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样做语文老师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在交流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个题外话,就是这次读书活动戒了我“迟到的网瘾”。为什么说是“迟到的呢?”因为在我们家有一个约定:为了儿子,不要电视、不装无线,不玩手机,不玩电脑,我们简直成了这个时代的“网络白痴”。所以,下班后,我们大量的时间是外出散步或读书。可是自从年前换了手机,装了无线,家里变了,完全变了,哪知白天与黑夜,哪管下雪还是下雨,我与老公一人一部手机,一头扎了进去,网络中的内容真是花样翻新,我们俩也忙得不亦乐乎。非要熬到实在是睁不开眼,关机时总要狠狠地扔下句话:再不玩了。可是第二天睁开眼的第一个动作是开机、刷屏,忙忙忙。
有点小庆幸的是,虽然我们已身陷其中,无法自拔,但对儿子的污染不是太彻底,可是他原本安分的心却变得心不在焉了,他在跟我们攀比,你想想,一对痴迷手机的父母对儿子喊一声:“赶快学习去。”这句话还有多少力度?他总是回一句:“你们玩,让我学?”那天,我看到了放在床头柜上,学校发的读书笔记,我打开书,坐在儿子的书桌旁,翻书,摘抄,没想到,儿子静了下来,安心学习了,于是我们家又重新回到了读书、散步的日子。
看来,书是有魔力的,它不仅能改变我们自己,还能影响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氛围,影响我们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最终影响到我们所教出的所有孩子,真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寒假中,在我痛改前非后又读了不少书,有一本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是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
夏昆是一名语文教师,又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他将美好的艺术融入生命并影响学生。他执着前行,用实践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语文教师。
印象中的夏老师是这样的:一脸胡子、一根辫子、手持一把吉他的一个大叔,像是一个流浪的音乐诗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他给中国教育这片自由美丽的语文教学田野带来了缕缕清风。这清风,让中国的语文界,也感受到了这风的温度和力量。
经常会在网络中看到他的文字。文如其人,他的思想与他的外形一样,特立独行,充满了冲击力,寒假读到了他的《中国最美的语文》。我拿到书,一看封面,中国红便吸引了眼球,甲骨文体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和楷体的“中国最美的语文”相映成趣。封面上“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三句话,体现了夏老师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三种方式以及三个目的,最终“培养出一群博学、宽容、幽默、有品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培养出美丽、温柔、善良、知性的女人”。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如此,我们的教育必将处处充满了温情。
夏老师的教室里,有林木的叹息,早晨的颜色。
17年前,当他第一次把吉他带进教室,教学生们唱英语歌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这件事对他和他的学生们的影响会如此深远。他并不是英语老师,而是语文老师。那时候,他刚担任高一的班主任,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作为班主任,他帮助任科老师开展教学。他教学生唱英语歌,他带上吉他,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讲完有关事务之后就教学生唱英语歌。从《雪绒花》到《昨日重现》,从《无心快语》到《此情可待》,十几首歌教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还真有了些提高。而这时候更有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干脆就开设了一门鉴赏课: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感受与命运的抗争,从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感受最美好纯洁的爱情,从维瓦尔第《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这届学生毕业后,他明显看到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他们拥有对美的感悟,更拥有对美的珍惜。尽管他们后来都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但是很多人告诉他,音乐一直陪伴着他们,他们为高中这段音乐之旅感到幸运。
他曾经在《唐诗的江山》后记里这样写道:20年前,我上高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郑重地拿出了一个崭新的作业本,用直尺从中间把本子分成两半,右边抄宋词,左边抄唐诗,抄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个本子,用来写下或抄录自己觉得最美好的东西。有的人抄流行歌曲,有的人抄琼瑶小说的片断,有些人抄美文,那个本子是那时候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学生时代的我们也同夏老师一样有过这样一个珍贵的小本子)但当他成为老师时,他的学生面对诗词只剩下一句话:“老师,这个要不要背?”这使他感到一种无奈和凄凉。他决意和学生一起找回诗词的本来面目,找回本属于它的美丽。在开设音乐鉴赏课的同时,他开设了第二门课:学生主讲诗词鉴赏课。他利用每节课开始的5到10分钟,让学生事先选择诗词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抄写到黑板上讲给大家,之后他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抄写、分析诗词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到了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材通常会有一个戏剧单元,他会给学生放映《雷雨》、《茶馆》等电影。每到这时,往往就是学生的节日。他开设了电影鉴赏课。他精选了十余部中外优秀电影,利用班会、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映,并在观影后以讨论会或周记的方式对电影进行探讨。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晚自习,整幢教学楼的孩子都跋涉在书山题海中,他们的教室却关着灯,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光与影的世界里。而他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在每部电影观看之后学生们写的数十篇影评。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
讲王勃时,他找来电影《王勃之死》的片段,让大家了解《滕王阁序》创作背后的故事;讲王维时,他请来古琴爱好者为大家现场弹奏《阳关三叠》;讲贺知章和张旭时,他请来本地书法家为大家讲解中国书法之精妙;讲李白时,则会由他现场弹唱由李白诗篇改编的歌曲;讲边塞诗时,他提炼出唐代边塞诗的反战元素,并且与《现代启示录》、《我们曾是战士》等国外反战影片进行对照。
因为美无尽,追寻美的脚步便不止息。
《中国最美的语文》与其他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不太一样,没有整篇的教学设计,没有各种磨课过程,更没有公开课实录。(课件)书中或讲述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故事,或讲述孩子们的趣事儿,或发表对于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看法。语言并不犀利,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语文教师对生命的爱与尊重。也许正是如此,才能坚定地行走在最真实的语文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坚守最美的语文教育!
