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天与黑夜》课件说明
课
件
说
明
1、本课件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白天与黑夜》。主要是通过探究白天黑夜的成因,来探究地球的运动和运动方式,借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
2、本课件思路新颖,高效实效,使用方便。教学思路上,遵照“解暗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合理推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导和学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本课件用Powerpoint2003制作,操作系统WindowsXP。本课件的各动画之间的切换,都通过键盘上的Enter键或光标键操作实现,滚动鼠标轮也可以。
4、本课件是按照教学设计来设计制作的: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课件:临沂市人民广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二、依据事实 建立假设
1、让学生感受相对运动。
课件:用文字+图片的方式讲述亲身经历。
2、探究地球是否运动。
课件:讨论:①要判断地球这艘巨轮在太空中是否运动,我们应该观察哪里的景物? ②它们在太空中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③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什么呢?
3、探究地球的运动方式
课件:讨论:①地球在太空中是沿着一条直线向遥远的东方驶去的吗? ②地球究竟怎样运动,我们这里才能出现现在这样有规律的白天黑夜现象呢?
三、模拟验证 获得结论
1、设计方案 课件:温馨提示。
2、小组实验、交流汇报、获得结论。
3、课件:太空中拍摄的地球自转。
四、简介昼夜成因认识史
课件: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布鲁诺——天文学家。
五、总结运用
拓展延伸
课件:小明住在秦皇岛,小强家住乌鲁木齐。一天两人在电话里争论,都说自己先看到日出。请问他们谁说得对?
第二篇:白天与黑夜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莉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会做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引导学生转变认识事物的思维角度,感受相对运动。
3.经历人类认识宇宙和知识升华过程,体验认识的发展历程。教学重、难点:
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教学准备:
小纸人、地球仪、蜡烛、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有关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白天与夜晚的风景图片,提出白天与黑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讲述: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默认交替出现,那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昼夜的形成
1.提问:昼夜的出现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怎样在课堂上研究它们呢?
2.提问:阳光照到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学生猜想,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一半处于白天,一半处于黑夜是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三、提出观点,进行分析和辩论
1.怎样让地球上某一地方昼夜交替出现呢?
(把蜡烛和地球仪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试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昼夜交替,提出观点。一般会有两种:1.太阳绕地球转;2.地球自转。)
2.对观点进行分析辩论。
(可把学生分成组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辩论,最终确立最具有科学说服力的观点)3.小结:否定“地心说”先出最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四、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的原因 1.怎样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时让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注意事项。特别提示学生的是要确定观察地点。)
2.实验验证
3.提问:地球是以什么为中心转动的?
(学生结合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回答,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并讲解地轴。)
4.提问:地球按哪个方向转动,才会出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引导 学生弄清地球仪上的方位,让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寻求答案。出示相对运动的图片和生活中相对运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播放地球自转课件。)
5.小游戏:比一比,谁找得准。
(在地球仪上找出我国最早和最晚看到日出的地方分别在哪里?)
五、课处拓展
提问:我们每天都经历昼夜交替,那白天和黑夜都一样长吗?(学生回答)
课下,让学生根据农历24节气日,半个月一记录,观察一年四季白天白天黑夜的长短变化,找出变化规律。
第三篇:《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难点
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教具
地球仪、手电筒和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白夜图景和日出日落对比引出内容。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4小时。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 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第四篇: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弋阳中畈小学
童晓霞
引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白天与黑夜》,我将会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地球太阳月球》后,进而学习探究地球昼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拟昼夜交替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通过阅读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道路的艰辛。因此学习本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地球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认识。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分析,认识到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乐于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体会人类认识科学历史的艰辛。
根据我确立的三维目标,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是知道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难点是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第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积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力求将学生的知识兴趣能力融合一体,并结合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游戏法、活动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等试验材料模拟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五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现象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思考的愿望,所以学法上则主要以学生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的方法。第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日出、日落图,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白天与黑夜人们都会有哪些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白天与黑夜的差异,引出今天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白天与黑夜的奥秘吧!(师板书:白天与黑夜)。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认识新知。本部分是这节科学课的重点,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来完成布置的两个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1、了解地球。
让学生自由说说对地球的了解,紧接着出示一段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对地球的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自转。
2、实验激趣,探索新知。
(1)首先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请两位孩子通过这个活动感受地球被太阳照射时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2)接着请两位孩子来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让两位孩子通过在试验的过程中说说应该怎么做?手电筒如何正确的使用,以及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在试验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得出这个试验的结论。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准确有效地完成试验。(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刚才的发现。教师肯定,出示幻灯片:(从而出示昼夜交替的地球图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完成以下的试验。(出示幻灯片)教师提示学生:蜡烛代表太阳光,试验中注意蜡烛与地球仪的位置关系。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把握本课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实验汇报单,充分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使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4)小结。
这样设计是为了是让学生理解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师板书)实现我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三环节: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1页的资料,完成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师相机(粘贴图片)板书: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科学的艰辛,许多科学家为此献身,以此激发学生坚持真理的价值观。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第五环节: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以及昼夜现象认识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球的知识还只是一小部分,要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查阅资料了解。
第四,说板书设计。
4.白天与黑夜 地球自转 白天
黑夜
对于三种学说,我的板书设计是采用粘贴图片的形式,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三种学说的印象。板书整体设计是为了将这堂课的教学流程显现出来,同时还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更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最后,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始终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力求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激发出来。我采用了游戏法、动画教学,更增添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感觉学生的模拟实验很热闹,学生很投入,课堂上小组合作还完成比较好。反思本堂课,应该说还是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对实验的关键点把握不到位。将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这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范文)
14、白天和黑夜
孙学浩 十八完小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记录,对昼夜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的更替,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具的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大头针等。
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暗箱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2、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交替循环,昼夜更替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白天和黑夜。(板书课题)
二、依据事实 猜测暗箱
1、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使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呢?关于这个问题小组内先交流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可预设几种: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并自西向东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并自东向西转。
2、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观点?你认为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猜测的合理性,这几种猜测,先进行讨论筛选,进行推理性讨论。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对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进行了猜想。同学们想一想,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三、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1)设计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真正进入了太空,在太空对地球进行了观察,但是这些方法我们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那在课堂上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学生汇报。
师小结: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你准备怎么来做这个模拟实验呢?小组内根据你们自己的观点商量一下实验方法。学生讨论汇报方案。(2)实施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成果。
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对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分析,如果自东向西会是什么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相符合。
(4)揭示暗箱: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白天和黑夜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的解释。(播放视频)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古人也经历过。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后来又出现了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两个学说。
五、课后实践
根据对日出、日落时间的观察,把表示黑夜的方格涂黑,你有什么发现?具学
板书设计:
14、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
自西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