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2019年观看《攀登者》电影感悟心得_《攀登者》观后有感五篇范文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81-653468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8-24 06:04: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9年观看《攀登者》电影感悟心得_《攀登者》观后有感

2019年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电影取材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1】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19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2】

吴京大概是近几年国内风头最盛的演员之一,他最新的电影《攀登者》定档在9月30日,国庆的前一天,从这个日期不难看出,这又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作品。

可能会有人有种“审美疲劳”的想法,甚至也会有些人对此产生厌烦:“就不能换个花样吗?”。到底吴京还值不值得期待,我想很多人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对于很多创作者或者演员来说,他们内心是有一种既定的情怀的,即使对于吴京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去看一看吴京这二十多年都拍了哪些戏,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吴京在“拼”这件事上,竟然如此的痴迷。

所有去处,皆有来路。

因为一个人的现在是他过去的总和,你若是清楚的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便不难理解他的现在。

记得年初《流浪地球》获得不俗票房的时候,我在豆瓣上看到更多的是嗤之以鼻,虽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在最终将豆瓣评分拉得太低,但还是能看出几分对于国产大片的挑剔,甚至对于国产电影向前进步的不屑和猜疑。

即使吴京在其中戏份并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还是一大票人冲着这个名字去恶意打了一星。OK,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会在电影没上映前,就因为一个演员去评断一部电影,我觉得并不是明智的。

其实我个人对主旋律片并没有太大的热衷,之所以会期待这次的《攀登者》,是因为整个演员和制作班底是值得期待的,除开吴京,还有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等,以及成龙友情出演,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华语电影的质量保证;而导演李仁港,更是擅长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剧情更具有合理性和信服度。

《攀登者》不像《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那样去致敬那些早已名垂青史的人物和事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我期待的是在如今大时代下那些普通人挑战极限的这个选取视角,到底会有如何的不同。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如何为我们赢下半座珠穆朗玛峰。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彼时新生的中国,一举一动都关乎民族尊严,这样一来,中国人登顶珠峰便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从1955年开始,中国的珠峰登山队从筹备到登顶一共用时5年,期间经历了重重波折、天灾人祸,终于在体力,补给,氧气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于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北坡登顶的登山队。

当王富洲把记录登顶时间的纸条连同队员们的信仰一起,放在峰顶的碎石下的那一刻,中国也正式拥有了边界谈判的底气。

1961年10月5日,中国正式和尼泊尔签署边界条约:珠穆朗玛峰北坡主权归中国所有。

15年后,中国登山队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而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我想知道这些真实是要如何通过《攀登者》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它记录着那些先行者的牺牲。

依靠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自己国家真实发生或期许美好的未来,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果真能将这些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震撼让我们身临其境,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们想在电影里看见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行星发动机——而不是戴眼镜的黄皮肤nerd,拖着辫子的傅满洲,和穿着旗袍的眯眯眼女人——但这一切,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才可以。

这种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就是最大的话语权。

我想,《攀登者》值得被期待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3】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4】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5】

因为影片还没上映,我就简介、演员表等看了下,先说我不是吴京粉,只是路人一枚。个人觉得,这部会是烂片的可能性不大,最差也在3星左右。

首先,这部影片演职员阵容强大,从导演李仁港来说,就是拍动作电影的大咖,从黄飞鸿到黑侠等,出过不少好片;演员上,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还有胡歌、井柏然等,都算是实力演员,所以表演和拍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其次,内容虽然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表面上像是运动电影,其实内在层面关乎多个维度,第一是主权问题,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我相信电影中最燃的一幕会是攀登者们将国旗插上世界之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xg问题激荡的当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第二是突破自我的维度,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自我,更何况攀登世界之巅这种极限运动,如何克服各种艰难,实现人类自我突破,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再者,个人觉得这片子还适合公路片的爱好者看看,珠穆朗玛峰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象条件,电影如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美和危险,主角们在这段旅程中获得怎样的成长等,这些也都是让人期待的。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影片有不少看点,肯定不会是差评,能不能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不好说,就希望不要拍得太平庸就好。

第二篇:爱国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500字_《攀登者》心得感悟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19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三篇: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_观看《攀登者》感悟心得

2019年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电影取材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1】

今年国庆上映的,吴京主演的《攀登者》人物特辑已经出来了。

吴京版的人物特辑。

从不到2分钟的视频简介中,看出来一群演员为了演好这部电影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对于吴京来说,更是非常大的考验。

