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祝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心得体会
庆祝全国 2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心得 体会月 23 日,有一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贵州省宣布最后 9个贫困县退出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从前段时间的新闻里我们也欣喜在看到,自 11 月 14 日起的短短 10 天时间里,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主战场捷报频传,云南、新疆、宁夏、四川、广西、甘肃等省区相继宣布正式脱贫摘帽。至此,全国 22 个省区市的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迎来了历史性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脱贫攻坚是党和人民的坚强决心。回顾 8 年前的 2012 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 9899 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以势不可当的速度,大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年均减贫 1000 万以上,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减贫进程扎实推进。特别是 2016 年以来,国家指导中西部 22 个省区市,针对 832 个贫困县的具体情况,科学制订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
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至 2019 年底,全国还有 7 个省(区)的 52 个贫困县没有脱贫摘帽。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过去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之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国
家对这 52 个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 1113 个村实施挂牌督战。
战鼓催征,承诺如金。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尽锐出战,志在必得,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普遍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突破,科学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补齐。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之下,各地党委、政府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奋勇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坚忍不拔之志,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以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谱写了人类反贫困的历史新篇章。
贫困县全部摘帽,意义重大。全面脱贫目标完成后,中国提前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 70%,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彰显了中国自信和中国力量,为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突出贡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县摘帽并不等于精准扶贫可以“鸣金收兵”,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按照中央要求,戒骄戒躁、乘胜追击,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扶上马
送一程的扎实举措,增强和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能力,确保脱贫致富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把贫困帽子扔得远远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一项让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彻底告别绝对贫困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政党领导的伟大国家,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第二篇: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感悟心得
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感悟 心得月 23 日,贵州省 66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从 2014 年的名单公布,到如今的全部“清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没有少!
回首我们在脱贫攻坚历程中走过的路,从 832 到 0 的“战绩”令全国人民兴奋不已,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实现“一个也没有少”,离不开无数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付出。
一个也没有少,是广大扶贫干部奔走在贫穷深处用心用情打通的一条希望之路。
这些年,46 万名“第一书记”离开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大山深处,到边远山村,带领群众修建公路、发展产业、兴办教育,因为他们,一名名困难群众穿上了新衣,吃上了饱饭,住进了新房;这些年,广大基层干部将脱贫攻坚任务摆在工作最紧要的位置,哪里工作有艰难,劲儿就一股脑往哪里使,哪里群众有需要,工作重心就往哪里放。不管所在地区有多贫困、“硬骨头”有多难“啃”,广大扶贫干部都毫不畏惧、从未退缩,与困难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战天斗地打通了一条条看得见希望的“致富之路”,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建起了更多美好、更加幸福的新家园。
一个也没有少,是不同地方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养殖、乡村旅游……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是一条必经之路。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的黄大发,带领群众“坡改梯”搞起了养殖和种植,让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致富良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毛相林,带领群众发展“三色”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还有那成千上万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或远赴他乡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或邀请农业专家前来对本地产业发展做技术指导,或奔波于各个部门积极对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只为找到一条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让每一名困难群众在产业更好发展中摆脱困难,走向富裕。
一个也没有少,是广大困难群众奋发向上实现自我提升走出的一条超越之路。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授人以“鱼”的突击措施并不能解决长久问题,授人以“渔”才是防止返贫,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经过这些年脱贫攻坚,可以明显看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掌握了扶贫干部传授的“渔”技,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依托着国家给予的大好政策,有的搞起了大棚蔬菜,有的建起了规模养殖场,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日子可谓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腰包也变得一天比一天鼓起来,这些都离不开扶贫干部们“扶志”“治心”的良苦用心,更离不开困难群众想方设法也要让自己生活过得好起来的坚定信念。
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即将开启新的征程。接下来的日子里,广大党员干部还得在新时代的奋进路上砥砺前行,让“一个也没有少”的成绩延续到底。
第三篇: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座谈发言
全国 2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座谈 发言月 23 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紫云、纳雍、威宁、沿河等最后 9 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也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
收官之年开局就遇“拦路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社会发展暂时“停摆”,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强了新难度。面对这道“加试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坚定的决心、务实的行动、顽强的作风和科学的举措向全世界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向人民交出了满分答卷。
关键时刻,一诺千金。“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 月 6 日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掷地有声的话语向全世界和全体中国人民亮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态度。这场会议全面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并从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考核开展普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安排,向全党发出最强动员令,向贫困堡垒吹响“冲锋号”,迅速统一意志,凝聚力量。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55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500 万人口存在返贫致贫