书中说,“语文在书本中,更在生活中;在现实中,更在历史中”。所以,不仅是诗歌鉴赏,就连音乐鉴赏和电影欣赏,甚至动漫、吉他、骑游均可以进入语文课堂。夏老师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又尊重了孩子们的生命,丰富着那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们的心灵逐渐丰盈饱满。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不断地展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的生命底色又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记得初为人师之时,我曾经敢于对初中的孩子们说:你们是想要自己,还是想要分数?那时,孩子们的回答是:我要自己!声音坚定而响亮!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已没有了当年的勇气,但夏老师还保持着从前的激情。一个体制内的语文教师,他要冲破的不仅仅是体制的束缚,更多的是要冲破心灵的束缚。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读懂夏老师,一位率性、纯真、温柔、广博的男子。夏老师的教学形式与内容、风格是无法复制的,但是他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就是周校长在昨天的总结动员大会中反复强调的核心素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培养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夏老师的学生和孩子们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有幸读过夏老师的文字,更深刻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愿以后在三尺讲台上,我也能成为像夏老师一样的语文人。
我的交流结束,再次祝大家:读有所获,获有所乐,乐有所福!我们大家都幸福!
第二篇: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
今 天,我 们 这 样 做 老 师
涧头集镇新庄小学潘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面对自己和他人,总有失意和慨叹,他当了科学家,他做了文学家,他成了奥运冠军,那么我呢?我不能告诉你人生的答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争取做最好的。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以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象长江、大海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最纯的那一滴,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把它做好。
我们的教育事业如同我们的国家性质一样正在摸索中前进,我读过很多教育家的著作,对于教师的定义无非是老生常谈,关心学生、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依然还是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依然是倾尽所有奉献自己的春蚕,但是今天素质教育下地老师要求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还要成就自我,正如卢志文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还要做朝霞还要做祥云。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愉悦的事业硕果。
要正确认识自己——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善于总结的人。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先去讲条件,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在满足你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下,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完成,那这件事还需要你去做吗?回首历史发展的痕迹,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怨天尤人、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历史的车轮没有因为他们的埋怨而发生任何的偏折。既然埋怨环境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只要找到一条理由改变自己,你立即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只要我们朝着卢老师所说的——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会收获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的快乐。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温勒说:“行为是一个人特定人格和他所处情境的共同函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温馨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课还剩一些时间,我让孩子们做作业。没多久,有几个孩子做完了作业,开始闲聊。当我走过去问一个学生:“你现在有空吗?”孩子不好意思地用手摸了一下脑袋说:“作业做完了,没事了。老师,您要我做些什么吗?”我说:“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阅读课外书、练钢笔字、画画等,你就去做。要是很空闲,老师就要另外布置一些作业给你做,比如抄写字词、课文,等等。你愿意做哪种事呢?”这位同学一听,向同桌伸了伸舌头,急忙说:“老师,我有事做,我还要看《伊索寓言》呢„„”从那以后,在自学课上,每当学生听到我老师说“你现在很空闲吗?那老师单独给你布置些作业!”他们就都会心地笑着,主动地忙自己该忙的事了。老师要会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
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学生们在群体中生活,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今天因为话不投机吵起来了,明天又因为一件小
事打起来了,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便像救火队员一样,为此忙个不停。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在教师眼里看上去很严重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而双方却已经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玩闹闹了。
要做一个公平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可是部分老师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按照成绩分等级,使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其实,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他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为班级作出不同的贡献。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成绩好的可以为班级的成绩加分,热爱运动的可以在体育方面挣得荣誉,口才好的可以在各类演讲比赛中一展风采„„做一个公平的老师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进步成为社会人,能够熟悉并理解当今社会现实,以便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但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成人社会的规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们奢望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现在开始不要帮困难在我们面前找理由,让我们鼓足勇气让理由成为它投降的武器,改变我们的过去,收获新的快乐新的喜悦。老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那么就让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作为一个教师,今天能够站在讲台称作教师,那么他必定是从昨天辛苦磨练出来的吗,我们要 好好地把握人生,不给我们的人生的终点站留下后悔的空位。让我们成为教师行业中美丽的蝴蝶,让我们为教育事业增添朝霞的炫美!总之,做一名教师并不难,做一名好教师却很不容易,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当做事业,爱护学生,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王华
