成周围乡亲邻居的议论,比他们现面临生活压力大得多。
如今生命的烛火,已接近燃尽,而她们的记忆,也随着逐渐暗淡的生命之光,变得模糊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糊涂,反而难得糊涂。他们恨当年凌辱过他们的日本兵吗?当然恨。可那个日本留学生把当年二战日本军人现在的照片拿给她们看时,她们却笑了,“哈哈。原来这些人也老了,没有胡子了”。(他们记忆中的日本军人是留胡须的)
其实,人的年纪,大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灵魂真的可以飞升到另外一个层次,肉体已经不足以跟上他们的精神。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常听到,“身体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而随着时光流逝。机体逐渐老去,而精神却在生活的打磨下,愈见光辉。这一次,她们选择了原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们选择用爱去化解伤痛的过去。她们的人生如莲花,出自淤泥,历经磨难,最终却选择绽放,把芬芳洒留给人间。
有人说,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驱散苦难黑暗。我想,一个始终活在过去,心怀怨恨的人一定不可能如此平和的走到90岁。正是因为他们遭遇超过常人的苦难,使她们更加珍惜生命。她们将苦难转化为爱,去爱生活,爱祖国,爱她们的孩子,也爱她们自己,她们自立自强,不曾放弃,与时间争高下,亦是因为对这人世间爱的深沉。
2021年观看影片《二十二》心得体会文本【六】
观影的人比我想像的多多了,在我看到听到的范围内,每个人都看的很认真,所有人都把电影完完全全看完才慢慢离开,这让我感到欣慰,我也高兴为帮助她们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电影其实很平淡,没有我们“幻想”中的那么沉重压抑,如导演所说:真的不是买卖苦难!所以不想去看的人要么就是怕花钱,要么就是觉得不值得看,再不要找什么沉重的借口。当然,如果实在没钱,以后在电脑上看,就像战狼2我就没去电影院看。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因为她的所有票房会用于帮助仅在世的9位老人,现在不去看就帮助不了她们了。影片中触动神经的地方或者说让人思考的地方很多,除了慢镜头,还有家人的讲述,英雄们的自述,其中山西的那位退休教师的一番话触动很深。所以我希望我们不要再提“慰安妇”(甚至性奴隶)这种说法,因为在我们心中,她们就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抗战妇女英雄,或者抗战女兵,或者要强调身份和她们的苦难的话,就叫抗战巾帼英雄。慰安妇是罪恶的日本鬼子的叫法,我们不应该这样称呼。这些已逝去的,在世的老人,她们的儿女们都不愿提起吧,也不想听到这样的称呼吧。我们是真心帮助她们而不是博取热搜(为什么只有在此次英雄们才愿意接受,回忆过去)。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他们尽一切可能的真诚的帮助。
《战狼2》让我们披上了民族自信的盔甲,《二十二》让我们重温民族的悲痛和伤疤。但是,这种悲痛必是强大的动力,伤疤必会变成盔甲,因为我们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虽然电影中有日本留学生做志愿者,但我相信这样的日本人并不多(从《菊与刀》中可以看出)。虽然有日本慰安妇,但是我认为自愿者不在少数(《菊与刀》中描写的,以及日本人的国民性)。所以不要以为烧杀掳掠是日本军畜的罪孽,拜鬼的普通民众不在少(中央新闻的报道)人体实验的日本名牌大学生也不少数(最近NHK公布的视频)!日本人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敌人,自古就是,现在是,以后也会是!以后要是能力允许,哪都可以去,日本不行,什么人都可以接触,日本鬼子不行,我就是这么极端。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自己的祖国。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吧!
第三篇: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
记录不是为了去憎恨,而是为了不被遗忘,随着上个世纪的事情离现在其实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而已,在中国下下五千年的历史印记中不算什么,但是这一代她们的人生中却是不可磨灭的痛楚。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祥和,看到了坚毅,没有愤满不平,没有耿耿于怀过去,让人萧然起敬。生活不易,只有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和简单,有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感恩自己生在这个年代,生在这个国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其实看完了电影会发现
真正幸存下来的人都是纯粹的人
她们不盲目得怨恨日本人 很多日本志愿者去看望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热情温暖得迎接他们 他们不会每天埋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日本这个国家 为什么日本不道歉
她们不盲目得自怨自艾 不会一味得感叹自己的命苦 只是在回忆时 因为自己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而情绪起伏难以平复 回忆结束后 还是会告诉自己 过去的都过去了 生活还是要好好过
以前有很多关于慰安妇题材的电影 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慰安妇们的话语 还原当年的场景 让观众切身体会那种被蹂躏绝望又恐惧的情感 “鬼乡”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看了以后 让人愤恨不已 被拉去当慰安妇的只有10多岁 然后每天被强奸 生病了就拉去活埋 来月经了就挨打 日本人一不高兴就让全体脱光衣服在广场上站着 挨个羞辱 我经常在想 这些日本人自己没有母亲没有姐姐没有妹妹吗? 他们在强奸这些无辜女性的时候 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人吗?结果 这部电影充分得告诉大家 并没有 他们可以一边说 你好像我的妹妹 你好像我的妈妈 然后一边把你强奸 真的让人恨得牙痒痒
而二十二这部电影 用很新颖又很特别的方式重新以另一种角度让人们更了解了慰安妇 全篇都是一种很平缓又很震撼的节奏 简单得记录了二十二个幸存的老人的生活和一些简短的采访
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 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而不是以前她们怎么样了。
不知道制作组是怎么得到拍摄允许以及怎么采访的 我想应该是用了足够的关心与等待吧
历史的创伤需要被记住 但如果成为了好好生活的阻碍 那就还是往前看吧
这些老人们很幸福 有儿女有子孙就行了 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些从未谋面的日本政府的人的道歉 而是不受人打扰的天伦之乐和安详的晚年
里面有一个志愿者 教师职业退休以后 就一直在帮幸存下来的慰安妇打官司 想让日本政府赔偿和道歉 结果30年过去了 什么都没有得到 100多个人只剩22个人活着 他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重来 他不会打扰她们了 不会再浪费时间在过去 会帮助她们好好地过好以后的生活
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如果没有看到你,“二十二”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而现在,这个数字串起了一段段许多人不愿回忆的往事。历史不能遗忘,或许仇恨可以放下,而那些满是伤痛的坑坑洼洼也应该被岁月抚平,因为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也相信,你应该有着更深的含义。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
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世界很美好,一呼一吸都能感受到。玫瑰也带着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它迷人的容颜。生活不曾想过伤害你,那些你遇过的荆棘,都是它与生俱来的,我们理应包容对待,就像生活包容你我的任性一样,陪着我们慢慢成长。漫漫岁月,常回家看看,那个“生根发芽”的地方,那里有期待已久的陪伴!
