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论文(精选46篇)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65-73092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04 13:04:32 来源:网络

小文档网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46篇《教学评价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浅谈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摘 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教育自然就存在价值问题,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存在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作出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和活动,教育评价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是学校经常性的一项工作。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具有对教育过程进展情况进行诊断的功能、指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学校的教育评价是一项极复杂的工作。科学的教学评价能促使一个良好班子队伍的建成,否则会达到不可收场,一盘散沙的地步。那么,正确的教育教学评价应如何益寿着手进行呢?我粗略整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篇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也成为广大中小学老师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拟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出“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等五条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评价 快乐 对话 开放 感悟 探究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希望弄清楚新课堂与旧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以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五条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仅供广大同仁在今后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时参考。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

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想法中也许蕴涵着创造性的火花,也许是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师不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设计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教师期望的是学生

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因此,我们说教学“贵在得法”,就体现在教师如何作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果为了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黑板上即使板书并不那么美观,甚至让学生参与板书,又何尝不可呢?相反,如果让所谓的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所谓的板书限制了学生的理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败的课。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使得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为此我们研究了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问题。

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评价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评价一节课,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实际上,由于评价者自身观念的滞后,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存在某种偏差,课堂教学评价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误导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在研究制定好课标准时,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使我们所倡导的好课标准,不是悬在师生头上束缚其主动精神发挥的利剑,而是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师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武器。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考评的重点。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当然,在这样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以后,并不是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有效学习活动表现就是教师劳动的成果,反映了教师的组织与计划的水平,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来认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敬业精神。作为对一种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从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效果、活动的氛围、活动的特色等方面来加以评价,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抓住以下五项指标:

(一)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那么,怎样才能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最基本的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充满”:

1、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得让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

2、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充满激励、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3、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学生呢?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因为说学生不行,实质就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

(二)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运用语文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进入对话状态的语文教学主要由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与学生的自我对话所构成,并且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能挖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四个显著特征或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必须抓住这种对话状态:

1、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对这种解读的最恰当的形容。

2、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是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发现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3、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

(三)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心态的开放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要能真正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必须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开放策略:

1、教学时空的开放,以拓宽学习时空,让学生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传统教学的教学时空是封闭的,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始和终结,教师走进课堂才表明教学的开始。开放的教学时空是没有严格的起点和终点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的时空向课前开放。比如,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预习新课,以便课堂上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特别是作文教学,如果事先让学生拟题、议题、定题,给学生较充足的准备时间,到作文课时,学生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二是课堂的时空向课后开放。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它应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以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

2、教学课型的开放,以创新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开放的教学课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构建起开放的教学课型;二是指不搞统一的教学课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质疑式(其操作程序为:“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小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交流。”)、辩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学习新材料→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茶馆式(其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各具特色,开放多变。

3、教学内容的开放,以开发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放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书,包括教科书(引导学生读好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课外书(古代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如果诗人说“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学生则是“功夫在课外”)。二是关注无字之书(教学起源于劳动、生活,理应回归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应该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是开发自己的书(根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感悟的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动词就有很多,比如“感受、体验、想象、体会、思考、感悟”等。事实上,“感悟”与语文及语文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感悟”一词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更不能用“人解”(别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诗歌的阅读尤应如此,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应树立“以人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因为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歌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朗读应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该是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增强学生创造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创造性、探究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是这次新课改的焦点、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还有利于克服基础教育课堂长期存在的“三重三轻”(即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能够满足学生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总之,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要体现出“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篇三: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在美术教学的领域里,评价的作用很重要,《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评价,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一、评价与美术课程评价

现在“评价”的意思已经从原来的“比较”扩展到“反馈-矫正”,又到现在的“反思”。这说明评价是不断地发展进化的,评价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改进工作之中。

如今对评价的概念有着诸多版本,在此我们暂时把它的概念归属为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再说美术课程评价,它是对课程的某些方面或其总体的价值给予评定。具体到课程评价活动中,美术教学的课程评价对学生引导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新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老师要注重少年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使美术活动所必须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着眼于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评价目的,我们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式。因此我们评价学生不应该过于看重他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强调他们在课堂上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多元评价和美术教学

1.多元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顺利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潜能加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该提供有益的反馈。同时,老师要求家长和社区对学生在课外的表现进行评价,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多元评价重视收集学生日常的表现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学习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元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体系构建不仅包括对课程、教材以及教具等各种构成因素的评价。

美术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质量监控和导向,更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创造。

2.多元评价对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因素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转变传统的错误评价观念

美术教学评价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转变观念,家长都以学生画得好坏来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所以就出现了评价的相对滞后。老师由于受到家长及社会的评价压力,对学生的美术评价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

观念一:(传统评价)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美术评价就是评学生的习作优劣,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既打分或优、良、及格、不及格等,学生被评分数高的`就开心一点,但不知自己的习作好在哪儿,被打及格的同学也不清楚习作差在哪儿。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了,特长发挥不出来,美术作业就流于形式了。如果教师把美术教学的形式转化为活动形式,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学习有激情,随着激情转化为成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满足他们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艺术眼光去看待和品评。让学生能自信面对每一件事,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观念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每一幅习作,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造型准确等为标准来评判。这样就抑制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同时传统评价也有形式单一的缺点,因为它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定反映方式。我们老师就是要把美术教育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人类发展的首要任务来完成。为此,教师要科学地看待每一个同学的作业,不要按照“像与不像”或哪里的颜色没涂均匀等来评价。相反要用肯定、赞美、鼓励的语言来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了不起,每一幅作业都各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做法就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而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

观念三:(单一评价)老师在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评定时,只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即让老师出一个考试题目,学生画一张来交)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这样做不仅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要让学生不仅学到会画,更要学到会欣赏,分辨别,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基于上述的错误观念,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得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尤其重要,我们要让评价成为连接教师、学生、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学生有兴趣学,学得好,学得久。真正让评价成为美术教育的坚实基石。

篇四: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由原来单纯的技法灌输到人文涵养、情感体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美术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观念、新方法。但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笔者仅就个人实践中的几点看法与认识加以整理,以与各位同行探讨。

关于多媒体使用。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声光电的魅力效果使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能得到很大的增强。但是,多媒体也好,网络化也好,它只是美术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与否完全取决于应用的必要性。

如美术技法课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试想:美术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一幅画固然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如果不亲自动手,这个过程对学生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如果不加以示范,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墨的干湿浓淡以及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效果?

如果没有这样的示范,怎能感受美术的魅力?而这样的过程用传统的示范方法就可以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的运用就完全没有必要。

现在的许多美术课,许多老师的课件越来越复杂,已经非专业老师难以完成。有的老师为了方便,课件流水化,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这样的美术课堂是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电脑+教师为中心”,公开课的泛滥化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关于学科整合问题。当教科书不再是美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教师们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体现所谓美术学科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为了整合所谓课程资源,贪大求全,什么都搞综合,什么都要人文,什么都要合作,什么都要表演,什么都要排场;为了过多追求感官上的新奇刺激而忽视美术学科技能的提高;像有的美术课那样,“人文”被挖掘得淋漓尽致,“双基”被弱化削减尽失。

我们之所以要摈弃“学科本位”、“技法至上”的陈旧观念,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其本意就是针对过去我们的美术教学长期滞于学科内部,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教育弊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否则,我们就从一个弊端走向另一个弊端。

当然,课外资源的引入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的眼光,需要教师如何去有效地把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资源是否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构成对学生适度的有效刺激,(美术教学论文)都需要我们去合理评价、合理利用。

过度的学科本位是错误的,但没有学科特征的教学也是不对的,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有使用的必要,否则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丧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偏颇。

关于课堂气氛问题。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频频亮相,在很多美术公开课的课堂上,美术教师很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课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教室里,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独具匠心,还造价不菲。学生数特少(20个人左右)、素质极高,高度配合老师,典型的小班化、精英化教学,展现给听课者的是理想化的课堂。缺少老师的常规组织教学,没有日常教学中的随机生成,见不到辅导学生的镜头,有的是一应俱全的道具展示与精彩表演。

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精妙,课堂上很多学生走动频繁、互动强烈,如集市一般热闹,而在热闹的课堂过后,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样的美术课堂必须是在美术教师有力得体的控制之下,而且课堂的活跃必须有“度”的控制。新课标的理念和表述非常准确,那就是“美术课堂应该是秩序良好,气氛活跃。”而这样的活跃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必须建立秩序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空谈。

关于课堂讨论问题。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就将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说是好“合作学习”,更有甚者,每到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都能见到这样的情节:教师提出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很快地就让学生加以回答,而答案那么的简单。“合作”与“讨论”一度成为时髦的词汇,仿佛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学习与讨论的环节就是落后,反之就是新理念。

而实际上,合作重要的是效果,难道非要排成方阵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吗?同桌之间,前后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何必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劳神费力呢?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材的自身特点设计,需要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合作,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所谓“合作”环节的设置就成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

比如复杂的设计和制作课,学生自身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就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而需要检验学生个性化创造能力的就不能采取所谓的“合作”形式。

讨论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简单过渡性的问题,而让学生去开展所谓的讨论就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如有的老师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还没有完全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答案是教师事先准备的答案,学生只是一个“传声筒”,这样的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毫无必要。

课程改革是必须的,但我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切莫跟风,要因地制宜、结合校情、班情、生情,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篇五:浅谈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最新浅谈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一、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要定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起点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关系互老师的切身利益(评优、选模晋级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基础会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的班级学生基础与在的班级无可伦比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成绩评定拿到一个标尺上底子差的班级的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挫伤。有的所谓乱班,在短时间内要见到大成效是很难的。学生基础太差,学校定的要求对差班来说太高,教师无信心,学生无动力,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稍微不能承受打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很危险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从期末和开学是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定。定好教育教学的起点,把握好评价教师的标尺,以好公平处世。在这方面,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学生对原有知识积累的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出几套指导性和综合性的试题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一目了然。

2.行为测试

现在有种现象:学生嘴里念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截然两样,找不到一点书上行为的影子。这种情况下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行为测试,故意设置一些生活小岔子,让学生去处理。教师有意识设置,学生在无意识中处理,看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按正确的方法做,以明确以后工作方向。

3.能力测试

能力是指人或动物运用自己已经是学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灵活处理其它相关事物表现出来的气质。学校在测定学生音、体、美方面测试标准的最好办法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通过定目标不定时的面对面进行检测,音乐方面能否识简单的谱,是否有简单的乐理知识:美术方面能否画一张像样的'画,体育方面是否能蹦能跳,经过检测一看便知。

学校定好起点,测定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出来,确定好教师的教学任务,必须上升到多少个百分点,定好教学目标,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或差一个百分点的奖惩措施,通过评分量化表的形式予以认定。学校利用期末和开学时间进行评分量化表整理,存入学校档案予以妥善保存。这样虽然各个班给学生基础不一样,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同,也就在一个起点、一个标尺上了,有利于学校领导公平处理。

二、领导日常监督

领导对教师的监督是经常性的直接考核手段,它具有分散、灵活、及时的`特点,是学校领导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

1.参与教师备课行动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操场、教师办公室的场所,直接参加教师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班会团队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等。通过观察,检查和指导等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听课

听课是日常监督检查考核教师的主要形式。比如:对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听课了解和判断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对老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听课,帮助总结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等。学校领导经常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学工作,而且能推动教师认真备课,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听完课后,认真检查本节课教案,看所讲的和所写的是否相符,既有监督作用,也有减少周前教案检查负担,也可避免老师多抄教案对教学工作无一益处的缺点。

3.听取汇报

学校工作多而复杂,作为学校领导不可能事事亲临第一线进行直接考核。因此,在某项工作中或到了一定阶段后,听取教师工作汇报,以便监督其工作进度,完成程度和质量,以为日后综合评价作材料准备。

4.抽样调查

由于受人力、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学校领导小组不可能对教师各方面工作都进行全面考核考查。因此抽样检查是对教师进行经常性考核的基本方式。例如:检查教案、备课记录、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根据考核的要求和检查的任务,要适当选择样本和抽样检查的方式,是采取有意抽样检查、随机抽样检查、分层抽样检查等方式,抽查时注意全面性,以照顾教师情绪,公平处世。

三、教师自我评价

以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基础和为前提。教师的工作表面看来似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作为一个潜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还得做很多幕后工作。这些工作只有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才能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吸引教师参与考核。有助于发扬民主,增进考核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优缺点,以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激发教师的自信心及工作主动性,也能增进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考核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其形式主要采用三种:一是如开学生座谈会,参加座谈学生应是随机的:二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面宽内容广,具有普遍性优点,评价意见容易接近真实情况:三是空端式意见调查表,学生按栏内所提问题逐一发表意见,内容比较广泛,不受约束,学校根据学生评定给教师评定。通过学生评价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如收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资料,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态度,突出事件或特征性表现:听取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意见、建议和要求等。

五、社会评价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与其他网络相互联系的,成功的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工作要得到社会的好评,必须吸收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学校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学生家长。学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师教育评价中来,现在有些教育是封闭的,孤立的,未与社会接轨。学校管理要与社会接轨,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家长意见箱

家长对担任其子女某学科的教师意见,建议(出勤、教学态度、师德)通过纸条形式写好装入学校家长意见箱,学校定期开箱,听取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对教师教学及学校工作在家长心目中进行摸底,也有利于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能给教师以警示,使学校管理,教师评价社会化,以获得对教师的公正进行。全体教师参加,以免领导感情用事。

2.定时召开家长会

学校还应对大面积的学生进行家访,由于有的学校服务范围广,到每个学生家里家访是很难的。这些偏僻地方学生家长很难到校一次,通过家长会的,给家长了解学校教师教学情况,也可听到家长的呼声及对学校的希望、建议,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推动力。

总之,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是相当复杂的。教育评价牵涉到教师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谨慎从事。在评价过程中中,坚持教师自主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的积极工效。中有这样,教育才能稳妥地进行,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呈一条不脱链的状态,呈现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过程,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校管理一体化,推进整个教育的优先发展。

篇六:作文评价教学新探论文

作文评价教学新探论文

作文评价教学新探

丁战伟

新密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新课改对语文作文评价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当然不可能让自己教的所有学生都成为诗人或作家。当然,语文教学的意义也并不仅限于此。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分高,而是因为作文教学也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重要影响。

除了对学生写作前的启发指导,作文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时应多采用柔性语言,把学生摆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真正的作文评价不是随便在课堂上诵读一两篇范文,在学生作文背后笼统地用一两句话判定他们的作文好或不好。如何玉霞老师在《作文评价――师生心灵的平等对话》中提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让学生受到信任和人格的自主。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批阅过程应视作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关注学生们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兴奋、迷茫、悲哀等等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感受,并动情地写下自己或慰藉或理解或劝导或激励或警策的话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调被评价者以及所有同学都应成为评价主体中成员,建立生生、师生合作的评价制度。

一、正视差异,动态分层

学生在认识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潜力、个性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作文评改实施时,要正视这些差异,实验教师接手一个班时,首先要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调查、摸底、测试。(语文教学论文)再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以写作水平相近为原则,合理地动态分层,比如班级有40名同学,可以按作文水平与能力差异分成A、B、C、D四层,每层又可以根据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分层分组办法不宜挑明,且分层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动态组合。

二、示范评改,分层要求

作文评改实施前,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实行岗前培训,可选一、两篇典型文章进行示范评改,结合实例传授评改基础知识,比如一篇文章该从哪些方面评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题目与内容是否对称。(2)语言运用特点:如遣辞造句是否恰当,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等。(3)思想内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感情,想让人知道什么,明白什么等。(4)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以及照应与过渡,正文采用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等。通过这样必要的培训,学生掌握了评改基础知识。另外实验老师每节作文评改课上,都要根据评改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比如:同是评改记叙文,对有的小组要求是侧重评改错别字、语言不通顺、思路不清等,对有的小组则侧重评改文章的结构安排、思想深度。同是对语言的评改,有的侧重语言通顺、流畅,有的侧重语言的严密、生动。评改前教师可把各层学生的评改要求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评改知识、清楚了评改要求的情况下就差不多可以实际操作了。

三、生生合作,师生对话

动态分层小组确定了,基本的评改知识以及层次评改要求了解清楚了,这一环节各层次小组就要进行评改实际操作了。首先要求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品读,并作简要的背景介绍或思想内容介绍以及评价,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提出意见,评改组组长记下评议结果。这样使同学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对习作者有益,对其他评改者也有好处。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引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各层次小组中,特别是低层次的.小组中,由于该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水平等可能都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平等参与对话、讨论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既活跃了交流的氛围,又能及时地给评改工作以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分层推荐,精彩再放。这一环节的实施是在上一环节分层小组评改的基础上进行的,各层次小组评改结束后可以推荐几篇佳作,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先请习作者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余人在认真欣赏;朗读完毕,再请习作者简要介绍自己文章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等;然后生生共议,各抒己见,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精彩等,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这一过程的进行对所有参与评改者都有好处,大家在欣赏中感受美好的东西,在讨论中对美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被推荐的习作者更是受益无穷,从大家的讨论中受到启发,又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自信。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整个过程基本是老师的独角戏。要么是教师不堪重负的精批细改,可学生是看过分数就完事;要么是“经典评改”,类似如:“本文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真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学生就是看了领悟多少。而“分层―合作”的评改方式对教师而言,力避以往评改工作的高付出、低收效等缺点,评改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中,教师自身也常常受到触动、受到启发,教师的工作成效可以用事半功倍来形容。

作文评改历来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教师要想从沉重的“文山”中走出来,摆脱传统评改方式艰辛、枯燥而又无效的沉重枷锁束缚,笔者认为“分层―合作”型作文评改方式还是前景光明的,非常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篇七: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的论文

关于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的论文

1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是个无需争论的事实。虽然近些年来,体育教学评价理论获得了深层次的研究,但仍没有完成系统化的总结,更缺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检验。从学校评价体系的角度研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1认识上的偏差

教学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全面了解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修养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际评价考核中,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为了完成良好的评价效果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腐化堕落、不求进取。更有甚者,一部分教师把教学评价当成晋级或者取得荣誉的一种途径;一部分学生则把评价当成获得奖学金、获得学分的一种手段。这是对国家教育法规的一种蔑视,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极大地扭曲了评价的意义,降低了测评的效能。

1.2落后的思想理念

当前,采用数字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测评的统计与分析。这种评价方式,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模式相统一协调的。所要强调的是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虽然可以反映出被评价者的预期能力指标,但却无法直观地展示出人的潜能的大小,更不能反映出人的创造性和高级的心理过程,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人的自主性。

1.3科学性的.缺乏

学校受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当今的大专院校的体育分科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孤立性,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散孤立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向的偏颇,可能对某一问题研究的过于细致,但是却不是主要问题的情况,对学生宏观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显得相当不足。因此,当前学校的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所学的技能、身体综合素质等层面意义上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人情感和人格魅力的展现等因素的发展;它偏重于学校对学生的最终体育教学结果,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重要性,更对于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知识的发散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方面缺少权威的评估,这完全有悖于大专院校素质教学的内涵。

