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工作总结
在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精选多篇)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63-1134618 教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9-11 09:40: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各位组长、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天,教育局在这里召开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表彰会。刚才,我们表奖了在大赛中获得最佳奖人,优胜奖人,优秀指导教师人,还表奖了青年教师培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向获奖的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和先进单位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也向各教研组长评委们道一声辛苦啦。会前,我们看了本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最佳奖获得者代表上的18节汇报课,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一致认为,这些课上得都很精彩,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我们又听取了最佳奖获得者代表、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及先进单位代表作经验介绍,各学校和老师应认真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扎扎实实做好青年教师培养提高工作。下面我就本次大奖赛谈几点体会。

一、本次大奖赛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刘局长对本次活动提出的重要指示和指导性意见,是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普教科孙科长、人事科王科长、各高中学校校长、中心教研组长认真组织,为本次大赛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参与面广。各学校认真组织初赛,各教研组积极参与,35周岁以下教师298人参与比赛,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增加透明度,确保活动公正、公平。今年,我市进修学校教研员、高中中心教研组长等共同参与评审工作,根据统一确定的课堂教学赋分标准,对各校推荐参赛的青年教师进行听评课,各学科分别排序,按比例确定最佳奖和优胜奖。各校教研组长参与,增加了本次大赛的透明度,同时也方便了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指导本校青年教师成长更有针对性。

(四)进一步体现新课改理念。各位参赛选手能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科学处理教材,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都能利用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更具有时效性。参赛教师都能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今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

本次大赛虽然亮点挺多,但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⑴对学生调动不够充分;

⑵教师仍然比较传统,讲的偏多;

⑶问题设计思维含量相对偏低;

⑷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教教材的痕迹较大;

⑸对学案如何设计,如何使用不清楚,使学案成为摆设等。这说明我们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为了切实抓好我市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教育局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更好的氛围

教育局要一如既往地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高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制度,继续出台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政策。教育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既要重视师德培养,使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达到规范要求,又要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能在教学业务上过硬,最终使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好教师,成为各个学科出类拔萃、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教育局要继续坚持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活动。通过大奖赛活动,为全市高中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促进各高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提高工作,探索和完善高中青年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也为青年教师评优、评先、评职、定岗提供重要依据。

(二)各学校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作为校长要重视到位,所谓“君子德风”,校长的价值追求将直接影响学校里绝大多数教师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青年教师所表现出的精气神儿,实质上就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品相。第二,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校长是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远工作,不能三分钟热情,三年计划、五年规划都行,不能有随意性。第三,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青蓝工作、师徒结对或者请进来,走出去,都是好方法。要勇于根据庄河以及本校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青年教师应把尽快成为优秀教师当成第一要务。

1、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

这就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应该储备能量,增长能力。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

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在校全体教师研讨课中,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所进步。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初中生心理特点。巩固心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无私奉献,只有对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才不会愧对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希望以后能在领导、前辈的悉心指导、关怀、帮助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责任,习主席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同志们,我相信在所有庄河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们一定可以引领庄河教育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

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

经过两周的激烈角逐,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圆满结束。本次大奖赛分理论测试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本次大赛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10年教龄以内的5名教师无一例外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比赛课堂,践行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展示了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航荣登榜首。

二、形散而神聚,课堂教学有效性被广泛关注

参赛教师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尽量避免“作秀”,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学素材选取精当,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落实。都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少老师重视对方法的认知、归纳和练习,并能在课堂上贯彻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原则。

三、选手准备充分、细致

从选手的学案、教案到授课全过程,可以体会到大部分选手都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教研精神。课堂操作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多数选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各环节的的设计都明显是凝结了学科组、备

课组集体的智慧。

四、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不俗的教学基本功

参赛选手为初登讲台不久的新秀,但大多数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是探路者,本次大赛中在所难免地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少数教师对比赛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缺乏谦虚谨慎的精神。有的没有按照比赛要求提供导教案,还有的选手存在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课堂活动设计和教学语言过于随意的现象,造成课堂的沉闷或无序。

2、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上语言表述和板书不规范,对课标、教材重难点、学情把握不准,教学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还有极少数选手出现不该有的知识性错误。

3、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和贴标签的倾向明显。有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不少课堂出现“三多”:掌声多、笑声多、表扬多,“三少”:点拨少、总结少、收获少;乱而不活,深入不够,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纠正

和总结便草草收场;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沦为“看客”,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

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现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

多数课堂都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理念,但展示和质疑都是老面孔,全课雕琢痕迹明显,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不可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本次大赛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和风采,达到了检阅队伍,提高水平的预期目的。相信我们有能力共同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阔步前进!