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从一开始有个少年曾经来过这个自媒体的定位就是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不正经话语表达来观影观人生。但是今天的这部影片少年想暂时抛开定位初衷,来感受这部影片的内容,电影《三十二》和《二十二》的观后感与您分享。
《三十二》和《二十二》同一个导演,同样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故事,二者不同的是《三十二》是2014年美国上映的只有43分钟的短片,写的只是其中一位老人韦绍兰和子女的故事;《二十二》2017年上映的则讲述的是二十二位老人的故事。该照片时电影《南京!南京!》中江一燕的剧照,影片中也有展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的片段,但是她们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截止2014年仅存受害者的故事,虽说是一部院线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纪录片,想起当时有朋友因为想避免心里难受就没去看,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心理,请您不要害怕这部电影,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记录不是为了去憎恨,而是为了不被遗忘!观影时的感受有一点令少年心痛不已,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讲述由于不幸的遭遇,而受到邻里之间的非议和指指点点,对这些人有种深深的失望和厌恶,他们以为遭到轮奸就脏了,不干净了,以至于带有色眼镜看人。本以为老人们会带着仇恨而活,但是观影之后才发现她们才真正做到了“温润岁月,执着善良”。影片中的老人看到日本志愿者带来的日本军人的照片,丝毫没有谩骂,而是微笑着说“他们也胡子掉了”,就像冯小刚的《芳华》中的台词那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能珍惜善良。《二十二》给我们展现的角度不是仇恨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回望的角度,带我们深情凝望着老人们。
组织观看《二十二》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二十二代表什么?一个数字而已。
倒是没有想到,从此以后,这样的一个数字刻在脑海里成了另外一番意义。
一群“慰安妇”的故事,就像电影里面所描述的,“慰安妇”是日本人起的,他们只是一群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强迫成为日本人的“慰安妇”的受害者。
原来“慰安妇”竟然是一个贬义词,可怜自己读了二十年的书,对这个词竟然没有正确的认识。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满满的羞愧,随意才会任由泪水在脸上肆意泛滥。
去电影院以前,别人告诉我这是一个纪录片。上一次看纪录片的时候,还是《冈仁波齐》,一部关于“朝圣”的纪录片,整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潮,就是一群人去朝圣的故事。所以,我以为二十二也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只是客观叙述这些幸存者现在的生活。
不过,这部电影的确也是在叙述生活,但是内里所包含的情绪让人久久不能拔出。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片尾曲唱完了,大家都还没走的一部电影。
L说“好好的一个周末,被一部电影“毁”了”,所以电影结束后,他们几乎讨论了很久关于这个话题。他恨恨的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善待俘虏。
我有一个朋友,她老公说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去日本的,也不同意自己的老婆女儿去。看完电影以后,我开始学会理解她老公了。虽然这些人受伤害跟现在的日本人没有关系,但是这些“慰安妇”完全可以不原谅他们,可以不接受他们。这是他们的权利。
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发现,这些人几乎都选择了原谅。片尾的时候,播了几个老太太的话,有一个老太太说,“希望中国人和日本人永远不要有战争……”里面有一个日本留学生说,没有想到这群老太太对日本人是这样的态度,如果自己遭遇这些事情,恐怕早就选择死亡了。我心想,时光倒回一百年前,选择死亡的肯定也有不少。但是这些选择原谅的人,让一百年后的我们知道他们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
哦,也不对,我们无法想象他们遭受的痛苦。
现在大部分的老太太已经不在世了,即使电影里面画面比较多的几个老太太,现在也几乎都不在了。因为这部电影2014年就在国外上映了的。
以前,当面临“好还是不好”这个争论的时候,我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但是毫无疑问,这不纪录片绝对是一个好电影。
二十二个人,愿意出面的,可以看得出来都是非常非常慈爱的老太太,他们生活有些艰难,有些也跟家人一起颐养天年,他们很满足。但是每每回忆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们眼里除了泪水都是泪水。
比如那个湖北的老奶奶,连自己的家人都从来没有告诉过,这是多么大的痛苦。所以,对他们来说,忘记才是最幸福的吧。不然在人生九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里,被折磨可能早就已经撒手人寰了吧。
有句话广为人知,我们常常因为走得太远而不记得为什么出发。我们常常因为世俗的牵绊而忘记了,为什么能够拥有现在的生活。
上个世纪的事情距离现在其实也就短短的几十年而已,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印记中算不得什么。但是可怕的是,我们活着的人忘却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每每想起这句话,都觉得胆战心惊。自从毕业以后,被日常生活琐事困住,被繁忙的工作困住的我,却是好久好久没有好好思考过了。
所以我常常觉得,七十岁是我觉得自己活得最理想的年纪,如果七十岁之前就离开人世,我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如果七十岁以后还活着,对现在的我来说,这件事情的确是痛苦的。