1.4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学校教学评估有很多种形式,在这里只介绍两种评价模式。量化测评模型要求学生放弃自身的情感导向,把体育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变成一些记录数据的形式,在这个条件上再进行分析并予以比对。质性评价模型通过一定的深入调查、对参与评价主体的特质,都要准确把握,以促使更好的完成教学效果。量化测评模型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而质性评价模型则注重的是以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当今我国社会的教学评价模式度量的结果都相对宽松,这就导致了很多弊端的产生。教学测评是一个非常繁琐细致的过程,把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用一些数据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一定不是很不完整的。形成性评价模型所采用的是随机的评价方式,它所要实现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发掘出学生自身的特点,作为完善和改进教学实践活动的依据。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两者的优点之间也很难完成优势互补。

2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2.1全面性的评价内容

体育教学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综合评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这要求实际教学中的评价内容一定要全面丰满,能够满足综合评价的需要,这样的评价可以对体育教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教学评价的实践性要求

体育教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其余工作的展开就需要学生发挥的主动性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学评价一定要具有实践性,才可以适应体育教学的总体性要求,提供正确的评价结果。

2.3确立教学评价主体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体育教学评价当然也不例外,只有把握好主体,才可以在评价中真实客观的反映出问题所在,从而针对不足来进行改进,以使工作有序进展。体育评价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内容的创建,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3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

3.1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的在实践中的作用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那么教学实践要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要很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要科学准确的设计测评主体的一系列考核参数,要能全面的教师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加深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深处对考评作用的认识。

3.2减少行政干预

采取多元化管控模式,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限制管控范围。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严重僵化,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评价模型效能的最大化程度的发挥,还有可能形成本本主义,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替代模式。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体育教学评价模式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

4结论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考评成绩和自身综合素质的逐步提升,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测评方法。教学功效的发挥和最终目标的完成是评价的基础所在,在这一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实提升评价的综合效益。体育教学评价是大专院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有利于使体育评价活动更加完整化和规范化。随着国家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对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学术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篇八: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论文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论文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目前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优势在那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从而保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可以从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教学效率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得出结果。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对评价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只有当其满足一些基本要求时,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网络 评价

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很多教育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我们装备计算机并将其连接入网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

二是要针对网络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三是要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培训。

四是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

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课程改革以及教师培训问题都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例,在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建成初期,就对全院教师进行了多媒体网络系统使用、多媒体教材制作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在试运行和正式使用不到3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基本上满足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加之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所以不易评价。但是,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设就带有盲目性,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目标就不明、方向就不清,就会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人认为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其能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承认、被学生认同进而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和扶植,就要看它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大优势。因此,现阶段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放在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比较上,也就是说,通过评价,要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优势,优势在那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教师和专家构成。

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因此,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就是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益如何。

教学质量是指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来体现。教学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因此,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分别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评价教学效率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师在一定时间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多少或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二是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多少或学到一定的知识所需的时间。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的投入与教学的产出之比。教学的投入主要有教师人数、用于教学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教学场地占用情况。教学的产出主要有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定量分析方便起见,可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学生数目作为参照来评价教学效益,具体可用教师学生比、资金学生比、场地学生比等指标进行评价。

由于评价的目的是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劣,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针对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验组,设立一个采用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对照组,用相对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提高多少作为评价标准。

在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试卷、问卷及调查提纲对学生、教师进行考试和问卷、查阅资料进行评价。

三、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前提

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优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势及缺点是什么这样的结论,必须在多所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班级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不同的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况是有差别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参加评价的学校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一)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收集、制作、存储、管理和传输各类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系统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存入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中的磁盘阵列或光盘库中,这些信息可以随时提供给系统和多个终端。

(2)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通过系统中的任一多媒体终端机,能在网上搜集有关文、图、声、像资料,进行备课和制作多媒体教材。

(3)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设置在教室里的多媒体终端机和显示设备,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教材来配合讲解。

(4)为学生自学和小组教学提供方便。学生利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终端机,不仅可以进行查询、补课、自学、复习,而且还可以利用各个学科专用软件配合相应的设备开展小组教学,进行教学模拟仿真训练,这些模拟训练环境逼真,交互性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该系统可以为各个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国内外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料、学术前沿动态信息,供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参考选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教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育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者和信息源的角色主要由多媒体教学网络来担任,而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生身上,教师要能熟练使用并能正确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网上获得有用信息,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教材,能恰当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进度并检查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合理挑选小组成员并指导小组讨论和教会学生协调小组工作的技巧。

(三)学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能动性,所以说,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情况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学生们自己控制学习进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网络的使用、基于计算机的阅读和写作方法,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的问题,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四)教材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不仅有书本教材、音像教材,还有多媒体教材,而对于多媒体教材,要求它首先满足教学性要求,即选题是否恰当、满足教学需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深入浅出、易于接收;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作业适量、问题典型,善于引导。其次满足科学性要求,即内容正确、符合逻辑、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场景设置、素材选取、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三是满足技术性要求,即图像、声音、文字设计合理;画面清晰、色彩真实、文字醒目;声音清楚、音量适当、声像同步。四是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即交互设计、页面跳转以及人机应答合理方便。五是满足艺术性要求,即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媒体选用恰当、画面悦目、声音悦耳;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六是要满足经济性要求,即投资合理、效益好;使用周期长。七是要满足使用性要求,即容错能力强、界面友好。

(五)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单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

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原则:一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能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精力是否小,得来以及用来是否方便。二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四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相对传统教学环境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网络接触到社会上许多东西,这无论是对人际关系还是校风、班风,还是对课堂气氛都会产生影响。对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满足激励功能,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满足陶冶功能,即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满足益智功能,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四是满足健体功能,即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五是满足育美功能,即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六是满足助长功能,即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助长作用。

(六)教学方法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主要应用模式有课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学习几种,教学设计时所选用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排除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智力障碍和情绪障碍有好处、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满足感。

选用课堂教学方法,要满足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系统完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充分、教学计划安排科学合理、教学进度快慢适宜、课堂管理严格有序,并有利于学生态度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等要求。

选用小组教学方法,要满足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鉴别能力、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要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选用个别学习方法,要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一基本条件。学习内容要适合学生个体情况、学习资源要方便适用、学生要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要灵活。

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时,首先要对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进行资格评价,当它们满足基本要求后,再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和非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比较性评价,从而得出对网络建设和网络使用有意义的结论。

篇九:初中生物教学情感评价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情感评价论文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

学习动机的评价是激发和维持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且使活动朝着特定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人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动机指向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直接有关。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导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与他们聊天,谈生活、饮食营养、运动健康,询问他们愿了解哪些植物和动物?喜欢哪些植物和动物?一问到这些话题,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向你敞开心扉,就像朋友侃大山一样滔滔不绝。作为教师,听了他们的诉说后,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评价,比如你这个爱好或习惯挺好,将来很可能成为你的事业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物知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习动机的评价包括表现动机、交往动机、荣誉动机、成就动机等。了解到学习动机的来源、指向和程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端正动机。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食物的营养》一课后,刚走出教室,一位女同学跑着追上我,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是否知道吃什么能治疗便秘,我给她介绍了便秘形成的原因是食物中缺少纤维素以及哪些食物中含纤维素较丰富等知识。从那以后,她就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生物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二、学习兴趣的评价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带有情绪色彩的个人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愉快的体验相联系,对学习行为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①兴趣的广度,即学生对于各类学习活动的参与倾向、范围;②兴趣的持久性,即学生能否长久专注于所喜欢的学习活动;③兴趣的效能,即带着兴趣的参与将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恰当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学得更好。我教的初二(二)班有一个同学,他几乎什么都不学,有一次在生物课上,我让他阅读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一自然段,并提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等,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结果他都答对了。我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以真诚的肯定和表扬,课后我又在班主任面前表扬了他,班主任老师也鼓励了他,从此他对生物学科产生了兴趣,生物成绩直线上升。

三、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关事物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教的初二(一)班有个同学,他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绩挺好。我很清楚他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对报考重点高中没有用处,以致上生物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下也不好好做作业。我与他谈过几次心,他都听不进去,后来发生的几件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运动不当而导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使他改变了对生物的'学习态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从此他的生物成绩就慢慢上来了。学习态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量化评价初步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即能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且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级,即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基本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级,即基本能够做到对生物课的预习,但是不能坚持长久,没有专门的生物笔记,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一般;较差等级,即从不预习,或者只是偶尔预习,预习也只是随便翻翻。当然,等级评价为优秀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级评价为良好的是较好的学生,需要自我加压,主动调整;等级评价为一般的是普通学生,需要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帮助;等级评价为较差的是学习困难生,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监督。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往往只凭感觉给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观判断,而未能对学习态度进行细致的区别。科学的态度评价应注意客观性和清晰性,使评价结论有确切的意义。

四、生物教学情感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波动性

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而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却不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反复无常。尤其是年幼的学生,情感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方向和强度上变化都很快。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位同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但因其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之后的一次期中考试仍然没有及格,沮丧的情绪一下子流露出来,我又帮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耐心地启发他要继续努力。经过我多次的谈心帮助,使他内心又充满了自信,又看到了希望,后来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好。这就提醒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情感动态,及时开展跟踪性的情感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二)要注意多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学习后,根据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一定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对自己在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生物热情和态度、在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对生物世界的辩证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一种自我判断,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可以由教师、学生或者两者共同商量而定。

篇十: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索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推进,高中课程的教育教学也要进一步更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教学,进行大胆教学尝试,并构建有助于化学课程有效开展地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课堂实践教学评价或是对学生考试成果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实践课程教学证明,综合教学评价体制可以有效保障对学生高中阶段课程学习能力与成果考察的科学性。本文以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就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高中教育;化学课程;教学评价;探索实践

目前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增强为教学原则。高中化学课堂实践教学中,老师在重视对化学知识内容的精心传授的同时,也要体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地有效施行。教学评价体系要以“如何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并形成科学性学习价值观”为践行理念,推动学校开展创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地不断提升。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学校及老师要对教学评价体制进行科学合理地编订,进而有效促进化学课程的持续性发展。

一、高中阶段化学教学评价开展情况的现状解析

1.课程评价理念存在严重误区和问题

课程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体现在老师自评和他评这两种评价方式类型。而高中化学教学是以教学评价与反思为课程标准,合理科学编订课程评价指标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但是,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学校及老师在评课理念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在评课环节中老师会体现出一些错误观点,就是多数老师都有以“课堂提问多多益善”的教学错误认知,并将其当成衡量课程教学过程地评价指标。

2.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现象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作出得合理科学性研究评价。由于种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评价层面还是存在较多缺陷,老师对于课程评价标准还是拿捏不到位。

3.课程评价操作上存在的误区现象

一方面,是部分学校领导在进行评课活动时,只是频繁听课,无法及时安排评课人员有效开展课程评议工作,这种情况下评课人员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工作也就无法做到位。如果进行评课工作时,只是注重“听”而忽略“评”,这样会直接导致学校评课领导人员缺乏对教学老师的直观性了解,进而评课便不会产生应有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是指教学评价的'参评面窄。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评价活动组织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其组织人员是由骨干老师和教导主任或是教研组长级别的人员构成。这样的教学评价情况会导致参评面变窄,评议过程积极性不高,评议氛围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1.转变教学评价理念,创设文化评价氛围

(1)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营造良好评价氛围。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与践行,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学校应积极推动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评课标准的编订活动中去,以便保障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加强评价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评课体系的诊断功能。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组织人员之间要注重保持科学合理性的合作交流,调动师生或其他评价人员之间的互动性,以保障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3)学校可以要求老师之间进行评课活动,以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活动中,老师之间可以进行评课活动,这种评课方式保证了教学评价体系的民主性,这样老师通过互评活动,可以对自身教学方式有一个系统性的反思和分析,同时也能够提升其教学责任感,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2.对探究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化学课程教学评价

新课下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其重要特点是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培养,因而老师的教学空间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了,其也可拓展到课外实验室,也可延展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学校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评价,实践证明,体现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与主体性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工作的关键。例如说,老师可以组织开展带有自主探究性的学生报告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并接受来自各层次人员的评价,进而体现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主体性。3.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与成果的评价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的综合测评中,其学习成绩的评析仍然应该占相当比率,多元性课程教学评价是在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的基础之上,再对其整体综合学习素养进行评价。例如,在期末或者期中考试活动中,老师可以就实际情况进行一下灵活性变动,比如减少理论性命题,增加开放行命题等。老师要注意多留一些主观题,以便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学习能力。总而言之,老师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新课程教学环境下评价体系改革思想的体现,以及评价教学功能与正确导向作用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伟.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J].中国科教,2013

[2]路燕.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绿色理念的渗透[J].科教导刊,2012

篇十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美术教学评价的论文内容吧。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评价、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是当代三大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并为教育服务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教育,没有先进的技术参加的科学评价就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在新课程下没有新的教学评价,就根本谈不上是新课程。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实现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发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学校教育评价的分类有多种。按对象分有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能力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学习态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方面。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也是完整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教学评价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评价重在改变以往以鉴定、甄别、选拔和评价的倾向,而旨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进美术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

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评价的现状

1.强调学校应试教育,忽视常规美术教育。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对美术这样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科目不大重视,特别是当前的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为了有更高的升学率,美术课的开设只不是一种形式,课外活动更是为了升学率。基本的教学大纲都得不到落实,何谈有好的美术评价体系。

2.强调学科共性评价,忽视美术个性评价。

一直以来,在如何评价美术教学时,人们常常会直接与其它学科联系上,过分地强调评价一些常规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忽视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美术在课堂教学就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评价中更应体现出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性。

3.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长期以来,在评价一堂美术课主要是评价教师的一些常规工作,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等为主课堂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情况评价。

4.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往往是一张作业来决定,好和差就决定学生学的怎样了,课堂教学并不是创作教学,课堂教学是有一个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不能用简单的一张作业来定终身。

三、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

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完成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和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外的教学评价的一些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符合美术课堂教学特色的“点、线、面”评价模式。

1.“点”上评

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特性,在整个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上的'每个有评价意义的点上进行科学的评价,下面所提到的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有特点的评价亮“点”。

教学准备上

(1)可行性点上: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按计划开展。在评价教师中,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在这点上是很有必要评价的。在教学设计准备中可行性不考虑的话,这节课教师上得怎样精彩都是等于零的。

(2)合理性点上: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 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3)充分性点上:有些美术课在课前准备中要求教师充分地准备,比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范画的绘制等都要求教师在课前有充分地准备。虽然这些工作并不是在课堂当中进行的,但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准备充分的课,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如鱼得水,顺利开展。所以在充分性上针对美术课同样是值得一评的。

(4)教育性点上: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同时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美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教育性也是具备的。

(5)现实性点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准备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教学过程上

(1)突破点上: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关键的点是本课的突破点的选择是否恰当。“第一印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突破点,对本节课的影响是挺关键的。

(2)启发透导点上:现代的美术教育不是技能的灌输,美术教师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师傅”,而是一个“领路人”。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把自己的感受全部体现出来。如“诱导创作法”的创始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永政老师在一所中学里上的一节利用诗歌进行创作的创作课,沈老师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启发诱导”,如在进行画面构图时,问学生一张有小河的画面有几种构图形式,学生回答比较简单,只有横的、竖的和斜的几种,沈老师就在这基础上进行启发诱导:小河可以几条吗?小河可以有支流吗?小河可以有变化吗?小河可以画成像一只手吗?等等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创作构图上非常多样。在这点也不只是评价教师这一块,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个也是需要评价的。

(3)激趣点上:美术特级教师陈寿鹏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他指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往往不顾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由于忽视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结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信心”。所以说激趣上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4)愉悦点上:愉悦性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一评的点。从愉悦点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在教学评价中,特别是美术教学评价中,这一点的评价也很有必要的。

作业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学生)

(1)掌握点上: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的一方面是通过作业体现出来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评价点。

(2)创新点上:基本的掌握了,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知识,是否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运用,这是一个发展的评价点,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性的体现。

2.“线”上评

教师 “线”上的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在整条线的教学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去把握的,怎样去由简入深、由易进难等,是否较流畅地开展教学过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去把握好的。

(3)课堂评价的把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较多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的表现、学生的回答问题、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这个评价的把握性是否注意到分寸,也评价教师“线”上的一个方面。

教学设计只是一个计划或设想而异,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必须要靠教师去把握和实践的。计划只有运用到实际当才具有其价值,不然只是一个空想。设计中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线”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线”上的评价:

(1)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前的查阅相关资料和学具准备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第一要素。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却毫无准备,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不能够取得顺利和成功的。

(2)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去评价的:

①学习上主动探究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探究的态度和能力上是否主动,是否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习上互相合作学习性。新课程下倡导了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主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交流,它既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新课程下美术课上,许多时候是非常需要交流的,所以在评价当中也是要考虑的。

③学习上的参与性:这样的教学情景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一味地静听;教师画一笔,学生也跟着画一笔;教师手舞足蹈,学生却难得一动;教师情绪激越,学生却难得开心┅┅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除参与之外,“体验”可算是参与的第二重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的价值是来自其自身的、内在的、自给自足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评价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行为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3.“面”上评

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对目标全面把握上:新课程中对目标的把握要求是全面的,不仅在显性目标,而且还要求在隐性目标上的把握。

(2)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帮助,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具备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是为了学,教制约了学;学需要教,学受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须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和“学”统一同步进行,以达到“教”与“学”的合拍“共振”。

(3)教师在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和全面评价。

(4)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全面评价。

(5)他人对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价。除上面所提到的以外,还应评价如:世界观的教育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等。<莲山课>

新课程开设以来,其评价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没有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评价参照系。在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建交起与其适合的课堂评价体系,这样的新课程才会长足发展。作为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根本理念出发,解读美术新课标,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完善、提高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在绘画中,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画面需要点、线、面的合理安排和运用,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同样也需要我们要有“点”有“线”有“面”地去评价,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有特色性地进行评价,较全面性地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①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7月

②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

③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

④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

篇十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概述

发展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发展性教学评价提倡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和全面的评价,不是仅仅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用通俗一点的话去解释,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利用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个人潜能进行深入挖掘,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观公平、客观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既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让教学评价诊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明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之前,必须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也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顺利运用和发挥实效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不知道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只是为了评价而去进行评价,很容易让发展性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性,也就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从某个程度上说,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和组织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选拔性评价不同,选拔性评价主要是为选拔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楚、详细的认识。

2.全面了解和掌握基本学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在高效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取得实效性。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比如性格特点、心理状况、成长背景、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学习态度等,教师只有掌握好这些,才能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既不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观察每一个学生,比如学生的听课状态、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平时的测试成绩等,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这样就可以基于学生的角度去实施评价,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更加重要。学习方法就是工具,学生只要掌握了工具,就可以开发很多的知识。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找出学生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行为、思想认识、学习态度以及基本情况等实施综合评价。在运用观察法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全面评价。教师可以采取电子小报的方式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围绕学习目标,对学习主题进行设定,然后让学生自行负责后续的归纳总结、分析和设计,在这个基础上独立完成,不断增加学习的深度,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教学“Word”相关内容的时候,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小报,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Word。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带领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专题网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让网站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构建成功,从而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然后邀请专业的学者或者资深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4.综合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时候,可以从上机操作和课堂提问两个方面对学生综合技能和理论知识实施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围绕学生的消化能力和逻辑思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利用开放性的归纳总结和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正确评判。通过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操作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在上机操作方面,教师要设置适宜的难度和合理的目标,不仅要保证上机操作具有实践性,还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上机操作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协助学生一起完成各种上机操作任务。

5.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综合技能,还要对学生思想观念以及情感态度进行评价,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学生的情感,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对学生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学生思想观念和自身情况为基础,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结合真实情况完成问卷的填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获取较多的信息,还能节约很多的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谈话互动法,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烦恼,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结语

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思想,发展性教学评价提倡综合性评价和全面性评价,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自身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和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光伟.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措施[J].读与写,2015,(10):54.