风险……收官之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还要答好疫情、灾情“加试题”,给我们如期兑现承诺带来了挑战、增强了难度。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面对困难,全党、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毅决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分区分级防控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凝聚攻坚合力。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坚守“阵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直面困难、挑战,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勇担当善作为,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攻克堡垒的“主力军”,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彻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规划了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面对严峻形势的考验,精准扶贫方略彰显强大力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 52 个未摘帽贫困县和 1113 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补短板、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到位,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靶向明确,精准有力,成效显著,有效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兑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成果,初心不改、使命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续写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前行。
第四篇: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战”已经打响,我县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当前还存在哪些短板?贫困县“摘帽”离迎检还有哪些差距?如何在冲刺阶段打好脱贫摘帽这场硬仗?带着这些问题,9月12日,县委书记赖俊深入香泉乡光明村、流溪村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以坚定的决心、超常的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考核验收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省考核验收。
“你的帮扶责任人是谁?”“他是哪个单位的?”“你对他们的帮扶工作是否满意?”在香泉乡光明村和流溪村,赖俊深入多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中,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结合国省检查验收标准,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收入来源、扶贫政策、产业项目、帮扶举措落实到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赖俊还深入了解群众对于精准帮扶工作的看法,对脱贫效果的认可度,以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听取汇报,赖俊对香泉乡脱贫攻坚当前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认为香泉乡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措施有力,效果上成效明显,同时指出了香泉乡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赖俊强调,当前脱贫攻坚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切实下一番绣花功夫,坚决啃下硬骨头;特别要做好过细的群众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可度。
在随后召开的脱贫攻坚专题推进会上,赖俊强调,全县上下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近期省市召开的脱贫攻坚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上来,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打好“百日攻坚战”,全力做好迎检工作,确保顺利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一要锁定时间节点,紧盯今年贫困县摘帽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做好中央、省、市考核验收迎检各项工作,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二要解决工作难点,在脱贫攻坚住房安全、资金使用、群众工作、成效巩固等问题上再下深水,坚决完成规定动作,在“三率一度”上再下实功,确保高质量脱贫。三要把握迎检重点,将迎检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对照验收考核评估标准,抓紧开展“回头看”,解决好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四要加力加劲攻坚,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等工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五要压紧压实责任,要敢打问责追责的板子,按照《北川羌族自治县脱贫摘帽迎检总体工作实施方案》,用好《北川羌族自治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0条硬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确保顺利通过国省考核验收。
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郑文杰对文明单位提出了严格要求。他希望考核复查的市级文明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迎检,全力搞好这次考核和复查,对考评复查单位要实行末位淘汰,使文明单位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五篇:2020年脱贫攻坚摘帽心得体会
1751 2020年脱贫攻坚摘帽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眼未来增强发展动力,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逐渐脱贫摘帽。乡亲们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确保持续增收致富,是现实而又长远的重大课题。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陕西、山西进行调研考察,他深入脱贫村、搬迁户、社区、镇卫生院、学校、茶园、工厂企业、文化景区,详细了解各地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总书记充满深情的话语,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为脱贫以后干什么、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有了基本保障,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就要实现,我们站在了奔向新生活的起点上。“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新起点意味着新的奋斗。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造成贫困的发展短板等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一年接着一年干。
要主动作为,抓好当前、谋好长远。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将返贫和致贫人口纳入帮扶;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好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做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防疫、文化、保障兜底等民生工作。着眼未来增强发展动力。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重视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更加重视基层治理,补齐短板弱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脱贫攻坚这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中,众多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视群众为亲人,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百姓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坚守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增强责任感,敢于为民担当,勇于迎难而上,以坚定不移的恒心韧劲,既当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又当好乡村振兴的“开拓者”。
要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脱贫攻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是根本力量。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战胜贫困的磅礴力量,激发起推动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要从思想上搭起向上的“梯子”,引导人民群众增强致富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知识和技能水平,引导他们多渠道就业,多途径致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引导大家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积极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