第四篇: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
整部影片节奏很慢,导演没有刻意的突出苦难。主要是展示奶奶们的日常,听她们讲讲过去的一些事情。奶奶们和普通老人一样,晒晒太阳,养养猫,做做饭,洗洗衣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
“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已经很开心了。”
暑假去看了《二十二》,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二十二指的是二十二名当年被日军侮辱的慰安妇奶奶。电影开拍时中国内地有二十二位奶奶,到上映时却只剩下九位奶奶了。但让我很意外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排场也是少得可怜,我看的是小厅,人却出其的少。
整个纪录片很平静,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暴跳如雷。有的只有那些奶奶的安静和善良,以及她们静静的阐述。她们平和的活着,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明明是沉重如石的过往,她们却慈祥着跟我们诉说;明明是不可磨灭的仇恨,她们却希望我们和平。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里有位奶奶说,她回去以后,丈夫没有嫌弃她,而是对她说你是被强迫的,又不是自愿的,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奶奶的亲人也没有疏远她,更去逼迫她去讲述痛苦的往事,如今奶奶儿孙绕膝,日子过得也舒服。这才是对受害人应有的态度啊。然而在我的身边或是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对于慰安妇奶奶却是鄙视嫌弃的态度,认为这部纪录片也是耻辱的东西。甚至认为《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电影就是靠奶奶们赚钱,毫无意义。
“有些人说说《二十二》的拍摄是去再次揭露老人们的伤疤,但是这是一段历史,是事实,每一个人都要正面面对的历史。老人们也都是自愿拍摄,摄影组对老人们也进行了很多帮助。不得不说,因为《三十二》和《二十二》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到这段历史,去关注到这些幸存的奶奶们。”这是在知乎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十分有理。《二十二》这不纪录片不是怂恿你抡起袖子去揍日本一顿,它并不是让你去恨,而是让你看见这些奶奶的坚强,告诉你们她们都心里还有爱与向往,她们依然善良。从而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让奶奶们得到一个交代。
影片的最后,是一位奶奶的葬礼。奶奶的坟墓由寸草不生,转变成杂草乱生,尽是荒凉。“奶奶们在等待着一个交代。而日本政府在等待着她们死去。”我们能做些什么?唯有努力向学,让中国更加繁荣强大,让日本给奶奶,给世界一个交代。
会有那一天的,一定会。
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昨天是2017年8月15日,7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头件投降,结束了十四年的抗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记得这个日子的人相对来说似乎不是太多,或许人们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是“918勿忘国耻”。8月15日店长很想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恰好想起偶然间看到的《二十二》的宣传,于是立即约上了两个好友,购买了晚上的电影票。
纪录片,一般来说看的人都比较少,排片率普遍较低,有些电影院甚至没有排片,当然电影院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排片也无可厚非。我们所去的电影院在这一天也仅排了一场,22:20开场,99分钟的纪录片看完走出电影院已然是16日。
这是一部结尾没有彩蛋而我仍然坚持到片尾字幕结束的电影。不仅仅是我,放映厅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静静的等着片尾字幕放映结束,才肯离去。我想这更多的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
我曾以为这部纪录片会充满着仇恨和控诉,结果却是意外的平静,只有老人们说着一些让人听不太明白的言语,可这平静之下却藏着无法量化的沉重,看得出来,导演就是在写实,当然纪录片也应该是写实的,影片没有刻意的去卖泪点去煽动观众们的情绪,放映全程,我沉默着,感受到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并没有泪水溢出,可是片尾结束的时候,全黑的屏幕用白字打上了老人说的一些话,眼里夺眶而出,没有一丝防备。店长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在这个时候可否原谅我“不争气”地流了泪呢。
影片介绍说道《二十二》是一部描写慰安妇的纪录片,可整部影片却少有提及那段她们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只是婆婆们如今的生活以及她们对于战争的一些回忆,还有那用风景渲染的恰到好处的氛围。影片末尾,在一座老人的墓上做了特写,冬去春来,白雪皑皑又焕发了盎然的绿意,似乎那段不愿被提及的岁月连同老人所遭受的苦难都被时光埋进了泥土里。
那段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不能忘记的历史,我不是挑起仇日情绪,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仇敌,可是我也不希望这段历史被淡忘。时至今日,日本政府还没能给老人们一个说法、一个道歉,而到2014年,这些老人还剩下22人,纪录片送审前只剩9人,前几日(8月13日)又是一位老人离去,目前仅剩8人在世,他们年事已高或许这辈子他们都等不到这个道歉了。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妄图抹掉历史长卷上的.污点,但历史就是历史,总会有人铭记。
有人问店长,这部电影好看吗?我只想说,纪录片无关好看不好看,她不是用来取悦观众的存在,如果你愿意走进电影院去铭记一段你身为中国人该铭记的历史,如果你愿意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你就去吧,不然去了也只是不知影片所云,哈欠连连。
