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大全五篇)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89-650258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08-22 12:39: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一起来看看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5篇,欢迎查阅!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1

老师,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她,就是我的老师——朱老师。

老师,是您经过无数个昼夜备课,备课本用了一个又一个。是您经过无数个小时批改作业,红笔用了一支又一支。是您在黑板上那苍劲有力的板书,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黑板薄了一层又一层。

啊,老师,您是我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教会了我无穷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那时侯,我刚开始学写作文,一写作文,心里就直犯嘀咕:“作文作文,叫人头疼!”写起来总是“东拉葫芦西扯瓢”!就像一团乱麻,理也理不清。而您看见了,一叠声赞扬:“不错不错嘛!只是白壁微瑕罗!”随后,您笑眯眯地捏起红圆珠笔,说:“让我来个快刀斩乱麻吧!”台灯下的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您手里捏着的笔,就像一杆猎枪,瞄准一字一标点地扫描过去。改完后,我浏览了一遍,哇!还真是“点石成金”啊!您拍着我的肩膀,说:“写作文,要仔细观察,写出真情实感,要不作文就永远也写不好。”我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我的作文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啊,老师,您是我人生路中的路标,指引我走上成功之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那一次,我们正在操场里玩,我看见在草丛里开着一片十分美丽的花,便伸手去摘。一个人阻止了我,那是您,您把我领到操场边坐下,说:“森怡,每个人都必须有爱护花草的意识,要是每个人都摘花的话,这个世界上的花岂不是都被摘光?”我听了,惭愧得低下了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摘花了。

啊!老师,您是我航海中的灯塔,鼓励着我奋发向上。我以后要爱戴您,尊敬您,赞美您。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2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歌颂。其实,老师也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换取他人的美好明天,这样的奉献更深沉更伟大。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小时候,我认为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梦想,守巢的总是你。小时候,我认为老师很神气,说一句话也能惊天动地;长大后,才知道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名利。小时候,我认为老师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变成了乐趣;长大后,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小时候,我认为老师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深感老师比蜡烛更永恒,照亮了别人,融化了自己,即使比作“春蚕”也是丝虽尽,身未死。春蚕化作蛹蛹变成蛾,蛾又孕育出蚕宝宝……无穷无尽,真是如诗如画。

老师还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在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当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我们前进的航向。总之,老师给我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的翱翔。

有人说,老师是清闲的,有两个假期;有人说,老师是优雅的,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还有人说,老师是充满闲情逸致的,有时间看书读报。而我要说老师很辛苦,忘不了老师早上陪我们晨读,忘不了老师在操场上的风吹日晒,忘不了老师那诲人不倦的神情,也忘不了老师灯下认真备课的身影。老师仔细批改作业,有事直至深夜,别人有八个小时工作制,可老师的工作时间何止八个小时,别人有两天休息日,而老师哪有真正的周末……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想大声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3

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私奉献写春秋》。

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却有着辉煌的内涵,这是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却有着五彩缤纷的色彩!因为你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9月10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变得如此的灿烂。

伴着第二十二个佳节的来临 让我们真诚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让我们深情的道一句:“老师,谢谢您!”

提起教师,大家肯定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许多赞美她的比喻:园丁、春雨、蜡烛、绿叶、渡船、人梯、铺路石……是啊!古往今来,伟人、学者、战将、豪杰,哪一个不是出自教师的熏陶;理论、学说、发明、创造,哪一件不包含着教师的辛劳?他们身在三尺讲台,心怀莘莘学子,为人们启迪蒙昧的心扉,拓开智慧的泉流;“人民教师身居斗室却毫无怨言,生活俭朴却诲人不倦。多少个潮起潮落?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次呕心沥血?多少次酸甜苦辣?不知不觉中,粉笔染白了鬓发,钟声送走了青春…我们的教师就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在这块清贫而富有的园地上默默地耕耘无私的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正是老师那种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曾经在《东方之子》中看到这样一位老师,她是一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她的班上有3个残疾的学生,其中人一个还是救护村的孤儿,但她并没有嫌弃她们,而是把她们接到了家里,像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她每天背她们上学、放学,帮她们洗脸、洗澡,每晚又批改作业直到深夜。终于,她累倒了,然而,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这辈子,我最骄傲的就是当了老师,如果让我再做选择,我仍然会当老师。“平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老师正是用这种无怨无默默奉献的精神,谱写着一曲动人的诗章。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4

