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65-75838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20 00:42: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喊叫水九年制学校张红旗

李岚清副总理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那么课堂上如何围绕这个伟大的目标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教师。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大脑的认知过程,而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领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那么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了。叶圣陶先

生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精辟论述,只有使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着眼于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力,发展智力,这也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上作了一些尝试,为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条件。

一、注意教学设计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方法。讲究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案,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克服讲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讲读课文就应多设计些让学生讨论、思考、分析的教学方案,而复习课就应在强化训练、巩因此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作出设计等。

二、注意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要避免教师一言堂,就必须让学生多实践、动手、动口、动脑。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多方要求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练习中逐步体会、感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特别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更应让学生多练习实践,如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偏正语法”木语概念多,篇幅虽短,但学生不易掌握,老师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练习,便于学生掌握:先看书,划出要点,再模仿课文短语示例,让学生大量举例。其次,让学生标出词性,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区别定语和状语。通过一系列练习,学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语: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后,名词前面是定语,动、形前面是状语,定语组成有形、名、代、量,状语组成是形容词和副词两种,最后让学生再看书理解,完成课后练习,效果则较好。

三、注意教学设计的连续性

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逐步培养,整体训练,长期坚持,才能最终达到。因此在知识技能的养成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连续性,不能操之过急。如:给文章作批注,划分段落层次,写读书提要,归纳单元知识,按脉络背育课文等都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坚持,教给学生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所见效。

四、注意教学设计的启发牲

课堂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得透、学得活。如词语“前仆后继”,又有人认为是“前赴后继”开始同学们争休。老师就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如有意引导他们讨论区别“仆”与“赴”二字,再结合词语整体理解就很清楚了。诸如此类,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辩析。不要怕耽误时间,更不要越诅代扈。长期坚持,学生在这类辩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学设计的刺性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堂课结束,学生实际掌握不太好。这就说明教师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对于这样一类的问题,应予及时修改,采用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例,口写读后感,学生写不好,一是重复叙述所提供的原文材料,二是不会提炼论点。三是光举例,不会作议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词l;练。要求学生做到:一是限定用3一5句话来概括原材料;二是用1一2句来提炼观点。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讨论,看哪一组的概括简洁,哪一组点明确,由于调整及时训练有针对性,学生学有所成,态度积极,情况大有好转。

六、注意教学设计的兴趣性

有时发现老师按苦心准备的教案上课,并没有激起学生的举学生反映冷淡,以后备课就注意,特另”是对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学习,就可以穿插设计一些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积极热情地学习。在《陈涉世

家》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多,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先在组内讨论,发动大家找这种语言现象,然后再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担心自己组落后,热烈讨论、积极寻找,一节课有多人上黑板写,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评点,比单纯老师讲、学生听效果好得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样才会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那么这将是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第二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通俗地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之所以被重视、被强调,是因为与教案相比,它更多地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特点。传统的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它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3.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教学设计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任务及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对象

1、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确定难点,进行教学。

(四)、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板书是教学思路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课后如何复习的指导法略。我们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注意板书要条理清晰、思维逻辑推理合理、简明扼要。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过程设计要体现“互动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流、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要辅以教学流程图。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而采用流程图方式表示课堂教学过程有较多优点,首先,它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其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再次,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例:

(六)教学评价的设计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相关习题的设置与反馈)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评价设计要“激励化”。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对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

(七)教学反思

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四、教学设计书写格式

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习因素的整合。

因此,我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陈荣华2009、3、6

附: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第三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丁玉祥

(一)何为教学设计

在现代教育科学的视野中,“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加涅、布里格斯等)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中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就被称为“教学”。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作的安排。根据教学的这一特性,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曾为教学设计下了一个定义: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瑞达·瑞奇(RitaRichey)提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境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在他们的定义中,都包括了生成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及试验和修改教学评估活动。加涅(Robent

M.Gagne)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1998)中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赖格卢特(Reigeluth)则特别强调,“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科学,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他们对教学设计的表述,涉及到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估等方面。

我们不妨说,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通常,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设计者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学习者进行分析和把握。第二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设计者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传媒以及设计的方式方法做出选择和决定,并且创造性地设计出产晶,同时考察其可行性。第三阶段是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即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修订。这三个阶段贯穿管理过程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调节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