一些人认为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或许吧,他没有《三十二》的艺术手法,可这部片子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社会意义,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资料来明白战争带给一个民族的伤痛,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那三十万遇难的同胞,却有多少人知道二十万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同胞们呢,如果没有这些纪录片或许我们真的会淡忘掉慰安妇的存在。要知道,当代青少年对日本侵略者的印象都快被抗日神剧给扭曲了,我们需要写实以正视听。当然,店长知道这对婆婆们很残忍,要拍摄这样的纪录片必定会触及到她们难以启齿的那段岁月,影片结束的时候小狒(店长的朋友)说:“是不是不该拍这部片子,婆婆们太可怜了,我都不忍心了。”店长瞬间内疚起来,是啊,我们是铭记了历史,可对老人们却是二次伤害,直到现在店长的内心还是矛盾不已。
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假的,我们不是她们,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根本不能体会到那段黑暗岁月他们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有人说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其实时间不能淡忘一切,能淡忘的只有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其他的只能埋藏,当某天有人再提及这些埋藏的东西还是会喷涌而出,有些老人看似对生活的苦难报之以歌,可这报之以歌背后是不是伪装的保护色?不希望再有人去打扰、去提及。
店长最害怕的不是人们不了解历史,而是因为不了解历史就当历史没有发生过。春上村树先生在他的新书《骑士团长杀人事件》中提及了南京大屠杀,许多的日本人包括他自己的一些忠实读者对他发起了语言攻击,认为他是在讨好中国。这很可怕的,国家机器的洗脑能力之强,令人畏惧,历史被无声的篡改了,只有少数的人还清楚真相,其他人当做从未发生。老人们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再不提及,或许在我们这代人又或者下代人的记忆力便不存在了吧。
店长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内心所想,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度,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而感到庆幸,感激那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的付出便没有如今强大的祖国,慰安妇的存在让我们我们正视历史,更好的面向未来。
现在的我彻夜难眠,遂写下了这篇观后感,至此,泪如雨下。
如果有条件,我希望朋友们能到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纪录片,用99分钟去铭记这段历史,要知道“你们能来看阿婆,阿婆很高兴。”
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人,生来就苦,不是这样苦,就是那样苦。而对于慰安妇,这样特殊的群体,命途格外多舛。这是我在豆瓣上写的第一篇影评,送给自己。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纪录片,二十二。左边坐了一家人,大概是60岁上下的中老年,右边坐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而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或许对我来讲,这种没有剧情的纪录片也确实适合我自己一个人静静观看。
影片讲的是当年曾做过慰安妇的幸存者现在的生活,于2014年拍摄,当时还有22个人,如今2017年公映,只剩下8个。她们大多上个世纪20年代生人,如今都年过90。时间对于年轻的人可以大把挥霍,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却弥足珍贵。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每一天清晨,她们从睡梦中醒来都是上天的恩赐。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可他们有共同的悲惨过去。她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如此知足,并心怀感恩。她们不希望被打扰。
过去,曾有一个年轻人,看她们日子过得不容易,希望搜集一些她们的资料,使她们的处境可以得到关注,为她们讨回公道,并争取一些抚恤金。现在看来,那个已不年轻的男人自己回忆说,当年还是年轻,想法还是单纯。他现在领悟意识到,公道自在人心,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正名”。相比之下,由于过去经历的被曝光,倒是给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不少没必要的烦恼。而争取到的那点钱,造成周围乡亲邻居的议论,比他们现面临生活压力大得多。
如今生命的烛火,已接近燃尽,而她们的记忆,也随着逐渐暗淡的生命之光,变得模糊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糊涂,反而难得糊涂。他们恨当年凌辱过他们的日本兵吗?当然恨。可那个日本留学生把当年二战日本军人现在的照片拿给她们看时,她们却笑了,“哈哈。原来这些人也老了,没有胡子了”。(他们记忆中的日本军人是留胡须的)。
其实,人的年纪,大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灵魂真的可以飞升到另外一个层次,肉体已经不足以跟上他们的精神。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常听到,“身体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而随着时光流逝。机体逐渐老去,而精神却在生活的打磨下,愈见光辉。这一次,她们选择了原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们选择用爱去化解伤痛的过去。她们的人生如莲花,出自淤泥,历经磨难,最终却选择绽放,把芬芳洒留给人间。