小时候,曾有人问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不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就喜欢老师,最怕的也是老师,能得到老师的一个表扬,我就会高兴,激动好几天。当时我不听话,做错事情父母总会说:“我要告诉老师”,我心里就害怕极了。在党的教育下,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教学生涯里,我不断地努力奋斗,对教师的含义也有更深刻地认识。不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在这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这些纯洁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努力进取,不断学习,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正如一位名人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人自己。”

甘愿吃苦,乐于奉献。这就形成了教师的精神,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的太阳,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就是乐于奉献的教师精神。

站在讲台上,我就会产生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这样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为了党的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师德,师魂。

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择。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5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我们,我们懂得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我们知道身上的分量和使命。在我们身边,有更多令我们赞颂的事迹。我们的数学老师司振娟,长期以来,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痛苦。作为朋友,我曾几次劝她请假治疗,她都说,现在数学教师这么紧张,我怎么舍得离开?很普通的回答,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忘我的精神!老教师李华,教龄三十多年,快到退休的季节,身体也不好,表面让人有不堪重负的感觉,实际却给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力量。虽然学校对她放宽不用签到,但她从来不迟到早退。或许有人说,这不是太平常了吗?有什么值得一说呢?但我想说,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事物,却令我们看到了一种耐力和坚持。其实,在我们中间,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或许正面临着家庭的矛盾与不幸,或许正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或许正承受着种种压力和痛苦……然而,这别样的“或许”,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一切都变得荡漾无存,一切都消失在平静中。这就是我们的教师,这就是默默无私的奉献!的确,有时我们也有气愤与不满,也有牢骚和怨言,那是因为我们走的路还要向前。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欢离合。就说《感动中国》里的徐本禹,现在被誉为一颗闪亮的星,然而,当叙述完他的故事,宣读完颁奖词的时候,他却早已是泪流满面,无语凝噎了。我想,那泪,不仅仅是激动的潮水,不仅仅是温暖的热流,还有更多的、令人鲜为人知的痛苦、压力、孤独、寂寞……背后的、内心的无形的东西,是谁也无法知晓的,因为,教师的身上,有那么多光彩照人的名句在歌颂着我们:“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所以,我们需要面带微笑而掩藏痛苦,需要奉献自己而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方称得起是——伟大!

是什么造就了这平凡而伟大的壮举?是职业的责任和良心!无须别人的逼迫,也无须别人恩赐,教师就会默默地、毫无怨言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5篇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默默地坚守

默默地坚守

沿着弯弯区区的山路,经过石头山缺口,就进入了南湾办事处最偏远的石山嘴村。村里有所石山嘴小学,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也像村名那样质朴。因为偏远,学校缺少固定教师,支教教师来了一批又一批,在这频繁变动中,然而有个固定的身影,默默承受着、默默奉献着,辛勤耕耘,无怨无悔,一心扑在教育。犹如山口的岩石,35年如一日,默默的坚守在山里,不变的是岗位,改变的是他渐老的容颜。他,就是现年59岁的市级优秀教师,现小学负责人刘强芳。