[2]杨婷婷,闫莎莎.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9):12.

[3]俞国强.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98.

[4]张慧.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俞国强.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05):113.

篇十三:简述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论文

简述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论文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对音乐教学的评价不能像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那样通过作业和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传统音乐教学评价通常在学期末让学生唱一首歌以及结合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主要指遵守纪律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这样导致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的主观判断,老师有时甚至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比,使学生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两种对立的力量;评价方式简单,忽略的质性评价,过多地注重量化评价,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发展差异;评价过程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动态性,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音乐教学活动失去兴趣,抑制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天赋,致使音乐教学本身陷入困境。要想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必须要跳出终结性评价应试教育的圈子,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单一性、片面性和注重结果认定的模式,并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和定量述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改革思想为指导,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学校是比较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对音乐、美术等这样的'艺术课程特别重视,规定学生只有每一门学科成绩都要达到优秀的等级,才能参加优秀学生的评比。对于音乐学科的评价,笔者认为不能仅仅凭学生歌唱得好就可以认定为优秀,于是,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记星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把学生在音乐课堂及音乐活动中的每一次优秀表现用画星型记号的方式记录下来,结合期末考核,累积下来,星星数量达到不同的标准,成绩则为优、良、合格等不同的等级。主要评价方法有:

(一)小组评价

组织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争星的活动,考虑到学生不同性格、能力、经验的个性差异特点,在学期开始之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几个音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需积极配合,努力合作,在各种活动中与其他小组比赛,比如在遵守课堂纪律常规方面,每节课评出纪律表现最佳的小组,小组成员均可以获记一颗星星,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将会被倒扣一颗星星。这样有奖有惩,使学生渐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对这种比赛式的评价活动兴趣较高,比如,我们在每单元结束后,都有一场小小音乐比赛活动,活动包括小组间赛歌,以及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活动形式设计等,并且比赛评委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担任,比赛就像中央电视台热播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一样,采取淘汰制,并且担任评委的学生不仅要给出评分,而且还要做出点评,最终胜出的一组获得加星的奖励。

(二)个人评价

对学生个人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活动参与度、个人才艺展示等,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的,尤其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笔者特别设计了个人才艺展示、音乐卡拉OK活动,个人才艺展示,就是经常在音乐课上留几分钟时间,鼓励有才艺特长的学生,在班上表演自己的才艺,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音乐卡拉OK,故名词义,就是让学生像唱卡拉OK那样在大家面前一展自己的歌喉,起初,只有胆大的孩子敢于上台,哪些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虽跃跃欲试,却总也不敢迈出那一步,于是笔者强调只要能勇于上台,不管唱得好不好,哪怕只唱一句,都可以获得加星的奖励,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虽然有些孩子的歌声总是怯怯的,但通过不断的激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肯定能自信的上台演唱。

(三)期末终结性评价—音乐会

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存在的显著的差异,为了让学生卸掉考试的包袱,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扬长避短,营造出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考试氛围,我在学期末会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期测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两星期前上各小组要表演的节目,节目形式自定,可以是唱歌、舞蹈、音乐剧、演奏乐器等等均可,并且设计制定出节目单,音乐会还设评委会,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担任评委,对学生表演的节目进行现场举牌亮分。这样的音乐考试,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们体验了成功,愉悦了身心,同时又促进了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音乐教学评价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运用有艺术性的简洁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和形体语言)来鼓励和激励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需要不断探究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尊重每个孩子,从学生出发,注重个性差异,用心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抓住有利的契机,运用科学合理又富有艺术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进步。

篇十四: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转变了评价观念和方法。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客观。

关键词:过程评价 多元评价 质性评价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过去的做法过于注重静态评价通常是参加美术比赛,或教师一人说了算。现今的做法则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二、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因此,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的评价。而在评价者方面,我们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而我们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评。因此,我们现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的。

三、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

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许多教师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不够客观真实以至走上误区:

(一)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

传统上,不少人在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的用“像不象”“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二)以对不对来评价儿童作品

艺术与科学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地球和太阳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是不是学生都要向自己看齐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

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四、由量化评价变为质性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85分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高。

五、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

导致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治、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篇十五: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浅析论文

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浅析论文

【摘要】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而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主要途径则是教学评价。在长期的教学评价中,书面考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显得滞后和脱离实际了。为了开发和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和实习的积极性,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思考,意在通过改革教学评价,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体现语文学科自身应该具备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情感元素 能力素养 成长理念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正确的、正态的做好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对改进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师生的相互良性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全面科学的获知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客观公正的获取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大胆尝试全新的、富有特色的评价模式,这对当今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一、关注情感、尝试双赢,促进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语文教学的学科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对语文这个学科的情感。长期以来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到了爱与恨、美与丑;好和坏、真和假,初步养成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了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不可取的举止,但语文教学的评价却忽略了作为母语的这种功能,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故事还在继续演绎着。它以学习成绩为尺度,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等等,班主任工作很好做,按成绩立马结果就出来了;举手表决,学生也在心里接受并运用着这样一个推优的标准。长期的评定方法的思维定势,也不能让其他学生有什么“高见”,因此马家爵出现了,老师眼里所谓的“优秀生”辍学了。还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卫校的一名女生从学生宿舍的五楼跳下了,而且她还是老师眼里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有记者在中专校采访“你为什么而活着”时,绝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就能说明问题―为自己活着。的确,人首先得活着,但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当事事顺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活得悠闲快乐,可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遇到挫折、不顺心的事,我们是不是就要心灰意冷?情感如此之脆弱、意志如此之薄弱,这是不是与教师在语文学科的学科评价中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系呢?所以我们应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关注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尝试情感分在学科中的份量,并以此来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笔者在和学生学习《森林写意》《离太阳最近的树》(江苏教育版职高《语文》第三册)这两篇课文时,让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各种报道和资料,做出至少5张这方面的资料卡片,感受人类不注意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所受到的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学生们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找到了相当多的资料,明白了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学习对学生增进知识、提高技能、经历过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注重知识、看重能力,训练学生理解、表述、发展等多全方位的能力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教师早已在头脑中按照学生的成绩给学生进行了初步定位:好、中、差在没评价之前就有了定论。如果某个同学书面考试得了高分,教师便会有质疑产生:这个同学怎么会考怎么好?成绩好的考出高分,自然就会在情理之中,片面的教学评价因此而诞生:成绩好的给予鼓励,成绩差的就冷落一边,那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因此中职生的评价应该在注重知识的同时,多去考虑诸如演讲、手抄报、手工制作、课本剧等能反映学生能力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把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卷面分50分,1分钟演讲10分,手抄报10分,手工制作10分,课本剧10分,其他10分,综合给某个学生计算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在考试方式的改革中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学生会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全方位的去培养自己的能力,逐步走出初中文化课落后的阴影,让他在职业学校的课堂里重新找回自我。

三、改革方法、享受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定位、定量、定专业的成长理念

教学评价应该成为引导和调动全体学生对语文学习目标充满渴望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指挥棒,可到目前为止,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以单纯的知识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更无法使他们坚定日后为之奋斗的专业信念。其实职业学校学生的致命弱点就是卷面考试,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不改变这种评价方法,那我们就是职业教育的罪人。所以我们要走出一条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评价之路,我们可以评价学生在听话、说话、写作、阅读欣赏方面的能力,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定位在能说、会说、善说上。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定量上下点工夫,将学生的出勤、纪律、态度、方法、参与意识、书写作业以及学习努力和进步程度等纳入教学评价中。做到教学评价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另外,在强化专业思想上,我们应该通过语文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本专业的思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构筑专业堡垒,享受本专业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情定学生所学专业去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在专业思想上自己给自己定位,提高主体意识。这种既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业的评价,我们可放手大干。

当然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老师去推行、去维护。如果我们用压制的方法让学生绝对的服从我们本身就不公平的分数,那职业教育得到的就是学生的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和敌对情绪了,还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职教的朋友们!语文界的同仁们!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实施语文教学评价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对评价内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过多的关注试卷以外的情感积淀和能力养成,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篇十六: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质量核心元素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的学科知识、学科进展、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高校的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学术理念正确指导下,建立体育教学学术评价方案,来客观地衡量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标准。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

一、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概念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论知识、综合的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统一。体育教学学术是对体育教学的观念、体育行为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有效检验、批判与重构,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学术的反思和实践。

1.体育教师教学学术的评价目的评价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学术评价为大学体育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提供有效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体育教学部门的管理工作,同时促进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大量引进。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可理解为体育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而其专业发展与“体育教学学术”息息相关,正确处理“体育教学学术”与“体育专业科研”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内容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内容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方面是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是将体育教育理论和研究运用于实践中的体育学术性价值取向,另一个方面是对体育教学可见成果的评价,它包括体育教学课件、体育科研工作会议、发表体育学术论文、体育专著、自编体育教材,等方面评价。

3.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方法

高校管理部门在对体育教师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时,多采用文献资料计量分析法与同行评议法,以上两种评价方法是体育学术界认可的,要对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学术作出客观性评价,应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教学学术档案袋评价方法宏观上见证体育教师教学学术的成长。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而体育教学成果评价,则主要对体育教师的学术成果、体育教学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体育教学成果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发表及未发表的学术成果。

二、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机制

1.加强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学学术的'重视

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包括体育的教学学术水平和体育学科学术水平。学校管理部门评价体育教学学术的观念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以及体育教学在学术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全面掌握,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提高自身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并形成独特见解,最终将其运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在学术评价中的权重

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学术应重视体育教学过程,在学术评价中,适当增加体育教学学术评价,从本质上鼓励体育教师发展体育教学学术,体育学术评价过程中,应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效果、学生的有效学习效果及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情况进行充分全面评价,并以此为评价依据进行科学评价。

3.更新体育教学学术评价手段

在体育教学学术水平的评价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评价方法,即专家定性判断与定量指标评价法。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评价,避免评价结果的单一性与片面性,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评价方法,而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与手段,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我国高校对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要对其发表学术成果的数量、字数、类型、出版社级别及课题经费进行综合考量,同时注重对其教学成果的质量考核,同时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高校要全面统计学术评价,不仅评价其科研水平、科学研究与发展,而且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及学术表现进行评价。

4.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激励制度

我国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基本上高级教授和管理者,一线体育教师参入甚少,从体育教学学术性的角度来观察,应该把体育教师职称晋级的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分离,进一步明确学术评价内容,在体育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审时,适当提高体育教学学术评价的占比,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改革体育项目,并参与体育教育科学项目研究,进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三、结束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教学学术评价有利于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学术评价制度欠规范,且评价体系不够系统全面。本文结合体育教师评价现状及问题,通过结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两种方式,根据某高校的体育教师学术评价,对体育教师学术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探讨。但由于受到了各种局限,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鲜华,黄勇.3×3矩阵式“九成份”教学学术模型的建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56-59.

[2]周鲜华,黄勇,马秀坤.基于“九成份”模型的教学学术评价体系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7)第13卷第3期.[3]朱保成,陈晓荣,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为切入点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四川体育科学[J].2002(12),4.

篇十七: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机制探讨论文

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现如今,完善计算机专业评价机制是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如何解决中职教学评价效果差的不良情况是当代研究者们共同研究的话题。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反馈性不强的现状,本文结合中职教学实践特征,通过相关文献的支持对中职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与改善。在提出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概念后,本文便具备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评价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需重点面向两个方面:①对中职教职工评价机制的改革;②对教学活动多视角评价过程的改革。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机构在教职工及教学活动之间的改革力度皆是不足,特别是后者多元化评价视角上,我国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仍存在“重评价、轻教学;只评价、不教学”的现象。

1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重点

1.1现状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涵盖两大教学内容:①理论模块;②实训模块。基础模块含有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常用计算机设备、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等计算机基础知识。此外,理论模块还涉及操作系统的使用、因特网(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及演示文稿软件应用基础等内容。实训模块主要是针对文字录入训练、个人计算机组装、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宣传手册制作、统计报表制作、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及个人网络空间构建。面对中职计算机理论实践分割而开的教学体系,评价机制却是相同的。对此,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是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多元化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及互评机制的缺失等。

1.2发展重点

教学评价是中职教育的推动机,他能有效改善中职教育差的不良现状。面对教学决策失灵及价值判断不当的情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机制应结合多元化多视角评价的思维方式进行优化及应用。由此,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深化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职工互评能力。在这个方面上,教师应加入教学素养、技能及活动方面的深化及改善。此外,在互评机制上,教学课程内的许多环节都应该被好好利用。当学生为评价主体时,教学评价机制包括教学专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把握度等。当教师为评价主体时,学生被评价的内容则更需要多维化处理,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测验效果及学习积极性等。(2)遵循中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包含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促进性原则。在这些原则机制的指导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能有效整合启动准备,包括多元整合评价及信息化评价等。在教学评价原则的指导下,中职教师能有效开展多元化互评及反馈性,学生也能加强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客观性。据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的课程评价标准-“6+2”原则,相关机构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变革及要求。评价标准针对多维化互通学习模式进行多元化处理及教学反馈。在整合了以上的教学主旨后,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发展重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①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②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内容体系的创新;③多维化视角互评机制的创新。

2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对策

2.1深化多元化评价机制

多元化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多元化评价范围需针对专业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筛选评价,如文字处理软件理论课程的评价与实训课的评价。评价机制需划分好各自的界限与范围。此外,中职需整合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主旨,结合评价机制的效果对教学课程进行深化及改革。此外,相关部门还需构建多元化互评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自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做法不仅节省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的时间,还最大力度地提升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效率。其中,教学评级体系应区分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针对评价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档案及教师档案,而学生端则面向学习评价和成绩查询。多元化评价机制应深化这两个模块的应用。

2.2精简计算机课程的评价环节

计算机专业评价流程反复阻碍和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控制不当是打压教学评价创新的一大问题。在对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进行简化的同时,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与计算机专业评价主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附审计算机专业评价资料执行取消,对内容差不多、反复控制的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加以合并,对多个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实现由一个教师评价一次即可,简化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

2.3采取教学评价的整体时限制

时效制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所需的基本制度,中职教学课程与普高教学课程时限要求基本一致。而评价时限却落后于普高,由于时限无限制,导致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互评效果不能及时存在。因此,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整体时限的控制,将有效控制与压缩好评价的时限需求。此外,整体性时限需结合好外控评价时间的控制,做好及时评价、及时反馈于教学、再评价再教学的作用。

3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笔者发现多元化评价是改进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的有效对策。通过多视角的互相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稳固的评价关系。总结下来,一个合理高效的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多个多元视角的评价方式更能促进评价工作的控制。在网络一体化办公的今天,多元化互评是目前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方式,但很多地方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落实到位。因此,中职应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入多视角评价机制,并将多元化互评机制引入中职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里。在教学多元化互评的支持下,多层级评价及整体性时限控制都将有效改善中职教学的评价机制。由此,教师能更好地进行中职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实现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妍.多元智力理论下的技工院校评价体系[J].职业,2013(35).[2]卢安.过程性评价方式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9).[3]瞿晓娟.档案袋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公应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篇十八: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评价量表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评价是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观念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也理所当然地主要关注作为教学客体的物理知识,而很少关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这种将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导致物理课堂教学的刻板化,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愿也不想多花时间去考虑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而的发展。[1]显然,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将严重阻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1、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人们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新课程评价观为指导,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1.1发展性原则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评价”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因此,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首先坚持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参与与互动、提倡主体多元、关注个体差异等特征、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发展,而不在于选择与判断对错。通过评价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向新课程的要求靠拢,不断调控教学过程并使之优化以提高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性原则,就是反对静态的、功利的课堂教学评价。反对通过评价单纯给教师评优评差或评分定级,反对用单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否则,就会束缚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调节、教育功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

1.2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的调控性手段,起到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4]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体现现代教学观。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观;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活动、交往和情感体验,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引导教师自我反思,以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更优化。

1.3 科学性原则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要符合中学物理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要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和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客观实际出发,切忌主观随意,以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如果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能遵循科学性原则,那么制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就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

1.4 全面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从而促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对认知目标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情感目标的评价。好课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更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3]

1.5 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本身总是处于不断生成、不断变化之中,会出现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教学的预设与最终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有区别的。教学又是有个性的,它深深地烙上授课教师的个人风格。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既要体现物理课程一般特征,又要鼓励教师的创新,提倡个性化教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应是封闭的,应具有开放性,给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

2、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运用理论演绎法得出的。理论演绎法,即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出发,逐步分解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遵循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我们设计的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3、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本评价指标体系是在“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思想指导下建构的,强调以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目标达成效果为评价的要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从学科知识(技能)目注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认知(方法)元素的渗透、人文(情感)脉络的呈现这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是“教学效果”,即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和目标达成的效果。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和“教学整合”三方面。一个积极、有意义的课堂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的方式,创建一个温暖的、相互接纳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既是情境性的,即知识的意义必然与知识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且又是通过活动和运用不断发展和被理解。[5]因而,物理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情景”非常重要。激趣性、启发性、思想性、多元性的教学情景必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验、STS、学史等教学资源的有效选择与合理运用,使学生在积极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深化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主动。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产生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用自己有意义的方式构建他们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意义的理解,教师通过有启发的、有梯度的教学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内化。在教学过程中,亲和性的教学语言、概括性的板书和板画、合理和规范的教学技术等教学

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调控的举措能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和“教学整合”三方面的评价在本质上还是着眼于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是否学得自主、是否学会、是否会学。

教学特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参与学习状态的表现等方面显示出来的个性特点,这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为教师弘扬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过多次实证研究,并就指标的独立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表明该评价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本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以教师本人为主,也可以是管理部门、同事、学生(甚至可以是家长)。如果需要对教学进行评比的话,为了避免指标的过细、过全对评价带来的束缚,仅对二级指标进行等级评分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课堂教学评价要素,采用微格反思的方式,课前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课后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量化标准,对改进教师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作用。

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处于不断生成、不断变化之中,会出现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不同类型课,如以物理概念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新授课、以物理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以知识复习为主要目的的复习课等,课堂要素略有差异,因而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可适当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施传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5):96~97

[2]《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3]王清风。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113~114

[4]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30

[5]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丁朝蓬,梁国立,Tom L。Sharpe。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教育科学研究,2006(12)。

[10]吴良娟。改进物理教学评价。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物理通报,2007(7)。标的定位、学科认知(方法)元素的挖掘、学科人文(情感)元素的关注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实施是关