旁观者演员们,胡歌、张译、章子怡都夸吴京非常敬业,在用真感情去演戏。

从剪辑的片段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确实一些镜头真的让人振奋。

吴京的感情非常饱满,非常充足,有一幕吴京低着头,看完甚至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一场登山者的荣耀,这是一场人生的战争。

很多人也为了攀登珠峰奉上了自己的生命。

而吴京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攀爬的动作,有很多跳跃,这让他本来就受伤的腿伤情更加严重了。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为吴京的敬业精神而深受感动。

不过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吴京也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

吴京说,作为武打演员,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伤痛是可耻的。

他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来说,这些伤痛都是难免的。

如果刻意向别人来炫耀受伤,则是一种有点矫情的行为。

特别丢脸!

而现在吴京也在《攀登者》的个人专辑中大秀自己受伤的腿。

将近两分钟,有很大一部分都在讲述自己的受伤和不容易。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吴京这样的行为呢?

这是不是所谓的双标呢?

为什么不喜欢向别人展示受伤的同时,还要一直在媒体前展示自己的伤痛呢?

还是说在镜头前跟观众展示自己的伤痛其实是有程度区分的呢。

例如像蔡徐坤那样的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受伤的手指就不应该;

但是像吴京这样的伤痛,这种程度的腿伤就是可以做宣传的呢?

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呢?

从吴京的个人特辑来看,其实关于章子怡的镜头真的特别少。

感觉大家主演们都挺平均的,后期也会给到一定的镜头。

但是章子怡除了开场的夸赞吴京的一句——“他真的是带着激情在演戏!”

就没有别的镜头了,还有后期的一个非常快速,不到一秒钟的一个转场。

看了章子怡这么简短的镜头,整个加起来都不到10秒钟。

十分让人担心后期的章子怡是不是没什么戏份啊?

章子怡在这部片中,会只是一个小花瓶的配角吗?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2】

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

在梦想中,我愿付出一切。

哪怕是生命。

同样是60年代,中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9月30号必看好片。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

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

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

这是挑战人类极限。

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

挺近珠峰…

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

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

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

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

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

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

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

干就干到底…

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

珠峰环境非常恶劣。

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

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

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

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

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

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

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

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

北面简直是地狱。

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

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

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

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

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

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这种豪迈谁能比…

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登珠峰也要有计划。

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

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

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

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

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

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

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

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

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

难度可想而知…

山上天气风云突变。

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

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

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

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

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

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

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

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

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

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

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

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

8000少四分之一。

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

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

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

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

他们轻装上阵…

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

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

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

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

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

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

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

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

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

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

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

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

队友非常惊讶…

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

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

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

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

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

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

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

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

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

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

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

怎么办?就这样放弃?

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

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

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

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

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

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

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

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

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

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

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

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

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

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

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

氧气已经没有多少…

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

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

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

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

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

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

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

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

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

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

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

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

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

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

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

我们继续向前…

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

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

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

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

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

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

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

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

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

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

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

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

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

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

我找到一组数据。

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

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

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

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

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

后勤小费2-5千元。

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

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

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

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

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

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

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

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

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

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

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

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

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

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

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

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

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

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3】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4】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5】

因为影片还没上映,我就简介、演员表等看了下,先说我不是吴京粉,只是路人一枚。个人觉得,这部会是烂片的可能性不大,最差也在3星左右。

首先,这部影片演职员阵容强大,从导演李仁港来说,就是拍动作电影的大咖,从黄飞鸿到黑侠等,出过不少好片;演员上,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还有胡歌、井柏然等,都算是实力演员,所以表演和拍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其次,内容虽然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表面上像是运动电影,其实内在层面关乎多个维度,第一是主权问题,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我相信电影中最燃的一幕会是攀登者们将国旗插上世界之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xg问题激荡的当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第二是突破自我的维度,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自我,更何况攀登世界之巅这种极限运动,如何克服各种艰难,实现人类自我突破,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再者,个人觉得这片子还适合公路片的爱好者看看,珠穆朗玛峰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象条件,电影如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美和危险,主角们在这段旅程中获得怎样的成长等,这些也都是让人期待的。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影片有不少看点,肯定不会是差评,能不能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不好说,就希望不要拍得太平庸就好。

第四篇:《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悟及点评影评最新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19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影片情节感人,壮丽的雪山景色,特技效果震撼,特别是许多俯拍的悬崖峭壁镜头,恐高症患者只怕会当场死去。登山过程中频频遭遇暴风,冰裂,雪崩等致命危机,多次命悬一线,充满了严酷的现实与生死的挑战,让人跟着不断神情紧张。