有人说,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驱散苦难黑暗。我想,一个始终活在过去,心怀怨恨的人一定不可能如此平和的走到90岁。正是因为他们遭遇超过常人的苦难,使她们更加珍惜生命。她们将苦难转化为爱,去爱生活,爱祖国,爱她们的孩子,也爱她们自己,她们自立自强,不曾放弃,与时间争高下,亦是因为对这人世间爱的深沉。
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人,生来就苦,不是这样苦,就是那样苦。而对于慰安妇,这样特殊的群体,命途格外多舛。这是我在豆瓣上写的第一篇影评,送给自己。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纪录片,二十二。左边坐了一家人,大概是60岁上下的中老年,右边坐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而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或许对我来讲,这种没有剧情的纪录片也确实适合我自己一个人静静观看。
影片讲的是当年曾做过慰安妇的幸存者现在的生活,于2014年拍摄,当时还有22个人,如今2017年公映,只剩下8个。她们大多上个世纪20年代生人,如今都年过90。时间对于年轻的人可以大把挥霍,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却弥足珍贵。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每一天清晨,她们从睡梦中醒来都是上天的恩赐。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可他们有共同的悲惨过去。她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如此知足,并心怀感恩。她们不希望被打扰。
过去,曾有一个年轻人,看她们日子过得不容易,希望搜集一些她们的资料,使她们的处境可以得到关注,为她们讨回公道,并争取一些抚恤金。现在看来,那个已不年轻的男人自己回忆说,当年还是年轻,想法还是单纯。他现在领悟意识到,公道自在人心,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正名”。相比之下,由于过去经历的被曝光,倒是给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不少没必要的烦恼。而争取到的那点钱,造成周围乡亲邻居的议论,比他们现面临生活压力大得多。
如今生命的烛火,已接近燃尽,而她们的记忆,也随着逐渐暗淡的生命之光,变得模糊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糊涂,反而难得糊涂。他们恨当年凌辱过他们的日本兵吗?当然恨。可那个日本留学生把当年二战日本军人现在的照片拿给她们看时,她们却笑了,“哈哈。原来这些人也老了,没有胡子了”。(他们记忆中的日本军人是留胡须的)。
其实,人的年纪,大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灵魂真的可以飞升到另外一个层次,肉体已经不足以跟上他们的精神。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常听到,“身体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而随着时光流逝。机体逐渐老去,而精神却在生活的打磨下,愈见光辉。这一次,她们选择了原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们选择用爱去化解伤痛的过去。她们的人生如莲花,出自淤泥,历经磨难,最终却选择绽放,把芬芳洒留给人间。
有人说,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驱散苦难黑暗。我想,一个始终活在过去,心怀怨恨的人一定不可能如此平和的走到90岁。正是因为他们遭遇超过常人的苦难,使她们更加珍惜生命。她们将苦难转化为爱,去爱生活,爱祖国,爱她们的孩子,也爱她们自己,她们自立自强,不曾放弃,与时间争高下,亦是因为对这人世间爱的深沉。
青少年观《二十二》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第五篇:观《二十二》心得体会
同一个导演,同样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受害者,现在幸存者的生活的故事,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别人告知我是一部记录片,我也以为是这些普通的记录片一样,她们大多上个世纪20年代人,如今都年过90。整部影片很平静,没有撕心裂肺,这样特殊的群体,命途格外多舛。这部电影的导演带给我们的人文情怀,他说:“在采访中,我们只会去问与历史事件有关的问题,尽量不让阿婆们回忆那段屈辱的记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一 把我们连起来
几个月前,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有一部纪录片为了能够在全国院线发行公映而在众筹,于是详细看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情况介绍,当知道这是一部记录国内 “慰安妇”生活状态的影片时,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众筹。(这个特定的词汇如此扎眼,但我想了半天却无法用这个日文词以外的词汇代替它)。
众筹发起方特别提示会在影片片尾将捐助超过一定数额的捐助人姓名名单发布,以示感谢。
我没有将自己的姓名留在捐助回执上。
我想一定有无数人和我一样,支持这部电影,支持这些战争的受害者,是自然而然的,我们情愿不留下姓名,默默的记住和祭奠那些沉重。
原本我也没打算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觉得可能会太难过太沉重。这几天知道了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为电影自发宣传,突然觉得好感动,也想知道那些愿意将自己和电影一起留下来的那些正直好人们的名字。。
而当我真正在影院的灯光亮起来以后,站在幕布前看着密密麻麻的无数的名字慢慢向上滚动的时候,我的汗毛竖立,眼泪比影片播放的时候还多。。
二 奶奶们说忘记了
在进电影院之前,好友发消息给我说“你看电影不要太压抑了哈,不然纸巾不够用。。”
其实整部电影安静而平和,没有刻意的煽情,更没有人物本身很少的语言以外的冗长描述。就好像夏日乘凉时,边打扇边和院子里的老人谈谈说说,没有计划好的剧本,也没有什么预想达到的效果。
想说说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我印象深刻的三位奶奶。(我愿意以奶奶称呼她们,再加上她们如今生活的地方,她们的名字留给史书记载,对于我们来说她们都是奶奶。)。
(1)恩仇何所记?