篇十九:青年教师教学评价问题及对策论文

青年教师教学评价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从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地方本科院校已经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青年教师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潜力股,其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好与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高校自身发展的水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出现松懈状态,部分原因在于青年教师教学评价存在不合理之处。公平、合理、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进步与发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现状

教师教学评价,简单而言是指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过程和结果的一种价值判断。公正、合理、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国内和国外各高校都制定了符合自己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有的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有的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但总体上而言,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目的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在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方面都拥有自己的教学目的,但整体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目的的认识方面还有所偏差。首先,基于学校的角度,各地方本科院校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青年教师教学的整体情况才开展的教师教学评价活动,却忽视了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即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其次,基于青年教师的角度,由于部分高校把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聘任、晋升、评优、待遇、奖惩、排名等挂钩,致使青年教师把自己教学工作向教师的聘任、晋升、评优、待遇、奖惩、排名等靠拢,而意识不到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青年教师专业得不到发展,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基于学生的角度,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全面、评价能力较弱等问题,致使学生不能准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才能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随意性较大,会根据自己的偏好给教师打分,忽略了教师与自己的连带关系。

(二)评价主体

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专家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校学生评价和青年教师自身评价四个方面,其在对教师教学评价时各有其优缺点[1]。专家评价最大的优点是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专业性,当前专家评价也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或者学院每学期开展的专家评价次数有限,仅仅一次两次的评价,很难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和评价青年教师教学。另一方面,学校或者学院在安排专家评价时,很少会对专家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指导和培训,导致各专家对评价的内容、标准等不了解,造成评价混乱状况。同行教师之间对各自的教学工作相对了解,其在评价对方教学情况时,一般能从实际出发,客观准确的评价同行之间的教学情况,但是也难免会由于个人原因,在评价对方教学时带有偏见,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学生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力,但是当前学生评价也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以网上测评表的形式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因为个人兴趣、个人偏好、个人专业性、个人评价能力等原因出现评价敷衍了事和评价结果失真现象。另一方面,网上测评表内容的完善程度、合理程度、公正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青年教师自身评价,主要是通过自我反省的形式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反思、评价,青年教师是否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不仅需要制度作为保障,更加依赖于自身的自觉性,否则依然会出现评价结果失真现象。

(三)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制定,有利于各地方本科院校更全面的掌握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当前,许多学者对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学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饱受质疑。首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虽然各校都制定了自己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但整体上还是具有“大一统”的现象。在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时,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如:学校层次、教师职称结构、教师学历结构、教师所教学科的难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2]。导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针对性较弱,只注重了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其次,评价指标不全面。当前,各高校在制定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时,只突出了可量化的指标,忽视了不可量化的指标,而往往某些隐形或者不可量化的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最后,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当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一般以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而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的权重较轻,主要以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果给教师教学情况打分,这种不合理的权重分配也降低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四)评价方法

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常采用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一方面,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具有不全面性。教师教学工作包含许多不可测量、难以量化的内容,针对这些工作内容,我们是无法采用定量评价准确测量的。另一方面,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评价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功利性。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忽视了教学工作之前和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只重视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终结性评价包括奖惩性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与教师的聘任、晋升、评优、待遇、奖惩、排名等挂钩,因此,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五)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的热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但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为了获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才开展的教师教学评价活动。因此,在使用教学评价结果时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处,具体表现为:第一,评价结果反馈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造成青年教师无法及时、准确获知自身教学评价的信息,从而致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第二,评价结果使用上的非合理性。当前,部分高校依然把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聘任、晋升、评优、待遇、奖惩、排名等挂钩,严重违背了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第三,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对于同一个青年教师,专家、同行和学生对其教学情况的评价可能存在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评价结果失去意义,无法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第四,评价结果的非准确性。在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专家、同行和学生可能会因为个人情感和个人利益等因素,对教师教学情况做出不合理的评价,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二、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对策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明确教学评价目的明确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目的,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更加有利于学校的进步与发展。首先,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目的要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各地方本科院校和青年教师要明确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即评价—反馈—改进—重新评价—再反馈—再改进—再重新评价[3]。制定教师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最后,各地方本科院校和青年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聘任、晋升、评优、待遇、奖惩、排名等挂钩,仅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辅助手段。因此,学校和青年教师要摒弃功利主义,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达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有效改进评价主体

各地方本科院校依然要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因为学生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接触者,是最具有发言权的群体,同时辅以专家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以及青年教师自评。而针对各评价主体的缺陷,我们要不断加以改善。第一,针对专家评价。我们应增加专家评价的次数,以避免一次评价的片面性,保证其全面性、客观性;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应指派相应专业和课程的专家进行教学评价,以保证教学评价的精确性。第二,针对同行教师评价。各高校应引导同行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目的,以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避免个人利益、情感、偏见的干扰。第三,针对学生评价。各高校可以把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时间提前到课程考试之前,以避免学生因担心考试成绩而不敢对教师教学做出真实评价;同时,各高校可用增加毕业生评价的方式来弥补在校生评价的不足。因为毕业生毕业后,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经验不断提升,会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第四,针对教师自评。各地方本科院校应提高青年教师在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引导青年教师准确认识教学评价目的,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第五,在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之前,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分别安排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明确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及分配权重,明确说明真实评价对学校、对自身、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以达到客观、真实评价的目的。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

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时,要争取广大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并在以后的实际评价中针对不足的地方不断修改,才能保证在一定时期内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最终达到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因此,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我们有以下建议:首先,针对不同学科和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科和直观性较强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针对教学难度的高低,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同时,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在内容上一定要全面、科学、准确。其次,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指标的尺度,通过有效增加评量尺度来保证教学评价的精确性;针对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考查其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准确分配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评价指标中,还应该包括对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知识水平、教师个人品德、教学技能等的考核,以保证教学评价指标更加全面。

(四)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教师教学评价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死板的评价活动,而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灵活的评价活动。确定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利于更加准确真正、全面地反映青年教师教学的整体情况。一方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避免了定性评价的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缺点,保留了其动态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而且也避免了定量评价机械性的缺点,保留了其及时性、易操作的优点。针对可以量化的教学工作,我们从量的方面进行评价,而针对难以量化的教学工作,就要从质的方面出发进行评价。因此,只有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才能全面、真正地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发展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形式,这种评价比较注重过程和反馈,而奖惩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这种评价往往与教师的晋升、评优、工作待遇、奖惩等挂钩,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监督的作用[4]。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真正地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五)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首先,反馈评价结果要及时、准确和全面。准确、及时、全面的反馈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及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寻找解决方法,改进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其次,当把评价结果用于教师晋升、评优、奖惩、排名等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教师晋升、评优、奖惩、排名等与教师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利益,因此,只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使真正优秀的青年教师得到应有的回报,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积极开拓反馈渠道。多方位的开拓反馈渠道,如:青年教师教学服务短信平台、青年教师教学意见箱等,不仅有利于保障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更加有利于青年教师随时随地发现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总而言之,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一项复杂严峻的工程,其要求高校领导、教师、学生齐心协力不断去进行完善。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工作,更加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促进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探索,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篇二十: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论文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 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大纲,把 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 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 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第一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的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 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 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 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 各年级的能力评价系列。(参见表一)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根 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初步拟定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2.评价时空过程化

评价时空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 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 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 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 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因此评价 时空过程化,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 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 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 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篇二十一:浅谈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种科学和艺术,他的核心应激励学生,使之产生学习效应。当前的课堂评价中,有相对比较偏重分数的倾向,忽视了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忽视了主体多源、多向潜能的发掘;把本身相对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课堂中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令学生兴奋不已,思维活跃起来。但是有的老师心情不好,无意识地迁怒于学生,向学生发火,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就要求评价要有策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谈一谈对如何做好课堂评价的几点看法。

关键字:课堂,教学,评价,教师

一、具体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笼统抽象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会使学生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另一方面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如课堂上,评价学生“很好”、“你说的很对”,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必须使评价的内容具体化。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课堂评价中,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例如,我在讲简便算法时补充了高斯定律,1+2+3+4+5.……………95+96+97+98+99+100=?知识面宽的学生一看题目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就夸奖他习惯好,喜欢钻研学问。语文课堂中,书写的评价具体到作业本清洁和不破不卷角,字的大小匀称,字要有力度等方面。写作的评价内容也要具体到选材新颖,内容紧扣中心,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不重复,用词准确,观察细致,过渡自然等。由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二、分层次评价,促进学生梯次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学生的差异,评价就应当要分层次。这就如同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着,有的跳脚才够着,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教室分层鼓励,就是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上下功夫。对于不同程度的成功我们怎么办?我们坚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的`原则,做到“能成功的要促其成功”,“难成功的要帮其成功”,“暂时成功不了的要盼其成功”。我们认为,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例如在课堂中,“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促其成功;“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这是帮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起来的。”这是盼其成功。小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因此,命题时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并注重开放性。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我们可以借签多元智力理论,构建小学课堂评价的广阔意境。如教师在课堂上表扬鼓励,常用的方法有“你真棒”或者整节课都用“棒、棒、你真棒……”经常这样做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所以课堂评价方法必须改进,要多元化,多样化,进入艺术天地。评价既然是一种艺术,教师就应设法去创造更多的手法,去提高它的艺术性。如有的教师运用评价角色的转换,而换个说法,这就会大大提高评价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艺术化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国外有一首歌唱的好“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勇敢……”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要产生人格效应。例如: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使学习氛围和谐,更能促使学生充满自尊与自信,进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的更加进步。

结语:

实践证明,艺术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提升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关爱学生成长,为学生营造具体化、层次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课堂评价的追寻。

篇二十二:语文教学论文:说说小组评价

语文教学论文:说说小组评价

语文教学论文:说说小组评价

一、察之精,方能拟之似

对孩子的教育,有这样的一句话:100次一分的赞扬,它的效果将远远大于一次100分的赞扬。张四保的做法应该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开始设计的。变期末的唯一性的评价为日记、周评、月结、期末汇总。并且很多指标都以量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在师生面前,再将这些以模式的形态固定后推广。

这些都被我们看到,并在工作中模仿尝试。伴随着加分规则的出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不多久就出现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孩儿在做游戏时,对于刚刚制定的游戏规则即使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他们也能很投入的乐此不疲,但时间一长玩腻了,他们就会渴望新的规则继续出现,所以,对于游戏规则我们应当不断的更新,让其渐趋成熟,渐趋完善。

我觉得我们的小组评价之中可以加入游戏的元素,但是不能依赖。因为小组评价承载了更重要的任务――为了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个人认为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应该还来自于老师们的一次次由衷的认可,同伴们的一次次真诚肯定。有些就不是游戏所能够表达了。

二、勤于思,方能行之远

来到福民巷小学以后,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面,又一次的来思考关于评价的问题――怎么样建立更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该是为了成长,为了改进。

评价规则一旦确立,他就会发出它巨大的导向作用,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请你告诉我,你是如何评价我的,那么,我就会告诉你,我将如何行事。

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评价的资料,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体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阶段一: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特别简单,把期中、期末成绩汇总起来,按分数排出学生名次,按20%的比例选出名列前茅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什么德育、体育全都抛在脑后。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把尺子,每次评来评去,先进、优秀基本都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

阶段二: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比较领先的学校开始了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探索。比如:1989年,青岛嘉峪关学校进行的评语改革,我们可以摘一则他们当时很典型的评语:

“教师忘不了你・悄悄写的那首小诗――《我要当世界冠军!》字字句句,浸透着你的真情、你的汗水。当伙伴们还在熟睡时,你已跃进泳池,开始了新的一天。队友们完成训练任务,爬上台时,你还在不知疲倦地加练;而当队友们嬉闹休息时,你却趴在桌上埋头补课。多么刻苦,多么有毅力的小姑娘呀!教师相信,有了这样的个性品质,什么困难,都不能难倒你,教师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去实现那个美丽的冠军梦!”

阶段三:1993年,《人民教育》在第9期刊发了长篇报道《跨世纪教育工程》,其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的“合格+特长=建平人”.后来,李希贵对学生的评价与此就比较的接近。比如他在学校规定,学生只要自己认为某些方面确属优秀,就可以在学校设立的奖项之外,自己申请奖励。这样一来,还真是出现了一大批各显神通的的好学生。

这样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综上所述,对接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评价,是不是滞后了一些,是不是单薄了一些?

三、深耕细作,方能生根开花

1、发现问题,前进才能开始。

为了能让孩子们的心中点亮一之火把,为了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对于我们必须反思工作中的问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我们的评价过于碎片化。我们要审视我们的办学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曾经在一实小看到过一系列很好的标语。比如:“一实小的学生是诚信的,古代大侠的不烦气度是一诺千金,现代经营的处事原则是信守承诺,我应当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经营自己的诚信网络”“一实小的学生是守纪的,我要遵守时间和集体的规定,绝不为自己私利而妨碍大家。要服从父母师长的管教”……等等,我们学校方方面面的规则均应引导孩子们的行为向我们所提倡的近些,再近些……所以,我们的评价条目需要整合优化。

其次,从班级管理层面来讲,对于评价我们铺设台阶的太少。我们要审视我们的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能否将评价规则运用自如。我们在制定评价规则的时候,老师们恨不得将一系列的要求一次性的制定下来,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我们可以选择最为重要的,也是基本的两三条要求,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述规则对于维持正常秩序的重要性。在逐步建立抽象概念和执行行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规则条目。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在预设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再次,对于课堂来讲,教师对学生的培训不够。我们要审视我们课堂上的导演。作为一名老师,课堂上她关注了什么。是知识和分数还是活生生的人。张四保提出课堂上每一分钟都要培训学生,课改成败关键在于细节的落实。我们期待着所有的老师上课都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关注孩子们倾听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评价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质疑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提升了,分数知识一个副产品。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评价规则这个杠杆的调控,也更需要师生之间触及心灵的对话。

2、有序,才能有效

软件有了,如何将其植入我们学校的系统,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改良土壤,优化系统。

1)让教师踏着学校的节拍前进

以前在训练孩子们8字跳绳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启示:最终决定跳绳次数的不是跳绳的学生,而是摇绳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节奏很关键。反观我们的学校,学校的管理者不正是那个摇绳的人吗?如果管理者忽快忽慢,一会儿紧,一会儿松。那么我们的团队怎能尽情的发挥。所以,我们的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时间固定、流程固定,不刮风,不点火。让老师们在这些有序的节奏中逐步的优秀起来。

2)有眼界,才能有境界

老师们的水平怎样得到提升,观念怎样才能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会倒推至给教师提供培训的资源上面来。工作中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我们既要加强对名师名课的学习,又要立足现实做好平时的交流,共同商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于是,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学习交流关于名师名课的材料,然后,结合一周来我们的工作实际选择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3)让思考的火炬照亮行动的每一个环节。

做思维的懒汉,我们将一无所获。工作中,我是比较提倡老师们写作的,因为写可以促思,让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加的清晰,写可以医治浮躁。所以,我们教师的博客提倡原创,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写出书面的反思材料。工作中,想才能说,所以,我们也利用各种机会给教师搭建平台,表达自己。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再小的事做下去精彩就会发生……

篇二十三:解剖学教学现状评价及反思论文

解剖学教学现状评价及反思论文

当前,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正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国解剖学会与香港大学交流解剖学课程改革经验之际,收集了各大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情况。通过总结目前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2000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来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CAHILLDR,LEONARDRJ,MARKSJrSC.AcommentonrecentteachingofhumananatomyintheUnitedStates[J].SurgRadiolAnat,2000,22(2):69-71.

[2]邱国平,孙善全,杨美,等.LCD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61-1063.

[3]杨美,孙善全,冉建华,等.LCD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0):1009-1011.

[4]孙善全.七年制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89-91.

篇二十四:高校教师教学的评价反思探讨的论文

摘要:英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戈费和加雷斯琼斯建立的组织领导力模型(即戈费领导力模型)中的“情景感应器”理论、“强势同理心”理论、“个性激励”理论等理论模式,为变革高校音乐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和方法。借鉴吸收戈费领导力模型理论,通过营造师生和谐文化,给予学生有距离的关爱,感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诉求,激励音乐艺术个性的发展等途径构建基于教师领导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发展高校音乐教师艺术特质,提高音乐教学能力,营造积极和谐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具有有益的价值。

关键词:教学能力;戈费领导力模型;组织行为;高校音乐教学;教学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教师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新时期音乐教育发展对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积极有效的进行提升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音乐人才,是高等音乐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领导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著名英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戈费(RobertGoffee)和加雷斯琼斯(GarethJones)建立的组织领导力模型(即戈费领导力模型),提出了组织领导行为中如何通过选择性暴露自己弱点、“情景感应器”理论、“强势同理心”理论、“个性激励”理论、展示个性特质等理论模式①。戈费领导力模型为构建高校音乐教师领导力,特别是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亲和力,树立教师权威性,构建和谐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的忠诚度等模式给予有益的指导和启迪。运用戈费领导力模型理论提升教学领导力,对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变革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提高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发展教师艺术特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营造积极和谐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提供重要途径和方法,具有有益的应用价值。

一、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进展综述

教师领导力(TeacherLeadership)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Sergiovanni)提出教师领导力建立在道德权威和专业权威基础之上②。卡扎梅亚(Katzenmeyer)认为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来说都是领导者,教师团队要对学生具备全面影响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实践③。美国学者席尔瓦(Silva)和艾熙(Ash)研究了教师领导力的界定,认为教师的参与合作精神,被视为重塑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教师要构建合作和终身学习的组织文化,在课堂内外行使领导者的权力④⑤。格兰特(Grant)亦重视教师群体合作来开展新教学新模式,认为教师领导力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教育研究活动中⑥。利伯曼(Lieberman)提出教师领导要实现自我行为向团队行为、课堂向课外、同事之间协作信任三种转变⑦。利思伍德(Leithwood)等认为教师领导者要具备较高技巧性,善于鼓励他人,在师生、同事、家长以及与学校的关系上获得肯定,自身得到领导力的认可⑧。综观国外的研究观点,多集中在对教师领导力的某方面特征进行论述,提出构建教师领导力可以解决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化学习的全面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性产生全方位的观照;教师自身要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沟通性、技巧性、文化性等综合技能,从而确立自身的领导力。国内学者把管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师领导力的理论研究。龙君伟、陈盼提出借鉴领导管理学中平行式领导理论、分布式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等与教师领导力理论融合发展,所有的教师都有能力、权力和责任成为领导者⑨。聂玉景认为教师领导力的知识架构,不仅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包括社会交际沟通能力,甚至是政治识别能力、决策力和社会批判力等,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空间逐步扩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实践理念,以适应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需求⑩。陈娜重视教师领导力实证研究,认为国内外的研究缺乏可操作的行为指导,缺乏真实数据对理论研究的支撑。对于教师领导力的测量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发展一套科学有效的测量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陈盼、龙君伟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进行了述评,提出构建教师领导力模型。构建能解决教师领导力实践问题的模式模型,为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提出确实可行的方案。同样,任慧超提出教师领导力实际上是一种领导力模型,构建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模型,教学人员必须深化对组织的认识,协作一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有关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具备了针对性、系统化的特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存在概念混乱、研究模型不丰富、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应用数据支撑和应用模型等实证性研究是教师领导力模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教学实际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师领导力结构模型。