(1)根据信息论原理,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规划,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设计是一项现代教学技术。

(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反馈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内容。

(3)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等都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4)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由教学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最优化原理决定的。

事实上,把教学设计和备课、写教案对立起来是不合适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后再实施。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工艺化、模式化,并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提出操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供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选用。因此,开展教学设计及实施活动,旨在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还可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具有战略的意义。

(二)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系统,有助于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和顺利实施。

由于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特征,教学设计需要解决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因此,对教学过程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做系统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明确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系统可以的指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关系与控制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的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8]:

掌握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将为教学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也就自然要以此为依据。

(四)、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②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③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回答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得怎么样”。它要求回答: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得到不断反馈、矫正而更趋完善。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一定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组成。

(五)教学设计具体环节的操作要求

1.分析教学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情分析,会使教学“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对象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一项重要的分析工作。分析的要点包括: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为确定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困难和选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对学习兴趣、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的估计,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社会背景。分析学生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2.分析教学内容

这里要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点包括:

(1)内容选取恰当,适应多层次的需求。即内容的范围、深度既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又适合学生的“潜在水平”,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新知识。教学要求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活动,够基本掌握。

(2)揭示学习内容中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系,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出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3.编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编制教学目标的有力的理论武器。在编制学科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依据教学大纲,特别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即包括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和适切性等特征。

教学目标具体的编写方法,包括:

对象和行为的表述;标准和约束条件的表述;目标要逐级分解到单元和课时,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逐级分解的层次目标应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认知的飞跃。在编写时,还要注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区别。

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

(1)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起点)(2)教学的最终要求是什么?(终点)(3)由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目标差)(4)要使学生由起点到终点,需要教什么?(内容)

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意味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已初步完成。

4.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设计者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教学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模式的选择。从具体操作来说,包括了如下三个主要方面:①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③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可以因着眼点的差异而作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按要达成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认知方面的、动作技能方面的、情意方面的等)来分类,也可以按达成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论来分类,还可以按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来分类等等。

教育实践一再证明,不存在对达成任何教学目标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微观角度,选择传统的“接受式”、布鲁纳的“发现法”的教学策略、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或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以解决某种局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设计中提问的策略、创设情景的策略、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策略、加强即时反馈和矫正的策略等等。

5.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地分段进行的,在设计“如何教学”时,首先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可教、可学的单位,这些单位通常称作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广度应要求恰当;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教学内容难点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检查,要有可操作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有科学性。最后,练习的配量,包括练习的量和质,练习的方式和方法,都要精心设计。

6.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由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活动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集体授课(以班集体为主要形式)、小组教学(包括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模拟等不同形式)、个别化教学(包括程序化自学课本、录音自学练习册、计算机自学课件、多媒体学习包和各种个别教学系统等个别化学习技术和方法)是教学设计时可供选择的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

(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显然,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2)依据教材的特点。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条件;

(5)依据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实际情况;

(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7)依据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时间、效率、设备和环境的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既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一个重要问题。

7.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离不开教学信息的传输,而教学信息传输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要优化设计教学媒体,使之产生最佳效果,就必须恰当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的媒体,如教材、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等)、学具、黑板、实验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及CAI课件等。狭义的教学媒体专指录音、投影、电影、录像、电脑等现代电教工具与书本、语言、黑板、图片等传统教学工具。广义的教学媒体还包括参观、实验、讲座等在内。媒体组合教学最能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运用媒体,使学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1)媒体选择思路[9]

要使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做到客观、准确,最好用系统方法来选择媒体。其基本思路是:

l 分析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并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是认知型、动作技能型还是情感态度型)。

l 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教学活动。

选择刺激种类。应依据对学生的年龄、阅读能力及其他基本特征的分析,决定选择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刺激种类。此外,目标所要求的最终行为结果也是考虑的因素。

列出备选媒体。根据刺激种类,列出备选媒体,它们能传递所选择的刺激。但这一步并不是为教学活动选择媒体,而是做出一个备选媒体范围,供以后选择。其目的是保证某一媒体更能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而不至于将其遗漏。如传递印刷文字的媒体,可列出教科书、板书、幻灯、投影及计算机CAI课件等。

选择理论上的最佳媒体,此时所选媒体不受实际因素的限制。教师可根据媒体的一般选择原理来判断某一媒体对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而言是不是理论上最好的媒体。

