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心得体会[合集5篇]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81-682191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9-08 12:53: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心得 体会

在 2020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当下的现实是,城市掀起“抢人大战”,而乡村振兴一线面临无人愿来、留不住人的难题。只有扎实做好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引育留用全过程,打造人才集聚的“引力场”、人才发展的“活力源”,才能解除乡村振兴人才之渴。

要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城市人才工作实践证明,政策措施往往具有基础性、牵引性、导向性的作用。乡村振兴一线的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较低,很难单单依靠市场作用来调节人才供给,更多地需要靠政策驱动。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等各类政策资源,打造到边到底、相互衔接匹配的政策体系。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释放各类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持续做好迭代升级,逐步构建立体化、整体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高地”政策体系。

要突出价值引导,用真情实意感召人才、留住人才。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取向往往决定人才流向。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浪潮,发达地区的百万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扎根西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下,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更需要加强人才价值观引导,强化思想激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服务支撑,加强感情纽带,全面激发人才服务基层的热情和活力。

要夯实平台载体,用事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注重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但最核心的还是事业留人。只有强化乡村振兴一线人才事业激励,才能让人才创业有平台、干事有奔头,创业创新资源才会主动向乡村振兴一线集结,技术、资金、科研能量才会向农业农村汇聚。一方面,要善于“铺路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培训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全员培训、乡土人才素质提升等专项培训工程,为人才后续成长提升“搭好梯子”;另一方面,要敢于“给位子”,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两委”干部和创新创业,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大胆选拔重用,切实打通优秀人才上升渠道,突破发展“天花板”。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造农村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坚持投资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情感激活人才,用事业成就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让人才落地生根,让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第二篇:乡村振兴精神先行

解放思想,乡村振兴立论

感谢主席,我方观点认为,乡村振兴必须精神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总书记在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首先,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97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系列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其次,理念的引领是必须的。实现乡村振兴,要切实从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出发,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差异性,迫切需要理念的创新,精神先行。例如,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在具体工作上简单的照抄照搬,复制城市乃至外来的设计理念显然无法与乡村既有的村容村貌以及实际的日常生活相匹配,这不仅无法产生一种理想状态中的“美丽”效果,也无益于村民的日常生活。适得其反,致使村民哀声怨道。

再次,乡村振兴是由主体地位所决定的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先提高农民素质,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乡村中去,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良性循环。忽视了农民主体地位,是要犯错误的、是要走弯路的。不少地方,舍弃了维系乡村凝聚力的传统文化,造成人心涣散,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下降,各种丑陋黑恶势力沉渣泛起,犯罪率明显上升,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缺乏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等、靠、要”的严重思想现实,甚至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致使经济社会停滞不前。不解放思想、不能精神先行,何谈乡村振兴。

第三篇:乡村振兴,辣椒先行

乡村振兴,辣椒先行

2020年作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年,对于未出列县区是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住房、饮水、教育、医疗,强力补短的最后一年。播州区乌江镇作为已出列地区更是极其关键的一年,强化巩固脱贫成效,继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要致富,先修路”,乌江镇已全面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道路,全镇x个产业示范基地已完成所有机耕道路建设,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辣椒作为播州区大力发展产业,政府对种植辣椒的精准扶贫户给与400元/亩,非贫困户200元/亩的政策补助,充分调动群众在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大力开展培训,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播州区乌江镇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以固定讲习、流动宣讲的模式,对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讲解辣椒种植、管理技术,规范辣椒种植程序,实现标准化生产,力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产业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勤劳苦干。春雨过后,正是辣椒地膜覆盖的最佳时机,近期由于雨水频繁,对辣椒地进行覆膜能够起到保湿增温,提高辣椒苗的成活率,还可以减少杂草和病虫侵害,促进辣椒苗的生长发育。乌江镇坪塘村的辣椒种植大户王世强等人,为了辣椒有个好收成天还不亮就带着媳妇儿子到山头上,对辣椒地进行翻犁与覆膜。经各位农户辛勤的劳动,坪塘村大水井辣椒种植示范点俨然形成了由薄膜覆盖的白色画卷。

