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65-834158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2 15:50: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基础教学陶艺论文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础教学陶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陶艺作为综合艺术,无论是造型设计、外观表现还是艺术内涵等,都体现着浓厚的文化信息。如宜兴的紫砂壶,集造型、书画、篆刻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为一体,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有一把紫砂壶造型别具一格,壶盖为一只小鸟,形象生动,而壶把形似树根,枝桠上有着梅花点点,这种构思清新典雅。紫砂壶是集陶文化、茶文化及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美学、艺术的相融。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方面。这正是陶艺融合多门类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二、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再认识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基础教学主要是以简单的结构设计、素描、色彩运用、造型等艺术内容为先导,使学生对造型、色彩、技法的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每年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不同领域的艺术设计工作。因此,做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对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这是艺术设计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教学过程。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科技与技术、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过去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出发,不仅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更要注重艺术设计的`精神体现。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机融入陶艺作品,使城市既表现出现代化发展,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一种美的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将陶艺有机应用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之中是非常有益的。

三、陶艺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陶艺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有机传承和发扬,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现代设计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开始,从艺术的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入手,通过陶艺将现代文明和艺术要求融入其中,使陶艺更具现代特色和科技创新意识,展示现代感。有的陶艺作品十分逼真,一改以往的设计、造型、色彩等,完美展示了现代性,这一创新赋予了陶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了固有陶艺观念的束缚。陶艺只有不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才能得到发扬光大。很多陶艺作品从选料、成型到烧成,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非常到位,其难度、精度一目了然。可见,陶艺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变化的可能性,对于表现现代艺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要拓宽师生文化视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陶艺设计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之一。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体现文化性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需要。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除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之外,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还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格。截至20xx年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我国已经有128位陶瓷艺术家成为陶艺大师,他们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陶艺更具文化内涵。各位艺术大师无不是广泛涉足、博采众长。因此,要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很好地融入陶艺,就必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3、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陶艺注重实践,所以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手捏、压模、挖空等使一块陶泥成为富有一定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的器物。点、线、面是构成陶艺作品形体的基本元素,在陶艺作品成型过程中,学生如同创作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到位。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陶艺是有效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方式之一。

四、结语

陶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基础学科,陶艺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第二篇:陶艺制作论文

陶艺制作论文

班级:会计ACCA班

姓名:曾星悦

学号:20114621

学院:经管学院

一、作品名称及描述

(一)碗

这是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本来打算制作一个陶罐的,但由于技术不佳,做着做着就成了一个碗。个人还是相当满意的,毕竟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接触陶艺,虽然碗边较厚,但形状饱满,表面光滑圆润~~自己很喜欢哦#^o^#

二、制作过程

(一)工具和材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是必不可少。首先要一张陶艺桌。然后还需电动拉胚机、手转拉胚机、修胚工具、泥板制作工具等。至于材料,当然是陶艺制作必备的泥,当然泥不是一般大的泥,而是一种特殊的泥巴,这还是上课时老师告诉我们的。

(二)方法要领

至于方法要领我也不是很了解,毕竟没有接触太多,学习的时间也很有限,但有两点我是知道的。第一,制作陶艺作品前首先要揉好泥;第二,制作期间不能让你过于湿润。

(三)制作过程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揉了将近十分钟,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别人做拉坯,好像挺简单的。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首先需要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中央,放好后开始转机器,用大拇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

功终于告成了!

三、学习收获和感想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自己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几次太过急躁而导致作品失败了,所以获得了较多经验,即不能过分追求速度。这次选陶艺公选课是在大三时选的,本来想在大二选,但选的人太多了,结果被挤下来了,幸运的是,这次被选上了,而且陶艺制作课也给了我很多快乐和享受,开心极了!和其他同学一起制作陶艺,一起享受这种快乐,也别有风趣!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爱好者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第三篇:陶艺课论文 - 副本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原始彩陶的欣赏与陶艺制作课的心得体会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原始彩陶的欣赏与陶艺制作课的心得体会

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那些我们称之为美术作品的东西,总体上看并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是适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原始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尚未有明确的分化,如雕塑、绘画与器物往往是浑然一体、相互依存的。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游戏起源于人的精力过剩的宣泄。心灵表现说:艺术起源于心灵表现。季节变化的符号说:艺术是季节变化的符号。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距今七千年到三千年的历史,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仰韶文化彩陶因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南、陕西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据调查,发掘的遗址多达一千处。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1]。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1912年),至今仅有101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中国彩陶的起源一直颇多争议,在大地湾发现的直径51厘米的彩陶圜底鱼纹盆,是目前国内发现直径最大的鱼纹盆。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

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早期,西安半坡类型;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晚期:马家窑类型。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西安半坡彩陶,时间为6000年左右,造型为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瓶、直口尖底瓶、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纹样有几何纹、人面、鱼、鹿等。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鱼纹盆。

