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大全)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72-630555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12 00:22: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物体的质量说课稿(大全)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体的质量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初中科学七(上)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质量的相关知识之后的学生分组实验。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质量的含义,但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本节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探究的基本技能。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称量范围。

(2)学会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通过对微小物体和液体的质量的称量,练习用辅助和间接测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用辅助获间接法测量测物体的质量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突出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所以,这节课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前,我引导学生先组内讨论正确使用使用天平的方法,然后组内推出一名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评价修正。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做好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对照实验册18页预习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等知识,教师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板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教师出示天平,请学生回答天平的结构

2、课件展示下列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1).托盘天平的用途是什么?

(2).测物体质量之前,应怎样调节托盘天平?

(3).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左盘要放物体,右盘要放砝码?

(4).用标尺模型做读数练习。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天平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热情,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动手实验的欲望。

(二)新课展开

这时我会问:如何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学生自由回答

我追问:如果叫你质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也能用测小铁块的同样方法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采用累积法称量。

1、请一位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讲完后请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倾听其他同学意见的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尊重知识。

2、再请一位同学回答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及时补充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要认真,要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能保证实验科学顺利地完成。

(三)、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检查本组已有的实验器材,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

板:一、固体的称量

1、调节天平的平衡:将托盘天平平放在实验桌上,把游码移到“0”位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粱平衡。

2、称量物体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大小,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从大到小试加砝码,直到天平平衡。指导学生在称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用积累法。(这里我会指导学生砝码放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以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相加,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把测量的结果记在表格中。

板:二、液体的称量

1、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

2、取下烧杯,盛上适量的水,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填入表格中。

3、在烧杯中加适量的水,重复上述步骤。

4、用差量法计算出水的质量。

5、测量完毕,整理好仪器。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分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实验总结

(1)选几组展示实验结果.(在选择展示实验结果的同学时,我会有意识地把不同的结果选出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设计意图}我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这节课,我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今天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板书: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固体的称量。

三、液体的称量。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这节内容对以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知道称量原理,认识游码,并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2、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再一次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尽管物体质量的测量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归纳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学习到这一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如铁桶和铁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 成的,教室里的木门和木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体都是又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类似于大铁桶和小铁 钉,虽然都是由铁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质量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

在学生明白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少后,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的方式说明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认识理解,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块橡胶泥,上课前捏成各种形状。设问:这块橡胶泥的质量是否发生变 化,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将一块橡胶泥从教室的后面传到讲台,再设问:如果将这块橡胶泥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教师还可以举出冰块装在容器里化成 水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质量是否变化?让学生结合图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无关。2、物体的质量的测量

通过要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就要确定质量的单位,直接给出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对于1kg的大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约1kg学生又比 较熟悉的例子,如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让学生对1kg的大小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的近似值”和动手掂一掂物理 课本的质量|,文具盒的质量,使学生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较多的认识。

对物体质量的测量的仪器,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教师再以补充。对于杆秤的应用可以介绍是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里的教学上,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天平的名称,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调 节方法和使用方法,这是可以选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在台下评价,老师再给与补充,同时老师强调: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须调节水平,加砝码时应先估计物 体的质量,加砝码是应加大的后加小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数与游码上的读数相加,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测一些物体的质量,老师下去巡看,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正确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砝码用完后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镊子直接用手拿砝码行不行、我们吃的食 盐,刚从水中取出的小铁块能否直接放左盘中去称质量?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然后教师予以强调,这样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经过学生思考会理解得更深 刻、本节课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课堂反馈

1、使用天平前,在调节横梁平衡是将游码放在____位置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横梁右臂偏高,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计一下身边的物品质量是多少,再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四)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质量

1、认识天平

2、调节天平

3、使用天平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现 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 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 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物 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 此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认识质量

1、区别物体与物质的概念

首先请大家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构成的。

一般地,我们把木材、塑料、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制成的;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你能再举些身边的例子吗?

2、引入质量的概念

一根铁钉比一枚大头钉含有的铁多;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比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含有的物质多,制作一张课桌比制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组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估算某一物体质量的能力。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太阳、月亮等宇宙天体的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入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中的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读完后,请同学对照实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可先请学生同桌相互介绍,然后再请学生代表回答,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检查学习成果的机会。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③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④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⑤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⑥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标尺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3、请同学到讲台演示测某一物体的质量,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

学生分组在座位上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位置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

将橡皮泥捏成小动物或你喜欢的一件物品;然后再称一称橡皮泥的质量。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变吗?由于条件限制,准备冰块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桌子从讲台一边搬到另一边,问:桌子的质量变了吗?