二、戈费领导力模型的引入与高校音乐教师领导力构建

(一)选择性暴露自己的部分弱点,体现教师亲和力

戈费和琼斯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暴露弱点,展现出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领导者暴露自己的弱点是真实自我的展示,体现亲和力。但是这种暴露弱点必须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承认自己容易感性,承认自己偶尔闹钟叫不醒,承认自己有时过于追求完美,甚至可以暴露自己有点神经质。选择自我暴露弱点的好处在于领导者可以在团队建立信任,凝聚追随者。如果领导者给团队成员的概念是一个无懈可击、毫无缺憾的完人、圣人,那就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的追随,不需要团队成员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自己作为师者并非完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自己也会存在某种偏执和缺陷。比如音乐教师对某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可能出于对个人魅力的认同,从而特别喜欢他的作品或者表现方式,在音乐表达的时候不自觉的带上了他的风格,形成了自己表演惯式的缺陷;展现某些弱点,不仅能创建信任与合作的氛围,还能在教师领导者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稳固和谐的团队关系。比如,可以轻松的告诉自己具有某个星座的性格软肋,即使心里知道做不到,可嘴上却不忍心拒绝,害怕伤到对方的自尊心,这种性格的缺陷善意的告诉学生:我和你一样,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一般来讲,音乐教师作为艺术工作者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性格上都是比较有个性的,让学生知道艺术个性的优势所在,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自身个性的两面性,诚恳的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位具有个性、平易近人、充满人情味的老师。但是,作为一位师者必须有选择性的、谨慎的展露弱点,让学生知道不足之处正是学生未来要克服的,忌讳暴露会被学生视为致命弱点,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缺点。

(二)及时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树立教师权威性

教师领导者要具有沟通技巧、能力和经验,通过自身的学习热情,对学术的追求和教学成果树立权威。戈费形象的提出“情境感应器”的能力。领导者要像感应器一样收集并解读大数据,能敏锐捕捉情景变化的信号。要具有感知情景和人文变化的能力,能够见微知著,发现一般人常会忽略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高屋建瓴的把握趋势,发现表象背后玄机,及时给团队方向性的指向,明确告诉团队如何做,鼓励、带领团队达到目标,进而确立权威地位。高校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悉心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敏锐的把握每个学生不同的艺术敏感点,立即指出来,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潜力和亮点,挖掘音乐艺术潜能,拓宽音乐发展领域,找到一种发现新的自我的感觉。例如,一位声乐专业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一直作为女高音在训练,但是声音状态一直无法突破。本人担任她的声乐指导教师以后发现该生的中低音区很结实,小字组的g、a、b丰满圆润,敏感的怀疑该生有可能是一位女中音,于是大胆进行开发中低音区的训练,短短三个课时该生声音有了质的跨越,解决了瓶颈问题。整个教学酐畅淋漓,意犹未尽,更重要的是学生声部得到确认,对自己声音特别自信,兴奋的有种脱胎换骨的成就感。不久在国内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教师领导者还要告述学生如何抓住自身具有的并未挖掘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音乐艺术特质进一步确认和巩固,逐步解决好一个个小问题,实现渐进式突破,最终形成艺术特色,脱颖而出。

(三)热情和理性的关注学生生活,构建和谐教学生态

教师领导者如何关注、关心团队成员也是一门艺术。戈费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强势同理心”。强势同理心的核心概念是平衡的管理艺术,既有感情内容又有价值意义,既充分尊重,又对目的负责。“强势”意味着领导者给团队成员发展需要的,而不一定他们自己想要的。同时,要保持理性的冷静客观,总揽全局并关注团队利益。不能把热情的关怀令人生厌,要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关注团队成员的学习生活。高校音乐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一种友好,真诚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想法。关心学生成长的触角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热情和理性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性格,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热情唤醒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生命力和音乐价值感,实现个性化发展。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出色的音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理解力,而且要有效的控制教学过程,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真正成为学生艺术生涯的良师益友。

(四)勇于展现教师艺术个性魅力,引导学生的忠诚度

戈费认为善于利用自己的特点,最大化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之处,是领导力特质中最重要的一点。领导者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培养追随者的忠诚度的时候,依然会保持自己的独特性。韦斯利(Wasley)将教师领导力视为影响和吸引成员,迈向实践的改善。教师领导力的行使受专业角色、组织环境和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师要通过教学风格、艺术追求、语言魅力,甚至服饰风格、外在形象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吸引学生的模仿,引导学生追随和崇拜。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细节处理来强调个性特点。比如说,选自歌剧《桑松与达莉拉》中著名女中音咏叹调《我心花怒放》选段,许许多多优秀的歌唱家,都会用不同方式演绎达莉拉这个美丽、直接和充满诱惑的女性角色,形象突出个性鲜明,声音造型各具特征。其中结束句“jetaime”(我爱你)此句一般的演唱是根据谱面处理,做安静、投入、陶醉的情感收尾,而我在二度创作时,渗入了自己思路:表达对对方的情感,仅仅是“表白”?其结果肯定是也想讨到对方的芳心,由此,最后一句结合达莉拉内心潜在的.图谋,我建议翻高八度,再做高弱处理,心机中蕴藏着温柔。两次演出时我对结束句的高弱处理使学生有着强烈的反响,产生心灵共鸣。在后来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这首曲目的处理,包括其他所有作品,她们从主观上都非常乐意并尊重我的处理意见,依我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作为范唱去学习。总之,音乐教师要展现艺术想象力,树立权威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和教学团队忠诚度。

三、提升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模式的路径

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戈费领导力模型为构建高校音乐教师领导力提供了新颖的理论指导,为提升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以平等反思的维度,构建师生和谐文化

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里,教师面对的是独立的学生个体,每个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观。教学团队不是简单的物理聚合,而是要整合演奏出一段段曼妙的乐曲。音乐教学会随着时代变化历久弥新,艺术类大学生突然冒出的一个奇怪的想法或是因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而情绪变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坎伯恩(Camburn)认为教师领导力是相互独立的教师个体联系起来,教师、学生之间的一系列以合作形式进行的教学行为模式。构建师生和谐文化重要的是四个要素:平等、诚恳、反思、价值观。一是平等,在艺术上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师爱护、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建立音乐自由、尊重艺术个性的师生关系。二是诚恳,诚恳对待学生,学生是能分辨出老师的真诚度的。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艺术想法也要得到诚恳的尊重,真切的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看似幼稚的艺术思考日后技术成熟时就会发展成艺术个性,要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教学感受,包容、开放对待学生。三是反思,音乐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小纰漏、小过失,增强尊重感,比如,笔者通过声乐大师卡依娃(KiriTeKanawa)在歌剧《玫瑰骑士》中饰演的元帅夫人在舞台上出现纰漏,机智救场,用高超的技巧加上指挥家完美的配合,纰漏降低到令观众觉察不出的小故事,告述学生即使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有犯低级错误的时候。师生和谐文化的最核心是价值观。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求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音乐教学上就要通过树立教师领导力,构建师生音乐教学平等交流平台,构建师生团队的共同和谐价值观。

(二)以敏锐热情的关照,感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诉求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音乐家是敏感的艺术创造者。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感知学生的艺术潜能和情绪变化的能力极强,能够见微知著,领会被一般人忽略的潜藏含义。这种艺术敏感在教学上称为“隐性知识”。是一种深藏于教师头脑中的认识能力,是一种艺术理解力、一种音乐领悟、把握特质、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艺术的控制的能力。音乐教师必须有艺术敏感,教师的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音乐教师对学生艺术表现和艺术素质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中看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变化以及发展趋向,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对学生的心理诉求具有指导性。教师的敏感形成取决于积极的自我领导力建构,只有当教师充分掌握教学主动权,敏锐的探索隐藏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教育规律,并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关心、体谅、关照学生,主动反思教学的得失,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指导性,对学生在学业上答疑解惑,在生活上指导发展方向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业上的“引领者”,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以强势同理心的视角,给予学生有距离的关爱

佛罗斯特(Frost)提出教师领导者必须具备个人权威、知识权威、情境理解能力、人际关系技巧的四种个人能力。音乐教师领导力具备的强势同理心就是这四种能力的集合。首先是个人权威。教师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个人权威。音乐教师在教学团队的作用像指挥家,带领学生进入感情浩瀚、风格多样的音乐世界,鼓励细处着眼、丝丝入扣地把音乐传达给观众,把音符传达出音乐的意义,表现出音响的灵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勇攀艺术高峰。其次是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完善,积累知识。善于把握国际、国内最新的音乐教学知识。要主动关切学生最为热衷的潮流,包括超女超男、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从中找出适合教学的亮点。教师以同理心介入学生内心世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再次,良好的情景理解能力是指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所处的艺术阶段和音乐潜能,这种能力依赖于个人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音乐教师要重视教学团队的情绪,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音乐潜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技巧必不可少。一名优秀的教师领导者必须具备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歌剧教学是一个内部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排练好一部歌剧除同学声部能达到角色要求,舞台表演、形体、台词均需一定的基础外,角色的合理分配是重中之重,既要满足个别同学需求又要兼顾全班同学和谐情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本人教学班目前正在排练歌剧《再别康桥》,剧中林徽因主角,有三位女高音同学都想担任,首先笔者需要非常清晰的了解她们的思想出发点,再从专业程度、个性音色、人物性格考虑哪个更匹配,从而作出决定,再通过心理交谈、分析专业到最终权威领导力让她们愉悦的认同和接受。歌唱演员团队的高度协调,协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要求教师领导每一个演员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并与学生保持一定的平衡和距离度,才能树立艺术权威领导力,把握全局,共同打造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

(四)以特立独行的作风,激励音乐艺术个性的发展

艺术的本质是批判的,它基于现实并要超越于现实。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文如其人”“文品出于人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情绪体验、周围环境、审美情趣、艺术经历等因素影响着教师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形成不同教学作风和艺术风格。艺术教育的复杂性使每一节课堂都可能会面临新的教学矛盾,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新的艺术知识,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现实艺术改造、扬弃,升华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艺术个性。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再现,而是音乐教师艺术情感的表现,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世界的创造。音乐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从最高的审美规律。教师要勇于艺术表达,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自我音乐特征,即音乐教学中的“我”。比如,在艺术歌曲演唱教学中,歌唱家对同一部作品的结构语言、表达手法、表现方式各具鲜明的特色。以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第一首《自从和他相见》为例,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7个演唱版本的分析与比较,每个歌唱家由衷地绽透自我意识、个人观点从而表现出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于歌唱家来讲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声音、最合适的表达。高校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个性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即歌唱“本钱”。学生的音乐意识与其素养条件、生活环境的审美教育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课程,科学的训练发声、表演、形体等教学,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扎实的声乐技巧和浩瀚的音乐作品,培养兴趣和好奇,推动他们以年轻的热情学习和尝试,拓展视野,多多表演,品鉴经典,寻找并清醒认识真正的自我,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的音乐技法,激发学习信心与动力,摄取音乐营养融进与自己相适应的音乐风格之中,找到与本原艺术特征相契合的关键点,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音乐风格。

篇二十五:高校教师教学的评价反思探讨的论文

摘要: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0,4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16.[5]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08-29.[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

篇二十六:高校教师教学的评价反思探讨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将教师的教学评价融入高校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还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介绍了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反思与转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价;意义;反思与转向

1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

1.1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渗入教育评价理念,才能剖析自身不足,正视自身弱点。应认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教学灵感,取得教法和观点的进步。教师可以在基本架构中,将创新思维的教材应用于教学评价体系中,充分把握教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找出成长方向,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从中学到如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课题研究时,还可以从学生身上汲取教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2强化改革和创新

高校的招生取之于应试教育,落脚于教科书。应创新人才架构,改变以往重学历、轻培训的格局,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到操作层面,改变以成绩定学生好坏的弊病。创新应用型人才架构,可为高校的教学教育改革吹响号角,将改革和创新应用到实践中。

1.3促进师生交流

创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偏重理性知识,转到应用型的课堂教学。通过思维训练和知识更新,可进一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评价的开展,要紧跟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知识更新,拉近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大胆调整。

2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反思

2.1教师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

教师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拓展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精神追求、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能力和教研意识上下功夫。高校教师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专题研究太多,却无法付诸实践。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较高,却无法全部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扎实,但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长此以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偏低。

2.2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增加了教学评价难度

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必须讲授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科范围与学科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内容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的学术成果改造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具有争议性,其价值还有待于证明,如何讲授内容、如何评价难度较大。

2.3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

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科研成绩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教师及高校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成果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是高校职称评审必不可少的硬条件。教学工作与之相比,成果显现周期较长,久而久之科研成果就成为评价高校和教师成就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成果则慢慢被虚化。高校往往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下任务、定标准,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放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便有教学研究的热情,但也因繁重的学科研究任务而缺少精力。长此以往,形成了高校和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转向

3.1高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新课程评价目标要求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成才目标。教师开展工作以来,目标评价标准和行为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工作时,通过教学艺术、情感交流、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通过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学识的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立足实践,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在学生心中,真正把他们放在了首位。

3.2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教学活动获得成效的体现。学生在有序的学习中,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探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要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客观评价学生。

3.3高效促进教学活动评价体系构建

高效促进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活动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实践活动可由师生协商组织,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第二,书面测评。传统方法的运用,巩固加深了知识。在场景设计中,以结合实际和关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探究课堂目标。第三,个人成长记录。日记是记载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也是记录学生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的媒介。对学生做综合性的评价可以从家长、学生自身的日记记录及教师的期望入手,学生还可以通过它总结学习道路上的不足。第四,教学方法评价。一般是对照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比较,评价一个教学方法的优劣,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能高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4明确教师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充分反映教师的评价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组织促进和调节教学。在学习目标上,要明确、具体、可行,重视培养学生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适应学生经历、兴趣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的教学和评价方案,要以提高学生知识为己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

3.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与监控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监控紧密相联,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监控,把教学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本人,能很好地起到教学监控的作用。教学监控对教学评价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可把教学监控中发现的好的和不良的教学现象换算成分值计入教学评价的成绩中。

4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面向现代化的伟大教育教学事业。实现高效教师教学评价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构建的良性循环体系。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改良教学方法,作为校方也应不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配合教师更好地建设教学评价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兴,吴桂涛,徐邦祯,等.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航海教育研究,2017,(03):57-58.[2]杨卫东,张征.探索回归本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16,(12):60-61.[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88-89.[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119-120.

篇二十七:高校教师教学的评价反思探讨的论文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笔者就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教、学、评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学,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育目标;信息反馈

1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意义

1.1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评价结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客观、科学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对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团队的科学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有效的教师团队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结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化的教育决策,及时获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全面掌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评价需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确认识教学评价意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声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

2.1评价主体问题

教师教学主体评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被评对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管理人员评价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角度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听取学生意见,并同教师讨论学生成绩和教学问题。管理人员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决策的正确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人员评价受管理人员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学评价的偏差。管理与考评一体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管理人员评价只适合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奖惩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有着切身的体验,学生评价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产生过多的顾忌,学生有时也会怕得罪教师而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2.2评价客体问题

评价客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和内容,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不是简单的教学者,它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必然包括对教学情况、教学研究及教学实验等。但受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影响,评价客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量化难度大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间徘徊,教师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教育对象又存在着特殊性、多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教学评价不能够单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而应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全面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过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价,给教师教学工作添加烦恼和不必要问题,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

2.2.2评价指标体系庞杂烦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时忽略了科学性和适用性,过分强调各项指标的代表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涵盖其中,指标体系反应仅能够代表评价对象的典型行为,而并不是全部行为。指标体系庞杂,主次不分,进而影响典型行为指标的突出。通过评价学常识,可以了解到评价指标系统由一组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指标结合构成的,每条指标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是重叠关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统一评价指标一概而论,缺乏可比性,没有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评价指标中很难搜集到有用的学科教学信息。评价者以某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判断,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属性价值高低。只要这种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我们就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可靠地、客观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导和比较、鉴别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观经验或是经验得出结论就难免会产生错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就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根据教学效果差异,得出结论,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进措施

3.1实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奖惩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甄别,是利用某种外在、统一标准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一种方式。奖惩性评价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师的升级、增薪、聘任、降级等学校管理决策当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说服力。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则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它要求以每个教师个性多样化和教育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对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合理性,从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入手,积极判断每名教师的强项和弱项,发挥各家所长,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各有所长,想要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的自律性和他律,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教师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和内容。

3.2强调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取得教学中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去认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而不是将其排除在教学评价之外。教师才是最了解教学工作优势和问题、了解工作对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做好教师沟通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教师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自律性。

3.3以学评教

以学评教虽然略有偏颇,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有着较高的发言权,要增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树立教学管理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作用,提升以学评教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它对教学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积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作用,推动教师工作发展,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

4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保障。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95.[2]刘华金.基于MATLAB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1.[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6-127.[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86.

篇二十八: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讨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理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同,从化学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来体现.同时,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互结合.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化学知识专题中主要的内容是获得并且应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第二个单元是食品的有机化合物.而通过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日常所见到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物进行思考,并且对于此类食物是否存有有机化合物加以证明.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识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重要性,但是依旧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在教学评价活动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他们认为教学评价活动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安排非常不合理.

2.在时间上被限制.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活动上,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时间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对化学教学持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评价.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略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进而导致无法发挥化学教学评价的作用.