第三篇: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总结

--------库伦三中

教研部

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节止到现在已经全部结束,本次比赛共有29位不同学科的教师我为们做展示,下面我对本次比赛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同时也不一些个人的粗浅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一、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本次大赛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无一例外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比赛课堂,践行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不同程度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特色的高效课堂非常多,教学效果良好。

二、形散而神聚,课堂教学有效性被广泛关注

参赛教师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尽量避免“作秀”,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学素材选取精当,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落实。都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少老师重视对方法的认知、归纳和练习,并能在课堂上贯彻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原则。

三、选手准备充分、细致

从选手的学案、教案到授课全过程,可以体会到大部分选手都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教研精神。课堂操作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多数选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各环节的的设计都明显是凝结了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四、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不俗的教学基本功

大多数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是探路者,本次大赛中在所难免地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少数教师对比赛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缺乏谦虚谨慎的精神。有的没有按照比赛要求提供导教案,还有的选手存在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课堂活动设计和教学语言过于随意的现象,造成课堂的沉闷或无序。

2、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上语言表述和板书不规范,对课标、教材重难点、学情把握不准,教学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还有极少数选手出现不该有的知识性错误。

3、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和贴标签的倾向明显。有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不少课堂出现“三多”:掌声多、笑声多、表扬多,“三少”:点拨少、总结少、收获少;乱而不活,深入不够,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纠正和总结便草草收场;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沦为“看客”,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

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现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

多数课堂都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理念,但展示和质疑都是老面孔,全课雕琢痕迹明显,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不可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本次大赛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和风采,达到了检阅队伍,提高水平的预期目的。相信我们有能力共同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阔步前进!

202_.11.20

第四篇:青年教师大奖赛颁奖仪式讲话

年初,青年教师被邀请参加颁奖仪式,我认为它的意义在于。

首先,学校把青年教师的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35岁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105人,占教师总数的33%,青年教师邢,学校老师抓住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抓住发展的学校,是抓住今天学校和明天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原因。年轻的老师是一张白纸,没有文化曝光,你会给什么样的学校,给学校什么颜色,学校会给你多高,决定你可以在舞台上表现多高你如何高标准,你决定将实现多高。一个有良心的总裁,一个有远见的学校,将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位置,我们把教职员工作为前五名项目之一,学校介绍了培训计划,这个问题进行了阅读活动和班级更改展示活动,我相信通过科学规划,认真实施,罗青年老师会突出,精益求精。

人才沸腾出的能力是 强行离开。

二,仪式是鼓励大家成为一名好老师。

这个班是老师最基本的技能。当老师的生活主要是通过在课上吃饭。好老师和可怜的老师,差别主要在班上不好。

好的教训是一个标准,一个是控制学生,学会管理;两个吸引学生,注重教学方法,融合知识与情境,融入金融与艺术整合,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注重实践与实践的结合;第三是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学习和想学习。

成为一名好老师是一个标准,也就是四个老师。有理想和信念,有道德情感,有扎实的知识,有爱的心。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师路径,健全的组织,发展规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护。要发展青年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教学实践,必须有教学研究制度,有教师要求,必须有教师培训制度;二是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三,反思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校本教学和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唯一途径;五是各级培训,教学沙龙,教育论坛,写一个博客,技能,竞争为老师建立一个舞台。千年学习更好的实践,青年教师的成长,依靠连续磨练的实践。成功是基于无数的失败,恐惧失败在某种意义上是拒绝成功。

第三,青年教师对宿主的态度关心学校的发展。

一个是成功做三个,一个是勤奋,天上担心担心;二是心灵,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包容的心,进取,有心的感觉;多高,多远,多远看多远的视野的境界,不只是光,不做青蛙的底部,只是看着前面,只是看着小利润。

希望年轻人,大量关心学校,爱学校,爱学生,爱同事,传播积极的能量,在模型中发挥主导作用。

小方面,守规矩,教好课。保持规则,不束缚,不是红线,不是非法的。

教授好班,保持自己的班级,更多的研究生意,更多的学习,不断改进他们的老师,教师和教师,从学徒到合格,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老师。