1980年8月,他是村里的高中生,学校没有正式老师,孩子一个个又求知若渴,在这几乎与外隔绝的村子里,他这公认的“高学历”就被推到了三尺讲台,从此,他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教学生涯。他拿着不够养家糊口的代课工资和孩子们融在一起,努力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教育着孩子,看着孩子们一批批走出山口,演绎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李金,一个失去母爱外来就读生。胆小,木讷、孤僻。跟随白天在山里一个小采石场工作的父亲。两间简易石头房垒砌一个临时的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爸爸劳累的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送到学校就是为了有个照顾他的地方。母爱的缺失,造成性格的缺陷,他学习很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刘老师,抽出时间,多方了解情况,较多的关注他。他对李金说:“基础差一些不要紧,咱可以不和同学们比,咱要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就是成功。”他时常这样鼓励李金。用爱来感化他,激励他。细心发现他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为了点燃起李金自信的火花,让他体验成功和自豪。刘老师时常对他降低要求。比如考试,对他单独给予提示,作业只要求做基础知识题,尽量在班级树立他的威信。让同学对他不歧视,有好感,愿意热心帮助他,和他交朋友,共同享受在班级的快乐。

期末考试李金成为班里进步最大的一名学生,当李金自信的抬起头时,他也笑了。

刘婷、刘稳一对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姐妹。90年代初,九年义务教育在老百姓眼中分量是很轻的。“女孩子学啥,长大嫁人有口饭吃就行了。”农村家庭孩子本来就多,传宗接代思想重。她家有4个孩子,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回家,平时家里就靠一个家庭农妇来支撑。每到春秋两季交学费时,她们家就是困难重重,一拖再拖,一直到期末还是不能交上学费,经常辍学。一年又一年,怎么办?孩子是无辜的,不上学怎么能行呢?家长不懂教育,可自己还是明白的;刘老师多次到她们家,宣传义务教育法,给他讲知识的重要性,社会在发展,没有文化,怎样能脱贫致富的道理。同时,申请学校免去刘婷、刘稳两个孩子的杂费,并用自己的工资交清以前320元的欠款,让他们到学校来继续学习。320元现在看可能不多,但在那时,对月工资只有180元的代课教师来说却是多么大的付出。孩子终于上学了。

可是第二年春季开学,两个孩子仍然没有来报到。经了解,还是没有学费,怎么办呢?只好又给他们补交了学费。

多年来,到底补贴了多少孩子,刘老师记不清了。但他说“孩子的脸上能充满喜悦,在学校的乐园里愉快学习、生活,我就是快乐的。”

90年后,在石山嘴小学支教的老师很多,来来去去,但在教师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那时进村的唯一山路泥泞不堪,全靠步行,学校有没有居住地方,中午年轻教师都带着干粮,在炉火上轮流热一下就是午餐,实在弄不急就冷饭就着开水吃。艰苦的条件留不住年轻教师的心。人在学校,心在外怎么能搞好教学,学校全靠代课教师是搞不好教育的。刘老师向校长建议,改善居住条件,让年轻教师能安心教学,带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吃水困难就打井买水泵;当地教师一起动手整修一间厨房,垒砌灶台,让教师中午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围墙破了没经费维修,自己动手粉刷;没有花木,就近取材,你家一棵我家一株,硬是把花园种起来。

刘老师的家是所有年轻教师最熟悉的,不论哪届支教教师都在他家吃过饭。家里改善伙食了,总是忘不了叫上一声,一块打个牙祭。特别是雨雪天,学校缺少干柴,“下雨不方便,到我那凑合一顿?”“一块去,不就是添双筷子吗!”他总这样热心的相邀。事实上一到他那就成了中午改善伙食的机会了,家里的鸡蛋、喂养的鱼、平时舍不得的闷罐肉都会

端到桌上。校园变得温馨了,留下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支教时间越来越长,学校教学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越。

