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最终版)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65-861565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1-05 21:04: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最终版)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

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我市自开展“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以来,得到了我校教师的热烈响应,所有的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次教学改革中,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借改革春风积极投身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收获较多,借此机会,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当支出敬请各位指正。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自评反思是基础

我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典型课进行录象。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以《黔之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我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学常识、疏通文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认识虎与驴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小组准备情景剧表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台词等展现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认识,起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作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了,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在教授《黔之驴》的过程中,我用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乐此不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才起作用。分析《黔之驴》寓意时,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班内竟出现了十几种观点,有的学生从驴的角度分析,有的从虎的立场分析讨论,还有的从整体上把握,我发现即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俗话说的好:“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由于学生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了这一差异。如果过分地强调学生活动形式和结果的整齐划一,那么,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要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的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学生均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从学生分析寓意到我得到了这样的体会:课前探查,发现学生差异;课堂开放,展示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发展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体现学生差异。

二、交流互评是提高。

我校教师主动参与课堂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同时的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心和经验,对于改进教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采用同事间的交流互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1、互评促备

课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舞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把自己的教学感悟、体会和同事共同分享,而且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分析研究,根据大家的建议,整理成新的教案、学案,新的教案、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为下一步上课夯实基础。

2、互评促上课

课堂教学活动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的舞台。我在试讲《黔之驴》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究,驴与虎的形象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这样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想到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学生的探究活动非常盲目。针对本堂课,老师们给了我客观的评价:认为我放手太多,学生探究无实际效果,因此,课堂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过互评后,达成共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染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地活动、充分地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现自主合作的乐趣。

3、互评促反思

通过教师们的评课,我的确受益匪浅,尤其听其他教师的课,再一次提醒了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依据评价标准,主动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与学生。

三、达标升级是完善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教材的偏激理解、不能正确的把握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完善自己的课堂,等待达标的检阅。

波斯纳曾经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在“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积极进行角色创新,彻底改变教师传统角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保证新课改的成功,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每个人都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篇: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中,深深体会到,传统的实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各实训项目单一,没有考虑到后续实训项目课程的开展需求。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不能随实训课程的开出而得到递进的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这一教育宗旨呢?如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能随实训课程的开展而得到递进的提升?具体到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就是将“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项内容连成一体,以技能递进提升的实训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这里就会计电算化如何开展“递进式”实训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模块设计,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项内容连成一体实训课程体系。

1.基础技能实训

基础技能实训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即随着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将教材课后基础的分段实训案例在教学型的财务软件中进行分段实训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比如,可针对总账子系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及应付管理子系统等进行单项实训,以检验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

2.岗位虚拟实训

岗位虚拟实训是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色及会计业务的的流程而在完成了基础技能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扮演不同角色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角色在教学型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项采购业务发生后,在采购应付系统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应付款系统应有应付款会计对发票进审核、制单处理;总账系统由出纳进行收款;由主管会计对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处理等。

3.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技能实训和岗位虚拟实训之后,将一个完整的的教学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能够对这两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二者对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并且能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二者对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还的益处及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

4.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是整个“递进式”实训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将前三个实训环节所掌握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体现,进一步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学生进入顶岗实习,要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学会分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

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为学生毕业后的直接上岗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接轨。

二、会计电算化“递进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1.需要足够的课时

会计电算化“递进式”实训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的专业技能,使各项分段的零散的技能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因有充足的课时让学进行实验实训。

2.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注意校企共建,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各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直观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全方位的预演。

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各实训环节要求实训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应符合“双师型” 教师的标准。随着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加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实训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4.需要与“递进式”实训相配套的实训教材

在教材的选用上,教材的内容应与“递进式”实训所要求的技能循序递进相吻合。每个实训环节相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能承前启后,教学案例能相互关联,使之成为“递进式”实训系列教材。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需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体,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进行建设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训阶段有实用教材,且随着实训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实训教材,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引进,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基本技能实训教材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任务进行实验,尽量选择实务型、设计型的内容;虚拟岗位实训则根据企业各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实训;综合实训教材则应将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选取实务中发生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建设模拟业务部门,以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等为模拟实训对象。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总之,“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将各项分散的技能化零为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中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使中职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三篇:递进式

二、递进式

例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2_广东高考高分作文)

实现心中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是什么)

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为什么)

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

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出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怎么样)

评分理由:本文是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评分54。(满分60)基础等级:

1、开头就准确界定了“天使”与“雕琢”的内涵。

2、从怎样雕琢的角度入题,采用举例论证

法,最后点题。思路清晰,举例恰当,论证充分。缺点:叙述事例显得笼统,比如刘翔的例子,写了“雕琢”,但没能写他例文2:

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弈秋》有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是什么)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

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为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怎么办)

评析: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给以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例文3

水的联想

水,不过是化学大家族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但是,它对于生命的意义和在人类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却是它的“同胞”们难以比拟的。它不仅是生命的支柱,它还被人们赋予了更深刻,更抽象的内涵。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众所周知,我们华夏民族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我们民族在黄河畔起源,饮黄河水壮大。如若没有那蜿蜒如龙的黄河就不会出现中华民族。又怎会有繁华似锦的大唐盛世?又怎会有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而建造宏伟金字塔的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畔;因撰写《汉谟拉比法典》闻名于世的古巴比伦始于两河流域;佛教的故乡古印度源自恒河地区。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恰恰有力的证明了没有水的哺育人类的文明就不会如此璀璨,人类的历史就不会如此辉煌。

水不仅是文明的缔造者,在文化的长卷中,“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笔。它那千变万化的形态和柔和精细的质感酷似诗人细腻敏感的思绪,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借以抒发自己的种种情怀。“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是孔仲尼面对流淌不息的水发出的对时光流逝不复返的感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这是诗人秦观借轻柔的水喻恋人之间绵绵的情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后主李煜用盛大的水抒发物是人非的万千愁情。因此,水不再单单是一种物质,它已被人们抽象出了一种超然的意境;抽象成了一种或柔和或壮阔的美感。这种意境与美感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与灿烂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水不但开创和承载了文明,也不仅仅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它还是做人至高至上的品格,心灵至澄至澈的体现。它温和无私好似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它的清澈淡泊又蕴含着庄周“至人无己,神人无

功,圣人无名”的无待境界。而老子一句“上善若水”更是揭示出至高的美好品德应是如水一般润物无声,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又同静静流淌的水一样毫不张扬。这是道德的至高境界,却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灵剔除杂质后晶莹如水的本质。于是,水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肉体的要素,他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支撑,是我们高尚品格的象征。

水,比永远还远,比永久还久。如果说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那么我想这一定是水。因为它是历史文化中浓重的一笔;亦在我们每人心中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四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三步式(本站推荐)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三步式”

教研室张培臣

高中语文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原因:

教师眼界低,没有树立大语文观。

1.面面俱到,不懂取舍。

锥子理论:锥子越尖,压强越大,穿透力越强。利用减少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增大压强的效果。教学目标越少,越集中,教学效果越突出。

而我们的教学现状是:试图把所有知识都一网打尽,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理想。按照旧有的思路组织教学,目标多,过程细,依然是“超低空飞行”,“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搜索,每一节课都试图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深挖洞”,这种做法费时耗力,收效甚微。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这样的细腻。当舍就舍,当放弃就放弃。这就要求在教学策略上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追求教学目标的平均用力,要有侧重点,做到“在有宝藏的地方下钻”。

2.方法繁琐,叠床架屋。

教学中过分追求答题方法的“全面”,方法讲解繁琐重复,过多的考虑“原则”和“策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分析而轻操作。这就使得教学陷入一种“唯方法论”的误区。

我们在教学中确定目标之后,方法上要重在落实。把有效的、简洁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不应搞繁琐主义。

3.“教”“研”脱节,“魂”不附“体”。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的“魂”。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载体,是它的呈现形式,这是教学的“体”。教师只知道教教材,教材教学与课程标准脱节,实际教学与教材要求脱节,课型单一,只讲阅读,不知道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舍弃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等课型。

4.练习杂芜,质劣量大。不筛选,不检查,不批改,不纠错。经不起追问:练习精选了吗?选了都做了吗?做了改了吗?改了评了吗?评了纠错了吗?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三步式”基本思路

自学导引——问题探究——巩固延伸

自学导引是由预习转化而来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自学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有教师的引领,需要有问题设计,有自学提纲以避免放羊式的随意。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去读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阅历、信仰追求;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意蕴;记录自学中的困惑与难点。边读边思考边品味,争取自己解决问题,达到能够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课文,欣赏精彩语段和文学形象,多角度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意象的目的。以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自己思考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综合领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解决一些双基问题。

