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共五则)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65-725374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01 12:45: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每一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幽默,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都令我印象深刻,不断的反思自己。以下是我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如xx老师就是开课前简短的交流,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xx教授,让孩子想一下,大学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使孩子对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他们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xx教授教学真分数与徦分数的教学时,把分数看作是一个家族,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板书清晰明了,他们没有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适当板书,使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一目了然。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经验,将研讨会的精神,应用于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点反思助成长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课,聆听了6场讲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这次学习给我的触动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要有巨大的魅力。

(一)备课。

xx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到几点:

1、备课时,要把握数学本质;

2、把握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模型、变中不变等);

3、重点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要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长见识,悟道理。

(二)课堂上的深度对话

正如xx在他的讲座中谈到的“课前三问”:学什么?为什么学它?我们要学会什么?让学生有准备地学,让学生转变思想,学会学习。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

xx老师的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让我印象深刻。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成长要有深度的反思

先贤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许做不到那样,但是见贤思齐,经常反思依旧是让我们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在xx老师的讲座中便提到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和通过别人课的好坏”来反思自己。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自己讲过每一堂课后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而不断改进,学习;在每次听完别人的课时,好的地方借鉴学习,不好的地方要引以为鉴。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短短的观摩学习已结束,但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我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二篇: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

导学生探究以盈补虚的方法,师生还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新旧转化—寻找关系—推导公式,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管理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管理。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开学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制,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据抽查,各备课组至始至终都能认真执行。

二、教研组建设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有定期的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教研气氛浓厚,各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年轻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教科研活动

1、加强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本期我们数学组与银田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校际交流活动。由xx执教的三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集体智慧,得到了各级高度评价。

3、课题组成员以课题带动全组成员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全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都得以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教学水平。

四、工作实绩

1、xx执教的《粉刷围墙》集全组之智慧,在“我是主席小同学”的主题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xxx老师在xx省数学老师风采演讲中获得二等奖。

3、xxx老师在说课比赛中获得xx市一等奖、xx市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xx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很荣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由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授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授课教师感觉更是荣幸。每次课后都能听到吴正宪老师的精准的点评。只有两天的培训生活,但给我的教育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冲击力很大,下面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只有细微之处做好了,课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师的课堂中,她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把两个三角形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拼一拼,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出这个新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这一个细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正如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定要想着儿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知道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时真正的想过儿童吗?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课堂中怎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学生会怎么想。而且在课堂中也设法保护儿童的心灵。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课堂中很随意的对学生的统计图评价:“你这样做不科学”,真的也许就这么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不再愿意积极的参与学习。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更加细心的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积极的参与学习。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再积极主动的去做裁判员。而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平等的对话和辩论,让出错的孩子心服口服,让他们在辩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中要变换角色,要做到:变师说为生说,变课堂为学堂,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老师只要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足够了。

第四教师要读懂教材。曾有人这样说过:“开车怕路不熟,教书怕教材不熟”,我们只有读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驾驭教材。比如说我执教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就没读懂教材,看着例题就觉得只是给学生教会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和半格的处理就可以了。当吴老师在评价时,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领悟到的这个意图之外,还有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学生体验做统计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有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它蕴含的意义,只有我们读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以前我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从来也没想过:这节课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这节课的困惑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这次活动中的说课环节,让我对自己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我之前的备课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要首先想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决困惑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的备课工作就更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点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会不断的前进的,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的。

总之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我的课堂高效。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在长乐路小学,听了赵文渊老师的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几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与间隔的关系。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自主探究,你是园林工人应怎样做?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在练习中,着重逆向思维完成练习,通过课件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任务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篇:2018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精品学习文档

2018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空间观念究竟包括什么?

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转化。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小学数学几册教材中编排的 观察物体 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实现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及展开图等的相互转化。也就是面对一个几何体或实物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平面图形(如三视图、展开图);反过来,当看到某个三视图、展开图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几何体或实物的形状。第二是描述。即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第三是想象。即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实际上,转化和描述的过程也离不开想象。同时,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 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还是图形与位置等都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二、图形的认识为什么从立体图形开始?