1998年,是刘老师难忘的一年,辛苦几十年的他转正了。转正那段时间,他很激动,自然更热情的邀支教老师到他家做客。刘老师平时笑呵呵,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像家里很宽裕。其实,他家并不富裕,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紧靠他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热心肠的他在学校是吃苦耐劳的老教师,下班了,他又是干农活的好手。总是挤出时间种田、打柴、养殖。有时家里实在周济不开,它就白天上班,夜里打柴,凌晨天不亮悄悄卖掉,清晨又早早来到校园。用这样辛苦换来的钱接济学生和老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至今,只要在那支教过的老师,见到他时,都会主动打招呼,亲切的一句“刘老师”包含了多年来难以言表的感情。

刘老师是一个要强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满足。在自己还没转正时,他那股求知若渴的劲头影响许多年轻人。“你们都是城市学堂来的正规教师,见过的东西比我多,我得向你们学习。”“社会都在进步,我不努力就会跟不上趟。”他主动听年轻教师上课,努力在乡里讲公开课,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自学,成为代课老师里第一个拥有大专学历的人。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不辜负学生,对得起教育。如果说虚心上问体现的是好学,那他这种不耻下问就是一种伟大,让年轻人都自惭形秽的伟大执着。

这些年来,学校里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唯独他执着的坚守着,为一个座落在离城市十多公里,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村学校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班学生。市级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两创两争”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数不胜数的光环显示着他踏实的脚印。“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无愧于教育事业。”即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2010年,他开始负责石山嘴小学的全面工作,即当老师又当领导。肩上的担子重了,身上的责任大了,他忙完班里忙学校,把全部的身心放在教育上。他深知,“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中尽职尽责、关爱教师,关爱学生。走上讲台是良师,走下讲台是朋友。成为爱教育、钻教育,献身教育的好老师、好校长。

再有一年他就60岁了,回眸走过的教育路程,消逝的是艰辛,留下的是欣慰,石山嘴小学在他的努力下变得整洁漂亮了。然而,小山村与外界道路修通了,加上计生政策的影响,只有900多人的村子伴随着教育资源整合的步子发生着改变。孩子越来越少了,昔日的完全小学变成了一个教学点。年轻教师一个个走了,可当地留守的幼儿依然存在。为了教育,他依然默默承受着,奉献着,犹如一座石碑,镌刻着小学校的点点滴滴。他说,他要坚守这块教育阵地,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他随学校一路走来,学校有了家的感

情。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石山嘴小学

第三篇:乡村教师的坚守梦

乡村教师的坚守梦

------汉中市略阳县郭镇镇北河沟教学点教师王三成先进事迹

在陕西略阳和甘肃康县两省两县交界处的郭镇镇北河沟村,有一所只有20名学生的小学教学点。55岁的王三成就是这所学校唯一的教师,在这个边远偏僻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三尺讲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已经默默耕耘了36个春秋,以他朴实无华的本色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乡村教师的人生篇章。

学校就是他的家

1979年王三成高中毕业后,到原吴家河公社杨坝大队北河沟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当时北河沟小学五个年级80来名学生,只有2个老师,校舍破旧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改变办学条件,他打报告整体搬迁学校。郭镇区政府同意给钱后,他就开始了搬迁工作。学校两个老师,其中一个是汉中城里下乡知识青年,20来岁的女娃娃,身单力薄,人生地不熟,汉师毕业分配到偏沟小恰里来教书,思想上还稳定不下来。学校搬迁的繁重任务只有靠他来操心出力。白天他除了上课,还要组织学生沿着狭窄的河沟路,推着架子车到几公里外的北河沟口拉砖,晚上再跑运其它材料。有一回晚上察看工地时,不小心

脚板被一颗大钉子扎了个洞,他自己坚持到村医疗点包扎伤口,第二天还得忍着钻心的疼痛拄着木棒一跛一拐地上课、拉砖。工地上缺工具,他就拿自家的借邻居家的镢头铁铣锄头、背篼措箕子;建设材料缺少,他就带动学生家长捐料投工。全民动员建学校,大干苦干几个月,终于如期建起一座6间砖木结构的新学校。新房子盖起来了,但还没有门窗和课桌凳,他又想办法弄木料做门窗、做课桌凳,彻底改变了黑屋子石台子土孩子的旧面貌。教室有了,师生没有厕所上,他就和学校旁边的社员商量,占用人家一块地方,挖坑打墙、背石头运沙,用一年时间修建了学校的专用厕所,改变了过去学生老师提上裤子满庄里找厕所上的窘境。

