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徜徉于学习情境,感受于课堂魅力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65-837397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4 22:34:03 来源:网络

徜徉于学习情境之中, 感受课堂魅力所在三里屯小学 王宇荣

执笔人 王宇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新提起呢?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它符合学生爱好新奇、喜欢有趣事物的这种心理特点,以及符合学生甴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情境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学生徜徉于这种学习情境之中,视野已不禁锢在教室里,而是放眼于大千世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境,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活力与魅力所在,使学生爱学,使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学习知识与享受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1、结合实例,理解学习情境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世相。以文章为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领悟其意境情感,领会其构思技巧,并使之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小学生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对人生体验不深刻,但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所以要把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我联系国际政治形势,这样创设了情境:列举当时国际上的一些争端,是在一定范围内民族关系恶化的反映。想象一下那里的战火,那里百姓的灾难,民族之间的纷争给人民造成多么大痛苦,难道不应该很好地珍视民族之间的团结吗?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把课文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贴近,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其课堂学习的魅力所在!

2、运用“实物”,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很多同学见过爬山虎,但并未仔细观察过,书上写的“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究竟指那个位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很难理解,于是课前,我特意采了些爬山虎,分别发给每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实物,看看,读读,指指,说说,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指哪个位置,作者为什么说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借助“图画”,深入学习情境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深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通过绘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蕴的理解,利用美术手段促进语文教学。这也是把美术课请进语文课堂、进行科学渗透的新尝试。譬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一诗中,学生对京口、瓜州、钟山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与作者思乡有什么关系?学生弄不清楚,如果老师通过边画图,边解释,使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了这三个地方的位置关系以及诗所描写的长江两岸的美丽春色。又如老舍的《草原》也可以采用这种绘画形式进行教学,如课文第一段关于草原美景的描写。不过这次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美景自已来画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草原的美景。当然学生在画之前必须充分读课文,明确景物的位置、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还要善于运用绘画技法,生动形象的把景物摹写出来。事实证明,这种学科渗透教学甚佳,真可谓一举两得。

4、播放“乐曲”,渲染学习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伟大的天然之声。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激发起联想与想象的活力。通过“乐曲”来渲染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听过这种罕见的声音。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5、“角色”表演,体验学习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角色的位置上深入体验,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把课文内容“复活”到眼前。例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满足学生一吐为快的愿望,更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人物的品质,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习《晏子使楚》第一课时后,我组织学生把这一课写成了小剧本,上了一节活动课。课前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排练,再次上课时,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场景和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了活灵活现的表演。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人物、分析人物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6、巧用“课件”,展示学习情境

上述创设情境的方法都可以用课件展示。课件是对上述创设情境的综合反映。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手段用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是最方便快捷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运用者、课程的构建者。课堂教学应该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境界里,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徜徉于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易”、“趣”、“活”,适应学生的精神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其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教与学策略暨学习者分析研究成果

徜徉于学习情境之中, 感受课堂魅力所在

徜徉于学习情境,感受于课堂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