第四,到期的考试准备和加强学生管理作为一个机会,做期末考试准备工作。

第五篇: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英语老师韩老师在希冀论坛发言时引用的苏轼的一首诗歌一直在我的耳畔萦绕: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歌是说悠扬悦耳的琴声,是从哪里发出的呢?如果是从琴弦上发出,那么把琴放在匣中,无人弹奏,为什么又没有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是从琴师的手指上发出的,怎么又不从他的指头上去听取琴音呢?从“琴-手指-琴师”的关系,我想到了教育如何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关系的命题。教师就像高明的琴师,需要未雨绸缪、知“己”知“彼”、量“体”裁“衣”;教育的妙处就是要有情趣、有境界。情趣、境界愈高,则愈能体察教育的“况味”,甚而进入教育的“化境”。教师能否像我们的先贤那样,经过长久“修炼”而进入此种教育的“况味”,进而寓于“化境”,以致飘飘欲仙呢?如今繁杂浮躁的世态中,我们青年教师能否像文人苏东坡一样寻找一份超然恬静的心境呢?留一份清醒给自己,这样就会超然于世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每日“调素琴,阅金经”,岂不快哉!下面想从“目标”“心态”“方法”“精神”四个话题谈谈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一、寻找成长的目标

一个人做事首先要有目标,因为没有梦想、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蜗牛缓缓地向着金字塔的顶端爬行,纵然烈日当头,因为蜗牛相信,我虽然没有雄鹰的矫健,但是毅力是我最大的天赋;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结在空中,因为蜘蛛相信,梦想是最后的翅膀;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叶子相信一生执着的绿一定会换来一个金色的硕果累累的秋天……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往往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只顾关注工作,从不关注成长。这造成了我们的“三忙”:一是匆忙,二是迷茫,三是盲目。年复一年,忙忙却碌碌,盲目大于计划,被动大于主动,应付大于自主。其实教师与教师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目标。对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是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地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重复机械的劳作。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走一条“工作——学习——反思——研究”的专业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台阶,走出自我封闭的专业成长的狭窄道路,闯出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成长之路。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有人说,要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其实仔细推敲这句话是很值得商榷的。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每一天的工作当作像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那样对待。就像第一次见到孩子,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和学生谈心那样,保持每天的新鲜感、责任感、激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参加刚工作时的第一天,我们都怀揣着梦乡,都有着清晰的目标,所以我们都感到身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哪里来的什么所谓职业倦怠。

二、锤炼阳光心态

活在当下,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人:一种人生活在冬天,却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种人生活在春天,可是很悲观,因为他们认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冬天迟早要来。这就是对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心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我们形成积极进取的情绪,它也能使人产生消极颓唐的心绪。岁月能使我们容颜变老,但是乐观的心态能使人青春永驻。

有人教了10年书,却仍然只有一年的水平;有人只教了一年的书,却具有别人教10年书的水平。原因很简单,前者每年所做的只是前一年的简单重复。例如备课写教案,今年抄去年,明年抄今年,辛辛苦苦抄了10年,也没有别人下功夫研究一年的水平,自然也没有什么长进,没有什么成功的乐趣。成长是一种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就不会成长;如果我们不成长,生活就没有真正有意义。我们每天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就是生命的历程,和孩子们、和同事们、和学校在一起的每一天,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天工作的是否开心快乐,工作的是否有价值,就是我们的生命是否快乐、是否有价值。

人生有九个阶段:出生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20岁胡思乱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走哪哪香;50岁奋发图强;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病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从这里可以启示我们:人的一生最璀璨、最辉煌、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工作岗位的岁月,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今天的工作岗位。一个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舞台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如果我们不想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不想让平庸的生活冷却斗志,那么就得找回当初的激情。

有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语来形容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世事见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是单纯的水,不愿意再轻易的相信什么;但是总有些人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在这个时候他们会专心致志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与旁人斤斤计较,任你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

三、天道酬勤,也酬术(方法)

(一)公开课历练,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一个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捷径是什么?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读书积淀法、经验移植法、备课提升法、公开课历练法、师法名师法等等,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公开课历练法对教师快速成长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脱颖而出的名师都是在无数次的公开课的成功、失败中,在炼狱的过程中成熟成长起来的。他们在课堂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公开课有一开始的“形式主义”“作秀”变成了后来的一种“表现”和“表达”。那么为什么公开课对我们教师有这样巨大的神力呢?