泪点低的我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湖北奶奶。这位出生于当时的南朝鲜,因战乱逃难来到中国的奶奶,后被同是当时南朝鲜人的同胞诱骗去了日本人的慰安所;再后来她给自己改了姓名,她说她爱毛主席感谢毛主席,所以她从此姓毛;和平后因为不是中国人曾被误会是日本人而遭受非议,她却领养了一位孤儿;晚年含饴弄孙,拒绝了韩国志愿者邀她回乡的好意,坐在弄堂里和任何一位街坊奶奶都没有什么区别。。
她的恩,她的仇,该如何记住?她说,记不清了,不讲了。然而,当她笑说自己老了“废了”的时候,女儿说你还会唱歌啊;当奶奶含混着发音,温柔的唱起《阿里郎》,就仿佛她怀中正抱着轻轻哄睡的婴孩微微晃动。。那情深而遥远的儿时的歌,对她来说是苦难和清甜混合五味调制的鸡尾酒吧?不敢多喝,会醉会上瘾。
我的眼泪在奶奶的歌声里无法停住,这位奶奶的豁达超越了时间,甚至超越了恩仇。我无法知道她内心是怎样的一种平静才能哼唱出这样的歌声让人动容,也不知道韩国的志愿者们是否有牵着奶奶的手一起唱过这首歌。
我没办法准确表达为什么我会流泪,是哀怨?仇恨?或感动?无法说清。
我只知道我愿意听奶奶唱唱歌,然后听她说,忘记了,记不清。。
(2)战斗的意志不忘
海南奶奶是一位战士。即便是耄耋之年住在敬老院里,讲话仍然干脆利落,谈起当年自己拿枪抗战的事情精神矍铄。偶尔也如寻常爷爷奶奶们一样犯点儿糊涂,在意的是自己的勋章有没有被偷走。。
她是坚强的,充满着向侵略者斗争到底的意志,生活的磨难也没有也不能把她打倒,她曾是一位战士,她如今还是一位战士,她说,“我的事情,国家知道。。”
海南奶奶没有让我流泪,反而让我觉得充满了力量,我敬佩这位奶奶。
(3)猫猫和孩子们的奶奶
这个山西奶奶算是和观众说话比较多的一位,她有一位好儿媳。奶奶说十七岁以后没有对人讲起过往事,纪录片的团队来看她好几次她也没有讲实情,现在讲一点过去算是为自己出口气一样的。。儿媳说奶奶经历过什么我们无法想象,但是我们尽量不去触碰那些,我们尽量让她晚年开心幸福。
奶奶喂需要帮助的猫猫,奶奶会煮食物分给孩子们吃,奶奶和猫猫们说话,奶奶和孩子们玩耍。。
愿,善良如猫猫,愿,善待如孩童,围绕奶奶长不倦。
三 无言不是无声
纪录片团队是体贴的,奶奶们不说,他们便不问。后辈们是善良的,奶奶们说忘记了,他们便尽力呵护着日常。观众们是诚恳的,和奶奶们保持着一样的平静,听她们娓娓道来或陪着她们默默流泪。。
这部电影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特别的一部关于那场抗战的影片,没有血腥刺激的镜头,没有残酷的史料数据,没有同仇敌忾的愤怒,没有痛哭流涕的倾诉,甚至没有一点儿视角色彩。
然而,我们的相对无言是沉默吗?当然不是。我们用平实记录的方式铭记战争使人扭曲丑陋;我们祭奠生命的无辜陨落来控诉加害者的无耻罪恶。
或许历史从来就是如此平静无声,却无人能有力量将其抹去;就像河流的每一滴水他们不曾被记录有自己的故事,但他们不但汇成了大海,更流进了我们被河水滋养的世世代代人的血液里,骨子里。。轰隆隆的响彻脑海,响彻时空。。
奶奶们遍尝人间况味,归于平静安宁,她们如此珍视的平静安宁,不正是冥冥中给予她们的安慰与体恤么?
那么,就让奶奶们忘记吧,就让我们后辈来记住吧。
四 千言万语说不出
从观影伊始到写了近两千字的此刻,我的心一直没有平静,甚至在回程的地铁里几次红了眼睛,我无法将自己从骨血里反应出来的感受尽数表达于书面。
身为东北人,对于那场苦难的记忆印记不是来源于书本或说教,或许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每一颗粮食,每一叶蔬菜,每一个果子,每一口泉水,都告诉过我们那场过去。
我们不敢忘记。
五 代表我自己
今天我看的是午后的场次,截至开场大约有一半的座位还空着。我想那一半的空位是很多像我一样害怕流泪害怕情绪失控的人们不敢来看。
其实不用担心:电影的节奏平稳,人物亲切平和,摄影不炫技,音乐不突兀。。如我这篇观后感一样不刺激。
最后仅代表我自己感谢所有为这部电影努力过的人,也感谢奶奶们愿意和我们说说话,感谢奶奶们身边的人和那些韩国、日本的志愿者们。
这篇观后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只想向以上感谢的人做一点观影后的反馈,表达一点心意,为纪录片《二十二》站台打call,为奶奶们加油。
祝,世界和平。
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二十二》,作为中国第一部获得龙标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于8月14日,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上映。关于“慰安妇”这个词,笔者曾在各种历史书籍、影视剧中知晓一二,直到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才真正了解到这样一个群体,所思所感,不禁想用这颤抖的笔尖记录下来。
整部电影没有旁白,没有叙事,没有刻意渲染故事性,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个人感觉更像是一档亲切的访谈节目。这些老人,就好像我们的奶奶和外婆那样普通的人,有的子孙满堂,有的孤苦无依,有被丈夫嫌弃,生下来的日本孩子终身无法取妻,有喂养野猫,陪孩子看电视,生活乐观满足的老人……片中有位老奶奶说希望中日友好,否则一直打仗的话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面对自己遭遇的罪行,漫长的岁月中,从痛苦到坦然,她的语言如此朴实,却字字铿锵,受难的人已经放下,而犯下罪行的人至今没有道歉。
当影片结束时,很多观众似乎还都沉浸在电影中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席,伴随着片尾曲《九重山》的悠扬悲怆的旋律,人们都默契的保持着沉默,仿佛此刻正在进行一场告别仪式,我也盯着银幕上滚动的致谢字幕,脑海中浮现出几个数字,二十万、二十二、八,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已渐渐离去,就像片中的那位脸满是褶皱,眼窝深陷,眉毛和睫毛都已掉光,走路时迟缓的撇着一双小脚的阿开婆婆,那位总是坐在门口不愿说话的老婆婆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最终,这个数字会变为零。
全篇娓娓道来,尽量以一种平静的姿态为观众展现“慰安妇”这个群体的现状,没有偏激浓烈的爱国主义和国家仇恨情绪,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我更加深切认识到,当今这个和平年代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别让历史就此沉默!