得出物体的位置变化,质量不变。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带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返航。我们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他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四、练习

屏幕出示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五、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六、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

一、物体的质量及单位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三、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物体的质量”是苏科物理八下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三个知识点、一个探究活动”。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物体质量大小的影响”。“质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概念,(20xx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质量的含义”,只限于了解的层面,要求较低,只要学生能认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即可。

基于以上的认识,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难点定位为“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的理解”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教师介绍、学生阅读、举例、比较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形成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说明书了解天平的构造,能辨别天平使用中的错误并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3、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4、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二、说设计思路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质量的概念,设计练习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借助实物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分析

学生对于质量及其单位在小学和生活中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从学生身边中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举例、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形成质量的概念;对于“天平的使用”的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阅读说明书)、小组交流讨论、上台展示、同伴评价、教师追问、演示、师生共同归纳梳理”等环节展开,进行重点突破;而对于探究活动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领,提出一些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不随物体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不同的物体,其质量一般又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⑴、一根铁钉和一枚大头针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⑵、我们使用的课桌和板凳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⑶、我们的物理课本和使用的作业本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⑷、物理课本和我们的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物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可能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用途可能不同、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

板书课题:物体的质量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质量单位的教学:

1、问题:你能说出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吗?你能将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吗?

(学生回答:吨、斤、量、钱、公斤、克、千克。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学习物理的一种方法,在交流讨论中要注意有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义的单位)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国际制中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主单位: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1t=103kg;1kg=103g;1k=103mg

说明:斤、量、公斤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制中的单位。

反馈练习:

1、一枚药片的质量为5×10—4kg= t;一头鲸鱼的质量为1。5×105kg= t;

2、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A、两个鸡蛋B、一只老母鸡C、一头大绵羊D、一张课桌

3、请估测下列物体的质量:一只苹果、一只鸡蛋、你身体的质量、橡皮的质量、课桌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估测、密切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且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且为托盘天平的使用的教学提供铺垫。

(三)、以钢笔质量的估测为契机进行过渡、引入托盘天平的教学

问题:请估测一下你手中钢笔的质量,先写在演草纸上。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估测结果,学生的估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出入,抓住时机进行追问:“谁的估测结果最接近真实值呢?我们如何判断?”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进而引入托盘天平的使用的教学。

板书: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

设计流程:学生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了解天平的构造——同桌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演示(走上讲台)边演示边语言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共同总结、归纳使用方法、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暴露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时评价,加深学生的认识、进而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问题1:请同学们猜一猜当冰块完全熔化成水之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生1:变化

生2:不变

学生一定会存在两种观点,继续追问: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生: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根据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动手操作、收集证据进行论证。

设计意图:实验操作之前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思维过程。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虽然简单,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

问题2:猜一猜你手中的橡皮泥(民团)形状改变之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增加“先估计一下橡皮泥质量”环节)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是一个刺激,让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使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运用之中。通过活动的设计,不断地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以增强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在两个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补充讲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也没有关系,最后归纳结论。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小结:通过生生互动、回顾的方式完成五、说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试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中发现,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让自主学习走向深入,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指导和纠错,既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会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师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又要适时地介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比如“在天平的使用教学中学生上台演示环节,在具体的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调节平衡螺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学生就没有发现这个错误,此时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此错误进行相关的点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收集、论证、结论和知识的梳理的指导,加强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与评价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建构。比如“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进一步总结出‘归零’、‘左物右码’、‘增减砝码、调节游码’等”。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进而进行更积极的学习。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本节是对上节课《质量》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使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技能要求之一。这节课的内容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内容上难易适当,易激发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3)知道托盘天平的调节、使用和读数方法。

(4)学会正确使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以及生活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托盘天平是测物体的质量的仪器之一。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正确测出液体质量又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安排:

1.教学内容的安排:

(1)通过ppt和实物,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2)通过分小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出规律,得出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

(3)通过与刻度尺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标尺上读数。

(4)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5)知识的运用:学会如何识别社会上短斤缺两的方法。

2.教材处理:

由于托盘天平有称量的范围,而教材中没有提及,根据实际应用,增加了天平的称量和感量的介绍,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出规律,从而加深对天平正确使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1、由于本节内容难点不多,且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实验中培养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

2、重点知识重点解决,通过类比法(标尺的读法与刻度尺相比较)进行突破。

三、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实验中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中以ppt和仿真实验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效果,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

四、学法指导:

由于本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存在相当一部分差生,加上初二课时较紧,因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找出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

2.实验中,教会每个人读标尺上的示数(如果靠老师一个个地教,显然课时不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去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得到证明。

思考问题:

问题1: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如果左盘低,右盘高(指针偏左),应如何

调节平衡螺母?