庙底沟彩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河南庙底沟类型,时间为5000多年,造型为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等。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中几何花瓣纹较多,还有鸟纹、蛙纹等。这时候的代表作品有彩陶花瓣纹盆。

马家窑类型共分为三类:马家窑类型,半坡类型,马厂类型。时间为4-5000年左右,造型有盆、钵、瓶、翁等。纹样有: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其中代表性作品有彩陶漩涡纹瓶。

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在数量、规模、艺术水平上与上述文化类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古代陶器中还有一种在陶器烧成后画上纹饰的彩绘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正式由于它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提箱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彩陶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生动、自由、舒畅、开放、流动的审美享受。彩陶的文饰手法有线描型、平涂型和综合型。

黑陶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黑陶,距今4000年左右,在山东章丘龙山镇等黄河下游地区,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1921年,我国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红陶[1]。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有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类型,距今有5000~7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长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成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一枝主干。仰韶时期的陶器表现了高超的技艺,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闪烁着原始人智慧的光芒。

在河南省巩义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仰韶时期的尖底红陶瓶。这件尖底红陶瓶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

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漩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划的倒“曰”字。

据专家们考证,这是仰韶时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瓶身有一系,可系绳,倒“曰”字刻划文应为族徽,是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区分的标志。

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据说,夭折的婴孩放在此瓶中,埋在父母住处的房基下,寓意骨肉不分离,瓶身上的圆孔用来供灵魂自由出入。

北大前任文博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到巩义博物馆考察,对此瓶产生浓厚的兴趣。

半山彩陶,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连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制作课课程体会

经过两个多月的制作课,我收获很多,第一是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更切身的了解和体会,第二就是对陶瓷手工艺品的尊重。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搓泥条,看似简单的笔筒或者是茶杯造型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求极其高的,首先要给泥块按摩,揉搓到表面没有裂纹才好,然后切一块完整的方形或者是圆形的厚度较厚的泥块作为底,接下来就是搓泥条,要用掌心搓不能用指腹搓,这样搓出来的泥条比较均匀,不容易有裂纹,保证泥条的厚度大概是1cm,长度为15cm,然后就是盘泥条,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把底部盘结实了,然后上面呈平行状态一次堆积就好了,接口处一定要按结实,不然也会出现裂纹,上釉的时候会破碎。还有就是造型,不能做封闭式的造型,尤其是出气口不能太小,不然在烧瓷的时候,不仅自己的作品会炸开,同时也会威胁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作品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做成了各种样子的造型,有做大白的,有做海豚造型的,也有做各种工艺品小摆件的,我也做了很多,但是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是觉得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需要提高,这也是陶艺制作课给我的启发。

第二节第三节课就是拉坯,这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虽然一晚上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并没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做出来。拉坯的过程,首先是给泥块做按摩,按摩到十几分钟,然后把按摩好的泥块用力甩到机器的正中央,然后开动机器,把泥块扶正到正中央,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手的湿润,要不停的蘸水,另外,就是要注意把它拔高,然后在拔高的基础上做造型,当达到合适的造型的时候,要注意用剪刀手把作品剪下来,这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开始总是失败的。但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成功完成了,之后也相继做出几个作品。

之后就是修坯,要把拉坯的作品修成标准的形式,厚度不超过1cm,要有圈足,表面要光滑,这是一个需要锻炼耐心和协调能力的过程。稍一用力,可能作品的壁沿就会弄掉,或者是整个作品瓦解掉,真是非常可惜。

最后,就是上釉了,在上釉的时候,老师会非常认真仔细的为我们检查我们的作品是否真正达到烧瓷的标准了,不符合标准的他们会耐心提醒我们去修改,然后再上釉,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是考验我的一项,我觉得自己完成的还不错。老师们也是比较辛苦的,每次上釉手上都沾满了釉,然后再去清洗,真的很感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辛勤付出。

下面是我的部分作品的图片,实用性不强,但是自觉创意不错。

第四篇:陶艺论文 自己的

指尖的艺术

陶艺是一们兼具欣赏性与实用性的艺术毋庸置疑,很久以前就听学习过陶艺的同学说陶艺的鉴赏性极高,而制作过程充满乐趣。虽然我达不到那个艺术境界,可是短短几周的陶艺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指尖旋转的乐趣;陶艺的博大精深让我不能完全理解,可是我学会了去欣赏前人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我的报告分为两个分,首先是谈谈我对宋代四大名窑的赏析,选择它是因为被它的光辉所感染;第二是回顾我的陶艺制作经历,不管有多少缺点和挫败,至少我努力了,看到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四大名窑鉴赏

