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丁香结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65-757957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9 18:49: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丁香结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丁香结教学反思1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比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后三个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边读边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点句短的朗读时从来不会忽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丁香结教学反思2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文,并充分利用早上时间自由朗读,给家长读课文的形式,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课上,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复习旧知,再次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从丁香花和丁香结、赏花和悟花入手,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赏花:默读1—3自然段,找出丁香结的形态、香气、颜色的词句,在读中感悟。

悟花:设计问题,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悟,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丁香结教学反思3

《丁香结》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丁香结教学反思4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宗璞,写的是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课后的阅读链接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吟诵阅读链接中的诗句,引导学生来了解,在古人诗歌的意象中,丁香代表解不开的愁怨,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丁香会有这种意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丁香被称为丁香结的原因,由此引入课文。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精读课文时,通过提出问题“作者眼中的丁香是什么样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浏览等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总结出作者是通过颜色、形状、香味三方面来描写丁香的,并通过朗读来体会丁香花开的茂密、芬芳,读出作者对丁香的喜爱。

三、联系生活,深入感悟

课文最难理解的就是作者最后的人生感悟,在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时,通过对比作者眼中的丁香和古代诗人眼中的丁香,让学生明白,丁香原本只是一种植物,之所以会有解不开的愁怨这种意象,是因为看待丁香的人本身就具有愁苦之感,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丁香结教学反思5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第二篇:《丁香结》教学设计

《丁香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2.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流利地朗读。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认真倾听

齐读课题

边看边读

默读自学提示

指名读

交流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

理清课文脉络

理解词语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

同桌说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景导入新课(3—5分钟)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

二、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

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

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

老师相机出示语句。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

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

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

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三、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朗读生字

指名说

自读勾画理解

汇报交流

谈想象

汇报交流

朗读

谈自己的理解

感情朗读

谈想法

说感想

谈谈理解

朗读课文

做一做

板书: 2.丁香结

丁香花形状颜色香味

胸怀豁达

生活乐观 丁香结无限愁怨

教学反思:

第三篇:2.丁香结(教案)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一《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1)

(2)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

(重点指导生字“缀、拙”为翘舌音;,后鼻音“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幽雅

笨拙

恍然

注意读准“幽、雅、拙、恍”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糊(húhù)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他快把我气糊涂了。

②读一读:姐姐可真糊(hú)涂啊,怎么能被他的甜言蜜语给糊(hù)弄了呢?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窥着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潇洒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轻灵不整齐,不一致。

妩媚指轻快灵巧,又指轻细空灵。

参差忧愁怨恨。

愁怨姿态美好可爱。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再写(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最后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案、薄”,上下结构。

“缀、雅、拙、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幽”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薄”,半包围结构的字“幽”,左右结构的字“雅”和左中右结构的字“糊”,学生练写。

幽:先写里面,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再写外面,竖、竖折、竖。

雅:右边不是“住”,有四横,要注意。

薄: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右部是“甫”,不要少一点。

糊:左中右结构,“古”要写得扁而窄,“月”的一撇要穿插。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描写的是丁香的不同形态,表现出作者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3)

(4)

(5)

(6)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7)

(8)

(9)

3.研读第5自然段。

(1)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的甜香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研读第5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本文中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课文寥寥数百个字,丁香的魅力跃然纸上,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然能够解开这个结,由物及人,结构清晰精致。

2.举一例:

(10)

(11)

(12-1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体会学习本文借情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15)

(16)

(17-18)

五、当堂检测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描写丁香

人生感悟

丁香结

生长地点

颜色

形貌

气味

姿态

古人的愁怨

我的从容豁达度

借景抒情

课后反思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处理的很好。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第四篇:2.丁香结(说课稿)

《丁香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三、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4.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四)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B.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

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

“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出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五、说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五篇:2.丁香结

第2课

推荐阅读

我的小桃树

贾平凹

今天,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可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关上门,靠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晃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转。它瘦了许多,昨日的美丽完全消失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帮助它。

记得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吃了以后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仙桃”爬上床去。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存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我竟将它忘记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冒出一个嫩嫩的小芽,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忽然记起了它。

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长出来也不会结出桃子。”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它长得不慢,一个春天长上两尺多高,我十分高兴:它是我的,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吃了“仙桃”后做的梦,或许早忘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的。

也就在这一年,我进城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样大,城里的美景这样多。我从此下定决心,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去想了。

但是,我渐渐地大了,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和天真。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就在这时候,奶奶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家,奶奶已经被安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眼泪不觉流了下来。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往外望,看见了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一人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起来的呢?弟弟说: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着它,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能将你放在这里,离开家乡,又默默地将你忘记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真后悔。

如今的它,虽然长得弱小,可一夜之间竟开满了花呢。我每次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来。可怜的小桃树!

雨仍旧这么大地下着,花瓣纷纷落下。我以为有了这场春雨,花会开得更鲜艳,谁知它却这么薄命,片片付给风和雨了。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在树顶的高高的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海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骨朵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我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好吗?

作者写“我”去城里上学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我”的化身。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ú)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的姑娘。

A.快乐无忧

B.结着愁怨

C.单纯快乐

参考答案:

B

丁香结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