问题2:在称量时,游码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在称量前,如果天平未调平衡,左盘低,右盘高,则测出物体的质量比

实际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反之又如何?

问题4:在调平天平的过程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则测出物体的质量比实

际的质量偏大还是偏小?

问题5;如果用已磨损的砝码去测物体的质量,结果又如何?

问题6:如果砝码上沾上了杂物,则测出物体的质量又如何?

问题7:在称量时,如果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错误),能否通过一

定的方法求得物体的质量?

问题8: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问题9: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

问题10:如何测量一滴水的质量?

问题11:一堆相同大头针,估计几千个。利用现在的仪器,能否很快知道大头

针的数目吗?

问题12:如果测量固体的质量后再测量液体的质量,课时显然很紧张,再说以

后测量液体的密度时还要先测量遗体的质量,所以这次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改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正确测量不同液体质量的方法。

4.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规律。

5.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流程:

情景(托盘天平)→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学生活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活动→得到结论(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的质量)→学生讨论: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应该注意的事项

六、板书设计:

1.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

(1)天平放在水平台子上

(2)游码移至零刻度处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使天平平衡。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物体放在左盘中

(2)在右盘中增减砝码,使指针接近零刻度

(3)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在刻度板的中央。

3.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的质量

4.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每一架天平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放在天平上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2)不能将潮湿的、腐蚀性的物体直接放在托盘中。

(3)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用毕及时放回砝码盒中。

七、教学评价:

活动卡:将十二个思考问题改变成十二题目进行课堂反馈。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的概念。

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会使用天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4、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

托盘天平、橡皮泥

教师用具

演示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两包、鸡蛋、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2)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

再让学生仔细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问题用课件展示)

(1)测量前:A.天平应怎么放?B.游码应怎样移? C.平衡螺母怎么调?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相关文章:

1.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

2.《质量》说课稿

3.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练习题

4.《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范文

5.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6.认识球体的大班认知说课稿

7.《液体的压强》的说课稿

8.身体的结构说课稿

9.胶体的说课稿

第三篇: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道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学生体

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为了讲清重难点,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情景创设法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观察讨论法为了实现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多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进一步升华,得出结论。

3、引导探究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学、乐学,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观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乐于探究。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背《题西林壁》,然后讨论“横看成林侧成峰”,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引出: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岭又会成峰,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由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首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小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其次,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观察小药箱,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再次,指导学生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2、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小组合作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再次验证上面得到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首先,做练习八第1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其次,做练习八第3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然后,做练习八第2题和39页下面的做一做。使学生明白只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出它是什么物体的,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汇报,补充,来完成本课的总结。

第四篇: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香口乡黄云铺小学王宗艳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第一册我们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也有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这节课要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学会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空间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想象等数学活动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经历自主探究、小组展示交流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从不同位置上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方法是教学重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教学难点和关键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前三分钟,以儿童喜爱的故事情景“盲人摸象”导入,观察图形时搭长方体、观察实物时观察数学书等情景设置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课件,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小猴为素材,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猴的样子是不同的。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3.发现法:在观察实物部分时,通过学生凃一凃,转一转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搭一搭,看一看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学生学搭一搭,看一看,猜一猜,连一连等数学活动观察物体,在实践操作中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识形成,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数学书、茶壶小猴、图形长方体的活动中,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1

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实物猴,探究新知。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动物猴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动物猴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动物猴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动物猴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动物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动物猴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动物猴,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动物猴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动物猴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活动二:观察图形长方体,探究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六个面的颜色均不相同),最多能看到几种颜色? 组织学生小组观察,采用换位观察的方法,引出“正面、上面、侧面”的教学重点。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变化角度中,让学生体会这三个面的相对性。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动手画画,印证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颜色画下来。我从正面、上面、侧面各选一张长方体的画,展示,加以印证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不同,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活动三:质疑明理,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猴、一个长方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引导小结:因为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观察物体的形状就不一样。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物品,讲出自己的观察体会,从而应用新知。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形状可能不同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侧面看观察者课堂总结