1985年在全县普及小学教育时,当地公社和大队拿不出钱维修学校。为了验收过关,实在没办法他就赶鸭子上架,自己动手油漆课桌凳、粉刷教室和院墙,当了近一个月的油漆工和粉刷匠,让学校里里焕然一新。1988年县上开展农村扫除文盲工作,他白天给小学生上课,晚上给当地的文盲成人班上课,坚持8个多月完成了扫盲任务,被评为扫盲工作先进个人,受到汉中地区的表彰奖励。

1990年7月6日,略阳发生上百年少遇的特大洪灾。他一个人在学校值班,这里排水,那里查漏。一天夜里学校厕所被洪水包围,他提着灯,冲进齐膝盖深的洪水里,扛着木棒去顶墙,可水势太大,一面墙倒过来,一片落瓦砸在了他 的头上,血流满面差点儿昏了过去。

扎根家乡育桃李

1994年汉中师范学校在职学习期满,在毕业生分配会上他请求继续回北河沟小学任教,有同事劝说:“你真瓜呀,你看人家都想办法往城里调了,你现在转正有文凭了,还往你那个山沟沟里钻哩,到底啥事了!”他说:“地方习惯了,离家近也方便”。其实他不是没有想过到好点的地方去,那时候他35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内心里也有往外闯一闯的念头,但想想北河沟学校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留不住人,他不回学校山沟里娃就没人教,最终还是坚持了留守,决心在家门口的学校教一辈子书,为乡村的下一代读书上学尽他的绵薄之力。回到学校他和其他两名代课教师分别承包了一到六年级70多名学生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北河沟边远偏僻,资源缺乏,经济条件落后,两免一补政策没有实施前,山高路远,碎娃上学路上困难多,时常都有学生和家长坚持不了不来上学。为了不让学生辍学,他白天上课,放学后就翻山越岭、三番五次上门动员,给观念落后的家长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的说好话,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地叫学生回学校上课。山沟里的农户居住分散,为了减轻家长的送学负担,他尽量上门去接送孩子,放学再送回家。遇到雨天,道路泥泞,有家长不来接送的,他也只好亲自去送到家里。

山里娃儿上学不光路途远,而且在学校里吃饭也是问题。离学校20里远的郑家山学生,家长每天都是6点多送他们上学,走好远的山路才能赶上学校8点的课程,直到下午放学才能回家。中午时间,这些孩子靠啃干馍当午餐,能够吃上一顿热乎乎的中午饭是家长和孩子最大的心愿。为了改善这个情况,放学后他就给他们烧开水,隔三差五地抽时间给他们做一顿饭。学校实施营养餐后,学生们每天可以吃上鸡蛋面包喝上牛奶,让他和家长们心里才踏实了些。虽然他们家离学校只有两里路,但为了监管好不回家的学生在校园里不出问题,中午他还是坚守在学校做一顿简单的饭和家庭条件最差的学生一同吃。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凡有办法的都把娃送到好点的的学校里读书,留在当地上学的往往都是贫困户。今年7岁的一年级学生梁荣珍,她的姐姐在郭镇中学读书,母亲长期患病,家里还有痴呆的爷爷和奶奶,只有靠她父亲一个人在外打零工挣钱,勉强维持生计。为了支持家庭让孩子把学一直上下来,这两学期王三成老师都要拿些钱来帮助他们。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孤儿,他找各单位和爱心人士给予帮扶,实在没有着落的只有他想办法负担。现在不交学杂费了,过去每学期他都要替一些贫困学生他们垫交