2013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院长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的报告会,他以丰富生动甚为感动震撼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今天可以怎样做教师。我会尝试从名师们昨天怎样做老师的经历中提取一些名师的特质,并以此自勉。
一、学习
爱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提高自己的理念,读无字之书用心领会运用别人的长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优势,组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河北的李金池老师能把一个民办的学校办成十大名校之一,就是运用了“高效课堂6+1模式”这种模式全部借用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测试、探究高效等方法);魏书生老师则提出学习的时候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一点一滴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想:正是他们运用了学习,借用别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长处,才能做得这样优秀,我应该借鉴和学习他们。
二、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是创新其中包含了一个整合的过程。王崧舟老师90年至95年之间观摩优秀课例200多节,听一般教师的课300多节,研究小学语文的历史、研究小学语文的诗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想:自己不正是缺少创新的整合吗?
三、教学
报告中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孙维刚老师注重了思维的训练;余映潮老师注重了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李成良把教科书全部背完,能得心应手。我想:自己应该在当中学点什么,受到点启发,要学会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
俞玉萍老师的开学前一天、第一天、最后一天做的事情和别的班主任做的事情截然不同;丁榕老师被称为“母亲教师”;桂贤娣老师的“三问”充分体现了名师们的“爱”的教育,他们在用心做教育。我想: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爱”的教育还远远做得不够,有时
还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还埋怨自己所教的班级总是那么差呢。今后我应该多学习优秀教师,用心做好教育。
五、成长
自己总在设想什么时候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级?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今天听了报告,感悟颇深:“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关键不在学校,不在社会,不在外部的环境,关键在于自己。”我想:自己应该定一个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做好老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报告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学习名师们“这样做老师”,明天我将努力践行“这样做老师”,并努力成为他们这样的老师。
第四篇: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
今 天,我 们 这 样 做 老 师
——读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通化县第八中学 付文暄
对于一个刚刚从教三年的青年教师来说,谈什么是教育似乎是很空洞的话题。但是对于三年讲台经验和三年与孩子沟通的历程来说,一直困惑我很久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个好老师?在卢志文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中得到了答案。
我们的教育事业如同我们的国家性质一样正在摸索中前进,我曾经拜读过很多教育家的著作,对于教师的定义无非是老生常谈,关心学生、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依然还是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依然是倾尽所有奉献自己的春蚕,但是今天素质教育下地老师要求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还要成就自我,正如卢志文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还要做朝霞还要做祥云。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愉悦的事业硕果。
要正确认识自己——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善于总结的人。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先去讲条件,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在满足你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下,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完成,那这件事还需要你去做吗?回首历史发展的痕迹,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怨天尤人、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历史的车轮没有因为他们的埋怨而发生任何的偏折。既然埋怨环境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只要找到一条理由改变自己,你立即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只要我们朝着卢老师所说的——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会收获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的快乐。
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老师的最重要的工作。
亲其师,信其道。卢志文老师的化学课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内心里佩服他,喜欢他。究其根源是他在用心教授化学,用创造的思维吸引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用他那渊博的学识感染学生,就是这样,他把教育丰富在细节里,那么作为他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科?又怎么会不喜欢学习、思考呢?