问题探究要明确值得探究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就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对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互相讨论交流,仍然无法解决的,留待讲析时再由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参与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学生在读书中发现新的疑难问题,在思考讨论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加以点拔与引导(不是灌输),以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开启学生的智力。老师点拔时要注意角度,掌握方法,总结规律,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手段,达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巩固延伸是对教材的延伸与辐射,是大语文观的体现,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与探究能力。可以根据课本设计的“活动体验”进行语文活动,也可以加以调整、改造;可以查找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讨;可以进行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可以提炼写作素材,也可以解决基础训练问题。

总之,要完成课内篇目到课外篇目的拓展,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的拓展,课内知识到生活知识的拓展。

研究与实施过程:构建基本模式——树立典型课例——制定评价细则——修改完善推广

二、模式实施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三步式教学”更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老师的能力——对教材的取舍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排斥老师对课文的艺术性处理,比如开头的艺术,结尾的艺术,提问的艺术等等。这需要老师在备课、准备材料上花费很大的功夫。对课文要大胆取舍,对课文的把握理解要准确到位,处理中要有创新精神。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用要精当,对作文的处理要快捷,阅读材料要跟上。这些都需要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重心向“学法”上的倾斜,最终要达成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语文学习中,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将“似懂”转化为“真懂”。

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自问三个问题:

(1)学生想听什么?

(2)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3)作为老师我应该告诉他什么?

(二)对学生的要求

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扩展及运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开发潜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切实“学进去”。

走马观花地看看书不是自学,自学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自学是无效劳动。

要有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自学,再有,长时间的自学会使人感到疲劳,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是可行的。

学生对作品的自学,可采用四遍读的策略——

读书四遍:用心阅读,可出声、可默读,因文因人而异;在书的空白处笔录收获,可文字、可符号„„

⒈感读:整体感知正文。在陌生化状态下,集中精力于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的感受和发现:包括联想想象、启迪感悟、豁然开朗的感觉等。

⒉全读:全程默读全文。包括专题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之所以全程阅读,一是借助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消化文章;二是让学生对教纲要求、编者意图有所把握,从编者的角度认识作品;三是学习了解作品中新出现的词语——包括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四是借助各种资料,深入理解作品,质疑问难: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课文:划下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作者或别人不一致的看法,对语言评头论足,给作品挑毛病,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⒊悟读:带着问题读书顿悟。所谓问题,主要是自己读书中发现的问题,也包括课文编辑设计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这是整个自学的核心环节。目的有六:积累重要的信息;让学生养成读书品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上下文和读者自己的生活见闻、经验、阅历、体验等走进作品,对课文进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揣摩、领悟;让学生从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读书中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实现阅读中学生自身认识上的飞跃,从中获得许多人生启迪:有所质疑、有所思考。

⒋赏读:品味欣赏作品的美。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习精品语言,对这些语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品味、去鉴赏——包括对言语的鉴赏(遣词造句的妙处,言外之意的感悟)、行文结构的鉴赏,文体风格的鉴赏,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三、对模式的几点认识

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规范课堂教学,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迅速成长,少走弯路。用得不好,往往成为一种窠臼,一种绳索,束缚手脚,限制创新。创新总是取传统的合理内核,消解不合理内核。我们必须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消解其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拓展,超越,深化,使传统的模式得以创新发展,或予以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所以,模式愈简洁愈有效。简洁便于操作,更有拓展的空间。愈细致愈琐屑,就愈限制发挥与创新。

实施模式应掌握这样两点原则:

1.入模出模,不断创新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一个时期语文教学总会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主导模式被推广运用,而主导模式又不会是永恒的,它有一定的时限性,过了一段时间它总会凝固僵化、滞后,随着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发展,教学模式又总在不断地优胜劣汰。模式的循环更迭,推动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面对纷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应该是先入模,再出模。入模是为了识其规范,成其规矩。苏联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掌握一种教学模式,否则不予毕业;我国现代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得学教材教法,都得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这实际上都是了为入模,为了使将来的教学规范化。当然入模以后还得学会出模,如果不出模,那么教学就会落入一种陈旧的窠臼里,死守章法,就会泯灭创造性,就会凝固、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懂得入模与出模,教学才会不断变格,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充满活力。

2.形成个性,促成创新

研究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研究一种教学模式形成的教学个性。并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创新,突破,超越,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并促其发展。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模式时,总是要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消化,在仿效中不断进行必要的改造,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随时予以必要的调整,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呈稳定状态前进。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切合个人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模式进入一个创新的层面。

