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声响,用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巧妙的赞美了秋天,会使每个读者体会到秋天的独特风情。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前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样?
秋天太美了。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
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
二、初读诗文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第5、6课有什么不太一样?那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
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出示课文朗读示范)
3.学生练习朗读:
a.分组读。(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
—6小节。)
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c.配乐朗读。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
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板书。
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1)品读第一节
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
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
(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
(2)品读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蟋蟀声。读出你的喜欢。评读。
(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
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
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叮咛”。那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又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就叫“暖暖的叮咛”。齐读。
(读好“暖暖的叮咛”是学生理解字词的需要,也是为感受“秋的温暖”作铺垫。)
(4)秋风句
为什么喜欢?丰收了,田野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读出你的感受。
四、仿写诗歌,升华理解
1.读第一、二、三小节。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好像来到了大自然,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稻子成熟了,在对着我弯腰;甘蔗成熟了,在向我点头;果园里,苹果、梨子、桔子、葡萄都在向我微笑;还有呢,黄叶正在与大树告别;蟋蟀正在说,再见了阳台;大雁正在叮咛
白云哥哥,别冻着注意保暖……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起来读读第一、二、三小节。(配乐)
2.引读第四、五节。教师配乐范读。
评读。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读?
知道老师读这段时为什么越来越喜悦,越来越高兴吗?
是啊,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我们都感受到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馨与喜悦一起再读读第5节。
(让学生在体会老师读的过程中,感受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这种感受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
3.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每位同学都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再仔细去听听秋的声音。想想看,秋天还会有哪些声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仿照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下来。
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这是学生对“秋”的深入体会,也是体味语言、运用语言、积淀语言的契机。)
4.小朋友都很有心,都用心体会到了、用心听到了各种各样秋的声音。是啊,秋的声音也在每一个石榴上,在每一……大自然处处有秋的声音。难怪作者说:(师引读第六节)。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开心吗?一起再读第六节。
五、总结
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配上音乐一起读读整首诗,会背的可以背。
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吟
……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享受秋天,引入课题。
2.读读秋的声音,感受诗情。
3.说一说,秋的声音。
4.写写,秋的声音,积淀语言。
5.布置作业。抓住仿写诗歌,积淀语言这一点,放开手脚,引导激发学生的体验、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多,学生的想象没有放开手脚,所以仿写诗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几点不足:
1.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若在读的效度上再加点功夫,比如: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黄叶飘飞,读出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振动翅膀”的原因,读的层次性会更加明显。
2.诗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一股精炼的美,富有无穷的想象,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如何学生体会诗歌在遣词造句的凝练,是我们都值得探究的话题,当然,可能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难了一点!