现行教材的编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展开学习的。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内容的大体思路是:1-2年级认识空间图形,把握共性、分辨差异;3-4年级建立几何概念(点、线、面、角);5-6年级学会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执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上册安排的便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由此可知,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的模型,学生

精品学习文档 的认知世界中首先接触到的是 体,这些 体 学生触手可及,非常熟悉,能够感知。而面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抽象的。从学生已经感知的图形开始学习,是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的同事翟军国在教学时深有感触,他说一年级学生通过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容易,但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感知面的存在却很难。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低头教书,对教材知识体系缺少整体理解,没有真正弄清楚,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对各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也了解不足,致使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障碍重重,后劲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常学《标准》,在学期开始时一定要细读、品读《教师教学用书》,对教材内化于心。

三、观察范围的认知为什么先从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

在18日的 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现场答辩 环节中,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基地学校和吉林龙山基地学校,就六年级的《观察的范围》展开了精彩的头脑风暴。他们在设计中将原教材的猴子爬上树向墙内张望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的情境进行了对调,并重新设置了乘坐电梯等情境。

前段时间,我制作过《观察范围》微课,对这节课的教材还是熟悉的。听了辩课后,我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动教材呢?数学教材的编委侯慧颖老师在点评中谈到,编写这节教材时有人也想到了用淘气爬树这一情境,但考虑到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的原因,改为了猴子爬树。这两个情境中,站的高,看得远是学生容易理解的,这方面学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观察点越近却看到的范围越小有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呈现了先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的两个

精品学习文档

情境。

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认为现行教材都是编写者经过反复讨论、反复斟酌而设计的,是集体的智慧。使用者不能为了 求创新 出新意 而 大动干戈。如果我们需要改动教材,那就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改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体会和琢磨编者的意图,用足、用活、用够教材。不要轻易改动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以换情境,换数据,可以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刘克臣老师在执教《运动的圆》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探究圆沿着直线、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滚动后,圆心会形成什么样的轨迹?刘克臣老师这样处理教材,不但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感受了圆的特征,也着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魔法园丁为什么让教育专家迷惘?

**老师在教学《让画出的图形转起来》时,用到了魔法园丁(AR)。课堂中,定制的课件能让学生随机画的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图形,旋转过程一目了然,我们都感到神奇。在17日晚上,史宁中教授在听了几位老师介绍AR的使用后谈到,听了**的课,我觉得AR有点用,但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介绍,感到很迷惘。我和同去学习的孙建平老师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们认为:不是AR不好,而是使用者没有用好,与其说教授是感到迷惘,不如说教授是一种担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非常重要。想象一定要真想,比如从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形,要把自己置身于情境当

精品学习文档

中,要让 面 动起来,从而在脑海中构画出立体图形。如果想象不到,要通过操作积累认知经验。想象出来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一些软件、课件制作确实很精美,它能把学生的想象过程精准地演示出来,但我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想象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又没有实物进行观察、操作时,也可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五、小学生拆盒子为什么那么重要?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一节课是《展开与折叠》,这实际是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做纸盒、画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找相对面、把某一面当作底面,找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等活动,自感设计内容丰富,学生也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在这段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反复复拆盒子、折盒子。近日,我在阅览《新世纪小学数学》时,看到了《想象如此美妙--展开与折叠 一课的教学思考》,感触颇多。

教者先让学生体会长方体展开图与长方体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做法:一是请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图拿在手中,展开、折叠、再展开、再折叠 在反复的操作中,请学生在头脑中想,展开后是什么样子?折叠后又是什么样子?二是不折叠,凭刚才活动的印象,找一找长方体展开图如果折叠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接下来教者让学生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具体做法:一是根据研究长方体展开图的经验,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二是剪正方体盒子,验证自己的想象,同时要认可他人剪后的展开图。

最精彩的是教者让学生根据正方体展开图,想象每个面折叠后

精品学习文档 的位置关系。具体做法是学生把展开图的某一个面看成前面,也可以看成是底面等,然后想象其它面分别是哪个面?整个折叠过程学生都是通过想象完成的。

通过这个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应当放缓脚步,借鉴他人好的做法,设计精巧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想象,充分感知,真正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推理能力。

第四篇:参加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雁江七小

陈玉英

2012年10月12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修订环境下小学数学观摩活动。我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了黄爱华、张齐华等全国等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及专家们的讲座(包括新课标的变化,我们老师都人手有一本,这儿就不作介绍了),他们的精彩演绎,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一共听了六节课。这六节课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问题,不是直接批评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也不是让其他孩子去帮助他,而是大家一起来研究,探讨,得出结论。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黄爱华老师上的《相交与垂直》和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

黄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教态,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他先用谈话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理解“互相”一词的意思。然后提出“互相垂直”,问孩子们:“你觉得是指什么?”(老师干净利落地将视角从生活场景转向数学教学,没有拖泥带水,没有所谓的情景创设,也没有帮弄玄虚似的慢慢道来,而是承接前一环节的“互相”事件直指核心概念,确保了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精练和教学环节的有序。)学生得出是指两条直线时,老师直接出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垂直,垂线,垂足。与孩子们一起书写三个“垂”,其实是老师的板书。并把三个概念完整的出现的屏幕上。让孩子自己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互相交流,不会的还可以问老师。之后学生提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教师稍做提示。这时,老师讲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叫互相垂直时,先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重要的,好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直角,有的说互相垂直,有的说两条直线,然后让孩子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划一划等表演,让学生感受每一个词语。他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自主学习中真正建立数学概念。最后老师小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不是简单的教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叫互相垂直,而是放手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圈一圈,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留足够时间让学生感悟,思考,从中加深印象,真正建立概念,让学生学有所获,展现学导 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时老师设计学生自已来学,并且由学生到黑板上扮演做老师,并引导学生怎样做好一名好老师。比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引导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怎样来说明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手指一指垂足并板书等。他的课堂,给我们诠释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让我们真正明白了学导课堂的内涵。