撰稿人:王宗艳

撰稿时间:2011年11月2日

第五篇: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解放路小学 陈 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七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三名同学(小红、小刚、小丽)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小老虎玩具展开,通过三名同学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各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有的还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使其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照片或图片,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激发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图片,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图。

四、教学模式

王敏勤教师和谐高效教学模式指引下,沿用我校的先学后教,训练矫正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五、教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的认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图形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的过程。

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单元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观察物体(小老虎玩具)时,学生在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观察法。

学习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用课件出示一名同学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师:看一看,这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 生1:老师站的位置不同,拍出来的照片也不同

生2:老师是从前、后、左、右四面拍的,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揭示课题: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因为拍照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试着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观察情境图,了解观察的位置 1.出示情境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信息窗 师:你们看,画面上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呀? 2.观察画面,获取信息

生1:画面上是小刚、小丽和小红,他们在欣赏老虎玩具 生2:他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布老虎 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1:他们是站在布老虎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的

生2:小红站在布老虎的前面,小刚站在布老虎的后面,小丽站在布老虎的侧面。

猜想一下,他们看到的布老虎可能是什么样子。学生想象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布老虎的形状。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信息窗,让学生仔细观察,使其明确名同学观察的角度,并初步立位置不网,观察结果不同的猜想

(三)观察体验,验证猜想

师:图中的三名同学有的从前面观察,有的从后面察,还有的从侧面观察,到底看到的布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不想自己亲自瞧瞧?

生:想。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从桌子下面拿出布老虎玩具吧!(教师提前在每个小组桌下摆放一只布老虎玩具)把布老虎玩具面对黑板摆好,你能告诉老你坐在它的哪一面吗?那你看到的它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好了,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观那交流,教师巡视)师:谁来告诉大家你观察的结果?注意要说清楚:你坐在布老虎的哪一面,看到的布老虎是什么样的。

生1:我坐在布老虎的正面,看到了它额头上有一个王字,两只大眼睛、两个大耳朵,鼻子、嘴巴和胡须,还能看见两条前竖着的尾巴和老虎的肚子。

生2:我坐在布老虎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大屁股,向上翘的尾巴,两条后腿,两只耳朵和老虎的肚子。生3:我坐在布老虎的侧面,看到布老虎的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面的胡须,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向上翘的尾巴,以及背上的斑纹,还有老虎的肚子。

(结合学生发言,用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布老虎的 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师: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布老虎,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生4:他们看到的不一样 生5: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生6:他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布老虎玩具,即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布老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正面、侧面和后面的知识。

(四)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看到了布老虎的其中一面,如果想看清楚每一面,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同学一起想想看

(学生讨论,教师迅视指导)师:同学们,你们想到好办法了吗?说说看

生1:我们换座位观察了布老虎的前面、后面和侧面 生2:把布老虎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生3:我们围着布老虎转一圈,就可以看到布老虎玩具的每个面 师: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方法,从正面,后面和侧面去全面观察一下布老虎玩具

(学生选择方法进行全面的现察,并交流讨论)师:谁来说说自己看到的布老虎是什么样子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学生根据介绍者的叙述进行判断)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的布老虎样子不同 生2这只布老虎,从不同的方向看,样子不一样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想全面了解物体的样子,我们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设计意图:在一列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

师:刚才我们从前面、后面、侧面亲自观察了,都了解了布老的虎的样子,那图中三位小朋友看到的布老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连连看

课件出示: 师:现在请站在不同角度,为同桌拍照,描述一下你拍出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

同桌互相说拍出照片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观察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其空间想象力

(五)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1.乐乐和云云正在为熊猫拍照,你猜右面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课件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5题)3.下面的三张照片,都是在小狗的哪一面拍的呢?(课件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3题)4.谈话:观察图片,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课件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6题)5.谁看到的?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4题)6.连一连。师:虽然都是侧面,但是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而且方向相反。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同想象能力

7.欣赏不同角度的图片,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课件出示一图片)设计意图:通过欣贯不同角度的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可能不同。

(六)总结收获,积累经验

师:这节课,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物体,说说自已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可以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生2:我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生3: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图片,感觉很美

生4:我们在观察布老虎的时候,可以转圈看,也可以把布老 虎转圈。

师:生活中我们随时会用到观察,学会观察,你就会对事物了解得更全面,有时还会发现另一种美丽。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方面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其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其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说课稿(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