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
正因为背后有国家对医疗队强有力的保障,加上中国医疗队高超业务水平和过硬的个人素质,使得中国医疗队没有退缩,中国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这无异于世界医疗史的一座丰碑。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一】
近日,我院各科室分别组织科室职工们收看了由央视播出的4集纪录片《医道无界》,这是一部体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震撼心灵的纪录片。
《医道无界》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一套)播出,全片共分为《非洲在召唤》、《抗击埃博拉》、《白衣天使》、《大爱无疆》4集,全面反映中国援外医疗55周年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展现了一代代援外医疗队员的崇高精神以及医疗队与当地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在观影过程中,大家的情绪时常被带到纪录片中,他们为医务人员的无畏精神而震撼;为无国界患者的康复而欣慰;为每一次成功救助而感动;为自己也身为一名“中国医生”而自豪。
我做为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的一员,看完了这4部系列电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在2015年7月20日-2017年8月6日这段时间里一直在电视里描述的场景下工作,看到这些场景让我回想起那两年的马里生活。
马里是个非洲内陆国家,这个国家贫穷,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且马里气候恶劣,常年高温,旱季滴雨不下,雨季天天下雨,而且传染病肆虐,我作为传染病医生去援助马里,是因为当时正当埃博拉流行的时候,我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当地的传染防控和治疗,而且还要兼顾一般的内科疾病的诊治。
在马里的生活不像在国内,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里食物缺乏,条件简陋,天气炎热,蚊子苍蝇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的疟疾及伤寒以及其他的传染病。在这种环境中,不但我们的生活物品缺乏,药物也相对极度缺乏,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给病人治病,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只能用最原始的治疗方法治疗。在那里7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作为援非医生要以最短的时间服务最多的患者,尽量为他们接除痛苦。在马里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当地人民服务,而且还要服务在马里的一万多华人华侨,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们的责任。
医生分国家,医道无国界。作为医生,不仅要做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更应具备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具备生命为上、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要为医师的称谓争光添彩!
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二】
8月20日晚,援坦医生朱金强和爱人正在收看央视专题片《医道无界》,回忆起在坦桑尼亚院助医疗的时光,感叹爱无国界,医无国界。
他说,正值中国首个医师节之际,我和爱人收看了央视纪录片《医道无界》,讲述了我国援外卫生事业5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作为曾经的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员,感受感慨良多,深刻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精神灵魂,为新形势下圆满完成援外医疗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寄予厚望。援外医疗工作是我国对外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50多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援外医疗队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践行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及其他受援地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正是那一个又一个鲜活而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虽然当今世界经济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我们青岛援外医疗队所在的坦桑尼亚仍然是全球少数几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贫穷落后的程度实难想象,缺医少药,人民生活贫苦,生活物资匮乏,我们努力克服援非医疗期间的各种困难,语言障碍,艾滋病、伤寒及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心理上孤独感,学习前辈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顺利完成了党和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
医道无界大爱无疆
昨晚,针推康复科孙炜副主任医师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医道无界》,伴随着镜头,作为一名援非亲历者,她仿佛又回到了远方神秘的国度,想起那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全文如下:
我是一名普通的针灸医生。一根银针,可以解除患者疾苦;一撮艾绒,可以暖入他人内心。2007年,我得知山东省正在召集援非医疗志愿者时,血液里的“医情”迸发了:中医医生不需要大型设备,不需要昂贵医疗资源,我们用双手就能去医治!义无反顾的报名后,通过层层选拔和培训,随着出发的日子临近,我的心中也有担心和惶恐:我是否能适应那里的生活?我是能否胜任那里的工作?我日渐年老的父母能否身体康健?但是,我已经做出了选择:选择了非洲,选择了坦桑尼亚,选择了去帮助别人,选择了大爱无疆。
2007年7月,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踏上了援非之路,成为中国驻坦桑尼亚第二十批医疗队队员。沐浴着老一辈援外工作者的奉献之光,身处异国他乡,再加以神圣的身份,责任感仿佛时刻流淌于血脉之中。中国针灸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特点,在药品匮乏的非洲国家,人们称针灸为“中华神针”。在援非期间,我经历了严重的伤寒、多次感染疟疾;经受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煎熬,克服了缺医少药的重重困难,用一根根银针为当地病患解除了病痛。
观看《医道无界》纪录片,目睹同行兄弟姐妹在战火硝烟的国家进行援助,在病毒肆虐的极端环境下舍身救援,心里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是仁心将他们聚集在那里,是仁爱将我们和外国友人凝聚在一起。对于非洲朋友而言,我们是真正的“来自东方的白衣天使”,是无畏无私的爱的传递者。我们愿意奉献,愿意付出,因为在那一刻,以仁心为内核,以仁术为媒介,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多年来,中国援坦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坦桑尼亚人民的欢迎。“中国医生”是当地人民对医疗队员们共同的响亮称呼,中国医生的许多故事在坦桑尼亚是家喻户晓。回国十余年,至今仍忘不了他们渴求的目光与真诚的笑容。
找到尘封的资料盒,翻出那色彩已不艳丽的工作证,那段记忆却愈发清晰。虽然,援非期间生活条件艰苦,还不时有疾病的困扰,但能参加坦桑尼亚医疗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如果可以,我愿再次回到神往的非洲,以医生的名义向世界、向非洲伸出援助之手,抛洒我们的爱,去奉献、去付出,无悔我们的选择,无悔我们的人生!