中国是陶瓷之国,不论是社会最初的原始彩陶、唐代唐三彩还是元朝景德镇、明代的紫砂,都足以闪耀于世,发出璀璨的光芒。而最让我沉迷的当属宋朝的四大名窑:汝、官、哥、钧。

四大名窑都属于官窑,官窑制度的出现有经历了一个过程: 唐代越州贡

窑五代吴越设官

监窑两宋官窑制度

宋代瓷器的特点是古朴雅致、含蓄纯净、釉色清醇、静谧柔润。主要是由于两宋大兴文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但武备松弛;统治阶级和文人逃避,现实而产生的带有田园,花间熏陶的艺术情趣,强调平淡的自然之美;朱程理学,平易质朴,禅宗深奥,追求悠玄苍古之律。

首先是汝窑青瓷的色泽美,浅青色符合宋代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的审美观。而统治者个人的爱好也是主打因素,唐徽宗在书法,木匠,青瓷方面的造诣极高,他制作的瓷器釉色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汽,可惜的市我们几乎看不到他的传世制作。

说到哥窑,最可圈点的当然要数哥窑瓷器 的纹理美。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釉面开有大小纹片,这种釉面裂纹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却成为别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因而名噪一时。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我们无法探究古人的思想,他们的技术让现人望尘莫及。

至于官窑,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最后说的是钧瓷,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造型端庄古朴。其釉色除天蓝、月白外,并创烧成功铜红釉,看来五彩斑谰、璀璨夺目。它不是人工涂染,而是通过“窑变”,形成了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线条明快,极富流动感,有的宛若去雾高山,又似峡谷飞瀑、翠竹生烟,光怪陆离,引人入胜。体现了宋代的陶艺成就之高,为后世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二、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制作课只有短短的五周,我的制作课分配在周日早上八点到十一点。每当被睡梦中的闹钟叫醒我都很挣扎,的从北区走到东区制作室要半个小时,但是为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一切都值得。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盘条和泥塑,我分别用这两种手法制作了一个笔筒,泥塑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泥的湿度太饱和以至我的笔筒筒身摇摇欲坠,最后用报纸支撑筒芯才免于坍塌的灾难,我为自己的泥塑笔筒加了一个Hello kitty的小猫脸。贴在笔筒侧面很是可爱。盘条的过程比较麻烦了,怎么弄也没法讲泥条撮到圆润一致的效果,所以很遗憾笔筒的身子漏洞百出,还好这个是笔筒不用来喝水不用担心漏水的问题。盘条很重要的一点是基地要足够厚实,在这点上我很重视,所以最后在上釉的时候很快就完成了,没有损害笔筒的任何部位。我想如果到时候自己的作品出炉了我一定会高兴的叫出来。

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拉坯,没有作品。首先要讲泥揉好,确保均匀无气孔,我揉了大约有十分钟,胳膊都酸掉了。接下来将泥团摔到快速旋转的轮子上面,稳住中心,知道手指和掌心都感觉不到任何的挤压感,就说明已经扶正。其实我自己操作的时候结果真的很不尽人意,就是胳膊啊手腕都使不上劲,扶了半天已然摸不到北更别说定住中心了。后来带实习的小老师过来帮忙才终于稳定了,接下来了两节课就都是拉胚了,很遗憾的只完成了一个小碗。分析原因主要是无法稳定中心,并且用拇指开口的时候常出现偏差,导致后面的直接变形。也有次由于定中心的时候混入太多水而让后面的小碗成了盘子。

第四节课我在考试的有机化学,脑袋里面充满了各种醇,酚,笨,醛酮,萘等等,反正就是错过了一次实习机会。

最后一节课有新任务,就是最后的修胚和上釉。两种选择:用彩色颜料点线勾勒作画以后上透明釉;直接上彩色釉,有豆青色孔雀蓝等各种绚丽的色彩可供选择。首先是补水,我的盘调笔筒补水不充分后来老师上透明釉的时候出现了令我心碎的小气孔。好在另一个hello kitty的笔筒和精致小碗补水还比较好,分别上了豆青色和粉色的釉,谢谢实习老师的帮忙,都是很可爱的颜色,釉分布很均匀。期待最后烧制的成品ING~

最后要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学习鉴赏并亲自制作作品。我不会跳舞,可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指尖旋转舞蹈的快乐。如果能用自己制作的笔筒来搁笔该多么让人激动,如果能用自己制作的杯子泡茶又能喝到怎么样的美味呢!感谢陶艺带给我别样的体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接触陶艺的制作。谢谢!