选择最终的媒体。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等因素,还要考虑某些实际因素。如物质条件是否具备,教师是否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等。经过理论与实际因素的综合分析,就可以选出适宜的最终媒体。(2).媒体选择的原则。

基本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进行选择。其他原则包括:

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佳的,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最佳媒体,并力求媒体组合优化。

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便决定了这种媒体适用于某一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教学媒体,使媒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l 根据学习的类型、学习等级和学习者的能力与心理特征选择媒体。

l 许多媒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刺激,要根据教学环境选择。

l 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变化所使用媒体的种类,使媒体选择体现多样性。

l 对所选择的媒体,教师应熟悉其特点和功能,并能熟练使用和操作。

l 选择和运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应当防止为选择而选择,为运用而运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敢于取舍。

(3).组合运用教学媒体的操作要求

l 正确选择媒体。教学媒体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技术可行性的要求,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l 媒体组合恰当。媒体组合要适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

正确演示媒体。媒体演示要有①针对性。即要切合目标,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②启发性。要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切忌以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⑧必要性。媒体不是越多越好,切忌过泛、过滥;④连续性。多媒体演示要注意呈现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⑤适时性。媒体演示或用于“验证”,或是用于“发现”,教师要心中有数,是先演示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演示,或是边讲解边演示,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切忌讲解与演示脱节。

8.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是以学习目标的形成评价为主。学习目标的到达度,应是评价的主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其目的在于形成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在于目标形成过程的诊断,通过反馈及时矫正使教师明确下一步应如何教,学生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学,从而帮助师生完成既定的目标。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度。总结性评价通常还给予成绩或等第,以资激励。在一个阶段(例如一个大的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活动后,应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设计,除了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查明事实,并作出价值判断外,还要特别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并以此来调整,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或对学习未达到顶期目标的学生给予帮助。

第四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行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力气小,取得的效果好。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主要是:

(1)学科性能;(2)教学任务和要求;(3)教材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

(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即“为学习者设计教学”。(3)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得过程。

四、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应做到: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活”字,蕴含一个“趣”字。要趣化内容,乐化过程,使学生学得快乐,又有得学之乐。周庆广先生在《语文教学设计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设计应做到“居高总揽,求实创新,精巧灵活,简便易行”的十六字要求。

具体是: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要素。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后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六、教学设计操作步骤

(一)课前系统,包括下列6方面内容、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有什么”)(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缺什么”)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三)、课后系统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七、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课前攥写的,可以说都为一节课“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不同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思路、策略,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不仅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境、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设计一般较为简明,并可体现教师个人风格。

教案的特点既有活动设计,也有重难点阐释,更有对教学一般细节的安排; 教案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案侧重于呈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及预设的情境、问题、活动、训练、评价等素材; 教案一般显得冗长。

第五篇:新教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新教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流渡中学 严庄坤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写教案,那么教学设计与教案有什么异同呢?新老师对此比较陌生,应该加强学习和了解。

相同点:

两者都是课前撰写的,可以说都为一节课“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课题、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不同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景、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般较为简单,教案设计的特点(教案既有活动设计,也有重难点阐释,更有对教学一般细节的安排)

教案设计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教案设计侧重于呈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及预设的情景、问题、活动、训练、评价等素材。可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教案相比显得冗长

以下内容是一般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可以结合每个学科的特点,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②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③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回答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 题是“学得怎么样”。它要求回答: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得到不断反馈、矫正而更趋完善。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一定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组成。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写法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2、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3、教学主要过程——与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雷同

(二)、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预期的改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教师和相关教学资源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 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听,还应指导学生去看、做、问、议、讲、想、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质疑、解惑、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要明确行为主体,学习者即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要明确行为动词(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应采用《课程标准》上界定的行为动词,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要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

关注学生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总体要求:符合课程标准、明确行为主体、切合学生实际、发挥教师特长、表述规范。

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示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一般分开写。一般写法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的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方法”主要指科学研究方法,如探究方法、观察方法等。

一般应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 方法),即,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物理学习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应通过“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上引起相应的变化。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过„„过程,在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关爱生命、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上达到所期望达到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情感、具有科学态度,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 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方法是:。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方法是:。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 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流程图说明、教学主要环节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