书费和杂费。几十年来,通过他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北河沟小学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勤学苦练教好书

2004年后,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北河沟小学调整为吴家河初级小学教学点,只保留了一二三年级和学前班。临时代课教师清退了,学校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一校一人,他既是老师又是校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上课、安全到校建,学校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落在了他的头上,但想到职责和使命,他勇敢地面对,坚强的承担。

他照常给学生们开齐了课程,语文、数学、品德、美术、音乐、体育,没有一门落下的。一至三年级、学前班四个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四复式的教学班,在一个教室上课。复式教学组织难度大,课前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给其中一个年级讲授,其他年级就写作业,学前班则在旁边看热闹玩耍。一节课要给三个年级巡回讲几次,常常把握不住时间就延堂,要提高教学效果真不容易。为了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就在课外下功夫精心备课。学校从早到晚在教室里上课,没有时间备课批作业,放学后他就把教材和作业本背回家钻研和批改。他不懂音乐,没有音乐基础,他就慢慢的摸索学会了吹笛子,用他一点也不悠扬动听的笛声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歌曲,有时候放一些音乐光碟,让孩子们欣赏。没有 5

美术基础,他就反复钻研美术教材,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画画能力。

他心里清楚,他高中毕业参加教育工作,虽然从民办老师转成公办老师了,但他的专业基础还很有限,长期待在一个人的学校里,教研交流的机会少,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他必须勤学苦练才能不落得太远。他坚持订阅教学报刊杂志,积极争取去外校听课、听讲座、参加假期培训等,努力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他知道了快乐教学法、三环六步教学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在全国推行的优秀教学经验,让他的专业技能逐步有了长进,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几十年的勤于职守教书育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所做的贡献:1985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德育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汉中地区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镇十佳教师,2013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去年以来有多家媒体和政府部门看望他们,帮助解决学校工作上的问题,今年又先后推荐他为省市师德标兵。各级组织的关怀和鼓励,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只有敬业爱岗,加倍努力,把学生娃教好把学校办好,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各方面的深情厚爱!

第四篇:一位乡村教师的七年坚守要点

一位乡村教师的七年坚守

—毛九最美乡村教师她的名字叫张贻,从2008年8月开始任教,至今已在农村这条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七个春秋。她用了整七年的时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她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她用一颗赤诚的心,在那里写下了异样的感动。

热爱教育,无怨无悔

富南村小是毛桥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坐落在红岩脚下。初到村小,人生地不熟,她还是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从毛桥九年制学校到富南村小这条大约有6公里的路。呈现在张老师眼前的是一排荒芜、凄凉、破旧不堪的房子,而这房子就是今后她要工作的地方。昏暗的教室没有照明灯,在炎热的夏天更不会没有风扇;学校里也没有干净的水源,更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或者休息室。实在困了的时候,她就陪着孩子们一起趴在课桌上眯一会儿。由于路途的遥远,她每天都带着做好的饭菜到学校来吃,可是令人头疼的是:夏天的饭菜经常都是变味的;而冬天的时候,饭菜是吃到哪儿,就凉到哪儿。恶劣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吓到张老师,相反是信心满满的要教好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刚来这里上课时,张老师并不会骑车。路远且交通不便,是她每天上下班的第一大困难。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当时代课教师工资特别少,每天搭坐摩托车的话,费用又太高,根本无法承担。通过反复思虑,最终决定学骑自行车。两个月节省下来的钱去买了车子,开始学着骑车上班。在开始学骑车的那段时间里,张老师受

了很多苦。她自己都记不清摔倒过多少回,伤过多少次。

记得有一次,天下着毛毛细雨,被雨淋湿的路有些滑。她正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在一个陡坡处,车子一下变得不听使唤地急速下滑,只听到“咔咔”的声响,人随着车子翻倒在了旁边的庄稼地里。手脚被擦伤的地方渗出血渍。忍着疼痛把车子弄上路,发现自行车的链条都掉了。这可怎么办是好?自己试着弄了好几次,双手弄得又脏