202_年2月

第五篇: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小组活动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长期以来,本校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落后地位。本校广大英语教师通过深刻反思,普遍认为,除了客观因素以外,制约英语学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因素还是教师,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

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及本校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英语学科的整体水平,本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广泛讨论后,确立了《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的实验课题,随即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题实验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使本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合于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本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持续性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本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成绩。其中七年级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把握“小组活动式”学习的分组原则,培养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八年级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小组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尤其是在实践操作上要加强研究,如合作技巧的培养、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合作中小组成员的分工等;九年级以探讨初中英语阅读课、对话课、复习课、测试讲评课等不同课型中的“小组活动式”学习的模式以及其合理的评价方式为主开展实验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于202_年2月申报立项,于202_年3月20日被县教研室批准确立为县级课题,随即课题组全体成员启动该项实验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提高认识,确立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了使本校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深入开展了学习、讨论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及课标中“实施建议”部分关于合作学习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提高认识。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中包天仁教授关于英语教学的系列讲座,学习了英语教育专家章兼中教授《关于合作学习方法研究》的论述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关于英语教学法方面的文章,观看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技能大赛”及“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技能大赛”课例光碟,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小组活动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第三,集思广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组要求,教师纷纷通过网络或从相关刊物上搜集相关资料,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对小组活动式学习的认识,树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的意识,增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讨论制订了《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方案》,英语组全体教师激情高涨,都积极参与到课题

研究工作中。

第四,确定实验班级及子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及其基础情况,以七(1)、(3),八(2)、(4),九(1)、(4)为实验班级,就英语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课题实施主阵地,分七、八、九年级组,有层次、有梯度地确定了各年级研究的子课题,制订子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及教师分工表,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梳理小组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活动安排,课题组教师积极深入课堂,相互听课。接着,我们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就听课情况相互评课,集中反思,查找课堂教学薄弱环节及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结合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师生座谈会材料及课题组成员听评课集中意见,形成书面总结,梳理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合作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精心指导,扎实训练,积极开展课内外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一年多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在县教研室白主任的指导下,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事先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和专题发言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一年多来,我们围绕三个子课题提出教学困惑,收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和教育故事,举办朗诵、演讲赛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六人为一小组,各组的实力情况力求均匀。各小组学生民主推选小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包括具体活动的成员分工,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加强合作,督促本组成员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2)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教材每单元的每节课都设计有基本的活动Let’s do it,这些活动要得到真正落实,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因为这些活动落实有效,就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而要认真开展这类活动是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有时要搜集大量的材料,有时又要准备必需的实物,甚至需要必备的道具。同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听、说、读、写方面的小组活动,探索各种形式小组活动的模式。

(3)科学安排活动时间

如果活动时间把握不好,虽然活动开展有效,但可能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反复讨论,普遍认为,备课时,必须将课堂知识的传授讲解的时间与学生合作交流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既要保证教师必要的讲解时间,还要充分保证小组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活动进行总结。

(4)精心指导小组开展活动

仅仅设计好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各小组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距,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也有很大差别,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有强有弱,甚至有的成员缺乏起码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各组情况,在小组活动时,积极深入到各小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有效进行。

(5)科学评价小组活动情况

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而对小组活动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才能

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所以,课堂上,在各小组都同时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活动情况,关注整个活动过程,不能只看结果。

(6)精心组织研讨活动,完善和推广活动模式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认真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就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这一环节进行重点点评。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大胆地实施“小组活动式”教学模式,不断总结与反思,撰写论文,探索出了适合本校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7)广泛调查,科学分析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对教情、学情进行了解和掌握,设计阶段性的师生问卷调查,发放师生问卷调查表三次,共计2150份,及时了解实验效果,及时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和不足,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促进教师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开展后期的小组活动。同时,我们注意做好各个阶段学生成绩对比分析,比较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变化情况,收集整理实验研究成果,为实验结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运用“小组活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1.通过“小组活动式”学习,改善了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创建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小组活动式”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小组活动式”学习中的人际交往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受到了锻炼,在交往中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如何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外,还要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小组活动式”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5.摸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可行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热身——引入——操练——互动合作——学习评价。通过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的评课与反思,我们感觉到,何时组织小组活动式学习,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小组活动式学习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6.锻炼并形成了一支具有改革意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式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五、问题与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校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来说,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起了一个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没有终结,研究中也还存在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体课题组成员将会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2] 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2_.[3]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_.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