原本我以为是那种单纯的热血励志爽片,强行主旋律,其实不是,没有一味歌颂胜利那么肤浅。

故事基本分为几条线,吴京章子怡的爱情线,吴京张译的兄弟线,还有张译井柏然的前后辈的情感。有冲突,矛盾和爆发,有两代攀登者多年后再次面对同样的处境,选兄弟还是选相机这一残酷问题时做出不同的选择,体现出关于个人情感和家国信仰的取舍。

当然缺点也是有一些,我感觉可能时长原因,前面一直展现各种困难和不同人的牺牲,结尾登顶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某些画面声音和口型对不上,看得有点别扭。至于很多人吐槽导演不行,我觉得见仁见智吧,还没看过怎么能有成见呢。

最后字幕的地方有彩蛋,一定不要错过。放出的是当年真实登山者的影像,有许多和影片中一样的场景,看得出还原得比较真实。

里面的人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带,全都嘴唇干裂,脸庞黝黑堪比黑煤球(我这样说不太好,但确实是),但是眼神明亮,笑容质朴,他们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魅力,纯粹,执着,勇于牺牲。那些真实场面丝毫不亚于电影带给人的震撼。

也许在历史的限定背景下,在那个特殊年代艰难时期,的确有”当惊世界殊“的气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过于遥远而疏离,甚至不敢相信,但恰恰是这些故事要让年轻人看见的理由,它让大家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人如何用血肉之躯迎战狂风暴雪,一步步站上世界之巅。

中国是一个具有攀登精神的民族,何为攀登者,那是一种不屈从命运的力量,新中国70年,我们国家一代代的中国人,都是在这种力量支撑下,前赴后继有了一批又一批的攀登者,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还有就是集体团结的精神,1960年和1975年两度登上珠峰的英雄,他们的背后何止千百人的努力,第二次登山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有测绘,气象,后勤,摄像等等多个部门的保障,这里没有个人英雄,而是背负了国家使命,凝聚了集体力量的勇士。

山就在那儿,只管继续攀登吧。

章子怡在片中挺出彩的,演技依旧炉火纯青,面对风雪的洗礼依然英姿飒爽,非常能吃苦。吴京跟她告白的那场戏,既文艺又浪漫,她死的时候是很大的泪点。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9相关文章:

1.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优秀5篇

2.2019《攀登者》优秀电影观后感5篇范文

3.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4.《攀登者》观后感精彩影评

5.2019吴京《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

第五篇: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_《攀登者》观后感_观《攀登者》有感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是今年“国庆档”最让人期待的三部大片。这三部电影都是在9月30日上映,而且都是由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主题宏大、剧情引人入胜,幕后制作班底以及演员阵容也都很强大,可以说实力不相上下,共同造就了今年这个“史上最强国庆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攀登者》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2019《攀登者》观后感

“我在这儿守了十三年,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日前,电影《攀登者》发布预告片张译版人物预告片。短短一分十七秒,张译扮演的曲松林有坚守13年的委屈,有面对队友牺牲的担当,“如果你又想哭,可是你忍住了,这可能是一个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有面对珠峰的勇气,“就算你让一万个人拉住我,我照样还是要冲上去”;还有对战友的生死情谊,“方五洲收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画面里,还有他赤着脚,在八千多米的寒风中无畏攀登,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回忆这所有,张译说《攀登者》的拍摄难度,在他过往所有作品里,“起码排前三”。

说角色:性格小瑕疵

“曲松林是和方五洲还有杰布这三个人共同在影片当中的1960年代表全中国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作为三个登顶的队员之一,在这个登山过程当中,因为受伤,所以他的脚趾被截肢了。那么从山上下来之后,他就变成了总教练,负责了1975年的第二次登顶珠峰的训练。”张译分析说,“我个人觉得,这个人物是带有一定的性格和一点点小瑕疵的一个英雄。归根结底他是一个英雄,只不过是在他变成英雄的这个道路中,走了一点点小小的弯路。但是怎么能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幸好,曲松林原型屈银华的家人让他在拍摄初始就多了一份信心去完成好角色。“屈红大姐(屈银华女儿)给我发了好些她爸爸的照片,一张他坐在沙发上看书的照片我印象特别深,她告诉我说,‘看我父亲的脚趾,齐齐地被截掉了’。她跟我聊完天后,就去了自己家的灵堂,对着她爸爸的牌位,告慰他爸爸说,‘有人在拍你们的故事的电影,然后是张译演的你’。还给我拍了一张她妈妈的日记,2014年老太太写的日记,上面写的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人来采访老屈,采访人:阿来等。这个日记的照片现在我手机里还有。”说起这些,张译说家属的信任让他更加坚定,“相信我可以走进屈银华,走进那代攀登者。”