2010年12月13日

地球科学学院

学号

班号

联系方式:

第五篇: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 匡海江 ***

内容摘要:本文是我近段时间陶艺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陶艺历史和文化;其次是创新引导陶艺教学;最后是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现在的美术不仅仅体现学生能画几幅画,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原来的美术教育就显得过于狭义,我们美术教育必须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前进。我认为美术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对其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地方资源的优势,我本学期尝试性地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陶艺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已初步显示出了她的魅力,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那么陶艺教学有什么好处呢?结合我本学期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制陶工艺和悠久的陶艺文化。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于长盛不衰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已经趋为完善,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物。中国的陶艺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但近代却落伍了,特别是陶艺教育。从我们“荣昌陶器”的兴衰也不难看出我国陶器的发展。据现有史料记载,“荣昌陶器”在明清时期就已名扬于世,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的陶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明历史。“荣昌陶器”以荣昌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体亦为红、白色,胎薄,质坚,类瓷。多为工艺陶和日用陶,以泡菜坛、罐、茶壶等著称,是“荣昌陶器”的精髓。在上世纪60、70年代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的美誉,为中国陶艺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国外的陶艺教学实践证明,陶艺教育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丰富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既然陶艺教学有 如此优点,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陶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前阶段,讲述了陶器的一些历史,并且让学生们欣赏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陶器实物,了解了陶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品种。这样使儿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儿童们渴望用双手去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去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用创新观念来引导陶艺教学。

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陶艺教学之中去,使其充满活力。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开始学生们都有极大的新鲜感,因为孩子们有爱玩泥巴的天性,大家开始随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兽,但是在造型、方法、内容上显得很单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突破陈规,又能创新,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陶艺,热爱陶艺教育,并且确立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都要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是老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认为开展陶艺课是最得够体现儿童的创新精神的。陶艺课材料简单是与泥巴打交道,大家的兴趣浓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丰富的想象,眼睛看,脑子转,心里想,手上做,观察能力逐渐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 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则是其他一些课程难以比拟的。

三、怎样进行陶艺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1、首先是陶艺成形方式和装饰手法。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各种作品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品种繁多。那些陶器优美的形态,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作品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泥条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种方式教学。泥条、泥板成形比较方便成形快,变化的形式比较多样,更活性强。通过实践学生们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很感兴趣,能够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难度比较大,只能够做一些圆形的物体,这种方法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尝试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艺成形的方式上我进行了泥条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结合了挖、刻、划、拉等装饰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艺的表现力度。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做出一些自己喜爱的作品。

并且还结合儿童的特点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颜色进行装饰。在陶艺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虽然说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艺作品也十分兴奋,我还要求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展示,介绍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还指导学生们创新用其它方法来装饰自己的作品,使其更优美、精致。

2、在陶艺制作的内容上创新,具有儿童特色。

在陶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无不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陶艺教学如何在继承古代陶器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充分体现儿童个性的陶艺作品值得我们 思考。处于小学时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手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去表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陶艺教学中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小动物,卡通形象,动画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启发了我。在陶艺教学中能否可以融入儿童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呢?经过我的实践,卡通形象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内容。它简炼、夸张、拟人的造型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理解。关键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绘画通过泥巴塑造成立体的陶艺作品,使其更加生动,进一步培养儿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陶艺教学中我还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学生们总随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陶艺知识,对儿童进行最初阶段的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并开拓其想象的空间。开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乌龟、兔巴哥、皮卡丘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制作方法。我还事先准备一些图片资料给他们欣赏、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还讲解了身体比例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陶艺成形中发现美的造型,使学生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逐步深化对陶艺的认识、理解、潜移默化地掌握陶艺的技能,并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让陶艺通过卡通这种形式使儿童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 “玩泥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个性都不同。让学生们在经历了一段示范临摹之后,儿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个阶段儿童运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卡通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出有情感,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比如我在指导儿童进行陶艺创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别人雷 同,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欣赏一些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卡通陶艺的创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个性和内容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3、陶艺教学方法要不断变化,具有新颖性。

①利用我们“荣昌陶器”的优势和资源,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去参观了荣昌陶器厂,了解陶器的生产流程,为学生们介绍陶艺知识。请陶器民间艺人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欣赏优秀的陶器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娱乐的活动中受到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

②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把学生中对陶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交给大家讨论。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什么是陶艺?”“怎样用泥来制作?”“泥坯又如何变成精美的陶艺品?”“如何装饰自己的作品?”等等。发动学生敞开思维,集思广益,在平等讨论中自我解决问题。并且把学生们搜集到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艺术流派,陶艺的材质,工具设备,工艺过程等内容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

③我们还要走出校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去。学生们看见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都显得异常兴奋。我组织了学生搞一些小型的展览;陶艺精品义卖;参加各级比赛等。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还体验了生活的滋味。总之,现代的美术教学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艺教学也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陶艺教学来锻炼学生手、心、脑的结合;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经过我本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认为适当的陶艺教学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在我们具有“荣昌陶器”的地方资源中展开陶艺教学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地方特色。本文只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我希望陶艺教学能真正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其拥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书目《中国陶艺》,《美术新课程标准》

2008年4月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