一是因为压力就是动力。每个人都有天然的惰性,通常上随堂课、家常课、一般能过得去就可以了,而要上公开课则不同,为了准备一节课往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日不甘食,夜不能寐,大脑处于高度紧张,每时每刻都在考虑如何上好课,如何使教与学的过程最有效。表面看来这些给我们教师增加了负担,其实这种负担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教师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贮备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较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是因为准备就是提高。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查多少的资料,不知要请教多少的人,教案不知要推敲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是那些四平八稳的家常课无法比拟的。公开课评比的结果无论如何,对力求上进的教师一定会是一次蜕变,一次质的提升,一次自我的超越。

三是因为群言就是智慧。如果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没人挑剔指导,看似平安,其实自己的课的软肋、问题乃至错误很难发现改变,自己的亮点也无人欣赏喝彩;公开课则是我们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水平和文化底蕴,赤身裸体的暴露给别人,让人评头论足,这样的群言有时会刺痛我们的神经,但它正是一种智慧。在一次次的批评、指导、表扬、反思中铸就了我们的快速成长。

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挑战思维和习惯的“舒适地带”,勇于上公开课,使自己在专业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二)读书积淀法——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

有两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第一个是有关犹太人的。古往今来,犹太人的智慧举世公认,他们中的杰出者如群星璀璨,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卓别林、基辛格等等。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上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古代犹太人的墓园也常常放着书本,因为犹太人相信“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他们认为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是永无止境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个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这是发人深省的两个故事。读书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精神的积淀,是一种身心的成长,是一种人格的塑造。爱读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甚至是可悲的或危险的人生。我们的生命如同一颗树,树木需要阳光雨露,才能根深叶茂,读书就是阳光雨露。爱读书的人在思考中充实生活,每一天都在提升自己的修养,改变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能使我们变得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把我们教师差距拉大,读书是“经师”与“人师”,是“庸师”与“名师”之间的一级阶梯,不读书的教师,往往是简单的劳动力。教育育人必须要有文化的底蕴,有底蕴才会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学生知道。可见不读书势必造成我们教师专业上的贫血和黔驴技穷。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读自己的专业的书——这是立身之本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

★读中小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

★读书人文书籍——开阔视野

★读“无字”书——观察生活

四、从“备课”的三种境界谈精神

教育是传承文化、生成智慧的艺术,是影响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备课是预演思想、延展艺术的舞台,是蕴涵价值、饱含生命追求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得以展现,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得以发扬。

有人说:四流教师讲知识,三流教师讲方法,二流教师讲风格,一流教师讲精神。其实,我们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一追求体现了王国维大师所说的三种境界:“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要有“望尽天涯路”的吃苦精神。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既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精神的体现。“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名师的课堂能够吸引我们,并引起我们的共鸣,不仅仅是他们知识的渊博,不仅仅是他们才华的出众,也不仅仅是他们的思维多么深刻,而是他们对待备课的态度极其认真。时时刻刻都有备课的念头,时时刻刻都有备课的资源,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课”。当历尽艰险,“独上高楼”后,就达到了“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达到了“备”不惊人死不休啊!

二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累积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有“独上高楼”的精神,还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以及“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意志。“有效教学、活力课堂”是对师生而言的: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深入思考、深层提问、巧妙回答就是“有效、活力”;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在知识累积上追求广度、在内容研究上追求深度、在点拨学生上追求力度。为了“有效、活力”,我们不仅需要自我“磨”炼,还需要别人的“评说”。在“评说”和自我“磨”炼中否定自我、寻找自我、升华自我。

三要有“灯火阑珊处”的追求完美的精神。尼采提出精神有三变:先变骆驼,再变狮子,最后成为婴儿。骆驼意味着接受训练,听从指导,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文化。狮子则变得唯我独尊,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婴儿象征着“完美的开始”,婴儿状态让人的精神重新回到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在一次次上下求索的教学苦旅、一次次的涅槃之后,我们对过去许多刻意的、需要强有力的意志去设计去驾驭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架构已经内化为自己深层的潜意识的融入到整体生命中的自然行为中。

备课如此,人生亦如此。

教师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幸福人生。让我们笑着做老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爱着干事业。

在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