然后听了黄爱华老师的专题讲座——《聆听花开的声音》,令我非常震撼,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如果说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那么听他的讲座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教育的领悟。这一次,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的爱华故事汇。黄老师精湛的语言艺术、灵敏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不时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每一则小故事都让我受到不小的启示,让我真正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他以几个故事《孩子不愿意逛商店》,得到的启示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成和孩子一样高;你才可能了解孩子;而且一定有新的发现。通过《童童吃冰淇淋》和《周立波与孩子的对话》得到启示:哄孩子也要专业化的教学原理。说什么话孩子会听。说什么话孩子喜欢听。他说:课前我们认真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课中要抓现场,随时观察,倾听,调和。课后要认真反思。(我看过网上黄老师以前讲《垂直》这一节的视频,在那一节课,他讲的与这次在成都讲的很多地方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一样)说明黄老师每上一节课后都要去反思,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得到的启示:

1、把握对话时机。

2、用话题引导思维。

3、话题最好是孩子喜欢的。

4、适时评价孩子的表现。这些小故事,电影片段,都是我们熟悉的,看过的,见过的,听过的,只不过是我们没想过的。黄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慧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关注孩子,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要用“诚心,专心,耐心,用心和真心”真诚接纳孩子;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蹲下来与孩子进行深度对话,及时赏识激励孩子,走近孩子越深入教学就会越成功。他给了我们三点思考: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然后就是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带来的《认识负数》一课。张老师语言亲切、表情丰富、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干净利落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课的开始,张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缓解孩子

们的紧张情绪,等孩子们差不多都处于自然的状态时,则开始进入了他的课堂。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入手:对于负数,学生并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对负数的感觉。张老师用了这句话“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看到过负数?”作为开篇,唤起了孩子心目中对负数的初步感觉。学生举例后,张老师通过几张数字卡片-

1、-

2、-

5、0、+

3、+

5、+8、12、100,让几个孩子分别拿着卡片站到讲台上,先让孩子们观察,再把拿负数的孩子找出来,孩子很快就找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为什么它们是负数的理由(因为它们带减号,老师更正为负号)。找正数时,出现问题,有带“+”的,有没带“+”的,学生判断说出现由,有一孩子特别聪明,他说:应该都是正数,“+”可以省略的,如在计算几加几时,写成几加、加几,太别扭了,所以把“+”省略。在0什么数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一孩子说:0是虚空的,它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线。之后,张老师还是通过这一组数,让孩子排队,并在里面插入练习。把问题都解决了。负数表示的不同意义,老师只用了一个题:-2,张老师汽车停在-2楼;我的银行卡还剩-2元,我儿子的身高是-2米,某盆地海拔高度约为-2米,北京某天气温-2度。让学生选择一种说出意义,教师引导。在整节课,对于每一种问题,解释权又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团队合作自己解决。听完课,让我意犹未尽。我相信孩子们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而且对于正数、负数他们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的教学形式丰富,语言精炼,更贴近孩子本身。我记录了一些课堂中话语:

1、孩子们,你们的机会来了!

2、够诚实吗?

3、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你看明白了吗?

4、谁还有补充?

5、谁先来,先来的是最容易的哦„„

要知道这节课是西师版六年级的内容,但与张老师配合的却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课能上到如此精彩的地步,让我不能不感叹张老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第五篇: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

总体思路方面,刘老师提出打破常规教学、厚植“以盈补虚”、经历古代数学家的探究过程、展示统整理念带给学生思维的变化方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

摘要: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中学、大学学习甚至是以后人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以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很有必要。

通过两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两年里与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因为我知道只有当数学教师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二、以“课本”为主,不要脱离教材。课本的每一课时都配有情景图,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情景图,让他们读懂情景图的真正含义,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有些学生看题不认真,一目十行,都不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一看数,不加思索地就列算式,盲目地进行计算,结果是鸭子孵鸡——白忙活。因此,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我们班的尹东瑞同学脑瓜灵活,成绩不错,但每次都因为书写潦草而丢分,比如:写数字150时,“0”往往带上小尾巴,写成“6”或“9’,因而被判错而失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五、对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小学生都有好奇、争强、乐胜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这样的活动:“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获得的红花最多”等等。不要光认为那些爱听话、不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学习好的,实际上思维活跃的还是那些好动的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x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

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x第九小学xxx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

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20xx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