产业发展离不开农业市场的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为吃而生产”转变到“为卖而生产”。播州区作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中国辣椒之都”、“全国辣椒标准化示范县”,拥有老干妈、新佳裕等辣椒加工企业做引领作用,辣椒种植不仅销路有保障,而且价格不菲。2019年未经加工的新鲜辣椒能够卖到每公斤24元,乌江镇2020年计划种植辣椒2000亩,预计产量500000公斤,产值1200万元以上,将惠及贫困户xx户xx人。

第四篇: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着眼“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干部人才“一线集聚、一线锻造、一线激励”三大计划,全面厚植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基础。

一、实施“一线集聚计划”,为乡村振兴“输血造氧”。

一是优队伍。

按照“精通农业、投身农村、带富农民”发展思路,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调整优化农口县级领导干部16人,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遴选90余名市级农业专家组建8个市级服务团,采取“人才+团队+项目”方式联动开展“专家下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强结构。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注重选拔任用在吃劲关键岗位历练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换届后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年轻化,35岁以下干部154名,30岁以下干部42名。三是转方式。以“医联体”“校联体”建设为载体,建立教育、卫生等紧缺专业“市帮带县、县帮带乡、乡帮带村”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每年精准选派100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帮扶、50名基层基础教育校长跟岗学习,促进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实施“一线锻造计划”,促干部人才“淬火成钢”。

一是实施“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行动。

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设“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课程,“滴灌式”培训乡村振兴干部150余人,以精准培训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充电赋能。二是实施“双向挂职”行动。从乡村振兴一线选派3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省市及发达城市上挂磨炼,从农口部门、民生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派8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下挂锻炼,助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成长成才。三是实施“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博士服务团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万里行”等活动,推动300余名农业农村系统“高精尖缺”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难题、育人才、搭平台。

三、实施“一线激励计划”,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正向激励。

对担当在一线、破难在一线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晋升职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依托“**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计划”“农业优才培养计划”等,对乡村振兴人才给予政策整合扶持、优质资源倾斜等支持。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建立“红黄牌”预警处置机制,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量化扣分,“黄牌”预警、“红牌”下场,换届以来先后对18名干部发牌警告。三是坚持厚爱三分。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真切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让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轻装上阵、全心攻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第五篇: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心得 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唱响唱好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四季歌”,使农村成为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干事创业的、激情燃烧的“热土”。

春耕:人才引进需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乡土人才引进应像春雨一般知才情、解才难、顺才意,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以乡土乡音乡情为纽带,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实现乡土人才来源多样化、多元化。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力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吸引一批热爱农村、思想情绪稳定、具有“三农”专业知识和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农村人才。

夏锄:人才培养需拒绝“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传统的乡土人才整体文化层次并不高,大部分通过自学或师承获得专业技术。因此,新形势下的乡土人才培养最忌对牛弹琴,不切实际,必须立足新时代农业农村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施“订单式”培育,着力健全农业院校基础教育、乡村一线岗位训练实践、农技等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各地内部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循环往复、逐次递进、螺旋上升、贯穿全程的乡土人才培养科学链路。

秋收:人才使用需合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乡土人才的密切协作与鼎力支持。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乡土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持续完善乡土人才激励计划。强化政策服务,政策支持,持续教育乡土人才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步合理优化薪资福利结构,持续开展青年乡土“安身、安心、安业”工程和老同志“关心工程”,引导他们在一线建功立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引导人才进一步转变思维、明确思路、创新创造,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数字农业、特色产业、文化传承、农村电商、网络直播等新兴领域大显身手,在绿水青山间挥洒汗水。

冬藏:人才回流 需呼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来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方水土养育出的人,最能适应这方水土。家乡熟悉的环境才是乡村人才的孵化器,不是从这个孵化器里走出来的乡土人才,只能是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思维方式、情感的寄托的残缺不是书本上、课件上、视频上就能够补足的。因此,乡土人才培育决不能走脱离故乡环境的“逆家乡化”之路。因而要探索建立在外本地人才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建立镇、村干部人才对接制度,借助传统家乡节日、传统风俗习惯,联合农业农村、工商联等部门,与在外人才常联系、常交流,以增强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力留住本土人才,并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形成人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局面。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心得体会[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