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65-744058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2 01:14: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姓 名: 韩 思 月

工作单位:临 江 中 心 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过去只是单一的重视学生成绩,到现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健康,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里健康,为孩子们留下一片干净的净土。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更一步的掌握知识和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因为打破了学生的传统理念,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上的需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对学生学习上的认知,对学习兴趣的体现来制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弥补学生的不足,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爱好,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不仅仅要作为学生“白莲花”也要做学生的护花使者,让花朵有分辨善恶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融合 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

正文

在音乐课中。回忆起童年每次音乐课老师都是放磁带,或者播放音箱。那时候的音乐课虽然喜爱,但是少了一些新鲜的事物,那时候教师做备课,也是简单的手写,简单的音符也要写在备课笔记上,现在的音乐课截然不同,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借鉴别的同事的成果,也可以在网上观看大师级别的公开课,可以说现在的网络传播也是非常快捷便利的。

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我们也要因材施教,教师就要做到坚决不能拔苗助长,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我的课堂之中,每个学生的歌唱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为教师就要竖起耳朵听声音。帮助其学生解决课堂问题。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我校自从实行分层教学以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身心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的学生普遍自尊心强,在教师提问时我校教师从不以点名的形式来提问学生,都是编好序号,进行提问。一是不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二也帮助学生培养文化素养。为缓解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按照教学目标分层次,课堂教学辅导有层次,综合练习分层次的方式进行,从而有效地使全体学生受到系统培训。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效率快。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涉及知识的态度并能付诸于课堂实践中,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学习过程,对学习能够自我评估。

二、在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中如何做到分层教学

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的形式来确定的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考试的成绩来划分。我分为ABCD四组。A组的是学生成绩优异的,B组是学生此处较低的,C组是犯错误次数稍多的,D组为基础较差的。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位不同学生的程度来划分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法,A组的同学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作为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但是怕小学生的沉浮不够深,表扬和鼓励也要适当的选择对象和场合。B组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错误进行帮助,根据每个学生的错误进行辅导。也可以让A组的同学来扮演老师的角色,教师可以一旁关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的理解是,同龄孩子的共同语言会更多,更加会敞开心扉。在B组同学上要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C组同学是基础稍差的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有一颗耐心,找到学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否上课精神注意力集中。及时的和家长做家访,让家长和教师一起来找原因,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D组同学是基础较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个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找到针对这些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组的同学要重点培养的培养,虽然他们基础较差,但是激发学习兴趣成功后。他们将是最有潜力的同学。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玩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基础上基础上增加教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1.教师能力上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上,现在通过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差生,现在进化到后进生,对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帮助,作为一名教师要深抓学生的长处,扬长避短,抓住学生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师不仅要有一片大海的知识储备力量,也要有给孩子们稳稳端着一碗水的能力。扎实的教学能力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基本。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面对家长,要作为及时家访,面对后进生,教师也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也要有一个处理危机事情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甄选的好课片段针对学习者进行分享。

2.在备课上应用融合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一节生动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学生每一个成长的过程,做好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3教学设计上的分层

做好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运用现代理论为基础,一句每个教师的特点、观点、风格运用自己的手法分析在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步骤,并且合理的安排重难点的顺序,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生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好教学设计的预设、教学设计中的内容要鲜明。教学设计中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划分重难点,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针对后进生也要做好分析问题的准备。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的完成就会事半功倍。教学内容的手法和设计上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好的教学手法来体现就会发挥一个优化作用。

4课堂练习和课后布置的分层

做好课后练习和布置,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脑对新事物遗忘遵循的是“遗忘曲线”规律,并且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如果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做好及时的复习,非常容易遗忘。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练习可以有效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并且有意识的去寻找新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分层教学的完善,我国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一味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德育发展。通过分层教学我过不在有差生这个名次,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信息技术于分层教学的融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为中心改变为课堂为中心,教师既能发挥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注释: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的程度的学生施展不同的教学手法。

参考文献;《教育学》《教育概论》

申报时间:2020年11月15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1、你是怎样认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的?

2、在实际教学中,你是怎样做的?

3、据你了解,你校在这项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1、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请专家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较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上课让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2、征集教师原创教学课件,并在备课组内交流使用。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建设第十中学教学课件数据库。

3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作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准。

4、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你有什么困难和建议?

一是现有的课件资源少,即使有也存在不符合自已教学实际的问题; 二是自已开发课件素材少,同时还缺少时间。不好保证质量。三是在硬件上应该给每位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这样能更方便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及收集素材。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课堂实现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似乎为这个僵局带来了新的生机。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革的关注点在于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实现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自然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燃烧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幅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当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我们既需要信息技术给陈旧的教学模式带来活力与生机,又不可迷信新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其分寸,做到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这些整合还得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

总之,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当然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把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把握纸质文本的特点,即便是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都不能喧宾夺主,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让它更加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学科中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都是学科整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师积极尝试,认真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现代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

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第五篇: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

浅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新颖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不仅是应用在教研等活动中,而课堂教学才是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