观看医道无界--白衣天使观后感
妇科孙选主任医师发来观看纪录片后的感悟:郭璐萍是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2014年参加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始,在援非的15个月里,郭璐萍每天做手术少则四五台,多则十几台,经常工作到深夜,高强度的工作,极大地透支了她的身体。2016年1月郭璐萍从突尼斯回国探亲,不幸被诊断出乳腺癌中晚期,随后的两个多月里,郭璐萍接受了切除病灶、化疗等治疗。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郭璐萍仍然心系国家的援非事业。郭医生援非期间,把援国的病人当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解除病痛,用纤弱的身躯践行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还有援非的苏筱俐医生为抢救素不相识的高危的产妇,经常连续工作3天3夜,因为工作太忙先后几次放弃回国探亲的机会。她以勤劳的工作、精湛的技术赢得了非洲当地人民的高度评价,还有梁晓萍医生等许多医生克服了种种在国内无法想象的艰难与困苦,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展现了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当场百姓的称赞。她们都是“救治病人,播撒友谊的活雷锋”,她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她们把中国人的大爱播撒在非洲大地,为中国树立了最美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血管外科姜桂喜主任、耳鼻喉科刘盛林主任观看纪录片后深受触动。刘主任说,从医32年,自己感觉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能够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但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假如青春可以重来,我希望能够走到对外援助的行列中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专业的知识,更通过一双双温暖的援手传递出炽热的关怀和友爱。
产科刘宁宁医师、孙伯艳医师、杨春艳医师也发来情真意切的观后感,我们摘录如下:纪录片虽不长,但有些场景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比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员克服条件简陋、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与死神赛跑、全力挽救新生儿生命的真实过程;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员深情回忆起国家战乱时,非洲当地人用身体为中国医生遮挡子弹;在枪声不绝的南苏丹,中国医疗队坚持工作,为每一位病患送去康复的希望;在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消灭了当地恶性传染病疟疾的发病……作为一名医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只是援非医疗队的精神,更应是大医精神,医生分国家,医道无国界。
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三】
为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应上级部门号召,8月22日下午,富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在岗职工在门诊大厅观看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
四集的纪录片,全面反映了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来中国医疗援助非洲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展现了中国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借用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的一句话,观看完四集纪录片,“使我看到了久违的崇高感”。从一打开画面,我们就被恶劣的工作环境、熟悉的操作流程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援外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无奈在片中可见一斑,不能不为之动容。中国提供医疗援助的国家,医疗环境几乎都是缺医少药、设备短缺、病房简陋、不具备标准的手术环境,但在种种困难面前,中国的医疗团队展现出了大国水平,不惧困难,认真完成每一台手术,努力救治每一位病人,向当地医务人员认真传授毕生所学,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在感动之余,更能理解队员们的背井离乡,思乡情切,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有琐事缠身、疼痛难忍,但是,没有一位队员擅离职守,坚持到圆满完成任务的那一天。
观看完纪录片,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我们会恪守职责,努力扎实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内涵,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期望社会对我们医务工作者多点理解,多点耐心。我们医者也要永远保留一颗“仁心”,还要有一种“职责之重重于泰山”的担当、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职责,为百姓健康热心服务。
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四】
2018年8月21日下午14时,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党员与中层干部一同观看了《医道无界》记录片。全片分《非洲在召唤》、《抗击埃博拉》、《白衣天使》、《大爱无疆》四集内容。
全面反映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医疗援助非洲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记录了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崇高精神,牢记祖国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服务,加深了中国与受援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记录了非洲人民爱护中国医疗队、帮助医疗队、紧急时用生命保护医疗队员的感人情节;也记录了中国政府无论面对突发的重大疫情,还是协助受援国日常的公共卫生,事无巨细,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国家的担当精神。
大家感想颇多,感受到了我们医务人员均克服条件简陋、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与死神赛跑,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员深情回忆起国家战乱时,非洲当地人用身体为中国医生遮挡子弹;在枪声不绝的南苏丹,中国医疗队坚持工作,为每一位病患送去康复的希望;在加纳,中国医疗队协助当地医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通过来中国学习和当地医院辅导,培养了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成为西非地区最好的心外科中心;在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消灭了当地恶性传染病疟疾的发病;2014年,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突然爆发,这对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这部反映中国医疗队员无私奉献纪录片的推出,将进一步让广大电视观众了解非洲,热爱非洲,牢固和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继续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全心全意为非洲民众服务;帮助广大电视观众了解医疗援非工作,支持医疗援非工作,做中非友好的民间大使,为中非人民世代友好做出贡献。
2021年观看影片《医道无界》心得体会文本【五】