又疼。可还是扣不上;在这偏远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又哪有修车的呢?眼看雨也越下越大,离上课时间也越来越近了。此时的她一个人站在雨中,感到好无助,眼角顺流而下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不知过了多久,才发现了一辆送货的摩托车经过,说了好多好话,才让别人冒雨帮忙修车。修好了,她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学校。当她快到学校时,远远地望见班上的孩子们已经在学校门口焦急的等待着她。车停到孩子们面前时,她的全身已经湿透了。他们似乎知道老师的这一路的艰辛,眼里闪着泪花,异口同声地对她说:“老师,您太辛苦了!”孩子们的这句简单的话让深深地震撼了她:孩子们的懂事,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正因如此,她更加坚定地留在这里,她更加珍惜她在这里和孩子们呆的每一天、每一刻。至今在张老师手臂和脚上都留下了好几处明显的伤疤。但她从没有退缩过,因为她知道,如果连她放弃了的话,这里孩子就会面临走远路去别的学校,甚至辍学在家。

都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在工作中,她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作为“班妈妈”,她和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关心

爱护学生,面对后进生,她总是耐心辅导,当孩子们犯错时,她总是很耐心给他讲道理,坚持循循诱导,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班上的孩子。班上有一个叫李银的男生,家里有五兄妹,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当地打零工,妈妈就在家务农,两位家长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这位男生刚刚到她班时,不但成绩特别差,而且身上还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同学们都不会和他玩,总是远远地躲着他。这件事情被她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后来,她从家里带来了香皂,烧好热水,帮他从头洗到脚。并多次与他交流、谈心,教他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半学期的时间,这个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身上变干净了,成绩好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近了。

张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这三尺讲台,她爱她的每一位学生,她喜欢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无论她是喜是忧,只要她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的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她就会忘记自己所有的辛苦,满怀激情地陪孩子们学好每堂课的知识。

勤劳工作兢兢业业

张老师就这样在这贫困偏僻的村寨,默默地坚守着,就为了“让这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有书读”的这份简单而执着的人生信念。可有多少人知道她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还记得他任教的头两年,因为婆家是自贡沿滩区的,儿子在九洪念小学,每个星期都得回家看看儿子。当时工资太低,350元的工资哪够用啊?她每次回家也就几乎没有给孩子买过东西,她丈夫就常抱怨说:“你教书这么久了,就没见你拿过一分钱回家,干脆和我一

起出去打工算了。”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她心痛过,她犹豫过,想想自己也是:从没舍得为自己和家人买过好吃的,也没去逛过服装店选件好看点的衣服。因为这里的孩子们需要她,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留下。

参加工作七年,一直包班教学,不仅要教好各门学科,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不但要一丝不苟地上好一周的20多节课,还要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管理学生。有时还会协助学校开展很多工作。所以每天一大清早就来到学校,要等到天黑才能回家,遇到学校忙时,还得回家加班到很晚。由于学校工作繁忙,尽管她儿子在她的身边读书,他都无法管好儿子的学习,甚至连家长会也从来没时间去为儿子开过一次。每到考试时,班上学生的成绩居辅导区名列前茅,可看到儿子的成绩单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儿子常常埋怨说:“你把管学生的时间挪出一半来管管我,可能我的各科成绩都不会那么糟糕。”这位苦心的妈妈只有在一旁悄悄的擦着眼泪,因为儿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其实,他儿子小学阶段都是她婆婆照看的,小学成绩一般,到初中时,由于她没有太多的时间管儿子的学习,儿子的成绩一天天往下降,班主任老师常找到张老师谈话,可内心充满了愧疚她无言以对。因为作为一位母亲,她很不称职,但是为了更多的留守儿童,他不得不这样做。她无愧于她的学生,无愧于那些学生的家长,无愧于毛桥的人们。