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昨天是2017年8月15日,7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头件投降,结束了十四年的抗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记得这个日子的人相对来说似乎不是太多,或许人们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是“918勿忘国耻”。8月15日店长很想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恰好想起偶然间看到的《二十二》的宣传,于是立即约上了两个好友,购买了晚上的电影票。
纪录片,一般来说看的人都比较少,排片率普遍较低,有些电影院甚至没有排片,当然电影院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排片也无可厚非。我们所去的电影院在这一天也仅排了一场,22:20开场,99分钟的纪录片看完走出电影院已然是16日。
这是一部结尾没有彩蛋而我仍然坚持到片尾字幕结束的电影。不仅仅是我,放映厅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静静的等着片尾字幕放映结束,才肯离去。我想这更多的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
我曾以为这部纪录片会充满着仇恨和控诉,结果却是意外的平静,只有老人们说着一些让人听不太明白的言语,可这平静之下却藏着无法量化的沉重,看得出来,导演就是在写实,当然纪录片也应该是写实的,影片没有刻意的去卖泪点去煽动观众们的情绪,放映全程,我沉默着,感受到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并没有泪水溢出,可是片尾结束的时候,全黑的屏幕用白字打上了老人说的一些话,眼里夺眶而出,没有一丝防备。店长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在这个时候可否原谅我“不争气”地流了泪呢。
影片介绍说道《二十二》是一部描写慰安妇的纪录片,可整部影片却少有提及那段她们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只是婆婆们如今的生活以及她们对于战争的一些回忆,还有那用风景渲染的恰到好处的氛围。影片末尾,在一座老人的墓上做了特写,冬去春来,白雪皑皑又焕发了盎然的绿意,似乎那段不愿被提及的岁月连同老人所遭受的苦难都被时光埋进了泥土里。
那段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不能忘记的历史,我不是挑起仇日情绪,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仇敌,可是我也不希望这段历史被淡忘。时至今日,日本政府还没能给老人们一个说法、一个道歉,而到2014年,这些老人还剩下22人,纪录片送审前只剩9人,前几日(8月13日)又是一位老人离去,目前仅剩8人在世,他们年事已高或许这辈子他们都等不到这个道歉了。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妄图抹掉历史长卷上的污点,但历史就是历史,总会有人铭记。
有人问店长,这部电影好看吗?我只想说,纪录片无关好看不好看,她不是用来取悦观众的存在,如果你愿意走进电影院去铭记一段你身为中国人该铭记的历史,如果你愿意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你就去吧,不然去了也只是不知影片所云,哈欠连连。
一些人认为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或许吧,他没有《三十二》的艺术手法,可这部片子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社会意义,我们需要通过这些资料来明白战争带给一个民族的伤痛,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那三十万遇难的同胞,却有多少人知道二十万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同胞们呢,如果没有这些纪录片或许我们真的会淡忘掉慰安妇的存在。要知道,当代青少年对日本侵略者的印象都快被抗日神剧给扭曲了,我们需要写实以正视听。当然,店长知道这对婆婆们很残忍,要拍摄这样的纪录片必定会触及到她们难以启齿的那段岁月,影片结束的时候小狒(店长的朋友)说:“是不是不该拍这部片子,婆婆们太可怜了,我都不忍心了。”店长瞬间内疚起来,是啊,我们是铭记了历史,可对老人们却是二次伤害,直到现在店长的内心还是矛盾不已。
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假的,我们不是她们,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根本不能体会到那段黑暗岁月他们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有人说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其实时间不能淡忘一切,能淡忘的只有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其他的只能埋藏,当某天有人再提及这些埋藏的东西还是会喷涌而出,有些老人看似对生活的苦难报之以歌,可这报之以歌背后是不是伪装的保护色?不希望再有人去打扰、去提及。
店长最害怕的不是人们不了解历史,而是因为不了解历史就当历史没有发生过。春上村树先生在他的新书《骑士团长杀人事件》中提及了南京大屠杀,许多的日本人包括他自己的一些忠实读者对他发起了语言攻击,认为他是在讨好中国。这很可怕的,国家机器的洗脑能力之强,令人畏惧,历史被无声的篡改了,只有少数的人还清楚真相,其他人当做从未发生。老人们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再不提及,或许在我们这代人又或者下代人的记忆力便不存在了吧。
店长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内心所想,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度,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而感到庆幸,感激那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的付出便没有如今强大的祖国,慰安妇的存在让我们我们正视历史,更好的面向未来。
现在的我彻夜难眠,遂写下了这篇观后感,至此,泪如雨下。
如果有条件,我希望朋友们能到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纪录片,用99分钟去铭记这段历史,要知道“你们能来看阿婆,阿婆很高兴。”
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作为一名90后的我,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慰安妇”这个词,而且也知道那段历史对于亚太地区的女性来说是劫难,也是屈辱,可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她们的样子,她们的生活,看她们如何度过劫难后的漫长岁月。
8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下班后,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纪录片《二十二》。虽然《二十二》在现如今铺天盖地的奇幻、喜剧、爱情片里显得苍白、无趣、茕茕孑立,寥寥无几的宣传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孤寂,但电影背后的事件和人物是值得关注的。
曾经我看过一个报道,韩国由民众众筹拍摄了慰安妇主题电影《鬼乡》,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贯穿始终,悲情而温暖。现如今,中国首次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特殊的人群,可悲的是,电影拍摄时的22位老人,到电影上映时,减少到了8位,这个数字什么时候会降为零,要等到什么时候再来回顾这段历史?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说这句话的是今年97岁的韦绍兰,1944年,她被日军掳到慰安所,3个月后才逃出来,回到家的时候,丈夫第一句话是,你还晓得回来啊,3个月来没流一滴泪的她这一刻哭了。婆婆却说,不是她学坏,是日本人在山头捉到她的。1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想死,喝农药,被邻居救下来,还是婆婆劝她,死什么,不管是男孩、女孩,生下来。1945年,她生下儿子罗善学,这个孩子从小被人指着骂日本人,谈过6个对象,但最终因为他的日本人后代的身份,没人愿意嫁给他,终身未娶。
将来会怎样?