3.没有完善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有些教师对于化学教学的评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化学教学评价活动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虽然能够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没有建立一个先反馈再评价的体系,所以导致无法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化学教学评价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还浪费了时间.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更新教师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为了促进教师认识到化学教学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相关部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从而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要相应转变,要及时完善与创新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让教师接受一些与教学发展相适应的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学校也要意识到培训教师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可以把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和其他的专业教学机构相互联系,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讲座.这样,教师能够重视化学教学评价,并且积极参加化学教学评价.第二,加强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第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改正并且探索创新出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应用恰当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课改前没有“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这一单元的学习,但是新课改后却加入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认知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使用化学药品时的安全性.所以,相关部门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全面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忠艳.探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3

篇二十九: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1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1.1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评价是个体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意识思维的发展,更是一种以把握事物意义为目标的主要认知活动。在新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作出科学评判的过程,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要素、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的客体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以及对象。评价的主体则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比如社会群体机器组织机构。就目前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确定教育教学所遵守的评价标准。基于对教学评价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评价本质的认知,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些特定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切实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品质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而言,身体是物质,更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线,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始终以身育、心育、德育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2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这对正确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应该体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决策性

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途径,教学评价本身就具备导向、激励、协调、控制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更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判断体育教学现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这样更有助于高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集中化管理。2.2.2体育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坚持教学评价指标的客观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释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学评价活动必须要做到评价的客观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标准是应该确保评价指标符合全面性、具体性以及预测性等基本原则。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的一种手段,就应该确保评价指标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状态和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应该确保指标的明确性,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小入手,精确选取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根据体育教学活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比例。

1.2.3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确保教学评价活动的有序性

在教学领域,教学评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评价活动主要分为评价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等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划,这些计划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基本决策,是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施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制定的评价方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检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教学评价方案的进行情况,及时纠正那些出错环节。在总结阶段,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教学评价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在当今社会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

2.1在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对本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检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状况,帮助教学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主要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评价而存在,很多人都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在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只会考虑学生最后如何考高分,教师只会让学生不断通过机械的练习提高体育动作的熟悉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鉴定和选拔功能,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过分注重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核,800米、1000米、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也只会通过这些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指标下,相关工作人员更会忽视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一些非认知因素的考察,这样也不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比较单调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调,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会过分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高低,注重体育教学的定量评价,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考察。教师只会注重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水平,忽视了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身体素质的改变以及运动技能、情绪情感的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就目前而言,运动考试依然是很多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3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质量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考试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份不得不做的苦差事。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1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本校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确保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围绕体育教学基本内容,以评判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为出发点,力求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可操作性。其次,高校还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深对新型的教学理念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3.2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丰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内容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其次,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观察、面谈、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准确度。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还应该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3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和评价时效性

教师作为加血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对体育教学活动比较清楚,同时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体育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客观、权威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够充分了解到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1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1.1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评价是个体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意识思维的发展,更是一种以把握事物意义为目标的主要认知活动。在新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作出科学评判的过程,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要素、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的客体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以及对象。评价的主体则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比如社会群体机器组织机构。就目前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确定教育教学所遵守的评价标准。基于对教学评价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评价本质的认知,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些特定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切实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品质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而言,身体是物质,更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线,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始终以身育、心育、德育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2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这对正确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应该体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决策性

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途径,教学评价本身就具备导向、激励、协调、控制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更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判断体育教学现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这样更有助于高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集中化管理。2.2.2体育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坚持教学评价指标的客观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释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学评价活动必须要做到评价的客观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标准是应该确保评价指标符合全面性、具体性以及预测性等基本原则。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的一种手段,就应该确保评价指标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状态和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应该确保指标的明确性,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小入手,精确选取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根据体育教学活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比例。

1.2.3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确保教学评价活动的有序性

在教学领域,教学评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评价活动主要分为评价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等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划,这些计划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基本决策,是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施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制定的评价方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检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教学评价方案的进行情况,及时纠正那些出错环节。在总结阶段,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教学评价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在当今社会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

2.1在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对本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检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状况,帮助教学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主要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评价而存在,很多人都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在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只会考虑学生最后如何考高分,教师只会让学生不断通过机械的练习提高体育动作的熟悉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鉴定和选拔功能,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过分注重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核,800米、1000米、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也只会通过这些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指标下,相关工作人员更会忽视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一些非认知因素的考察,这样也不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比较单调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调,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会过分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高低,注重体育教学的定量评价,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考察。教师只会注重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水平,忽视了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身体素质的改变以及运动技能、情绪情感的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就目前而言,运动考试依然是很多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3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质量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考试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份不得不做的苦差事。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1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本校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确保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围绕体育教学基本内容,以评判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为出发点,力求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可操作性。其次,高校还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深对新型的教学理念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3.2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丰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内容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其次,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观察、面谈、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准确度。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还应该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3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和评价时效性

教师作为加血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对体育教学活动比较清楚,同时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体育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客观、权威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够充分了解到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也有所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在新改革标准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范建伟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也有所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在新改革标准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篇三十: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分析论文

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高职院校师资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市场竞争力。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使其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评价;B/S;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些列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规范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评价方法研究

2.1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发展性等一般原则,另外要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出教学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的依据,以便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本系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二层结果,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都有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同级指标之间并不存在复杂的交叉逻辑关系。选择评价指标应满足:整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2评价主体的选择

(1)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的主体,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应者和接收者。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为人师表等方面,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教学督导组。由来自教学或管理一线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具有相当的教学理论和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另外也熟悉学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因此能及时发现教师教学授课时的问题现象并及时反映给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督导管理的作用。

(3)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是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了解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师教学质量工作评价,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老师工作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4)教师本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自评,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用自我检查和自我激励的方式,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5)同行专家。同行专家能够较为深刻清晰的了解本专业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被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指标做出理性分析。

2.3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五项基础分数由五个评价主体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同行专家、教学督导人员根据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总分为一百分。五项基础分数所占百分比:学生评价30%、教学管理人员评价20%、同行评价20%、教学督导评价15%、科研及教材编写15%。

三、需求分析

本系统通过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教师自我、同行专家、教学管理员、教学督导员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纠正教学中的偏差,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1、基础信息管理,该业务模块包括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和评价指标的管理。2、评价管理,包括教师资料填报、资料审核、评价三个功能模块。教师资料填报是指老师根据要求填报5张表:“教学工作”、“科研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员根据老师的填报的资料进行审核;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教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学督导人员评价、科研及教材编写。3、评价结果管理,包括“评价分值计算”、“公示与反馈”、“反馈意见处置”三个功能模块。教学管理员通过评价分值计算功能对评价分数进行汇总加权得到最终结果。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权限设置,同时维护数据库。

四、系统设计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工作综合评价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评价管理、评价结果管理、系统管理共4个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管理,该业务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和评价指标的管理。评价管理,包括“教师资料填报”、“资料审核”、“评价”三个功能模块;评价结果管理,包括“评价分值计算”、“公示与反馈”、“反馈意见处置”三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为了满足系统管理员进行角色、权限分配管理和数据库维护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金蓉.学生网上评教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8):174-177.[2]薛凤英、任永奎.学生网上评教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80-99.[3]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广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篇三十一: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然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每一节的考核结果与上一节的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周评价考核、月评价考核、半期评价考核和期末评价考核的阶段积分。最后建立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价系统方案。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评价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积分制;评价系统方案;量化考核;评价标准

一、积分制教学评价系统

(一)积分制评价模式的定义与意义

积分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定向积分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兴趣大小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学生本节积分和上次积分进行累加,可以形成阶段性积分。积分制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积分制评价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节课内容,还需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

(二)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流程

1.建立实施目标

①在原有学习习惯基础上,培养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谨慎、勤于思考等习惯。

②初步学会民主参与、倾听欣赏、分享交流、互助互评等学习方式。

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测评积分、奖励积分。四部分积分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差异发展,基于合作且有竞争意识,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开拓思维,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巨大作用。第一,课堂积分标准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一次积2分、上课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且语言组织清晰的一次积3分、上课主动参与交流,并把交流成果清楚表达的一次积2分、有创新思考积5分、小组合作并推荐代表回答的每个组员积1分,回答者积2分。课堂减分项目包括:上课睡觉一次扣2分、玩手机一次扣2分、讲话影响教学者扣3分、迟到一次超过5分钟者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第二,作业积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核练习三部分。课堂作业实行等级制加分,共有六个等级分别是:1个A+积6分、1个A积5分、1个A—积4分、一个B+积3分、1个B积2分、1个B—积1分,低于这六个等级的不加分,未完成的视分量扣分。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与预习内容,这部分是对积极者的奖励分,视内容难易来量分。考核内容在上课环节中完成,每完成一道积1-5分不等。第三、测评积分包括阶段测验、半期和学期考试,这些积分直接实行百分制打分,最后在折算加到总分上。第四、奖励积分,在上课的每个环节上有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的每次每人积5分。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宣传,引导学生明确积分制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积分对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积分的愿望,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积分制的实施。在上课班级成立积分制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并做好相关积分事宜,切实按照积分标准做好每次积分等级工作,做到每两周有一次汇总,每个月有一次系统总结,并且要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跟踪落实责任。最后,应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发促进作用,防止让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确立学生正确的分数观。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引导、兼顾个性发展、整体推进积分计划实施。让每人学生有兴趣、学有所获,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举例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积分制系统的有效性,选取这个学期中某班级的教学过程实例来验证积分制的可行性。实验环境是教室,实验对象是所教班级的某班共57个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实验内容选择由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四版第三章导数与微分的第二节求导法则。

(一)预习环节(满分3分)

通过上一节导数概念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预习下一节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积1分。如,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定义法对单个函数进行求导,那么对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该怎样求到呢?

(二)新课环节(满分5分)

在新课环节,充分发挥积分制的调动作用达到以下目的:

1.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引导学生完成尝试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积分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进行操作。课堂加分主要有:

①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

②勇于改正别人错误,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对于同一个题目提出独特见解或者一题多解。

④善于和别人合作与交流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课堂扣分包括:

①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

②做于上课无关的事情。如,对复合函数求导过程中讲解中,书上讲解的比较复杂,通过对例题的求解,我让学生自己形成自己的解法,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是能看出这个函数由那些函数构成的,找学生回答,答对加2分。再找学生来回答哪些是外层函数哪些是内层函数,答对加1分,找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求对这种函数求导是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回答对了得1分。这样一步步就得到了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三)练习环节(满分10分)

当讲完加减乘除求导法则之后,我让学生本照着准快精洁四个标准完成课后习作题3.2第一题的3个小题的求导,每个一分,限时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完成的不算分。当完成之后我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尝试出题考对方,出三个左右,完成者可得2分。同样的方式就让学生完成第二题的复合函数求导。最后布置课堂作业,由老师批改达一定的等级进行积分。(四)复习环节(满分2分)每节课我都会留两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我会找学生来回答总结,用一到两句话来概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答全者可得2分。

(五)测验环节(满分100分)

有三种形式的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根据所占比例及时计入总分中。(六)积分汇总每两周汇总一次,半期汇总一次、期末汇总。每月一小评,表扬进步,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所教班级的实验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每节课参与评比与学习,形成持续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竞争和不断进化充满乐趣的道路。

该系统的实施反馈主要有一下优点:

①在预习中有效的明确找到难点与重点,使得新课学习有的放矢。

②新课中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发言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通过作业与练习让学生体会竞争,有了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④通过积分鼓励,培养了学生得创新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

同时该评价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积分的评比不够客观和细化。

②容易形成将形式、讲过场现象。

③在积分制定量评价过程中怎样的评价形式更为合理,怎样把积分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不会出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儿忽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等等。

四、结束语

积分制的数学课堂评价系统是综合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进行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远.新课程新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行涛,郭陈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2

[5]易森林.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01):14-17

[6]赖配根.新课程评价改革该如何进行———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J].人民教育.2003,(17):28-29

[7]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三十二:学前教育评价论文

学前教育评价论文

对质量的追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的工作,而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是学前教育评价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摘要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目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家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学前教育的任务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五、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六、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二)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三)多给予孩子鼓励

对孩子的评价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一个良好的自我系统的形成,有赖于主我与客我的积极互动。幼儿很希望从教师、父母、同伴那里得到自我认识。孩子还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关于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对老师的漠视,他还敢向老师表现自己吗?我们知道,幼儿如果得到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利于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征,反之就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前教育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化课本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家长及幼师们能紧抓孩子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的无限潜能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来,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1(4):39-42.[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篇三十三: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方式的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方式的论文

新课标的出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正确对学生做出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有些教师为了顺应教学改革,在评价上虽花样翻新,但往往流于形式,一味的“好、好、好”难免显得虚情假意,有做秀之嫌。新课改实行已经好多年了,在这几年中我一直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与总结,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真、善、美”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真:真实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

社会与家长自古以来就赋予老师“正义的化身,道德的典范”的称号,于是,老师也朝着这个方向塑造自我,成了学生心中的“神”。然而只有老师走下神坛,学生才有可能走上圣坛。著名的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又有些懒惰,学生请他光临餐馆,他就大吃一顿,然而这帮年轻人并没有厌弃他的粗俗,反而被她的真诚所吸引而聚拢在他的周围,他成了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

1、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实对话。

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的评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情境中可以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以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刚刚下课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你有一个说法不对。”好像挺严肃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虚心请教了!”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说话不妥,路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在我为他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之后,又给他指出日常交流要看情况,如果说成“老师,我对讲课的内容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和你交流一下”就妥当了。率真的语言使师生在掌握了交际方式的同时也拉近了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与学生亲切接触,不要以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盲点,给学生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的去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个方面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一味的去赞扬好的成分,忽略缺点,以免让学生盲目自满。也不能用严厉的训斥一味的指责,以免让学生失去信心,陷入自卑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的环节,进而完善自己。

记得有一次听课,讲的是《皇帝的新装》一文,老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皇帝游行完毕回宫以后的情节,首先要交代自己的思路,学生们纷纷讨论,踊跃发言,大部分学生都体现了年轻人正义感,让皇帝杀死骗子并赏赐那个小孩,这位老师评价道:“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最让我感动的是你们都有惩恶扬善的正义感,但是却没能深刻体会原作精神,切断了原作的讽刺意味,若能延续作品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去升腾这种正义感就好了。”

二、善:用“爱”的尺码衡量学生的进与退。

马洛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下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所以我认为“爱”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1、用真情的鼓励与赞赏促进学生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启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的`导火线,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都能走进对方的感情世界中,使教学达到情感交流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内欢腾跳跃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2、批评惩罚也是爱。

如果说关心、鼓励、赞赏式柔性教育。那么批评教育就是硬性教育。两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适当的批评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铸就完善的人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犯了明显性的错误就应该及时批评纠正并给以相应的惩罚,如罚写反思,罚做一件好事等。

三、美:艺术化的评价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教师的评价武林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若方式不当就会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讲究技术性,评价的语言要真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评价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

1、艺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

语言本来就是一门艺术,语文的教学过程也应是一次艺术的欣赏过程,应充满艺术的气息,只有时刻置身于艺术当中,才会更深的被艺术感染,所以,语文实践中的评价一应具有艺术性,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各个方面都是美的,都是魅力无穷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篇三十四: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

多主体参与教学评价作为体系以学生、教师、家长为地理教学评价的参与主体。学生为最主要的主体,教师、家长作为辅助主体参与其中。这个体系以互动来增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民主参与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同时整个过程让家长作为评委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大气的运动”这节课堂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多主体参与的效果,教师首先设计“假如你是一个城市规划者”“暖气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较低且靠窗的部位”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器在下部,但为什么能加热位于上方水管中的水呢?”等创新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思考,让学生自主求学,乐中求学。教学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多主体参与下的“寓教于乐”已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当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后,恐怕有些日常生活现象的疑问比家长掌握的还要多呢。

二、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中的评价指标

合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才能客观的'评价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下面分别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讲解。

(1)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就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地理知识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要求达到什么样的认知,对学生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能力有什么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这一步就至关重要,围绕教学目标设定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入手,围绕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如讲述气候因素时,可以把卫星发射基地的选择作为课题入口,分析适宜的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让学生由浅入深从实际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尝试,使学生保持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培养充满激情的地理知识课堂,让学生从活跃的气氛中充分认识自我,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效果

教学课堂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是衡量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判断该地理课堂的教学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判断学生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是否得到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否完成了最初制定的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方面:比如学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篇内容时,学生是否理解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土壤、市场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综合的原因。了解了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对特定区域如我国的秦淮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原因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这篇内容时,要对世界各地城市的形成历史和区域特征进行了解,进而分析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和成因。通过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对地理知识的变现进行深层次挖掘,分析地理问题,进行地理表面现象的搜集,学习地理信息定能带来实践性能力提高和探索技能的提升。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课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地理信息更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让学生提早培养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在地理课堂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丰富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当今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有的地理现象讲起来非常宏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变得具体,同时将复杂变得生动。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大有用武之地。当教师在设计气候教学时,给学生准备一张卫星云图,这张云图和我们在中央台天气预报中看到的一样,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看到云图上台风的旋转,可以看到云的流动,这些动态的景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千变万化的理解。这种图示是一张静态图的效果无法比拟的。在天气气候教学章节,运用动态生动的云图,同学们能够看到气团的交汇,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如何变为阴云密布。教师获取这些教学素材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如今有很多气象局网站提供实时的云图。比如,在讲述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时,教师可以利用卫星云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台风的立体结构,台风的移动速度,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直接的解释,这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地理知识综合性很强,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地理教学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通过该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尝试,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到复杂多样的地理知识,深刻理解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丰富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篇三十五: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引导机制

引导机制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实行中没有正确看待引导机制的作用,也没有人知道引导机制的真正价值,导致对引导机制的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不能做到对引导机制探索和创新的支撑,进而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由于没有长远发展目标,不能平衡引导与实际、引导与发展的作用,导致在引导机制上存在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不足,出现对引导机制发展基础的削弱,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创建。

1.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缺乏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计划安全、实施措施没有必要的重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管理的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全面地覆盖,做不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也难于满足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进而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的不断深入。2.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效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导致监督标准不明确,监督效果难于体现,不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和功能,也失去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管理与监督作用。

2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的要点

2.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的'引导机制

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的引导机制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建设客观、公正教学评价基础的基础。在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认可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面对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过程中的困难和负担,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更好地完善和更为有效地促进。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建设实际操作中应该将力争基础、经济、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引导机制真正成为有活力、有指导意义的机制,更好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做到对学前专业教学改革的保证和促进。

2.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考核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综合而决定的,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将会失去出发点,高职教育的改革也将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应该以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为出发点,建立起适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评价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教学内容、计划安排、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实施措施都纳入到考核范围,确保考核机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全面覆盖,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覆盖,在结合市场需要和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中完整、客观的考评机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功能,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发展水平。

2.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监督机制

一方面,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监督责任,建立起适于管理、评价和监督的机制,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置于严谨的监督工作之下,提升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重点展开监督工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进行全面监督,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执行的深层次规范与管理。此外,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展开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指导能力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整个教育结构中基础而重要的专业,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基础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有益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建立起科学而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引导、规范、监督、考评等手段,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有效加强,进而提升高职教育教育结构、教育基础和专业体系的改革质量与效果。

篇三十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浅谈多元化的品德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浅谈多元化的品德评价

浅谈多元化的品德评价

张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通过近年来的品德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有倡导评价多元化,关注评价过程,才有可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鼓励,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一、巧用评价语言,营造民主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为上好品德课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上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师生将会在这种氛围中其乐融融,收获多多。

1.激励式评价

小学生更需要从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策略,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只有这样,学生多方面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各方面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及时中肯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前活动和探究学习的充分肯定,激励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学生回答的内容完全错误时,教师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当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教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教师应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这些无声的评价也会给学生莫大的自信,会让孩子们久久不会忘记。

2.期待式评价

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个性差异。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因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在学习《可爱的家乡人》这一课时,有一位学习困难的外地学生把自己老家的特产带到课堂上介绍,这一举动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我就马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并鼓励着:“你能把家乡的特产介绍给大家真了不起,真是个有心的孩子,相信你以后会更出色,你为你的家乡人争了光。”这样的评价既是给了学困生的肯定,(教学论文)又对他提出了期待,相信他以后在品德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上即使他们答错了,也要努力为他们铺设好台阶:“你可能因为紧张才说错了。平静一下,你一定会回答好的。”富有弹性的评价语不仅能让学困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点亮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他们也将越来越喜爱品德课。