七年来,他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执着追求的岗位,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也从来不会向学校请一天的假,就算是生病也会硬撑着。学校的同事们都在说,只要是上班时间,她几乎都在不停的忙。

不是批改作业、备课,就是找学生谈心,辅导学生。每天的她都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老师。回顾她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没有令

人羡慕的收入,但她却是在用心的,真诚的去善待她的每一位学生,尽力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完全可以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来概述她七年来的工作。

从教七年,张老师一直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读书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总觉得自己进步了,学生才会更加进步。曾经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但她表现出来的不是累得“疲倦不堪”,而是“不亦乐乎”。因为她不是“需要这份工作”,而是“放不下这份职业。”现在的富南村小,老师们退的退,走的走,只留下了它一个人陪伴着这里的孩子。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还会一个人继续坚守在这里默默地耕耘、用心地培育这村寨里的孩子。纵然岁月消逝了她的青春,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她将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她的力量,用她的双手托起乡村教育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一个90后乡村教师的坚守

一个90后乡村教师的坚守

钱元亮和他的学生们

他是一个普通的90后,在他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也不曾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的故事却让无数人感动,为之肃然起敬。他就是余庆县松烟镇官田小学特岗教师钱元亮。

为单纯的爱情

1990年出生的钱元亮是湄潭县永兴镇人,2013年7月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2015年考到余庆县松烟镇官田小学任国家级特岗教师。

说到钱元亮和他妻子的故事,许多同龄人甚至长辈们都不禁为之感叹。钱元亮和妻子刘华琴是初中同学,刘华琴读大二时发生车祸住院,期间,钱元亮利用课余时间到病房里照顾她,直到其康复出院。由于颅脑损伤,刘华琴语言功能和行走都不太自然,钱元亮不顾刘华琴残疾,坚持照顾她一年多时间,双方的感情慢慢升华,最后结成夫妻。结婚后钱元亮对妻子更是倍加照顾,努力帮助她恢复健康。

钱元亮和刘华琴的故事在当地

传为佳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用真爱打动、教育着许多身边的同龄人。钱元亮的单纯和坚持不仅体现在爱情上,更执着于工作中。

为可爱的孩子

官田小学距余庆县城约90公里。原本是一间村级小学,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学生逐年减少,现在已经缩减成一个只有十几个学生的教学点,是余庆县最边远的山区教学点之一。学校只有一个普通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钱元亮教的是普通教学班,班上有7个学生,都是去年9月份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钱元亮简陋的办公室正对门是一道窗户,窗下是一台老式饮水机,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擦得铮亮的办公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斑。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旁边整齐地堆放着教参书和学生作业本。钱元亮每天都要在这张办公桌前备课,批改学生作业。

官田小学的学生每天早上10点到校上课,下午4点钟放学回家,一到下午原本就不够喧闹的学校一下变得寂静无声。偌大的校园里就剩下钱元亮和刘华琴两人,刘华琴语言障碍,交流困难,钱元亮就在妻子无声的陪伴下备课和批改作业。完成工作任务后,钱元亮就拉着妻子到校门外的小路上走一走,帮助妻子做康复锻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钱元亮独自坚守在边远山村的教学点,只为履行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为挚爱的工作

钱元亮的备课本上,细腻的笔触,流畅的书写,他认真地对待每一节教案,把它当成指导教学和提升业务能力的法宝。一个人的学校,没有办法进行教学研讨,他就通过网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学习课堂教学艺术。

官田的老乡进城务工带走了孩子,原本9个学生的教学班这学期又转走两个,7个学生在钱元亮的耐心辅导下成绩都很优秀,而且学得也很快乐。他相信,像这样的教学点早晚会撤并到中心完小,因此他必须提高业务能力,将来到了大型的学校才有用武之地。

乡村教师的坚守演讲(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