罗善学说:以后病了没人端水,就喝药去死。
韦绍兰却讲,“我还没有活够,这个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留下命来看。”
比起回忆那段悲惨的往事,韦绍兰更愿意讲自己还是姑娘家时候的日子,上山放牛,唱山歌,歌词是这样的: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天上下雨路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每当讲到这段,她的脸上总浮现出令人揪痛的笑容。
正片加字幕,总共99分钟。这段时间里,没有指责,没有仇恨,电影院里安静极了,隐隐约约能听见有人啜泣。我想大家跟我一样,更多的是愧疚吧,因为觉得残忍,虽然知道有这段历史,有这么一群人,却忽视他们的存在。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遗忘就等于背叛。如今,留给我们去看看她们的时间更紧迫了,有一群不愿承认历史的人正在等待着她们死去。对她们,历史不曾以温柔相待,但她们却用温柔融化了岁月。
观《二十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电影没开场前,影院小厅里仅有两个人,开场后十分钟,陆续来了十来个人,最后终于来了三名男观众。看这部纪录片的,女性居多。
没看影片之前,一直忐忑,怕故事呈现得太过沉重,没想到导演避开了直揭历史,只是讲述了七十年之后,这些仅存的受害者晚年的日常生活。镜头不可谓不平静,情感不可谓不克制。对于这些风烛残年,曾经饱受伤害的老妇人,曾经的伤痛依然一提就难过,真怕一提起,就会像一阵风一样吹灭她们的生命之烛。导演郭柯在另外的采访中说,让她们讲述曾经的遭遇,实在是太残酷了。
是的,历史已经过去。她们在蹂躏中忍了过来,在伤害中挺了下来。七十年多前,让中国人饱受欺凌的战争烟消云散了,她们活下来了,又死去了,在长满青草的土塚中,谁还会记得她们,谁还会记得这段历史呢?在日后奔息的历史中,这个民族那个时期的20万女性的遭遇,对这个民族意味这什么呢?甚至来一下更残酷的漫思,历史还会重演吗?那些禽兽和恶魔,用刀枪,用残暴,用兽欲,事后仅仅冠之以战争的罪名,抹煞历史,用沉默和拖延的态度对待这段史实。这不是被侵略民族的耻辱,不是被侵略国受害女性的耻辱,恰恰是侵略国之民族的耻辱,是他们民族生存史中永远的污点。难道他们不知吗?
纪录片中,一位曾经的受害者说道,希望中日长久友好,不要再打仗了,因为那会死很多人。只有经历过战争伤亡的人,才会有如此对和平的祈愿吧?在郭柯的另一个短片《三十二》中,一位老人说,现在这个世界如此红红火火,为什么不好好活下去呢?吃不饱可以慢慢来。和平多么珍贵?曾经饱受侵害的人,可以原谅那些战争罪犯,可是我们这些仅仅听了她们的讲述,完全感受不到她们伤痛的后辈,该怎样做呢?
纪录片中,一位志愿者称,他有些后悔打扰了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在经历了十几年与日本政府的交涉,经历了起诉无果的境况后,内心有些惆怅。截止到影片上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害的,当做慰安妇的曾经的受害者,在中国仅存8人。
纪录片解释了“慰安妇”这个名字的由来。在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的法律途径中,志愿者被迫对这群受害者称呼为“慰安妇”。我想这是一个关于称谓的非常可贵的揭示和提示,我辈及后辈当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和日本本民族的“慰安妇”相混淆——这是一个严肃的概念问题,是被日本人掩饰和冠冕的名词,是对被害他族伤痛的抹煞和文过饰非。
有人称纪录片过于平淡,甚至有人去探究它的拍摄技艺,而其实能记录下来,本身便是价值,它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影像刺激,是交流和关注。再一次提起导演拍摄的心路——揭露她们的伤痛是残酷的。面对活生生的经历者,面对风烛残年的老人,这是最人性,最隐忍的表达。罪恶即是罪恶本身,无任何开脱的理由;历史即是历史本身,任何宽容、沉默都抹煞不了它曾经存在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