3.接纳式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

4.否定性评价

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赞赏,对错误不提出指正。比如在教学《危险在我们身边》一课中,当讨论“假如你遇到火情怎么办?”许多同学都表示自己要参与救火时,我就使用了否定性评价。“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救火的能力,我们应该马上打“119”报警电话,或寻求大人帮助,立即进行自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及时进行了否定,并抓住时机进行了安全教育,这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二、巧用多方力量,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品德课堂倡导多元评价,因此教师、家长、同伴、学生自己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自我评价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需要有一个过程,小学生常常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因此要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生活环境中获得激励性评价,才能使其悦纳自己,进而正确评价自己,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协调多方评价力量,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1.教师评价,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闻不问,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如我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学生讨论: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好多同学都站起来表达自己以后要关心、孝顺父母,体会到他们的辛苦。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爸爸整天在外出差,根本没时间管我,我不想说什么。”

我就抓住时机,针对班中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读了一封《爸爸的来信》,学生听后许多人留下了眼泪。我再请那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他哽咽道:“教师,我很想念我的爸爸,现在我知道他在外面挣钱很辛苦,我真想对他说,爸爸,我爱你!”全班同学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说:“我知道你内心肯定很爱很爱你的父母,他们虽然有时忙于工作,疏忽了你,但是他们辛苦地为这个家奔波劳累,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爱他们,而不是为了一些小事与他们赌气,相信你一定是个孝顺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更高层次地让孩子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2.同伴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成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但对于在祖辈、父母溺爱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此时,同伴的评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如在《坐立走,有精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设计了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表演比赛,同时表演结束后请同伴进行评价:“他们表现得怎么样?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做错了?”同伴的评价不但提醒了这些做错的孩子,日后还可以督促这些孩子纠正不良的坐、立、走的坏习惯。儿童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还时刻提醒着自己,可谓“一举多得”。

3.自我评价,为自我发展奠基

儿童道德的形成是自我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自己体验,社会道德观念才能成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因此自我评价是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是学生辨认、自我澄清、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正确认识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4.家长评价,促进行为养成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形成良好习惯最为关键的环境。为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纳入到评价系统之内。我们针对学校实际,每月对学生行为进行考评前,都会给每一位家长发出通知,说明品德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并附上“学生在家表现评价表”,请家长给出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语。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评价他们在家的生活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安全意识、学习习惯、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和父母、同伴、亲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等。由于目的明确,内容和要求具体,家长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效果不错。特别是其中的“家长寄语”栏目,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家长的激励和期待,增进了亲子交流,深受欢迎。

品德评价改革探求的路还很长,改革的阻力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很大。但只要品德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灵活运用评价手段,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激励为主的语言评价学生,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价,就会为学生铺就一条迈向成功的道路。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海拉尔市沿山路小学)

篇三十七: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思考的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思考的论文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剖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基础上,浅谈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具体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又要结合教学原则,既要对教师的教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学评价,既要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要重视量评工作还要重视价值判断。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评价目的定位不准确、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竞技化、评价主体局限性等问题,不利于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科学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1.对评价不够重视。在就业引导教学的背景下,因用人单位在选材中更关注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而对学生是否具有运动兴趣爱好、具有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导致高校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只要学生体育考试不挂科、毕业体质测试达标,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态度是淡漠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就变得尴尬了。

2.评价目的定位不准确。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是评价教师的“教”,检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了解学习过程及结果,使学生进步,实现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乏流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甚至把教学评价当做教学目标,课程结束评价也就结束了,或者考什么就教什么,造成评价与课程目标背离。

3.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无法及时对教学信息反馈、无法帮助师生及时改进教学;绝对性评价对“个体差异性”考虑不足,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无法实现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4.评价内容竞技化。因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内容上只重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术评定的评价。但高校体育毕竟有很大不同,用竞技体育的要求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不全面的。经常有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怎么努力就能得高分;而那些身体较差的学生,不管怎么刻苦努力也难取得高分甚至只能勉强及格,这些学生便会丧失对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纳入评价。

5.评价主体局限性。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局限于教师,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评价作用。同时,对体育教学了解和关注的其他教师、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等被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这不利于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建议

1.转变对评价的观念。转变师生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观念,须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立法。2003年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规定: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2011年在调查师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态度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重要和很重要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8.4%和64.3%,可见法律的评价指引作用让体育教学评价更被重视。转变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观念须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更加重视“一切为了学生”,强调体育教学评价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全面化。新《纲要》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20世纪末美国体育改革便将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作为评价内容。以最佳体适能课程为例,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健康体适能评价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健康概念知识25%;健康测验20%;身体活动的努力水平25%;健康技能的应用20%;对身体活动的态度40%。所以应全面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强调对学生学习评价,重视其对理论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技能掌握情况等;增加评价考核项目的多种选择性,让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权。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目标,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3.评价方法多样化、综合运用。评价方法的意义在于客观、全面、高效地反映评价的结果;为评价结果的得出提供科学、合理途径。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有利于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对体育教学评价时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将教、学的准备、过程、结果各环节纳入评价,让评价结果更及时、更全面;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将学生努力程度、兴趣等纳入评价,更符合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师、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确保评价更客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对评价方法和运用方式进一步科学地丰富和发展。

4.评价主体多元化。大学生是具备一定评价知识的群体,他们能够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评价活动,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体育教学对象,对体育教学拥有发言权,学生的评价对体育教学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重视师、生的自评和互评,同时不能忽视包括其他教师、关心高校体育教学热心人士、学生家长等的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客观、全面、合理地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结果,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樊花梅.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现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1)

[3]苏晓红,王晓春.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篇三十八:试论幼儿音乐教学评价的论文

试论幼儿音乐教学评价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评价 幼儿音乐心理评价 表现性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推动了我国教育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讨和研究。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刻地认识到早期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完善评价机制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并提出一些具体实践方法。

一、以新型评价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与活动能力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活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除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之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幼儿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首要对象,将其音乐活动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价,对今后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儿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给评价工作造成影响,本人将就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教学的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降低遗忘的速度和数量,改善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任何概念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承认教学和评价的不可分性,下列图表概括了这种不可分性。

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评价。教师采用测试幼儿学习效果的方式是布置家庭作业或将幼儿的情况向家长反馈。无疑,这些方式造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脱轨,对于真实而全面反映幼儿思想和行为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加德纳在其多元评价理论中对传统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他认为:1.教育评估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是被割裂开来做为独立部分来实施的。2.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即以个体发展为中心,实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要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强项并取得成就及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下面是根据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认知水平及活动能力所做的个性化评价表。

以上评价方式没有等级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和内容,并做详细的过程跟进及状态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做好幼儿音乐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易受此影响从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幼儿因为羞于在教师面前唱歌、跳舞或展示自己,而更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教师纯粹的主体权威性,培养幼儿自主评价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从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自我完善和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自我反思的思维能力,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2.修正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传统模式,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传统评价过分重视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一锤定音”模式,忽视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功能。而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表现评价应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②表现评价应考察幼儿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表现性评价含幼儿音乐学习的感受、喜爱程度、参与能力的评价及反思;参与音乐活动及获得奖励的记载;幼儿对自身特长的了解及不足之处的分析;同伴的评论;教师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幼儿课后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

3.幼儿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定与家长参与相结合,共同构建教学评价新模式。多方参与评价,能够防止评价的'片面性、主观性,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的直接作用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长处和优点加以鼓励和强化。同伴互评往往能够反映幼儿的真实状况。由于他们朝夕相处,对同伴非常了解,因此互评会很苛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伙伴的休点和长处,从而建立和谐互助的评价关系。家长可以在课后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听赏、乐器弹奏、舞蹈创编等进行很好的辅导。家长评价应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找出差异性和巫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将评价工作做好。

二、以幼儿为主体,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学校、教师对幼儿的全面评价细则。但却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的自身评价。只有对自身教学方法、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深人剖析,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将评价功能作用于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1.社会、学校评价。社会和学校充当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他们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进行评判。2.教师自评。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写好教案、上好课就行了,实际上教师的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每次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总结以下几点:准备的教案是否充分;是否采取了创新的教学手段;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融洽,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是否有互动;是否给幼儿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否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是否注重幼儿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并及时评价;是否让家长参与评价,共同配合,使孩子对自身有更全面的认识。

3.幼儿及家长评价。幼儿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接受者,但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评价能力十分有限,单凭他们的信息反馈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当配合孩子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对不足之处要善于指出,不要有顾虑,以便督促改进。总之,一切评价都要以幼儿为中心,评价内容一切评价方式和内容都要为幼儿成长进步而发展、完善。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对于幼儿音乐活动评价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倡导音乐智能与其他智能协调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评价过程,重视评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幼儿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传统评价中只重视对学校、教师幼儿单方评价,忽视幼儿自评与教师自评的状况。同时,教师应掌握有关多元评价的专业知识,了解评价标准、评价重点等,开拓新的评价方法、内容,为评价提供新思路,努力将教学评价落到实处并得以有效实施,为课程和教学改革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篇三十九:高校教师教学增值评价研究的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增值评价研究的论文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增值评价法引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使高校教师评价更为科学、合理、有效。文章在阐释增值性评价理念及其特点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状况,提出增值性评价可成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对高校学生学业成效的关注与评估,有助于解决高校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增值评价;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可合理引导教师工作方向,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区别于简单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依据的传统教师评价模式,增值性评价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其理念逐渐被应用到教师评价之中。教育增值评价最初主要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对学校效能、教师效能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将增值评价法引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使高校教师评价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一、增值评价的基本理念

增值评价理念起源于经济学中“增值”(value-added)的概念,即在评估“产出”时考虑“投入”因素,追求效益、增值的最大化。增值评价是基于输入/输出模型,通过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变化,来描述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增量”,分析学生学业上的变化多大程度归因于此段时间内教师和学校课程的影响,进而评价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净效应,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①对于“增值”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成绩说”和“全面说”两种,前者是指某段时间内,学生学业成绩增幅的程度;后者是指某段时间内,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幅度。②

二、增值评价的发展及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尔曼报告》引发了对学校效能的探讨,使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研究和实践在英美发展起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80年代末,随着六项国家目标的制定,美国各州兴起教育改革热潮,并提出学校问责的概念,探讨增值性评价模式,以适应新的教育目标。多水平模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则提升了增值性评价的可操作性。

1992年,美国田纳西州政府率先采用增值评价系统(TennesseeValue-AddedAssessmentSystem,TVAAS)作为该州评价教育绩效责任的主要方法,用以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学校制度。此后,达拉斯州、北卡罗莱纳州、德克萨斯州等也将增值性评价纳入教育问责体系,增值性评价逐渐成为美国教育评价的主流方式。在英国,增值性评价同样是先从地方层面发展起来,逐步推广至全国。进入21世纪,随着增值性评价理论和实践的成熟与完善,这一评价方法逐渐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实施。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增值性评价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促进教师评价更加公平。与传统的以学生的平均成绩、升学率等指标为主要评价依据相比,增值性评价方法利用对学生学习成效增值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既促进了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又促进了生源质量较差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将增值性评价与教师的雇用、考核、晋升、资源分配等挂钩,有利于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教师增值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增值情况来评价教师,就必然导致无论学生学习起点的高低,教师都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越是起点低的学生增值的空间越大。增值性评价促使教师对所有学生报以相对同等的关注,而且相对于输入/输出指标,更加关注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提升。

三、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状况及弊端

我国的教师评价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教师评价制度确立于80年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合格评价阶段,实施的是教师工作量制度,以综合考核和完成工作量为原则;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职务评审导向阶段,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择优性;(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分配导向阶段,将考核结果和津贴分配挂钩,进一步强化了教师评价的择优性。进入择优评价阶段,主要是奖惩性评价模式。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存在四大问题:(1)评价主体单一。教师评价的主体是高校管理部门和校内同行专家,被评价教师自身基本没有主体性。学生评教虽然已广泛应用,但形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校外专家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教师评价的情况并不多见。较单一的评价主体使评价不够全面、合理。(2)评价指标“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和科研一直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主要以论文、专著、课题的数量及质量等科研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挥棒,指标指向哪里,教师的发展就会朝向哪里。偏重量化的科研成果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将大量精力倾注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此外,评价指标的权重不灵活,忽视学校特点和教师群体差异。

(3)评价方式“重量化、轻质性”。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专著、论文、课题的.数量等量性指标,评价教师科研的专著出版社级别、论文发表期刊级别、课题级别等指标,以及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质性指标,也多是通过评价者对指标赋分将其量化,定性评价极少。定量评价的倾向性不利于教师的发展。(4)评价模式落后。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主要还是以奖惩为主的结果评价模式,虽然对教师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随着竞争的激烈也逐渐出现功利化倾向。“重结果、轻过程”的奖惩性评价使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利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四、增值性评价应用于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1.增值性评价可成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增值性评价以学生学业发展程度为导向评价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相结合,是一种更加公平、相对客观、更为科学的评价模式。增值性评价可促使高校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增进师生交流,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提升教学绩效。同时,增值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提升了高校教学的透明度,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教学的了解与认可。

2.增值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对高校学生学业成效的关注与评估。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前提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有效评价。增值性评价应用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将促进对高校学生学业成果的关注与评估,促进高校学生学业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学业成果评价体系包括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分析、反馈评价结果,完善评价体系。学生学业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既为教师增值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跟踪监测,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出改进方向。

3.增值性评价有助于解决高校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对高校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黑箱”不易于评价这一难题。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教学效果指标的评价基本是通过评价者的感觉经验为指标赋分,这种评价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客观性。教师增值性评价是以分析学生学习成果为依据,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增值中起到的作用,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既有助于解决高校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又可以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教学。

[注释]

①胡咏梅,施世珊.相对评价、增值评价与课堂观察评价的融合——美国教师评价的新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4(8):44.②黄奉毅,蒋金凤,刘建瑛.增值评价在美英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重庆医学,2015(21):3015.[参考文献]

[1]辛涛,张文静,李雪燕.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9(4).[2]边玉芳,孙丽萍.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进展及在我国应用的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5(1).[3]张渝.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困境与策略[J].求索,2012(10).[4]田静,生云龙,杨长青,等.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作者:肖娜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篇四十:新课程化学教学课程评价对象探讨论文

新课程化学教学课程评价对象探讨论文

摘要: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转向与落实。通过对课程评价的反思,发现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所有内涵的观念不符合新世纪教育的发展。那么,化学新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又该如何来评价?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课程;评价;对象

正如新课程实验区一位教师所说:“原来的方法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的东西要打破,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目前,从多个层面来认识课程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既然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那么评价课程时只针对某一层次而忽略其他层次,则将扭曲课程的真实面目。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对每一层次的课程都进行评价。即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政策、课程方案、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等。而实际上,对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政策等的评价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评价人员借助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来进行。与化学教师息息相关的课程评价对象则是学生、化学教师、化学教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教育管理人员等。

1学生

学生是新课程的接受者,也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对于学生行为变化的判断可以作为衡量课程优劣的重要标准。学生是范围最大的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人数众多,所以学生是课程评价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一部分。我们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广泛收集他们对于课程发展的意见,判断学生对于所实施课程的态度,以促进课程更完善的发展。

2教师

众所周知,化学新课程是否能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是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有所改变,新课程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都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当然,中学化学教师直接参与了化学课程的实施,他们了解化学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与细节,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从教师那里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有关学生、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等评价对象的信息。此外,教师还可能对课程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影响提出客观中肯的意见。在我国,处于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参与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编写的机会很少,但他们提出的意见对于课程计划和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化学教材的重新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课程评价中的主要对象之一。

3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它以文字形式具体呈现化学课程内容、教学顺序以及课程的逻辑结构等。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必须反映课程开发者的意图和课程改革的预期目的。在新课程体系中,每一套教材都有各自的特色,哪套教材更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它们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材编排的合理性等都要经过系统的评价后才能被推广。因此,化学教材也应列为课程评价的对象。

4化学教学过程

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是通过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化学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往我们通常以教师的活动来评价课堂教学状况,从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情感体验、思考和探究活动的过程等,即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反映了评价观念的转变,同时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5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课程资源是指化学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性资源(如化学实验室、实验员、仪器、药品、图书、电脑、网络、模型、博物馆、科技馆等)和素材性资源(如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学生实验册、音像制品、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新的化学课程打破了原有的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将化学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使得教师与学生从单一的、静态的教科书中解放出来。例如,新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内容提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这些活动与探究需要师生从网络、图书馆、社区等课程资源中获得背景知识并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化学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现行课程研制人员和参与者必须立即开展的工作,它将使得化学新课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评价的对象除了上述比较常见的课程因素之外,还有学校领导,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值得关注的是,上述的评价对象都是一些显性的课程因素,其实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因素,例如班级学习风气、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师生关系等。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这些潜在的课程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新形成的隐性课程因素反过来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和教师教学科研,所以课程的一些隐性因素也应作为课程评价的对象。

篇四十一:反思与评价学生教学的论文

反思与评价学生教学的论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以评价反思性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师范大学2010级排球选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就“评价反思”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文献,通过教学实践的观摩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在教学过程中向山西师范大学2010级排球选修课学生(共100人)发放关于评价反思性教学的调查问卷,征求对于评价反思的看法及其对本人教学能力的影响。问卷共发放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1.2.3实验法

在2013年,对该校2010级排球选修班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实验前后测,分析“思与评”模式融入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作用。

(1)实验的设计。在16周的排球选修课中,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考查,其中15名男生,5名女生。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学习活动,学习环境,知识传递,师生互动”几项指标,根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按优秀、合格、不合格给予打分。

(2)实验的实施。实验前1周,让20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位学生都独立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性评价。督促学生进行文字性反思与评价,收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统计实验前学生的教学能力情况。课前: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专研课本知识;在认真专研课本知识时,增加课本外的新知识;多次尝试独立完成教案设计,思索其不足之处。课中:通过让学生自己代课的方式,学习组织课堂教学;多让学生自己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身组织教学及课堂评价,学习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学生结合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得失将其记录下来;让学生独立设计教案,研究自身教案操作起来是否可行;8周后,让学生进行总结,研究学生教学能力的变化。实验进入尾声时,同样让20名学生都独立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并进行语言性评价。收集16周学生所有的反思与评价,统计实验后学生的教学能力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收集2010级排球选修班学生的评价和反思及学生教学能力的得分,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后教学评价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教学评价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5人,合格的学生10人,不合格的学生5人。学生并不太清楚评价的形式以及怎么样正确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实验后,学生教学评价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16人,合格的学生有4人,不合格的学生0人。通过反思评价性模式的教学,学生懂得了正确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反思,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学生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4.03.028实验与调查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2.1.1注重教学评价中自身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大多数人不能够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就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评价反思性教学中,同学、老师等评价可以促进和深化学生个人的自身评价和自我发展,更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1.2注重教学评价中语言评价和文字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语言评价,更直观地找到问题,了解自身的不足。从另一个方面,通过语言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以此让学生不断积累,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时,可能会想不全面优缺点,这时候就需要文字性评价。学生通过课后回忆课堂教学时所产生的各种情况及教师、学生的心理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2.2实验前后教学组织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3人,达合格的学生有10人,不合格的学生有7人。以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教学的机会不多,所以很多教学环节学生从未仔细考虑过。实验后,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达优秀的有17人,合格的有3人,不合格的0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进步,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2.3实验前后教案设计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教案设计能力达优秀的有9人,达合格的有10人,不合格的1人。学生之前都独立完成过教案,但很少自己思索其可行性,大部分只是模仿教师以往的教案设计。实验后,学生教案设计能力达优秀的有18人,合格的有2人,不合格的'0人。学生不再是一味模仿,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以及对教案设计进行创新。