正确认识教学效率不等式。教学效率的五个“远大于”:知识的可接受性远大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乘100远大于100乘1;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科学训练过程中的“六个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能够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会是学生享受知识的天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
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们奢望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帮困难在我们面前找理由,让我们鼓足勇气让理由成为它投降的武器,改变我们的过去,收获新的快乐新的喜悦。
好好地把握人生,不给我们的人生的终点站留下后悔的空位。让我们成为教师行业中美丽的蝴蝶,让我们为教育事业增添朝霞的炫美!
第五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教师的乐趣来自对学生的兴趣 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孩子持续发展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才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取得优良的成绩才会水到渠成。
杨聪,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他通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温勒说:“行为是一个人特定人格和他所处情境的共同函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温馨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杨聪老师深谙此道。
语文课还剩一些时间,杨聪让孩子们做作业。没多久,有几个孩子做完了作业,开始闲聊。杨聪走过去问一个学生:“你现在有空吗?”孩子不好意思地用手摸了一下脑袋说:“作业做完了,没事了。老师,您要我做些什么吗?”杨聪说:“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阅读课外书、练钢笔字、画画等,你就去做。要是很空闲,老师就要另外布置一些作业给你做,比如抄写字词、课文,等等。你愿意做哪种事呢?”
这位同学一听,向同桌伸了伸舌头,急忙说:“老师,我有事做,我还要看《安徒生童话》呢……”从那以后,在自学课上,每当学生听到杨聪老师说“你现在很空闲吗?那老师单独给你布置些作业!”他们就都会心地笑着,主动地忙自己该忙的事了。
智慧的老师总会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学生们在群体中生活,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今天因为话不投机吵起来了,明天又因为一件小事打起来了,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便像救火队员一样,为此忙个不停。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在教师眼里看上去很严重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而双方却已经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玩闹闹了。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进步成为社会人,能够熟悉并理解当今社会现实,以便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但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成人社会的规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都是为了认识杠杆原理,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玩跷跷板,小学教师让学生们画杠杆,初中教师开始给学生们讲解简单的杠杆原理,高中教师则进一步向学生解释转动的原因和力矩的概念,而进了大学以后,学生们已经可以用微积分来研究物体转动的问题了。公民社会的很多规则也是如此。教师在处理学生交往中的一些问题时,少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压制,多一些见机行事的“闹着玩”,就会发现,教育其实并非那样吃力。请看:
放学之后,杨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有同学来报告说叶游和吴南要打起来了。杨老师出去看他们时,他们已经向办公室走来了,一个咬牙切齿,一个横眉竖目。“打得怎么样啊?有没有输赢?”杨老师一边问,一边在办公室里腾出了一块空地,“这样吧,你们再在这里打一次,老师当裁判,为你们定一个输赢!”
“注意了,开打时要遵守以下规则:脑袋不能打,不然脑震荡了;眼睛不能戳,不然成瞎子了;面部不能抓,不然破相了;脖子不能掐,不然断气了……”杨老师的规则还没有说完,两个人就都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老师越是要求他们动手,他们越是觉得可笑,于是向老师坦白他们因为相互比体型,不服气而动了手,现在意识到错了。最后两人相互抱了抱,眉开眼笑地离开了办公室。学生不良行为的症结所在学生有时难免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成因,对症下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杨聪老师分析、归纳出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四个因素:
一、寻求关注。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受到老师关注的程度通常是不一样的。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常常会被教师忽视,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失落、烦躁、压抑的心理。以消极的行为引起老师的关注,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
二、争夺“权利”。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控制表示不满,会以争夺“权利”的方式来反抗教师,常常与教师发生争执,偏激地反驳教师的言论,消极抵抗教师布置的任务等。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实施“报复”。当师生感情淡漠甚至没有感情可言的时候,学生最易冲动、极具攻击性。受“报复”心理驱使的学生最喜欢采取的不良行为包括对教师撒谎、偷盗、欺骗、咒骂,摔桌椅、敲玻璃等。
四、假装无能。假使学生的不良行为被教师强大的权威震慑和压迫了,达不到“报复”的目的时,就会采取消极行为抗争:不关心学校、班级的任何事情,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以上四个因素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学生之所以做出不良行为,一般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注。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真心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感兴趣,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掌握他们的情感状态,那么学生的不良行为便会大大减少。
可能有人会说,每天忙着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和他们沟通?其实,对学生来说,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孩子们持续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取得优良的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 杨聪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2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