忆表演:这次难度大

预告片中,张译赤脚在海拔超过八千米的雪地里,爬上队友的肩头,也爬上珠峰最难最险峻的一段山路。

现实里,因为冻伤,屈银华老人失去了自己的脚趾,哪怕实拍只是在废弃的矿场建起的“雪山”上,张译仍心有戚戚,“你穿着鞋的时候是无比幸福的”。

回忆起拍摄时候的寒冷,他说:“当你脱掉鞋子,开始有点冷,因为风很大,脱掉袜子的时候就开始彻底变得很冷了。然后你把它放到雪山那一刹那,它真的不是一根针在扎你,它也不是一堆针在扎你,它好像是有几把刀子在划你的脚,划你的脚心。一开始的几秒钟是可以扛的,大概超过十秒左右就不行了,就是站都站不住了。但是你要把戏演完。”张译说他要感谢“演员”这个行当,因为在导演喊停之前,演员没有权利蹲下、躺下、卧倒,把脚离开雪面,“你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你必须要听到那一声宝贵的‘停’。而且还要感谢‘演员’的一点是,其实很疼,但是你会因为你的人物、剧情、规定情境,你忘掉了疼,这很奇怪。”他说真正痛苦来自于那声“停”之后,“那天一喊‘停’,我直接就摔在地上了,把脚抬起来的时候,那种疼是钻心的,是喘不过气来的,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于是1975年再当总教练的时候,失去了脚趾的曲松林就变成了一个瘸子。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平时在现场,无论正式实拍、走位排练,还是正常的行走,只要张译能想得起来的时候,他都尽量以一个瘸态出现,“所以吴京老师就笑话我,说我是瘸神”。说到此,张译哈哈地笑了,似乎全然不记得自己为这个角色在好几个月时间里付出过的辛劳和疲累。

聊吴京:生死好兄弟

聊起其他“攀登者”,张译说自己会特地去“偷师”章子怡的现场回放,“虽然她不老,但是她真的是一个戏骨。你能够瞬间通过她的眼睛,明晰地看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开玩笑说不知道自己跟胡歌谁年纪更大些,“但是他个子比我高,出道比我早,不过他的脸上有那种孩子般的纯真。”而且在这个敬业的工作团队里,胡歌、井柏然都是那种特别努力、敬业的青年演员,“无论是拍哪一个演员,带不到他,你能看到搭词的这个行列当中永远有胡歌,就他永远默默地坐在那里。”

但要说整部电影里最让张译“服气”的还属吴京。“吴京老师扮演的方五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他也是我们第一次登山和第二次登山领军人物,是攀登精神的代表。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顶的时候,因为遇到了一些危险,是被方五洲救的,他们俩是一对生死兄弟,但是在中间的未曾谋面的13年,他们各自的生活有了极大的变化,两个人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意见上的不统一,闹一点小别扭,但是在最后终于在登山之前化干戈为玉帛,抱在了一起,依然回归到了生死兄弟的这样一个状态。”从张译的恳切的语气里,不难发现“吴京老师”不仅是同行间的客气友好,更是心底的一份尊重和佩服,“他的表演是准确的,是精准的,而且是能够比我们这些旁观者,以及观众,提早了半步的。他还不提早你一步,他就提早你半步。”当然,这样的精准源自吴京对工作的执着,张译回忆说:“我们俩在一起聊天,我都服了他了,就是十句话,九句半是说我们现在这场戏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演,我应该怎么演,我演完了你怎么接招,你出了招之后我又应该怎么接,来,大家演一下。”他说这样的讨论经常在吴京那间被剧本、草稿和剩菜剩饭占满的屋子里,从半夜十一二点一直“眉飞色舞”地聊到凌晨两三点,然后两人六点又要起床出工,“我跟他在一起,累是累点儿,但是我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2019《攀登者》观看影评