2.4实验前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优秀的有5人,达合格的11人,不合格4人。以往学生很少自己独立完成课堂教学,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必然有所欠缺。实验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16人,合格的学生有4人,不合格的学生0人。经过16周的反思评价性学习,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慢慢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讲解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帮助。

2.5学生阶段性教学反思能力的对比分析通过评价反思性教学,将本学期课程分为4个阶段,每阶段的评价各有自己的特点:A:自身评价,B:对同学的评价,C:积极性评价,D:反思性评价,E:共性评价,F:教学能力的评价,G:对教师教学评价从收集数据可以看出(表1),第1阶段,更注重的是对教师的评价,并且在该阶段学生都对自己比较满意。第2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开始发现问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第3阶段,学生在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应该通过怎样的手段方法,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第4阶段,学生自身不能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所以需要学生互评,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让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进步。在长期的积累中,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教师也直观地看到了教学效果。

2.5.1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学会教”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基本上都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准则。而这种评价方式与当代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是不适应的。通过评价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成长,并让教师从中积累经验,为完善自身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反思评价性学习的重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5.2在教学反思中,学生“学会学”评价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手段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自身、同学、老师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其次,反思评价性教学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评价只是单纯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在反思中进步、在评价中提高的良好习惯。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多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1.2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篇四十二: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有关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1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热门的专业,也是社会需求量大的教育类型专业,从促进高职要与结构调整,推进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应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工作。教学评价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更是具有指导性功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应该从引导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方面入手,建立起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适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在改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机制和体系方面保障。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引导机制引导机制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实行中没有正确看待引导机制的作用,也没有人知道引导机制的真正价值,导致对引导机制的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不能做到对引导机制探索和创新的支撑,进而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由于没有长远发展目标,不能平衡引导与实际、引导与发展的作用,导致在引导机制上存在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不足,出现对引导机制发展基础的削弱,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创建。

2.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缺乏考核机制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计划安全、实施措施没有必要的重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管理的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全面地覆盖,做不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也难于满足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进而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的不断深入。

2.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效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导致监督标准不明确,监督效果难于体现,不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和功能,也失去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管理与监督作用。

3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的要点

3.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的引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的引导机制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建设客观、公正教学评价基础的基础。在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认可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面对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过程中的困难和负担,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更好地完善和更为有效地促进。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引导机制建设实际操作中应该将力争基础、经济、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引导机制真正成为有活力、有指导意义的机制,更好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做到对学前专业教学改革的保证和促进。

3.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考核机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综合而决定的,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将会失去出发点,高职教育的改革也将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当前,应该以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为出发点,建立起适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评价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教学内容、计划安排、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实施措施都纳入到考核范围,确保考核机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全面覆盖,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覆盖,在结合市场需要和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中完整、客观的考评机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功能,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发展水平。

3.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监督责任,建立起适于管理、评价和监督的机制,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置于严谨的监督工作之下,提升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重点展开监督工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进行全面监督,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执行的深层次规范与管理。此外,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展开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指导能力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整个教育结构中基础而重要的专业,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基础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有益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建立起科学而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引导、规范、监督、考评等手段,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有效加强,进而提升高职教育教育结构、教育基础和专业体系的改革质量与效果。

篇四十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策略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深刻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的全面性、整体性的调查和评价,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和优化,促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率的完成。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

1.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内容都是针对考试而设定的,往往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内在意义。在教学评价时,只是重点考察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理论知识等。对于社会性发展能力的考核却不够重视,如: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运动中的合作能力、体育思维和能力等。虽然这些能力很难精准测量和判定,但功能却是不容被忽视的,其不但体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要求,还有利于树立高校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养成坚持进行体育运动的好习惯。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全面评价体育教学内容,将主、客观评价有机结合,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有序、科学展开。

1.2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目的存在误解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真实的体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某一阶段学习中的成果,以及帮助学生了解以往学习中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在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准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目的,常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用考试或是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甚至是左右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如此,还限制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进步。

1.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由于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价,导致体育教学评价中出现了重视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绝对性评价的现象,常以那些可测量的指标作为标准,而忽略了自我评价、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以及那些不可测量的内容。一些方法都过于片面,缺乏科学性,无法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进行及时精准的反馈,由此便不能帮助教师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很难改进教学策略,无法帮助学生提升体育学习效率和质量。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而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却是一概而论的。所以,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评价后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大幅度降低。

1.4教学主体评价不够合理

高校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不能缺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对教学主体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相互印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缩小偏差,以此提升教学评价的价值和可信度。高校体育教学的受教者是学生,正确评价受教主体能够给教师教学带来直接的经验。而目前,许多高校在对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评价时,对学生评价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对教育评价目的.认识不足,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常以自我喜好作为标准,而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高度评价,在教学时往往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实际需求。此外,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还过于形式化,致使其意义和效果很难充分展现出来。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2.1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

高校学生体育教学实践,应在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促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热情,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体育技能。在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评价时,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和自我认识能力。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进行评价,通过指出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来完善自身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在指导学生更好学习体育课程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

2.2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生坚持体育运动的意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和热情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是促使学生自觉坚持锻炼的前提。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新体系,应推动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健康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强化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使高校体育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2.3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仅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还应该立足于加强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生理、心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其评价标准和内容,也应基于素质教育而出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水平、性格塑造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全方位的反映学生的运动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面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际教学评价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多种策略推动学生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促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评价中不断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3.1构建综合全面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构建综合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需注意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将形成性评价、判断性评价和全面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主要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简单明了,但缺乏一定的信息反馈功能,不能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不能详细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鉴于此,需要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形成性评价、判断性评价和全面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让三种评价方式相互渗透和作用,不断提升整体评价效果;第二,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时,定量和定性评价都要考虑在内,实际评价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学生或许不能正常发挥自己体育技能和优势,最终导致教学评价不够详细和全面。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显得更为科学和全面,能够更加精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3.2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评价

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这其中涵盖了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欣赏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高校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强身健体和健康生活的好习惯。所以,新的体育教学要求将体育运动和锻炼更加生活化,将不同的运动形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给出及时的反馈和建议,考核评价时,要将他们平时的努力和阶段性的进步考虑在内进行打分,并分析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状态和方向。

3.3重视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受教主体,在教学评价中也是主体。学生在实际学习和评价的全过程应该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科学评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师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作用。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够参与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并客观的给出意见。想要构建一个能够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现阶段单一的评价体系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将体育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主体,通过师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等多种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使评价系统主体化。

3.4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念

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高校应该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充分把握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基础性、全面性和个体性,构建体育学科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此系统性的设计出一套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将评价内容和指标系统科学化。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系统的导向意义。多角度、全方位、多策略、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对教学结果作出科学评价,还需重视评价教学过程。实际评价时,不仅对学生体育技能运用和理论知识作出评价,还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动态。

4.结论

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高校输出的社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是输出各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关研究人员应该深刻分析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落实评价体系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运用恰当的评价策略系统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互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的体魄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席羽.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5).

[2]王剑.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研究与分析―――评《体育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

[3]尚子靖.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现代交际.2014(11).

[4]王一妮.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2).

[5]宋骞.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

篇四十四:体育教学评价下的大学体育的论文

体育教学评价下的大学体育的论文

一、现行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弊端

1、由于指导大学体育教学的总思想出现偏差致使评价没有客观性。目前,很多大学体育教学仍然贯彻的是“老师是中心,课堂是中心”,其重点仍然是教授运动技能,其课堂流程基本上都是感知、认知、领会与巩固,其评价模式也基本上只是考试的形式存在,致使大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成为师生为了评价而努力去完成评价,使得师生将评价当成了教与学的终极目标,当然老师的教就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的学也是考什么学什么了,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必要的自主性,整个教学活动就成了按部就班的机械行为。

2、静态评价所占比例过大,缺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评价。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受到了“技能与技术”教育思想的重大影响,强调评价的重心是体能、技能和技术,严重弱化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成绩的提升程度,使其评价内容显得十分片面,当然其评价结果也是片面的。

3、评价的方法与方式也存在不合理性。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静态的,主要是对学生通过学习而具有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水平实现判断与评估,有利于学生的间的横向比较,而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主动程度、能力的提高程度等动态因素方面的评价显得缺乏,也就是说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缺乏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有利于学生本身的纵向比较。

二、如何完善当前大学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1、进一步完善指导思想。当前体育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体育教育要适应以后社会的更加快速的发展,也还要很好地适应将来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就现代社会而言,体育教育已成为了人们十分重要的智力资本之一,其发展要与时俱进,放眼于将来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新颖的思维方式、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之材。另外,在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明确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促进体育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体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手段。

2、在评价体系中明确评价的主体取向。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一起共同建构的多元素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都也仍然是主体,两者间不存在客体。所以,在这种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系中,强调的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间的互动,还强调整个评价过程是民主的、融洽的、互动的过程,从中也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当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结果的进步程度以科学的计分方法换算成得分,纳入到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去。

3、教学评价还必须要具有发展性评价。在思想上,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也仍然具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评价往往是为了甄别优生与差生以及选拔人才,严重脱离了教学评价的初衷———促进老师自身提高、促进学生进步、完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评价以上的作用外,还应具备下面的几项作用:第一,反馈与调节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以合适的方式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使其能够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解析自我,以促进其提高与发展。第二,展示与激励作用。将评价作为学生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学生把自身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展示出来,以此激励自我发展,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格与心理。第三,反思与总结作用。学生被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对前期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从面完善将来的行为,为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4、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与所学内容间进行的丰富的、多向的、适当的信息联系以及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此期间,因为学生的创造力十分巨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相当多的老师不可预测的种种情况。因此,现代的教学理念都要求课堂是开放的,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当然,教学评价也应该需要开放,使其具有开放性。

5、量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心理评价结合行为评价。对体育教学评价而方,量性评价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它同时也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课格式化和简单化了,其评价结果也往往丢失了课堂教学中最根本、最本质和最有意义的东西。就质性评价而言,它关注的是丰富而复杂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注重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真实而完整的展示,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认知层面,还要考察学生的行为层面。因此,笔者从发展性评价出发认为,在体育教学评价中量性评价必须要结合质性评价,其评价才会有本质性的作用,使质性评价也有一个量化或者趋势化。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最先进行的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然后才是心理评价和行为评价。其原因就是体育的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判断价值的过程,其中不但有外在的、直观的、具体的一面,而且还存在内在的、间接的、抽象的一面,如果只看其中某个方面或某个量表,就很难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当然这也使评价的难度加大了不小,但其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6、教学评价要加大对过程的评价。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与学的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精神,普遍认为求知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这已成了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是其生命和心灵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过程。此外,体育教学的目标则是促进学生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自己的创造能力。当然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精神之所在。教学评价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环节,既能评价教学效果,又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还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体育老师来说,能够很好地领会教学评价对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其能够很好地达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善与调节、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教学效能的全面发挥。教学评价指的是人们运用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手段与技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掌握教学情况和期望的效果相的差距,从而确定解决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案,最终实现教与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篇四十五: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一、中学音乐课程评价需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并符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课程评价应在公平、准确和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中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并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特点,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评价标准应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具体操作和推广使用。音乐课程评价标准中应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多使用社会化用语,使全体师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评价标准应囊括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并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从而使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简便易行。

二、中学音乐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考试评价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评价方法。中学音乐考试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而是教师规定演唱曲目,要求学生轮流演唱规定曲目,并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分。教师在此考试方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选择自身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曲目,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条件,部分学生由于声带先天受损或患有咽喉部位疾病等原因,无法对教师规定的曲目进行演唱,这就会造成音乐考试的不公平。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音乐考试趋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合理化。

2.日常形成性评价

日常评价应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全过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平时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够体现其音乐水平,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并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音乐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3.特长评价

教师可在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就其特长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舞蹈或编曲等擅长的音乐领域有所突破。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对考核内容做出个性化安排,考核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音乐领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以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主性。自主评价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自我认知。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且使学生学习他人音乐方面的长处,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水平。

5.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时应从学生音乐水平的实际出发,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且应就学生语调、音准和流畅度等音乐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评价。详细评价与只给予学生优、良等级的传统评价相比,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中学音乐课程评价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沟通并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篇四十六:试析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论文

试析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发达国家 高校教学 评价方式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评价已成为国外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发达国家的高校来取多种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各高校普遮采用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档案、个别访谈、课堂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

教师教学评价已成为国外高校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外各种类型的高校中,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和主要职责,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师的关键因。所以,高校常常出于多种目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而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有效,又常常采用多个信息来源、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教师,力求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绩效水平。从各类学校对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来源重要性的现行排序来看,国外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档案、座谈或个别信访、课堂评价、自我评价等形式。

一、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式

1.学生评教

学生作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因而是评估的重要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估,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全面、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了解和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国外绝大多数大学和学院都采用系统的学生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各学校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学生等级评价量表或检查表,最常用的有总括检查表、自助系统评价及以目标为基准的检查表。学生评分时所根据的问题一般都是有关教学活动方面的概述性问题,而且各门课程都需定期进行学生评分。这样,有关人员可通过这些累计的数据对整个教学发展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教师也可通过比较其他类似课程的评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期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

近年来,学生评价的实施和利用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各校开始推广电子化教学评价,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信息收集的灵活性和快捷性,而且为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带来了极大方便。二是学生评教结果不再只是教师聘任或晋升的凭证,还是教师本人检查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详细地看到学生提供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反馈信息,不再对教学评价感到陌生或惧怕。三是学生评教结果还可为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教学任务安排的合理性起到监控和促进作用。

2.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同行通过课堂观察、评议会等形式对授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是对学生评教的补充,而且是一种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评价方式。为了获得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大多数国外高校都开展同行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持续的观察。许多研究显示,同行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中最合适、最不可缺少的形式。同行最有资格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的信誉度很高,因为教师同行比学生更有能力对教材的难易度、教授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且同行还能够把教学活动放在更加宽泛的背景下,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更实际有效的建议。除此之外,同行评价还能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特长及其辐射作用,消除教师之间的隔离感,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行评价的主体一般是与被评价教师所教学科相关的资深教授,也可包括外校的资深教授。在评价教学时,同行所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填表式评价、书面评价、匿名小组评价等。美国大学同行观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过程、方法、材料和效果。在进行实际观察之前,评价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评价内容,制定科学的观察程序和考核表格,以避免评价者的个人偏见,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与此同时,同行观察者要向被评教师询问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情况,以得到更全面的评价信息。在观察结束之后,同行评价者还要及时提供反馈,与教师一起分享课堂观察的结果,制定日后的教学改革方案。同行评价一般用于教师的教学改进,较少用于人事任免和升迁。

3.个别访谈或信访

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所得到的评价是对学生评教评价形式的补充,目的是为了得到有关教学活动更加具体和详细的信息。而且,通过这种评价形式得到的信息是其他形式所得不到的,比如学生对教学的一些新观点、新看法,或对某位教师成功教学的案例分析等。而对于那些不愿在学生评教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在面对有技巧的采访人员或教师时常常会回答得更真实、更客观。

与其他评价手段相比,这一评价方式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以及对学生的实际影响,获得教学过程的细节和案例。教学评价的实例表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评价表上写出意见的学生,往往能当面回答有经验的评价者提出的问题。除了与学生当面谈话以外,国外大学评价人员还同教师直接谈话,询问他们的教学情况,并针对得到的评价结论进行交流和分析。与师生谈话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学奖励和职务晋升的参考,还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具体指导。此外,国外大学还采取向毕业生分发问卷,邀请毕业生回校座谈,以及大学评价人员出访毕业生等方式,广泛收集历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增强大学教学对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4.教学档案

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高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被要求提供他们在教学、研究和服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就,这已成为国外高校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所谓教学档案,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业绩、教学材料和相关学术成果的系统积累,是对该教师教学成就的真实记载。它包括所有对该教师教学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的相关材料。它不但可用于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奖励,还可为其他形式的教学评价提供相关的背景,并为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平台,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机会,而且能够为评价人员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呈现大量的文字素材。大学教师的教学档案一般包含教学任务陈述、所教课程的详细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陈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展示、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以及对课程优势和不足的总结)、所辅导的学生论文、与教学相关的服务等。此外,学生评分总结、教学改革创新,甚至所进行的专业发展信息也常常放在教学档案中。当然,教学档案的材料主要是各种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总结,不是原始材料。在准备教学档案时,应尽量挑选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并且在篇幅上有所控制,以便减少评价的工作量,尽快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5.课堂评价

许多美国大学还鼓励教师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在所教的课程中开展持续的自我评价活动。教师可随时采用课堂评价来及时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反馈,这些意见可帮助教师认清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速度、进度、方法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分钟问卷(oneminutepaper),教师在一个学期中分几次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出自己对教学的感受及建议;第二,一句话概要(onesentencesummary),教师在讲授完某部分内容之后,请学生写出非常简短的评价,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三,重要相关事件i}}卷(criticalquestion-naire),在结束一个星期的教学后,教师发给学生一份简短问卷,让他们根据本周的学习情况回答若干个问题,目的是得到学生对教师及其教学的反馈,以便尽快做出调整。这些方法的共同优势是,学生的反馈非常及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很大。这一方法可以鼓励教师成为自己教学活动的监控者,从而促进教学反思活动的展开。

6.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的最基本目标是改进教学。自我评价在所有的教学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和判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学生成绩测量在内的任何一种评价手段来辅助作出教学上的自我判断。虽然,自我评价也可以为人事决定提供其他渠道无法获得的信息和观点,但它最大的作用还在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提高。自我评价有五大辅助手段:自我评价量表、自我报告、自学材料、对同行的教学观察以及对自身教学录像的反馈。反思和质疑对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表现和教学观念作出判断非常重要,但是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对提高教学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评价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作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反思和作出决定,最后把所获得的信息应用到改进教学中。因为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不强,所以它很少用于人事决策,但可以为教学管理方面的决策做参考。

二、简评

国外高校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教师教学信息,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纵观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我们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要注重教师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评价重管理轻提高,重结果轻过程,即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而且即使采取形成性评价手段,往往以“学生评分或评价”为评价的最终结论,不重视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这两种现象给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前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只围绕着考试内容进行;后者则造成了教师教学只为了赢得学生的好感或好评,忽略了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能简单化为人事决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使教师对其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

2.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价策略比较单一,虽然也有同行评价、行政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但这几种评价并没有受到重视,往往以“学生评教”为评价的最终结论。但教学评价不能单靠学生的量化反馈,还必须结合其他有效的质性方法,如检查教学档案材料、同行观察课堂教学、考核学生学习表现、自我评价等。由于评价主体的角色差异,其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应有差别,每一种评价方式及其结果只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的全部。教学本身是一种多层面、多角度的复杂活动,没有一个信息源能够反映教师教学的全部情况,也没任何一种方式可以获得全面的评价结论,而且由于大学学科内容和学生背景的不同,教学所呈现的特点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要想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揭示教学的每一个侧面,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改进建议,必须采取多种信息收集方法。发达国家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教学评价论文(精选46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