今天晚上队里组织观看了央视纪录片《医道无界》的第一部分《非洲在召唤》,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其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从1963年党应邀派出第一支赴非医疗队到今天已经走过55个年头,从最初的'13个人到今天已经派出2.5万次医务工作者,我想这期间无论从组织层面还是从个人角度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挫折,是生活在幸福今天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记录片中父女2代为牺牲在当地的援外专家守墓的场景,湿润了我们所有队员的眼眶,我想当地百姓对我们援外医疗事业的认同是对前辈牺牲最好的回报。
51位援外专家倒在55年援外的征途上,这是何等的壮烈又是何等的情怀才能让一代又一代援外人前赴后继,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伟大情怀,我为自己身为这1/2.5万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前辈们的情怀和实际行动是我工作的榜样和动力,我必将沿着他们的足迹做好一名“援外人”。
第二篇:观看《医道无界》心得体会
为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应上级部门号召,8月22日下午,富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在岗职工在门诊大厅观看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
四集的纪录片,全面反映了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来中国医疗援助非洲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展现了中国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借用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的一句话,观看完四集纪录片,“使我看到了久违的崇高感”。从一打开画面,我们就被恶劣的工作环境、熟悉的操作流程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援外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无奈在片中可见一斑,不能不为之动容。中国提供医疗援助的国家,医疗环境几乎都是缺医少药、设备短缺、病房简陋、不具备标准的手术环境,但在种种困难面前,中国的医疗团队展现出了大国水平,不惧困难,认真完成每一台手术,努力救治每一位病人,向当地医务人员认真传授毕生所学,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在感动之余,更能理解队员们的背井离乡,思乡情切,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有琐事缠身、疼痛难忍,但是,没有一位队员擅离职守,坚持到圆满完成任务的那一天。
观看完纪录片,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我们会恪守职责,努力扎实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内涵,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期望社会对我们医务工作者多点理解,多点耐心。我们医者也要永远保留一颗“仁心”,还要有一种“职责之重重于泰山”的担当、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职责,为百姓健康热心服务。
第三篇:医道无界观后感
《医道无界》观后感
我院于上周二和周四组织我们观看了《医道无界》四集纪录片,观看的同时,我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同为医学工作者,他们放弃了家庭的安逸,选择了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工作。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胸襟,他们的大爱无疆激励着我。
徐志珍,一名已到退休年龄的女大夫,选择了志愿埃塞俄比亚,在医术薄弱的国家,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妇科手术,为那里的妇女儿童提供生命的安全和保障,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新生命,徐大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身上体现的是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精神。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医学工作者将它们带到国外,教它们针灸,拔罐,推拿,艾灸,传授给他们医技,开启他们的心智,让我们国家的文化发扬光大,遍地开花。
面对非洲的疟疾,疾病的流行,他们带去我们的复方青蒿素,我们国家生产的药品,帮助他们摆脱疾患的痛苦,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医者无界,大爱无疆。行仁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们的精神是国际性精神。
李海芹
2018年8月31日
第四篇:2018医道无界观后感
《医道无界》观后感
观看完《医道无界》: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援外医疗队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践行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中国人民对受援地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正是那一个又一个鲜活而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虽不能像前辈们援外医疗,传播爱心,但是我们应当继承这种精神,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改进不足,踏实工作,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做最好自己。树立最美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医道无界观后感范文
医道无界观后感
《医道无界》作为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的纪录片,通过大量的现场画面,真实的记录了中国医疗队不惧生死的英雄情感,见证了更多的医者仁心,全面反映了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医疗援助非洲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观看后,我被援非的每一位中国医生那种无畏的勇气感到敬佩。在非洲,医护人员要克服重重困难,我国在安布文贝的医疗队在2017年才能洗到热水澡,在此之前医疗队伍已经在那里42年了。面对条件简陋、气候炎热、大量蚊虫、语言不通等多个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与专业的精神践行着大爱无疆的诺言。所谓大爱无国界,有这样的医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骄傲,也为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榜样的力量,坚定了我向榜样学习的决心,并坚持以大爱无疆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几下几点: 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像榜样那样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医护人员圣洁的形象。
二是要养成勤奋敬业、不畏艰苦的作风。坚持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生,做事不敷衍、不应付,努力提高自身觉悟和道德修养,勤勉尽责,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要刻苦专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工作中学会思考、提问、总结,把学习当成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让过硬的专业技能,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