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65-84876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26 15:54: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 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中思1班

xxx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第三篇:《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七坊中学 ·张海梅

202_年8月15日至19日,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白沙县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共有100名教师参加,县教育局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黄显华教授主讲,学习内容为《学习。课程与教学》。五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大,黄教授别开生面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的开始,黄教授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来进修要带备哪三种东西?在经过了一番思索后,我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每一个培训者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地方,大家都是带着一点困惑的心理,一份热情的态度,一颗求知的心态来参加培训。我明白黄教授给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是希望我们大家都抱着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这五天的培训任务。黄教授的课很特别,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用活动启发教学。

在第二节课前,黄教授让我们都站立起来,做了一个身体动作:双手掌心相握举过头顶,伸出一个习惯的拇指朝上;双臂交叉放在胸前,习惯左臂还是右臂摆放的位置。做完这两个动作后,再变换不同的位置。他以这样简单的动作告诉我们:习惯或行为的改变要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换一个姿势反思,就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自己做的事是否合理。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改变。在第三节课前,黄教授又让我们做了一个'单脚站立,睁眼与闭眼'的游戏。我有一个很奇怪的发现,睁开眼睛单站立时,我们可以坚持一分钟以上,闭上眼睛单脚站立时,我们的身体会站立不稳,很快就坚持不住了。黄教授让我们思考,讨论,然后回答他这是为什么。学员的回答都很好,有说关注点的问题,意念的问题,有说平衡点与参照物的问题,有的联系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配合上,脚和眼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黄教授的用游戏活动启发教学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在第三节中,黄教授还设计了一个砌4纸活动:每人有四张纸,过程是把自己手头上的纸给别人,目的是使同组所有人的四张纸都可以砌成一个和别人相同的正四方,便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能发声,只能把纸给别人,不可拿去别人的纸,不可用眼神,面部表情,手指等肢体动作示意其他组员你自己希望有哪张纸。活动一开始,我们便迅速打开信封,拿出了不同形状的纸片拼接,开始不敢发声,大家只是默默地传递纸片,可是砌起来的正方形总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后来谁都忍不住互相以手势示意自己还缺了哪张纸,最终才得以完成。黄教授是想通过这个砌四纸的活动告诉我们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学习当中,如果没有合作与交流,就不能充分地学习。合作的同时看别人需要什么给别人什么,还要留意自己的需求,考虑到整体的需求。黄教授喻教于乐,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活动中学习,能使人身心愉悦,兴趣盎然。

二。用直观的图画,生动的>故事启发教学

在课堂的学习中,黄教授给我们印发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和故事资料。如在讲解'怎样让学生更投入学习?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时,他分别用了'牛和树''牛吃草'的故事和图片。'为什么要拉牛上树''怎样拉牛上树',除了'拉'这一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如何反思我们的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学习目的。这都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牛和草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要给牛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不能在'牛'还没有产出奶之前拼命给他们施压,使奶牛失去了爱吃草的天性。教学过程就如同给牛吃草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我们无需花大量时间去'称牛',而要用心去'养牛'.三、用写'评价报告'的形式检验教学

在每节课后,黄教授都会设计七道作业题供我们选择,有写对活动的启示,有读后评,有摘录最关键的句子等。他要求在七道问题中选择一道做一个小组报告。用12开白纸书写并张贴出来供其他组员评价。我们做的评价报告,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有进步,我们首先用文字表达,之后用图画和表格的形式表达。整个教室的玻璃窗上都贴满了各小组的报告,黄教授则在第二天的早上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给我们的报告分类,记录,然后每小题选几个小组代表对自己的报告进行陈述。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小组写评价报告的活动过程中,我感悟到,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合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篇:《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与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七坊中学 ·张海梅

202_年8月15日至19日,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白沙县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共有100名教师参加,县教育局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黄显华教授主讲,学习内容为《学习。课程与教学》。五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大,黄教授别开生面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的开始,黄教授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来进修要带备哪三种东西?在经过了一番思索后,我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每一个培训者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地方,大家都是带着一点困惑的心理,一份热情的态度,一颗求知的心态来参加培训。我明白黄教授给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是希望我们大家都抱着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这五天的培训任务。黄教授的课很特别,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用活动启发教学。

在第二节课前,黄教授让我们都站立起来,做了一个身体动作:双手掌心相握举过头顶,伸出一个习惯的拇指朝上;双臂交叉放在胸前,习惯左臂还是右臂摆放的位置。做完这两个动作后,再变换不同的位置。他以这样简单的动作告诉我们:习惯或行为的改变要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换一个姿势反思,就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自己做的事是否合理。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改变。在第三节课前,黄教授又让我们做了一个'单脚站立,睁眼与闭眼'的游戏。我有一个很奇怪的发现,睁开眼睛单站立时,我们可以坚持一分钟以上,闭上眼睛单脚站立时,我们的身体会站立不稳,很快就坚持不住了。黄教授让我们思考,讨论,然后回答他这是为什么。学员的回答都很好,有说关注点的问题,意念的问题,有说平衡点与参照物的问题,有的联系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配合上,脚和眼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黄教授的用游戏活动启发教学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在第三节中,黄教授还设计了一个砌4纸活动:每人有四张纸,过程是把自己手头上的纸给别人,目的是使同组所有人的四张纸都可以砌成一个和别人相同的正四方,便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能发声,只能把纸给别人,不可拿去别人的纸,不可用眼神,面部表情,手指等肢体动作示意其他组员你自己希望有哪张纸。活动一开始,我们便迅速打开信封,拿出了不同形状的纸片拼接,开始不敢发声,大家只是默默地传递纸片,可是砌起来的正方形总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后来谁都忍不住互相以手势示意自己还缺了哪张纸,最终才得以完成。黄教授是想通过这个砌四纸的活动告诉我们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学习当中,如果没有合作与交流,就不能充分地学习。合作的同时看别人需要什么给别人什么,还要留意自己的需求,考虑到整体的需求。黄教授喻教于乐,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活动中学习,能使人身心愉悦,兴趣盎然。

二。用直观的图画,生动的>故事启发教学

在课堂的学习中,黄教授给我们印发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和故事资料。如在讲解'怎样让学生更投入学习?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时,他分别用了'牛和树''牛吃草'的故事和图片。'为什么要拉牛上树''怎样拉牛上树',除了'拉'这一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如何反思我们的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学习目的。这都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牛和草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要给牛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不能在'牛'还没有产出奶之前拼命给他们施压,使奶牛失去了爱吃草的天性。教学过程就如同给牛吃草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我们无需花大量时间去'称牛',而要用心去'养牛'.三、用写'评价报告'的形式检验教学

在每节课后,黄教授都会设计七道作业题供我们选择,有写对活动的启示,有读后评,有摘录最关键的句子等。他要求在七道问题中选择一道做一个小组报告。用12开白纸书写并张贴出来供其他组员评价。我们做的评价报告,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有进步,我们首先用文字表达,之后用图画和表格的形式表达。整个教室的玻璃窗上都贴满了各小组的报告,黄教授则在第二天的早上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给我们的报告分类,记录,然后每小题选几个小组代表对自己的报告进行陈述。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小组写评价报告的活动过程中,我感悟到,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合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让教育充满思想 让思想充满智慧

——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1 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 2 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