这个国庆,硬汉吴京又带着他的《攀登者》来啦!小扒可是非常期待呢,因为这个电影可是少有的以攀登为主题的电影,而且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吴京继《战狼》系列和《流浪地球》后,已经成为小扒心中的票房保证了,这种主旋律正能量的电影,吴京从没让观众失望过。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和《中国机长》三部电影在国庆档中备受瞩目,尤其是《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国》,汇集了大量明星,可谓是看点多多。为了这次的国庆献礼,三大剧组都非常用心地筹备。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这部电影的主角们都是小扒耳熟能详的敬业演员,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井柏然,他们都是业内拼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这次在珠穆朗玛峰上,他们也毫不例外地展现了自己的敬业态度,让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吴京,本来就有腿伤,而腿伤最惧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伤痊愈,吴京又说这么多危险的动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亲自上阵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跃,结果腿伤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场照片的流露,吴京带着夹板拄着拐杖在片场走路。

即使腿伤还没有痊愈,他也坚持拍戏,在山峰上拄着登山棍缓慢前行,小扒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剧组中的人都称赞吴京敬业,是他们的中流砥柱。

《攀登者》的拍摄环境由于是高原实地采景,所有演员都要背着氧气瓶和行囊等登山装备拍戏,大概都有17公斤重,大概有60,70度的陡峭山峰,他们都要亲自攀登,小扒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看到《攀登者》最新的杀青照片,这些敬业的演员们一个个都胡子拉碴,晒出了高原红,真的是饱经沧桑啊。

张译在这部戏中饰演吴京的生死兄弟,零下二十度仍要饰演赤脚爬雪山的场景,在张译的个人预告中,他赤着双脚踩在大雪里,从吴京的背上向上攀登,双脚冻得通红,可他还是笑着说我再演得更好一点就不用拍那么多遍了。哎,小扒看着都觉得肯定脚都冻痛了。

在井柏然版预告中他接受训练练习攀爬,一遍一遍快速攀爬木梯,不小心从木梯上滑落,手被划破了好几个伤口,仍微笑着抱住工作人员说自己没事。为了呈现最真实完美的镜头,在大雪里摸爬滚打,嘴唇都冻裂了。

在官微晒出的片场小花絮里,吴京特别调皮地说别人台词错了,还笑称自己是在《流浪地球》中和老戏骨吴孟达学的。

吴京说吴孟达来片场演戏都不需要剧本,台词记得清清楚楚,连对戏演员的台词都记得,吴京笑称老戏骨现场教他演戏。小扒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觉得欣慰,看来美好的品质一直在敬业的演员中传承着。

胡歌是《攀登者》剧组中的开心果,拍戏过程中他为了使一个摔倒镜头无可挑剔,反反复复演了好几遍,背着17公斤重的登山行囊在雪山上翻滚,整个人十分狼狈,但还是笑着对导演说不能算了,再来一条,力求完美。

他们都是非常敬业拼命的演员,为了给祖国献上最美的礼物,为了给那批勇敢无畏的登山队致敬,他们也亲自上阵在雪地里摸爬滚打,那一刻演员们也许是狼狈的,却也是令人敬佩的。

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

电影届的传奇人物不得不提吴京,谁也没有想到,身为演员的他,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就大获成功。不仅创下军事题材电影的票房纪录,吴京还凭借此电影获得多项奖项提名。拍电影本就不是易事,拍电影的续集就难上加难。不仅要延续观众的口碑,还要突破自我。然而吴京并不怕亏本,决定再次执导《战狼2》。他在片中饰演英勇果敢的铁血硬汉冷锋,还带火了张翰、卢靖姗。这部电影的成就再破新高,吴京彻底声名大噪。最新电影《攀登者》同样备受瞩目,攀登者为国登顶,历经艰辛。

只要是吴京在的电影,就成为质量的担保,他成为观众心目中最受期待的导演、男演员。吴京在电影届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然而他并没有被名利所迷失,仍然投入在电影事业中。全新准备的《攀登者》更是大牌云集,题材之新颖和惊险也是前所未有。《攀登者》中章子怡、张译、甚至还有成龙的出演。这也是胡歌首次挑战大银幕的作品,一众演技派加盟,实力不容小觑。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放出的吴京版人物预告中,吴京在冰天雪地中带伤上阵,却被质疑炒敬业人设。

吴京的地位和成就,并不需要炒作为自己营销。换个角度来说,就算是炒作,也要敬业了才能炒。他在电影中赋予的意义深远,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登上珠峰。表达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及宣布国界线和领土的归属权。最让人敬佩的是,原本就有腿伤的他,为了还原真实度,戴着夹板、拄着拐杖拍戏,大量的激烈运动加剧了他的旧伤。吴京拍戏的拼命再一次证实了,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流量当道的世代,吴京用自己的硬汉风生生地“杀”出一条道路,这种敬业的态度根本不是流量艺人擦破皮的伤口可以媲美的。

2019《攀登者》观看有感

拍戏用替身,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这因为任何一个主角都不是万能的,他们肯定有演不好戏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原因。因此合理运用替身,这是对电影有好处的。

在拍摄《攀登者》时,吴京晒出过一张与替身合影的照片,结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都开始质疑吴京,说他也开始耍大牌、不敬业,把辛苦戏都让替身做了。但吴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这样吗?近段时间在一次采访上,对于这个质疑,吴京作出了回应。

吴京回应表示“虽然因为腿伤也许不能发挥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动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见,他在拍摄《攀登者》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戏时并没有用替身,看来真相和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啊!

当时吴京大意说了自己由于腿伤行动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样才能给观众展示更好的视觉体验。不过对于一些危险戏份,像雪崩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让替身拍自己就感觉过意不去……

吴京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这个角色曾在最冷的时节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冈什卡雪山进行攀登训练,那时他刚做完手术腿伤还没恢复好,仅仅为了体验角色便不顾伤痛一个人背着包就去了;正式拍摄任务量大导致吴京腿伤复发,前一天刚在国外紧急治疗完,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又直接去剧组了。这样的吴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吗?

2019《攀登者》观看体会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是今年“国庆档”最让人期待的三部大片。这三部电影都是在9月30日上映,而且都是由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主题宏大、剧情引人入胜,幕后制作班底以及演员阵容也都很强大,可以说实力不相上下,共同造就了今年这个“史上最强国庆档”。

眼看离上映时间越来越近了,各种期待和猜测也越来越多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三部吊足观众胃口的大片究竟好不好看。

虽然《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点映”,但还是有小型点映的,据了解,《中国机长》24号开始点映,《我和我的祖国》28号开始点映。而在“点映”之前,三部电影已经做过几场试映了。这意味着,有一些观众已经看过这三部电影了,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首先来看被认为最“稳”的《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说是最“稳”的?总导演陈凯歌带领国内7位一线导演共同执导了这部长达2小时38分钟的电影,这黄金阵容可以说让人对影片的质量非常放心了。此外,数十位知名演员加盟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很多看点,有葛优、黄渤、佟丽娅、张嘉译、张译、王千源、杜江、宋佳、吴京等等,个个都是演技实力派。而且之前《我和我的祖国》光是放出几段预告片就让很多网友泪流满面了。

早前,《我和我的祖国》在北大举行了路演,做了其中一段正片“北京你好”的试映,把在场的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哭着、笑着、感动着、自豪着,最后一起鼓掌,站起来合唱千人版的《我和我的祖国》。

一位有幸在现场看过试映的大V评价道:“这段正片丢到11年前当奥运专题片一点违和感都没有,能让观众有切身感受很难得,老实说超乎我的预期”。同时他表示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担忧是如何将7段正片完美衔接,毕竟每段正片的独立性太强了。

接着看《中国机长》的试映口碑。《中国机长》是整部电影做了试映,而且试映好像还举办了挺多场的,微博上已经有不少“看后”的评论了。其中一位网友给出4星的打分,并且写道:“真男人,拯救世界,按时回家。机长真牛”。

另一位认证为“知名影评人”的大V说影片的代入感极强,让观众仿佛经历了一次九死一生的洗礼。影片的剧情、节奏也都很不错,步步惊心、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还有一位看过的网友给电影打出了4.5星,表示电影节奏与情绪调动俱佳,紧张刺激,值得鼓掌。

最后来看预售票房暂时排在第一的《攀登者》试映评价如何。《攀登者》举办的试映会很少,可能只有少数的业内人士看过了,所以目前没有太多评价流出。

不过,近日网上还是曝出了一条《攀登者》的简短影评。该评价表示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井柏然那条感情线挺感人,胡歌很帅气,但整部电影不如吴京前一部电影那么燃。

当然了,这条评价中所谓的“燃”其实是相对的,因人而异,《攀登者》本身的故事应该来说是热血、勇气与悲壮并重。

以上就是三部大片试映的一些口碑了,可以看出,总体评价都不错。话说回来,试映规模较小,一些评价也只是代表少数观众的看法,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具体好不好看,还是自己去电影院一探究竟吧。

2019年观看《攀登者》电影感悟心得_《攀登者》观后有感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